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1
关键词:斯诺;文学;科学;文化;教育;和谐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4-0179-05
斯诺(C.P.Snow)1959年5月在剑桥大学发表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的里德演讲,并提出两种文化的划分:文学知识分子的文化和自然科学家的文化,即“文学的文化”和“科学的文化”,强调这两种文化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已变成互不沟通的两个极端,且彼此相距越来越远。有学者将此次演讲看成“西方最引人注意的一次文化评论”,而且是“西方在五十年代以后最重要的一场文化评论”。此后,英国发起一场关于两种文化的激烈论战,以至于斯诺1963年又专门撰文《再看两种文化》,进一步发展和修正其观点,明确将文化概念分为“人的思维意识”和“有关技术层面”两层含义,主张文化应包含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思想。里德演讲的巨大影响力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正如19世纪人文主义的倡导者红衣主教纽曼(John H.Newman)面临的形势,“在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之后,科学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日益上升”,“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教育理想使英国传统的古典人文主义受到了严重挑战”。正因为如此,斯诺的里德演讲,希望通过发掘文学和科学两种文化的相互关系,呼吁当时的英国社会重拾文学和科学精神并举的文化态度,反映出在科技发展且物质膨胀时,人们渴望文学精神的诉求和通过文化教育满足社会道德需要的呼声。当前,中国社会同样面临如何保持悠久文化传统,建设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文化模式的问题,从斯诺的里德演讲及其辩论中,我们或能得到某些新思考。在文化重建过程中,人的教育势必扮演重要角色,斯诺演讲的主旨如与人的教育结合,或可打通文学和科学文化问的隔阂,建立新型的和谐教育模式。
一、两种文化之辨
关于“两种文化”的内涵,斯诺解释道:“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我是白天与科学家在一起工作,晚上则与一些文学同事在一起。事实就是这样。当然,在科学家与作家当中,我都有知心朋友。正是由于我生活在两种群体之中,或者更进一步说,经常与这两种群体打交道,使我在写文章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能一直思考这一我称之为‘两种文化’的问题。”接着他又说:“我相信整个西方社会的知识生活日益被分化成两级群体。……在这两级群体中,一级是文学知识分子……而在另一极是科学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回顾斯诺的生平,他同时是作家和物理学工作者,正是文学和科学两种文化身份的重叠让斯诺深刻地洞察到英国乃至欧洲和整个西方在科学革命过程中人文与科学精神的日益割裂,他认为,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将它们隔离,造成彼此问缺乏必要了解,并最终导致“非科学家”与科学家相互存有偏见,因而整个社会文化分裂为两极。他在《再看两种文化》中说:“数字‘二’是个非常危险的数字:这就是为什么辩证法是一个危险的方法的原因所在。把任何事情一分为二的企图多少都让人有所怀疑。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想作进一步的完善,但最终我还是决定不这么做。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表达方法,它稍微超出某些有力的隐喻,但又远小于某种文化结构图。两种文化的表达正好符合上述两个要求,而过分精细的分类将无助于体现其真实价值。”笔者认为,斯诺的上述表述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首先,斯诺将整个文化范畴分为文学和非文学(科学)两种类型。第二,此种划分是否体现辩证法的二元对立法则,二分法与有关文化话题的争论是否存在联系。第三,在文化二分法之外,斯诺仍认为存在更完美表述的可能,并有必要继续进行探索性尝试。综上所述,似乎可以将斯诺的文化二分法理解成在两种极端间寻求沟通平衡的折中。一方面,辩证法的二元对立性使斯诺看到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相互隔阂的危险,同时也害怕一分为二的做法会陷入相对性绝对化的境地而令人怀疑,另一方面,斯诺试图摆脱二元辩证法的束缚,向往寻求更完善的表达而不得所愿,最终不得已无奈放弃努力。两种文化的概念阐释令斯诺处于辩证法矛盾和文化界限区分不明朗的双重困惑之中。
斯诺的初衷是关注当时英国社会发展中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希望通过演讲唤起人们强化文学文化教育,后因其在当时的重要社会地位,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文化评论浪潮。有人支持他的观点,有人不置可否,也有人批评反对。利维斯(F.R.Leavis)对斯诺的批评较有代表性:“斯诺是个凶兆。他是个危险信号,因为虽说自己本身无关紧要,但对于大西洋两岸的公众,他已成了一位策划者和哲人……真正卓越的思想,当然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本身……斯诺与时代的关系却是个另类;它并不是以洞察力和不自觉动作为特征。他不清楚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不清楚这回事。”利维斯贬低斯诺的公众地位,质疑斯诺以个人的能力是否有足够资本充当时代思想发言人的角色,并对公众受到斯诺演讲的影响而表现出忧心忡忡。此外,在评价斯诺的里德演讲内容时,利维斯还反讽地嘲弄和挖苦:“《两种文化》中展现的思维特质完全缺乏和令人尴尬的粗俗风格使我头一次能认识到一种表达的味道能多么清淡……我承认,中小学校长把它当作初级批评的文本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风格批评,……批评思想、实质、自命不凡。”在利维斯眼中,斯诺的演讲稿缺乏深刻独特的观点和思考,对文化的界定比较模糊,风格、思想、本质都成为批判的对象,而斯诺本人的清高更让他觉得反感。
面对激烈争论,斯诺在四年后发表了《再看两种文化》,试图对前出一些修正和说明。他首先强调了里德演讲中谈论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只是希望鼓励人们在教育方面采取行动,更需关注的重点是演讲后半部分提出的由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其次,他解释了文化的定义,以及为什么选择两种文化作为演讲主题。再次,他联系美国当时的教育体制,分析比较了英美教育制度的异同。最后,作为当时英国大的社会背景,工业及科学革命的影响导致个体越来越专业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产生两种文化的原因所在。
斯诺先后两次关于“两种文化”的论述不禁引发我们对当今社会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平衡发展问题的反思。随着科技水平和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相信科学技术似乎能满足他们的任何愿望或理想,导致盲目的科学乐观主义,甚至是“科学万能论”,以科技发展带动的经济腾飞也让不少人在物质世界中逐渐迷失价值取向和善恶是非观念,包括信仰、道德、伦理等等在内的种种传统理念无不受到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挑战,正是对科学主义的某种崇拜导致了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间的失衡。现代科技的发展会否加剧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问的隔阂或不理解?高举两种文化精神价值并举宗旨的人的教育能否真正承担满足人们内心世界平衡的重任?当今教育面临着许多有别于斯诺时代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学科分支细化,教育越来越精细化,知识专门化导致很多人为设置的知识町畦,同时知识全球化又要求非科学和科学学科交叉融合,建立跨越学科界限的综合知识体系。处在这样一种分化与综合并行的大趋势下,如何培养顺应时代前进步伐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人的教育与两种文化
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探讨,必然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斯诺的演讲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早已在六七十年前完成,而另一场科学革命正在人们身边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以至于包括文学知识分子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未察觉它的存在,正如斯诺所说:“我们已开始理解即使是旧的工业革命了吗?而对我们正处于其中的新的科学革命是不是所知更少呢?没有比这更需要去理解的了。”这便是斯诺为两种文化问题大声疾呼的主要动因。科学革命标注出具体社会历史坐标,将人的教育定义为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并行的范畴,循着从工业革命到新科学革命的线索,人们终将理解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在人的教育中的时代意义。关于在工业革命背景下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关系问题,有一位无法绕开的重要人物马克思。身处欧洲工业革命中心的德国和英国,马克思深刻地感受到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为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巨变和动力,资本主义剩余劳动“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出物质要素”,与此同时,他也异常清醒地洞察到:在弥漫着科学乐观主义的烟雾背后,看似万能的科学文化正在吞噬人们的文学文化传统和精神世界,破坏两种文化之间和谐共存的社会环境,“工场手工业把工人变成畸形物,它压抑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生产才能,人为地培养工人片面的技巧”,劳动将工人变成了活生生的机器。马克思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洞悉人的教育问题,发掘出科学文化和文学文化在人的教育过程中的不平衡性,以致产生两种文化的隔阂。
对于科学革命使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分裂的事实,斯诺在演讲的科学革命一节中说到:“我以前说过,极具教养的非科学知识分子不能应付最简单的纯科学概念,对应用科学甚至更差。”即使在代表科学文化的科学家群体内部,也有纯科学家和应用科学家之分,并且,斯诺认为他们之间也有差异。绝大多数纯科学家在当时对生产工业仍然是极端无知的,他们对工程师和应用科学家的反应比较迟钝,只关心纯学术问题研究,而想当然地认为应用科学是二流头脑的职业,等等。当时社会中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的隔阂由此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在于文学知识分子和科学家都缺乏某种洞察行业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斯诺看来,是他一生中所获得的最有价值的教育之
斯诺重新回到教育话题的讨论,并提出“我们为什么跟不上科学革命?为什么别的国家做得更好?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包括我们文化的和现实的未来”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英美苏三国的不同教育策略和理念,他期待人们从中得到启发。当时的英国奉行培养少数精英的古老教育模式,儿童接受教育至18岁的比例远小于其他国家,且教育一直保持着追求专业化的民族热情,在18岁时,专攻科学的学生所知道的科学知识比任何地方的同龄人都多,但在其他方面他们知道的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策略不一样,是一种全民接受教育到18岁高中阶段的松散的普及教育形式。大部分美国高中生都能上大学,大学教育的专业化程度比英国更低,但好学生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创造性探索能力,只是在博士阶段才突然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苏联高中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介于英国和美国之间,高中阶段注重通才式教育,而在5年制大学的后3年专业化程度甚至超过英国。由此观之,两种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学术分科,在教育策略上集中表现为知识专业化程度高低和教育普及范围。自科学革命以来,学科版图上“最具标志性的变化,从外观看采取了两种互相矛盾的方式:一是在学科内部萌生了许多越益专门化的子学科;一是在学科之间出现了形形的综合性探索”。文学文化是人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奠定人的教育发展的基石,二者既有保持不同学科分类的必要,又存在相互沟通的可能,片面强调某种文化,或者人为促使文化对立和隔离都不利于社会和人的发展。人的教育应是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和谐并进的发展过程,应该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不能缺少文学文化的宏观支持,使科学技术在社会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健康发展。因此,沟通文学和科学两种文化的通识教育是融会两大文化体系的有效途径。
19世纪70-9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智力和志趣的不同未引起注意,大学应该给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选择自由,因此他在哈佛推行选修课制。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秉承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捍卫学术自由,对当时盛行美国的实用主义提出批评,反对大学过分专业化,把整个大学分为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四个部,并强调部际之间、院际之间卓有成效的合作,使之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四大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1978年,哈佛大学想从课程改革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核心课程报告”(Report on the Core Curriculum)。杜克大学于1997年成立了专门的课程评估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杜克大学新的课程改革报告“课程2000(Curriculum 2000)”,涵盖四个教育目标:知识领域、探究方式、重点探究和能力培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作小组制订了“北”类(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中两门为写作课程)、“南”类(工程、健康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和沟通“北”“南”的“桥”类课程,包括¨]定量推理以及3门外语课程,使学生形成横跨人文和科学大类之间的复合型知识体系。
反观我国的教育理念和策略,近年的大学教育改革实践表明,通识教育观念已逐渐转入具体改革实施阶段。不少以理工科为主的大专院校开始重视文学文化建设,高校专业设置注意跨越文学和科学文化的专业比重,课程设置也要求学生适当选修跨界知识,以学分制作为学生整体评价和考核标准等,都是对转换教育思想及改革教育模式的有益尝试。同时,文学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建立和内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转变教育观念和模式并非一朝之功,人的教育问题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决不能孤立地看待教育问题。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对中国教育发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值得中国教育界思考的一道艰深命题,探讨这一问题将直面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有学者尝试回答“钱学森之问”,对比分析了中西教育的差异表现,及其背后隐藏的不同民族文化根源。书中提到,“对中国教育和学术影响最深刻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思想。西方学术界更相信的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他们的学术研究不仅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而且也做到了‘种桃开出梨花香’”。笔者无意褒贬中西教育,唯以认真观察,冷静思考,提出某些个人见解,以期抛砖引玉。
三、两种文化碰撞下的和谐教育观
大学教育无疑是个庞杂的问题,教育问题牵涉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意识形态、人文科学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在教育领域的集中表现。大学扩招使高等教育逐渐褪去精英教育的光环,让更多莘莘学子实现大学梦想,有效地提高了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产业化对拉动内需及刺激消费也起到一定效果,但大学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问题:一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较弱;二是专业壁垒阻碍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沟通;三是教育的浮躁情绪和功利化。笔者充分认识到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及教育改革的艰巨性,仅希望凭借管窥之见,从文学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碰撞中浅析和谐教育观的要点。
第一,以二元化自主阅读激发学习能动性。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可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提出“勿意,勿必,勿固,勿我”的治学戒律,提倡学生对老师的顺从意识,几千年来,绝大部分学生都沿习这一传统,很少有直抒己见的例证。这一思想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统一,但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新力发展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培养学习能动性。学生自主能动性的不足容易导致其缺乏学习的精神动力,造成学习目的和方向感迷失。精神动力应属于文学文化范畴,需要崇尚文学文化气质的社会氛围。获取精神动力的最佳方式是阅读。据笔者的观察,西方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而当前国内教育在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方面的成效还略显不足。阅读应该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二元阅读模式,通过精读中西文学经典增强文学气质,明确价值目标,通过泛读跨学科材料拓展眼界,训练自主思考能力。广泛阅读能平衡文学和科学气质,发掘兴趣点,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起点,兴趣阅读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解决“想要什么,为什么需要,怎样去实现”等问题,逐渐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束缚,获得自主学习能动性,进入“阅读一兴趣一学习”的良性循环,体现和谐教育理念模式,最近被中南大学聘任为中国最年轻教授级研究员的在校大学生刘路就是最佳例证。
第二,以本科通识教育沟通文学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国内,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选择个人感兴趣的专业,如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因素,专业选择面还将进一步缩小,而目前大学文理兼招的专业数量仍然有限,这就意味着过窄的专业选择面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学生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发挥和发展,不少学生被迫学习专业知识,导致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成绩不尽人意,形成某种恶性循环,无法体现大学教育的意义。虽不能说此类现象非常普遍,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学专业设置与高考文理分科相适应的思想似乎在文学和科学两种文化间筑起一道隐形屏障,隔阂彼此。目前,虽然大部分大学都开设有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普遍较短,自主性研究机会较少,学习难以深入,尽管某些大学为学生提供第二学位的学习机会,尽量满足学生跨专业的学习意愿,但这类做法对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师资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形成规模。相较之下,美国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或许值得我们借鉴。以笔者在美国的亲身观察来看,多数美国大学在本科阶段最初的两年或全部时间里是不划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为大学新生提供依照人文和科学类别划分的课程目录,并为学生选派课程选修导师,指导新生按学校要求、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有计划地选修人文和科学课程,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学分修满后,学生可依据课程成绩和个人意向自主选择学习专业,或根据人文和科学类课程学分的选修比例颁发毕业证书。本科阶段是人学习历程中的黄金时期,应该为个人的进一步学术研究或事业发展夯实学习基础,因此,以通识教育为实践基础的平衡跨界学习模式应该是实现人文和科学文化和谐发展的途径之一。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2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年龄血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8.017
糖尿病(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糖、脂肪、蛋白质、水、盐代谢障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最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2007年3月~2011年1月收治398例1、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电生理检查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98例患者,其中男208例,女190例,年龄17~85岁,平均57.85岁;病程1个月~32年,平均6.69年;血糖5.5~58mmol/L,平均11.6mmol/L。血糖均为入院时的空腹静脉血糖,病程1个月的均为住院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而入院的,有家族史2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3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为代表提出的关于修改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的建议,还有1999年WHO公布的协商性报告。
仪器与方法:398例患者均采用丹麦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用表面电极常规检查患者一侧上肢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一侧下肢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标准参考北京协和医院的参考值。
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检出率:398例患者共有223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减慢,阳性率为56%,而且年龄最小的仅17岁。其中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正中神经138例,最低25.6m/s;尺神经99例,最低17.8m/s;腓肠神经126例,最低18.6m/s;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正中神经163例,最低34.4m/s;尺神经156例,最低27.6m/s;腓总神经147例,最低15.6m/s;胫神经179例,最低27.3m/s。说明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确实可靠的指标[1]。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年龄、血糖、病程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年龄40岁以上,血糖越高、病程越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就越容易减慢,并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率就越大。结果见表1~3。
讨论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清楚,公认血糖过高是一个重要因素[3]。由于高血糖可使位于雪旺细胞内的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加,将过多的葡萄糖催化生成山梨醇,山梨醇脱氢酶再将其氧化为果糖,山梨醇和果糖都是高渗性物质,在神经细胞内的积聚过多可引起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增高,造成水与钠的潴留,致使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并引起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索变性。本文血糖6.1mmol/L以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阳性率为214%,62~10 mmol/L阳性率为468%,101~20mmol/L阳性率为665%,20mmol/L以上阳性率为100%,说明血糖越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就越容易减慢,发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几率就越大。
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在病后10年有40%的患者会出现神经电生理的改变,曾有报道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的并发症为5%~50%[2]。Pirart对4400例糖尿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表明,在发现糖尿病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患者发生率为7.5%,25年后则达到50%左右。这表明糖尿病的病程越长,其神经病的发生率越高[3]。病程越长,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程度越明显[1]。本文病程在1年以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的阳性率为369%,1~5年阳性率为438%,6~10年阳性率为646%,11~15年阳性率为813%,16年以上阳性率为778%,进一步说明病程越长,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就越容易减慢。
参考文献
1陈阳美,林丽萍.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4,13(2):68.
2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4.
3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83.
表1年龄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例)
年龄40岁以下4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例数39176957414异常1189664710阳性率(%)28.250.669.563.571.4表2血糖水平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例)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3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娱乐治疗,娱乐治疗的方式主要为下棋、打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1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在进行娱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并进行一些适当的辅的治疗,例如认知康复、家庭治疗等,在使患者获得一些认知行为的同时,逐渐减轻患者的精神病症状。
1.2采用心理教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教育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同时加强人际关系和家庭的治疗,有效的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采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利培酮和奥氮平,一日两次,一次0.35mg。这两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的症状有着非常好的疗效,且镇静作用较弱,椎体外系反应较少。
1.3放松治疗。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放松治疗有着积极作用。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状态,稍微出现一点差错对患者的健康会产生巨大影响。放松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舒缓患者的情绪。具体操作为让精神病患者以轻松的方式坐下来,同时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手上,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同时进行深呼吸训练,上手平伸,每天进行10分钟的深呼吸训练,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身边进行积极的引导,让患者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下自然的形成一种放松的心理,从而舒缓患者的情绪。
1.4心理疗法。对患者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本院精神病患者中,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程度不一样,有轻度的,有中度的,有重型的,因此在进行心理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整体的心理教育,使患者对医嘱可严格遵守,配合相应治疗,按量、按时服药。心理治疗可采用专门的治疗方法及技术,对患者行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1.5统计学分析:处理本次研究的数据我们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疗法在患者的心理以及情绪方面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4
【关键词】叶廷钰;肾病;中医
叶廷钰老中医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与理论相结合,在对肾病的中医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治疗了许多成功病例。这既是经验的积累,也得益于点滴的观察总结分析,我们作为后一代的临床医生,应该学结老前辈的经验,并将其传承下去。
1肾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
生长发育与生殖主要由肾脏主管,水液代谢的调节,全身的统气、摄气、纳气也都由肾脏主宰,是脏腑阴阳的根本。根据八纲辨证,按照阴阳肾病可分为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肾阴虚证是指肾阴亏虚,因此而导致肾脏的濡养和滋润的作用减弱,虚热内生所表现的症候,常常由于久病虚劳,不节,或温热病后期,灼伤肾阴所引起。肾阳虚证是指肾阳亏虚,温煦失职,气化失权所表现的症候,常常由于素体阳虚,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阳所致。
叶廷钰老师在治疗肾病方面,首辨阴阳,结合兼症,辩证分型;重视活血化瘀、搜风通络的运用;重视内服和外治,标本兼治。
2辨证治疗
2.1脾肾气虚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食少,倦怠气短,或见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有时可见水肿。舌象可见舌质淡苔薄,脉象无力。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
典型病例:方某,女,23岁,间歇性肉眼血尿1年余,2008年9月18日来诊。诊见,神疲乏力,四肢无力,上睑水肿,气短乏力,多活动则气喘,语声低弱,吞咽不畅,咀嚼无力,纳差,耳鸣,腰膝萎软无力,小便频数而清,舌苔薄,脉沉涩。
病症分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生理上相互促进,相互资助。病理上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久病脾肾不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脾气不足,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乏源,而致神疲乏力,倦怠少气,面色萎黄,大便溏薄,肾主水,腰为肾之外府,肾气不足,则见小便清长,上睑水肿等,舌质淡苔薄,脉沉涩,为脾肾气虚夹瘀血之象。
方剂: 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山药30g、生苡米30g、熟地15g、山萸肉30g、杜仲10g、当归10g、枸杞子20g、菟丝子20g、水蛭1.5g(分3次冲服)
叶廷钰的经验总结:以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合右归丸温补肾阳,助其化气;患者病程缠绵,久病入络,佐以水蛭搜风通络,直捣病所。
2.2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周身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眩晕,耳鸣,口干,潮热盗汗。
舌质淡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弱。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典型病例:田某,女,45岁,持续半年血尿伴泡沫尿,2009年8月3日来诊。诊见,神疲乏力,汗出气短,干咳无痰,纳呆,口干咽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心悸,手足心热,腰酸耳鸣,尿少便结,舌质淡红,苔黄,脉细弱无力。
病症分析:久病气阴耗伤,气虚故见周身乏力,气短懒言,阴虚则阳亢,故见眩晕,耳鸣,口干,潮热盗汗等,舌质淡红,少津,苔薄黄, 脉象细弱,为气阴两虚之象。
方剂:党参30g、熟地30g、生地30 g、山药30g、山萸肉30g、茯苓15g、黄芪40g、枸杞子20g、当归10g、酒大黄3g
叶廷钰的经验总结:方以党参、黄芪、甘草补益元气,熟地、生地补肾阴共为君药,以山药、枸杞、山萸肉滋补肾阴,当归养血补血,佐以酒大黄,活血祛瘀生新,淤血不去新血不生。
2.3 阴阳两虚
临床表现:浮肿、腰膝酸软或伴有冷痛,耳鸣,四肢寒冷,头晕目眩,午后自感潮热,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经少或闭经等。舌光红少津,或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典型病例:王某,男,24岁,眼睑浮肿、腰酸痛2年,2010年1月6日来诊。诊见,冬天怕冷,手脚冰凉,黑眼圈严重,眼睑浮肿、腰酸痛,夏天手脚心发烫,脸颊经常发烫,经常上火,有时夜晚疼痛严重。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 脉象微细而数。
病症分析:久病阴阳耗伤,肾失所养,骨髓不充,水湿不化,故见浮肿、腰膝酸软冷痛,头晕目眩,耳鸣,阳虚则不温,故见形寒肢冷。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 脉象微细而数,为阴阳两虚之象。
方剂:药用制附子15g、桂枝10g、熟地15g、山萸肉30g、山药30g、茯苓30g、丹皮10g、泽泻10g、牛膝15g、车前子15g、益母草30g、黄芪40g。
叶廷钰的经验总结:采用阴阳双补、标本兼治的方法,将机体调节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全面把握整体疗效。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附子、桂枝温补肾阳,牛膝、车前、益母草利水活血消肿。全方共奏阴阳双补、利水活血之效。
2.4 肝肾阴虚
临床表现: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盗汗失眠,头晕目眩,颧红潮热,眼花目涩等。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方药: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典型病例:李某,男,46岁,2010年6月3日入院。症见眼花、目干、易疲劳、肢麻、胁隐痛。腰膝酸痛、遗精、耳鸣。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沉细而数。
病症分析: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从而导致虚火上炎,肾开窍于耳,故见耳鸣健忘,头晕目眩,虚证可见颧红潮热,盗汗失眠,眼花目涩,肾阴不足,腰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沉细而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方剂:熟地30g、山萸肉30g、山药30g、茯苓30g、丹皮10g、枸杞子20g、10g、旱莲草20g、女贞子15g
叶廷钰的经验总结:滋补肝肾,方以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明目,合二至丸补益肾精。
3肾衰的辨病论治
叶廷钰老师针对肾衰的主症,辨病论治,得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常见主症:
消化系统症状:如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为主者,以加味济生橘皮竹茹汤加减:党参10-20g、茯苓15-30g、青陈皮各10g、竹茹15g、半夏曲15g、神曲15g、炙杷叶15g、砂仁6g;如以恶心、呕吐、苔白厚腻为主者,以三仁汤加减:生苡仁15-30g、桃仁10g、杏仁10g、厚朴15-20g、滑石15g、竹叶15g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以心悸、胸闷、胸痛为主者,加用丹参饮、生脉散:丹参10-30g、檀香10g、麦冬10-20g、党参10-30g、五味子15g;如以劳力性呼吸困难、水肿为主者,加用益气通络方加减:生黄芪10-30g、炒白芥子15g、炒山甲6-10g、炙麻黄3-10g、丝瓜络15g
肾性高血压者:如以头目胀痛欲裂、项强、头晕者,以天麻钩藤汤加减:石决明10-30g、桅子10g、杜仲10-20g、桑寄生10-30g、牛膝10-20g、黄芩10-15g、夜交藤10-30g、草决明10-20g、夏枯草10-20g;如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以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麦冬各1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龟板10-20g、川楝子10g、熟地15-30g、怀牛膝10-20g、白芍15g
肾性贫血者:以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全当归10-20g、黄芪10-40g、桃仁10g、红花10g、生熟地15-30g、川芎10-20g、赤白芍10-20g
营养不良者:以香砂六君汤加减:党参15-30g、茯苓15-30g、白术10-20g、炙草10g、香附10-20g、砂仁6g
肾性骨病者:以左归丸合补骨脂、骨碎补加减:山药15-30g、生熟地15-30g、山茱萸15-30g、枸杞20g、茯苓15-30g、甘草6-10g、鹿角胶10-30g、补骨脂10-20g、骨碎补10-20g、仙灵脾10-20g、煅龙牡15-30g
皮肤瘙痒者:以五藤五皮饮加减:青风藤15g、海风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0-20g、地骨皮10-15g、丹皮10g、海桐皮10g、桑白皮10-20g、白鲜皮10-20g。
痛风: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者,以滋肾祛风汤加减:熟地15g-30g、龟板10-20g、知柏6-10g、青风藤10g、海风藤10g、忍冬藤20-30g、白鲜皮10-20g、海桐皮10g、桑白皮10-20g、土茯苓10-25g、车前子15g、生黄芪10-40g、炙草3g。
叶廷钰老师在治疗肾病的方法除了服用药剂以外,还根据肾脏病病理的发展规律、结合肾脏疾病的发展特点,总结出一组集中药洗浴、中西药内服与中药灌肠的“三位一体”疗法综合治疗肾脏疾病,延长了慢性肾衰病人进入透析的时间。
①中药保留灌肠排毒法:方用:大黄30g、丹皮30g、当归30g、栝楼30g、煅龙骨30g、牡蛎30g。气虚者,加用生芪30g;血瘀者,加用赤芍30g;湿热蕴毒者,加用蒲公英30g、土茯苓30g。②全身浸浴方:周身水肿者,方用:炙麻黄60g、红花100g、桃杏仁各100g、金银藤100g、桑白皮100g、水蛭15g、细辛20g、怀牛膝100g、丹皮100g;皮肤瘙痒者,方用:桑白皮100g、丹皮100g、白鲜皮100g、地肤子100g、蝉衣50g、生草100g、首乌藤150g、钩藤100g、青风藤100g、红花100g等。③足浴方:下肢水肿者,方用:桑白皮20g、炙麻黄10g、茯苓15g、桃杏仁各10g、赤芍15g、益母草15g、丝瓜络10g、炒山甲6g、制水蛭5g、炒白芥子15g、生芪15g、细辛5g、泽泻20g。痛风:金银藤60g,金银花30g,青风藤15g,首乌藤20g。
综上,肾病的治疗要注重标本兼治,辨证辨病相结合,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搜风通络方法。并且,疾病的预防也是相当重要的,要把握中医的未病预防,已病防变的方针,从根本上防治肾病的发生,以及做好早期治疗。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5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68-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形杀手”,但在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很低。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对高血压病认知水平低下,导致对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差,如果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了循证护理,其核心是运用最新最好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1?
1.1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精神科共收治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共91例,符合WHO指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2?,其中病程最长30年,最短2年(10.03年±8.53年)。
1.2方法
1.2.1应用循证护理对观察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中:步骤是(1)先提出问题: 如何进行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2)分解问题:将“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作为文献检索。(3) 以批判性评价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4)根据专家和试验意见决定是否将最好的证据用于健康教育(5)通过自我反应、同行和患者的评估来评价其效果。
1.2.2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46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1.2.3根据自己制定的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定量表来评估两组病员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平衡膳食、运动指导、休息及睡眠、情绪调节、用药护理、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自测血压、自我保健及定期复查等)掌握和运用情况?3?,评估表包括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掌握及运用良好、一般、差共三级评分,分别记3分、2分、1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说明对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和运用就越好。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4],其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护士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理解及接受能力,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精神科,临床护士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来了解病人主要症状、家族史、既往史、个人史、心里社会情况、体检结果、有关辅助检查情况、病人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等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员,精神病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缺陷,导致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差,病人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通过对病人和家属沟通,来了解患者在疾病,药物、饮食、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如下?5?:
3.1精神病合并高血压健康教育干预内容与方法
3.1.1 干预方法:通过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3.1.2 健康教育对象:精神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及家属
3.1.3干预内容[6]:饮食指导、合理的休息及睡眠、运动指导、用药护理、戒烟限酒教育、自我血压监测和记录、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自我保护的指导等。
3.2松弛与应激处理训练: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患者面对应激时,通过散步、走跑运动、气功、太极拳、听音乐、练书法、绘画等活动,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应激水平,达到提高对情绪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告知患者的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帮助病人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会导致精神病复发,也会对血压造成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3.3 饮食指导[7]:饮食治疗是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的关键的一步,指导病人严格遵照医嘱的要求进食,并保证营养成分适当的比例。(1)每日食盐摄入量
3.4休息、睡眠和运动指导[8] :告知病人保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 安全运动指标,还要结合患者自己血压变化和自觉症状来调节运动量、运动时间、开始运动量宜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后逐渐增加,并且要长期坚持,选择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3.5 血压监测技术训练[9]:为病人和家属示教血压监测部位及方法,讲解测血压的相关注意事项,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血压监测技术和记录方法。
3.6药物应用指导:给病人及家属讲解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精神病药和降压药的重要性,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应急处理知识,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同时,密切观察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应调整药物剂量。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可按医嘱逐渐减量,不得随意停药。某些降压药物可引起性低血压,在服药后应卧床2~3小时,待其坐起片刻,无异常后,方可下床活动。
3.7 自我保护的指导:告知患者,当出现头痛、头晕、面色潮红、耳鸣、恶心,此时应立即休息及测量血压,按医师指示服药,若未能缓解应立即就医。采淋浴方式,水温为4l~43℃,避免使用过热之洗澡水,以免影响血压。服药时需坐着或躺着,且服药前半小时尽量少运动,以免发生姿势性低血压。
神经病与精神病学范文6
关键词:生殖器肿瘤女(雌)性血栓性静脉炎肝素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25-04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手术后DVT发生率为30%~50%[1],而在妇科恶性肿瘤或其他妇科疾病手术后的发生率为 7%~45%[2,3]。我国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妇科肿瘤术后,特别是恶性肿瘤术后DVT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由于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亦升高[4-6]。故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和治疗应给予高度重视。本研究总结了我院妇科肿瘤术后DVT的治疗与预防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我院2007~2009年间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患者11例(治疗组)及2007~2009年间妇科肿瘤术后有DVT倾向的患者18例(预防性治疗组)。治疗组发病年龄38~70岁(平均51.6岁);体重55~90kg(平均63.6kg);恶性肿瘤8例(72.7%),其中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癌3例、恶性葡萄胎1例,良性肿瘤3例(27.3%);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皮肤苍白、皮温低等;发生部位以髂静脉多见(91.1%)。预防性治疗组年龄32~67岁(平均51.6岁);体重43.5~80kg(平均62.7kg);恶性肿瘤17例(94.4%),其中子宫内膜癌9例、卵巢癌8例,良性肿瘤1例(5.6%);临床无下肢疼痛、肿胀等异常表现。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1)对临床有症状的可疑DVT患者,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同位素Tc扫描或静脉血管造影等确诊。(2)将中老年、肥胖的盆腔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需手术者,归为有DVT倾向者。
1.2.2诊断标准:(1)静脉血管造影:于阻塞部位可见血栓造成的充盈缺损阴影,远端静脉扩张,近端静脉狭窄,但因阻塞而不显影,周围可见增生的侧枝循环血管阴影。(2)同位素Tc扫描:同静脉血管造影一样显示阻塞部位局部充盈缺损和侧枝循环影像,有时只见侧枝循环而不见明确的缺损。(3)B超及彩超:B超二维图像显示静脉管腔内实性低回声;彩超显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及频谱信号,静脉加压后管腔无塌陷。
1.2.3治疗方法:在无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抗凝治疗。(1)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如速避凝60~100IU/kg,每日2次,脐周皮下注射,当患肢与正常下肢周径相差2cm之后,改为华法令5mg,每日1次,口服。两种药重叠用药3~5天,疗程3~6个月。口服华法令期间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一般为18~21秒为宜,不超过30秒。如口服抗凝药期间需外科手术应停药7天方可手术。(2)普通肝素抗凝治疗:负荷量100U/kg,快速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10~50U/kg,持续静脉泵入。每?4~6小时,三管法监测凝血时间,维持20~30秒为宜,也可监测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延长1.5~2倍为宜。当持续滴注达到治疗水平时,APTT的监测期改为1~2次/日。疗程通常为7~14天。改服华法令时与肝素重叠用药3~5天。
1.2.4预防性治疗方法:于手术后第1天(术后约20小时)给予速避凝100 IU/kg,每日1次,脐周皮下注射,10~12天为1疗程。
1.2.5监测指标:(1)临床指标:治疗组观察患侧下肢的周径、皮温、色泽,多普勒检查血流变化及有无新血栓形成;预防性治疗组主要观察下肢周径、术后引流量、有无出血或局部血肿、切口拆线天数是否延长,并选用彩超检查有无血栓形成。(2)实验室指标: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10天,分别在注射速避凝后3小时测定抗凝血因子Xa(抗-FXa)、APTT以及凝血酶时间(TT);并于治疗前和治疗的第10天分别测定血常规。
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4结果
4.1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高危因素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平均年龄为51.6岁,其中中老年妇女占81.8%;平均体重63.6 kg,其中超过65 kg的占63.6%;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者占72.7%,其中子宫内膜癌患者占50%。故中老年、肥胖、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易并发DVT,是DVT的高危因素。
4.2妇科肿瘤术后并发DVT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采用彩超诊断8例,占72.5%,采用同位素Tc扫描2例,占18.2%,采用下肢静脉血管造影1例,占9.1%,其中1例彩超没有发现改行同位素Tc扫描确诊,本组病例彩超的准确率为87.5%。
2.治疗:1例手术取栓子,占9.1%,术后其他部位又有血栓形成,再次手术;10例采用抗凝治疗,占90.9%,其中4例为速避凝抗凝治疗,6例为普通肝素治疗。10例抗凝治疗期间,无一例有新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其中7例治疗7~10天,患肢明显消肿,超声显示广泛侧枝循环建立,平均疗程2个月;另3例由于多种易患因素,如高龄、原发病为晚期、术后并发症多及恢复差等,抗凝治疗时间较长。10例抗凝治疗期间均无出血倾向。
4.3妇科肿瘤术后有DVT倾向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情况
4.3.1临床指标:在术后行预防性速避凝抗凝治疗期间,仅1例出现伤口局部血肿,拆线天数延长;无一例引流量增多、肢围增粗;彩超检查均为阴性。
4.3.2实验室指标:(1)抗-FXa,APTT,TT:于治疗第3、10天,在脐周皮下注射速避凝后3小时测定抗-FXa活性,分别为0.405IU/ml和0.455IU/m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分别为43.6秒和37.7秒,均比治疗前(33.0秒)延长(P<0.05);TT分别为12.4秒和13.5秒,均比治疗前(10.1秒)延长(P<0.05)。(2)血常规变化: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在治疗第10天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正常范围。白细胞及血小板在用药前、后无变化(P>0.05)。
5讨论
5.1妇科恶性肿瘤与DVT的关系
很多研究表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是并发DVT的高危人群[7-9]。根据本研究中治疗组病例分析DVT形成的原因:(1)血流改变:本组患者多为中老年,偏肥胖,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手术后卧床,活动少,血流瘀滞,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条件。(2)静脉血管壁的损伤: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特别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使髂血管壁及其周围支持组织受损,故髂部血管血栓多见,本研究中治疗组髂部血管血栓占91.1%。同时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后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3)高凝状态: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实验室检查为抗凝血酶第Ⅲ因子、蛋白C缺乏;纤溶系统紊乱,如静脉壁内皮细胞纤维蛋白溶酶原缺乏,出现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7]。这些因素使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更易并发DVT,系DVT的高危人群[8]。本治疗组病例中恶性肿瘤占72.7%,其中以子宫内膜癌多见。
5.2DVT诊断方法的选择
以往DVT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有时诊断相当困难,即使有经验的医生也很难确诊。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患侧下肢肿胀、疼痛及不明原因的低热等,特别是中老年、肥胖、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高度怀疑DVT的发生。辅助诊断方法有:(1)静脉造影:该方法是DVT的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因系创伤性检查,病人不愿接受,临床已较少采用。(2)核素静脉显像:如同位素Tc扫描,病人痛苦少,但图像分辨率不如X线静脉造影。(3)注射125Ⅰ-标记纤维蛋白原后作γ照像机显像,是检查腓肠肌、窝和大腿远端DVT的敏感方法,但也有一定缺点,如需口服碘化钾24~36小时,并需暂停抗凝剂治疗,如腿部有伤口或血肿,标记的纤维蛋白原会出现,造成假象,且该法不能检出大腿上部和盆腔中的血栓。(4)多普勒超声: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血管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临床诊断DVT的主要方法。虽然这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不如X线静脉造影,但综合应用时可检出90%~95%。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检查者可以对肢体的各段血管进行听诊,听诊部位取腹股沟、大腿中部或窝。如果临床表现有血栓形成,而超声检查为阴性,并不能除外DVT,彩超血流显像是检查静脉血栓形成的新方法,诊断准确率可接近静脉血管造影。彩超血流显像目前已成为筛选静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5.3DVT的治疗及预防
DVT诊断一旦明确,患者应立即住院。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开始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溶栓、抗凝治疗3种。前两者已较少采用,目前采用的主要是抗凝治疗,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以及肺动脉栓塞或慢性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本治疗组病例主要采用肝素治疗,也应用LMWH抗凝治疗,取得了与肝素抗凝治疗相同的效果,与国外报道一致[10]。应用肝素治疗期间需监测APTT、TT等,而应用标准剂量LMWH如速避凝治疗时,不需实验室监测。由于血栓使得患盆腔恶性肿瘤的妇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9]。因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性治疗。对术前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应穿弹力袜,运动下肢,术后及早下床活动,以增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预防性的LMWH抗凝治疗近年来引起重视,本研究对LMWH预防性抗凝治疗仅作了初步尝试,病例较少,需进一步积累经验。国外的研究表明,LMWH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术后DVT的发生[10]。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437-438.
[2] Walsh JJ,Bonnar J,Wright FW. A study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leg vein thrombosis after major gynecologic surgery using labeled fribinogen-phlegbograpgy and lung scanning.J Obstet Gynecol Br Commonw,1974,81:311-316.
[3] Clarke-Pearson DL,Jelovesk FR,Creasman WT.Thromboembolism complicating surgery for cervical and uterine m alignancy: incidence,risk factors, and prophylaxis.Obstet Gynecol, 1983,61:87-94.
[4] Goldhaber SE.Epidemiology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In:Bloom Al, Forbes CD, Thomas DP, eds.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London: Churchill, 1994.1327.
[5] Thomas DP. Pathogenesis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Bloom Al, Fobes CD,Thomas DP, eds.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London: Churchill, 1994.1335.
[6] Allaart CF,Briei E.Familial venous thrombophilia. In: Bloom AL,Forbes CD,Thomas DP, eds.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London: Churchill, 1994.1349.
[7] Begamini TM,Richardson JD.The surgical implications of prinary hypercoagulation status.J Ky Med Assoc, 1997,2:67-72.
[8] Nordstorm M,Lindblad B,andenson H,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occult maligancy:an epidemiological study.BMJ, 1994,308:89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