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1

【关键词】淘宝网 第四方物流 C2C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043 【文献标识码】A

基于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及网络平台所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就是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是电子商务的内容之一,C2C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部分,是淘宝网最主要的一种买卖方式。C2C电子商务,这种买卖双方互不谋面即可进行的商业过程有着传统商业活动所完全不同的特征,即网上选购、网上支付和物流运输。然而,2011年占我国网购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份额的淘宝网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被纳入C2C运营模式的物流体系,实在是一种缺憾―这既是电子商务C2C运营环节的缺项,也是电子商务C2C盈利模式的损失。而在淘宝网现有盈利内涵中,不菲的广告费用、不低的人力成本、网络运用成本、科技研发成本及物质折旧成本都使得淘宝网面临巨大竞争压力①,并亟需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第四方物流运营体系的实施。第四方物流运营体系的实施在本质上是原有C2C盈利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本文欲就此做一些探讨。

淘宝网C2C盈利模式的基本特征

C2C是电子商务的其中一种,是“Consumer to Consumer”的简称,指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活动,和“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对企业)、“Business to Customer”(企业对个人)相对应。C2C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是通过网站为个体商户和个人消费者提供网络化的购销平台,买方通过进入卖方的网店而进行商品选购;同时,为提高这种交易的安全性、信誉度及质量水平,网站还提拱了相应的配套服务功能,如商品广告、第三方支付系统、交易监管与评级、网店设计等,这些服务功能其实也正是C2C最基本的盈利来源。C2C电子上商务的典型是淘宝网、易趣、拍拍等,但淘宝网的份额显然要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二以上,研究淘宝网的C2C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淘宝网C2C盈利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会员费。C2C电子商务网站通过为加盟会员提供店铺出租、店面设计、公司认证、商品信息展示等服务而收取的费用。C2C电子商务服务是加盟商户进行在线交易时所无法脱离的系统功能,当然也是C2C运作盈利的重要来源,是C2C运作方、商户及消费者三方都非常必要、不能缺少且彼此互惠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服务,加盟商户可以顺利展开业务、迅速提高营业额;而对客户来说,安全的网购渠道、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也会使消费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而对C2C运营商来说,运营体系的良好运转也意味着这一盈利模式的成功。

二是交易提成。交易提成是商业市场的本性,C2C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收取交易提成应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三是广告收费。广告是商户快速推销商品、提高交易量的一种手段,当然也是C2C电子商务商的又一块收入来源。网站广告的效果就是经营的效益,网站广告的位置和浏览量对交易效益的影响是明显的,将网站上有价值的位置留作商户推介商品并收取一定费用是盈利环节之一。

四是雅虎搜索排名。雅虎搜索排名是雅虎中国和淘宝网进行资源整合而推出的竞价排名模式。由于网站商品的丰富及商户之间的竞争,客户对商品的搜索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同类商品在搜索过程中的排名显示将决定彼此的销售量。因此,在有效的时间内同类商品可通过竞价获得靠前的排位,从而为C2C带来盈利。

五是支付环节收费。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促进了网上在线支付业务的开展,这种通过中间环节的支付在提供安全交易的同时,也为支付公司收获了一定的手续费,成为盈利的来源之一。

淘宝网C2C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显然,淘宝网的盈利模式与其在C2C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很大关系,但领先所带来的压力同样也要大得多,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商业领域,竞争所导致的此消彼长的变化速度犹如网上交易一样的快速,认真审视、认真对待目前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失为减缓压力、提高竞争力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有效方法。

C2C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淘宝网的C2C运作模式是其盈利的根本与关键,尽管这一运作模式为淘宝网赚取了不菲的利润,并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但仔细推敲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如果不能对这些缺陷与不足有清晰认识,那么这些缺陷与不足就会在将来变成某种阻滞因素,而使之在同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首先,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在效果上有所折扣。商户要想增加网上交易量,推销自己的商铺货品是一种常用方法。为此,淘宝网站也特意预留了这样的空间,并提供“淘买家”广告方式,通过为卖家分析潜在的买家而指向性的广告。但因其分析是基于客户已经购买过的商品和记录,并不代表客户后续的购买需要,所以这种指向性未必准确,那么商户所付出的广告费所收到的效果也就打了折。类似的情况还有雅虎搜索排名,雅虎搜索排名也是收费服务项目,但却是以客户的点击率作为收费计算的根据,而不是根据成交量,有的商户的商品即使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但成交量却未必如愿,而所付费用也并不因此而减少,有时反而得不偿失,这会让加盟会员失去兴趣与信心。

其次,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有些“绑架”的味道,尽管在表面上看不出来。淘宝网站的商家信誉是提升其网络交易量及利润规模的重要条件,这对购销双方来讲自然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刚刚加盟的用户来说,可能要处于极其不利的竞争地位了,因为他们在“信誉”上积累不够,所以人气寡薄,自然也就对生意大为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有两个:一是赔本赚信誉,二是加大广告投入。赚信誉不仅要花钱,而且还会造成不正当竞争,并形成在线“刷信誉”这一行业;而作广告同样要花钱,势必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付费服务中去,否则就寸步难行。这对后入的商户其实是一大考验,也是一大难关,经不起考验、过不了关,就得关门大吉,这就会导致加盟会员的两极分化,使弱者丧失信心或转投他行。

再次,淘宝的运营商提供给商户的增值服务(收费服务)会让竞争对手视为一个弱点而加以利用。淘宝网的增值服务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免费似乎是不现实的。不过,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收费服务在大打价格战的现代市场是不占优势的,因为收费,商户的商品出售价格必然难以下调,或下调幅度受限,这就会在与免费服务的运营商的竞争中先败一着;二是免费服务必然有着另外的盈利模式和来源,而淘宝可能还并不具备,这种缺陷所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利润的折扣,还会对未来的经营战略造成致命影响,从而阻碍整体发展。

作为C2C运营模式的环节缺项。淘宝网的运营模式是C2C型,即商户“个体”对消费者“个体”型,仔细推敲,它其实只是整个运营系统的一个初始环节,即买卖双方达成协议的环节。达成协议及网上交易成功,这并不等于交易的完成。试想:在买卖双方进行付款时,还有一个支付控制系统,以避免交易的欺诈与纠纷;那么在买卖双方进行货物交付时,为什么在整个C2C运营模式中就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呢?这种通过第三方进行货物交付的渠道当然存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并不属于C2C体系,这一环节的缺项不仅使各商户在交付货物于客户时,要付出高低不一的运费给各个物流公司,而且也造成了C2C盈利模式中的一个缺口,致使盈利总规模有所缩减。如果拥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一方面,这种物流体系的填充与镶入可以降低自我系统内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交易规模,从而通过交易服务收费与提成而实现盈利增长;另一方面,物流本身的运营也是盈利来源之一,这一块大蛋糕本来应由自己切割分配,实际上却拱手让与了他人。

当然,如果要求淘宝网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第三方物力系统,已经不现实,一方面,各大购物网站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稳定的物流管理体系,淘宝网很难再另起炉灶;另一方面,第三方民营物流公司的各自为政已渐显其整体效率的低下,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巨大需求,淘宝网若再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已没有多少创生的意义。总之,物流环节是淘宝运营体系内的一个环节缺陷,一个不应该缺少的盈利来源。

实施第四方物流―C2C盈利模式新的增长点

从上述论述可知,淘宝网不负责货物运送,没有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货物的发送也由商户自行解决,这是其盈利模式的一个缺陷。各商户均以自己选定的快递公司进行投送,货物零散,规模较小,势必会在价格及服务质量两方面均形成劣势,这在以价格和服务为竞争点的商品市场,淘宝显然不会占到多少便宜。当然,如果淘宝能就此抓住机遇,在现有第三方物流合作公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网络营销优势,将商户、客户、运输等各方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及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形成一体化的服务供应链条,而且还能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使C2C盈利模式更加完整与完善,这就必须实施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于1998年提出的物流概念,是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能力、技术与管理整合形成的具有供应链特征的物流集成系统,是组合了商户、消费者、第三方物流并领导这一组合体的集成商。第四方物流在整体上将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能为客户提供最佳化的增值服务。最佳体现在什么地方?从物流的效益特点来看,应是以最快的速度、花最少的价钱来完成商品的运送任务,这对商户、消费者及运输者来说肯定都是合适的。二是将原来各自为政并彼此竞争的各物流公司加以整合,不仅有效利用了各自的优质资源部分,使资源效能在系统内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而且也使运营成本大为降低,相应提高了物流公司利润收益。三是整合后的物流系统在第四方物流集成商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与技术,对整合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为客户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及咨询、物流信息系统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并通过电子商务将整个过程集成化,使整个服务一体化、自主化、高效化、人性化②,从而实现链条服务的低成本与高效益。

第四方物流的功能。相比于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具有更为优异的服务功能。一是整合功能。整合的作用就在于把原本处于竞争位置且各自为战的各物流公司组成了一个统一系统,并在这一系统内实行供应链式的系统化服务。第三方物流虽然拥有包装、运输、储存、装卸、配送等过硬业务能力,但在信息技术、集成技术、综合技术、区域或整体战略规划及业务拓展能方面则相对较弱;而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作用则可以从整体上将各物流运输公司合理布局在系统之内的合适位置之上,均成为整个供应链条的重要环节,均能发挥各自最关键的作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物流系统的规划能力与服务能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服务更上一层楼。二是优化服务功能。第四方物流通过整合作用而为用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及电子商务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三是网络优势功能。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优势在于信息掌握,而信息优势又在于网络优势,而这正是网络购销的长处,现在将网络购销与商品运送信息的网络服务融为一体,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广泛的网络支持能力将为客户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使客户订单及物流业务均能实现增长,并因这种增长而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盈利来源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必要性。在以价格和服务为竞争支点的销售市场,价格的一降再降是有底线的,通过降价实现销售业绩并不能以亏本为代价;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已基本达到极限,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已并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开拓新的领域才会迎来商战新的转机。其实,对淘宝网来说,实施第四方物流并非是新的开拓,因为物流环节原本就是他们失去的领地。看来,实施第四方物流的确是淘宝网十分必要的一次补项。首先,实施第四方物流可以降低淘宝网自建物流的风险。淘宝没有物流部门,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硬件配套设施不健全③,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已较为成熟的情况下,再投资自建,风险将会很大,而实施第四方物流就可规避风险。其次,实施第四方物流可以提升淘宝网的电商市场竞争力。淘宝的市场份额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及市场号召力,借助这一优势实施第四物流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可以形成其他电商企业所不具备的更强竞争力④。再次,实施第四物流可以提升淘宝网的服务能力。由于第三方物流是散兵作战,物流成本较高是普遍现象,服务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水平表现不高。而实施第四方物流是对各物流公司的资源整合,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的双重改变促使了服务水平的整体上升,并因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或商家。

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淘宝网实施第四方物流的运作模式并不会过于复杂,它只需在客户与第三方物流之间起到自己的联络与整合作用即可。那么,原来有的物流服务已经在客户和物流公司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淘宝网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儿,而在于淘宝网要在所有的网内客户与所有的网内合作物流公司之间建立网络式联系,而不再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这种网络化联系将会通过适配关系而让某客户和某物流公司发生业务关系,以实现物流服务的系统化控制及运送成本与运送服务的最优化选择。显然,实现这种网络式“适配”的最佳商人还是淘宝网,一方面他们掌握有网内商户的大量销售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正是物流公司所迫切需要的;另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这一商品销售的有利平台和各物流公司建立协同关系,或者形成紧密合作关系,以将销售信息合理分配给不同区域内的物流公司,这样既可以赢得客户的满意度,也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输效率,而淘宝作为一个中间平台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实现盈利⑤。

总之,无论是从提高网售服务质量,还是从提高网络销售盈利,或者从各方的实际需求来说,淘宝网实施第四方物流都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淘宝网也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细化、精致化自己的服务功能,才能使自己的盈利模式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开辟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作者分别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钦州学院教授)

【注释】

①②⑤郝花瑞:“从第四方物流看中国C2C盈利模式”,《观察》,2009年第6期。

③魏国辰,王海鹏:“淘宝实施第四方物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商贸流通》,2014年第18期。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盈利模式 “软件+服务”模式

1 移动互联网特点和发展趋势

1.1 移动互联网特点

移动互联网具备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开放性,包括网络的开放性、应用开发接口的开放性、内容和服务的开放性等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开放性已成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基本标准,更多新颖的业务将出现在移动终端上而无需依靠现在的移动运营商;二是分享和协作性,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共享各类资源,实现互动参与、协同工作,用户将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选择,将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内容创造者;三是创新性,移动互联网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从而使各种各样的新型业务不断涌现出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1.2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1)移动用户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用户群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就是与互联网的融合。在业务层面,移动互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在内容和应用体验方面融合发展,但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推出速度快于传统互联网;在网络层面,相对于桌面互联网,移动运营商致力于提供廉价的、高速的上网体验。对于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终端的移动性和接入的便捷性、业务应用的随时性和私密性等特点;对于运营商和服务、内容提供商来说,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和更大的开放性,能够融合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商业模式。

推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有三大力量: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运营商以差异化的数据业务为中心,整合产业链做智能管道,互联网企业则将优秀的桌面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移动化,并不断开发出更多的业务服务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终端厂商围绕着终端致力于提升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用户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以美国为例,预计到2015年美国智能手机流量占比将达到98%,如表1所示:

另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2年底,中国移动用户已达13亿,其中有5亿多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2)移动数据业务呈爆炸式增长

随着移动接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和终端接入方式的层出不穷,移动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到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已超过移动语音流量。据美国思科公司的2011年度报告,2011年全球无线网络连接数增长了一倍多,全球无线数据流量的增长在2011年超过了预期,达到133%,到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是2010年的26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2%,到2016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达到每月10.8EB,60%的移动用户即全球约30亿人口将加入千兆字节俱乐部,即移动用户每月将消费1GB的移动数据,详见图1所示。

我国的移动数据流量也具有同样的增长趋势,201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移动无线上网业务流量达到2 173亿MB,同比增长了58%,其中移动数据流量1 123亿MB,WLAN数据流量1 050亿MB。

(3)终端接入的多元化且应用渗透到各个领域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其接入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目前的主要接入方式有:移动电视、PDA、智能手机、电子书、iPad、Notebook等。并且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渗透到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微博、手机网络新闻、手机搜索、手机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社交网站等,如图2所示。

(4)产业链融合促进移动互联网不断走向纵深

移动互联网走向纵深的推动力是产业链融合,各行各业“互联网化”和“移动互联网化”使移动互联网必定走向合作共赢。在2G时代,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产业为彩铃精细运营、MMS娱乐、音信互动等;到了3G时代,就涌现了大量的移动产业,如精确定位、健康监控、移动电子钱包、媒体直播、家庭监控、移动卫星电视;到了4G时代,由于有了更大的带宽,将涌现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且各个产业将不断融合,如传媒行业、金融行业、零售行业、制造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广泛的行业融合,这将不断创造新的业务存在形式和商业模式,如图3所示。

(5)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业务层出不穷也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了下载流量、彩铃彩信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外,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呈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有广告类盈利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盈利,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内容类盈利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服务类盈利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共生盈利模式,如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产业合作演进路线

2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主要是话音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这种服务非常有限,因此产业链也相对简单,运营商能够把控整个价值链,主要是通过价格吸引客户消费,用户的价值都比较低,业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的不断增长。到了3G时代,提供给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和服务是差异化的多种多样的应用,使产业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运营商不再在价值链中处于绝对控制地位,收入增长的来源也转变为现有用户价值的提升。

以往运营商一家独大,享有大部分价值,其他参与者都居于从属地位,而在3G时代单凭网络运营商已无法完成价值链的主要环节,各环节必须均衡发展。在产业价值链分割后,对价值的重新分配取决于价值链的重新定位和各种力量的对比,网络运营商从产业链中的获利一般不会超过50%,并且不同的定位及力量的对比必将导致不同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产生。

泛行业的合作、清晰的利益分配、合作者的准确定位,这将使移动互联网产业、产业链、盈利模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结构

在目前和未来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终端软件平台和网络应用服务紧密结合,业务和应用平台已成为整个移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控制地位,电信运营商的地位在产业链中逐步下降,如图4所示。

同时,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大举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加大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逐渐形成了以服务与应用为主的几大商业模式:“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而前两种模式在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

终端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以相对较低的进入成本及合作成本,削弱了原来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业务/应用平台商在产业链前端环节对用户的控制力度,从而利用其优势业务和特色业务获取更大利润及产业发言权。同时,技术的进步也造成产业链用户控制点向终端厂商和软件开发商靠近,使强势终端厂商利用终端掌控权而获得内容运营优势。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群的不断扩大、终端制造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终端和应用服务已经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如诺基亚、苹果、Google。这些企业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和技术优势,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在产业链上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如苹果公司既具备自己生产智能手机的软、硬件实力,也具备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的能力,它首创的手机软件商店概念风靡全球,很多商家都建立自己的手机软件商店,例如诺基亚软件应用商店、谷歌软件应用商店、中国移动软件应用商店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将自己的用户吸引在自己的手机平台上,也吸引新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机,使得其在产业价值链的利益分配占比越来越大。

当然,为争得在产业链中更大的利益,各运营商也在不断地加强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如中国移动和联想公司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与苹果公司合作,通过苹果的iPhone手机来扩大自己的客户群,这种合作和竞争还在不断地演绎。

3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研究

3.1 日本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日本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40%的日本国民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80%移动用户在3G终端上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

在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从手机制造商到内容提供商,移动运营商控制着整个价值链。运营商好比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客户,移动运营商为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服务平台、广告服务等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并制定产业链上各个参与者的收入分成比例。例如内容提供商(CP)和运营商按照9:1的比例分配收入,而在欧美大部分国家仅仅只有50%,这种收入分配比例就极大地鼓励了CP/SP的创新,并有效地控制了移动数据业务的资费。在这种低资费的市场环境下发展了大量的用户,促进了大量业务、应用和服务的发展,同时极大地扩大了用户规模并培育了市场。日本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既有对互联网的继承和发扬,又有手机支付这样的创新模式。搜索、电子商务、社交网络(SNS)和手机支付是日本最成功的商业模式,其中前三者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扬,而手机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创造出的全新商业模式。

3.2 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各利益参与者的地位决定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主要是以下几种:“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运营商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1)“终端与业务”一体化模式

手机终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智能化,从原来只能承载话音业务变成既能承载话音又能传送数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业务,还能连接互联网,具有收发邮件、移动办公、网上交易等互联网终端的业务特性,成为多媒体信息收发的智能化信息终端。“终端+业务”一体化模式是现在和未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重要盈利模式之一。该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第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移动运营商渠道垄断,手机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可以不使用移动运营商的门户网站,从而在价值链上取得主动权。第三,手机厂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经验不足,使得其必须加强与价值链其他成员的合作。

(2)“软件+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业务在用户中的广泛使用,很多都取决于软件以及其提供的服务,软件平台与应用服务的竞争与合作是该产业新的趋势。Google的Desktop和Amazon的AWS就是“软件+服务”盈利模式的典型代表,以手机软件平台为核心的应用服务在产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运营商的传统移动增值服务模式

即传统的移动增值业务的盈利模式,如运营商按照流量盈利、按照短信条数盈利等。

(4)运营商主导的共生盈利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中,与运营商利益相关的有用户、SP/CP、终端制造商、设备/软件提供商。其中,SP/CP与运营商之间的竞合博弈关系将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竞争和合作的成败将关系到移动互联网能否繁荣,因此运营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生盈利模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存在。这包括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的合作盈利模式,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iPhone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和广电集团的合作盈利模式,如手机电视,电信运营商负责提供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计费、客服、收费等工作,而广电则负责提供内容;运营商和移动门户网站的合作盈利模式,运营商向用户收取流量费,按照流量或是包月形式收费,再向门户网站或内容提供商支付信息服务费。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这种合作共生盈利模式还将有更多的表现形式。

4 结束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参与者进入该产业链,并且整个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竞争的加剧将使产业链更加复杂。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一种特定的、单一的盈利模式,而应该被理解为一系列构筑在开放融合应用基础上的盈利策略及思路的总和。当前的各种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正是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融合产业所拥有的各方面产业经济特色的综合体现,随着多种盈利思路的不断碰撞,未来还将涌现出更多的创新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拓. 不一样的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R]. 2011.

[3] 魏炜,朱武祥. 发现商业模式[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3

那么,商业模式到底怎样理解更全面?商业模式分成哪些类别和要素呢?这篇文章,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做一下更简单易懂的解读。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来做下整理,分析出一个更全面且更容易理解的解释。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就是你如何赚钱,其核心就是三个问题: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创业36条军规》

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从上面的摘选可以看到,人们定义商业模式时,基本上会从两个层面来讨论: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本文分别从这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解读。

从公司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公司层面,商业模式包含了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商业模式新生代》中将公司的商业模式总结为了9个版块,每个版块都代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事务。在这里将其简化,可以理解为四个核心要素:

产品:公司能提供哪些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资源:公司所拥有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比如技术资源、合作资源、政府资源、内容资源、业务资源。

客户:公司面向的目标客户群体,建设了怎样的销售渠道体系,客户关系怎样。

钱:公司的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资本增值等跟钱有关的事务。

由于不同公司所拥有的各要素的资源和能力不同,所以才出现了各公司多样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公司层面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进行归类,比如资源驱动、客户驱动、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没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要么提供一些没有技术门槛的产品和服务,要么其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公司更依赖于建设有力的营销体系维持客户关系构建商业模式。比如常见的提供网站建设的公司。比如一些提供项目外包开发、设计服务的软件、设计公司。还有一些专门为客户提供广告推广、运营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大多以接客户项目单生存。

资源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资源优势研发产品、提供服务、甚至获得项目订单,以资源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一些有特定资质(牌照)的企业拥有业务资源优势,比如电信运营商、出租车公司。一些基于高校的企业拥有技术资源,比如科大讯飞、清华紫光。一些有行业积累的企业拥有内容资源。一些有政府关系或大企业关系的公司能够承接到大型项目。一些有业界口碑的企业(或高管)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

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以研发解决行业(企业)、用户问题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目标,利用产品的低成本可复制性构建商业模式。产品主要分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两类。实体产品主要是需要生产制造的产品,比如玩具、书籍、消费品等。虚拟产品主要是以人的体力和智力转换成的产品和功能,比如电子游戏、培训课程、手机话费等。另外还有平台类的产品,用于整合多方用户需求为多方带来价值,比如百货商店、电影院、淘宝、滴滴出行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商业要素驱动构建的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无论是资源驱动、客户驱动还是产品驱动,其它的商业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钱”这个核心要素。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收入、增长等跟钱有关的问题。

从产品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产品层面讨论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公司是以产品驱动的公司,其产品是自己研发并做为公司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实体产品业务也在逐步互联网化,而互联网产品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撑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逻辑。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拆分成用户价值、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比如,我们在讨论搜房网这个产品,会说它是一个“房产交易资讯类平台”。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房产交易资讯”--用户价值、“平台”--运营方式,而盈利模式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广告”、“基于流量的交易分成”等模式。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这三个基本要素:

用户价值

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怎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哪些价值。对于用户价值的分析,首先要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然后分析用户需求找到痛点并分析需求的质量,然后设计产品的核心功能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要跟其它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案)相比较,建立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产品在用户价值方面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抓住用户的痛点、用户需求质量高(广泛、高频、刚需)、与其它产品(方案)相比更有竞争力。

拿滴滴最早推出的打车功能来举例。分析用户打车的场景:最早打车要么在路口拦车、要么打出租车公司电话叫车,这个场景带来的问题有:

不知道附近有没有车,不确定等待的时间。(或者附近恰好有车,前一个路口转走了的杯具)

高峰时间很难打到车。

多个人在同一地点打车时,有人不遵守秩序抢车。

拦了车之后,很有可能是黑车,跟乘客讨价还价。

招手拦车效率低,很有可能出租车看不到而错过机会。

分析以上五个问题,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是用户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打车这个用户场景的核心痛点。

接下来,分析这个需求的质量:

打车难的问题不是个例,是很普遍发生的现象--需求范围广。

很多人每天都要打车,甚至一天打多次车--需求频度高。

不打车的话就要挤公交、挤地铁,对于经济条件可以的用户来说是最好的代步选择--刚需。

所以,打车这个场景是一个广泛、高频、刚需的需求场景,需求质量高。

然后我们看看产品功能的设计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用户打开APP后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出租车,距离多远一目了然。

高峰时间可以提高价格叫车,以金钱换等待的时间。

以在线抢单的形式,出租车与乘客建立一对一的契约,解决了不遵守秩序抢车的问题。

出租车的信息在APP中都有认证和备案,排除了黑车的可能。

下单后出租车司机会主动电话联络乘客,确定位置,不会出现错过的问题。

最后,分析一下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力,相比传统的招手拦车、电话预约的方式,利用手机APP打车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解决了很多传统打车时遇到的麻烦,竞争力更强。

盈利模式

关于产品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直接用于买卖的商品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的花样,直接的、间接的、不可告人的... ...。为了能够更方便理解,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其分成“免费”、“付费”两种。

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是互联网产品最常见的盈利模式。需求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产品的“盈利模式”,不是“营销手段”(不是免费送个小礼品什么的、或者免费做个小项目拉住客户下个项目再赚回来什么的)。免费模式可以细分为:免费+广告的盈利模式、免费+流量的导流模式、免费+增值功能(服务)的盈利模式。

免费+广告: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一种盈利模式,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功能网站大多都利用这种盈利模式。无论是融入到产品中的闪屏广告页、还是损害体验的突兀的广告位,还有搜索推广、软文推广等,都是广告的一种呈现方式。

免费+流量: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很多软件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付费模式转移到流量模式。流量模式的变现途径有很多,为其它产品转移用户,为服务提供商导流意向客户信息,为其它产品获取曝光,为线下服务提供商引流订单。

举几个例子:

滴滴出行的“发现”功能里,是在向各合作产品提供的服务导流。

装修管家的“申请免费报价”功能,目的是为了采集意向用户的信息,之后传递给合适的装修服务商。

驾考宝典的“百宝箱”功能里面,放置了很多与驾考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基于其APP的高流量进行导流。

免费+增值功能:免费增值功能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丰富。比如AppStore中:

提供免费的Lite版和付费购买的Pro版。

直接使用会员年费(或一次性VIP会员费)获得增值功能。

让用户直接购买一些增值功能(或服务)。

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让用户购买增值功能。

游戏也会采用免费+付费道具的方式盈利。

付费模式:

付费模式主要为销售实体或虚拟的“商品”。以电商模式和App Store为代表的虚拟商城两种模式。用户付费购买的都是有价值的商品:实体商品、APP、书籍、音乐、游戏等虚拟内容。

运营方式

在确定了“产品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和“如何通过产品盈利”两个要素后,策划运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解决“通过怎样的方式能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和“通过什么方式能让用户使用付费功能”这两个问题。根据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公司制定的运营方式也是不同的。

基于用户:

互联网产品最核心的资源就是用户,服务好用户是第一要务。用户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并留住他们”和“如果让现有用户更频繁的去使用”这两个问题上。

基于内容:

对于以内容为主的资讯类产品、阅读播放类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的质量,不仅要把握好优质内容的来源,有时还要自己生产内容。内容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生产、整理、分发。一些其它品类的互联网产品,有时也会利用内容运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推广效果。

基于数据:

很多互联网产品对于数据分析非常重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用户的使用习惯、反馈产品的功能设计优劣,分析出用户使用的频度和粘性。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产品的下一步功能研发目标,营销活动的侧重点,甚至调整产品的方向定位。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4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仅限于以下模式。各种商业模式还可以衍生、组合、分割-------借用《易经》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可以化为八八六十四卦。本文只是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的粗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O2O,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

Online to Offline (O2O)模式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类型一:租车租房

1、盈利模式:收取佣金手续费。

2、应用:

Uber.:下载Uber应用程序,发出请求,根据你的位置所在,公司派出黑头车来接你,费用通过已经设定好的信用卡支付。

嘟嘟快捷租车:“邻居到邻居”的私家车汽车租赁服务。在2011年7月,由来自奇虎360团队成立。实行会员制,会员可以随时搜索附近的车辆,并通过手机完成鸣笛寻车、开锁等操作,按小时结算包油包保险,完全实现了自助式汽车租赁。

Airbnb:被时代周刊称为“住房中的EBay”,江湖传说目前估计市值高达10亿美元。是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将普通人的空闲房屋陈列出来,帮助用户获得廉价而有特色的旅行住处。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Airbnb用户遍布167个国家近8000个城市。

类型二:个性化服装设计

1、盈利模式:用户低价享受高端定制;省去中间环节,获得销售收入。

2、应用:

J Hilburn:在全美各地聘请了多达1000人的时尚顾问,这些人会和客户约定时间拜访并帮助他们测量尺码,提供服装风格建议等;或者客户就可以自己在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尺寸、布料等信息。然后就可以在家里等待定制服装。

类型三:产品直销

1、盈利模式:省去中间环节,获得更高销售收入。

2、应用:

上海多利农庄:采取了会员预售的模式,即会员以月、半年或年度为周期预先付费,打包销售。有机蔬菜自田间收获后,绕开供应链上经纪人、各级、零售商等四五个环节,直达餐桌。引入了日本黑猫雅玛多宅急便物流为合作伙伴,配送半径覆盖了半个上海,蔬菜从采摘到最后配送至会员家中,中间过程不超过24小时。

快书包:只做精品图书和少量用户喜爱的小体积生活用品,满足城市商圈客户对“快速”的需求。将城市整体物流配送的能力化整为零,在北上广三大中心城市,无论顾客在哪个区,下单后一小时内便可收货。主要是通过商品的差价挣钱。

类型四:团购

1、盈利模式:赚取企业的营销活动和商品等费用。

2、应用:这种模式比较常见,国外如Groupon,国内如最淘网、拉手网、800团购。eetetyetyn直接在终端下载应用程序即可开始使用。

类型五:线上促销游戏

1、盈利模式:节约企业营销费用,吸引更多消费者,完成促销目标。

2、应用:

优衣库促销排队游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你在网络世界里的替身,去参加一个品牌的促销排队。到队尾的时候,游戏会立即告诉你是否中奖。每5分钟后可以重复下去,直到中奖为止。最基本的奖项是这个品牌的打折优惠券,你可以拿着它去该品牌的门店消费。如果足够幸运,你还会在排队中抽中iPhone、iPad或者该品牌的服装大礼包

二、把内容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把你所拥有的,找到一个途径,把它分享给需要的人,收取一些费用。

类型一:免费提供音乐、书籍内容

1、盈利模式:广告

2、应用:

Spotify.com:是一款的免费音乐在线播放软件,得到了华纳音乐、索尼、百代等全球几大唱片公司的支持,提供800万首正版歌曲免费点播。不能下载,只能在线收听。用插播广告的形式(包括声音和图片)获取收入。

Quora问答网站:将SNS模式融入于问答。通过对问题、问题的答案或者回答问题的某些人的活动的订阅功能以及投票和关注功能。

类型二:交换电影、饮食、书籍的评论

1、盈利模式:赚取线上或线下佣金;广告收入

2、应用:

豆瓣:用户看到一本书后,就可以点击右侧的链接,或者将它们添加到购书单,到网上书城里进行购买,豆瓣收取佣金。

大众点评网:首创并领导了消费者点评模式,以餐饮为切入点,全面覆盖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活动优惠等城市消费领域。大众点评网目前主要的盈利手段依然是商家的广告投放。其积分卡业务凭借其渠道平台的优势,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部分就是网站收入。

携程:提供旅游产品。向酒店、航空公司、保险公司都能收取费。

类型三:与商家合作基于社交的购物

1、盈利模式:与其他购物平台分账、返点,广告分成、商家地图标示和定向推荐收费等。

2、应用:

人人爱购:人人网推出的长期促销平台,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交流购物经验,影响他人的购物行为目前主要提品导购功能。首页提供B2C企业展示广告及各类单品促销信息,用户点击后直接进入合作电商页面进行购买、支付。消费者在完成购物后可以交流购物体验,其它人可以在社区里进行反馈,目前合作商家包括京东商城、凡客、麦考林、淘宝商城、红孩子、银泰网、好乐买等。

移动分享团购:在移动分享购物平台上,只要你注册一次,就可以直达所有签约团购网站,选择你心仪的商品和商家,可以搜索比价,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还可以在地图上寻找最理想的,并将购物信息与自己的好友分享,让他也跟你一块省钱,增进感情,建立一个新的社交网络。

类型四:有偿出售高质量的文章、音乐等内容

1、盈利模式:阅读者向作者支付的小额付费

2、应用:

Flat t:将“flattred”捐款按钮部署在相关文章一侧,如果读者愿意,即可点击该按钮进行捐款。据说在万事达和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冻结了维基解密的捐款渠道后,这家瑞典服务成为了维基解密的重要资金来源。

三、开发应用移动互联网工具软件

类型一:平台提供者

1、盈利模式:提供开发平台,与开发者分成收入或收取佣金、广告。增加搜索功能后,还能对应用开发商采用关键词购买和竞价排名。

2、应用: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Android、中移动的MM、北京易路联动技术公司开发的OpenFace手机富媒体平台等

类型二:优化操作系统

1、盈利模式:终端厂商付费直接定制优化的移动操作系统;为厂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从中获取分成;在开放平台中,用户付费下载软件,直接受益以及与其他软件提供者进行分成。

2、应用:

点心OS:点心操作系统由北京风灵创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第一家公司),对开放操作系统的优化,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系统优化后,用户而言可以更流畅地使用手机并能获得更多更个性化的软件服务;厂商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产品上市的时间成本。同时,点心是想成为移动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通道,通过与应用内容提供商收入分成方式来盈利。

类型三:手机管理软件

1、盈利模式:广告、联合推广或内置SDK、内容合作分成

2、应用:

豌豆荚手机精灵: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管理软件,具有备份恢复重要资料、通讯录资料管理、应用程序管理,音乐下载、视频下载与管理等功能。被人认为是与“91助手”功能类似。

类型四:免费的安全软件

1、盈利模式:免费地建立销售渠道,用免费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里占据有利位置,从而成为其他赚钱业务的推广商,最终获得收入;与杀毒软件以及其他软件公司合作营销,最终通过增值服务获得收入。

2、应用:

卡巴斯基、AVG、奇虎360:安全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安全厂商通过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得到用户,建立品牌和影响力。

类型五:移动搜索

1、盈利模式:搜索免费,主要通过向广告主收费,为广大中小企业或品牌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与推广

2、应用:

国外:谷歌

国内:百度、宜搜、易查

类型六:手机浏览器

1、盈利模式:在积累一定的用户和流量后,发展广告服务,向广告主后端收费;也可以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分成。

2、应用:

UCWEB:用户下载安装其客户端软件后,就可以通过某网站去浏览其他WAP和WEB(HTTP)网站,收看视频,该网站还可提供网站导航、上传下载、搜索和个人视频等应用服务。

类型七:移动支付

1、盈利模式: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点之一,现阶段主要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交易费

2、应用:用户只要通过内置支付软件就可以实现一键付费交易。这一领域的市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如支付宝、易宝支付、快钱、中移动“手机钱包”

四、游戏应用

1、盈利模式:手机游戏目前大多借鉴PC游戏,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模式主导市场:下载收费;购买游戏点卡;虚拟物品销售,以及游戏衍生产品。

2、应用:

HumbleBundle.com游戏捆绑销售网站:这是一家游戏捆绑销售网站,由开发商将游戏捆绑在一起对外销售,出价则完全由用户自主决定,而且还会将一部分收入捐给慈善机构。

愤怒小鸟:据说每天世界各地手机用户在《愤怒的小鸟》上花去的时间,总计达两亿分钟。

水果忍者:全球最赚钱的手机游戏之一,取得了2500万余次的下载量成绩,开创了切片玩法(slice-em-up)先河。

切水果:三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创立了卓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安卓系统的游戏开发,完全模仿是“水果忍者”而创立的。号称“全球排名第四”的游戏,为其带来了大量的效益。

五、手机物联网

一个重要的细分化市场,将手机特性与传统实业结合起来。

类型一:对用户提供全套物联网解决方案

1、盈利模式:向用户收费。

2、应用:

贝尔信:深圳贝尔信公司模仿IBM智慧地球,基于网络传输的视觉的智能行为分析技术和3DGIS的3D建模和虚拟组网技术,提出“中国版智慧地球”解决方案。贝尔信已和天津、株洲等近十个城市达成了合作协议,拿下数亿元人民币的大单,部分城市在今年初已经进入执行阶段。

类型二:全新的购物方式

1、盈利模式:争夺购物入口,赚取商家代售佣金、广告、加盟、分成费用。对个人用户可以签订合作协议,用户免费接受服务,运营商将用户数据分析后卖给商家,商家再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喜好提供更精准营销推广。

2、应用: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5

“内容为王”是媒体成长发展的公理和铁律。但从产业的角度看媒体的内容建设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没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价值的内容,但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则取决于媒体盈利模式的建立与选择。同时,媒体盈利模式也决定媒体内容的整合与取向,如电视频道专业化等等。

总之,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存在互动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最终决定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为王”与媒体盈利模式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但网络媒体还在发展,网络的技术服务在不断优化,内容服务更是日益丰富。但是,这就像一个吝啬而饥肠辘辘的食客面对丰富的自助午餐,饭菜可口,选择性强。如果**他可能立刻动手,而如果付钱他也许调头就走。目前网络媒体的内容提供就像这**的自助午餐,食客虽然越来越多(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比上年增长49.8%),但是并不能盈利。虽然餐厅周围也有不少广告牌,这些广告牌甚至有碍观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许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这种自由方式决定这些广告不可能值钱,因为它们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设问人们对网络媒体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赖性等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说未来宽带的诱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网络媒体最头疼的问题,否则**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许确实存在,但至今还没有人能使其付诸实践并产生显著效益。如果这个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网络媒体在内容上就只能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独立,原因是网络媒体目前还无法承担内容独立的成本。网络的文字内容如此,网络的视音频内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网络媒体在内容上不能独立,我们还能称其为独立媒体吗?如果当初与报纸相比广播没有独立的原创内容,电视与广播相比也没有独立的原创节目,那么广播电视还能称其为独立的第二、第三媒体吗?因此网络媒体是新媒体,而且从技术层面说网络媒体确实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但其能否成为独立的第四媒体还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仅要视网络媒体在阅读和收视技术上的独立,而且还要视其在内容上能否独立。而独立的前提是网络媒体能否找到适位的盈利模式。

媒体具有经济产业和文化政治的双重属性。经济产业属性是指媒体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属性是指媒体传播的内容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进而控制社会。如将这种双重属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可以看出媒体总是把这两种属性相互作为前提和手段。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各自选择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国商业电视媒体关注的是其经济产业属性,以盈利为目的,但必须以节目(文化政治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节目就不可能**。而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媒体关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属性,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但又必须以盈利(经济产业属性)为手段,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会效益的电视节目。

早在网络热还在持续的时候,2001年1月4日,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就带头“撤离”互联网。同时,默多克斩钉截铁地宣布:新闻集团根本不会考虑收购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决策是否与其看不到网络媒体的盈利前景有关。

人们常把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联系在一起。这使人想起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为什么十几年前高速公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种奢望,而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却已四通八达了呢?原因很简单——设卡收费。否则,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不可能快速发展。虽然高速公路边上能看到广告牌,但如果不*收费而是指望这些广告收回建设成本,岂不是天方夜谭。

以此比喻网络媒体似乎恰当。资料表明,在网络媒体的总收入中,广告收入占80%。另据报道,新浪网的广告收入在十大网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广告收入仅为一千万左右。与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业网站的内容基本是**午餐,离盈利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最近有网络媒体负责人声称其今年将盈利或持平。

网络媒体内容丰富,适位性强,但以什么模式实现盈利仍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网络媒体的第一次销售(销售载体)看,要让网民付费点击还不现实,至少现在如此。而网络媒体以广告模式(媒体的第二次销售)盈利可能也是错位的,原因是在广告方面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强制性比网络媒体更有优势。

电视频道专业化能走多远

盈利模式问题正困扰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传统媒体。就频道专业化而言,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错位问题。

“千台一面”、“专业频道不专业”是业内、甚至观众见怪不怪的一种电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2000多家电视台在形态上大同小异,数千个电视频道在节目内容上个性少而共性多呢?尽管一些电视台主观上在按专业频道设计,但客观上是专业频道不专业或专业化程度很低,一些电视台甚至就是名义上是专业频道而实际上是变相的准综合频道。此外,这种趋同性还可以从一些电视台所属各频道之间的栏目形态、内容取向、风格定位等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对对碰”等栏目不是出自湖南卫视频道,而是出自湖南经济频道。又例如,许多电视台都设有财经频道,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财经频道能与CNN的财经频道(CNNFN)相比。相差之处不在于内容的采访制作水平,而在于频道结构的栏目设置和内容的对象性。CNN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是投资者,而我国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观众对象却大都是消费者和投资者,且以消费者为主,而几乎每个观众都是消费者。这样的观众定位很难使我们的财经频道专业化。目前欧美,甚至我国港台等地的电视频道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国家地理”、“科学探索”、“历史”这样的专业频道我们已经不陌生。美国还有“电视指南频道”、“气象频道”、“机场频道”、“宗教频道”等等。

有人认为,中国电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是缺少专业电视人才,是电视策划者和决策者缺少办专业频道的决心和水平,我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从客观上说,各个电视台的决策者都明白频道要专业化,对象化,个性化,而且这些决策者大都是业内精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国电视频道的专业化进程呢?

主要症结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体盈利模式问题。

媒体盈利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也就是媒体的两次销售。媒体的第一次销售是销售载体。如印刷媒体第一次销售的是报纸或杂志本身,它们都有定价。广播电视第一次销售的是频道或节目,它们也都是有价格的。媒体第二次销售的是读者或观众,也就是发行量或收视率,具体说就是广告。但从历史上看,印刷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销售,而电视媒体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销售。在国外,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两次销售都是同时存在,有时是合并使用。

我国印刷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基本相同,而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与国外差别很大。这就是,我国的电视媒体只销售广告(收视率)而不销售电视频道(载体)。据统计,目前国内各电视台95%左右的收入来自广告。例如,中央电视台2000年总收入为57.4亿元,其中广告收入为53.6亿元,占总收入的93%以上。

广告收入基本上是与收视率呈正向互动的,而收视率又与大众化密切相关。这就是说广告商投放广告要看收视率,收视率的提高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而大众化与专业化背道而驰。

这就是我国电视频道不能专业化的根源所在。

我们主观上是想办专业频道,但媒体使用的却是大众化(广告)的盈利模式。这种错位而单一的盈利模式导致了一个悖论:要频道专业化就可能影响收视率并降低广告收入,而要增加广告收入就必须使节目大众化进而提高收视率。大众化的结果致使各频道都追求综合化或准综合化,频道由此而雷同。

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对大众化电视频道是适位的,而对专业化电视频道却是错位的。例如,当地的电视频道许多都有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影视剧节目、体育节目等等。因为一旦没有这些节目,频道就无法提高收视率,就无法吸引广告。从这一点分析,像“阳光卫视”这样的文化历史频道虽然整体内容不错但即使允许在内地落地,由于其非大众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广告盈利,更何况目前只允许其进入三星涉外宾馆了。所以,除非出现奇迹,否则“阳光卫视”不可能在中国内地**。那么,为什么国外与“阳光卫视”类似的“历史”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科学探索”频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这些频道都不使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销售频道(数字电视)的基础上销售广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美国1999年有线电视收入结构中,频道付费收入为47.5亿美元,而广告收入则为26.82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两倍。

付费系统决定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

在目前的地面电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直播电视三种电视广播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美国以有线电视为主,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600万户,是卫星直播用户的七倍。日本则以直播卫星用户为主。但不管选择那种电视广播形式,从经济产业的角度看电视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赖对用户的控制。否则,电视媒体只能*单一的广告或销售节目实现盈利。

要实现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控制首先必须建立用户管理系统,把用户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用户要得到额外层次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额外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目前分卫星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我国的政策取向是发展有线电视。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点本身就适合发展有线电视,而更关键的因素是有线电视是今后互动电视的必然载体。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8000多万户,而且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计算2001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1亿户。2005年将超过2.5亿户,约占当时我国电视总户数的70%。这正是目前美国有线电视用户占总家庭户数的比例。而根据目前政策,我国将在2004年后才开始实施直播卫星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最主要的电视广播形式。

频道专业化是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个理念已在我国电视节目制作者、策划者、决策者之间形成广泛共识。但有趣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与“专业频道”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境外的中文媒体有称主题频道(THEME)的,但并无“专业频道”之称。特纳国际亚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诉我,她也曾经遇到过如何把中文的“专业频道”翻译为英文的困难。她说“专业”一词英文中只是指学科的门类,用于电视频道会使人产生误解。梅燕女士无能为力最后只好将“专业频道”简化为“频道”。她说,美国只有频道之称,而并不把频道分为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我认为,不管国外如何划分频道类别,我国使用“专业频道”和“频道专业化”这样的概念是准确的。一是“化”本身是一个过程,目前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之中。二是用“专业”一词可以更准确地表达电视频道细分的总体状况和形态。这里的“专业”一词不是指科学的门类,而有“专门”、“专用”和“专题”之意。

当明确了“频道专业化”和“专业频道”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像美国的“发现”和“历史”等专业频道本身是与有线电视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有线电视就不可能有专业(主题)频道。原因是这些专业频道都是有线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产物。而我们现在用无线电视办专业频道和在有线电视中**提供专业频道的方式也许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美国的有线电视萌发于50年代初期,而大发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这个时期涌现大量的专业频道,是因为有线电视由小镇进入大城市之后在这时具备了大发展的几个前提。一是通信卫星出现后,由卫星发送的信号同时把不同地区的小有线网联成了大的有线网。二是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轴电缆传送50套以上的电视节目,使得频道资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线电视得到了经营额外数字电视的政府许可。额外数字电视就是,除有线电视的基本业务付费之外,用户如需要另外的频道服务需要额外付费。

由此可见,开办专业频道没有以上三个条件是不可能的。前两个条件我们都不陌生,但后一个条件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

根据目前国内外电视频道的现状和形态,除地面(无线)电视的综合频道之外,我暂且把电视专业频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大众化专业频道,如新闻、电影、电视剧、娱乐、体育等频道。第二是分众化专业频道,如财经、历史、探索、国家地理等频道。第三是小众化专业频道,如机场、高尔夫等频道。由于这三种专业频道的价值和受众面不一样,其收视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广告价格和份额也依次递减,这体现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当然,专业频道的价格也不仅仅取决于广告的多少,它还取决于频道本身的价值,如电影频道的价值就很高,这样的频道在数字电视系统里即使没有广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间。目前,我国能盈利的专业频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如CCTV—2经济生活服务频道、CCTV—3综艺频道、CCTV—5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CCTV—8电视剧频道等等。这些频道都可以通过广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潜力,因为它们都是大众化的。

依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盈利模式的状况,我个人认为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将相当缓慢。中国的电视媒体不可能进入像“历史”这样的分众化专业频道,更不可能进入像“机场”这样的小众化专业频道阶段,否则就将步入雷区,付出沉重代价。现在有些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就存在这种危险,除非他们承担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义务。

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电视频道都是**入户而只采取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但这种盈利模式与专业频道的经营是错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在此方面,专业频道发展较早的美国已有前车之鉴。

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美国人托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国有线电视50年》一书非常值得中国电视媒体人士一读。美国电视经历过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令我们茅塞顿开。托马斯说,8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广播网看到有线电视发展红火也想在有线电视系统办自己的频道。

第一个尝试的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81年10月开办了有线电视文化频道,而且在开播时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盛大的晚会。频道内播出的节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亏损了大约3000万美元之后就关张了。步其后尘的是全国广播公司,只是其经营时间更短(仅九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托马斯得出结论说,“地面(无线)电视网历来是鼓励在节目提供上大量花费,然后完全*广告获得经营收入。这个常规对有线电视来说行不通”。“有线电视的优势在于双重收费模式”。托马斯说的双重收费模式是指,专业电视频道要*用户的额外付费和广告来同时盈利。

这一教训对我国的电视媒体来说应该是相当深刻而耐人寻味。

但托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时告诉我们了一个同样耐人寻味的成功案例。这个成功案例就是专播探险纪录片的“发现频道”。这个频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创办。频道开办初期每况愈下、岌岌可危。但后来在四家有线电视网组成的财团向“发现频道”注资后,奇迹出现了,原因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这就是:用户的所付费用可以维持“发现频道”的所有运营开支,广告则体现为利润。而且“发现频道”还做了一个经营发明,按过去的有线电视运营惯例,广告全部由节目提供商所得,而作为节目提供商的“发现频道”却拿出广告的一部分与网络服务商分成。这样可以刺激网络服务商不断扩大用户,扩大用户的反作用就是广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国,有线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之中,数字电视几乎是零。全国所有电视台的所有频道几乎全部是**进入各有线电视网,甚至有的上星频道要进入异地有线网不仅不能收费而且还要交费。按目前政策,全国只有中央电视台的3、5、6、8套节目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进入有线网时允许收费。但各地有线网普遍通过瞒报用户数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给中央电视台。2000年中央电视台所得收视费只有3亿元,而同期全国有线电视的总收入为118亿元。资料表明,199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总收入构成中,基本业务收视费占63.72%,额外业务收视费占13.08%,而广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见,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系统看起来只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它却关系到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更关系到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走向。

根据美国有线电视专业频道的运作经验和教训来分析我国的频道专业化前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有线电视(包括未来的卫星直播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建立和额外数字电视政策出台之前中国的电视频道专业化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即使已有的专业频道,如影视剧、体育、娱乐、新闻等频道也是大众化的。分众化,甚至小众化的专业化频道对中国观众来说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观众没有需求,而是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只依*广告回收其成本,这是由目前单一的电视盈利模式决定的必然结局。

当然,数字电视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运作,内容提供商或电视台就面临理念和决策方面的变革。以广告盈利就必须追求收视率和大众化,而以用户付费盈利就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捕获订户并提供有效的服务,从而满足他们专业的对象性需求。

单一盈利模式制约电视媒体发展

媒体经济学或媒体产业化研究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国内外的诸多资本也在关注媒体市场的动向。尤其是一些合资媒体的成功和电视媒体广告效应的巨大诱惑,更使人们认为媒体是暴利的行业。甚至有人断言,“媒体是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不产出”。但近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至少电视媒体的情况不是这样。例如,湖南经济频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销售得不错,但湖南电广传媒号称投入8000万巨资制作的“财富中国”,据说2001年回收资金还不到100万。北京银汉传播公司的起步投资比北京光线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资大得多,但其经营效果远不如后者。而就光线公司本身而言,几十万元起步经营的“中国娱乐报道”(娱乐现场)曾经红红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资本制作的“中国网络报道”等节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体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创办的《北京娱乐信报》和《京华时报》等都经营不错,前景看好。但我认为,社会资本介入印刷媒体的情况之所以好于电视媒体主要原因是印刷媒体已经打破垄断,而且政策相对宽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体不仅仅是依*广告这种单一的模式盈利。有资料表明,在中国期刊的总收入中,87%是发行收入(销售载体),广告收入只占13%。报纸的发行收入比例虽然不可能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当的成本,加上广告就可以盈利。

而电视媒体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无论是媒体自己制作节目,还是社会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都只能依赖广告盈利。从这一点分析,像“财富中国”和“网络报道”这样的非大众化栏目想*广告盈利是错位的,出现经营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有线电视公司曾合力对特纳有线电视新闻网发起攻击并相继开办了两个新闻频道。他们的想法是利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部的新闻采访能力,会同一批地方地面电视台为这两个24小时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制作节目。一个频道每半小时播出不断更新的新闻,另一个频道则把专题节目和深入报道合在一起。这些节目**向全部有线电视系统提供,还按照每个订户50美分给签约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奖金鼓励。但在特纳的强力竞争下,美国广播公司和W集团在不到两年的运营中亏损了一亿多美元。托马斯说,两个频道都**向有线电视网提供节目,但他们不可能销售出足够量的广告来维持庞大的节目制作费用。特纳则相反,他有每个订户的收视费和广告费两个收入来源,所以他能打败比他强大的对手。梅燕女士说,在CNN各频道的收入中,所有频道都是用户费大于广告费,CNN财经频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NN财经频道才比我国的财经频道办得更专业,观众对象定位才只是投资者而不是一般消费者。

中国电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对用户接收来说现在已经由无线传播方式进入了有线网络传播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电视媒体的任何教训都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我国电视媒体单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约电视媒体和电视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盈利模式制约了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和电视节目的多样化。这种模式迫使各个电视台和电视频道都追寻大众化路线,最终结果是“千台一面”。在电视台内部则是大众化节目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一个电视台内部不同部门都制作相似内容和形态的节目,如新闻节目、娱乐节目等等,以致出现同一新闻现场有同一家电视台的七八套摄像机。同一部电视剧由于不同频道的竞争使其价格不断提高。而同样是因为频道之间的竞争,广告的价格正好相反。这种“剪刀差”效应使许多地方电视台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约电视媒体做强做大。一个社会的广告总额是与这个国家的GDP互动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广告总额虽有消长,但它是有规律可寻的,额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总额在各媒体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这一点看,不管电视台的广告额每年增长多少都只能视其为常规发展。电视媒体的大发展必须摆脱这种单一依*广告的常规发展模式,而转变为既要掏企业的腰包,也要掏用户(观众)的腰包。这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这是目前除电视广告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巨大市场,也是电视媒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当然,要让观众付费看电视并不能是无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费的节目和服务。按目前我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计算,每个用户每月用10块钱购买一个他所需要的频道,一年就是120亿,两个频道就是240亿。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户有此需求计算,效益也相当可观。

再次是制约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发展。我认为,在真正的电视专业频道形成规模之前,社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很难有大的作为。具体说就是,在目前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各个电视台不可能把黄金频道和黄金时间段交给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同时也不会把容易拉到广告的节目形态交于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许多电视台对社会节目制作公司提供的节目是否在当地经营广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这样会冲击当地电视媒体在当地的广告份额。所以,地方电视台与节目制作公司签约时都有类似“不能经营本地广告”的明确条款。据了解,在社会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除电视剧和部分国外进口的专题片之外,大部分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专题或专栏性节目都是以带贴片广告的方式在各级地方电视台播出。这就是说,社会节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广告市场领域与电视媒体竞争。如果这样,优势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边,原因是社会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脚料或拾遗补阙的时段。此外,由于社会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与电视媒体相同,这必然导致这些公司制作的节目与电视台的节目一样也必须追求大众化,这种节目取向完全重复和趋同的结果就是留给社会制作公司的空间相当有限。现在看,目前经营较好的一些社会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大都是新闻和娱乐类的,这些节目的供应对象基本是一些对此类大众化节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级电视台。根据国家将要出台的撤销此一级电视机构的政策,在整个电视媒体制播分离体制建立之前,社会制作公司的下一步发展空间将更加严峻。

电商公司的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基地展览机构

中图分类号:F710 文

会展业具有1:9的经济关联带动效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把展览业作为商品流通、科技合作、文化交流、发展旅游、拉动经济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加剧,会展产业链既有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并出现一些全新的盈利节点。

一、企业盈利模式及会展盈利模式

企业盈利模式即企业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企业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主式盈利,通过开发产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实现盈利;一种是外延式盈利,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实现盈利。

会展盈利模式即会展企业在自身及上下游价值链中建立的赚钱渠道和模式。会展企业的运营包括展馆自身与展览项目的运营,本文主要论及以自有场馆为经营基地的会展企业(也称基地展览机构),不限定于以运营具体会展项目为主的展览项目公司。

二、会展产业链解构及盈利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会展经济是集商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购物、旅游、信息等为一体的经济消费链。从会展业务流程来看,会展产业链主要包括:会展策划与会展组织、场馆规划与建设、营销与广告宣传、工程(布展)及电信服务、运输报关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交通住宿与餐饮旅游娱乐休闲服务、人才培训、会展管理与评估等。

会展产业链的绝大多数收入目前集中在展览项目自身。自有展馆的展览机构(也称基地展览机构),如承办广交会的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展览出租展位、展览服务、广告媒体经营收入等是传统盈利点。去年以来,每年两届广交会直接和间接效应之和超过300亿,占广州市全年GDP近4%。承办方的消费支出带动举办地广州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租赁业等部门。

会展经济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在办展获取商业利润的同时,会展具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益属性。如政治宣传类会展、司法展览、文体类会展、科教类会展等都有其社会效应。随着电子商务等新媒介试水虚拟展会对实体展会造成冲击,会展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影响,有必要重新分析全产业链盈利节点,拓展有成长前景的新利润增长点;对现有盈利模式,也要进行更新,拓展其盈利潜能。

三、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及利润增长点分析

1.场馆建设及物业增值盈利模式

场馆本身是会展经济的基础。从场馆建设角度出发,会展经济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周边土地的升值实现投资回报。涉及场馆的建设和经营,通常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政府统一建设和经营。发达国家如德国等就是由各级政府投资兴建展馆,并以综合效益提高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引入战略投资人,管理方是会展公司的董事局,而所在城市的市长可能出任董事局主席。政府投资有利于实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第二种模式类似香港模式,即以土地换展馆。政府划拨土地,由相关公司建设展馆,并可配套建设酒店、公寓、写字楼,展馆所有权归属政府,但政府不收使用费,展馆依靠自身运营实现良性循环。

展览场馆通过展览的举办可为当地带来高强度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剧相关服务业集中,带动周边地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从而带旺物业增值和盈利。如广州市在投资兴建国际会展中心时,不仅直接投资场馆建设,还投资改善场馆周边道路、绿化、停车等市政配套设施,铺设顺畅的路面和地下轨道交通网络,使展览场馆周边地价大幅升值。

2.场馆租赁盈利模式

场馆租赁盈利模式是展览场馆所有者通过合同形式将经营场地出租,并从中收取一定租金的盈利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分离,承租人按合同规定交付租金和维护资产外,享有较大的经营自,能够不受行政干预地安排和组织场馆的人、财、物。目前,场馆租赁是自有展馆的基地展览机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3.产业链增值服务盈利模式

展览机构通过向上下游客户即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采购商等提供增值服务获取盈利,通过整合社会化服务资源,积极开发引进与展览、展馆配套的服务项目,包括工程搭建、展具租赁、广告制作、餐饮住宿、商务礼仪、旅游票务等,提供增值服务。这样能有效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也可在拓展利润渠道的同时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形成核心竞争力。

4.自办展览盈利模式

展览机构自办展览集场馆优势、服务优势、本土产业优势为一体,可有效拓宽盈利渠道。目前,国际基地型展览巨头,自办展均占绝对份额,如科隆展览公司展馆95%是自办展,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展馆自办展占70%;从经营收入来看,汉堡展览公司70%来自自办展、15%来自客展、另有15%来自会议;意大利米兰展览公司自办展和客展各占50%。拓展自办展盈利模式,基地展览机构可利用自身资金和资源优势,以兼并、收购、合作等模式在外地或国外举办自办展、合办展;对于成熟的自主品牌大展,可通过服务、展期、展馆位置优先倾斜等措施,扶持其发展成为超大型的世界级品牌展;对于产业布局上有后发优势的题材、高新技术、创新型题材,要抢占展览题材,创办新展,并实行场租优惠等扶持策略[1]。

5.展会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展会网站定位于为会展所有活动与企业提供各种营销服务。展会电子商务拓展展会宣传、招商、招展渠道,实现实体展会和网络展会的有效互动;优化展会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能延伸展会服务和功能,提供高附加值的捆绑式、一站式服务,有效锁定目标客户。展会电子商务业务如能运作上市,将是会展企业的重要新利润来源。

网上展会业务的运营重点在网上展会、网络广告、网络信息增值服务、数据库营销等方面,除与传统B2B网站类似的赢利方式即广告和收费会员收入外,展会网站还可销售会展的附属产品,如展商名录、会展杂志、会展刊物等。展会网站要实现盈利,要针对主办机构、会展服务商、参展商等不同用户进行个性化开发和维护,确保网站界面友好、导航准确、网速流畅、搜索到位。同时,加强展览项目相关资源整合,使网站成为资讯和贸易撮合平台,并提供各种会展定位、市场调研、品牌推广、渠道与客户资源共享等服务。

6.展览会议论坛模式

展会集聚大量人流、信息流,是商家获取信息、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场所。展览性会议功能的影响力可彰显展览本身的辐射力。如“广交会区域经济影响研究项目”调查显示,每届广交会参展商在广州举办会议、产品推介会等相关活动的费用总计为1.88亿元,两届合计约3.8亿元,市场容量非常诱人。开拓“展会论坛”及系列会议的主、承办业务将带来丰厚利润[2]。

7.展览场馆和展览公司的资本运作盈利模式

资本营运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或者壮大资本实力来增强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展览场馆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仅仅靠国家拨款和企业自身积累,不符合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展览场馆可利用资本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和租赁等方式,实现展馆资本的保值、增值,增强展馆的盈利能力。此外,目前展览公司利用自有雄厚资金进行资本运营成为新趋势,运营方式主要是展览项目的并构重组、展览品牌收购等。

8.展馆品牌和展会品牌盈利模式

提升展馆品牌可增值无形资产。知名的品牌展览场馆普遍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拥有作为卖方市场的价格谈判筹码;同时,容易在注意力竞争中胜出,获取新闻宣传和政府管理资源的倾斜;此外,品牌价值的提升意味着展馆无形资产的升值以及较高的价格认同,办展方、参展商等愿意支付较高价格购买知名品牌的服务。

提升展会品牌价值可获取超额利润。知名展会以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参展效果提供品牌保证,同时,知名展会有能力应对竞争对手的攻势,巩固客户忠实度。因此,要注重对已有展会品牌的注册、防伪、维权以及内容创新,保持品牌在业内的领先地位,确保品牌自身的增值。

广州对外贸易展览公司借鉴其母公司运作广交会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自主知名展会。如对自有品牌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为解决展会规模扩张和展馆面积瓶颈的矛盾,学习广交会“分期办展”的做法,实行展会分期,展会规模扩容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专业性,巩固了其业内领先地位。

四、结语

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加速,会展产业链的盈利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以“二八法则”确定会展产业链的盈利侧重点,以优势资源挖掘扶持影响全局的利润增长点;以“SWOT分析”为行业和企业把脉,准确定位战略方向;以“波士顿矩阵”原理分析展会品牌的战略取舍等,强化“金牛”和“明星”品牌,放弃“瘦狗”和“问题”品牌,改善业务组合; 以“流程再造”、“价值链分析”控制成本,突出竞争优势等[3]。国际会展业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作为极具经济拉动作用的新型经济形态,我国会展产业链如何实现盈利模式和达成方式的创新,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