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1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三个特殊经历让自己萌发了决心研究此课题的灵感:
第一个特殊经历:老师们已参加过多次有关教育均衡发展的培训,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它离自己很遥远,学校和教师个人无能为力。
第二个特殊经历:区域内一流学校均设重点班、尖刀班,校内压力空前,求异创新迫在眉睫。
第三个特殊经历:近40名教师调离大战场中学,近180名学生从我校流失。同时,23名特岗教师、16名县内交流教师、4名调岗教师、6名特聘教师、6名南大支教教师和1087名新学生又进入大战场中学,这1087名教师和学生来自于我区近10个县的20所不同的学校,甚至有的来自于新疆、甘肃等区外学校。这种大出大进的师生人数占到全校师生总数的40%。如此大规模的“辞旧迎新”是我校每年一度的必修课。
三个经历让自己顿生一问: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三个问题一并解决?经过近11个月的实践与思考,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课题研究。于是,《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校内作为”的实践研究》应运而生。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东西部教育之间需要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之间需要均衡发展,学校与学校之间需要均衡发展,可谁又真正考虑到一个学校内部其实更需要均衡发展呢?
作为农村的学校,我校根据具体的校情把重点放在学校内部的均衡发展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形成我校公平、公正的考核机制,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既达到控辍保学的积极效果,又有力推进我校内部教育均衡发展,从而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质量与师生成长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创建校本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2.创设人性化的竞争环境。
3.教师培训青蓝对接、齐头并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法:在课题提出之前,通过校图书馆、校园网和远程教育网先学习国内外就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预期达到的校本化的效果。其中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学校内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中国校长网》和通化市教育局推行的《推进学校内部教育均衡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就本课题的研究价值、行动策略、方式方法等在全校范围内分阶段征求意见和建议,就其阶段成果分年级分类别调查师生的接受度以便完善本课题。
访谈法:2011年在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民主生活会上,来自我校7个教研组长、3个年级组长、3名工会组织成员、17名学生会干部、各组民主推荐45名教师代表,校委会全体成员等老中青结合、师生结合、中层干部与教师代表结合的共计81名师生就我校设置的学生公平发展的话题开展大讨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2010.9-2011.8)根据问题,提出假设,查资料找依据,确立课题。
第二阶段:(2011.9-2012.8)就两个学年度新生电脑公平编班,班主任抽签确定班级学生,并编册存档。制定并签订《班级及班主任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
第三阶段:(2012.9-2013.8)参照《目标责任书》,以《优质教师资源对控辍保学的影响》、《逢考必奖与学生发展》、《我校开展校内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有效策略》三大行动为突破,开展师生大讨论,总结经验,特别关注课题背景下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有效经验,形成总结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还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
学生平行分班。学校近一年来,实行阳光分班,每学年秋季开学将千名学生按成绩电脑随机“S”形均衡分配,让学生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
2.用一个多元考试评价机制保证学生人人有信心。
一是将“三生三率”计划落实在教师和班级的考核中,杜绝排挤学困生的现象发生。二是评价指标中体现进步因素的奖励价值。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和优秀生通过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能得到同样的认可,学生受奖机会多样,进而实现了公平竞争和全面发展。
3.科学合理搭配教师,实现优质资源均衡配置。
学校在实施阳光分班的同时,对师资配置本着科学合理均衡的原则,实行两个转变:一是由重视毕业年级,实行初三教师把关制度转变为重视各年级,实行从初一到初三教师任课大循环制度。二是由特色班配备优秀教师,转变为面向每个班,把任课教师按教育能力均衡分布、合理搭配在各班级。
阳光分班和师资均衡配置是我校推进学校内部均衡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一致好评,现已成为我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大亮点。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1.阳光分班让学生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享受同样的优质资源,全校44个班均有公平竞争的活力与基础。
2.“动感教研”的推广使七大兴趣小组成绩非凡:回民女子合唱队先后让300余名音乐特长生走出校园不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田径队的组建先后让630名体育健儿成绩享誉整个中宁县;武术队的成立让120名男女同学不出校门就可以学点防身之术,强身健体;英语角使绝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不再枯燥;篮球队的组建为学校赢得了3个第一名的绝好名誉;奥赛突击队让所有学科能手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又一浪;小达芬奇画社的成立让1300名美术爱好者一展风采,116部作品取得全国大奖。
3.《逢考必奖制》“最大进步奖”奖出了进步、信心和希望。《逢考必奖制》中“控辍保学奖”使学校学生巩固率上升2.9个百分点,达到目前的98.84%。
这就是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它是一次辛苦跋涉的结束,同时又是下一次更快更好发展的开始。
参考文献:
[1]《学校内部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中山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2
紧张、繁忙、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难点
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家长不同意。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
八、预期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创新之处
1、加强家校联系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学习情况、思维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能够并乐于努力去达到目标。另外,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要多表扬,少批评。还有,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
关心、指导。
2、加强师生联系
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可见教师对学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应该走近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以信心与关爱,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能够与学生交朋友的教师是出色的教师。教师绝对不能歧视学生,而应该正确引导学生。
3、上好学习心理课
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课余生活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禁止学生上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可以召开“我的课余生活”、“做文明的网络使者”等主题队会,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教育。
九、课题研究任务分工
十、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1、确立研究方案;
2、开题论证;
3、进行学生学习能力分项调查(问卷法、谈话法)。
阶段成果:调查报告、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
1、进行实验,个案研究;
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
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并设计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阶段成果:创造性学习个案及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得失,继续深入研究。
2、收集小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实验论文及研究报告。
3、展示课题成果。论文、案例、随笔等。
4、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
最终成果形式:实验报告、经验论文和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开放性学习案例。
十一、参考文献
1、杨心德:《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与学习动机》,《教育研究》
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 体验 反思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蕴含了学生在课堂上永远都学不到的重要知识,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用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认识和发现,即学生的已有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更多地导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体验数学,反思学习,迈向成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自新课改以来,生活教育被宣传了很多年,但始终没能真正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的生活教育意识单薄,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对此,本文以创设生活教育为目标,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数学为载体,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体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一、初中数学课堂体验教学的组织方法
体验是感悟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主要包括体验数学知识的本源,知识的抽象过程,还原知识的过程,以及体验知识应用四个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对于体验教学的组织方法有很多种,但严格来说,关注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反思,感受体验的作用和价值,在体验中获得成功,这才是组织体验教学的最终目的[1]。对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体验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组织学生还原知识的本源。知识源于生活,也必将走向生活[2]。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所有课题知识几乎都与生活有关,都是在生活中采集并抽象成为概念、定义和符号的,因此体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即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本源。如“图形的平移”一课,在组织体验教学时,笔者将图形平移的概念进行分解,首先提取图形,其次重点渲染平移的概念,并还原课题,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移动的抽屉、滚动的车轮、折叠门和奥运五环,等等。
继而,体验教学的重点之一还包括组织学生还原知识的抽象过程。体验知识的抽象过程,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还原知识的抽象过程需要教师结合课题导入生活知识,以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如“平方根”一课,对于它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即是a的平方根”。如果仅用口述的方式表达,则学生肯定难以理解。而从生活中的平方根现象入手,组织学生将生活中的平方根现象还原为它的定义,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定义的抽象过程。例如:小丽买了一箱梨,包装箱的外形尺寸为60×50×40,因为太大,所以小丽想将梨装到两个尺寸相同的正方形纸箱里。那么这两个纸箱的尺寸是多少才能装下所有的梨?通过这样一个例子,让学生列出算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脑海中会还原一个真实的场景,而体验也随之形成,由此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实施
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实施要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二是尽量细化体验教学的过程,三是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拓展第二课堂。
首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将课题知识精简为一个研究课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探究、体验、反思,最后获得成功。其中,教师应把握好介入的机会,并随时做好悄然隐退的准备,将课题研究交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
其次,对于细化体验教学的过程,教师可借鉴“先学而后教”相关理论,为学生明确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时间和目标,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研究方法,对于可行的方法提出表扬,对错误的方法给予纠正。如“线段、角的轴对称性”一课,笔者将该课设计了三个研究部分:①通过研究了解线段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②用实验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③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给予每个研究课题一定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验等形式进行研究,最后给出答案。这种实施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知识体验,在研究过程中逐步了解知识,在反思中对知识产生理性认识。如此,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教师应将体验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以三天、一周或两周为时间单位,不断为学生布置课外研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解决一系列数学难题。这种体验教学的实施方法包含了生活因素、体验因素、探究因素和反思因素,对强化初中生的数学工具性意识,增强学生的攻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课外探究业也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的数学现象,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以上笔者仅就初中数学体验教学提出个人见解,诚然,并不全面。但是,生活、体验、反思和成功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带动他们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因此,对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研究应不断开展下去,教师应将其视作一个长期的课题,提炼其中更大的教育价值,使其成为构建有效课堂的利器,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4
一、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折纸、画圆等操作方式主动认识分数。又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鞋盒、牙膏盒、茶叶筒等自备学具,并进行“摸物体说特征”的游戏活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再引导学生将这些自备“学具”分分类,总结出物体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很好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校园实践活动是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三、校外实践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利率”之前,让学生做以下几项实践活动:查看银行利率表;把自己的部分零花钱存入银行;提取自己或家庭的存款;请教家长或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存款单和利息清单上的有关内容,了解利率的相关知识。这就是调查型实践活动。教学“计量单位”,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就可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和估测社区、院子、广场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小到教室大到医院门诊大楼、火车站主楼的体积。
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5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服务师生”的工作意识,开拓教研思路,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整体推进课堂改革为重点,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理念,壮大强势学科和骨干群体。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育科研,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2、抓实教学常规,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3、开展特色教研,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成长;
4、加强教育宣传;进一步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5、以绩效工作调研和教学质量抽检为契机,加强对各班各科教学的教学质量的监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学生管理:
1、以年级、班级(即大队、中队)为主阵地,通过各类少先队大队活动和班队活动,以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即中队辅导员)为主要力量抓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综合能力。各年级各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教育和健康教育,使学生从小能自觉抵制xx迷信思想侵蚀。使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人人积极进取、文明守纪、刻苦锻炼、勤奋好学,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以各年级各学科教学为主阵地,以各位任课老师为主要力量,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学期各任课教师要进一步认识新课程新型人才观的要求,继续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从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疏导,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兴趣引路的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措施,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责任心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注重民主化的师生关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用鼓励性的、肯定性的、协商性的话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多问、多交流。语文、英语学科教学中更要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中更要重视学生计算、分析、判断等能力的训练;其他各学科也要根据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进行各种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同时,学校将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抽样调查,及时对调查结果作出反馈和指导,特别是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生的“双基”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测,确保期末各班学生各科成绩及格率达95%以上,不断提高优秀率。其中六年级学生的毕业率要达到100%;体育达标率为100%,其中优秀率达30%以上。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最终使我校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主动,学习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不断提升。
(二)教师管理
教师是学校之本,一所高质量的学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作为每一个教师个体,都应该努力追求师德优、业务精、能力强、工作实的专家型、综合型、科研型的教师,努力成为学生崇敬的老师,家长满意的老师,领导放心的老师,社会需要的老师。因此,本学期,教导处抓教师管理的整体目标措施为:分层管理、相互辐射、整体提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实抓细管理工作:
1、继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根据“四个注重”的要求(注重师德素养的提升,爱岗敬业;注重树立全局观念,积极主动;注重提高教学水平,精益求精;注重在繁杂的工作中求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2、继续抓实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培养,提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依法治教的能力,要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加明确和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自身在学校整体工作推进中的桥梁作用,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
3、继续实施分层培养策略,为教师的成长架桥铺路,搭建平台,提供各种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在进行教师分层培养的基础上,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发展层次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量身定做,打造个性化培养目标,确立不同层次中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千方百计地为教师设立渠道,给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区、校级骨干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业务上的骨干作用,既要发挥独立研讨执教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同时要善于组织所在教研组开展好集体研讨、校本培训、教研课题研究活动,起到中间力量作用。积极参加论文比赛,争取发表。
(3)七位新分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各级研讨活动,努力争取各种展示机会,在各种实践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
(4)积极推动面广量大的中老年教师的群体发展,应在自觉严谨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的前提下,通过结合课堂教学时间,结合本学期的各类培训,上出一堂较有水准的研讨课,促使自己专业的扎实提升。
(三)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家长、社会的关注焦点。教育教学质量不是狭义的书面考试成绩,而是包括了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质量,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的质量等各方面的综合。
1、深化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学科。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攻方向。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新教学理论,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学反思为抓手。我们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加强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艺术等一些新课程的研究工作,摸索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
2、切实抓好教学“六认真”,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减去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劳动,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老师钻研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村小除新分教师外,其他同志任选一门统考学科(语文、数学、科学)备详案。中心校将进一步规范电子备课。开学初,由教研组负责人根据教参和学校要求向各年级各学科明确备课的格式、课时及教学进度等,便于学校在日常工作检查时对照评比。教学“六认真”检查及结果的使用细则专项下发。
(2)认真“上课”:要求每位教师在上课前有比较充分的教学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有比较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始终体现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循循善诱的魅力和鲜活的教学氛围,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形象的教学媒体,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宽松的学习舞台,有明显的实效和积极的学习兴趣。教导处对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行全方位各种形式的常规检查,采取四级管理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一是要求学校各级行政人员听随堂课,并对听课老师作出指导。二是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师傅对徒弟的指导。三是各教研组的研讨课和校级的公开课活动。四是区级或以上的各类评优课。
(3)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我校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对各学科的作业布置和批改提以下四点意见:①各学科助学读物的使用原则:轻负高效。②各学科作业设计的原则:一举多得。③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原则:遵循规定。④批改的原则:及时细致、兼顾好中差。
(4)认真“组织测试和评价”:理直气壮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四门核心学科的教学质量。本学期继续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进行学习质量的监测,并做好监测评析,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下阶段的教学工作作出调整和改进。
(5)认真“辅导学生”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大力加强培优补差,确保优秀率,提高合格率。
3、强化落实措施,开展校本教研。
为推进新课程,必须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研制度。
(1)专家引领。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否则校本教研就会在同一水平线上反复,难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要加大走出去、请进去的力度。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和各种教学观摩、学习、参观活动。使尽量多的教师从“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中受益。
(2)同事互动。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教研”职能,通过“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要做到“三个结合”:个体专研与集体备课结合;个体实践与集体评课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研讨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努力提高教学研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导处平时加强对教研组活动不定期的抽查,推动教研组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
4、加强教科研工作管理,营造教科研工作氛围。
①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考核办法。同时,发挥教科研指导作用,扩大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并进一步健全激励和保障制度,推动校本研究工作。
②做好学校主课题市级立项课题“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有关线上教学的课题研究范文6
园本研修是幼儿教师的在职教育,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绿色通道”。在我园被评为市示范幼儿园以来,为了能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通过自身的影响办好一批幼儿园,促进梧田片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上级领导关心下,我园被瓯海区发展科研中心命名为梧田片区幼儿园园本研修活动基地,承担着三洋、白象、茶山、梧田等四个街道(镇)30多所幼儿园中400多位教师培训的任务。本着“业余、自学为主,重视岗位培训和终身教育学习”的原则,以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园本研修体系为目标,认认真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园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纵观幼教现状,优化园本研修,建构一个全方位、多形式、有特色的园本研修体系至关重要。我园通过实践深刻感到:优化园本研修活动,必须强化培训“三重视”。
一、 重视培训内容与主题的选择
园本研修内容的选定直接影响到园本研修的实效。我们在强调教师的知识更新与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引导教师学会学习与反思的目标下,研修内容都是通过细心考虑、精心选择。比如:在园本研修活动中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和贯彻,注重先从自学、外出学习、专家讲座等理论学习到理论考试,再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上研讨课、集中交流讨论、课后分析和反思等,边学边研,鼓励教师共同参与、多问、多议、多讲,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使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研修活动的主题内容,有区获奖教学优质课、区教育教学能手汇报教学、课题研究教学展示、幼儿园故事教学研讨、教研组活动展示、温州童谣教学研讨、环境教育专题讲座、教学活动反思讲座等,并结合教师提出的对新《纲要》、新课程的质疑和困惑及在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使大家在学习、讨论、质疑中不断交流,获得感性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上课、听课与评课。
二、重视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一)与周边幼儿园交流式的联片园本研修形式
联片园本研修使幼儿园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我们立足于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幼儿园的潜力和资源,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案例:期间,三洋中心幼儿园与三洋沙河幼儿园、梧田二幼与梧田大风车幼儿园、茶山中心幼儿园与我们幼儿园等彼此合作。具体情况是,我们幼儿园由于受资金和场地限制,条件有限,而个体、民办幼儿园有条件、有意识,也有必要开展研修活动,因此在我们研修基地的带领下,象红娘一样,牵线搭桥,促成几个幼儿园的合作研修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三洋片的三洋中心幼儿园与三洋沙河幼儿园以及茶山中心幼儿园,在没有开展园本研修以前,从没有对外开过课,也根本不敢想,不敢做,但在我们的引导、牵线下,第二年就开始尝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合作后,又主动进行了合作,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他们的尝试具有重要意义。此类活动形式是瓯海其它片研修基地没有尝试过的,过去他们的活动是分工式合作,而我们是结对式的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联片研修活动,起到了牵引作用、惯性作用和感染作用,促进了片区的交流与资源共享,实现了教研重心下移,体现了城乡教学互助,发挥了教师的长处,有效地缩小了幼儿园之间的差距。同时,为个体幼儿园为主的农村教研活动探索了一条新路,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二)上级组织、基地承办的合作式研修形式
园本研修形式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专家培训。针对专家、名师与一线教师之间普遍存在的单向线形关系、教师缺乏主体意识和能动性的状况,为引导教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学习最前沿的教育理论,我们多次邀请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开讲座、指导,帮助大家了解她们丰富的幼教经验和超前的幼教意识。一方面可以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与研究能力。
案例:我园研修活动基地在2006年3月26日举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专题讲座暨教研组活动展示,此次活动是梧田中心校和我园园本研修基地以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园本研修活动。由梧田中心校组织,他们出场地,我们承办,分别出部分资金。2006年5月12日的幼儿园环境教育主题学习活动,由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组织,我们承办,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资深幼教管理专家阎水金教授与上海特级园长、特级教师郑惠苹园长进行专题讲座。此次活动资金由教育局承担,活动程序由我们安排。
以上可以看出,上级组织、基地承办的合作式研修形式,有效地分担了场地与资金的问题。
(三)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园本研修活动
教研组活动是园本研修中的主要培训模式。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参与的时间比较充分,机会较多,教师的身份是主动的,比较愿意提出想法和观点,可使教师在其中成为积极主动的受训者。
1、连环跟进式教研
教研活动中,由同一位教师接连上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 比如:新教师易乐乐,她对小班故事《小动物爱唱歌》活动就上了多次,从第一次的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到后来的幼儿积极参加活动,每一次的教学效果比上次都有进步。实践说明,大部分老师对幼儿的故事教学都比较传统,所以,我们就抓住这个问题,开展幼儿故事教学研讨的教研组活动展示,通过不同模式教学活动的比较,改变了教师传统教学的观念,提高了教师的对故事教学的设计能力。
2、“一课三研”式的园本研修
“幼儿园计算不同方案教学”的活动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性的一个“一课三研”活动,“一研”是邀请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徐老师作《幼儿园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整合教育》的知识讲座;“二研”是知识讲座的实践活动,使教师深刻理解整合教育思想,并能使理论联系实际,带着如何进行幼儿园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整合教育教学这个问题进行选课题、设计课题――《春姑娘来了》(幼儿园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数学整合教育)和《数字王国》(以游戏为主的传统的分科教学);“三研”是两种不同方案的计算教学《春姑娘来了》和《数字王国》的教学展示、说课和评课。
通过“幼儿园计算不同方案教学”的“一课三研”活动,进行伙伴合作、专业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践表明, 教研组是开展园本研修的实体,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能帮助教师明确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改善实践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善教师的实践行为,提高了教师素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们教师辛勤付出的同时,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2005年度幼儿园中班组教研组被评为温州市优秀教研组、备课组。
(四)以竞赛活动为载体进行园本研修活动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比如:教师优质课活动评比、环境创设评比、半日活动设计大赛、教师广播操比赛以及新《纲要》知识测试等,激发教师参加园本培训的内驱动力,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我们根据评比活动,让区教育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区优质课、幼儿园优质课获得者进行汇报教学,为大家提供解剖、分析与研讨的案例,并邀请幼教专家作点评分析,使执教者与评析者、教师与专家完全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彻底地、坦诚地进行对话,起到骨干引领、专家引领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近几年,我园每位老师的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率达到100%,其中获省级论文2篇、市级论文6篇、区级30多篇。
(五)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进行园本研修活动
园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是以“研”促“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保教质量有效途径。为强化“教科研兴园,教科研兴师”的意识,体现教科研特色,我园选择有关课题研究作为园本研修的内容之一。如:我园结合区级课题《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区级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背景下计算的整合教育教学新模式探究》、《小班幼儿早期阅读与听读识字研究》和市级课题《四―五岁象征期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开展了园本研修课题教学展示活动,结合区级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背景下计算的整合教育教学新模式探究》进行了园本研修《幼儿园整合教育新模式探究》知识讲座和计算整合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一课三研”活动。特别是2006年6月份我园结合园本课程进行的的童谣的教学研讨活动。研讨会是生动活泼的温州童谣《正月初一头》、《问姓谣》、《吃馄饨》等温州童谣的教学展示,活动由于是结合现在的关于温州方言热的现状而进行的,引发了参研教师热烈的讨论。
三、重视培训过程的实效性
让教师在园本研修中主动参与、共同学习,体验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快乐,园本研修的过程是关键。我园在园本研修的过程中比较注意研修活动的实效性。
1、组织保证
园本研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办园水平提高。要优化园本研修,健全组织是最有力的保证,建立组织也是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现。为此,我园成立了以园长担任主要负责人、教研组长组成的园本研修领导小组,并建立培训制度,使得园本研修组织机构呈现网络管理,培训成员做到职责分明。让园本研修在千头万绪的幼儿园工作中有条不紊地开展。
2、倡导互动
为贯彻、体现《纲要》的精神,我园在园本研修中尊重教师人格、相信教师的潜能、鼓励教师探究,促使她们在培训中感悟到主动学习的真谛,增强自身反思实践的能力;我们注重采取专家与教师、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互动的形式,倡导教师多向交流――讲困惑、讲心得,让每个教师参与评课,让教师在浓烈的研讨氛围中、在思想碰撞中产生顿悟,促使教师学得活、用得活。
活动中并不都是讲好听的,事实是这样,我们片区的每个幼儿园参与活动的老师都积极发表意见,有时为一个问题讨论得也很激烈。
3、考核激励
完整的园本研修活动,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考核的过程既是对园本研修结果的检验,更是对园本研修实施情况的调控。在园本研修中,我园注重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坚持平时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奖金与分数相结合,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与培训。
4、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我园教师都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把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表现、业务素质和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个案加以分析研究,引导教师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