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担保公司 合作模式 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在地域、担保范围和客户等方面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进展,实现了银行、企业和担保公司的多方共赢。
担保可分为融资性担保、履约性担保和其他担保。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现阶段担保公司以融资性担保为主,包括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自然人消费贷款担保等等。
一、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模式
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应该从平等互利的角度建立与实际业务相符的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一)从不同的参与主体来看
1.政府主导型合作模式。参与主体包括银行、政府、担保公司与企业。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担保公司一般有政府出资背景,受行政命令对企业进行担保,有明显的政策性倾向。企业的贷款行为不但有担保公司的担保,还会得到政府的扶持,面临的偿付风险较小,但是,担保公司的独立性有时会因为政府的干预行为受到影响。
2.商业担保合作模式。参与主体包括银行、企业及担保公司。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同时担保公司根据合作协议提供担保,与银行共同分担贷款的代偿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全处于一个开放的市场中,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和约束。
3.混合型合作模式。参与主体包括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在参与的银行中,既包括商业性银行,也包括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参与,使得这种合作模式带有政府和市场的共同特征。担保公司对企业贷款进行担保,政策性银行也为融资提供政策支持。在这种模式下,政策性银行参与了部分担保责任,贷款的偿付风险会因为参与方的增加而分散。
(二)从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参与来看
1.一对一的合作方式。一家担保公司只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比较固定并趋于长期化,合作方式成熟,相关的保障措施比较完善,但由于只有银行和担保公司参与,面临的风险可能较大。
2.一对多的合作方式。一家担保公司同时选择几家银行进行合作。大多数实力较强的担保公司都会与多家银行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风险区域化,呈分散状态,系统风险减少。
3.多对一的合用方式。一家银行同时选择几家担保公司进行合作。在这种方式下,银行的选择范围扩大了,合作风险较小,但因为针对不同的担保公司,规则和程序的制定繁琐。
(三)从审查的主体来看
1.授权保证方式,是由银行对中小企业担保申请进行审查,并同时进行信用审查。
2.直接征信方式,是由担保机构对提出担保申请的企业直进行信用调查。
在实际工作中,担保业务操作程序既不是单纯的授权保证方式,也不是单纯的直接征信方式,而是二者的结合,即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都对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审和风险控制。
二、不同的风险来源
担保公司通过不同的合作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了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风险。但是,担保公司承保的贷款风险并不等于零,它的风险可能来源来银行、担保公司、企业或政府的干预。
(一)银行方面
1.信用风险。现阶段,我国社会总体信用缺失,信用观念和信用制度还不完善,制约着担保业的发展,当采用抵押以外的反担保方式进行合作时,必然面临更多的风险。商业银行采用低级的信用形式进行授信,在风险责任划分和业务品种创新等诸多方面与担保公司存在分歧,难以开展深入合作。
2.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内部审批程序环节过多,信用担保的流程不规范,缺少系统的评估体系,担保方式不灵活。在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监督上,没有科学系统的方法,缺乏主动性。
(二)担保公司
1.担保公司目前的风险管理手段较为有限,并不能完全覆盖突发性事件带来的风险。如何避免和降低突发性事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也是担保公司面临的问题。
2.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受托贷款和资金拆借,但在实际上,担保公司违规拆借的情况比较普遍。如果在偿付时,对方或自己资金短缺,可能发生资金断裂。
3.担保公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员未受过专门的金融和担保的业务训练,对风险认知能力不足导致认识不清,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较低。
(三)企业方面
1.在申请担保贷款的企业中,多数是规模小、抵押资产不足的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企业的诚信意识差,受保企业在有担保公司担保的情况下,所做的经营决策更倾向于做出风险较大的项目上。
3.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担保,会通过采取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等手段骗取担保;或在取得担保之后,改变贷款使用方向,使贷款风险加大。
(四)政府干预经营
对于政策性担保公司,由于是由政府出资组建,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地方性的商业银行由于有政府参股,也会受到影响,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得到了担保,担保公司难以实施市场化运作,担保风险加大。
三、建议采取相关的措施
(一)银行方面
1.审慎选择担保机构,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工作。担保之前应从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法人治理结构、人员素质、风险控制水平、经营状况等进行全面审核,做出综合评价,选择有实力的担保司作为合作伙伴。担保中按风险管理办法进行控制,时时跟踪,加强对担保公司资金流的管理。担保之后,也要关注担保公司的发展,引导担保公司规范运营。
2.建立银监部门、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三方共享信息平台。可以利用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系统或开发新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开放窗口,方便银行和贷款客户查询。
3.建立整套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把风险评估集中在总部,对担保公司实行统一授信,并要求担保公司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二)担保公司
1.开展不同的合作方式。尝试着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建立不同的业务渠道,进行市场细分,降低风险。也可建立银行、政府、企业三方联合的风险共担模式,各自的担保比例可视具体情况协商确定。
2.扩展业务创新,扩大业务区域,扩宽业务来源。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发展担保业务,增加咨询服务,加大风险防范,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完成全区域的业务覆盖,除了与合作银行充分沟通,还需走出去主动营销,寻找优质客户,多向中小企业倾斜。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担保企业收入的保障,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担保企业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咨询团队和专家团队,才能有创造力,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4.在办理担保业务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把涉及银行、企业、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广泛宣传,尤其要强调可能发生的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避免夸大收益,使各方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5.严格业务操作程序,防范风险。担保公司应该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评审制度,实行反担保审查,以担保中心的形式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三)政府方面
1.人民银行应该发挥其政策行的优势,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与商业担保机构合作开展担保业务,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分担比例上与担保机构积极合作。2010年3月8日《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综合了原有的管理规定,兼顾了全国各地区的担保业发展情况,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担保行业监管法规。但这只是个办法,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地位,所以要尽快出台“担保法”。
2.做好本职工作,监管到位,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对于组建担保公司、促进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为了本地区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积极从政策环境的营造入手,为担保公司、银行、企业各自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改善投资渠道、改变城市的软硬件设施,从税收等政策方面加大扶植力度,扩大优惠范围。
3.尽快建立再担保中心,从政府层面建立以政府财政为主的包括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的多层再担保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加大对风险补偿基金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李成青.对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研究与思考[J].金融经济,2008,(10).
[2]刘登金.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合作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3]孔雷.商业银行对担保公司一般授信担保业务审查审批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3).
[4]杨金波.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的风险防范[J].中国农村金融,2010,(03).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2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从先前以企业为基础的劳动保险、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险,发展到当前逐步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等多险种社会保险体系,其覆盖逐步涉及越来越众多的人群。根据《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2.89万亿元,相对2011年增长0.48万亿元,增长率为20.2%,基金支出为2.21亿元,相对2011年增长0.41万亿元,增长率为22.9%,参保人数为13.37亿人次,相对2011年增长1.20亿人次,增长率为9.9%。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中国社会保险各险种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其增长呈现出非平衡的状况。本文即是从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和基金结余增长三个维度对中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发展的同步性进行实证比较分析。
二、中国社会保险发展的历年数据比较
通过对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政策在数量方面的统计分析,可以将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济贫阶段,其特征是构建那些以年老者、疾病者以及孤儿等特定弱势群体为防护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社会保险阶段,其特征是重点和主要解决那些工薪劳动者们的后顾之忧,其表现是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和法规等。第三,系统全面发展阶段,其特征是各个国家建立起与本国情况适应的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第四,改革完善阶段,其特征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筹集、分担以及支付社会保障基金等方面。从本世纪开始,中国各社会保险在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和基金节余方面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一)参保人数
中国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2001年分别为14183万、7630万、10355万、4345万、3455万;之后逐年上升,2012年分别达到30427万、53641万、15225万、19010万、15429万。总体来看,五大险种参保人数是逐年增加的,其中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增加最多,其绝对数也最大,其次是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其具体的情况。
(二)基金收入
中国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基金收入2001年分别为2489亿元、384亿元、187亿元、28亿元、14亿元;之后逐年上升,2012年分别达到20001亿元、6939亿元、1139亿元、527亿元、304亿元。总体来看,五大险种基金收入是逐年增加的,其中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增加最多,其绝对数也最大,其次是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三)基金结余
中国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基金结余2001年分别为168亿元、140亿元、30亿元、12亿元、4亿元;之后逐年上升,2012年分别达到4439亿元、1395亿元、688亿元、121亿元、85亿元。总体来看,五大险种基金结余是逐年增加的,其中养老保险的基金结余增加最多,其绝对数也最大,其次是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三、平稳性检验与HP滤波分解
(一)参数、数据处理
为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发展的平衡问题,分别选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基金结余三个维度来衡量各社会保险发展的同步性状况。以上参数数据采取2001年至2012年的年度数据,考虑到检验的方便性,在实际分析时对以上时间系列数据取自然对数。其资料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数字人社)公布的统计数据并经整理。对于以上自然对数系列分别以YANGL(养老保险)、YIL(医疗保险)、SHIY(失业保险)、GONGSH(工伤保险)、SHENGY(生育保险)和rsh(参保人数)、shr(基金收入)、jy(基金结余)表示。各具体时间系列以它们的交叉组合表示,如YANGL_rsh表示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时间系列等。
(二)平稳性检验
对以上不同组合的时间系列分别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各社会保险的原系列都是不平稳的(不显著),其一阶差分系列则是在各自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是都是平稳的(显著)。考虑到原系列是原始数据系列经自然对数处理后得到,其一阶差分系列即为各自的增长率系列。将各社会保险的一阶差分系列另外分别命名为养老保险增长率、医疗保险增长率、失业保险增长率、工伤保险增长率、生育保险增长率,分别以VYANGL、VYIL、VSHIY、VGONGSH、VSHENGY表示。各具体增长率时间系列以它们的交叉组合表示,如VYANGL_rsh表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时间系列等。
(三)循环要素分析
通过Eviews统计软件分别从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基金收入增长率、基金结余增长率三个方面进行HP滤波趋势分析。假设Wt是包括趋势部分WTt和波动部分Wct的时间序列,即Wt=WTt+Wct,t=1,2,…,T则HP滤波就是将WTt从Wt中分离出来。其中波动部分Wct是循环要素,也称为缺口。也就是Wct=Wt-WTt,t=1,2,…,T。根据各社会保险年度时间系列HP滤波分析对参数的设定,分别进行参保人数增长率、基金收入增长率、基金结余增长率趋势部分和波动部分的估计。
1.参保人数增长
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的HP滤波分解分别,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的趋势(Trend线)既有向上增长的(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也有比较平缓的(如工伤保险),还有向下减少的(如医疗保险),这说明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同时,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的缺口(Cycle线)的变化也是存在差异的(既有正缺口,也有负缺口),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是从较高的正缺口向下波动变化的,而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则是从负缺口向上波动变化的。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率的趋势(Trend线)既有向上增长的(如,养老保险),也有比较平缓的(如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还有向下减少的(如医疗保险),这说明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同时,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的缺口(Cycle线)的变化也是存在差异的(既有正缺口,也有负缺口),其中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是从正缺口开始波动变化的,而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则是从负缺口(或接近零位置)波动变化的。
2.基金结余增长
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率的趋势(Trend线)既有向上增长的(如失业保险),也有比较平缓的(如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还有向下减少的(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说明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同时,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的缺口(Cycle线)的变化也是存在差异的(既有正缺口,也有负缺口),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是从较高的正缺口向下波动变化的,生育保险则是从较高的负缺口向上波动变化的,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则分别从正缺口(或零缺口)附近开始波动变化的。
四、周期性阶段确定与同步性比较
(一)社会保险发展周期性阶段确定
对HP滤波分解中的循环要素Wct取一阶差分,并命名为ΔWct,当ΔWct≥0时,表示相应的参数变量处于发展的加速度期间,即处于周期增长的繁荣阶段,当ΔWct<0时表示相应的参数变量处于发展的减速度期间,即处于周期增长的衰退阶段。通过对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率、基金收入增长率、基金结余增长率取一阶差分,看一阶差分系列的实际值是负数还是非负数来判定其所处的发展阶段。
1.参保人数增长
在2001年至2012年间,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发展处于繁荣阶段的年数是28年(带“√”年数),处于衰退阶段的年数是32年(带“-”年数)。在2002年、2009年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同时处在衰退阶段,这可能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关,而2003年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同时处于繁荣阶段。
2.基金收入增长
通过Eviews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阶段。在2001年至2012年间,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发展处于繁荣阶段的年数是35年(带“√”年数)处于衰退阶段的年数是25年(带“-”年数)。在2009年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同时处在衰退阶段,这可能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关,而2011年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同时处于繁荣阶段。
3.基金结余增长
通过Eviews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阶段在2001年至2012年间,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发展处于繁荣阶段的年数是26年(带“√”年数),处于衰退阶段的年数是34年(带“-”年数)。在2009年、2012年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同时处在衰退阶段,这可能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2012年中国对通货膨胀宏观调控后经济增长趋缓有关,而2011年各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同时处于繁荣阶段。
(二)社会保险发展的同步性比较
1.同步性概率计算
在进行社会保险发展同步性概率检验时,分两大步骤:第一,判断整体社会保险发展所处的阶段,整体社会保险发展所处的阶段以各社会保险处于繁荣阶段与衰退阶段年数总和中最大者为准,如果处于繁荣阶段的总年数大于处于衰退阶段的年数则表示整体社会保险发展处于繁荣阶段,反之亦然;第二,分别以各社会保险与整体社会保险发展阶段相同的年数去除整体社会保险所处发展阶段的年数。其比值即为各社会保险的同步性概率
2.同步性概率比较
通过逐项计算,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基金结余方面发展的同步性概率可以看出:对于参保人数增长,工伤保险发展的同步性概率最大(衰退阶段),其次是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然后是养老保险,最后才是医疗保险;对于基金收入增长,生育保险发展的同步性概率最大(繁荣阶段),其次是医疗保险,然后是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最后才是养老保险;对于基金结余增长,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发展的同步性概率最大(衰退阶段),其次是医疗保险,然后是养老保险,最后才是生育保险。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
(一)结论
第一,中国各社会保险各个维度的发展并非总是处于发展的繁荣阶段,也并非总是同步的。对于各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来说,从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中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比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多,其中工伤保险发展整体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最多,医疗保险发展整体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最多;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来说,12年中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比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多,其中生育保险发展整体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最多,养老保险发展整体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最多;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来说,12年中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比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多,其中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发展整体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最多,生育保险发展整体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最多。第二,中国社会保险各个维度的发展并非总是处于发展的繁荣阶段,也并非总是同步的。对于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长来说,从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中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比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多,其中工伤保险发展整体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最多(同步性概率为25%),医疗保险发展整体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最多(同步性概率为12%);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来说,12年中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比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多,其中生育保险发展整体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最多(同步性概率为26%),养老保险发展整体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最多(同步性概率为11%);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增长来说,12年中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比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多,其中工伤保险与失业保险发展整体处于衰退阶段的年份最多(同步性概率各为23%),生育保险发展整体处于繁荣阶段的年份最多(同步性概率为15%)。第三,总体来看,各社会保险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基金结余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多(即发展最快),基金收入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少(即发展最慢);对于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与基金收入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多(即发展最快),基金结余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少(即发展最慢);对于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多(即发展最快),基金结余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少(即发展最慢);对于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多(即发展最快),参保人数与基金结余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少(即发展最慢);对于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多(即发展最快),其次是基金结余(即发展较快),参保人数增长加速的年份最少(即发展最慢)。第四,中国各社会保险发展的周期性并不完全吻合,其发展的水平也存在差异。这是中国社会保险体制和政策双重作用的长期结果,在短期内是很难完全解决的。这也造成需要制定不同的针对各自发展周期性阶段的社会保险政策与措施,同时商业保险在各自保险领域的补充作用也不可忽视。
(二)政策启示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3
【关键词】社保支出 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趋势分析
引言
2015年,我国社保支出超工资四成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社保支出除了利用财政资金弥补外,企业也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重大的成本费用支出。企业的社保支出各项缴费比例不同,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生育保险支出的责任承担存在差别。
近年来,我国的社保政策不断调整,尤其是养老保险费政策调整得更为频繁,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及生育保险这五项保险政策还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在我国,尽管企业的法定社会保险费率相同,但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与非国有企业承担的程度不同,对各项社会保险支出的重视程度差别较大。通常认为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受到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很大的帮助,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将部分利润用来补充社保,从而使社会资源实现更优化的配置。
通过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社保支出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差别并针对社保支出的不当支出提供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一、社保的概念及构成
(一)社保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国民依法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的统称,是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促进人民福祉的制度安排的总称。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一般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助等组成。其中,社会保险的资金收入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的社保指的是社会保险。
我国企业目前社保的缴费比例:企业为30.9%,个人为10%左右,合计超过个人工资的41%。我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社保支出占员工支出比例过高,企业社保支出负担较重。
(二)社保的构成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在法律的强制下,通过面向全体国民或劳动者征收社会保险费来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面临疾病、伤残、年老以及死亡等风险时,为其提供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从而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法定保险制度。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统称“五险”。按照《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社保缴费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40%至300%为缴纳基数。
我国社保由单位和员工个人共同缴纳,每个地区的规定不相同,都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五险”的缴费比例大致分别为:
1.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个人工资的19%和8%;
2.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约10%和2%;
3.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约0.8%和0.2%:
4.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各在1%左右,完全由企业承担,个人不需要缴纳。
(三)企业社保支出的构成
企业的社保支出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但是,企业会以各种方式形成社保支出。根据企业社会保险支出列示的明细不同,本文统计的社会保险支出情况如下:
1.养老保险支出包括: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中的基本养老保险,短期薪酬中的养老保险及补充养老保险等支出。
2.医疗保险支出包括: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医疗互助金等支出。
3.工伤保险支出包括:社会保险中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中的工伤保险等支出。
4.失业保险支出包括: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中的失业保险、离职后福利的失业保险,社会保险中的失业保险等支出。
5.生育保险支出包括:社会保险中的生育保险费、女员工生育保险、生育金等支出。
二、国有和非国有的社保支出的横向比较分析
笔者从CSMAR数据库中选取全部上市公司3019家,剔除数据缺失的911家上市公司,对210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整理,计算分析出企业2010~2014年的各项社会保险支出。其中国有企业为985家,非国有企业为1123家。整理出企业的社会保险支出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各项社保支出均高于非国有企业的社保支出,国有企业的各项社保支出的保险支出均高于非国有企业,表明平均每家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支出大于非国有企业承担的支出。
1.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情况
国有企业社保支出项目中,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支出占社保支出90%左右,养老保险在“五险”中占比最高。2014年,国有企业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占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养老保险费用较2013年占比增加了27.2%,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的占比均下降了25.91%以上。从2005年至2012年,国家连续8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而2014年大幅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00%左右。受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影响,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占比逐年增加,在2014年增幅最大。国有企业2010~2014年的各项社保支出占总之支出的情况如表2所示。
但是国有企业对员工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占社会保险支出的比例不到5%,不到养老保险费占比的10%,表明国有企业对员工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2.非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情况
从近五年的占比来看,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占社保支出的比例在80%左右,其中养老保险占比在70%以上,非国有企业非常重视职工的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所占比例变动比较稳定。其中,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养老保险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占比分别保持在6%和2%左右。非国有企业2010~2014年的各项社保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情况如表3所示。
三、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横向比较分析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企业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这四类保险。但是企业异质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支出仍存在差别。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占比的差距大于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占比大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较重视职工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方面。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占比水平相当,但是两类企业的这三类保险存在未支付保险费用的企业,且这三险的占比较低,表明企业并不重视职工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障,且职工享受这三类的保险比较苛刻,比如:职工主动辞职不能领取失业金等。
四、国有和非国有的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笔者首先计算出各项社保支出的算术平均值,然后分析2010~2014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趋势。
(一)国有企业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2014年国有企业的大部分社会保险都列示在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收益计划)明细项目下。2014年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急剧上升,上升幅度达到了715.72%。在2014年我国作出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决定,对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了重大调整,表明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支出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失业保险2014年的上涨幅度也达到了422.28%,国有企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变化较稳定,但是这四险占社保支出的比例较低,国有企业对这四险的重视程度基本不变。国有企业2010~2014年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二)非国有企业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2010~2014年五年内,非国有企业的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支出维持了小幅度的上涨趋势,医疗保险费和养老保险费在2013年和2014年持续上涨,但是养老保险费支出的上涨幅度明显小于国有企业养老保险支出的上涨幅度。非国有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的重视程度在近五年基本不变。非国有企业2010~2014年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三)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趋势分析
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各项社保支出的变化情况图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支出基本稳定。但是2005年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养老保险费,使得企业的养老保险费支出变化幅度较大,但是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国有企业受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影响的程度比较大。
国有企业受养老保险政策的影响较大的原因是我国社保基金存在缺口。如果由财政资金对社保基金缺口承担全部的弥补责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保缺口问题,但国有企业对养老基金出现的缺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国有企业欠了社保的账。社保制度建立20多年来,国有企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盈利情况良好。但由于企业没有承担职工养老交费,企业成本费用不真实,利润情况也不真实。
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金额的绝对数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异质的社保支出的差别,分析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的重视程度。
(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对社保的重视程度
因为各项社保支出的缴费基数一致,按照上文各项社保支出的缴费比例可以算出各项社保支出之间的正常比重,如养老保险支出应该是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支出的20倍,但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各项社保支出间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比重,所以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有一定的偏向,我们能从中看出企业对各项社保支出的重视程度。
由表1、表2和图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极其重视职工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且其养老保险支出受政策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2014年的养老保险支出。由表1、表3和图2可以看出,非国有企业的社保支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养老保险,其对职工养老的保障重视程度高于国有企业,但是非国有企业对职工医疗保障的重视程度低于国有企业。
对于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来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重视程度差别不大,但是两类企业对这三险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企业对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重视程度。
(二)建议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4
关键词:社会保险;储蓄;消费;劳动力市场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78-02
一、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优抚安置。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内容。
(一)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保险包括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是指1997年后在全国统一建立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2011年起开展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一制度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职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等参保的养老保险。后一制度是指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目前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退休金制度。我国城镇实行的是“双轨制”的养老保险。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指1992年民政部出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所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差异性较大,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也较大。经济发达地区养老保险发展较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养老保险认识不够并且很多人无力参加养老保险。现行的养老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
(二)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是指1998年以后推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2007年以后推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是指2003年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方式,个人账户部分可以进行购买药物或医疗中不符合报销部分的支付。企业缴费部分划入到个人账户中,其余部分划入社会统筹基金,不足部分由国家进行补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金筹集主要有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资金的筹集也是有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构成。
(三)失业保险制度
1999年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失业保险的主要对象为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2000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规范了失业保险待遇的审核与支付等内容。失业保险制度由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负担。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保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指数报告2012》,报告称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偏高,2011年,全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系数5.1764,意味着结存量够未来5年用,明显偏高。最高省份结余系数达30.2476,足够再用30年;人社部劳动保障研究院院长刘燕斌在会上提出,相应省份应调整失业险缴费费率或扩大失业险使用范围。上海地区,结余系数为1.7328,处于运转良好的区间。①
(四)工伤保险制度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标志是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其职能部门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采取属地管理、地市级统筹、共担风险的管理办法,保费由企业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基金支出项目包括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费用等3大项,另外设立重大事故工伤待遇的储备金。
(五)生育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是指国家针对女性生育行为的生理特点,通过社会保险立法,为怀孕和分娩的女职工及时提供物质帮助和产假,以保障受保母子的基本生活,保持、恢复或增进生育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及工作能力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1994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则将生育保险对象扩展到了所有的城镇企业职工,并规定生育保险按照属地原则组织实施,保险费用则实行社会统筹,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①生育保险的基本内容通常由孕产期医疗保健、生育津贴及有酬产假三部分构成。企业按一定比例进行缴费,个人不缴费。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
(一)社会保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社会财富在初次分配中只追求效率,而社会保险则更注重公平。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国民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首先从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进行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资金筹集是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进行筹集。个人通过工资税前缴费的形式建立个人账户,企业以税前缴费的形式形成社会统筹账户,国家通过财政税收进行调节。个人账户对收入分配影响主要体现在年轻工作时期收入与退休后收入的重新分配。社会统筹账户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利润与当下退休者的收入调剂。财政税收是通过纳税人员与退休者或医疗报销人员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失业保险是通过在职人员与失业人员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是通过企业利润与享受生育保险或工伤保险人员之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通过社会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的调剂,能够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水平,使得全体社会成员充分享受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但是它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够被社会保险制度所覆盖,而且在缴费比例与待遇支付等标准方面都相同;二是社会保险制度所累积的基金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所提供的待遇水平的确能够帮助劳动者实现基本生活的保障[1]。从我国社会保险的实践来看,要想达到这样的收入分配效果还有很大的困难。其次,从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情况进行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是按劳分配、按需分配的原则。对劳动者同代间和代际间进行的收入在分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这种代际收入分配机制也很难持续下去。
(二)社会保险对消费的影响
社会保险对消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期的消费和预期消费。西方高福利国家居民消费达到国民收入的80%以上,与我国相比差距很大,那种从出生到死亡的保险政策使得居民愿意消费,并可能消费[2]。由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的提高,减少了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从而减少了当期的消费。但人们社会保险效果的预期也会影响人们的预期消费,如在职职工对社会保险效果预期较好,则可能提高在借贷消费方面消费。如现在人们对房屋、汽车的消费,很多年轻人都通过贷款的方式进行借贷消费,从而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保险对储蓄的影响
“储蓄虽然是一种个人经济行为,但也体现了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储蓄水平的高低对一国经济发展和增长有着重要影响。”[3]我国一直是居民储蓄率较高的国家,较高的储蓄率会影响经济的增长。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离不开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持。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需要筹集资金并使其基金保值增值,所以社会保险制度对储蓄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储蓄的影响有两个相反的效应:一是由于有了强制性的储蓄,私人储蓄会因此减少,即“挤出”储蓄的效应;二是马丁・菲尔德斯坦(1973)所提出的“引致退休效应”,即由于需要为维持生活水平而努力,所以会导致储蓄增加[4]。社会保险缴费率提高会减少在职劳动者的收入,收入的减少会使储蓄率降低。在职劳动者对社会保险的预期也会影响储蓄的变动,如在职劳动者预期将来养老金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则会在职劳动者当期的储蓄,在职劳动者会增加储蓄来保障年老时的需要。
(四)社会保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社会保险为劳动者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能够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数量与技能的需要。如失业保险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调解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失业保险能够保险劳动者在继续学习期间或者寻找工作期间的基本生活,从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调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但社会保险也会阻碍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如预期的养老金较高,则会减少老年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的预期会影响老年劳动者是否参与劳动力市场。
三、结论与建议
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通过收入再分配、消费、储蓄及劳动力市场等途径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首先,由于养老保险“双轨制”并存,使国家财政负担过于沉重,从而影响了养老保险的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养老保险所发挥的经济功能。其次,在医疗保险的设计中存在浪费的现象,影响了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使用。再次,我国每年因工致残、患职业病的人数较多,工伤保险的赔偿任务也日益艰巨。只有扩大遭受工伤伤害职工的赔偿,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才会有人从事高危岗位。工伤保险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和参与率。生育保险也同样影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目前我国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养老保险的持续性问题、医疗保险的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失业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问题,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狭窄等问题都是今后要解决的重点,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才能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洪.养老保险基金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1998,(2).
[2]王建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5
央视国际报道,目前中国已有辽宁等7个省份实现了“并轨”,尚未“并轨”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要求,没有完成并轨的中西部地区要依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实施方案,加快并轨进度。东部地区完成并轨后,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就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并轨完成后,传统意义上的“下岗”概念将不复存在,企业裁员都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直接进入失业保障或低保程序。同时,劳动保障部还将积极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明年中国失业保险覆盖人数要达到1.05亿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要达到280亿元。
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对《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补充说明,说明放宽了工伤保险的范围。
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范文6
一是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继续做好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养老金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增长10%。巩固新型农牧区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规范监管工作,确保基金安全和及时到位。适时统一新农保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实施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确保基金的平衡过渡。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推进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总额付费和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切实减轻城乡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五统一”。做好新修订《青海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完善和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进一步提高工伤保险待遇,积极探索公务员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全面启动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工作。
二是着力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养老保险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促进农民工参保,确保全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分别净增参保人数300人和6686人,新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2%。医疗保险重点抓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净增参保人数100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1%。着力解决事业单位拖欠失业保险费问题,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确保全州失业保险净增参保人数160人。全面落实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促进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勤人员依法参保,特别要依法将民营企业、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纳入工伤保险,确保全州工伤保险净增参保人数700人,其中农民工125人。积极推行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确保全州生育保险净增参保人数5000人。
三是着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
加大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力度,完善社会保险缴费按月审核机制,加大各项社会保险欠费的清欠力度,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加快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建设,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督和网络即时监控。继续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做到依法征收、严格监管、有效使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认真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检查工作,全力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全州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