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1
摘要 本文运用城市环境工作中的公厕设计理论分析了在城市环境工作中的公厕未来设计策略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的方式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出在城市环境卫生中公厕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公厕未来设计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研究,对于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以及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城市环境;公厕设计;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052-01
0引言
城市公厕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城市规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厕在分布数量质量功能上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城市公厕不仅要满足人类的生理排泄功能同时也具有社会服务多种社会功能同时还能体现一个城市公众的素养和文化,因此城市公厕是对一个城市重要的文明水准文化品位以及文明魅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城市公厕对于城市规划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公厕主要是指居民除了住宅以外供人们在社会上活动时候方便之处,公厕的良性设计以及干净整洁代表了社会公德的提高以及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转换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是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中的公厕设计的内涵与原则;其次是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设计策略;最后是分析了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1城市环境卫生中公厕设计内涵与原则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公厕设计内涵主要是以人性化设计作为首要前提也就是要以人为本,是指在城市公厕的设计中将人的利益需求便利作为考虑一切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且以此来成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所以在城市公厕的设计中就要以人性化来成为重要的第一条规定。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城市公厕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
1)城市公厕设施现代化原则也就是要在公厕设计中尽量使用现代化科技技术以及在公厕的卫生设施中和设备上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节能的产品,尤其是在高级公厕中可以使用一些适当的色彩搭配以及特殊角落设计等,而且在公厕中还可以装饰一些广告信息牌保洁空调照明等现代化专用设施同时可以有效利用公厕的合理空间;
2)城市公厕功能多元化原则也就是要使得现代的公厕除了具备卫生整理休息方便的功能之外还要拓展公厕的附属功能比如在公厕内设置休息座椅或者自动售货机等这已经成为了城市文明形象的象征;
3)城市公厕的环境优化原则也就是要使得公厕在环境上有一定的优化不能像传统的公厕凌乱肮脏等要有干净的氛围充分利用阳光以及保证通风的顺畅,而且在公厕室内也可以放置背景音乐和挂画杂志等;
4)城市公厕布局合理化原则也就是在城市公厕的用地上都是占用了一定的城市用地而且地皮价格偏高,这样如何用最小的空间布局合理的使用是关键的问题,要合理布局公厕内部结构以及公厕占用地设计来合理安排公厕的结构使得公厕占用资源最少;
5)城市公厕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公厕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坚持将人的需求和便利作为首要条件,公厕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要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以及特殊的多功能需求尤其是对于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方便残疾人的设计上,在公厕的设计建筑面积质量上都要做好合理安排等,这些都是城市公厕以人为本的主要考虑因素。
2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设计策略
城市环境工作中的城市公厕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了研究,首先是从功能角度对公厕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也就是除了公厕除了满足生理功能之外还有很多附加功能:一是从外部功能设计上要体现出公厕出入口的明显以及个性化标志尤其是采用公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分辨特殊标志比较好;二是从内部细节功能设计上要在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公厕的质量上比如保障老年人或者幼儿残疾人的保障机制上对其进行安全功能设施的设计,在晚上要采用安全灯等保障设置以防止夜晚产生不安全因素,设置暂时存放物品的平台以及保鲜柜子挂钩等以保障公众财产的安全,在细节上要设想周到。其次是从环境角度对公厕设计策略进行分析也就是城市公厕的设计要保持与整个城市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对公厕进行可持续性的设计比如节水环保性公厕、生态公厕以及活动型公厕等在人群密集区来设置并且在景点以及娱乐中心设置很多公厕来供外部使用者使用,这些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规划与创新型公厕的合理实施与安排;同时要合理设计公厕的指示标牌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引功能,也可以根据人群流动方向分布规模行为规模等作为公厕的首要考虑因素。
3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
城市环境卫生中城市公厕未来发展前景主要是增加移动公厕的数量同时倡导福利型健康型以及资源型的移动公厕,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合理安排了国家的资源。对于移动公厕要提倡健康卫生整洁安全的环境,同时免费的城市移动公厕可以合理管理分布以及质量可以靠广告来增加公厕的收入补偿收入的成本可以将公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移动公厕作为未来城市公厕的发展前景趋势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同时移动公厕的附加值会大幅度提升,因此移动公厕必将成为城市环境卫生中公厕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艳飞,梅全亭.“城市文明与公厕文化”[J].山西建筑,2006.
[2]金磊.“现代城市公厕设计问题探讨”[J].环境保护,1996.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2
关键词:设计;方法学;思维;城市景观
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和附属,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景观是城市本身。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封建领主制度将人束缚在君权之下,人被束缚在土地之中,大自然充满神秘和恐怖,且又为人类生活之母,对土地的眷恋和依赖,所以要建立一个理想城市,而这样的理想城市是为行政办公及法律公正而设立的,是为了城市生活而设计的,是纯粹理想化的。理想城市模式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一样,遵循了严格的比例关系和美学原则。而景观作为城市的延伸,也根据同样的审美标准来设计和建造,因此有了以凡尔塞为代表的巴洛克造园。景观作为视觉美的含义的第二个转变,源于工业化带来的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化本身是文艺复兴的成果,但是至少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各大城市,城市环境极度恶化。城市作为文明和高雅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相反成为了丑陋和恐怖的场所,而自然原野和田园成为了逃避的场所。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也从欣赏和赞美城市,转向爱恋和保护田园。因此才有以Olmsted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师的出现和景观设计学的诞生。一般来说,这个诞生的时间被确认为是1863年5月;因此才有以倡导田园风光为主调的美国城市公园运动,和以保护自然原始美景为主导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因此也才有霍华德那深得人心的田园城市和随后的田园郊区运动。
线在景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点不断延伸、组合而形成的,有长短和粗细之分。线在景观设计中是非常活跃的,所以它在景观环境中的运用需要根据空间环境的功能特定,明确表达意图,否则就会造成视觉环境的紊乱,给人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感觉。
对当代景观设计而言,现代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景观现状的批判。首先,对传统风格的批判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马歇尔・布鲁尔说:“现代运动的事业是连接‘外表与真实'之间鸿沟的桥梁。这鸿沟被拓宽,是通过那些历史的虚假性,通过那种时代风格的陈腐原则,或是通过努力维持那些旧时代逐渐被废弃的文化。”西方古典风格曾被现代主义所彻底废弃,却以更加奢华的形式出现在当代的中国城市景观中。
现代主义运动导致手工特征的消失,出于经济的需要,廉价和机械特征迫使设计师抛弃了手工特征的精湛技艺,赋予了产品另一种美学价值――理性美学。伦理化美学把自然中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现象看成是一种美学对象,从而产生了生态美。曾经危险的湿地在今天被认为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一态度变化来源于人们对于自然的伦理观念的变化。“野草之美”也是伦理化美学的体现,在岐江公园的景观营建中,它与理性美学中的秩序、简约、纯粹等特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新的美学特征。伦理化美学把景观营建中资源再生的过程也看成一种美学对象,与可持续设计所提倡的一样,减法的设计是伦理化美学的重要特征,这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极简主义理性美学中“最少介入”理念的价值。
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遵循伦理化美学的景观设计对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环境与能源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把传统景观审美过渡到伦理化美学的层面上,并与现性美学相结合,从而改变人们的认识,形成新的景观美学。 景观设计要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人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能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3
关键词:城市、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表达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同时体现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素质。一个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城市能够使市民感到舒适与愉悦,唤起他们对生活在该城中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景观问题在许多城市已开始得到重视。本文拟就城市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作一个初步探讨,以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一定基础。很多人对景观这个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将其与绿化混为一谈,事实上这是景观表层的含义。景观是个复杂的概念,目前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阐述不一,景观从本义上讲是人的视野内所感应到的自然景致。景观设计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应用艺术美术理论法则,通过规划与设计处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及最大的福祉。换言之,景观离开了人的使用,就意味着社区的消失,景观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成为了失落的场所。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观念目标
1、全面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包括“游憩行为”、“景观形态”、“环境生态”这三个方面的规划与设计。“游憩行为”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景观资源、人们的行为心理与项目经济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景现形态”的规划设计,又称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其核心是对游憩行为、景观项目、设施建设,这二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设计;“环境生态”的规划设计,其核心是对景观环境、景区、景点的自然要素环境与因景观开发建设而引起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保护的规划设计。
2、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非人性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出现
工业文明带来的交通机械化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似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曾经或正在为机器而设计,以达到快速和高效时设计的目的。发展工业成了达到整体经济快速前进的最佳手段,这样的错误认识让整个城市也变成了一个由各个零件拼凑而成的机器。有些市政建设将城市景观定位定错,所实现的环境只能是个纪念性的场所,这些场所功能单一,甚至完全没有功能性;我们可以理解,在全球经济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绝大多数城市都越来越依赖污染严重的汽车交通,单调乏味的摩天大楼,以及就会被冰冷的建筑所取代的分散绿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一个城市的现代化;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避免盲目规划,脱离人性与自然的和谐,重新塑造城市景观迫在眉睫。
3、做好城市总体布局,营造环境人性化
当今的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体现其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环境,充分营造环境对人的关怀。科学的规划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环境空间,也为环境保护创造了良好条件,初步奠定了一个园林式现代化都市的雏形。把城市建设当作一个艺术创造过程,规划先行,通过科学规划,把城市的整体与局部完美统一起来,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城市物资资源的持续利用上,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城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续发展上。
城市景观的分类
城市按土地使用情况可分为公园绿地、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区域;按地理位置又可分为滨水区与山峦区,市中区与市郊区等地段;根据景观的形态和内涵的价值标准可分为特色景观与普通景观;按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与景物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等三个层次;按观察者本人的观察方式可分为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按景观的组成内容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三大类。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可分为:
1、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山岳、江河湖海池、树木、绿地等;自然要素构成城市的原生景观而赋予城市最基本的特色。
2、人工要素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电视塔、水塔、烟囱等)、道路、桥梁、街道、广场以及依附于其中的环境设施如坐椅、花坛、喷泉、雕塑、广告标识等;人工要素构成城市的次生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形元素。
3、动态要素
各类车船飞机、生物、活动中的人们等;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活动的舞台,在这里表现出市民的生活习俗风貌。人的活动分为实用活动与休闲活动两大类,另外影响城市景观构成的还有时间、天象、水文等因素,由此而形成了城市的冬景、夏景、雨景、雪景、夜景等等变化。
四、城市景观的基本特性
1、复合性
城市中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景观,既有静态的硬体设施又有动态的软体活动,城市景观表现为各要素的交织与并演。城市景观艺术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随着观察者在空间中的移动而呈现出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城市整体景观由各个局部景观叠合而成。
2、历时性
城市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与改造,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产生风貌。城市景观只是一个过程,没有最终结果。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3、地方性
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特有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及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
五、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们把合理、持续地利用、恢复、补充自然资源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这需要我们在景观设计上起用新的规划理念,这个新的理念就是将城市景观定位在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在规划设计中将自然环境与人性化相结合,以满足人类身体的、思想的和精神的需求,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对于规划而言,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新的规划理念着眼未来,把我们引向那些充满希望和最有意义的地方。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效益在于通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它应该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事实上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都牵涉到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及载体———人。也就是说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正确的认识,促进人类素质的提高。
六、结束语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以城市中的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人们的活动要求、创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空间环境为目的的工作过程。其工作领域覆盖到从宏观城市整体环境规划到微观的细部环境设计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城市总体景观、城市区域景观与城市局部景观等三个层次。城市景观设计是实现城市景观规划的设计,与城市设计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城市设计侧重于功能、空间的研究而带有景观内涵,而城市景观设计侧重于城市景观的研究而带有功能、规划的内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空间视觉环境的保护、控制与创造,它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所作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城市景观规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城市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的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对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形体环境中各项物质要素所做的综合环境设计,是连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约翰.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2008第3期
[2] 刘玉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2002年第1期
[3] 刘诗峋:《城市环境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2001年第1期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4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植被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设计的理念
1.1保持文化优势
城市的核心区往往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也是最早的人类聚居地;有丰富的古建筑,如唐代的、宋代的、明代的。因此,景观设计上要重点表现地方特色,尊重原有景观与地貌植被,将原形的田园郊野保留在城市一隅。
1.2提升品牌效应
挖掘基址本身的景观潜质。基址依托淀山湖秀丽水景,有着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本,同时,沿湖村落、农田、鱼塘相邻,体现了郊野农耕的朴实,“稻田-湖景”的豁然开朗之地,沿途有亭廊休息,是城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是都市机械节奏的对比补充。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以衬托自然景色和农耕文化为主,采用自然朴实的材料,选择管理粗放的植物,以点缀、衬托的方式展现当地的独特景观。提供必要基础设施,为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品质,旅游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生态带需提供贯通的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并沿途设计休息点、指示牌、垃圾桶等设施,提高旅游舒适度,同时需在出入口处设置小型停车场,以适应现代自驾游热潮。
2设计的互补性
2.1注重视觉效应忽视实用性
室外用地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用来满足居住区的主体“人”的日常活动,其作用并不是用来“观光”的,缺乏实用性的住宅外部空间是居民难以停留无法进行任何的消闲和交往活动,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人际交往被迫疏远。不少住宅区常常将景观等同于绿化,认为景观就是绿化,导致景观设计简单,植物配置单调,实用性不高。比如:高密度住宅区设计大片的绿地,铺设大面积的草坪,缺少植物配置的前瞻性,缺乏有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空间设计,住宅区的植物景观没有特色,无法给人们提供一个活动交流休息的场地。
2.2注重绿化面积忽视人文关怀
由于受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不同植物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城市和不同的区域有其不同的文化含义,它们构成了植物潜在的特征。植物利用自身特有的形态、花色、果实给人类带来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遐想。植物不仅是各类造园要素中最具生命力的因素,也是体现大自然风景的基本元素,更是文人墨客叙事、抒情、表达情感和表述哲理的对象。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平衡,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当今,多数的住宅区环境设计忽略人的需求,绿地被理解为一大片草坪,中间随意栽上一些乔灌木树木,周边用灌木围挡起来。设计缺乏人性化,景观和植物配置不能以人为轴心,不能提升人的价值、不能满足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绿地改造停车场随处可见,但有些停车位周边栽植了女贞、合欢、栾树等乔木,其果实、花絮、分泌物却经常污染汽车和环境,缺乏人文关怀。
2.3注重景观营销忽视植物多样性
植物是城市住宅小区景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绿色的、有生命的、它通过光和作用为大气层输送氧气,它能够净化被人类日益污染的环境,它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防止风沙灾害,它能够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植物的选择应该是以适宜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让其生长环境尽量符合其野生条件的要求。喜荫植物的种植环境就该适度遮光、喜湿植物的种植环境就应该水分充足,这样才能展现他们在自然中最美丽的一面。然而,不少城市住宅区植物配置未按因地制宜、疏密有致、虚实对比、内外结合的原则设计,不注重植物多样性和季节性,大量引入外来树种既不利于本地植物群落的维持,又造成经济浪费。具统计,有些地方外来植物占到了一半以上,而本土植物的比例相对很小。
3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尽早介入设计,同步进行植物配置
当代城市住宅区景观的好坏差别很大,一些国外公司和国内的大型地产公司的设计思路和步骤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开发初期方案策划阶段极为严谨和规范,楼盘的定位、建筑主体的风格以及园林景观、配套设施的设计几乎同步开始,这样以来各部门的设计人员才得以充分沟通、及时调整,直观的理解各方设计的理念,完善的表达出该住宅区所要需要的最终的意境。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方案要在楼盘早期及时对基地现场进行踏勘,收集资料,在全面认识整个基地现场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各种因素,遵循整体性原则,形成整体统一的设计理念。
3.2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突出本地植物景观特色
在住宅区景观设计形成后,进行植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个性特征和周边的环境因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各种植物的优势展现出来。我国幅员辽阔,植物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各自适宜生长的条件,倘若为了寻找创新点和新鲜感,创造有异域风情的住宅区,非将异地树种强栽于本地,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植物水土不服最后死亡,另一个结果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养护一些效果不怎么好的景观树。因此,我们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首先要立足于所处环境的立地条件,认真分析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点和其对环境的要求,做到种植的植物不仅能达到即时效果,更能长期适应,保持良好的姿态改善环境。西安地区住宅区植物景观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突出本地景观特色,应以乔木为主,适当提高常绿树数量,以丰富季相景观。行道树应改变过于单一和雷同的现象,适当柏树类等乡土树种。此外,还应多利用一些抗性强和观赏性高的乡土植物,以更好的体现地域性特色。
3.3利用生物多样性原则,丰富植物群落
春风轻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植物物种多样性是住宅区景观具有服务功能的重要前提。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以及相互作用类型方面,都趋向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现代植物造景已经由传统的以视觉为主要创作目的的造景模式,转而为注重生态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群落构成原则及绿地功能原则营建的景观结构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占有重要位置。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花卉、藤本、草本地被等各种植物,包括对原有的自然植被以及单株或组合植物进行整理或修饰,充分发挥其自身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出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俱佳的植物景观。通过应用不同的植物群落来体现垂直和水平结构及季相景观尽量丰富群落植物种类,同时要体现季相变化,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落叶归根,冬季枝条优美,使人们感受到植物的四季变化,创造出三季有花可赏,四季有景可观的景象。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5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高效快捷的生活使得地下空间的建设变得至关重要。因此,一个集中工作、就餐、娱乐等必要行程的地点成为高效率生活的首选。高层综合体也顺应要求雨后春笋般如林的生长在各地中心区、金融区、新城区。
一、概述
1.高层综合体的整体建设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要素:地下空间、环境建设。
1.1 地下空间:除了在地块中高容积率的向上发展,综合体的地下空间逐渐显得尤为宝贵。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地下空间大多数用于停车及设备。有时也会出现少量的商业设置。
1.2 环境建设:在节约市政用土,减少市政设施重复建设,提高市政设施利用率的同时,高层综合体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环境建设责任。环境的优良直接影响地块的商业氛围以及辐射范围。同时,可以对高层综合体的复杂人流进行合理分配引导,对人气带动及城市环境建设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项目概况:地块位于某广场商圈,总占地面积约82亩,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为29.25亩,容积率达到6.5%左右。项目拟规划在红线范围内建设集高档百货、超级电器旗舰店、高星级酒店、高档公寓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并要求对代征地绿地、水域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完善的市民广场空间与项目空间的有机融合。
3.周边条件分析
基地所在的商圈为核心商圈,周围有电脑城,各类百货,手机数码城和大型超市等商业设施。为此项目提供了人气条件。地上建设红线集中在地块北边,南边主要为代征绿地,其中包括大面积水体。
综合体裙房控制在5-6层全部用于商业,塔楼包含办公、酒店及住宅设置。商业总体量控制在6万m2 以内。
2、设计理念初步形成
综合上述条件,设计者认为,环境及地下空间的设计阻碍因素有两点:1.大面积水于地块中央,若进行填埋,不仅提高建设成本,并且浪费天然水景资源。若予以保留,其下方一层的高度无法利用,按常理设置停车无法发挥最大经济价值。2.地面广场面积大,若完全设计成独立广场,会令人产生疲劳、厌烦感,甚至对到达建筑主体的人流起到阻碍作用。在保证地面广场完整性的同时,对人流理性引导,并将地下空间利用最大化,设计者决定将地下一层设置成商业用房,广场部分沿水体边界安排商铺。并按照人流聚集点设置下沉广场,作为地下与地面的连接点。其余地下二三层停车及设备用房。此举有效的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打破了大面积广场带来的繁冗、审美疲劳的弊端。将地块的商业价值发挥到最大。
2.1 两横两纵
横向,广场以湖面为中心由北至南有两条横向分割。北端为一整排下沉广场,并被地面交通分割成四个分区,各分区均设立垂直交通。南端为基地临街面,分别在东西两角设计地下商业入口,利用巨大不规则折线形台阶,对人流进行引导。在两条横向带状设计之间,设计三条步行规划路,以满通需求。纵向,广场主要设立两条不平行道路。西边结合广场中间横向规划路对水面进行不规则分割。
两横两纵的设计顺应不规则梯形基地条件,配合商业综合体造型要求,对场地进行“井”字分割,使不规则折线成为环境设计主要元素。
2.2 “Z轴”联接
地下平面交通状况也与地上一致,由此,上下两层的连接点变得很重要。这是将环境与地下空间结合设计的重点。除了满足疏散交通等规范要求的楼梯、扶梯等,设计者构思了四处肩负造型功能的“Z轴”联接,分别是北端下沉带中间的锥形玻璃塔,及分别设立在水域中央、南端两商业入口之间和东边绿地上的异形“金字塔”采光井。四处联接点高出地面的设计不仅对下层商业留出空间变化的余地,也打破了上层大面积平坦基地给人带来的视觉疲劳感,使广场环境高低错落有致,配合造型景观,丰富了广场的环境元素。玻璃及钢架的材质富有现代感,提高地下商业的自然采光率,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营运成本。
2.3 小品设计
X、Y、Z轴的主体设计确定之后,细节小品也十分重要。好的环境小品可使广场整体趣味性提高,可使基地已有条件的环境价值发挥到最大,环境设计的成功与否也体现于此。
整个广场的环境重点就是自然水面。由于水体面积巨大,所以通过纵横交通的分割,变成大小不一的四个区域。加之中间树立一个异形“金字塔”采光井,无疑,这里成为广场的环境中心点。为更好地利用水体景观效果,设计者沿东边较大的两片水区设计不对称滨水步道。横穿水景的步行规划路有近三分之二的长度拥有沿水景观,设计者将围砌水面的池岸设计成种满花卉的花坛,并隔一段设计一张木质长椅嵌于花坛之中。步道配合绿地景观及花坛长椅,营造出被自然环境包围的舒适田园感。在各水区中间,设计略处于水面的石材立方作为水中小品,方形的石材,排列整齐,显得既稳重,又现代。各区立方排列不对称,避免了石材立方容易带来的沉重感。加之与其配合的喷泉及围绕的花坛,使整个水体成为有灵魂的丰富景观,人群在这里可以放松身心,忘记紧张的生活节奏,融身于广场环境之中。
配合步行规划路上,花中长椅的设计,在东西两边绿地上,沿边设计若干包围着花坛的木质圆形长椅,一方面为广场人群提供休息场所,另一方面,也分担了景观中心所负担的人流压力。
三、城市色彩规划应往何处去
3.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在设计中考虑到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应使人感到舒适,产生正面心理效应。过度的色彩装饰会产生浮夸、躁动、张扬、轻浮的视觉效果,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产生极大的负担与影响。二是城市色彩规划不是规划一个空城,应把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考虑到规划中去,进行把人包含于城市其中的整体色彩规划。
3.2 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是位于大自然中的,不能孤立地只谈城市色彩,它应与周边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状况等相协调。
3.3 对色彩文化属性的挖掘
除色彩的科学属性外,应加强对其文化属性的研究。
3.4 有度且可行的规划
色彩规划的度应把握好,不能简单画一地硬性规定色系色调,强制执行城市色彩规划,那样会抹杀城市的多样性,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5 绿化景观
广场本身面积巨大,所以,在统一的风格中,尽可能地丰富设计,减少审美疲劳是此项目环境设计的另一重点。而本广场中,除去交通、水景等,最大的面积,莫属于绿地。若是满铺草皮,难免显得空洞乏味。经过商讨,设计者决定,采用拼接手法,将两种不同草皮以不规则流线间隔种植。这里,设计者没有再采用广场、台阶所使用的折线元素,而是采用了曲线流线设计。一是为配合绿地的亲和力要求,二是为降低广场整体的冲击感。折线与锐角的大量出现,会对人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流线型植被拼接,好似柔和剂,中和了现代风格及人体感知的两种需求。
除拼接绿地外,广场采用三种不同规格的行道树。最大最挺拔的用于沿基地种植,对广场形成一定围合度,对步行与机动交通进行分离。第二种略小的树种用于两纵交通,明确其主要道路的交通地位。最小的一种用于其他规划道路。三种行道树形成交通等级,也明确了广场的区块划分,对平坦的广场起到竖向的遮挡及分隔,有利于形成景观层次。
为呼应水体周围花坛的设计,将每个下沉广场周围都设计成花坛,内种植会竖向生长的藤蔓型植物,使地上景观有效的延生到下层商业空间中,形成景观延续性。
4、总结
将地上环境与地下空间结合,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三轴连接,使两层空间可以融会贯通。设计者十分重视高层综合体中这二者的设计利用,将其结合是顺应基地条件的产物,也是商业环境设计中的另一突破点。在经济价值首当其冲的现今社会,环境的优化是对人性的关怀,同时也使经济价值提高。将地下空间结合到环境设计,无形中使环境的优化成倍增加,不仅对商业人流进行更细致的分配,合理的降低地面广场的人流压力,也为商业地块聚集了人气,为商业经济价值的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陆元晶.张文珺.王正鹏.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城市设计前景范文6
关键字 特色文化 城市夜景观 邯郸 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物质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慢慢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不能再只是为了生存而劳作着,我们需要的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由此形成了城市居民的夜生活氛围。夜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人们带来了乐趣,也因此构成了这个城市特有的夜景观,但是,原有的城市夜景观设计忽略了人们这个需要,现有的城市夜景观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 邯郸夜景观的现状及现存问题
2.1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邯郸市的重要街道、广场、公园、建筑等都进行了城市夜景景观亮化建设,现阶段,邯郸市的主要干道、广场、公园、标志性建筑物的照明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从整体角度看,邯郸市的夜景观仅停留在亮起来的程度,而没有做到整体的协调、统一,对城市品位、城市形象的抬升还没有突出的影响。
2.2 现存问题
邯郸市夜景观总体上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没有做到明暗适中,突出特点,整体统一,(如图1)目前看来和上海、南京、重庆夜景观,仍有差距,存在一些问题:
(1)城市照明总体水平较低
(2)缺少城市特色
(3)注重节日、忽略平日
(4)彩色光使用不当
邯郸市的夜景观在现阶段还存在了很多问题,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邯郸市的夜景观建设还有较大的可塑空间。未来对邯郸市来说,城市建筑夜景观的形象将会有很大的一个提升。
3 提升邯郸夜景观环境的活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提升邯郸夜景观环境的活力迫不及待。城市夜景观环境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城市居民进行夜间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人是城市夜空间环境的主体,也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夜间生活多姿多彩:夜晚市场,就有持续时间长,活动连续,功能分区明确,购物、娱乐相结合的特点。邯郸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夜晚市场对于人民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白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快,所以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夜间进行休闲、购物等娱乐活动,但是目前邯郸的夜晚市场还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持续时间短、夜晚活动场地少等因素制约着夜间经济和夜晚景观的发展。
活动中心是城市夜生活与光环境结合的基础,夜生活就是围绕着活动中心而形成。光不仅为人们提供各种活动的视觉场所,还通过其特性――色彩,明度,方向对城市景观进行的二次创造来影响人们的心理。
夜景中,把灯光主要照射到街道和人的活动中去,展示活动空间中人的活力。如建筑夜景常采用内透光,让人联想到楼宇里面人们的活动,暗示建筑与城市在晚间的活动;明亮的道路形成的亮线路网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广场,绿化和建筑底部的开放空间也是人们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场所……
提升城市夜景观环境的活力另一方面来自景观意象的组织。熟悉的事物总是最先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形成很深的印象,随后会更加注重那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空间。(如图2)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夜生活的主要产生场所,是夜晚最主要的景观意象。建筑及其群体在夜晚空间中的组合方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景观意象的评价。通过灯光改变建筑的色彩,质感,体量等能使建筑组合更精彩,更协调。
4 邯郸夜景观的特色营造
4.1城市特色的夜景观表达
为使城市夜景观与城市本体景观有良好呼应,我们应从夜景观的总体规划着手,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结合城市现在及未来的空间布局,从艺术整体美的角度制定城市夜景未来的发展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步骤及技术保障措施,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夜间景观艺术美的持续。而亮照分区、亮照分级、亮带、光色等则是反映夜景观整体性、同时也是建立夜景观与城市本体景观联系的重要方面。
(1)亮照分区
夜景观不是越亮越好,其亮度要以满足人们活动需要为原则,并体现观赏间距的光亮感觉与节能之间的优化,因此一个好的城市夜景观是表达对象亮与暗关系的艺术性配合。
亮照分区也蕴涵绿色照明设计寓意。不同的亮化分区使城市的亮照有一个合理的分配,是亮照与节能、亮照与功能、亮照与对象形态结构的优化配合。
(2)亮照分级
亮照分级是在各个亮照分区中确定夜景观亮点,并以平均照度水平来区别各亮点的亮度,使表达对象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亮带
亮带一般利用骨干交通照明形成,其不仅有功能作用,还是各亮区、亮点的联系纽带。(如图3)
(4)光色分区
依城市中的道路、区域用不同色彩的灯光进行配置,这便是光色分区概念。
4.2 城市特色的夜景观发挥
上文所述的四方面反映了城市夜景观对城市本体景观的尊重,目的是使两者具有视觉识别上的统一性。然而城市夜景观还有一些其他手段来发挥景观联想,实现景观创新。
(1)意境
意境是一种艺术境界,反映人文情感与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夜景观与白日景观效果的阴阳相济,与意境审美强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高度一致,这使夜景观的创造多了一份看家之宝。夜景观完全可与意境学说结合,实现跨时代的“零距离”。
(2)建筑的夜景观与城市识别
建筑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识别要素。处理好建筑的夜景观会丰富和完善城市整体识别,从而达到烘托城市形象的目的。
(3)夜景观的“软硬兼施”
夜景观中的光亮与灯色属软质景观,而灯具属硬质景观。“软硬兼施”是夜景观的重要特色。
4.3 城市特色的夜景观塑造
亮化也要有“文化”!这并非哗众取宠。姑且不论夜景观的实质――灯光艺术本身就属文化大家族中一成员,下面几点足以为证。第一,光亮的光晕、色彩变化的合理组织,使观者产生一定的联想与发挥,不同文化底蕴的人对此有不同感受与解读。第二,城市夜景观可采用一些隐寓的手法来抽象城市内涵。第三,将所在城市或地域的某些文化图腾组织到灯具造型设计中会强化城市的文化识别。(如图4)
亮化也要为城市的时代表达服务。城市景观时代性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方面,高、新、尖的技术与城市夜景观的结合给夜景观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这便是夜景观的时代性特点。
5 结语
本文从特色文化的角度研究邯郸城市的夜景观。从城市夜景观范畴探讨表达城市特色文化的夜景观要素,并深入寻求邯郸城市的特色文化在夜间完美展现的方法。传统的城市夜景只具备观赏价值,而城市文化夜景由于融汇了更多的城市活动和市民生活,因而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策划精良、组织到位的城市文化夜景,既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也能让我们的现代城市生活增添健康的活力,所以值得我们去认真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雪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沈欣 荣夜景观与夜景观设计概念的产生[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8):21-24
[3]王晓 燕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J].城市设计,2002,2(24):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