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实训学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工实训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工实训学习心得

电工实训学习心得范文1

关键词 文化共享工程 培训工作 培训师 授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为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更快更好地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训工作就突显得日益重要。文化共享工程为更有力地推进培训工作,提高各地师资综合素质和授课技能,提升培训效果,于2013年6月举办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师资骨干培训班”,笔者有幸参加,在培训班上学到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的培训方法,感受到它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学习理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学习效果显著和学习方式自然两个方面。在培训课程中学到的培训方法既有讲授,又有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学员都要主动出击,带着问题参加学习,掌握了很多实用、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技能技巧。本次培训不仅启发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更主要的是联系到实际工作引发思考,受益匪浅。并切实体悟培训的诀窍:“像培训自己一样培训他人”、“使学习者学有所成”的重要意义。

1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吉林省图书馆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工作规划》文件精神,针对从事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基层人员专业结构、知识水平差异大,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对区、县、支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建设的基层服务点人员开展了培训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绩。我馆的培训工作主要通过集中面授、网络学习、竞赛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资源建设、基层服务、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培训。在这里笔者主要对集中面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次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师的培训学习,找出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吉林省图书馆在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11年度培训工作中获得了一等奖,但是根据多次参加培训工作的经验总结,培训班的培训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培训讲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培训质量。以省中心以面授形式举办吉林省各地区支中心骨干技术人员培训班为例,本培训班其中培训内容之一是以区、县支中心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为主要对象,传授有关新闻工作的基本知识,分析案例、分享经验等,培养与提高写作能力、摄影摄像水平、捕捉新闻的技能等,其中讲授摄影的教师和讲授视频编辑的讲师收到了完全不同的授课效果,从听课现场和课后反馈来看,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摄影课教师摄影理论丰富、实践经验强,之前曾是吉林省的首席摄影师之一,他在授课过程中不仅结合自己过去新奇的拍摄的特例讲课,让学员们分组讨论,出列实战摄影看效果,而且语言风趣幽默,牢牢抓住培训学员的注意力,学员在阵阵笑声中激发起学习兴趣,印象非常深刻,摄影知识接受又快又好。而摄像编辑教师是理论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授课严肃认真,有条不紊,逻辑严谨,然而课堂气氛非常沉闷,甚至一些学员聊天、打瞌睡,课后诉苦说太难听不懂,没兴趣,屡屡如此,我们省中心培训班主办者非常苦恼而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笔者通过本次共享工程培训师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培训,学习了新的授课思路,从而印证了两位讲师不同授课效果的根源。另外,基层工作人员不重视培训工作,认为培训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参加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参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师资骨干培训班的培训感悟

2.1破冰之旅

“破冰活动”是一种非常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培训前奏。“破冰”顾名思义,是打破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樊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通过“破冰”活动帮助人们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和相互学习,改善人际关系。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最好的老师。以往我们在共享工作实际培训过程中发现主办的培训往往由于培训教师授课方式单调、枯燥、灌输性强,而使学员缺乏兴趣,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内容上,结果培训讲师花了很大力气却收效甚微。而“破冰”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是最理想的培训方式,如:超级访问、串名字游戏等都能促使师生之间、受众者之间变得轻松、友善从而使培训课程更易于接受和有吸引力,它起到了非常好的热身和先导作用。如果我们文化共享工程培训班的讲师能运用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使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既加深了我们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充分地发挥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参与式培训方法较以往的被动式的培训方法将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大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培训质量。

2.2受欢迎的培训

受欢迎的培训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学员的沟通技巧。受欢迎的培训与培训需求、培训师的个人素质、课程结构化、教学方式方法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培训前首先要做好培训的需求性调研,使课程内容与学员有直接关系,除传统的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外还可利用博客、论坛、微信等互动工具及时与学员取得沟通是更为有效的方法,然后根据学员意见修改培训大纲,增加学员感兴趣或想学的内容,剔除学员觉得不适用或老化的内容,再按照新的培训大纲组织培训素材,并树立需求牵引与需求引导并重的培训观念。所谓需求牵引,就是根据基层需要开展培训,满足基层人员需要,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谓需求引导,就是通过推介各种新理念、新观点、新经验、新技术,介绍宏观政策、发展规划等,拓展基层人员视野,激发他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另外,讲师的表现应能得到学员的认可、依赖,让学员觉得参与课程很容易和有趣,有吸引力。

3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

3.1对成年人的学习原则

成年人的学习原则的提法使我们眼前一亮,因为培训师的身份角色必定也是在讲师与学员之间转换,所以这更适合被培训人员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受所有成年学员们欢迎。成年人的学习诀窍是:“像培训自己一样培训他人。”观察下图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学习金字塔”。

通过上图我们就会发现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高于被动学习者,而学习支持的关键要素包括: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和学习动机。成年人的学习原则就是:自愿打开思维,关注学员的需要,实践上合理“利用”学员已有的经验,创造一个动态环境,任其自由进步和发展,促使学员多使用知识并加深印象。对于学员有两个关键问题:假设所有学员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广博的知识背景及强烈的学习动机,我们该怎么培训呢?就完全可以把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自学;对于在学习能力、知识背景及学习动机方面有欠缺的学员来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补足学员缺乏的东西,营造和控制学习氛围,为其提供反馈和成功的褒奖,让学习者学有所成。

3.2课堂授课技巧:课堂控场技术和互动教学

培训讲师应有较高的素质,要有丰富的学识,不能仅凭自己人经验指导别人,还应该让学员多操作、多实践,少说多做。

培训师的工作仅凭热情是不够的,培训师还应该很好地掌握课堂授课技巧,这其中包括三大要点:PPT制作要点、精彩演讲讲授和实用培训技巧。

(1)网络时代培训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使学员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以便捷的方式开展学习,而要保障学习的长期有效, 并吸引住学员,这就需要拥有内容丰富特色突出 质量优良的培训课件,PPT制作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内容为王,大道至简。使课件更好地为培训师课堂讲课服务,具体地说就是制作PPT使用简实的背景、使用清晰的字体、每张幻灯片都要强调要点、内容层级要明显、制作要风格统一,文字要简洁,并增加视觉元素,多利用图表的魅力等。

(2)培训师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要有精彩的演讲技巧,这就要注重:授课时突出主题,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悬念及曲折,吸引学员,辞约而旨达(破题:用语义的转折、对立等手法来制造“波澜”以实现破题)。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桥段,方法是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破题,先说现象再共同探究原因引导形成共识再继续进展,设问提问让学员说出答案,创造性策划适当插入笑点,注意加强与学员现实比照,给出结果时要引申和具化。

3.2课堂控场技术和互动教学

培训课上有一个精彩开场的首因效应,学员就会从惊讶到产生兴趣到接纳。培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神采飞扬,着装明亮,肢体语言丰富且略夸张,语言幽默风趣;在设计课程时,预先应计划好如何不断交叉调动学员的视觉、听觉等神经系统,都能保持学员在课堂上良好的精神状态。另外,培训师忠于学员,使学员积极参与活动,增加互动,活跃气氛,集思广益,启发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课堂上讲故事能起到出乎意料的作用,紧扣主题带有哲理性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员在故事中得到启示。课堂控场技术是演讲必备,组织好研讨类课程、游戏类课程,调动学员参与课程,保持学员良好的精神状态,多做课堂的应答练习,就能够做一个控场、把握主题、活跃现场的培训师。

互动教学法包括头脑风暴法、运动调节法、示范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学员互评法等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训师可以穿插使用各种培训方法:小组讨论法可使学员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游戏法可使学员在玩耍中领悟培训内容的含义;角色扮演法则使学员设身处地地从角色角度着眼,体会角色的感受。培训师让每一位学员都主动地参与其中,畅所欲言,给每一位学员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培训师界极为推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即“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做一个随时搜集素材的有心人,对所搜集的资源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讲中学,在做中学,在练中学,不断充实自己,多阅读,多反思,提升个人修养和工作水平,这样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培训讲师,并使基层培训人员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融会贯通,指导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达到培训最佳效果。

吉林省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今后将根据培训者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培训讲师通过更有效的形式展开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培训水平,为基层培训出技术过硬、善于工程管理且动态稳定的专业队伍。为文化共享工程培训出更多优秀基层人才,更好地支持共享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于晶.如何成为优秀培训师[Z].

[2] 刘刚.文化共享工程基层培训工作途径及其思考[J].图书馆,2013(1).

[3] 蒋卫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工作探讨[J].图书馆建,2008(2).

电工实训学习心得范文2

人生之旅,最难得的是遇到一位好老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知识理论、技能实践、师德师风三方面,对专业任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推行了一系列培养措施。现在,让我们走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探一探该校的创新型师资培养发展之路,看一看教师如何在多样化平台上提升自我能力。

理论创新: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在崇尚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教师就是要培养其强烈的求知欲和灵活机智的才能。

为此,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理论知识培养上推行继续教育机制,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其中投入最大的是出国培训学习。“我们每年组织教师培训团去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人数为50~70位,去年达到72位。”负责师资培养的陈小燕说。出国培训开阔了教师的创新视野,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思维,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理念与管理方式。陈小燕说:“如台湾地区的‘三创’(创意?创新?创业)做得很出色,我们一般派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去学习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新加坡的教学理念比较先进,我们每年派各学科的教师去那里学习课程教学法;德国的机械制造很发达,我们学校设有中德班,每年派机械学科的教师去德国学习专业知识,为中德班教学提供更多经验。”“取经”之旅,让教师开阔了眼界,他们将学到的经验和理念融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

“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拓展思维,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出国学习让我有机会向国外一流专家请教理论教学难题,提升知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找到人生的方向,是我终身的梦想。”该校机械工程学院范建蓓教授说。范建蓓教授是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负责人、国家精品共享课程负责人。她曾出国学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办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办学模式、美国职业教育CBE模式的教学理念及课程模式等,以深厚的理论学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与就业的自信。在一次与学生课后交流中,范建蓓教授了解到模具0911班吴慧青与模具1011班戴依如等女生对自己能否胜任该行业工作深感困惑。范建蓓从专业角度为她们分析职业前景,帮助她们进行职业规划,鼓励她们参加浙江省职业规划大赛,范建蓓因此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范老师教书育人30多年,以深厚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还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时常带领他们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活动,主持完成多项省级、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陈小燕说。

除了派遣教师出国学习外,该校还通过校内平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今年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设立了“青苹工作坊”,以吴福喜等教学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为骨干,在工作坊内开展一系列与教学技能相关的讲座、沙龙、研讨会等,并进行教学技能测评。“青苹工作坊”是一个集教师培养与考核为一体的平台。人事处处长钱永林说:“‘青苹’二字取义于‘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萍通苹)之末’,寓意着学校师资队伍日益壮大,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为坚强的后盾。”

技能创新:绝知此事要躬行

“陈老师很有经验,我们在他的指导下参加数控技能大赛,总能赢得好的奖项。”数控专业学生说。学生口中的陈老师就是陈建军,是机电技术训练中心数控加工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他不仅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还担任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数控铣工专业委员会委员。“陈老师是学校开展‘下企业、实训锻炼’等活动培养出来的技能型教师,在实践教学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陈小燕说。

技能型教师需要企业工作经验,学校要求二级学院每年的新进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不低于30%。对于那些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学校实行了下企业、实训锻炼、“访问工程师”等一系列举措。

首先是支持新进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锻炼学习,参与项目、工程研究,深入一线了解市场。为拓宽教师下企业的渠道、明确教师下企业目标,学校不仅与省内10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共建双师培训基地协议,更建立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基地实训成为青年教师及实践操作技能偏弱的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的主阵地。通过实训,他们在课堂上能更生动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自身的感受去引导学生实践,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教师下企业实践,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考评机制,主要通过二级学院教研室主任或院长走访企业,了解教师在企业的情况,以及教师是否适应企业环境等。同时,从企业实训回来的教师需结合企业文化,做一份关于实践学习心得的PPT。两项考核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静下心来学习,以保证教师下企业能取得预期效果。

其次是要求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深入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对于新进校且企业工作经历不满两年的专业教师,要求第一年进入专业所在的实训室坐班,由二级学院安排专人指导,帮助他们熟悉实训设备和实训项目,辅助实践教学指导与实训项目开发等工作。二级学院还要组织专业教研室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的以实训室为单位的设备新功能开发演示或实训项目拓展教师研讨活动,并将研讨结果及时纳入课程教学之中。

再次是通过“引企入校”等途径引进企业项目,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建技术研发团队,共同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技术革新,并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

在这样的下企业实践氛围中,陈建军十余年潜心钻研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并结合教学与企业工作经验,编写了《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训练及实例》《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指南》《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等职业技能类书籍。

师德师风: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从知识、技能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更要在综合素养方面为学生做好表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敬业、爱生、严谨、善教”的教风,制定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规范》《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管理办法》《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潜心教学奖”评选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在新教师招聘过程中,学校重点考察他们的职业道德,进校后的第一堂课便是学习《教师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入职宣誓,签订师德承诺书。钱永林说:“每周三下午工作例会上,各部门要传达师德师风的最新文件,贯彻落实有关精神,并通过开办讲座、教师座谈会等宣传严谨治学、博学善教的理念。”

“你们觉得学校的氛围怎么样?能适应课堂学习节奏吗?”如果你是代红艳的学生,肯定听过类似的询问。代红艳是电气电子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研室主任,先后被授予“浙江省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党员”“校十佳教师”“对学生成长最有帮助的教师”等荣誉称号。代红艳的学生,无论毕业多少年,总对她分外挂念。大一新生刚进校时,代红艳每天都利用中午时间走访寝室,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代老师入校将近十年,刚来学校时,她的孩子还在上小学,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对学生的关爱。代老师走访学生寝室的习惯保持到了现在,不仅仅是学生,连我们老师也很感动。”陈小燕说。对大二学生,代红艳则更多地引导他们学好专业技能,她来自本科院校,理论功底很扎实,每次实验时,她总是忙碌地穿梭在试验台之间,不厌其烦地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一个周五下午,电工电子教研办公室只有代红艳一人,一名05级学生过来找老师辅导课程。得知这名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正在准备专升本考试,代红艳就义不容辞地为他辅导。此后每周五,她都在办公室等这位学生,辅导一直进行到学生考上宁波大学本科为止。大三学生即将就业,代红艳免不了为学生就业劳心劳力。陈小燕说:“记得在一次招聘会期间,代老师班上几个女生求职屡遭碰壁,她每天下班后就跑到学生寝室与她们沟通,晚上更是在办公室熬夜帮她们修改简历。此外,她还主动帮助学生联系企业、了解企业。”代红艳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为学生作表率,点点滴滴的付出,汇聚成了她润物细无声的大爱。

电工实训学习心得范文3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工作过程;本土化

2011年9月5日至11月5日,我参加了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出国进修班赴德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顾四年来的本土化探索与实践,成果如下: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

(一)宣传推广阶段

回到学校,我对全校教职工举办了德国学习讲座,介绍德国的职教体系、教学方法、学习心得等。教职工们很有感触,思维得以打开。

内化是个艰难的过程,没有现成本土经验借鉴,仅凭粗放的框架式脉络很难搭建起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为了更加扎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对全校教师举行了行动导向培训、工作过程讲座、专业调研讲座,让教师们从更细的环节,更贴近的区域进行教学思考。实践阶段我对中层干部开展课程改革培训,深化过程中为学校课改小组成员做专题培训。

(二)顶层设计阶段

实践离不开理论指导,为推进教学改革,我们引入系统论作为教学改革推进工作的理论基础。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的。教学改革不能局限于某一层面,或者只针对某个方面,要全覆盖、多环节、不偏废。

为促进教学改革,专业科进行了深入的专业调研,确定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我根据在教育部和GIZ的学习收获,借鉴成都航空职业学院经验,为学校编写了《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标准暨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档样板。专业科组织教师编写了新型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施养专业、机运专业构建了“4+4”课程体系,工程测量专业构建了“3+1”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供了顶层指导。为配合改革,教务科出台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为提高教师素养的成长,结合学校的发展指导思想,设计了“一个核心、两翼延伸,四项工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制度规划和教师成长两类顶层设计相互促进,为教学改革铺开了一条宽阔大道。

(三)局部尝试阶段

2012年初,鼓励各专业科每门专业课程尽量做出4份教学情境,主推六步法。2012年下半年,教学改革打破坚冰,全校教师进入主动探索阶段,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六步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在多门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2013年上半年,多门课程开展了深层实践,如《金属工艺学》改为《机械加工一体化》课程,以理实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相结合,整体贯穿六步法,一个月时间只上这门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实践,传统的嚼了喂,变成引导式、探究式的共同学习,学生的智慧被激发出来,互动频繁。当然教学改革中也呈现了新问题:师资配备、薪酬比例、设备配置等。

(四)切实实践阶段

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学校在机械12级针对《内燃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修理》《液压与液力》《工程机械驾驶》四门课程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每门课一个月,全体在车间、工场转盘式轮流学习。教学改革已深入内核,学生也不再局限在教室听讲,而是以递进的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熟悉课程,逐步熟练技能。2014~2015年,学校扩大改革范围,把《工程测量》《电工》《工程材料》《计算机基础》《语文》《数学》等课程纳入教学改革范畴,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改革环境。

2. 精品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7门,成果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新增校级精品课程10门,新编写、出版14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贴近岗位。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合理规划、精心设计、规范建设。新建第二实训楼,购置了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学校积极拓展了中铁二十三局、水电七局等10个校外紧密型实习基地。

4. 师资建设队伍素质精良。四年来,培育28名新教师,评选出10名“教学新秀”、6名“教学能手”、2名“教学名师”,组织教师出国出境培训53人次,国家级、省市级培训104人次,聘请了9人次专家讲座,校级培训630人次。派遣教师172人次到中铁二局新运公司、成都地铁现场实践。2015年,2名教师获得成都市说课一等奖,3名教师获得成都市微课大赛三等奖。

5. 教学生产服务密切校企。学校发挥成都铁程测绘有限公司的实力,承包兰新线40公路的CPⅢ测量、大西线轨道精调、西成线85公里轨道贯通等工程任务。学校承担了中铁二局、六局、八局和中国中铁总公司的测量大赛,全方位地展现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6. 校外推广成绩显著。作为四川省教育厅示范校建设验收评委之一,我积极宣传、推广德国学习经验,为四川省第2、3批中职示范校的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指导。为到校访问的青海、重庆、林芝、那曲及四川的多所学校相关人员进行教学改革培训,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的交流会上分享德国学习成果,以星星之火,实现燎原态势。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11月,我向机械12级3个教改班发放调查问卷,发出问卷124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统计结果如下:

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调查结果分析表

结论:一体化教学改革整体效果很好,满意度达84.9%。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课堂气氛、学习效率4个方面满意度达70%以上,学生对教师高度认可,满意度达80%以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学设备,仅48.7%认为设备好。

通过调查,一体化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欢迎,希望继续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不足予以真实反映,学生更加关注技能、关注知识、关注效果。

三、德国进修的实践反思

四年的教学改革,四年的艰苦探寻,促使我不停反思:

(一)突破与成效

1. 突破课改理念及能力束缚,形成新型职教观。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经过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理论等专题培训,派出大量教师出国进修,形成新型职教观,为后续的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蹲下身切实办职教,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学生由受体成为主体,教师成为指导者、引领者、参与者。

2. 突破教学改革流于表面,深入贯穿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改革从顶层设计、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的每个环节,步步扎实。教学实施从管理者、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到学生,人人有责。教学改革从理念、内容、方法到评价,处处更新。师生角色得以转换,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

3. 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传统思维,构建系统化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过去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对具体场景,分散而支离。四大工程层层递进,从教师入格、合格、升格到风格形成,阶梯上升,为教师的职业成长规划出系统化发展蓝图。内容从理论扩充到实战,视野从校内拓展到国外,场所从课堂延伸到工地,对象从个体扩大到团队,形成较为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

4. 突破校企合作面窄、肤浅等现实,开拓强覆盖挖纵深的合作格局。学校的铁道行业背景原本在工学结合方面很有特色,四年来,在学校“强覆盖挖纵深”的指导下,学生实践由课堂拓展到现场,从模拟转为实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为祖国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

5. 突破职教师资被动成长,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及项目开发能力。职教师资肩负“传道、授业、解(下转13页)(上接11页)惑”的天职,更负有将职教事业与当代生产力紧密相联的使命。教师培养不能脱离行业发展、社会发展,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去,在企业承担具体生产任务,突破职教师资被动成长,变“要我成长”为“我要成长”。

(二)问题与不足

1. 德国职教经验在中国要根据实际予以借鉴。

2. 学校对合作企业有待继续拓展。

3. 实践场所、实践设备不能满足需要。

4. 课改新课堂的学生管理难度更大。

(三)应对建议

1. 有序推进教学改革,逐级深入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不搞运动,主动权交给教师,学校局部推动示范课程,阶段总结,阶段推广,不断完善,给教师树立信心。

2. 尊重课程差异,尊重教师的理解差异。每个人对新事物有个接受过程,给教师思考、选择的机会,让适合改革的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更好的成效。有的基础课程不适合用六步法,就尝试用其他教学法。不拘泥某种教学法,也不否定传统教学。

3. 校企合作应有更细致的机制支持。单凭学校去拓展,总有局限性,国家、社会、企业应为学校开展工学交替提供更大的帮助。

4. 多方配合,不断完善,不让教师单独承载改革之累。教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应尊重教师的劳动,体谅教师的付出,通过开调研会、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为改革把脉,对师生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这样热情遇到热心,群策群力,改革才能深入进行,保持成果。

总之,德国先进职教经验还要深入学习,本校教学实践仍需逐步探索,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有行动,“教改路长心犹喜,职教花开景更秀”。相信在大家的理解、支持下,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职业教育会驶上更稳健、更快速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