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变电检修;危险点;安全控制

引言

电力事业的突飞猛进,是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日益增加,电力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电力系统运行活动复杂程度逐渐加深。鉴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为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电力供应充足稳定进行,电力企业经常对电网中的变电环节进行检修维护。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保障变电检修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1 开展变电检修危险点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

基于电能的巨大破坏力,变电检修是一项具有很强危险性的特殊工作。检修现场存在的各类不确定因素给电网设备和检修人员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将这种危险降到最低,必须对就检修现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并排除不确定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检修人员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转安全。变电检修危险点分析,有利于在检修工作开始前就能够对检修工作中涉及的危险因素有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进而做出针对性防范,有利于检修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防止危险行为的发生。

2 变电检修危险点分析工作的主要方向

2.1 开展变电检修危险点分析

首先要对检修工作现场的环境条件和施工要素中包含的危险点进行分析。以高空作业为例,高空作业的最突出特点是作业位置距离地面很高,一旦发生跌落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这也是高空作业的主要危险点。而对于要经常带电作业的变电检修来说,带电工作就是最大的危险点。对于空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极易吸入有害物质,损害身体健康,这就是该环境下的危险点。不同环境的危险点各有不同,在进行危险点分析时要注意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2 变电检修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很多机械设备

这些设备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也属于变电检修危险点的范围。上面提到的高空作业,除了人员以外,检修设备也可能发生高空坠落造成人员或设备的损伤。为尽量避免检修设备引发的变电检修安全事故,在开展变电检修工作时,检修人员要严格遵守各类变电检修设备使用规范和安全规定,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和步骤进行检修操作,严禁随意操作和不规范行为发生。

2.3 检修人员是变电检修工作中的关键性要素

检修人员的主观意识对于检修工作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要认真做好检修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工作,通过各类形式丰富多彩、贴近实际的教育活动,强化检修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检修人员安全操作水平。要让检修人员真正意识到变电检修安全对于企业和个人的重点意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良性转变。要加强对检修人员安全生产的考核、考评工作。对于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的检修人员要及时扭转其认识,树立正确的变电检修工作观,对于安全操作水平不到位的检修人员要加强培训。要严把检修人员素质关,对于确实不适合检修工作的要调离检修岗位,对于检修操作考核不合格的严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健康危害,顺利推进变电检修,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3 变电检修危险点分析的工作方法

3.1 做好对具体的变电检修工作特点及检修工作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评价工作

全面考虑检修工作中的各种因素,并予以安全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检修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要充分总结并认真学习之前变电检修工作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特别要对重点案例进行深入学习,分析事故发生起因、发展和造成影响。以之为鉴,和即将开展的变电检修工作进行对照,找出相近的地方,完善不足,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3.2 做好变电检修技术交底工作

变电运行涉及到的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每种设备都有各自的特点,使得变电检修工作非常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检修人员对工作对象认识不深,信息掌握不全面,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就极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在正式开展检修工作前,主管单位要组织检修人员和相关部门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检修现场中设备特点、参数、运行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交底,确保检修人员对检修现场有着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此外,召开交底会议的意义还在于对于检修工作涉及的各类危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明确检修人员分工和职责,介绍变电检修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步骤等。

3.3 制定变电检修应急预案

由于变电检修工作中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再周密的防范措施也难以全面覆盖检修工作的各个环节,达到绝对安全。因此,变电检修开展前必须制定变电检修应急方案,以确保在检修工作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立即采用有效措施,将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在变电检修危险点的分析评价基础之上的,通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提前预测,制定各类应急措施,并围绕应急预案组建工作组,如救援组、现场维持组以及后勤保障组等,承担应急工作中的各类职责,筹集实施应急措施所需的各类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以确保应急方案的顺利实施。

4 做好变电检修危险点安全控制管理

4.1 变电检修要坚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原则

通过实施全过程管理,将变电检修各环节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制定工作流程,明确每一步的工作任务、目标、方法和措施,特别要明确每一个步骤的人员分工和安全职责。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每一个行为都要严格遵守检修规范,确保检修工具处于正常状态。在开展变电检修时,要对检修现场的每个细节和变化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确保整个过程都处于监测之下。

4.2 检修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4.2.1 认真做好检修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变电检修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通过现场勘察,检修人员对检修现场整体情况、具体特点、存在的危险点等有了全面的把握,能够对现场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安全控制。在进行变电检修现场勘察时,对设备状态、安全措施等内容要认真、反复地核实,确保检修对象电源断开,做好接地措施,并保证接地线接触良好并连接可靠。

4.2.2 编制规范化检修作业卡。检修作业卡是变电检修工作的重要安全保障措施之一。卡片内容涵盖检修现场危险点、安全控制措施等重要内容,同时,检修作业卡对检修工作步骤进行了明确与规范。检修人员在开展检修工作时,同步填写检修卡,可最大限度防止误操作发生。

4.2.3 严格执行审批、审核程序。在变电检修开始前,检修人员将相关步骤、方法、措施等资料交管理部门审核,由专业人员确定其安全性、科学性。审核、审批工作完成后,负责人员要予以签字确认。通过明确责任,可有效提高审核、审批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5 结束语

变电检修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日常保障措施,检修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转水平和供电能力。电力企业要高度重视变电检修重要意义,检修工作开始前必须对检修现场和检修对象进行全面的危险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范与控制措施。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变电检修工作安全顺利进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1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1.1 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1.1.2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1.1.3 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1.4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2.1.1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2.1.2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2.2.1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2.2.2 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2.3 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3.1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3.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2.4.1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2.4.2 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2.4.3 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2.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3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

1.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

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

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1.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2.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

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2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

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3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

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

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4

关键词:电力基建现场安全管理

近几年来电力企业的基本建设迅速发展,无论是工程建设规模、建设速度、还是建设项目的多样性都是空前的。虽然一项工程是由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形成的,每个阶段都对工程的最终产品有着一定的影响,而现场施工阶段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劳动投入大,为此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应是基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电力基建现场中, 只要有人在, 就会存在安全风险。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电力基建现场管理, 实现安全控制体系标准化, 这是企业的较重要的目标。 本文主要针对强化现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分别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当前电力建设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调查显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网建设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输、变电正朝着超高压、特高压、大容量、交直流、长距离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建设中将得到广泛运用。但电力建设施工交叉作业、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灼伤、坍塌等仍将是现场的主要安全隐患。电建施工现场还存在着施工单位多、工种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设施多、作业面变化大等诸多不利因素,施工单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仅从事施工的特殊工种就有架子工、焊工、操作工、起重工、水电工等,是事故易发生的作业场所,属高危行业。

二、确保电力基建安全的主要措施

2.1逐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建筑产品是直接由人来完成的,人是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要审查承包单位的资质,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并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现场施工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另外,在现场管理中, 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就是现场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需要各级人员都要予以重视, 因此, 首先要做好培训工作, 使得安全意识从全体职工的思想上得以提高,确保安全施工。

2.2加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

这个属于微观安全管理, 使得安全管理向系统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目前为止, 宏观上的安全管理已经达到极限,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十分明显, 但在电力基建施工现场开展危险辨识,对施工现场危险点预防控制具有很大的作用。 电建施工现场的危险辨识应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作业场内所有人员的活动;作业场内所有的设施、 设备等。在施工生产中, 充分发动全体员工, 针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施工工序, 每一项操作步骤,认真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危险点, 并进行风险评价,对其进行分级控制。对危险源的控制是:(1) 在施工作业票、安全技术交底或管理方案中将危险源和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向施工人员认真讲解清楚, 必要时组织职工分析讨论, 集中群众的智慧, 争取发现新的危险源和危险点, 总结归纳出控制措施。 (2) 施工中安全监护人要认真监督施工人员的行为, 提醒相关注意点。 (3)每个分项工程项目结束后,由项目部召集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负责人、 安全监护、 特殊工种等人员对工程施工中危险源和危险点及控制措施进行讨论, 总结经验, 提出不足之处,有待于下一个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

2.3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

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就是安全施工技术措施。保证安全有效管理的前提是一份完整的技术措施,因此,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要根据不同设备、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对技术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 使得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出炉, 严格控制工程项目一切活动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使得作业层便于履行, 从而使得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不断减少。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要和工程项目技术措施同时编制、 同时审核、 同时批准、 同时执行。 原则上讲, 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是谁组织施工谁进行编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配合工种, 由专业配合工种提出相应的单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熟悉所编制的施工项目情况是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措施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要求编制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的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 了解实际情况, 进行系统分析评价, 找出危险源和危险点, 从而使得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应立即停止施工, 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进行。

2.4 现场应急预案的建立

施工现场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时,对施工人员的伤害能够迅速得到响应, 最大限度地减小人员的伤害程度,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组织的紧急救治。在电建施工现场中,制定的主要预案应包括现场人员伤害应急预案、 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 机械设备应急预案、 饮食卫生应急预案等。 应急预案的编写内容和格式力求规范, 保证应急预案编写的科学性、 针对性、 有效性、 可操作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并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设备,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经常性演练、维护、 保养, 保证正常运转。

2.5做好大型机械设施的管理

(1) 保障机械的保养和维修, 以确保机械的完好率; (2) 保障机械安全保护设施齐全、 可靠,用电、 接地符合安全规程要求,确保安全使用; (3) 加强对机械操作、 指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4) 加强单机安全技术档案, 搞好状态识别和标识, 定期检验、 鉴定, 做好相关记录; (5)补充、 完善机械保养、 修理的各项技术标准、 规程、 规范, 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和故障检修,确保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安全状况。

2.6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到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施工要不断地向着文明施工发展。 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场地整洁、 卫生, 施工组织科学, 施工程序合理的一种施工活动。 安全管理制度化、 安全设施标准化、 平面布置条理化、 设备材料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 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实现能够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2.7注重施工现场安全健康保护工作

(1)抓工程总体安全施工环境。首先, 施工方案和程序都要在安全文明施工要求的范围内; 其次, 安全设施要与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布置, 从而保证安全施工。

(2)抓安全设施标准化。如对以下设施进行安全标准化: 布置高空水平扶手绳、 安全低压电源、 钢质脚手架等等。

(3) 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监督。对于在现场发现的不合格安全防护用品全部进行销毁, 并且定期检验安全带和延长绳。 消除由于安全防护用品带来的安全风险, 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 保证安全设施资金的投入, 从而确保安全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电力基建现场管理不仅要逐步提高建设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完善建设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向科学化、系统化迈进,还要依靠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才能确保建设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田剑.浅谈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7).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5

[论文摘要]施工安全事故是人们所不希望发生的一种事件。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使之与安全计划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一)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1.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2.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3.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二)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三)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四)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一)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二)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2.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三)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1.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2.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3.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四)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1.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2.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3.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五)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六)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

1.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2.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3.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4.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应急响应 生产与安全 风险成本 持续改进 共享

一、引子

2010年4月9日,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所属22万吨/年乙烯装置发生泄漏(以下简称泄漏事故)。

1.事件的发生。当日21∶39分,该装置可燃气报警器GE302发出报警信号,该报警器检测探头在10-P-454A/B之间。当班的工艺二班运行工程师xx立即通知热分外操xxx到现场进行确认,xxx到现场发现10-P-454C机封大量泄漏。

2.泄漏设备简介。10-P-454C为两端支撑结构四级卧式离心泵,两端均采用单端面机械密封。该泵于2007年9月投入使用,生产厂家为杭州大路。泵的正常入口压力1.45 MPaG,正常出口压力3.2 MPaG。同机型设备共3台,10-P-454A和B为备用,泄漏发生于在用的C。区域示意图见图1。

3.危急情况。泄漏出的混合碳三烃类在现场形成约7 m×6 m×5 m(长宽高)浓雾区域,已形成重大威胁。21∶40分,距离泄漏现场较近的压缩K501/601机房、氢气压缩机房及废碱预处理区等区域的17个可燃气报警仪也相继发出报警信号,可燃气扩散区域约3 400 m2,东南-西北距离约110 m。

4.如果发生爆炸的后果严重程度。(1)现场白雾形成,已经完全超过爆炸下限。(2)泄漏量计算:150 kg丙烯,相当于70 kgTNT。(3)爆炸破坏力:中心点13 m以内建筑物全部摧毁,15 m以内成为致命区,35 m内严重烧伤,45 m内门窗玻璃损毁。(4)连环爆炸:管线设备断裂损坏严重,大量碳三组分加入爆炸,钢构件飞散最远可达到700 m,该装置完全损毁,周遍装置不同程度损毁。可能结果:灾难性事故完全可能。实际结果:由于本装置当班员工的正确、及时、有效应急响应与处理,避免了一次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关于应急

1.安全管理三大项:事故预防,应急处置,调查处理。或者称之为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我们美好的愿望是:永远只做第一项:事故预防。这也是“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宗旨由来。

(1)安全管理要从被动的事中、事后管理,向事先预防转变,而实现转变的核心就是基于对“风险”的认识,风险是各类突发事件管理的核心。

(2)突发(突然发生)事件是应急管理研究的对象。突发事件具有:随机性,突发性,隐蔽性,(高度不确定性)。

(3)上述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属于事中管理,其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评价,哪一项都非常关键,我们全部都做到位了吗?本文后续将深入剖析。

2.应急。是指为应对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在某个地区或一定范围内,政府或相关企业、机构组织各方力量在一段时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所呈现的状态。

(1)应急对于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突发事件的不利后果,消除不利影响,避免灾害或严重后果的发生。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3)应急管理的主要目的――削减风险。

(4)上述泄漏事故后,我们根据车间泄漏处理应急预案和操作卡,发现现场做的远远好于写的,我们希望这样的经验能为新员工所有效继承!并由石化行业同类装置得到有效共享!

3.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既然有突发事件,就应该有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是作为应急处置和响应行动时的行动参考。我们平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这种参考的价值发挥出多少作用?

(3)应急预案又叫应急计划、应急程序、应急方案。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预案,形式的东西往往大于可用的内容。

(4)应急预案的作用就是将“无备”转变为“有备”,“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5)企业生产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基本情况、危险目标、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报警和通讯的联络方式,事故(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措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危险区的隔离、检测、抢险救援和控制措施,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和医院救治,应急救援保障(内部保障、外部保障)、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等。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是应急响应的关键。

三、应急响应

我们下面在叙述上述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过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得出应急响应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暴露出的不足。

(一)应急处理过程

1.应急启动。

(1)值班长张xx,通知急冷外操余x和压缩外操毛xx携带3副全面罩赶到现场 (MSDS)。

(2)分离班长王xx在对讲机里听到热分外操的呼叫后,立即冲到外操间拿了3个铜F扳手也赶到现场。

(3)主控室运行工程师史xx立即启动物料泄漏应急程序,通知调度、车间值班干部及车间领导。

(4)通知各奔赴现场的处理人员立即关闭手机。

2.应急处理。

(1)21∶41,张x、张xx、史xx等人立即停泄漏泵,启动离泄漏泵较远的备用泵10-P-454A。

(2) 21∶43,值班干部陈x赶到现场,与张x、王xx将消防炮(P-146)打开,并从消防炮(P-146和P-144处)分别接两股消防水从空中对泄漏物料进行稀释,同时接氮气胶管进行保护。

(3)21∶43,张xx、史xx、余x和毛xx在佩戴全面罩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开始关10-P-454C的进出口阀。

(4)21∶56,彻底隔离10-P-454C。

(5) 21∶57,史xx开始倒空泵内残余物料。

(6) 22∶10,泵体倒空泄压完毕,泄漏停止。

3.后续处理。

(1) 10-P-454C驱动电机断电.

(2)接氮气胶管对10-P-454C泵体向火炬进行吹扫置换。

(3)2010-04-10早晨将10-P-454C泵盲板隔离。

(4)当日该泵进行检修。

(二)应急处理过程值得共享的经验

1.应急处理反应迅速。

2.进入现场关闭手机。

3.使用铜质防爆工具。

4.在充分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抢险。

5.采用工艺隔离、消防水喷淋、氮气保护等多重手段降低事故扩大的风险。

可以看出,以上各因素都成为避免本次事件演变为重特大灾难性事故的关键,非常值得共享。本文重点剖析这次应急响应过程的不足,为亡羊补牢、前车之鉴之作用。

(三)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缺陷和短板的分析与思考

1.该装置有454A、B、C三台泵,两备一开,为何从2007年开始一直在运行C泵?其他装置还有这样长期一台泵运转、且备用泵长期不用的现象吗?目前在该企业找不到与此相关的管理规定,那么我们是如何管理和有效的监测使其受控呢?从装置管理、设备管理方面看,制度覆盖不全面。

2.2010年1月26日已经发现该泵机封泄漏并检修,检修质量过关吗?检修后如何验收的?1月26日的检修有适用的规范吗?检修过程质量控制按照规范或规程严格执行了吗?为何没有详细分析泄漏的原因,而是仅仅纠正?质量过程控制与分析评价没有做到位。

3.机械密封配件是合格的吗?经过严格检验或验收了吗?机械密封配件没有使用期限吗?我们按照使用期限采取预防性维修更换措施了吗?机械密封配件有厂家准确的技术说明书吗?说明书规定正常使用期限了吗?我们向厂家索取说明书或期限指标了吗?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信息中关于泵机械密封泄漏大及寿命短的原因共计10条,而在事后查阅该装置的操作规程中只有4条。对技术资料的消化和吸收做到位了吗?这样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关键泵组为何使用单机械密封?为何不使用双密封?其他在用泵该不该整改类似问题?其实,一个密封的问题,暴露出我们在质量与安全控制过程中的密度、深度还远远不够。

4.第一次发出报警信号应是21∶36∶48,为什么我们不相信报警信号?我们的现场报警系统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报警后人员现场确认及处理为何不戴空气呼吸器而仅使用面罩,使用面罩的风险确认过吗?现场应急处理时为何未及时通知该生产装置全体在岗员工,为什么未采取警戒?随着应急的启动,大量机动车辆驶入装置现场,安全吗?符合安全防护的距离要求吗?应急响应的现实操作与书面预案的脱节暴露无疑。

5.停泵后关闭入口阀时发现该阀卡涩难以操作,该阀是如何维护的?平常或此前为什么没发现?消防水龙带尺寸不吻合,接不上,难道不能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并解决吗?关键应急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又是一个短板。

6.用氮气保护了什么?用消防水和氮气稀释蒸汽云是最恰当的么?有无更好办法?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技术要素评价不全面、不到位。

7.我们长期让法规逼着走,仅追求满足法规要求这一最低标准,为什么不能对类似于该泄漏泵这种没有预防性措施只有应急措施的部位提高装备标准呢?建设或配置时又是如何来确保质量的呢?有完整的QA系统吗?本质安全没有落到实处。

8.如果当天不是轻微东南风而是西北风,进出装置的警戒、与周围装置的沟通是不是就更为重要和关键呢?当时为什么不停工?生产和安全的关系摆正了吗?目前在各企业,依然存在生产重于安全,安全服从于生产的现象。应急预案的实施再次检验了安全理念的树立的极端重要性。

9.依据该物质MSDS提供的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我们不符合规范以及不按照规范进行处置和操作的地方还有多少? 如何去管理和完善?应急响应过后的反思和分析评价与预案的制定、实施过程同等重要。

(四)反思

1.本次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讲,风险成本的估算怎么样去计算都不为过,但是我们事后做过风险成本的估算了吗?我们共享做得如何?

2.这起事故的最严重后果会到什么程度?

3.究竟是那些因素导致此事件发生的?

4.这些因素和当事企业在运行的HSE管理体系有哪些关联?

5.到底谁该为此事负责?

6.我们已经幸运了很长时间,还能持续多久?

7.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结论

我们希望消防队的车辆永远不要出动,我们希望准备的急救箱里的药品全部过期,我们希望投保之后永远不要报救急,我们希望应急救援方案永远尘封……从事件过程,我们可以认识到高风险的石化企业发生应急事件时,及时、有效响应的重要性,更能从响应过程中和事后的分析与思考中,不断优化应急预案,达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