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措施

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资质较低

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現状来看,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存在领导对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配备的参与工作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普遍偏低,针对内部控制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意识非常薄弱,而且在事业单位内的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到位,这些都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效。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构建过程中,部分领导存在思想认识不足,严重缺乏管理意识,那么将会大大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从而影响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授权审批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规定,明确授权审批的权限,强化对支出的有效控制。然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授权审批制度,但是却没有细化各层级授权审批的支出上限,导致授权审批金额较为随意。同时,部分事业单位的部门负责人在行使审批权力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授权审批范围,进而经常出现越权审批、超限额审批的情况,造成授权审批制度形同虚设。此外,事业单位内部还有一些部门或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执行规范的审批流程,严重扰乱了单位内部控制秩序。

(三)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事业单位建立起了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责任,但各个事业单位目前都处于国家财政拨款,所有必须清晰明确地,根据本年度发生的费用、经费测算出目下一个会计年度的经费、额度的预测。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全员预算意识淡薄,缺乏预算监督和预算考核激励机制,所以导致单位预算执行有效性偏低,经常出现预算随意调整、预算执行偏差大等情况。在预算编制方面,各部门仅考虑到自己部门的利益需求,列支不必要的支出或增加支出项目,使得单位预算资金总量增加,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财务体系建设

财务体系在事业单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只有财务工作人员内控制度的意识加强,才可加速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应该加强财务体系建设,确保在《会计法》的要求下,相关财务人员能够承担起会计责任,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比较高的财务人员,经常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学习新规定,每个会计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对会计岗位上的,会计人员专业水平需要有硬性的规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单位的整体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二)强化授权审批制度执行

事业单位要将授权审批制度作为控制各项支出活动的重要基础,将所有支出均纳入到授权审批范围之内,要求各部门和人员严格执行授权审批程序。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授权审批层次、审批责任、审批权限,避免出现越权审批、超额审批等现象。单位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授予部门负责人审批权限,确保审批权限与部门层级相符。对于重大事项的审批,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并在重大事项实施后,对其进行事后审查考核,从而保证授权审批的严谨性,避免相关责任人盲目决策重大事项。

(三)加强预算控制

为加强预算业务控制,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做出明确规定;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支出是国家财政拨款的。财务部门不做预算工作,应单独设立预算部门,这样可以大大地避免财务部门从上到下的一个集体舞弊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不在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应当进行严格控制,为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结果找出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提出解决方案,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预算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从而提高单位工作效率。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要,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取切实措施确保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当今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中建立内控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应该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并在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2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9-0279-01

从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无疑对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强化内部控制与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加强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动

新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中纳入了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固定资产折旧,更加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提升其资产运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各项管理、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同时,新会计制度下成立了应缴财政专户以及应缴国库款等科目,同时将会计科目进行了分类管理,能够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细致,更加符合现代化财务工作的需求。新的会计制度细化了收支,使专项资金核算更加规范,规定在事业单位发生支出时,应该在支出经济分类中进行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对财务报表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对各个项目进行细致解说,对事业单位一段时期内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反映,满足企业会计工作信息需求。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1.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主体,对事业单位的效益更加重视。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各项资金的变化以及运作情况,这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改变过去机械工作的方式,需要在工作中更加学会主动的思考,综合考虑事业单位资金运作效率以及规范性的问题。

2.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变了预算事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事业单位预算制定方式,这都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将各项预算工作落实到实处。

3.新会计制度细化了事业单位支出分类情况,项目支出从原来的项目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新的项目,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也会提出多种预算情况,让预算更加科学化,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新时期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措施

(一)树立新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念

事业单位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必须树立与之对应的内部控制理念,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在事业单位中形成一种现代化的工作理念,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新的会计制度,体会新会计制度中的先进理念,为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供保障。在全面推行新会计制度过程中,必须加强会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对原有工作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做到财务公开透明,不断提升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各项资金能够用到实處,提升企业财务效率。

(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必须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成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包括管理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资金,同时实施财务部门监督、审查等具体内容。因此,在相关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该以新会计制度为依据,实施岗位分离,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中的岗位责任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专业化发展,明确权责,避免在管理工作实施中出现权责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

必须认识到监督、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让监督与审查深入到权力制衡环节中,避免发生舞弊或相关错误,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运营效益。

(三)优化财务管理,重视内部绩效评价

加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事业单位资金运作效率。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应做到:(1)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保证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运行规律相吻合,保证编制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2)必须重视资金运用情况,建立有效的内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不仅需要满足相关评价条件,同时更需要符合本单位自身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必须配备完善的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丰富内部控制的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提升单位内部稳定,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必须能够跟上形式,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分析,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树立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理念,同时配合有效的评价体系,为事业单位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李翠英

    参考文献: 

[1]宋晓东.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5,24(8):54-56. 

[2]何永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22(8):35-36.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决策制度

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特点

(1)行政事业单位掌握着大量的公共资源,人民群众对这些公共资源管理的好坏,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国家、公众的利益。(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是单一的独立部分,它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相结合,它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局限性。只能期待内部控制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提供合理的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控制还可能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串通,高层管理人员凌驾在内控之上而失效。此外,内控制度的设计还受到人、财、物等资源的约束。

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1)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部控制建设,是建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党的十明确指出: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代表着党和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总体上还是比较薄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利于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减少领导干部犯错的机会,预防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较好地治理“小金库”和“三公经费”等问题,切实保障公共资产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利益。(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也是加强财政绩效预算管理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习惯了“有钱就花,没钱就要”,花钱没计划,使用没效益。对绩效重视不足,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约束软化,造成资金浪费严重,今后,加强完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是必然趋势。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1)控制环境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单位也缺乏内控管理方面的经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职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相对于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更关注资金的安全性,而对于加强成本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考核考虑较少,其建立内控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弱于企业。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一支笔”审批情况还比较普遍,只要领导签字,有些费用基本都可以报销,重大事项没有实行集体审批决策。财务会计的授权机制使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无法得到真正发挥。(2)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不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而且财务机构岗位很有限,难以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岗,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权责分配重工作、轻控制。(3)管理水平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普遍还比较粗放,业务流程设置不尽合理,许多事项的运作与管理仅仅是凭经验和惯例,没有相应的制度保证。很多单位没有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仅凭经验进行简单的管理,仅就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权限等简单加以限制。(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参差不齐。很多单位的会计人员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的问题;另外,很多单位也聘用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被转移挪用、虚列开支、假发票、固定资产统计不实等等问题时有发生。(5)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方面,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审机构。外部监督主要是财政、审计部门,而这些部门往往偏重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措施

(1)重视控制环境的营造和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树立强调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重要性的单位文化,建立行为规范向所有职工传达,并且单位领导要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对违反有关政策和行为规范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尤其是单位高层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深入的参与其中。(2)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岗位,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牵制。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的轮岗制度。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替代采取专项审计、部门互审等控制措施。目前,有一些单位因编制限制未能设置内审机构或岗位,内审机制的缺失会使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防弊纠错的效能大打折扣。因此,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应当给予行政事业单位更多的政策支持。(3)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采购、基本建设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在具体业务分工上,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4)落实预算制度、实现事前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定性为财政性,预算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部门预算现在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而且带有极大强制性和约束性。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核心内控手段之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既与国家财政预算相联系,又对单位全年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5)加强信息技术控制,提升全面管控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同步集成,提高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还便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勾稽核对,及时发现和堵塞业务管理中的漏洞。显而易见,信息技术控制既是内部控制的内容,又是控制方法,尤为重要。目前,计算机已在各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基本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特点,采用高科技手段,强化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6)培养高素质人员,提速内控人才队伍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以有关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作为基础。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要加大内部控制规范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内控理论水平和执行力,真正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加强内部控制绩效管理,认真落实奖惩政策,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人员提出表彰建议,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单位和人员提出处理意见,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29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措施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对单位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管理控制等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即在单位内部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经济业务实施的会计控制。

《会计法》第一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的交全稳定。财政部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木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也相应地作出了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内控会计制度认识、建立和执行的实际状况方面,总的来说还是较好的。但是,事业单位习惯用经验代替内控制度,对已建立的制度执行不力,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缺乏一定的约束力,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势在必然。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意义

事业单位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旨在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纠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事业单位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偏差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误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以我不懂会计业务为由,一切责任由会计承担。

(二)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水平不一,其具体表现为:一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没有提到重要位置,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二是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三是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出现贪污、娜用公款等现象,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三)会计信急失真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或者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往往采取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偷逃应缴国家税费等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做法,向主管部门或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同时由于会计人员随意进行会计处理,不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心所欲地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会计指标的可比性极差。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措施

(一)健全法规、保障督核体系健康有效

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合法证明,是明确各级经济责任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在事业单位现实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问题并不少见:一是白条白纸或其他非法凭证;二是虚假无效发票;三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全手续不完整甚至出现无日期、无经济业务内容、无经办人的发票。因此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二)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四)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5

(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一般来说,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但是国有单位内部控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而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例如大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证券业务一度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制度不完善,少数高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违法违规行为严重,致使公司资不抵债,经营风险剧增,不再具备继续经营的条件而走向破产。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处于发展初期,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虽然一般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但由于其产权十分明晰,老板都自觉地实施内部控制。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的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比较严重。此外,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因此,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该设内部审计的不设,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成因分析

1.产权不明晰,公有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好的根本原因,由于其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导致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2.没有形成法律制约的大环境,单位也没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致使一些人利用职权,挪用公款。例如原湖北省驻港司总经理金鉴培就先后挪用公款1.34亿港元到澳门44次进行豪赌,重庆万州移民局出纳员王素梅先后37次挪用三峡移民款136万元狂赌。这种情形的出现,说明单位长期甚至是从未认真作过账款的核对,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3.人员素质低,这是内控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

二、有效内部控制应达到的标准及必须解决的难点

(一)一项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达到的标准

1.控制范围要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不留下控制死角,也就是说,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内部控制范围;2.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就是说,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操作方便;3.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要特别重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尤其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通过控制,防患于未然;4.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四个难点

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对内部控制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的权力授予,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当今社会大凡出现重大舞弊经济案件的企业,基本上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授权多、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

2.如何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关键两点: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二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就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任重道远。

3.如何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对于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的控制,不能靠人治,也不能靠简单的出纳控制、财务管理来实现目的,而要靠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让管理者在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这里的重点是管理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具体的标准,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意志、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作风,这无疑又是一个难点。

4.如何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主要是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要能真正担当起内部控制的重任,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如上所述,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越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材料、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大批这样的全才,显然需要很长的过程。

三、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对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由于使用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它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

2.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甚至消失了,原先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因此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有效控制舞弊、犯罪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内部制度建设的措施

1.完善对机构和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入使用后,对原有的会计机构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并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种。前者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后者可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和管理人员等。

2.完善系统操作环境管理和控制系统

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对系统的维护。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它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等。系统维护包括硬件、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分析、排除并做好记录;而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三方面。

3.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这里的档案主要是指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内各类文档资料的存档、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它一般通过制定与实施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包括:(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4.做好电算化人才培养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范文6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来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指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它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等,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但是,现阶段在事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不少漏洞,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也不是很完善。通过分析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漏洞与问题,探讨加强与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事业单位的机制不像企业那么灵活,会计人员系统学习过专业技术的比较少。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许多人对内控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所谓会计监督不过就是“照章办事”,就是“挑毛病”、“找别人的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执行比较滞后。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存在薄弱环节。事业单位不是以生产经营和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或赋予其行使某项职能,使其有稳定得收入来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长期已来形成了事业单位重视公共服务的管理,不重视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的管理格局。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不相容职务未能分离等方面,存在管理死角。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是许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抱着有没有无所谓的态度比如,有的单位负责人简单地将财政的部门预算控制等同于内部控制,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无所谓内部控制体系了。在实际工作中,更有许多单位的负责人仅仅把财会部门当成“钱袋子”,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二)、预算管理不完善,管理水平急需提高。财政申请资金的事业单位,受现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制约,使得有些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执行有偏差。如财政预算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预算,完全按统一的定额进行核定,而不考虑不同事业单位、不同工作特点的经费需求。造成有些事业单位很难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执行。同时,也影响其他项目资金按核定预算执行,进而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考核等要求目前,大部分单位预算存在这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政布置的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综合预算无论是编制时间还是编制范围都不一致,需做两次预算。二是预算的执行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各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难以做出准确、具体的分析评价,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也难以正确、完整的评价,目前,基本上只进行基本的、总括的分析评价。三是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困难重重,审计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离后审,审任脱节”。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离任后,才委托审计部门进行审计,这种事后审计,使审计工作陷于被动。未经审计,照样可以升职。对查出的问题也不好处理,审计结论难以落实,审计容易走过场,起不到威慑作用,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显得无足轻重。二是经济责任划分困难,特别是任期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因此难以做出准确的审计评价。

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是维护财经纪律、抓好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措施。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在国家已经出台的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条款的基础上,以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统一制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制定不同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单位在内控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全面实施,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切实规范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高低程度,其素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作人员具有忠诚、正直的品质和勤奋、有效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它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专业技术性强,政策性、法制性强,并且还需要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通过培训,使行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

(二)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管理的核心,贯穿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是确保业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保障。在管理中,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核定具体支出额度,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超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