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1

一、做好泵送商品砼的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结构施工,其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均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它以泵的压力将塑性混凝土通过输送管送到灌注部位。因此,除要满足设计要求之外,对混凝土拌和物要有一定的和易性,以”可泵性”衡量。商品砼应严格控制粉煤灰掺入量,掺入量应控制在水泥用量的15%以下。具体配合比由商品砼厂家提供。

二、对于框架柱的混凝土的浇筑工序

柱子浇筑前底部应浇水湿润,填好5-10cm厚1:2水泥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使用插入振捣时,每层厚度不得大于50cm,振动器不宜触动钢筋。 因本工程层高大于3m,混凝土浇筑时应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装斜槽分层浇筑。每段高度不得大于3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钢管箍牢。混凝土浇筑时,每段柱子应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施工留置在梁底5cm左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将柱子钢筋整理到位,且钢筋和梁内混凝土要清理干净。浇筑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商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不应集中布料,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并由远而近、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并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注柱、剪力墙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则在浇注时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脚手架有无异样,当发现有松动、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马上加固,修整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浇筑混凝土时发现钢筋垫块移动,不能保证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预留孔洞位移的情况,应立即整改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5、此次混凝土为一次性浇筑,应在柱、墙浇筑完毕后尽量马上连续浇梁板混凝土。

6、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堵泵拆管时,应在拆管前在泵管头布设模板或麻袋,把从泵管里倒出的混凝土用模板或麻袋接住,然后把混凝土抬到正在浇注的位置。如混凝土不小心留到楼板上,应马上清理干净。在浇注前把多余的钢管扣件木方清理干净,以免留下的混凝土把材料埋起来。

三、振动器作业方面

1、浇梁混凝土时,插入式振动器的振动方法有2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另一种是斜向振捣,即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

2、振动器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3、柱与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4、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一般每点振捣时间,最短不应少于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5、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振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

四、混凝土的养护

刚浇筑不久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因此,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养护,根据气温,楼面板宜采用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浇水次数以能够保持有足够的湿润为标准,防止表面脱水而产生收缩裂缝,使水泥的水化作用顺利进行,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始准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 已入模振捣成形的砼要及时覆盖,防止突然遇雨,受雨水冲淋。

五、试块制作

混凝土强度试块按每100立方米一组,混凝土试块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且要在工程监理人员共同参与下,作好记录,以备查考。试块须严格按规范规定的条件养护。

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应留置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留置组数应会同监理、业主等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同批试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1.15r。

同批试块强度最小值,不得低于0.95r。

六、其他一些注意事项

1、现场设临时指挥小组,加强车辆的调整、平衡,减少商品砼的运输时间和停车场的等待时间。

2、各种作业场地,机具和材料都按划定的区域和地点操作和堆放,车辆行驶路线规划安排,避免混乱,保证行车安全及畅通。

3、配备足够的照明和施工机具以及维修保养人员,以保证所有的施工机具正常运转。

4、砼施工前召开专门协调会并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措施与组织方案。

5、严格控制砼坍落度,在搅拌车卸入泵车料斗前不定期抽查砼坍落度,发现塌落度有偏差时,及时与搅拌站联系加以调整,在搅拌砼时严格按配合比,并随时按砂、石含水率的不同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砼本身的质量。

6、拆模注意事项

(1)拆除钢筋砼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2)拆模时不得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3)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业的发展迅速,这就给高层建筑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之前的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地基强度不够,抗震性不强,沉降不均匀等现象。这就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建筑的上部结构、基础条件和地质条件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基础形式和施工技术,使高层建筑的承载力能够满足自身工程施工的要求,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2 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的层数或一定的高度以上的建筑。我国从2005年起就明确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或者是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就视作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层数比较多,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对于其地基的荷载能力要求也很高,因此,高层建筑为深挖地基。高层建筑施工,不但要满足人类对空间的使用需求,还要解决施工进程中的结构问题,这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建设多层地下室。然而地下室的施工,涉及到了地下防水和基坑围护等十分复杂的工程问题。

3 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力结构规模庞大,比较系统,功能也比较多样化,建筑难度大,所以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

(1)基础深挖,施工面临很大困难。如果要实现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同时还能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就必须向地下深挖,但是,地基深挖面临的困难重重,比如地下渗水和基坑围护等,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对工程工期和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

工序多,工期较长,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高层建筑的层数多、占据空间大、体量大,高处作业多,需要投入的工程也比多层建筑多很多,资金周转相对却比较慢,因此,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工程一旦出现延期现象,就会快速的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最终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

(3)作业空间狭小,垂线运输量大。高层建筑是垂直延伸的,所以施工工序只能是逐层开展,作业空间比较狭窄;建筑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垂线运输量大,所以垂线运输速度会对施工效率造成影响。

(4)结构复杂,功能繁多,对施工组织要求高。高层建筑除了本身的建筑结构以外,还涉及到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消防系统等多个其他系统,因此,施工组织在工程的配合是比较复杂的。

(5)施工标准高,对材料要求严格。高层建筑对主体结构和立面装饰的标准要求十分高,另外对于材料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因此施工时必须采用有效地技术措施。

4 关于现阶段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注,而近几年来的地震性等自然灾害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高层建筑大多都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等,还有的则采用混合结构结构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数和高度以及不同功能建筑的需求。

4.1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

框架结构的建筑主要把梁和柱作为承载体,同时还可以独立承担横竖方向的重量,一般情况下,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用的比较多,有利于平面的灵活布置。在抗震性方面,框架结构不适宜于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4.2 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是用墙体来承载重力和抵抗侧向力,它的特点是大部分建筑都有楼盖,墙体载面比较大,在抗震方面的性能也比较好。此外,依据施工技术的不同,又可将剪力墙架构分为预制板剪力墙、浇筑剪力墙、浇筑与预制板相结合的剪力墙,在这之中用预制板作为材料的剪力墙结构的抗争性与其他技术的抗震性相比就显得弱一些。

4.3框架与剪力墙相结合的高层建筑

利用剪力墙来抵抗侧向力和竖向承载力,水平方向利用的是框架结构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两种建筑结构的优点,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安全稳定和抗震性能。这种结构的施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集中类型:框架与剪力墙分开、框架结构中嵌入剪力墙、框架与剪力墙分开及框架结构中嵌入剪力墙两种方式的结合应用。

5 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特点及问题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技术特点,大致上表现在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困难性等几个方面,具体情况如下:

(1)我国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原因是其地域跨度比较大,地质环境复杂多样。此外,诸如西南地区的板块结构比较容易发生地震,这就要求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一定要具有严格的抗震性。因此,地理的复杂性以及其地质环境使得建筑地基施工的前期勘察工作无法既准确又顺利的进行,会从整体上给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高层建筑的事故多发性。特别是这几年来桥梁事故的发生率特别的高,其主要原因除了各种客观的因素之外,还包括工程施工前期的施工设计和方案的不合理性,造成许多桥梁和其他建筑基础出现倾斜、裂缝以及不均匀沉降等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生命危险和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建筑施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

(3)潜在性特点。对于现代建筑的地基施工,不管是其施工主体,还是施工工序,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过程中,只有在前一道工序顺利完成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后一道工序。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在每一道工序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仔细的核查和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并予以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4)严重性特点。建筑工程在完成施工之后,从其开始投入使用,这个过程中如若出现地基施工质量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进行工程恢复的。因地基造成的建筑质量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远远的超过前期的资金投入,由于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一旦有问题出现,就会迅速地蔓延至整个建筑工程,然而这种地基问题的发生却是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而且还经常会带来灾难性的事故。

(5)困难性特点。地基施工的难度主要是针对我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来说的,除此之外还包括地基带来的质量问题的事故处理,这方面也是比较困难的。

6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6.1 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过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重点。加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建设优质工程,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核心。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受到地基基础工程的直接影响。再加上我国工程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情况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对于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施工前期一定要对地基进行严密的考察,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保障地基的基础质量。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建筑施工企业要求的工期比较短,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时候还照常进行,而且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6.2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及质旦控制措施

6.2.1 重视施工前的勘察工作

施工前的勘察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针对我国地域跨度大的特点,对复杂的地形和地址结构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勘察工作能够准确,从而制定出地基质量预防方案。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充分做好地基施工的准备工作;第二,根据勘察的情况,确保地面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塌陷等地质问题,确保地基钻孔的准确度。

6.2.2 制定合理地基施工方案和技术方案

工程设计人员应该从地形、地质情况出发,保证设计出的施工方案要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相匹配,在地基的材料控制方面,首先要做好材料的质量监管,确保材料的质量。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因为地基涉及到的施工工序比较多,同时还十分复杂,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确保工程的每个工序都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土方开挖,支撑系统施工,降水施工,以及基础工程施工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降水施工和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特别要注意:①降水方式的设立,要以满足设计要求为最终目的,不敢是轻型井点降水还是大口径井点降水,最终都应该保证其在基地以下1一2m;②支撑系统的选择:工程施工现场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所有影响因素,并采用放坡方式进行工程施工;③在支护形式的选择上,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认证后,才可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施工,进而提高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6.2.3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

对高层建筑设置质量控制点,主要是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关键项目、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在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之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质量控制点的内容比较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中具有影响力的节点,都能够称作质量的控制点。一般情况下都会依据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确定。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质量控制点,同时还要严格把控和检验这些关键点,确保建筑质量和工程工期正常进行。

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施工过程中,除了设置工程质量控制点的事中控制之外,还要对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队伍、施工合同和工程质量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把关,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把控。因为已经建成的建筑,所以事后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不是很大,不管如何加强事后控制,都是无法提升其质量水平的。

7 结语

高层建筑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要从多方面、分阶段进行把控。虽然在工程施工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违规操作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好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施工单位要制定时工程施工质量标准,从而确保高层建筑能够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建筑施工,施工工程现状,技术浅谈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在建筑等领域备受重视,成为了各企业所依靠的重要手段,在全面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涉及到各方各面,所以在技术上要有一定的手段,完善的处理工程量巨大,保证施工质量,工程实施时间长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

一.高层建筑简述.

高层建筑对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高度,一般在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是不小于25m,在中国其高度是按楼层规定的,一般从两方面定义,其一是对于居民楼的建筑的楼层数不小于10层的为高层建筑,其二是对于商业建筑它们的高度不小于24m的定义为高层建筑,对于岛国的日本来说,他们的高层建筑标准与美国相比要高一些,楼层总高度大于30米时才归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一般性的被认为是裙楼和标准楼层之间的建筑项目,在建筑高层建筑时一定要事先设置它的结构转力的承受应力,对于楼的整个承重部分来说,需要较为密布的钢筋排列,而且另一方面一定要注重捆绑的结实性,针对高层建筑的结构他点必须要结合实际因素进行有效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上安全和重要环节的处理。

二.高层建筑特点及施工特点.

(一)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是因为高层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国家非常倡导的,高层建筑占据的是空间位置,而像高度低于24米的建筑物他们所占据的是地域空间,简单地说就是土地面积。正因为我国的土地占有面积过少,我国的人口又在不断增加,用地紧张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另外由于城镇经济的发展迅速,土地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高,所以国家才大肆的提倡高层建筑工程。高层建筑可以使人口得到集中化,方便人们工作的减少交通路途,这一方面无论是土地的利用还是各方面的便捷上都相当的有效率。另外高层建筑与一般性的施工相比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期限,从一定角度上缩短了工期,还可以在市政的投资方面有所节约。

(二)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十分严格,现阶段我国的多层建筑多为砖混结构建筑,而高层建筑却是钢筋混凝土或钢混结构为主的,所以,要根据高层建筑物的结构特点进行施工。施工时,施工方要对原材料及施工设备做认真的检查,并做好水电供应、高空作业的安全防护及材料垂直运输等相关问题,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

另外,高层建筑物在设计与施工时不仅要在楼层高度和结构上下功夫,还要重点考虑它的功能、布局及造型等。也就是说高层建筑的施工还需要完善的设备和科学的建筑施工设计技术。

三・高层建筑具体施工技术.

1.深基础施工。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前期的基础施工,而建筑基础恰恰又是基础施工的首要任务,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高层建筑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把地基打牢,地基决定于这座建筑的寿命以及抗自然因素的影响。一般地基所处土质复杂、持力层相对较深的高层建筑,普遍都会应用桩基础来对建筑的稳定性进行加固;

2.主体结构施工。高层建筑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工程施工,正是因为高度的原因就需要掌握好框架以及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等这三大要点,但是现阶段最受大众认可的是筒体结构,一般性的从正交的方面看,是属于不规则的,而这种趋势现在正在朝向斜交和不规则这两大体系发展,总之这些因素都是建立在高层建筑的影响因素上而设立的。

3.高层管道以及设备安装。高层建筑施工有着多层话、条件艰难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高层建筑在安装管道时需要考虑它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另外在用电设备的安装上更需要严格安装,尽量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在工程前后都要监管得当;

4.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拥有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在高度上是较高的,在体积上是过于庞大的,这时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就相当重要了,这就需要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设计方案的标准进行混凝土的配置,混凝土的抗压性强度和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配置时要控制好水泥与混凝土的比例,并在混凝土制作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测,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它的抗压性,必须确保其保持最佳的性能,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将整个工艺得以实现,这样才可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前期采购中,采购的钢筋混凝土,其结构粘度要达到80%以上,而模板结构所需要的费用要小于35%大于30%,所以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监测是一项重要任务。

5.钢结构技术。近年来,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它具有强度高、抗压力强和不易变形等特点,而且抗震性强又节能环保还能加快施工的进度,诸多优势使其在我国乃至国外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

四・施工工程现状.

在上面的叙述中已经提出高层建筑的可行性研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重大,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做到深度考虑,仔细谋划,扎实决策,充分完成可行研究工作的任务。国外现阶段对高层建筑可行性研究的认知已远远超过了我国,不管是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与适中性,还是到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可能性与风险性,都作出充足的准备工作,现阶段我国在工程建设上对于高层建设技术问题上普遍性的忽视,所以最后造成工程中问题频发。

另外有些工程建设企业已认识到了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重要性,对此也做出相应的规划,但是取得效果却不尽所想,虽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但是只是在形式上掩人耳目,没有实质上对施工技术的加以重视,最后因为施工技术不到位、调查不全面等诸多因素导致工程埋下隐患。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也十分值得我们重视和改进,只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才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

总结: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技术上的浅要分析,进一步展现了高层建筑技术上的重要性,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未来的高层建筑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建设高层建筑的同时还要有效的管理工程施工问题,全面性的考虑,全方位的实施才会收获工程安全的认证。

参考文献:

[1] 孟佼. 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特点[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0.

[2] 杨楠.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之我见[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13.

[3] 马学领,陈志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分析[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09.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

1 结构转换层概念及布置原则

1.1 定义;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得结构转换,则该楼层即称转换层。

1.2 布置原则;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正常的结构布置应是下部刚度大,墙体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的数量,以扩大柱网。这样,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对空间的要求正好相反。因此,为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进行“反常规设计”,即将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计水平转换构件,即转换层结构。结构特性高层建筑转换层按照结构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形式:梁―柱体系、桁架体系、墙梁体系、厚板转换体系等,其中以梁―柱体系最为常用。按照转换层结构功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建筑上、下部分之间结构类型的转换,此类建筑上部和下部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建筑上、下部分之间的柱网尺寸不同,这种建筑虽然上下部分的结构类型相同,但通常需要通过转换层,扩大其下部结构的柱距,以形成大柱网。同时具备转换结构和扩大轴线尺寸的混合形式。

设计原则转换层的设置造成建筑物竖向刚度的突变,对结构抗震不利,故采用转换层结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尽可能减少需结构转换的竖向构件,直接落地的竖向构件越多,转换结构越少,转换层造成的刚度突变就越小,对结构抗震更有利,转换层结构在高层建筑竖向的位置宜低不宜高。优化转换层结构,选择具有明确传力路径的换层结构型式,以便于结构分析设计和保证施工量,在满足建筑物安全和经济要求的前提下,转换刚度宜小不宜大。

2 不同类型转换层的结构介绍与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一般可分为4种基本结构形式,即:桁架(包括空腹桁架)、箱型结构、梁式(包括托梁和双向梁格)、厚梁厚板。以下主要介绍了梁式转换层结构及桁架式转换结构的设计方法。

对以上4种基本结构形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简要介绍如下

2.1 梁式转换层结构

该结构形式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其传力途径采用墙(柱)转换梁柱(墙)的形式,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桁架转换层箱型结构转换层空腹桁架转换层。该转换层结构的优点,便于工程计算、分析和设计,且造价较节省。所以梁式转换层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广。实际工程中转换梁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多样,从转换梁功能上,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从转换梁形式上,可分为加腋和不加腋;从转换梁结构采用材料上,又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骨混凝土和钢结构等。转换梁设计方法的选择与其受力性能和转换层的形式有关,现简述如下:

2.1.1 托柱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当转换梁承托上部普通框架时,在转换梁常用截面尺寸范围内,转换梁的受力基本和普通梁相同,可按普通梁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当转换梁承托上部斜杆框架时,转换梁将承受轴向拉力,此时应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截面设计。

2.1.2 托墙形式转换梁截面设计

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满跨不开洞时,转换梁与上部墙体共同工作,其受力特征与破坏形态表现为深梁,此时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宜采用深梁截面设计方法或应力截面设计方法,且计算出的纵向钢筋应沿全梁高适当分布配置。由于此时转换梁跨中较大范围内的内力比较大,故底部纵向钢筋不宜截断和弯起,应全部伸人支座。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满跨且开较多门窗洞或不满跨但剪力墙的长度较大时,转换梁截面设计方法也宜采用深梁截面设计方法或应力截面设计方法,纵向钢筋的布置则沿梁下部适当分布配置,且底部纵向钢筋不宜截断和弯起,应全部伸入支座。当转换梁承托上部墙体为小墙肢时,转换梁基本上可按普通梁的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纵向钢筋可按普通梁集中布置在转换梁的底部。

2.2 桁架式转换结构

该结构形式是由梁式结构转换层变化而来的,整个转换层由多榀钢筋混凝土桁架组成承重结构,桁架的上下弦杆分别设在转换层的上下楼面的结构层内,层间设有腹杆。由于桁架高度较高,所以下弦杆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桁架分为空腹桁架和实腹桁架2种,它可以是钢桁架,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桁架,在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中常用钢筋混凝土桁架。与梁式转换层相比,它的整体性好,受力性更加明确,自重较小而抗震性能好,而且便于管道的安装与维护等,但在施工上比较复杂,在设计上表现为节点的设计难度较大。桁架式转换结构设计方法简述如下:

桁架式转换结构可以采用ANSYS和TAT来进行整体结构的内力分析,除应满足结构整体的位移、变形、抗倾覆、周期等要求外,还应满足(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附录E中规定的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

相对其他结构形式转换层而言,桁架转换层比梁式转换层和厚转换层在受力上更加合理,在转换层位置受到的剪力和弯矩就比较小,有利于构件截面尺寸的控制,不会造成很大的刚度集中。在地震作用下,不会造成应力的集中,有利于结构抗震。其次在桁架转换层上部的结构所受到的剪力和弯矩相对其他的转换层结构来说也较小,其受力受下部转换层的影响较小,比较合理。由于桁架转换层的重量相对其他转换层的重量要小,从而减小了下部框架柱的抗压负荷。

3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 宜低位转换,尽量避免高位转换,设置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属复杂的高层建筑,其结构竖向刚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突变,且转换层上下附近的刚度、变从头再来和内力都会发生突变,易形成薄弱层,对抗震不利。所以,设置转换层应竖持转换层位置宜低不宜高的观点。尽量降低转换层的层位,尤其抗震结构设计,宜避免高位转换,三层以下为宜,一般不超过六层

3.2 上下轴网力求部分对齐不错位,如查结构上部、下部的轴网全部错位,则转换层结构可能只得采用厚板式,厚板式转换层结构是所有转换层结构中缺点最多的一种形式。不仅受力不好,设计难度高,施工困难,而且极不经济。

3.3 框支柱、剪力墙的合理布置,设置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不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都必须保证部分剪力墙直接落地;转换层下面的框支柱的柱距疏密均匀,框支柱怀剪力墙(通常是核心筒)的距离位不宜太大(控制在12m以下)。转换层以上的剪力墙应采用大开间布置。强化下部,保证下部大空间结构有足免的刚度、强度、延性和抗震能力。转换层的平面须比轴规则,保证转换大梁的刚度和出平面外的稳定性。

总之,在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中,须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和验处中受力状态的不明确定等因素,选择科学全理的设计方案,确保方案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减少施工的风险和难度

参考文献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之后,我国建筑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不断促使我国建筑行业革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观念,逐步与世界接轨,并形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施工技术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市场份额,巩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快,城市高层建筑建设与建筑质量的控制成为当下建筑工程的一大问题,也是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多,而且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在快速发展的同事把握好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这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生产目标,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建筑行业的一大要求。做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不管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味引进技术,未能更好利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标志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促使我国建筑行业,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发展,高楼林立俨然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只顾着一味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未能及时学习和掌握技术,众多的施工技术缺乏行之有效的国家规范管理,很多单位只是借鉴施工技术,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参数掌控不足,致使在实际施工中,对先进施工技术的适用性和施工工况与施工实际有出入,导致建筑施工整个周期的延迟,特别是有些单位一味追求高新技术,脱离企业实际,造成较大的安全和施工隐患,制约企业的整体发展。

(2) 施工制度不完善,安全隐患频现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不断规范高层建筑的施工,颁布一系列建筑施工规范,科学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建筑施工的实际,编制符合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规程,并科学引入建筑工程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和施工合同制,不断规范和约束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建筑市场经济激烈,一些施工单位为追求眼前的利益,置国家规范制度于不顾,铤而走险,致使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制约我国建筑行业和施工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施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参与单位必须密切配合,并统一管理,但这需要投入更大的施工成本,更加重施工单位的负担,导致施工管理层对施工技术和安全规范的不遵守,施工工艺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制度、技术和设施不完善,对施工技术和安全的监理不足,致使在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出现诸多安全隐患和问题,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3)缺乏安全意识,技术管理力度不够

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安全技术管理的执行力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中及时排查、整改施工安全隐患,特别是从施工的设备、材料等施工硬件设施着手,特别是对先进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大胆尝试,开展高层土建施工的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防,并对施工中常用的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优化,确保及时有效的实现施工设备的用途,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并积极制定施工安全制度,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制定有针对性的环境危害和保护方案,并大力宣传,让群众理解和接受,并做出承诺,确保周围人民的正常生活。

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加之对外开放和入世,施工技术也逐渐与世界接轨,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涌现,极大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施工技术的提升,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新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还不完善,较落后与发达国家,而对施工新技术的引入必须辩证思维,既要统观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又要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技术,提升我国建筑行业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1)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设计模式打破了常规的结构模式,这要求实现高新技术的引用和优化组合,强化施工的技术力度,建筑结构空间设计上遵循“上小下大”的空间布局,上部设计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并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计转换层。例如一栋15 层的高楼,地下一层,建筑高度65m,地下室为混凝土结构,其地基基础的开挖应避免对周围建筑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同时要求混凝土筒体垂直度误差控制在10mm 以下,同时做好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施工,并做到实时监测;又如温州市百里东路改建工程安置房1~11 号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58879m2,地下室一层17392m2和下面两层为混凝土结构,三层为架空结构转换层,上部为住宅转换层为梁式转换最大框支梁KZL- 01,断面1100×1800,设计满足建筑抗震要求,并采取一系列施工技术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进行强化:加大建筑筒体和落地墙的厚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加强与区域建筑的连体,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2)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具有施工规模较大、原材料用量大、参与单位较多、设计复杂等特点,特别是大量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灌,一直是制约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利用混凝土泵,通过专用管道将商品混凝土输送至指定的浇筑位置,一次性完成混凝土的空间输运和浇筑。泵送混凝土技术具有输送量大、效率高、劳动强度较低、施工文明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混凝土具有可泵性、流动性和粘聚性,通过输运设备不断的搅动,确保混凝土不离析、不泌水,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摩擦力小;常选用性能稳定的硅酸盐水泥。科学试验混凝土不同配比的性能和强度,并结合施工实际,确定合理的混凝土配比,确保施工的强度和性能。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的大小和性能都有严格的要求,并适当掺加减水剂等外添加剂,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粘聚性。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对基础施工的要求高,尤其是基础地基的施工,要求施工整体性高,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这需要大量、连续的混凝土供应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克服混凝土间断施工易形成施工缝等问题,但是由于施工基础体积较大,浇筑易产生大量的水化热量,易产生混凝土内外温差导致的温度应力,易破坏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混凝土设计试验中,应强化并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温度变形应力的幅度,避免裂缝产生,并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和抗侵蚀性能,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论对国家、社会,还是民生问题,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高层建筑施工必须从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抓起,落实生产责任制,加强工程施工监督和安全防范,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引进、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这样才会增强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进一步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甄洪富.浅议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2] 军.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策略探讨[J]. 中国城市经济.

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范文6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特点;施工技术;工期

前言

随着城市常住人口的增多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房屋建筑高层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对于缓解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层房屋建筑对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更要注意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和把握。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具有高空作业多、工期长、造价高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房屋施工技术不能直接应用,需要针对高层房屋建筑自身具备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

1.1 高空作业多

高层房屋建筑本身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这无疑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各种建筑材料、机具设备和施工人员需要向高处输送,这无疑增加了施工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高处作业时要做好各种洞口、临边的防护工作,既要防止出现施工人员高处坠落的安全事故,又要防止高空抛物造成对地面人员的打击伤害。

1.2 工期长

高层建筑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基坑开挖深度更深,还要涉及支护、降水等工序,而且基础和主体承重构件一般都为大体积混凝土,用料多而且管控严格,再加上物料、机具等的输送路径较长。因此,一般来说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可达到一至两年左右,在这期间还会遇到季节的更替、恶劣天气的影响等,给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麻烦,可能导致工期更加延长。

1.3 基坑深度大

为了将高层房屋建筑的自重和其他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土,使房屋建筑整体上均匀沉降,并抵抗高层房屋建筑在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如风荷载、地震力等)、增强建筑结构稳定性,需要将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很深,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能否实现安全使用功能的前提,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深度一般都在5m以上,随着房屋建筑高度的增加,甚至可达20m以上,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一旦发生塌方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4 工程造价高

由于基坑开挖土方量大,基础埋置较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护和降水,为保证房屋建筑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量很大,因此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数量相对庞大、工种多样,再加上现场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量较大,产生的费用较多,因此导致工程造价较高。

2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现状

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很多,由于篇幅原因文章只以具有代表性的钢筋连接技术、预应力技术、基坑支护技术等做为讨论重点。

2.1 钢筋连接技术

钢筋的连接对于保证高层房屋建筑质量至关重要,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主要主要承受荷载压力作用,而钢筋则用来抵抗结构内部拉应力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高层房屋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中钢筋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种类的钢筋以及不同施工部位的钢筋来说,其连接技术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当前钢筋连接的方法主要有焊接、绑扎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等,对于非承重部位、不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可选择焊接、绑扎连接的方式,在满足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节约施工成本;而对于承重部位和承受动力荷载的部位来说由于钢筋直径较大、受力复杂,一般必须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如套筒挤压连接等进行钢筋的连接,当前这种钢筋连接方式已经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2 深基坑支护技术

高层房屋建筑的基坑深度一般在5m以上。因此,不适合放坡开挖,只能采用带有支护结构的中心岛式开挖、盆式开挖以及逆作法开挖等,在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使基坑侧壁具有一定的侧向刚度从而防止塌方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根据基坑岩土性质、周围环境情况、开挖深度等条件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技术。当前最常用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有锚杆支护、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土钉墙、逆作拱墙等,目前我国在对深基坑支护的选型、施工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已经较为成熟。

2.3 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就是对钢筋预先施加一定的拉应力,使之抵抗混凝土的裂缝,并且使构件具备更大抗冲击力的一种技术,目前预应力技术在一些高要求的房屋建筑中已经得到实际应用。预应力技术包括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和后张法预应力技术两种,先张法就是在浇筑混凝土以先对钢筋施加拉应力,待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放张;而后张法则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埋置钢筋套管或在钢筋外表面涂剂、包覆塑料膜等,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凝固后再张拉钢筋,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包括有粘接和无粘接两种,其中无粘接预应力技术被认为是更有前途的技术。

3 我国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推广建筑施工新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能够满足房屋建筑的各项基本要求,但在诸多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应当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施工技术,充分学习并与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层建筑施工新技术,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快捷,并使房屋建筑更加牢固、耐久、美观,满足各类人群对房屋建筑的高标准使用要求,使我国的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逐步与世界接轨。

3.2 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

将各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相结合,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例如在施工之前将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类参数输入到计算机软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将整个施工过程模拟出来,判断建筑施工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有助于管理人员从整体上把握施工流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修改,减小实际施工的损失,有利于安全、进度、质量、成本等各项目标的实现。又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将传感器埋置于建筑结构关键部位,如易发生形变、裂缝等部位,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混凝土里表温差过大、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渗漏水等即可及时报警,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排除质量问题。可见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4 结束语

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较为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等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新技术,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