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思路范文1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体育;教学思路
一、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围绕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以及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去为学生强身健体,收获知识,掌握技能服务。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讲,各学科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去参与到育人工作中,真正将学生打造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青年。
笔者认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为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的展开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新课标明确指出,新时期的体育课程要以教授运动技能为中心,让学生掌握几门实用的运动技能和具有终身体育的习惯为最终目的。结合到地方和学校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体育课程更应当作为文、理科基础理论课程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作为他们截然不同的又一极端,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内容中,参与和从事不同的学习形式。最终,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让学生能够强身健体,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更能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让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去分析一些运动形式或者技战术使用上的优劣之处,更能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健康身心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学有所成,能够真正达到学科开设的目的。
高中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还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有所调整,让教师不再以严师的姿态出现,而是以朋友的角色现身,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不再害怕问老师问题,甚至可以在练习累了休息时与老师畅谈很多未来的人生等实际问题。总而言之,轻松的氛围必不可少,快乐和健康才是最终目的,教师要紧扣以上主题去开展教学行为。
二、体育教学要强化德育功能
放眼高中阶段的所有学习科目,没有任何学科比体育课程在德育教育中更有优势。传统的文科教育往往不容易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而单刀直入去讲解往往又适得其反,让学生主观上很不愿意接受。体育课程恰恰以其开放性、趣味性、竞技性等特点,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的同时,更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这样适时切入德育教育,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例如,高中体育教学会依据年级的不同,向男学生们教授篮球运动,从运球、上篮、投篮等基本功以及规则、判罚等讲起,直至教给学生一些战术配合,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乃至课余时间都将篮球作为校园内的锻炼和娱乐形式。虽然在一些规则的讲解上教师三令五申,但是由于青少年年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难免争强好胜,在分组对抗中,动作过大或者侵犯对方人身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去开阔学生的心胸,让他们真正了解“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今后在对抗型体育运动中自己该如何保持冷静的头脑,这些一旦从习惯成为自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养成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礼让对方的习惯,体育的德育功能可见一斑。
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尝试加大体育史教学力度。高中学生这个年龄,正是崇拜一些偶像的年龄,加之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刘翔等高水平运动员,他们的故事学生们更是爱听,在讲解姚明等知名运动员成名之前训练、学习道路上的顽强拼搏和刻苦努力时,学生们都会受到感染,在心中形成自己也要拼搏的暖流,再佐以例如姚明说过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却注定失败”等这些话语,很多学生一次就能记住,这些都会让他们明白,一切都来之不易,只有努力把握在学校的时光,才有可能给自己换一个好的未来。同时,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姚明拒绝为本田汽车做广告等一些知名运动员爱国的表现,让学生充满爱国热情,去渴望有朝一日为国争光。
三、要打造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平台
新课标着重强调,新时期的高中体育教学要秉承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同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硬件条件,去实施创新教育。要充分在体育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起好主导作用,让学生都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收获知识,掌握运动技能。
要真正打造出新课标倡导的新型教学环境,首先需要教师这个主导者对课程的定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教学实效的好坏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将体育学科的开设价值最大化。笔者认为,教师要以朋友的姿态去走近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拉近距离,减少隔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述自己的看法。同时,由于体育课的教学过程还是要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收获运动技能为目的,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在教学器材或运动器械配备上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练习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施全面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很重视他,很在意他。例如在技术动作教授中,教师反复做动作示范学生仍然无法很好掌握的情况很常见,这时教师就要更加有热情和耐心,去细心给学生集中和个别指导,让他们更加理解技术动作之所以合理的原因所在,能够自己在练习中归纳总结,最终掌握和应用。
在对学生的成绩评定方面,教师还要特别注意,给身体天赋和技术动作掌握好坏的学生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鼓励性评价,积极保持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课堂中主动参与的热情更加高涨,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更有了坚实的保证,教学实效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此外,在打造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平台时,教师还可以尝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PPT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教学思路范文2
关键词:终身锻炼;教师引导;兴趣;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74-02
一、引言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运动,可是由于当代人巨大的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生存压力,参与运动已成为大众的一种“奢侈”行为。即使是大学生,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参与体育教学就是为了获得学分,学分之外的体育运动就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很难形成。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引导其了解体育、探究体育,以促进体育教学的长期效应,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积极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影响下,大学体育已由竞技体育向娱乐体育、健康体育方面转变,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深刻地领会这种转变的真谛,解放教学思想,真实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健康的体育教学参与环境,避免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禁锢下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过高要求,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参与中感到压抑、沮丧、枯燥、疲惫,从而失去运动的兴趣。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创新也是实现大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了,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快乐参与运动,达到健身、强体、利于身心健康的目的,才能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例如,教学项目的安排,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学生运动成绩的提升,在训练中学生往往要承受较强的训练内容,且训练模式单一、枯燥,如耐力训练,就是围着操场跑圈,这种体育教学方式势必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说终身锻炼思想的培养。如果通过登山、户外跑、障碍跑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耐力,环境的转换会带给学生新奇感,使他们忽略疲劳,内心充满期望和快乐,在体育教学参与中也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其身心健康需求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学生就会在无意识中形成锻炼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三、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人们对于运动的坚持来源于人们对运动意义的认识、对体育运动的喜爱,例如让一群男同学去打篮球,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课外也无需老师引导,只要有场地、有篮球他们就能自发地进行运动,甚至组织比赛,这就是学生对这种运动项目的兴趣所激发出的运动潜能的发挥,在兴趣的基础上更容易培养学生运动的持续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全面地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运动兴趣,引导其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树立终身锻炼意识。例如,篮球教学中,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教学,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使其在运动中掌握运动技能。又如,多元化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学中除传统的教学项目外增设舞蹈、健美操、游泳等,使不同的学生个体在体育教学参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以激发其持续运动的意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在体育教学参与中获得愉悦和受益,进而形成终身锻炼意识,增强全民综合素质。
四、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灌输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不爱运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懒惰、肥胖、压抑等。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运动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灌输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的运动意识。例如,在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偏胖的学生,受社会审美观影响,这些学生存在着自卑的心理,甚至一些学生希望通过节食来达到减肥的目的,不但效果不明显还容易将自己的身体搞垮,使自己患上慢性胃病、营养不良等疾病,极大地危害到学生的健康。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为其量身设计运动兴趣项目,例如瘦身健美操、游泳运动等,使其在锻炼之中达到瘦身目的,同时还能纠正学生体态,提升学生的气质。又如,在升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的改变,再加上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存在焦虑、易怒、失眠等现象,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释放压力、调节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幸福感和愉悦感,使其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获得正能量。如组织登山运动,在运动中学生能够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总之,基于终身锻炼思想下的大学体育教学绝不能局限于体育教学的课堂,应将体育锻炼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课堂教学参与、课后组织活动等方式不断地将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其全面、充分、深入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参与的重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锻炼,逐渐养成锻炼习惯,进而形成终身运动的行为。
五、以健康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目前,亚健康成为了一个新的名词,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得以重视。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意识越来越缺乏。而人们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容易造成亚健康,且因工作繁忙造成人们的怠惰性,从而使其缺乏对体育运动的意识和兴趣。
面对这样的现实和压力,体育运动就更具备实际的意义。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体会到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能够让学生们产生这种运动的意识。体育与健康是不能分割的,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那么就应该在学生时期,给学生们更完善的体育,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依然产生自主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一部分人仍然会保持在学生时代的运动和锻炼的精神,即便工作非常繁忙,仍然能够抽出一些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有些人就刚好相反,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在高压力的情况下,一些人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焦虑、肥胖,从而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给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终身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进入了社会,还是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要给自己留下好的锻炼方式,形成锻炼的意识,进而实现终身锻炼的目的。
六、结语
终身锻炼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任何时候身体都是“一切”的本钱,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一定要突破传统,转变教学理念,将新时期体育运动的特点、思想融入教学当中,提高体育教学的长远效益,使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意识,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优化。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思路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教学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关注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革。高中体育教育要满足新形势下发展需要,必须与教学实际充分结合,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及思路。
一、教学现状
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重点是调整体育教学的系统结构、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思路。而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新课改更重视教师如何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实现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特别是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同时新课改也关注合理使用和创新教学方法。虽然新课改显著地改善了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但不重视体育教学,文化学习与其关系不协调;训练项目安排不合理,学生积极性无效调动;不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等现象依然存在。为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思路,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第一印象即枯燥无味,教师教学模式及方法片面单一,教学内容无限重复无差异,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造成高中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受阻。从这种现象来看,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气氛充分活跃,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以此为接下来教学做好铺垫,更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进而实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譬如,在教学活动中插入适当的趣味性体育内容,但注意所选内容既要使学生感兴趣,更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比如橄榄球、瑜伽、体操等富有时代感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觉得新颖的同时,又能激发体育学习兴趣,如此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常组织趣味性比赛或练习,但不苛求比赛结果或技术动作规则,只要达到学生对体育乐趣的切身体验,进行愉快的体育实践,提高主动性的目的。
(二)学习引导结合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学习不再以学生身体锻炼为主要目的,更要求体育结合健康、文化等各方面。由此可见,体育理论教学也十分重要。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创新,而学导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它强调先学习后引导,理实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身体和素质。例如:开展乒乓球运动教学时,先告知学生本节课教学重点,明确强身健体的目的,并讲解乒乓球相关知识,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乒乓球运动位列第一,所以又被我国称为国球。再整理学生的队形,然后根据学导结合模式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先示范性地引导学生,在挥球拍动作讲解时,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学习动作,并在同伴间互相监督交流和教师训堂纠正点拨下,自行领悟动作要领。
(三)分类教学法
传统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甚至没有学习内容的机会。新课改逐渐改变了这种概念,并创新出分类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体育,在充足的条件允许下,他们可以大胆选择想学习的内容,获得自由学习的权利,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在针对性的分类教学,进而充分展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主体个性。尤其是当前人们对健身运动的热衷,推动着各类体育运动的发展完善,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起来,包括如呼啦圈、乒乓球、足球等,而学生在未进入高中学段体育教学前已有感兴趣的体育爱好可能性很高。因此,采取分类教学法,教师只要对学生做出合理分类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就能实现在学习中提高他们本来的兴趣。比如说,有的学生爱好网球,则针对性指导网球技巧,如截球、发球等。篮球爱好者可指导带球上篮、灌篮或运球等相关技巧,使学生既能玩又能学,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提高。
(四)教学评价
教学离不开教学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学生多加表扬鼓励,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与教师课堂教学的配合度,进而促进体育教学效率提高。结束语:时代要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不能受限于传统教学思路及方法,而应积极更新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素质不断提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华.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4):293-293.
[2]梁红.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4):17-17.
体育教学思路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新思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已占据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独特作用。但当前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仍旧依附于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并没有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而“发展”和“补偿”,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如何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职业的需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切入点
在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中,决定性因素是传统的落后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为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改变长期以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单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健身意识为主的思想,根据体育的多功能性,将体育的健身、教育、娱乐以及培养和提高职业体能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锻炼方法和练习手段,学会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一般技能,掌握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医疗急救措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同时,要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强调学生职业体育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实现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将确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二、突出职业特点的教学内容
在高职院校教育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体育教学作为其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越来越多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在培养人们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需要改革原有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具备强健体魄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当前我国一些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仍以传统运动项目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特殊职能、技能和心理素质,这种状况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对体能的需要选用体育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选择那些实用性强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不但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而且对未来的工作也大有好处。如,计算机操作、电子维修、财会等职业,对手指灵活性要求较高,可以选择徒手与克服阻力的各种手指、手腕练习;又如,服装工艺、宾馆服务等职业,可以选择形体动作、体育舞蹈、健美操等练习;再如,电工、建筑等职业,可以选择攀爬运动练习。其次要选择那些“抑其过补其不足”的具有保健、矫正和预防功能的内容。再者,要注意选择那些延续性强(青年、中年、老年都可以练习的)、实用和健身价值都较高的体育项目,如武术、太极拳、篮球、排球、健身操、体育舞蹈、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健身长跑等。还要选择一些理论教学内容,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及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中的医务监督、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未来职业人员所必备的实用性体育知识、一般身体素质、职业特殊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设置适合自己院校实际的课程模式
推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调整课程结构,建立具有职业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现行的体育课程结构职业特色不突出,没能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职业技能特点、职业特征进行设计开发。因此,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应结合自己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社会需要和改革发展需要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现阶段高职院校主要采用的体育课程模式有以下几种:
1.“1+1”模式。每学年第一学期为体育基础课或选项课教学,每学年第二学期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模式。
2.“1+2”模式。入学第一学期先学习体育基础课,然后再学习两个学期的职业实用体育课。这种模式是新学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调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培养“准职业人”岗位体育课程的比较理想的设置模式。
3.“2+1”模式。在开设1学年体育选项课(学年制)或“基础课+选项课”(学期制)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三、四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必选课形式(类似于专业实训课),修学1学年或1个学分,主要进行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
4.“3+(1)”模式。在开设三学期体育选项课或“基础课+选项课”的基础上,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通过第四学期体育选修课(任选)一学期或1个学分的形式,进行职业实用性体育理论和实践课的教育。
5.“1+1+1”模式。在开设一学期基础课学习后,再选修一学期课程,最后一学期以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为基础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
6.“1+1+x”模式。在“1+1+x”体育教学项目设置中,第一个“1”指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体育基础课教学阶段。以《国家体育健康标准》为基本目标,从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生活习惯养成的培养逻辑来构建课程体系。第二个“1”指第二学年安排选项课,应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场地器材条件特点、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安排等各方面情况,设置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游泳、武术、田径、健美操等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来选择项目,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点、自己身体条件和未来工作需要等方面综合考虑后选择项目,每人每学期只选择一个项目。“x”代表早操和俱乐部训练。从新生军训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出早操的良好习惯,不仅对锻炼身体有益,而且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健康也有益;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单项俱乐部训练,既能强化学生喜好项目的训练时间,又能提高学习的深度,对提高竞技水平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7.“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以校际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实用性体育俱乐部的模式。
8.“短期实训”模式。通过短期培训、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等途径对“准职业人”进行短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训练,这是根据学生专业需要和未来职业特色设置的,根据教学内容的地方性、生源基础的复杂性等特点,取消普修体育课,普及选项课,建立“个性―职业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特色体育的教学模式。
四、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某一方面或只对结果的评价。而现实中,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注重学生运动技术掌握和完成达标情况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学院体育教育应坚持“全面育人”的现代体育观,把育体与育心有机结合起来。即,把培养学生健康体质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融为一体,使育心真正渗透到育体之中,注重体育的行为规范培养和科学锻炼身体态度的养成。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合理”,是因为以往在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等),而很少关注“隐性指标”(意识、兴趣、态度等),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显性指标”容易定量化,而“隐性指标”定性的成分较大。因此,体育教学工作仅仅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而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身”效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原则,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对“隐性指标”的评价。此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的绝对标准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兼顾个体的差异性,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学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努力的程度,充分体现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五、充分地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发展特点的制约,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方面受到限制,体育教学不能够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实施,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教学硬件、软件上受到严重束缚。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场地、器材资源的开发将为实现素质教育,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好的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改造场地器材、合理布局场地器材、合理使用场地器材以及制作简易器材等发挥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1.体育俱乐部。以“课外运动俱乐部”为基本模式,开拓群众体育运动的新热点。在俱乐部及选修课的基础上纵向深入发展,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吸引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俱乐部是高职院校学生今后课外锻炼的主要形式。它的功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体育活动的课堂,组织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组织校内外各级各类的体育比赛。各个俱乐部可以制定自己的组织章程、会员、活动场所、指导教师等等,形成一系列的规范,以利于俱乐部的长期运作。
2.大课间活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学校除安排体育课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基于此,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作息时间安排15-20min的大课间活动,这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安排一些运动或是体育欣赏、体育信息类的活动,这样既能缓解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压力和疲劳,又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系统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 董红印.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 宫华,黄滨.试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3] 叶宋忠.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体育教学思路范文5
一、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要,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素质。但是,对于需要面对就业问题的师范学院学生来说,职业素养的提升是确保学生可以赢得就业岗位,并取得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为了促使学生可以良好的发展,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中拓展职业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锻炼学生意志品质。职业素质是指职业人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这就说明,体育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可以对学生予以锻炼,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为促进学生成为意志坚定。品质高尚的人创造条件。
(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一般来说,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为了促使师范学院的学生可以在毕业以后良好就业并获得成功,则需要在教授学生的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渗透职业素质,从而使学生对社会职业有所了解和适应。体育作为强化学生身体健康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可以更好的教授和学生,使学生就业能力的以提升。
二、师范学院体育教学职业素质拓展思路分析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实现体育教学中有效拓展职业素质,则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构建具有职业素质特点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体育课程体系的落实,可以对体育刻课程予以规划,以便体育课程科学、合理、规范,为更好的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创造条件。而积极落实具有职业素质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则可以使体育课程中恰当的融入职业素质,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创造条件。对于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落实,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
1.合理编写师范院校体育教材。因师范院校教学具有特殊性,这使得师范院校所应用的体育教材一定要针对师范学院实际情况,合理的编制。按照具有师范学院实际情况而开展的体育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教授学生,强化学生体能、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素质。为了使所编制的体育教材不仅能够教授学生体育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应当在体育教材编写中适当穿插职业素质、职业实践、自我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2、将职业素质纳入到体育评价项目。所有教师在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有针对性的、合理的、科学的培养学生,单从教师观察和评价的角度来判断学生实际情况无法做到准确、全面。对此,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客观且真实的评价学生。当然,为了积极且有效的拓展职业素质,需要将职业素质评价纳入到体育教学评价项目中,进而对学生职业素养情况进行评价,如此可以改善和优化职业素质的拓展,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创造条件。
(二)创建具有职业素质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创建具有职业素质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在开展师范学院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实践、自我锻炼等相关方便的锻炼,促使学生的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以提高,为推动学生未来良好发展创造条件。
1、引入拓展训练理念。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可以对学生不足之处予以培养和强化,使之全面发展。而在师范学院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入拓展训练理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积极参加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意志。品德、能力。总之,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中注意引入拓展训练理念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正确的引导体育 教学,为促使体育教学中积极落实拓展训练活动,促进体育教学职业素质拓展的积极落实。
体育教学思路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兴趣;培养思路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忽略了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这样会慢慢打消小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使自己离不开体育活动。下面是笔者提出的几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思路。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能坚持以往的教学观念,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那些教学水平高、性格和蔼可亲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很多小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某个教师,就会喜欢教师所带的课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少说一些侮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这样才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小学生的配合,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二、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
体育教学场地就是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要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使整个场地看起来赏心悦目,就会让小学生更加觉得有新鲜感,更有兴趣参与体育课。比如,障碍跑教学中,可以用垫子铺成“沙滩”进行滚“沙滩”运动,用跳箱摆成一座“高山”进行过“山峰”运动,采用栏架布置成一个“山洞”进行钻“山洞”运动,这些游戏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体质,陶冶小学生的身心。其次,教师也可以将器材实现一材多用,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练习情趣。比如,进行跳绳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跳绳绕成一个绳球进行掷远练习,也可将跳绳作为小学生进行障碍跑练习的器材。将器材一材多用,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练习的密度,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可以将队伍布置成三角形、扇形、圆形以及方形等多种形状,经过这种小细节变化,可以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三、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为小学生树立榜样
在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由教师一个人主观地安排体育训练活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顾及学生的感受,也难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使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小学生示范正确的体育动作,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学习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很多小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一些英雄或者明星,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向小学生讲解体育明星的成名故事,比如奥运冠军孙杨每天刻苦练习游泳的鼓励,科比每天进行篮球训练的故事,贝克汉姆每天练习足球的故事等,这些励志的体育明星故事会感染小学生,在小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努力的榜样。体育教师平时也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成为小学生的榜样,让小学生学习最规范、标准的动作。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游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吸引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活动,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比如,进行快速跑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变换不同的姿势练习快速跑,包括背向跑、接力跑、叫号跑、下蹲跑以及让距跑等,还可以采用“双人三腿跑”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仅不会让小学生觉得那么枯燥、乏味,还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小学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不停更改游戏规则,或者更改游戏难度,这样可以使小学生觉得体育游戏变化多样,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新颖性,更乐于参与体育运动游戏,提高体育锻炼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小学生能够真正爱上体育,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