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1
近年来,钢琴“热”一直持续不断,很多儿童在家长和老师鼓励、教导与影响下,慢慢走上了学琴之路,越来越喜爱钢琴音乐的学习,有些小朋友从小立志将来要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或是钢琴教师,有一些儿童虽说学习了钢琴,但练琴效果一般,积极性不高,也有一部分家长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由,自小培养孩子多种艺术特长,让幼小的孩子走上了学琴之路。也不知自己孩子是否喜欢学习钢琴音乐,或者有没有学习音乐方面的兴趣,就急忙“赶鸭子上架”,这严重影响了儿童对新鲜事物认知及接受的全过程。导致儿童练琴的兴趣不高,进度缓慢;家长为了使儿童练琴,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教师上课进度慢,课堂质量差等客观原因,影响了艺术教育的效果与目标。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提高儿童学琴积极性的方法,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一、在科学的练琴方法中培养积极性
科学的训练模式,是一种严谨的态度、独特的观点、有效的方法!科学精神是以分析客观事物规律,用推理的方法去寻找事物的原因。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最少练习45分钟至1个小时。但是因为0至7岁所有儿童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动作思维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希望能按着自己的心意尽情的“玩耍”,对于每天坚持练习45分钟至1小时的钢琴的他们来说,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学琴压力大、练习时间少、心不专、效果差等负面问题不断出现。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家长帮助儿童建立更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时间表,什么时候练琴,练习多长时间,每次练习的主要内容及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时候进行课外活动,什么时候休息等详尽的安排。建议每天可以分几个时间段练习,一次练习最少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为宜。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练琴的效果,更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余活动和学习两不误,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在练琴中要有针对性,目标明确,每次带着问题去练琴,如要注意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加强哪些知识的训练等,结束练琴后,问题有没有好转都是培养科学练琴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二、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中培养积极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变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满腔热血的进行教学活动,不仅关注、培养受教育者的情感,培养其对新知识的好奇之心,使之处于最佳状态,更要多鼓励儿童,用爱的言语引导他们,使之走向积极向上的道路。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演变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现在一些家长都比较急功近利,做事的目的性极强,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注重结果,而往往忽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在钢琴教学中,家长的这种意识无形中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若是孩子没有进步,就用严厉的话语责骂、批评、训斥孩子,致使负面情绪充斥着儿童的大脑,他们常常感到无助、无力,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真是得不偿失。钢琴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来讲,以审美为目的,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因此教育不能单纯地教授技术和知识,更应该加强对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和表达。家长和教师若是常常能以温柔的心、爱的言语鼓励儿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自己也能感受到练琴的成就感,所以“爱”是培养琴童学习兴趣和积极状态以及突破自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三、在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变中培养积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和兴趣是学习一切最重要的动机和动力,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一本万利的学习效果。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教师对于钢琴教学的认识越来越不明确,认为钢琴教育教学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来研究教学方法,很少阅读钢琴教学文论,致使钢琴教学失去了活力,成了固有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功利化的认识无疑是片面的。对于教学来说,教师作为带领者,教师自身对钢琴音乐的热爱会对儿童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从钢琴学习的本质来看,钢琴艺术的学习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是一个长期艰苦学习、枯燥练习的过程,而且经常还会出现一时解决不了的钢琴技术问题。虽说在获得成功时,内心一直认定自己学习钢琴是正确的。但综合这些原因,我们看到,若是前期学习时没有浓厚的兴趣及对钢琴音乐的热爱,以后的学习道路将会是很艰难的,常常会使学习陷入被动的状态,毫无兴趣及爱好可言,更不用谈陶冶情操和提高个人修养之说了。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正确认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作为教学的掌舵者,应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教师也要具有积极向上、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使我们的教学对儿童的未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所以教师教学态度上的改变对于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必将会影响儿童的整个学习生涯。教师教学态度的改变加上儿童对钢琴学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再加上儿童坚持就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质的飞跃。
四、从教学教材上的调整中培养积极性
当下,关于儿童钢琴学习的教材非常之多,有市面上销售量最高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车尔尼系列的练习曲,还有克列门蒂的小奏鸣曲、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1-8册)、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1-4册)等众多教材。有些是按照儿童学习特点编写的教材,而有些则是为成人编写的教材,若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必将会出现很多问题。比方说车尔尼599就不适合作为儿童初级启蒙教材。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就像《拜厄》钢琴基础教程这本书,已经用了很多年了,若是教学继续以《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为主的话,说明教学都没有突破,一直在走老路。但笔者认为每本教材都有其优点及缺点,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例如,很多琴童特别不愿意练习《哈农》钢琴练指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哈农》练指法涉及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对于琴童软弱无力的手指帮助极大。练习它能使手指轻巧敏捷、灵活独立、结实有力、平均发展,还能使手腕放松平稳、自然柔顺、富有弹性,是一本很有练习价值的普及教材。但是琴童就是不喜欢练习,认为练习枯燥乏味,无旋律性和音乐性,节奏单一变化少,而且每次练习的时候无精打采,为了练琴而练琴。这种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态度,真是令人担忧。但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变化及认知能力,常常没有与儿童进行更深的交流,导致儿童练琴没有积极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出现时,教师才慌忙去调整,但为时晚矣。但也有一些教材在编写上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出发点,编写了很多经典曲目的简易版本,旋律优美,生动有趣,练习时特别容易上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比方说可爱的钢琴古典名曲《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笔者也有幸托朋友在台湾买到了练习音乐表现的《钢琴小曲集》(1~3册),这三册书就是为练习儿童音乐表现的,曲目旋律优美,每首乐曲都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来引导儿童进入音乐中,故事生动活泼。在教学中使用本书后,笔者发现儿童更喜欢弹奏这些曲目,也更愿意参与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和理解音乐。所以笔者发现,很多时候,优秀的初级钢琴教材对于儿童学习钢琴中兴趣的培养和积极性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对教师来说,教材的使用和曲目的选择无不显示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议教师经常去寻找和发现优秀的教材及钢琴读物,记录适合每个学生学习的曲目,对比教材的优缺点,这是需要教师用一生去研究的功课。优秀的教材在无形中能提高儿童练琴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用思考的方式去练琴,优秀教材和曲目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及展示自我的表演能力。
五、从经常参加的一些音乐会的实践中培养积极性
对于学习钢琴的儿童来说,一味地练琴或是去找老师上课只会提高自己的技艺,仅仅是单方面的学习,而经常参加一些家庭式音乐party和钢琴演奏会,对儿童学习钢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学习钢琴目的就是为了给听众带来精神享受,愉悦心灵,并在演出中学习,在学习中演出。儿童参加演出,不仅可以以琴会友,相互促进,提高胆量,并且能在自己的表演中和别人的表演中,发现问题,获得经验。以学习促进实践演出,以实践演出检验学习质量。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习和表演的各方面能力,促使教学全面发展。所以建议学琴儿童经常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表演活动或者家庭式音乐,因为这会对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的意义,更能激发起其表现音乐的欲望。听到了台下的掌声或者言语的称赞以后,儿童练琴才会更有劲儿。
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行知合一;探究性教学;学生能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明确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形所成”的精辟言论,倡导“行知合一”的教学论断。关于探究实践的能力培养,古往今来,名人大家都提出过许多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操作性的著名论断。高中生作为即将或准备跨出校门,走进社会各个领域的有生力量,应成为具有动手实践的技能型学习人才,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展示自我价值的必备素养。
一、抓住“知”的基础性作用,重视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教是为了不教,首要条件就是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经验。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究实践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离不开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以及解答问题经验的积累。由此可见,“行知合一”理念中,“知”是“行”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将能力培养和解题方法传授等知识素养,作为学生开展有效探究活动的重要前提,通过设置数学问题解答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解答的过程中,逐步领悟该类型问题解答的方法要旨,从而为更好的开展问题解答的“行”打下方法“基石”。
如在教学“已知函数y=Asin(ωx+?渍)(A>0,ω>0,|?渍|
二、利用“行”的实践性特征,强化学生探究实践活动的指导
“行知合一”理念运用中,“行”是“知”的生动表现,通过借助“知”的有力保证,进行行之有效的“行”活动,其实践性特征显而易见。但由于高中生知识素养没有完全树立,思维能力没有完全提升,解题品质没有完全形成,因此,“行”的过程中易出现不足或“缺陷”。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对学生探究问题过程的指导,对学生动手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实现高中生探究活动效能的提升。
如在“已知双曲线的右准线为x=4,右焦点F(10,0),离心率e=2,求双曲线方程”问题教学中,教师采用设置“x=■,c=10, a2=40, b2=c2-a2=40,故所求的双曲线方程为■-■=1”的矛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的辨析思维活动。开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对的,没有发现问题。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研究离心率,少数学生通过检验离心率发现,e=■=■,与已知条件e=2矛盾。随后我让学生分析产生错解的根源,学生在辨析上述问题解题过程中,认识到造成该问题解答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判断错误,随意增加题设条件,导致问题解答错误,上述解法误认为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而上述问题没有指明双曲线的中心就在原点这一条件。此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辨析结果,进行解题活动,学生很快意识到,应该运用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设双曲线上任意一动点为P(x,y),则点到准线的距离比点P到右焦点F的距离等于e,解得所求方程为3x2-y2-12x-36=0。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探究问题过程变为辨析解题过程正误的过程,通过辨析思考的形式,让学生在辨析反思中获得探究能力和效能的提升。
三、利用“行知合一”的互补性特点,促进学生探究实践素养的提升
探究性教学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探究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效能和品质的树立和提升。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行知合一”理念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时,就可以利用“行”与“知”的互补性和统一性,让学生借助现有知识经验进行问题有效探究活动,同时,利用所形成的探究实践经验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分析活动,从而通过“行”与“知”的互补性特征,实现学生探究素养和学习品质的有效树立。
如在“平面向量”章节复习课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利用“行”与“知”的互补性,向学生设置“如图2,OM∥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内(不含边界)运动,且■■=x■■+y■■,则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如果当x=-■时,y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平面向量的性质内容进行问题解答活动,然后,向学生展示某一学生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结合解题经验和解题方法,进行问题解题过程的辨析思考活动,指出该学生解题过程的优缺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探究实践,自主辨析等活动,实现了“行知合一”理念的内涵要求。
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3
一、互联网教育的进程及其优缺点分析
互联网由于其简便快捷且资源丰富的特点,应用在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技能培训、学生的课外补习、大学生学习中,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最近几年,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所以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学校也结合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在图书馆和学校相关的资源搜索引擎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在社会的各类培训中,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非统招教学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教育,而“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
(一)缺点
在目前微课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实践。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微课的某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有缺陷,很少有老师能接受微课,还处于比较排斥的态度,因此,能做微课的老师就少之又少了,从根本上说,微课现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技术处理手段处理比较单一。另外,微课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高校中还未组织相关的活动,微课得不到推广,一味的只靠宣传,所以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二)优势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随意性较强的微课教学,甚至会取得与其理念相反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微课应应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对症下药,这样才符合微课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此背景下,农家乐的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植物、不同的农家乐风格、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消费人群等等,分别进行不同的微课制作,改变传统教学笼统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重点讲述的农家乐微课教学,由于农家乐属于企业类型的技能培训,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习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多的时间去实地学习,所以这就是用微课来对于农家乐技能培训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空间,克服了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有效的进行农家乐的技能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及作用
(一)从2009开始,微博由于其传播范围较广,认知度较高的特点,迅速在全国掀开了一股微时代的热潮。随之,微课也就逐渐诞生了。简单来说:微课是指在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背景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然后由老师对于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讲述,且视频时间较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阐述的过程,另外,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期间的思考、课后的联系和反思,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又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的主要环节基本相似:课前预习导引、结合课堂实例进行巩固,但是针对性较强,对于时间的局限几乎没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的主要类别有:讲述课、实践与理论结合类。对于农家乐的技能培训,前期是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收入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后期就是微课制作者将农家乐实际的运行进行讲述,这样就需要进行实践,制作者必须进行与实例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三五分钟的视频将重点讲述出来,然后让学习者迅速的将获得的运营经验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在自己的农家乐建设中应用中去。
(二)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具体到农家乐的培训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一个是对于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1、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去控制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的调配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的效果;可以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农家乐建设的强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关键一点是,上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以做好实时的温习。在微课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在农家乐人员遇到时间困难的时候,可以实时的去向微课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合理的建议。
2、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实施微课对于老师在选取课题的范围上、在设计内容的新颖程度上、讲解能力和总结课堂效果的能力上、在拓展老师的知识面上、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锻炼使用互联网分享资源的能力。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农家乐的人员交流农家乐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技能培训形式的发展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以前即使是有视频,但是也是时间过于长,重点不够突出,容易使得学习者产生疲惫,长期以往,学习者将不再有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微课的平台,又有互联网作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集中传播然后资源共享的方式,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区域网,实现平台交流应用的目的。其中,农家乐的技术培训的微课教学实践也是为未来的技能培训打开一扇门,对于未来的技能培训有很强是借鉴意义。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和教育本身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并且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促成了学习者学习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上,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微课教学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的应用与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奔走旅游,农家乐也成为了人们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地农家乐的基本条件不同,在农家乐的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技能还是存在欠缺。根据微课现在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使用微课教学。而鉴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时间有限、文化层次低、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农家乐的经济实力问题,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来学习可以大大的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下面本文就利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讲述农家乐技能培训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中的好处。
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不仅对员工、讲师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农家乐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促进员工有效自主的学习
微课一般都是靠短小的视频讲解课程,对于农家乐的培训员工来说,他们不是学生,达不到学生那样一节课集中精力听讲的效果,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精彩的讲说来吸引他们。而微课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视频短小有趣,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听课,自助的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根据农家乐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进行线下线上循环学习,这样不仅促进学习还可以节约了资金。
2、促进讲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微课的题材选取上,都是经过讲师悉心的挑选,试想,如果讲师没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视频呢?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课程上的另一点优势就是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教导自己的学员。
(二)微课可以针对农家乐培训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在了解视频的制作方式后,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说,内容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农家乐是另一种的旅游生活,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人群,那么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主要去讲述气氛的营造,这样才有稳定的客源,稳定的利益空间。规划内容方面,涉及农家乐风格的装修思想的培养、主题内容的确定、农家乐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收费与收入计算、消费人群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学习。
既然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而且实践又是最好的检测微课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么本文认为去建立一个农家乐技能学习者交流的微课平台,然后,众多的农家乐投资人可以交流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的微课教学,也将微课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拓展。
(三)微课有利于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微课还可以大胆的去创新,将实践和微课教学进行结合,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必须处理好利益与投资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尽量去农家乐实际场地,结合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述,也使学习者更容易去接受,获得良好效果。
由于学习者在安全专业技术方面有欠缺,所以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要重点去讲述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也是学习者最想了解的方面,在收费方面,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毕竟,当今微课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手段也有利于农家乐微课的推广。
总之,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微课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是由于其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新颖,以及实用性和普遍性,未来如果能在管理和教师的培养的方面进行合理化改进,那么微课终将成为社会技能培训的主流方式,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微课内容务必要注重理论的实用性,重点突出且言简意赅,为未来基于互联网下,微课的其他技能培训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173-02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我国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令人担忧,我们须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令人担忧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弱
面对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氛围和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便无所适从,不少人整天沉迷于玩网络游戏,70.6%的学生等要考试了才会绷紧神经学习[1]。不少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认真想过,整天忙忙碌碌,随波逐流,无个人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愿意或不能独立思考。课堂上老师提问,只是简单地敷衍一下,还会有人觉得是老师故意为难自己。课堂讨论时,65.9%的学生也较少发言[1]。
(二)价值取向有误区,责任感不强[2]
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有偏差,缺乏坚定的信念,怕苦怕累,道德意识薄弱,处处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把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抛在脑后。极少数大学生还否定了学习的价值,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一味地追求物质刺激和享受,生活极度空虚、颓废[2],甚至有个别人在校时就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
(三)时间观念淡薄,组织活动过于形式化
部分大学生时间观念淡薄,上课经常迟到,时间安排亦不合理:大部分时间花在一些琐碎之事上,小部分时间花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上;被动应付式的学习时间较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期初、期中、期末忙闲严重不均。对班级、社团组织活动,73.3%的学生不会提出有效的建议,57.2%的学生不会主动负责班级、寝室或社团活动[1],只是走走过场,做做表面文章,很多班级、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不高。
(四)消费盲目攀比,心理承受力弱,心理问题多
一些大学生无消费计划,花钱如流水,盲目攀比消费成风,25.5%的学生经常透支[1],同学间常因借钱而发生纠纷。不少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靠娱乐、消遣来打发时光,并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一旦际遇不顺心,就容易陷入忧虑、紧张、灰心、迷惘、自卑的窘境。有调查显示,72.4%的学生情绪易受环境影响,37.3%的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很不好且很难摆脱[1]。不能很好地转移和调适消极情绪,就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旦不能得以很好的释放,就易产生冲动性的报复行为,也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及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生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人又是独生子女,得到了父母的细心呵护,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家庭生活条件不够好,父母也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愿自己吃苦,也要竭尽全力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二)不完善的学校教育及管理模式
不少学校的教学活动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来开展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是课堂教学方法中的一个主角,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要背背书或听课做笔记,就能考到不错的分数。分数被看成学生、教师及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只看到了分数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培养[3]。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学生亦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以辅导员为代表的管理人员仍以行政化训导管理为主,过分强调管理的一致性,不太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三)大学生个人自身因素
从小到大,学生们已习惯了对家长、老师、学校的依赖和服从,没有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习惯,也缺乏这种能力。进大学后,不少人觉得终于“翻身得解放”了,既不想按父母替自己制订的计划行事,也不去制定自己的目标,整天无所事事。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父母替其制定的目标就是自己该奋斗的目标,没有自己的想法[4],不敢于也不善于创新。对不少学生而言,中学生活已成为一种心智模式,他们上大学后很不适应,角色意识不强,根本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因素[5]
其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对物质的贪欲等负面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制约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其二,多元化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他们的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那些忽视了自身道德修养建设的大学生,就可能出现道德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和道德行为失范。其三,互联网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文化交流手段更加现代化,文化传播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也进入了新时代。网络资源中的暴力及黄赌毒等不健康成分,对大学生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不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后,不少大学生整天忙于刷微博、发微信,互粉、点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很容易受到其中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抑制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更新家庭教育理念
父母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以尊重、自立为家庭教育的原则,实施民主式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期望不能过高,亦不要对子女过分溺爱,包揽子女的一切。从小就应让子女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习,增强子女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二)建树“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和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具体要求。“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高校“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做到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鉴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现实,高校要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校的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
高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校有关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增强他们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遵纪守法的自律性。学校还要构建融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学生公寓和网络等为一体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以增强大学生校内基本活动的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及他们的社会责任感[6]。
(四)家校联手,加强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监督[7]
父母不能只给上大学的子女经济方面的支持,也要通过电话、短信等各种方式继续加强对子女自我管理意识及自觉性的培养,适时地对子女的自我管理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要对学校提供的孩子的有关情况及教育建议进行必要的反馈和友好的配合。高校尤其是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和监督:其一,要客观地了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实际水平,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正确的方向,又要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个体差异;其二,要引导大学生直接参与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管理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兴趣、信心和决心。
(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客观地认识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出合理的计划或实施细则,毕业后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心理有问题或障碍,不仅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高的表现,也是影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因素。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应的课程,教授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有条件的高校要有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新生入校时就应对其开展心理问题摸排,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定期地进行单独辅导或适时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8]。
(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抵御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袭,抵御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及网络传媒中负面因素的消极影响。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积极开展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联系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重要纽带,亦是大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十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七)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大学生进校之时就要培养和强化自己已经是大学生这种角色意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家长和老师。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加自己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既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通过和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学长、老师或相关专家的交流来学习自我管理的经验,还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来学习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9]。
综上所述,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根华,彭辉,魏传成.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状况调查研究――以上海某高校为例[J].科教文汇,2013(2).
[2]张婷婷,刘苹,化斌.民办高校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以青岛滨海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7).
[3]梁,晏晓.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09(1).
[4]高金强.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大学生自我管理意义浅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5).
[5]罗竞红.当代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8(4).
[6]蒋蕾,王永利.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
[7]柯采茶.新形势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5
----生本教育的实践与感悟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不能把前面的阶段仅仅当做下一个阶段的准备。小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应该是给孩子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我校将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作为促成孩子幸福成长、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助推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生本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 头脑风暴,让“生本”扎下深根
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创建于1912年的弥阳一小作为我县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学校,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如何当好教育改革的尖兵,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泽惠万千孩童,如何当好兄弟学校的标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成为他山之石,推动均衡发展,是新时期全体一小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2010年4月,作为红河州教育考察团的成员,我荣幸随团深入广东、福建等考察学习。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验成功的生本教育深深打动了我,于是坚定了我们引进生本教育理念、模式,并推广创新的决心,更立志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来成就一小新的跨越式发展。2011年3月,红河州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后,在怎样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我们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生本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的职责、我的阅历、我的思考让我深知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直接对症当代教育发展弊病,广东、福建、山东的成功范例,让我坚信生本教育的蓬勃开展,将给学校注入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1、强化培训,将生本教育理论植入教师思想深处,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推广生本教育,缘于学校内部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确立了“广泛知晓、以点带面、积极实践、深入推进”的策略。2010年5月,我校召开教职工大会,对教师实践了“生本教育”进行思想动员和理论培训,我结合自己到广东、福建考察学习的感受,解读了生本教育的内涵,向教师们印发了有关生本教育研究的资料,为教师介绍了广东等地推进生本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学校还就生本教育的学习实践作了要求:一是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的内涵,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二是关注全国生本教育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开展好研究工作;三是努力转变思想,大胆进行实践,勇于挑战和创新,学校将为生本教育创设最优的实践空间和土壤。通过大量真诚务实的学习,教师们对“生本教育”这一陌生而新鲜的理念和方法渐渐充满着向往和实践的冲动,从他们好奇而又追寻的目光中,我们坚定了学校教育创新实践的一个目标和方向,就是在今后三年内,以生本教育实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建设快乐、和谐、高效的课堂和学生自主管理的幸福校园。
生本教育,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老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为加快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2011年4月我校再次派出12位骨干教师赴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参加“第46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通过与大师零距离的交流,与同仁感同身受的探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生本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观摩专家名师的作课,亲身感受生本课堂的魅力。此外,在远程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在省州县组织的专家讲座和名师示范等活动中,我们号召参学教师随时留心生本理念的贯彻,生本思想的渗透。
2、开展生本教研活动,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挖掘生本教育的内涵,寻找课堂改革的最佳切入点。 对学生潜能的认可,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认真审视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初步蕴含生本教育的一些理念,如我校开展的班级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其效果使不少班级和教师倍感欣喜。班级自主管理,以学生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分担管理职责和班级事务,并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方式,减轻教师负担,促进学生个体主动发展。当然,实践生本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能量,寻找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最佳纽带。并在教学授导、组织形式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改变学生的角色参与,使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要成为教育的最重要资源和推进自我发展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我校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揣摩生本课堂的基本流程,实践“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学方式。各年级教研组通过资料研习、观看视频、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继而形成了有一定实践借鉴价值的生本教学课堂模式。经历凤凰涅的阵痛,方能浴火而新生。如今,头脑风暴,让一小的教师对生本教育耳熟能详,对生本教育的内涵、核心、第一要义基本原则有了系统的认识,生本教育不仅占据了大家的工作空间,还洋溢在生活中的饭后茶余。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是在自身查找失败的原因已成为一小教师自觉的行动。
二、殚精竭虑 摧“生本”焕发新芽
1、加大对实验班级家长的培训,为生本教育的组织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人最容易被最表面、最明显的的东西吸引和迷惑。如今的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子女未来的意识普遍较强,担心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心理和优质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让分数一度成为衡量小学“名”与“不名”的唯一标准。生本教育,首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必须进行大量的学习活动,包括预习、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课堂上必须有展示的空间,相反,教师的讲授空间被压缩。这一违反“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无疑会遭到家长的质疑。
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传统认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不甚了解,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与担心,以及生本教育还缺乏眼见为实的有说服力的实践范例,对教师知识能力的半信半疑等等,都是阻碍生本教育实践的诸多实际问题。
学校充分考虑了以上因素,挑选教学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在相应班级进行生本教育实验;采用小步子逐渐迈进的办法,使学生熟悉生本课堂的学习方式和参与要求,并乐于参与和展现自我,由学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同时,对广大家长进行培训,阐述生本课堂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介绍生本教育的研究成果和成功案例,提出学生参与生本教育的训练要求和技能要点,动员家长支持并帮助孩子参与学习;其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反馈意见,耐心给予释疑,家校齐心,为生本教学的实践、管理探寻更好的措施。
从我校一年多的生本教育实践来看,家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主动而有效,在自主学习的习惯、搜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课堂上尽情绽放自我,实验班级的优异表现,更博得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生本课堂,快乐无穷。 生本课堂必须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个舞台是那样的广阔,总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正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选择优质教育的心理,我校的很多班级超过了60人,个别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这无疑是实践生本教育的又一重大障碍。为使40分钟容量效益最大化,学校多次专门召开会议,集体攻关,最后终于形成“前置性作业延展”和“小组汇报提纯”指导性意见,确保每一堂课成为更多孩子的舞台。在我校的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能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即使有时候由于个人观点不同,会引起争议,但最后得出答案时,如果学生知道自己错了,便会将正确答案铭记于心。有趣的生本课堂让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会了自已求知,而不再单纯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学习过程一下子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了,学习的收获也十分丰厚。“学习着,快乐着”这是我校生本实验班学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
3、建立高效的生本班级管理评价体系。千人千面,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评价是“泵”而不是“筛子”。 而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往往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我校的生本教育的评价体系由三个维度构成,即:全息性评价、动态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倡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智能发展和特长发展;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工具也要多样;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让评价贯穿于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整个过程,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让评价真正为发现学生优缺点、确定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服务。
在我校,各班班级依据《文明班级考核办法》,民主制订《班级公约》,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大块,均是对学生的操行评定作出具体的规定。之后,利用每周一次的班队会,及时反馈公布学生遵规守纪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营造严谨、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或不合理的地方,又在每学期开学时召开“班级听证会”,对《班级公约》进行必要的改进或补充,尽可能体现出管理的人性化。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为班级出谋划策:看谁有“火眼金睛”,“处处细留心”,能努力查找班级的不足之处;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地对班级管理进行整改。
我校有的班级采用“个人积分制”、“小组积分制”,按“班级公约”中的评定办法,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填写各种“积分统计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反馈,让人对每个学生一周中、一学期中在校各方面的表现一目了然,成为学期末操行评定的重要依据。评价的各项指标能得到贯彻、落实,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许多老师担心的“自主变自流”,班级管理就能既轻松又高效。
三、天道酬勤,看“生本”精彩绽放
1、学生开心,家长满意。 如何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救出来,让孩子们学的开心、学的高效,这是所以教育人梦寐以求的教改愿景。在学校推广、实践生本教育之初,我们通过多次家长座谈会,潜移默化的向家长宣讲实施生本教育的好处,让家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心甘情愿的配合学校实践这一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而老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但为了课堂的精彩,台前幕后的工作量空前增大。“你准备好了吗?”“你回头看的感觉如何?”常常成为老师自问和相互关切的话语。经过实践的考验,实施生本教育的班级、学生在综合能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许多实验班级的学生家长都非常感谢学校实施了生本教育改革。随着学段的提升和年龄的变化,这些学生给家长的惊喜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爱看书了,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是喜欢写作了,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经历过的、开心的、伤心的、喜欢的、讨厌的事情,看书的感受及时的写出来;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进步,能够灵活运用学过的成语、名言、格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第四是知识面比较广,经常查阅资料,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最主要的是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的生本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拥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开放去学。
我们的生本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其所能让孩子们自主寻找答案,查阅资料,并有许多社会实践的过程。例如:调查报告“德克士为什么受欢迎?”;“孩子一定要挨打,才能长大吗?”;“年夜饭中的合作”;“生活中如何感恩”……等主题作业不仅让学生觉得有趣、有意,更能敦促家长主动反思,且在不知不觉的践行中修正自身行为。数学方面有意让孩子自己出题、编试卷,使孩子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平台,特别是为此体验搜集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而师生间、同学间不同形式的英语听读、讲演等,则能有效强化孩子们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愿意开放并积极的参与,同时能够对自我进行管理。如有效启发、诱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家长同时也有收获,会更用心关注孩子的成长并提升自己的教育方式、思维模式及情绪的控制等等。
2、社会认同、各方支持生本实践。生本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注重情商的熏陶,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人才。学校还充分利用儿童节的“亲子活动”,让学生及家长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孩子和家长们匠心独运的创意展演,使家校、师生关系更贴近、更融洽。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并鼓励学校自主设计、规划不同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红河烟厂,体验现代化企业的生产、工作情况,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热情;深入美丽的湖泉生态园,观察、了解生态环保的相关知识,让环保理念牢牢扎根于学生心中。我校实践的生本教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生本教育校长专题年会在我校的隆重召开就是最好的例证。
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及建议范文6
研究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问题,它涉及到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不能仅从单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剖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实和户籍管制的松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居住,再加上全国实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后,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伴随着农村学校本土学生人数也大量减少,造成大量农村学校办学规模缩小的局面,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撤并学校现象。在这次中国人口大迁徙的城市化浪潮影响下,造成大量优质生源和师资力量也向城市迁移,留在农村W校的学生主要以收入相对不高的农家子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为主,有的农村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了大多数,不少学校甚至变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然而,当我们都在分享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时,却未意识到教育形势的急剧变化,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开始下降,教育教学问题逐渐显露。2002年,虽然吹来了课程改革的春风,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仍然未能意识到教育形势的变化,管理思维守旧,教学改革迟缓,有的学校虽然用的是新教材,但教的是旧方法,实是“穿新鞋走老路”。因学生和教师的流失,有的学校甚至放松了教学管理,以致教学质量逐年下降。2009年,在实施发放教师绩效工资和农村教师补贴新的国家政策后,本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一次大好时机,但一些农村学校制订方案不当,过分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鼓励,实施了奖励性绩效工资后,收入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却降低了,农村教师一直传承的“热爱农村、热爱教育”的精神正逐渐丢失,不少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情况越来越严重。只有农村教育也跟上全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中国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反思农村教育,调整教学管理,振兴农村教育,大力推行均衡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曾先后在农村学校、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任教过,且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参与课程改革多年,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状况有着深刻的理解,本文试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见解和对策。
一、 缩小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差距,首要是教师精神的重建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教育质量与城市教育质量差距不大,而现在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多数教师的意见是,学生生源质量差是主要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教学的问题。而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教师有没有用心教,它不是指教师会不会教,而是指教师有没有花心思去教,这就关系到当前教师的育人思想。上文所述,受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年青或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减少。因为收入比不上城市,工作积极降低了,学校又放松了管理,农村教师以往那种艰苦奋斗、热爱农村和热爱教育的精神在动摇、甚至消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缩小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差距,首要是教师精神的重建,这是关键的切入点。
(一) 立德树人,要坚持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和考核
育人之道,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对全国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必先要“立德”。《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当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不少教师没有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主题。相对农村教育而言,“立德树人”的核心就是要求广大农村教师扎根农村,热爱农村,热爱农村学生,为教好每一位农民子弟尽心尽力,为农村教育乐于奉献自己的力量。各级学校要大力开展师德培训和考核,要把师德培训和考核作为中心任务,引领教师立德树人,弘扬优良师德、师风。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师德的政策文件,如《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法规文件;坚持宣传国内外和校内外优秀教师的典范事迹,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宣扬校内优秀教师的先进育人事例和做法,树立榜样,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二)更新理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有一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任何教育的落后,从根本上说,都不仅仅是技术与物质条件的落后,而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落后。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是不可能有优质的教学质量。而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理念落后。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有两方面,其一是未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精髓。例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使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那么就要组织教师多学习有关如何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先进经验。其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方式单一。虽然课程改革多年,但不少的农村教师仍然采取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而且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思想引领行动,如果教师的教育思想不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就无法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理念和要求,结合优秀教学案例分析,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二、缩小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差距,根基是构建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为确保质量,必须是制度先行。建立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奠基工程。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校制度文化
据了解,办学规模越大的学校,规章制度就越规范完善,办学规模越小的学校,规章制度就越缺失。导致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一些农村学校的制度的建立及执行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制定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是重要的基础。那么,农村薄弱学校要制定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笔者建议,除了要完善日常必要的教学常规制度,如《教师备课要求》《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求》《学生上课要求》等,还要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面向教师的管理制度有《教师课堂教学准则》《教师教学设计指引》《教师批改作业指引》等,面向学生的管理制度有《学生课堂学习常规》《学生作业基本规范》《学生课外阅读指引》等,面向家长的管理制度有《家庭作业指导建议》《节假日家庭教育指引》等,这些都要根据学生生源特点、学校师资水平和家长素质灵活制定,引导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严格遵守,家长积极配合,并持之以恒,形成常态化管理,逐渐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
(二)制定全方位的学生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些农村学校,在学生奖励制度上,存在“表扬少,批评多,奖励少,惩罚多”的现象。一般是奖励学习成绩优秀或进步的学生,评选三好学生等,这样的奖励,项目少、人数少,只是激励少数学生,不利于全面激励学生。笔者认为,在每一学期,除了适当增加奖励优秀学生的项目和人数,应该制定“全方位的学生奖励机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方位的学生奖励机制”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价,它包括校内、校外、在家和在社会四个空间维度,既有物质奖励又有精神激励,既有短期奖励也有长期奖励。例如,属于过程性激励措施有每学月表扬一批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期中后进行半学期小结和奖励,学期结束后进行总结表彰,表彰的项目可以有不同类别,如设立学习之星、勤学之星、进步之星、学科小状元等荣誉奖励;属于终结性激励措施有每节课、每天和每周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把学生在课堂、在校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这些全方位的学生奖励措施,目的在于激发兴趣,激扬斗志,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
三、 缩小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差距,核心是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力量是教师,教师管理不好,教学质量肯定不会有很大的提升。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做好。
(一)创新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不少农村学校的校长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觉得教师越来越难管理。有的教师工作态度差,不听指挥;有的教师年龄大,无上进心,等退休,工作应付了事……教师管理存在“难管理、不能管、不敢管”的难题。如何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冲破管理瓶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这是教师管理的新课题。学校管理者可以在原有教师每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性工资体系基础上,尝试探索教师管理荣誉机制,建立“第二工资”体系。
1. 评选优秀教师,给先进教师颁发“精神工资”
从荣誉层面上,对员工绩效的认可,给先进教师颁发“精神工资”,是给予员工最好的精神激励。每学年,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绩,给优秀教师颁发更多荣誉奖项,如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M标兵、突出贡献教师等,让优秀教师获得领导的嘉奖、同事的认同和称赞,既树立先进典型,又营造集体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是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2. 建立教师立功嘉奖机制,制定《教师立功奖励办法》,给立功教师颁发“时间工资”
为鼓励教师多作贡献,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制定《教师立功奖励办法》,表彰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并实施奖励。奖励的项目分为记功和奖励“时间工资”。记功,即记一、二、三等功;奖励“时间工资”即奖励教师自主休息时间。所奖励的“时间工资”由教师自行调整好课程和值日时间,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自定休息时间,报学校批准后可以休假。教师立功奖励的范畴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参加课堂教学竞赛、参与教育科研、辅导学生参加竞赛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时,按贡献大小,酌情记功和颁发立功证书,并奖励“时间工资”。这项措施实施后,教师会感觉得到学校的“时间”奖励更为“实惠”,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更加积极参与工作。
3. 建立教师进修培训机制,给优秀教师颁发“知识工资”
对于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且成绩优秀的教师,学校优先给予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的机会,为这些教师增添“知识财富”,包括派出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培训学习等,在经费上和时间上均给予支持,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实践证明,改变教师管理思路,探究“第二通道”,建立教师的“第二工资”体系,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执行力。
(二)建立“课堂问诊”制度,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差,实质就是教学“患病了”。教学“患病”了,就要进行“课堂问诊”。课堂问诊,就是要深入课堂,帮助教师找出其教学病症所在,寻找治病良方。负责教学管理的领导应该多到一线教师的课堂里听课,帮助一线教师找出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课堂问诊式的听课可采取如下方式。
1. 多次听课。对教学能力薄弱的教师,要经常听他们的课,甚至需要连续跟踪一段时间或连续听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课,并及时、详细地进行评课,“手把手”地指导其教学,逐步提升其教学能力。
2. 同课多讲。听课者提出整改意见后,授课者修正教学设计,再到其他班“借班”授课,如此三次,同一项教学内容,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反复再授课,直到授出最好水平为止,这是提升教学能力有效的方法。
3. 同课异构。这是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较多的教研方法。即是同一课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再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听课、评课。通过集体研讨,对比优缺点,探讨最佳教学设计,这也是研磨教材、提升教学能力的较好方法。
(三)坚持校本教研制度,提升教师团队合作能力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质量差的学校更要加强集体教研。通过集体教研,集合优秀点子,取长补短,能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团队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提升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思考力。在集体备课方面,要建立“二次备课制度”,即每个年级的教案,上课前,最好由教研小组分好备课任务,每两人负责一个教学内容的设计,然后在教研组中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讨,案后才上课,上完课后再集中进行课后反思,再次修改教案。
四、缩小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差距,主阵地是改革课堂教学
通过校本培训,重建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时,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因为,要缩小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差距,唯有进行彻底的课堂教学改革。那么,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