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科技园区;规划设计;问题;原则;措施
随着科技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科技园规划设计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
1 科技园区的概述
科技园区指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园区,其是区别于传统产业园区,是一种集科技、经营等多方面的产业园区。当前基于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需要建造更多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在科技园区规划过程中,其用地类型比较复杂,包含各类用地性质,有工商业用地性质以及混合用地性质等;科技园区中的建筑类型主要为写字楼、研发楼以及高科技生产厂房等。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加强科技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策略。
2 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园区建设的日趋重要,必须提高其规划设计水平,但是目前科技园区规划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1)基于科技发展快速的特点,其用地规模较难确定。如果规划太小不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如果用地规划太大,高科技产业规模很难在短期内形成。(2)高科技园区就业人口估算问题。科技园区相对于传统工业园区,其工作人口密度及配套等需求,如果依据经验估算,会导致项目定位的错位。(3)基于高科技产业园区人口密度集中的特点,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交通拥挤、停车场地不足等。(4)高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属性不同,各企业的建筑风格要求也不一样。使得规划设计不统一。
3 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要求
3.1城市科技园区的整体规划。城市科技园的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其建筑具有空间构成简洁合理、可识别性强等特点。比如建筑需要具有层次丰富的园区空间,并且需要具有现代化及高效特征的内部使用空间。同时合理应用景观以及自然光,提供高质量、舒适、环保的办公以及生活空间。运用开拓创新的设计理念,将城市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成为一座真正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的综合型区域。高科技园区的整体规划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合理布局,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与不同企业类型相匹配。
3.2城市与科技园区的和谐统一。城市与科技园区的和谐统一是指依靠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科技园区在规划和设计上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共同建立起来的一个和谐共存的系统。
城市与科技园区的和谐统一,需要从科技园区的功能性方面进行考虑,需要以城市文化作为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主导方向,强调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基于城市本身的地理空间特点,城市科技园区与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对于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在进行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其发展空间以及发展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就业人口、文化程度、产业结构、建筑风格以及经济水平,综合考量科技园的效益以及城市的整体环境。
3.3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以表达为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影响后续发展。并且需要通过以生态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条件,并且最终实现城市科技园区整体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科技园在规划设计时,所遵循的最最主要原则就是实现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共同稳步的进行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该严格贯彻落实生产、生活以及生态三大方面的协调发展,坚持环境建设与功能建设的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周边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体现于自然的共生、与环境共存的绿色生态理念。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渗透、融合、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以及建筑材料,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科技园区。
4 加强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措施
4.1加强城市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基于城市科技园区的具有科研、教学、生产的综合性特点,其在交通以及各种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上往往落后于科技园区内的产业发展。为了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城市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中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并且需要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城市科技园区进行长远规划,从而使市政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设施能适应城市科技园区的发展。
4.2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必须结合地方特征。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必须结合当地科技产业项目的特征,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比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印度班加罗尔等世界著名的城市科技园区,然后结合当地地区产业特征,对科技园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发挥当地的科技产业特征,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技术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提高科技园区的竞争力。
4.3园区定位从地方科技产业走向国际。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大部分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显现国际化趋势。很多发达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大型国际企业在科技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并且有些大型国际企业与当地特色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科研单位以及建立生产加工基地等。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了将近100多家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科技园区的定位将从地方科技产业逐步走向国际。
4.4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模式逐步向 “园中园”或专业园方向发展。过去在政府推动下建立的科技园区,基于科技发展快速的特点,在科技园区初期规划设计过程中,其规划范围通常大于实际建设面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科技的进步发展,使得很多项目需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科技园区初期的规划设计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因此科技园区内部会分化出多个专业园,并且基于个园区的专业自成体系,形成了“园中园”或专业园。例如中关村科技园区内部的软件园、生命科学园等。
5 结束语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在对城市科技园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紧密围绕城市发展的功能。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人类提供更加亲近自然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同时城市科技园区规划设计的意义也是为了实现城市与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毅;刘力.科技产业园区规划新思维[J].城市住宅,2009
[2]郑云凤.城市高新区视觉识别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2
(一)盲目跟风,规划缺乏本土特色
很多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规划时,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筑空间布局以及外形设计方面,而忽略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化特色的塑造。同时,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与地位,很多地区盲目规划设计一些地标性建筑,因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设计理念,使建筑与周边环境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违背了城市建筑规划的“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原则。同时,因这些标志性建筑不能体现出本地特色与文化风貌,只能用“标新立异、华而不实”来形容这种建筑风格。
(二)城市建筑规划企业法对于人文因素的考虑
对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专业而言,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开发商将经济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忽视了服务设施、绿化设施等人文因素的考虑。对于现阶段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而言,应赋予建筑一种亲和力,以在满足人们住房环境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对于城市建筑规划难以实施的原因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规划实体的空间实体没有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落实。对于部分城市而言,在城市家主规划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实用性、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因素不能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现象。二是部分市民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缺乏认识。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因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触及到了部分市民的私人利益,使规划设计工作遇到了较大阻力,使规划设计任务得不到顺利贯彻实施。
(四)规划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上文已经提到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多种专业与技术的系统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人员而言,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应明确与规划设计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地方文化等,这就对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为打造出高质量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更新观念,完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作为社会文明与工业进步的基础,其发展规律也是不易捉摸的。为此,在具体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以适应城市“整体环境”为原则,对城市建筑、建筑用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且满足城市发展要求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应彻底摒弃传统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只注重“单一规划”工作的开展,而应与城市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各项规划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在促进城市建筑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促进居住环境的改善。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建筑规划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不断普及给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这样一个控制整个社会经济建设需求以及土地、人力、财力供给的规划设计行业而言,也应加强对于信息化的利用,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建筑规划信息系统,以在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发展过程中获得最为丰富可靠的信息,来作为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材料,便于今后规划设计工作宏观调控与具体操作。
(三)强化学科渗透,提升城市建筑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
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以规划专业课程为蓝本,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强化学科渗透,以交流学习、媒介传播等形式强化不同专业、行业规划设计部门专业人士的协同工作,以此来提升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于建筑规划设计部门而言,还应加强去化管理与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借助先进测绘技术、规划设计以及制图技术来强化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四)注重具体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在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将建筑规划与城市的整体结构相联系起来,强化与城市内在秩序的有机结合,实现城市建筑规划与区域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此过程中,应将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水文状况、交通状况等考虑到规划设计因素当中,提升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与技术经济合理性。(2)不宜盲目跟风,应该突出特色。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明确规划目的,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元素、传统元素等特色,突出本城的特色,提升城市形象。(3)注重人文环境、绿化环境的规划。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文因素的关怀也越来越浓烈。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预留出环保区,重视人文建筑的规划,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实现人们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五)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在适当扩大建筑规划区规模的同时,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方面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与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与旧城中心城市改造。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打造出一座不乏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成为主要内容,公路、铁路、园林绿化、道路系统、建筑物等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对象,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了城市环境。若城市规划与建设只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的展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我国多种行业的齐头并进[1]。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对城市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城市的道路系统,居民楼、商业建筑、绿化工程等,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完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诠释,并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1、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应时刻秉持着人性化的观点,当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群众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个体和单位,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基准,充分遵循人们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将科学、有效的观点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征集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可以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属网站[3],并在网站中设定公民投票区和意见区,公民可以在网站中任意发表个人建议,对城市道路建设、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的观点都可进行自由留言,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价标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围绕经济发展为重心,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模式。不同的产业对土地的空间利用是不同的,应根据产业的属性来界定空间分布,且城市的空间化结构会发生质的变化,做好产业的规划、数据的整合是关键。由于每年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数据都不尽相同,数据的收集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只有了解城市往年产业经济的各项数据,才能为后期城市规划设计中商业、厂房数量等的规划与审批力度提供依据。但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效率相当低,且精确性不高[4]。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编、排列和分析,既节省时间,也提高精确度,每年城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做好备份,一旦应用到有关数据,可直接获得,对后期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3、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决定着规划对象的设计规模和类型,做好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信息技术的出现,规划与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运用人口预测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识别,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地理与区域定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口的普查,准确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更具现代性和高效性。GIS系统与人口预测技术的相互融合,可对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增长指数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划设计方法。若该区域人口数量成集聚上涨的趋势,应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建设与规划力度,商业楼、商业街道、居民楼、公共休闲设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以满足未来人口的需求。
4、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道路系统的构建,将城市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凭借人力是无法实现的,构建道路信息系统,将城市所有道路都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影像图表示出来,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电子图像来观察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点和残缺点,并加强对残缺点的重视;在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对交通道路系统的截面、断面和宽度等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能让交通部门了解交通建设中的不足,纵观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可直观的了解到哪个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不到位,有利于交通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为城市绿化提供资源
城市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绿化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绿化工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掘更多创新性的园艺技术,通过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寻求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植更为简易。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平台中会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且还有诸多新品种培育方法,石墙的设计方法等都可在网路中获取,对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元素,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GIS系统、大数据等名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分别从城市产业、人口、地理交通等层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大大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促使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丰春.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240-241.
[2]董铭.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门窗,2014,09:219.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生态城市;城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生态型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生态型城市的涵义及规划设计原则
2.1生态型城市的涵义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2生态型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2.2.1社会生态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2.2经济生态原则
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2.3自然生态原则
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2.4复合生态原则
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生态型城市的设计
3.1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3.2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城市产业设计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地予以实施,并且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此外,还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3.城市居住区设计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即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一方面要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的特点
4.1系统观
生态城市是一类极其复杂的城乡复合系统,其中各种社会、经济、自然因素通过各种功能流和反馈关系结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时空网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因单果的链式思维是行不通的,往往顾此失被,规划设计必须有系统观念和网络思维,综合分析、研究和处理生态城市各要素的整体联系。系统思想将生态城市看作一个功能整体,而不是组分间的简单关联。
4.2综合观
综合观体现在多学科参与和规划内容拓展的两个方面。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物质建设的需要,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生态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规划,并改变其原先的统治地位,而融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规划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规划。
4.3区域观
生态城市本身就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区域概念,规划必须以其立足的更大区域范围为基础,并把城乡、区域、国家乃至全球不同地域空间层次规划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思考研究和共同的行动。生态城市与区域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生态城市单单只追求自身繁荣,而掠夺其区域资源,必将反过来制约自身的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应当力求与其区域共存、与自然共生,这要求生态城市规划不能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关注大范围的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层次的规划,如规划应考虑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上述指标体系,科学地规划我国城市的经济和生态活动,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置规模和布局,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吴谦林.浅谈生态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08.34(12).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5
【关键词】低碳理念 城市环境 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中应用低碳理念的内涵
“低碳”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书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其背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
低碳设计是一种目标性的指导方式,旨在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规范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以因地制宜的指导思想、合理的科学技术手段,在不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总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①
从城市建设、生存、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城市基本形态、城市建筑格局中碳排放的成因及途径,以及碳排放过程中能源的传递过程,并且可以根据碳排放的影响总结出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中适宜的规划方式,从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进行城市环境政策制定以及规划实施,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城市生活环境。②
随着国内外环境与发展问题愈来愈引发公众的关注,国家也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以推行低碳理念,对我们开展城市环境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就曾提出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低碳能源的研发和应用等。
与此同时,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低碳的发展,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都明确提出低碳是解决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的重要努力方向。
在具体实践当中,国家也积极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落实到建筑、城市规划等方面,建设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标准用以规范城市节能建设,包括《居住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成为开展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准则和依据。
低碳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解析
国家关于低碳的相关法规、政策对城市环境具有导向性意义和作用,它所秉承的基本原则与低碳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所应遵循的相关原则是一脉相承的。例如以厦门市的低碳化城市建设目标为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城市规划低碳理念运用的原则。
厦门市在城市环境规划中,以自身地理环境特点及地缘空间形态为依据,针对城市的经济生活、交通方式及建筑规划等领域深入挖掘低碳理念内涵,提出了相对科学的城市规划低碳发展目标。厦门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单位GDP能耗进行控制,逐年逐步降低城市碳排放总量的同时,重视景观生态学的科学应用,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细致规划,加大原有城市空间的土地开发利用率,依托原有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一定规模性的城市居住网络。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加强了斑块及廊道的景观生态作用及各个绿地系统之间的生态联系,尽量辅以乡土植物配置景观,从而维护地域环境生态多样性。
其次,坚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利用能源、材料、劳动力等相关资源,以优秀的规划设计使规划项目具有最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利益,从而取得项目本身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厦门市在整体城市功能布局方面下大力气,通过完善工业、建筑、交通等方面的低碳产业链、发展可循环经济并大力提倡推广清洁能源。在依托厦门城市优势资源有选择性发展城市主导产业的同时,以生态化产业园区块模式为基础,将大型工业产业与生态产业园区集中布局,加快构建可循环产业并提高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率。
最后,坚持系统整体性原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厦门市打破了传统规划模式,对城市建筑、交通系统进行重新整合布局,减少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必要交通距离,创建出尺度适宜的社区,使得城市规划创建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形成平衡、和谐的状态,从而使城市环境具有不断发展的动力。③
低碳理念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策略
低碳理念应用于城市环境规划旨在降低城市碳排放量,使城市生活以低碳经济方式运行。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提倡新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排放水平,从而使城市的景观环境在其使用周期内更符合低碳环保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在城市环境规划过程中,从设计规划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使用及维护保养阶段,都要围绕低碳理念对目标环境进行细致的碳排放分析,从而改变传统城市景观的规划模式,创造以系统性、整体性、延续性为原则的新理论模式下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理论方法。
传统模式下的城市环境景观规划,往往没有将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过程、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使城市环境规划的各个环节成为相对独立的规划单元,每个单元只负责解决自己的内部问题,缺乏整体性和大局观,没有明确的系统组织指导原则。此种模式虽然可以在规划单元内部较为完善、高效地解决内部问题,并且在规划单元内也会考虑低碳设计的因素,是一种相对科学的规划模式,但当把低碳理念作为系统指导性原则融入到整个城市环境规划过程中,各规划单元之间就无法协调统一,在某些具体实施环节必然无法保证达到城市环境规划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造成了低碳理念在城市环境规划中没有良好的应用效果。④
在当前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过程中,低碳理念是指导性原则,我们所进行的设计都要在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框架中去规划和研究。笔者以北川县城的震后重建项目为例,着重阐述低碳理念在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汶川大地震后,因北川县城在原址复建难度大、成本高,北川县城就成为了震区中唯一进行异地重建的城市。国家高度重视北川县城的异地重建工作,并强调要以生态内涵为主,以低碳化、生态化城市建设为目标,高度重视低碳建筑的推广及应用。
以此为方针,低碳理念在北川县城重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贯穿始终。从城市的整体规划、空间布局到城市的交通系统、工业区块规划,再到城市建筑细节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等等,都充分考虑以低碳节能为目标,以保障实现新北川县城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北川县城的城市环境规划过程中,低碳理念的实践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促使城市环境碳排放源头低碳化的策略。城市环境中碳排放源头可以分为固定和移动两类,其中固定碳排放源以城市建筑及附属人工构筑物为主,移动碳排放源则是以城市交通运输工具为主。通过降低固定、移动两类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就可以有效降低碳源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一方面,在降低固定碳源排放方式上,北川新县城的空间规划利用地理优势,对新址环境进行充分保护、利用。由于新县城位置四周环山,空气流动性较差,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重新对区域内部生态廊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微气候学的科学应用引入城市新鲜空气,缓解新城区的热岛现象。
北川新县城规划对城区基础设施、建筑规模及结构也提出了相应的低碳化措施。在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以燃气及电网作为低碳运行基础,大力发展诸如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应用,对于材料的循环回收及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建筑细节也有了具体的参考指标体系。与此同时运用建筑学基本原理,在低碳化建筑满足基本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更强调低碳化建筑运行成本考量。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因素条件和拓宽低能耗建筑设计渠道两个方面,降低北川县城的建筑及其附属物的碳排放水平。
另一方面,在降低移动碳源排放方式上,通过参考人们的出行方式及出行意愿,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及布局城市空间功能分区,有效缩短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必要移动距离,协调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以增强城市交通便利性来降低城市移动碳源排放水平的目的。北川新县城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倡导绿色交通。首先,重新构建功能明确、尺度适宜的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系统中路网规划以加大道路密度、降低道路宽度等方式,满足城市交通的便利性、可达性。
其次,北川新县城倡导慢行优先的交通方式,通过绿化带对城市交通快慢进行分离设置,快行交通系统用以满足城市生活生产,慢行交通系统用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出行。通过减少快慢交通方式的互相干扰,形成区域内部相对化的人车分流,从而创造安全、舒适的区域交通系统。
最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化,以城市主要区域的功能节点为基础,建立城市交通枢纽,连接周边支线枢纽,从而形成网状结构,以满足人们出行要求。并且增加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综合服务区域,提供停车场、维修厂等必要交通附属设施。北川新县城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低碳化的交通运输是一个体系,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以及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维护,人们的出行方式或运输消费模式等,都进行了相应的低碳化改造和优化。
促使城市环境碳排放过程低碳化的策略。城市环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对各类社会资源进行生产、分配、供给的同时,也会消耗能源并产生巨大的碳排放量。
北川新县城在城市规划初期就确立了工业产业的准入制度,并明确城市产业规划模式,降低高碳排放产业发展速度,以提高城市自身的发展质量。从政策源头到产业规划再到城市规划,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推动城市发展低碳化。
在城市基础产业规划中,北川新县城以城市低碳化为目标、倡导可持续发展经济为原则,科学量化考核工业产业,对以土地利用高效、低耗能、低污染及科技型企业优先准入,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工业产业。并且,在北川新县城规划中,通过科学手段,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及空间布局,依照环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基本规律,降低城市环境自身对能源的需求的同时,高效、合理地配给社会资源,逐步实现城市内部资源供给平衡,从而减少城市自身在基本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促使城市通过自然环境进行高效碳吸收的策略。相对于人为改善城市环境,自然环境本身就具有调节作用。充分利用城市绿化空间,使其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也是降低城市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利用生态学、环境学、气候学等原理,有目的地塑造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营造既蕴含高雅的艺术气质,又可减少城市碳排放量的城市绿色景观。
北川新县城在城市环境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条件、文脉传承等因素,通过适宜的生态修复和重建,保持当地水土及人文特征,对当地的自然水系、湿地系统充分利用,注重当地环境系统的生态性发展,协调当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北川新县城的景观规划在力求不突破人均用地标准的条件下,提高人均绿地占有率,并建立更多的城市亲水空间。北川新县城的城市内部环境及景观规划,突破了传统城市绿地作为建筑与道路的辅助作用,而是把城市绿地系统、城市蓝道与大地景观结合作为城市主要生态网络节点。在保护当地已有生态斑块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密度等手段加强了城市绿地系统之间的联系。
北川新县城以城市内部交通路网及水系为主线,以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及环城山体绿化为主体,构筑城市生态网络,真正让城市绿地系统起到了以风廊形式传递空气、平衡气温的作用;以绿地作为城市热岛切割的作用以及防风防沙和降低噪音的作用,从而达到城市环境自身高碳吸收的目标。
北川新县城的城市规划在低碳理念的实际应用上下足功夫,做到各环节环环相扣,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实现新城区环境的生态化发展,为城市低碳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低碳理念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不止于当下宜人的城市环境的建立,而更多的是在城市环境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的道路上予以指引。⑤
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低碳理念的引入必将改变现有的城市环境规划方式方法。低碳理念引入到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以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导向,把规划目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道路上来。低碳理念为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从多层面、多方位为其提供规划指导性目标。低碳理念的引入也必将改变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目前的评价体系,为国家环境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新的视野,是我国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文系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10053】
【注释】
①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2008年第2期,第33~35页。
②④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6期,第1~6页。
③林树枝:“厦门市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建筑节能》,2010年第 38期,第1~4页。
城市产业规划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节能;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and energy-saving methods of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how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ference only.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方法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资源消耗来看,全球约1/6的资源消耗和建筑行业直接相关。因此,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节能思想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所谓优秀的现代建筑,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追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舒适指向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经济指向建筑的建造与运行成本,节能指向对能源的消耗。在建筑节能措施中,建筑的密封性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密封性不好,保温层内空气变冷变湿,就会失去保温的效果。在封闭的基础上,外墙的保热是护系统性能的重点。在建筑物耗费的能源中,大部分是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用得越多,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就越小。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状态,必须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是目前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如果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则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我国目前建设量巨大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当务之急应在较大程度的建筑中采用成本较低,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节能措施。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2、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