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1

摘要:私募基金是一种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社会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基金方式运作的集合投资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投资力量,私募基金对我国整个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目标客户选择、主要盈利模式以及退出渠道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以上的总结分析后,文章最后提出四点了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建议。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来源组织形式退出机制

1.私募股权基金的概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lty简称PE)是指通过非公开募集的形式募集机构投资者或个人的资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通过控制或管理所投资公司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投资者按照其出资额分享投资收益,承担投资风险,并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涵盖了企业首次IPO前所有阶段的权益投资,包括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各个阶段,也包括投资扩张期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参与管理层收购在内的并购投资。投资于过渡期企业或上市前企业的过桥基金也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范畴。狭义私募股权投资是指对己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投资。它伴随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和发展过程培育公开上市的企业资源,在企业的种子期、成长期和扩张期都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通常为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养老基金和捐助基金等。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时间长,与其它金融资产相比流动性较差,对于投入资金的性质有着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主要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来源于政府单位

在我国的各地省市级高新技术园区都有财政拨款,直接经营私募股权业务或投资到私募的产业投资基金中,但这一类型的投资者皆肩负着一定的政策目的。在投资区位上有一定的限制。经营或决策不同地方的政府资金很难投到同一基金中,但部分政府的资金已经开始了运营机制的转型—即从直接投资人变为出资人或有限合伙人,开始扮演基金的角色。

(2)来源于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及本土的上市公司

在我国的部分跨国公司因有较高的人民币积累或看重我国经济的未来潜力,都纷纷表现出以人民币或美元投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趣。由跨国公司来收购那些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中小企业,这减少了跨国公司直接寻找项目和直接投资的风险和成本。即使跨国公司最后没有收购那些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也推动了跨国公司所主导行业的产业链的发展,间接地为跨国公司创造了价值。

(3)来源于国外投资者

近年来,国外资金对我国风险投资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据《亚洲风险投资杂志》报道,自1985年以来,己先后有50多家国外风险资金进入中国,基金资本额从1991年的1.8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36.1亿美元。对这些数量可观的资金,应当加以充分利用。为此,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修改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私募股权基金的目标客户的选择

在目标客户的选择方面,私募基金倾向于选择拥有资金在100一2000万之间的客户。通过私募基金的推出,基金管理人能更好地拓展这个层次的客户。此外,私募基金这种形式更便于基金管理人吸引投资者。另外,由于私募基金的客户数量很少,私募基金更有可能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设计投资策略,客户也因此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4.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盈利模式

私募在赚钱的情况下才能收管理费。当然,同样的盈利比例,规模越大,私募赚的钱越多,准确地说,私募是业绩、规模都追求,如果客户赚不到钱,私募一分也别想拿到。国际、国内通行的私募盈利提取比例是盈利部分的20%。打个比方,如果客户资金总盈利是40%,私募公司会提走40%x20%=8%。提取的方式有的公司按月提取,有的是按季度提取。提取的前提是,必须在每次利润结算周期内盈利,私募公司才能提取业绩,如果亏损则一直计算到下一个周期出现盈利后才能提。除此之外,客户还需承担2%一3%左右的银行托管费、发行费。为保护投资者,对客户提成还约定,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间不提,以防在以后周期因系统风险而出现亏损。

2006年国内开放式基金的最高收益率约160%,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一个投资界的天文数字,但如果和私募基金的收益率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据了解,不少私募基金去年的收益率都远超过200%,300%-400%也是常见的业绩。由于私募基金面对的是少数资金大户,监管相对宽松,不需要严格的信息披露,投资股票的比例也没有限制,因此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私募基金的收费标准一般是收取2%的固定费用和赚取利润的15%-20%。这一方面是要远高于公募基金,基本上与国际对冲基金相同。

在收入分配方面,国内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从年终基金分红中按约定的比例提取。具体分红比例各家私募基金都是按照跟不同的客户签订的合约来定。如果出现亏损,则没有收入,有的可能是营业部给的佣金。可以说私募基金与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完全捆在一起。

当然,高收益自然也有高风险。由于私募基金都是由私人创办,自有资本少,且人数不多,投资者委托理财后,收益完全是靠私募基金经理的个人表现甚至道德水准,面临的市场、操作、法律和信誉等方面风险都很大。

5.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分析

(1)私募股权投资的目的就是最终通过退出实现价值增值或盈利,因此通畅的私募股权资本退出机制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乃至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培育都至关重要。根据被投资公司股权出售的对象和股权出售的比例可把退出机制分为以下几种方式:IPO、收购退出、二次售出、回购以及破产清算。

(2)IPO。在IPO中,公司的股份将通过证券交易所出售给公众投资者。但是,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并未在上市时就将其持有的股份全部售出,而是在上市后的一段时期内逐步售出,最终实现完全退出,收回投资。IPO被公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可以使被投资公司的股权充分实现社会化和公众化。在中国,IPO包括在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以及境外市场实现直接、间接上市,近期有望开通的创业板市场将成为私募股权投资IPO退出的另一重要舞台。

(3)收购退出。在收购退出中,整个公司的资产(或股权)将出售给第三方,第三方通常为战略收购者,在规模上比被投资企业大得多。收购完成后,鉴于原有企业管理层的出色表现,买方(战略收购者)可能会将被投资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子公司,留住原有的管理团队;另一方面,买方也有可能将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并入自己公司内部。总之,收购退出中的买方多是为了合并被投资公司的资产、人才或者技术,以获得协同效应。收购退出的实现,可能是因为被投资企业与私募股权基金之间的协议:如果被投资企业在一个约定的期限内没有上市,私募股权投资者将有权要求原有股东和自己一起向第三方转让股份,原有股东必须按私募股权投资者与第三方谈好的价格和条件向第三方转让股份。

(4)二次售出。在二次售出中,私募股权投资者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第三方,第三方通常也是战略收购者,有时则是另一家VC/PE。因为资本对接职能是VC/PE的主要职能之一,在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甚至到成熟期的各个阶段中,都会有不同投资主体的介入。因为不同VC用E的特长和关注阶段不同,一方比较擅长投资的初期运作,另一方则比较擅长投资的后期运作;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同VC/PE对被投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存在不同的看法。二次售出与收购退出的区别在于:二次售出仅将私募股权投资者所持的股份出售给第三方,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所有者)并未出售其所持股份。收购退出则是将整个公司的股权出售给第三方.

(5)回购。在回购中,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将私募股权投资者持有的股份重新购回。回购的发生多是由于被投资企业无法达到合约中的特定条款:(1)如果被投资企业在约定的期限内没有上市,其管理层将被迫以约定的价格买回私募股权投资者所持的全部或部分股权;(2)虽然在约定的期限内被投资企业可以上市,但是由于其盈利不够,以至于它上市后的市值没有达到一个约定的数值,即没有达到一个合格IPO的条件,回购也可能发生。

(6)破产清算。由于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部分或完全的失败是很普遍的。当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人意识到所投资的企业不能产生盈利,并且不具有发展潜力,无法获取预期的回报时,他就应该果断退出,进行破产清算。因为与其浪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在一个没有前途的项目上,还不如将退出的资金和富余的人力投入到下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中,实现资本增值,同时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虽然清算退出预示着私募股权投资在这个项目上的失败,但是及时有效的清理失败项目仍然是非常明智和重要的。

6.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建议

我国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进程中,必须将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发展符合中国特色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才能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拓宽居民资金运用渠道,又能为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提供资金支持。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制。稳定、规范、繁荣、公平、公开、公正的证券市场对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必须也有责任全力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

(2)构建诚信体系,加强信用建设。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证券市场需要诚信的维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在走向阳光化过程中更需要诚信赢得管理层、投资者的信任。重视诚信体系建设,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真正能经得住市场波动的考验。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2

经过几年的发展,阳光私募行业的分化已悄然展开。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表明,只有形成自己特色的私募基金才可能走上长期盈利之路,人云亦云者的发展空间不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力求获取绝对收益,但很多阳光私募依然遵循“靠天吃饭”的模式,市场好的时候,整体业绩还可以,而每逢弱市,产品净值就跌得厉害。最直接的原因是,不少私募的市场研究过于依附于机构的研究所,而从历史经验看,机构研究所的研究能力普遍不高,无论是对宏观经济,还是对行业、公司的分析都较薄弱,而少数研究能力较强的机构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大,尚难形成引导价值投资和稳定市场的作用。

阳光私募依附于机构的研究所,其投资模式可能短期化,获取唱多逻辑、提前打听信息等成了常见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又造成市场观点的“同质化”趋势。在一致预期的强化下,一些题材股、概念股被夸大炒高,而后转为暴跌。

同一种模式玩的人太多,一致性太过强烈,这种模式必然会失效。分析人士认为,阳光私募要想发展,必须在绝对收益上取得让人信服的成绩,这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而不是在羊群中随波逐流。

例如,从当前市场情况看,并非一味做多才能盈利,空方策略也基本具备操作空间,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指引已出台,市场上融资融券的标的范围也已扩大。在此背景下,市场的套利空间逐步出现,套利品种也将越来越多。谁能熟练地进行多空转换,运作跨品种套利和实施对冲策略,谁就更可能稳定获取绝对收益,这可能是私募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事实上,中国股市有一些存活了多年的老牌私募基金。它们大多拥有较强的投资团队,有成熟的投研体系,规模也难得的稳定。它们最主要的特色是,对机构的服务并不盲从,对大众不盲从,能够坚持自己的多空策略,其策略能兼顾短期和长期,并且非常重视风险控制,绝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这些阳光私募的产品虽然在牛市里并不起眼,但在熊市里独树一帜,从几年的平均情况看,年化收益率相当高。它们的投研体系也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这些阳光私募可以说为整个私募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本。

必须强调的是,阳光私募的特色之路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由于中国的阳光私募发展历史尚短,很多人的“崛起”依赖这一路径:先成立一只产品,利用资金优势将产品的净值做得很高,随后吸引私人银行资金或大额投资者,成立多只产品。这种以“诱饵”方式壮大自身规模的做法做一次或两次还行,其后必然难以为继。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PB业务 私募 影响

有一个词正在券商圈悄然流行,那就是PB业务(Prime Broker,简称PB),我们一般称之为主券商业务或者主经纪商业务。

目前不少券商均认为,私募这一领域未来是一片蓝海,从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11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370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2217只,认缴规模4.79万亿元,实缴规模3.82万亿元。其中17371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新设立基金,认缴规模3.13万亿元,实缴规模2.50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43.09万人。从《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以后,私募基金的成员数以及规模呈现快速的增长,加上随着监管部门对于私募基金行业采取等级制进行私募基金的登记处理,这一举措私募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近期在市场上进行运行的私募基金已经超过了12000家,发展速度及其迅速。

一、PB业务的盈利模式分析

目前主要的盈利点有四点,其一是交易的佣金来源,在行情稳定的时候,私募的交易量比较大,能够出的量比较多,很多私募只是需要寻求一个这样的通道,对于佣金的要求不高,但是这一块对于券商而言则是一个比较大的赢利点。

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就是融资融券业务,这个尤其是融券方面的带来的收入,能够给券商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还有一个就是配合私募那边进行产品的定制的工作,如利用一些场外的市场规则定制相应的产品,以及提供相应清算托管服务等等。

最后一个收益的来源则是券商为了培育机构投资者而设立的种子基金参与投资私募基金的投资收益。

还有一个不是大众的资金的来源,也就是部分的私募愿意选择券商作为资产管理人或者托管人而收取的管理费和托管费,但是不是主流的盈利点。

二、PB业务的外部需求分析

私募对于PB的一体化的需求程度具体还是要看私募的运作模式与规模的大小。一般如果私募的规模比较小的话,其发行产品的时候,会对于外销的渠道有所欠缺,这个时候,合作的券商就可以为其提供引资的功能,通过吸引资金来使得产品顺利通过成立阶段。同时,私募在选择PB业务作为主要通道的时候,对于券商的选择也及其重要,主要看中券商的品牌,客户群体,资金,操作服务,IT系统等方面是否存在优势。

三、PB业务对于私募基金行业产生的影响

(一)降低行业费率,减轻私募基金成本压力

券商为了推广PB业务,与信托公司、银行、和基金子公司争夺客户资源,必然会在托管费等方面进行优惠,这将使得私募基金运作成本降低,也变相提高了私募基金的产品竞争力。比如按照一个亿的额度来计算,券商打包费用在千二左右,而信托计划加上银行托管费用要达到千五左右,一个基金项目节省下来的费用就是30万,这对于一些年基金规模在10亿以下的中小私募基金公司或者刚刚开始创业的私募基金来说甚至是生死攸关。

(二)配套增值附加服务,减轻私募基金运营压力

其实同基金管理子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相比,券商PB业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运用券商全方位的业务和部门优势,整合资源,为私募基金提供非常丰富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比如说,一些大型券商拥有非常优秀的投资研究机构和人员,可以为私募基金提供投资建议;券商利用其在行业的资源优势,为私募基金提供资本引荐服务;向私募基金提供融资融券服务。这种通过一个主经纪商提供系统的服务的方式可以有效减轻私募基金运营压力,使得私募基金可以专注于投资,提供运作效率。

(三)种子基金培育优质私募,促进行业竞争和优胜劣汰

国内机构投资者相比于国外来说目前发展水平仍然非常有限,而国内一些大型券商,比如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等,为了培育机构投资者,扩大PB业务规模,纷纷成立种子基金认购私募基金份额。2013年年末,中信证券动用自有资金投资20亿元建立了对冲基金种子基金,与国内外追求绝对回报的各类对冲基金合作,帮助初创的对冲基金培养业绩,很多来自海外的量化交易、套利交易对冲基金选择了和他们合作;2014年2月,中金公司也在雪球网推出“私募工场”,开展私募基金孵化业务;国泰君安今年设立的种子基金已累计向5只私募基金投入了7700万元。

券商通过建立种子基金或孵化基金的方式,一方面投资于私募基金取得收入,另一方面吸引私募基金入驻其PB平台,扩大其业务规模。而券商认购私募基金,体现了券商对于私募基金的认可,这对于私募基金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优质投资者作用巨大,而没有获得券商认购的私募基金为了取得券商认可,也会努力提高投资水平,挖掘好的项目资源,这可以促进整个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盛青红.PB业务:券商新战场[N].华夏时报,2013(12).

[2]安卓.券商PB业务跑马圈地:“零托管费”拉私募入伙[N]. 第一财经日报,2014(3).

[3]张莉.券商大力拓展PB业务[N].中国证券报,2015(10).

[4]何华.建立主经纪商业务模式 发挥券商资本中介功能[A].2013(7).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3

一、机构数量、募集资金规模将不断扩张,行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回顾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良机。在近十年内行业新募资金数量与规模均保持12%以上的增速。在持续的政策支持与利好的市场环境下,未来五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规模或将上升至万亿,成为除银行信贷和IPO外第三大融资方式。

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预测,未来五年中国PE行业投资潜力巨大,到2015年将至少有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机遇,其中超过80%属于民营企业交易。

中国PE新募基金规模

(单位:亿元)

中国PE新募基金个数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二、私募股权基金币种结构、投资方向以及退出方式将逐渐优化

(一)从基金的币种角度来看,人民币基金将迅速崛起

新募私募股权基金币种统计图

(按募资金额,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2012年1月

根据清科的统计,2002-2008年,人民币PE仅占国内PE资本规模的1/3、投资数量的40%、投资金额的20%。国内PE长期维持人民币与美元三七开的局面。2009年始,人民币基金异军突起,从数据上看,2009年人民币基金在基金数量和募资总额上双双超过美元基金,在投资数量上,也占到投资总量的60%。并且,众多外资GP开始在国内募集和管理人民币基金,成为推动人民币基金发展的又一重要力量。自此之后的2010年、2011年中,人民币基金都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退出渠道逐渐通畅,人民币基金的作用将更加重要。这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民币基金优势的反映。

首先,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财富效应日渐明显,使得人民币基金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渠道;其次,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有望开闸,未来将开始投资于PE;再次,众多本土GP将逐渐成熟。而同时一些外资GP也开始转向管理人民币基金;最后,在中国市场范围内,相对于外资PE,人民币PE在投资链条的主要环节上均体现出更便利、更迅速、更灵活的优势:它拥有比外资PE更多样的融资渠道、更少的行业政策门槛、更广泛的投资范围、更快速的审批进程、更宽松的国内上市条件以及更优惠的税则。

可以预见,随着人民币基金的持续发展,外资主导国内PE的情况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人民币基金将超越美元基金成为国内PE的主流。而在这一进程中,本土GP也将脱颖而出,出现中国自己的红杉、黑石和KKR。

(二)从退出方式上看,退出方式多样化,未来并购退出的比例会逐渐上升

首先,以美国为例比较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美国的资本市场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因而其资本市场的发展时间远较我国早,美国在20世纪成为全球霸主之后,在其资本市场中交易的不仅仅是本国企业的证券,还包含了很多国外企业证券,总体市值早已是全球最大。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资本市场的总体市值常常超过其GDP。而作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证券市场市值占其GDP的比例最高点时仅为16.8%,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其证券市场市值占GDP比例也必将逐步提高。

中美资本市场市值占GDP的比例对比

数据来源: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US Government ,国家统计局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市值不断扩大,市场中的上市主体数量也将不断提升,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退出渠道的拓宽显然是一项可以预见的长期利好。从近几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虽然IPO退出方式依然占据较大比例,但其他的退出方式也迅速发展起来,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PE退出方式数量比较图

(按案例数,起)

数据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退出渠道始终是影响PE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005年以前,PE退出主要以海外上市为主。2005年以后,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PE退出更多地选择在国内IPO。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上市,IPO都是PE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时也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

但比较美国的PE退出方式可以看出,国外并购是主要退出方式、比例超过一半,而国内的并购退出才刚开始。这与行业的发展程度有关,美国的各个行业已基本趋于成熟,对于成熟的经济体而言,其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主要是整合并购,实现规模化发展,即形成一些寡头垄断市场。而比较中国的情况,其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很多行业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自然IPO退出会占一个绝对的比例。但从未来看,并购退出必将兴起,其原因主要有一是IPO的高收益率未来会逐步下降,从而并购在收益率上的吸引力会逐渐加大。二是随着PE专业化的提升,围绕某个行业上下游进行投资的行业型基金,不仅对行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业内也具有丰富的资源,并具有整合这些资源的能力,因而更容易把握行业中的并购机会。

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培育,未来的三板也将成为PE退出的一个途径,中国式的OTC一定会为PE创造更多的退出案例。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5

因去年底以来的大幅调整,令券商经纪业务严重缩水,市场总开户数和成交量同比都有大幅下降。在去年牛市行情中,券商们各据一地“守株待兔”也能赢得部分市场份额,但市场对今年好景重演的预期有所下降,有可能再次引发券商之间的佣金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券商特别是一些经纪类的中小券商,开始着力提升品牌形象与核心竞争力,试图以差异化竞争赢得市场,而在市场中一直交易活跃的私募基金就是其主要的突破口。近期,中国投资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机构ChinaVenture表示,一季度中国私募投资市场增长强劲,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跃,报告期内共披露案例27起,投资金额23.09亿美元,平均单笔投资8551万美元。

ChinaVenture指出,在整个季度内,房地产、物流以及能源等行业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的重点投资领域。尽管国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但中国房地产行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巨额利润仍旧对私募股权基金产生持续吸引力。直接收购楼宇、商铺等资产、参股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是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投资策略。数据显示,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共披露4个投资案例,投资金额为4.9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私募股权基金逐步完成对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战略布局后,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广阔前景已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竞逐的动力。

个别业内私募基金经理则表示,私募制度较为灵活,限制较少。与基金要求保持一定仓位不同,私募基金可以完全空仓,也可把资金主要用于打新股。当然,策略正确是盈利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信托提成较基金高,使不少公募高手选择“奔私”。

与公募的PK

经过5年熊市的大浪淘沙,大批“坐庄”炒作ST股的私募基金早已销声匿迹,一些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新私募基金和牛市行情一同重新回到了中国股市。虽说它们与公募基金虽然都是价值投资的信徒,但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情况的不同,两者对价值投资理念的执行表现得“泾渭分明”。而且两者在股市中展开了一场以收益率为目标,以建仓时机和估值视角为手段的竞赛,大多数时候,两者的投资目标差异很大,公募基金的视野更多地聚焦在大盘蓝筹股、指标权重股和绩优“白马”股,私募基金更热衷在市场热点之外发掘“黑马”。两者的目标也有重合的时候,此时更能突出展现公募和私募各自的鲜明特征。在这场竞赛中没有胜负,更多的是通过多视角、深层次的发掘,带动上市公司价值更加充分地释放。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更多强调的是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收益,因此在不少场合,私募基金引以为傲的往往就是他们的绝对投资业绩。但由于缺少相关的信息披露,私募基金的战绩在市场中往往被夸大,例如有的被夸大到“平均年收益率在100%,最好的能够达到300%以上”,这些诱人的数字再加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方式,使得私募基金被市场神话成为武功高强的世外高人,甚至,如果传言某只股票被私募基金染指,这只股票就可能会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事实上,希望追求短线获利的私募基金,往往由一些过往业绩不错的短线操盘手操盘,依靠一些特定的信息资源,试图利用概念和题材的炒作而获利。这类私募基金一直是中国股市曝光率较低的投资者团体,行事神秘、操盘风格灵活多变,且一直是高利润和高风险同时并存。不过,这类私募基金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抛开表象,根据一些有限和不完全的信息披露,我们力图揭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价值发现模式和操作手法。研究发现,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球,私募基金的发展是与公募基金相对照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换言之,私募基金的活力,正是处处针对公募基金的缺陷所产生的;而公募基金的演变,也往往从私募基金的快速成长中获取借鉴和参考。

透过两者投资业绩的差异,我们看到的是私募基金与通常的公募基金有明显差异的投资研究决策模式,无论是上市公司调研、投资决策流程还是业绩考察体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都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色。

模式:研究+实地调查

由于不必像公募基金一样必须进行分散投资,而且在建仓时间、仓位和投资比例上也可自由掌握,因此私募基金可以集中持股,这就使其有更强的动力去挖掘个股投资价值,并由此催生了有别于公募基金的调研模式:报告研究+实地、多角度调查,以挖掘公司的投资价值。目前国内为数众多的私募基金崇尚价值投资理念,偏向于发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他们认为好的企业像钻石一样稀有,一旦发现就要重仓投入、长期持有,并且认为高昂的交易成本是长期投资的敌人,不会频繁交易。这一点与大多强调价值投资的公募基金基本一致。

让我们来做个回顾,在市场下跌期间的2005年5月末,中国股市处于最低点,相比于2004年2月,市场已经下跌了38.93%,当时易方达策略成长的收益率为0.07%,大量的基金跌破面值,而在同期,“赤子之心”的收益率达到26.1%。由此可见,虽然私募基金的业绩并没有那么夸张,但相对于开放式基金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这可能是基金经理独特的择股或者择时的能力,也可能是私募基金所独有的相对灵活的投资策略和没有过分短期化的业绩排名等等体制原因。当然,我们还需要从更长的时期内来考察,而不能仅仅关注过于短期的业绩表现。私募的这类调研方式在基金业可能还是新鲜事,但在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评审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因为银行专业人员在评估客户的风险时首先会检验不同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有的中小银行对其中小企业客户的业务数据检验表明,用电量及其与上游大型企业的业务合同,是中小企业各种业务中可靠性相对较高的数据。

多样套利模式

私募还尝试跨市场套利、盲点套利和对冲组合套利等多种模式,在市场犯错误时赚钱。与公募基金动辄几十亿元的规模相比,目前私募基金平均1-2亿元的规模算得上“袖珍”了,即使是大型的私募基金,规模一般也不超过10亿元。因此私募基金操作手法灵活得多,包括果断的择时策略与频繁的短线进出、波段操作。

除此之外,私募基金也试水多样性的套利操作,如对冲手段和跨市场套利,通过不同市场的对冲交易降低风险甚至无风险套利。典型案例是在2005年中期,当时伦敦市场LME三月铜期货正处于历史高点,国内的私募基金普遍预计期铜牛市已经完结,因而在国内期货市场上大举做空期铜,但此后的伦敦LME三月铜价升势猛烈,私募基金损失惨重。据报道,在期货市场上损手的私募基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将资金转战国内股市,在底部的位置大举建仓江西铜业和云南铜业等股票,在资金推动和LME铜期货持续走牛的双重刺激下,江西铜业的股价从2005年中期的4元一路涨到2006年中期的17元,涨幅高达425%;云南铜业从2005年中期的3元一路涨到2006年中期的12元,涨幅超过4倍,部分参与的私募基金不但成功地弥补了期铜上的损失,而且收益颇丰。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还摸索出了多种多样的套利模式,例如市场盲点套利模式和对冲组合套利模式。另外,对冲组合套利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被众多对冲基金作为投资策略,这一策略主要利用金融衍生品机会套利、指数期货机会套利以及其他一些套利机会,立足中性市场进行操作,产品盈利与市场好坏相关度很低,只与市场流通性、套利机会出现频率和整个系统风险有关。这一盈利模式目前在国内才刚刚兴起,其应用主要取决于国内金融市场能否提供相关的金融产品。一部分私募基金已经利用国内的ETF进行套利,而且在积极备战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带来的对冲套利机会。而且市场中一些套利机会也只适合小规模的资金参与,例如ETF折价套利和个股的股改套利,如果参与资金过多,价格会迅速回归,导致套利空间消失。

私募与公募互相借鉴与趋同

私募基金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 网络虚拟旅游

1.PE投资网络虚拟旅游概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投资,是以私募形式筹集资金并选择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而后通过上市、并购、回购等退出方式出售其所持股权以获取初始资本的回报利润。现今社会普遍所指的PE为狭义概念上的PE,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投资,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投资。同时,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既可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募集,也可以采取非公开发行方式,向有风险辨别和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募集资金。

虚拟旅游(Virtual Tourism)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翻译而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概念范围的界定、基本理念等越来越清晰。徐素宁等人(2001)较早提出了虚拟旅游的定义,认为如果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载体,将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旅游爱好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览路线、速度及视点。从哲学层面讲,对生命的关注是构成虚拟生存最根本的价值,而虚拟旅游作为虚拟生存的自然延伸,因此,虚拟旅游的发展在理论和价值层面上是完全有意义的和可行的。

2.PE投资网络虚拟旅游分析

2.1虚拟旅游的市场需求分析

为了解当前市场人们对虚拟旅游的接受程度,笔者和组员利用假期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问卷调查,我们对调查表进行了分析汇总,调查对象主要是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占调查人数的85%,这部分青年群体主要是大学生、研究生、刚参加工作或处于创业初期青年人群。他们有旅游时间、动机和偏好,旅游费用不多。网络虚拟旅游具有方便、实惠、高效的特点,可以解决部分青年群体想旅游却又经济拮据的难题,透射出网络虚拟旅游庞大的市场需求。

通过对调查问卷抽样分析可知,愿意用于旅游消费的金额集中在2000元(尤其是1000元)以下,这部分人群占到81%,同时有52%左右的人愿意在一次旅游的花费为1000元。大部分人一年的旅游次数在1-2次,稍微好一点的是3-4次。有60%的人对网络虚拟旅游有一点了解,相对了解较多的仅占11%左右,而29%的人则完全不了解。当旅游完一个景点后,如果有遗憾,42%的人选择了再次旅游,52%的人愿意体验虚拟旅游,而有56%的人愿意体验各大旅游景点的3D视频。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还是接受并愿意尝试虚拟网络旅游,具有比较大的市场群体,有相对89%的市场潜能,说明网络虚拟旅游市场在国内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其投资效益也不言而喻,这为PE进入网络虚拟旅游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2.2PE介入企业时点、途径分析

PE投资基金是整合社会资源配置、引领企业价值提升、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它介入企业的节点一般是Pre-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时期,常为公司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就是说PE在虚拟旅游技术开发公司在成熟期时介入,将大大促进其上市进程,同时PE也可以规避一些风险并且通过完善的退出机制退出获得收益。

通常情况下,PE进入虚拟旅游开发公司的途径有三种:增资扩股、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与股份转让并用。其中,增资扩股是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在实际操作中,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当公司旨在筹集经营资金、保持现有运营资金、减少股东收益分配、调整股东结构和持股比例、提高公司信用时,可以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利于增加营运资金可能带来的有利的业务收益或减轻负债。

2.3虚拟旅游的盈利模式

目前世界范围内(包括我国)的网络技术正向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的方向发展。相关的技术支持,使得多媒体实时通信成为可能。第三产业是我国一直努力推动发展的产业,这融合了旅游和软件开发的项目有其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第一、旅游目的地营销带来的收益。此营销模式中,通过虚拟景观游览系统对旅游目的地起到的实地旅游之前的有形展示,形成了虚拟和实地间的桥梁,从中可收取中介费用;第二、提前体验中与宾馆的收入分成。这种提前体验宾馆模式主要指可以将提前网络预订门票及住宿之类加入到网络虚拟旅游中,还可直接虚拟进入某宾馆中去看看宾馆环境如何,方便客户以决定是否在此住宿,之后向宾馆提取收入分成;第三、网上相关消费及预订收费。即借助虚拟旅游与现实旅游紧密联系的关系,在游客对虚拟旅游中相对应的现实景物或产品萌发兴趣之后,网上订购或者预订特产、纪念品等就可以产生可观的利润;第四,植入式广告收益。主要指虚拟旅游网站具有一定吸引力时,与除旅游目的地以外的其他企业接洽,将其商业广告内置以获取广告收入,并且在未来可以利用将3D技术植入网络虚拟旅游的技术提升,来吸引更加多的广告植入;

3.PE投资的主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