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1

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近日,xx市局(公司)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扎实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营造起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细化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终端病毒防控、日常运维监测、系统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管控措施,严防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安全意识。强化网络风险宣传,定期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诈骗手段、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等进行专题推送;充分利用电梯间展示终端“使用频繁、受众广泛”特点,选取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短片,进行全天滚动播出,引导全员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培养安全意识。

加强教育培训,有效防范风险。组织信息化方面骨干力量,到青岛市局(公司)、xx中百集团等单位学习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经验;邀请信息化安全方面专家,采用观看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片、实例讲解、模拟故障处理等形式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辨别能力和防御能力。

加强日常管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联合专业机构,对应用系统、网络核心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测,查找安全漏洞,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照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组织信息化部门人员定期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2

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送微信通知,及时将上级的文件精神传达给每位干部职工,让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做好当前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作为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确保网络安全。

二、强化管理,明确责任

为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加强对本单位的内部办公网及其它信息网站的监督管理,防范黑客的入侵。严禁传播、下载、发表一切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信息资料,坚决制止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按照上级要求,迅速成立了网络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网络安全应急工作,组织单位有关方面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局域网络安全信息的汇集、研判,及时向县网信办报告。当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做好应急响应相关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本区域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分管副局长为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的副组长,负责办公室。建立了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应用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落实责任部门,各尽其职,常抓不懈,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好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职责。

三、信息报告与应急支持

1.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实时观测本区域网络安全信息,努力做到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网络事件及时向县网信办报送网络安全事件和风险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或处置。

2.积极建立健全本系统、本部门、本行业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处置时,需要其他部门、行业或技术支撑队伍支持的,一定及时报请县网信办协调,同时配合其他部门尽快解决。

四、细化措施,排除隐患。

办公室将对对全局的网络设备、计算机进行一次细致的排查。检查安装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和杀毒软件,确保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注册率和360杀毒软件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漏洞和薄弱环节,立即进行整改。进一步完善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保障条件。杜绝出现违规“自选动作”,遇重大突发敏感事件,一律按统一部署进行报道。各科室要严把网上宣传报道导向关,严格规范稿源,不得违规自采,不得违规转裁稿件,不得擅自篡改标题。严格网上新闻报道审校制度,防止出现低级错误,同时加大了对新闻跟帖的管理,组织本单位网评员积极跟帖。

五、应急值守

1.单位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联系人要保持网络畅通,及时接收风险提示、预警信息和任务要求,并按要求报告相关情况。负责人、联系人名单或联系方式有调整的,及时函告县网信办。

2.值班期间,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17:00前,报送当天本部门网络安全运行情况、受攻击情况和事件情况,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应对,有效处置,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六、工作要求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3

1.1缺乏必要的应急机制保障尽管农村金融机构都会制定系统应急预案,但往往忽略配套的应急培训,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一旦紧急事故发生,对问题的及时完满处理就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系统应急预案存在着涵盖面过于笼统,在针对性和可操纵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又直接关系着问题的处理效果。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只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没有灾备,再者管理组织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就难以完成应急的有效性。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应急执行效果,对风险的有效排除和危机的处理难以保障。

1.2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科技部门重视不足,普遍存在科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一个科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重要岗位经常发生AB岗位制度难以落实的情况。虽然有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但该部门一般只发挥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作用,不涉及信息科技风险职能。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设置更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不能让科技部门既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又是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者,因为这样会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存在着不足。

1.3科技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科技部门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现有的从业人员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日常基础性设备和网络工作的维护,更多掌握的是系统设备维护、机房管理等常规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化的信息科技风险培训,因而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信息科技管理、规避科技风险等管理性工作涉及较少,很难有效及时认识到各项系统存在的漏洞,更别提全面隐患的排查和消除。

1.4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存在隐患基础设施安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房管理不善;二是网络运行安全性不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房普遍存在着防火、防水、供电等不达标的现象,没有设置相应的防雷系统,门禁系统缺失、监控盲区的存在等等,这都是机房管理安全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运行方面,由于数据的大集中,对农村基层网络的稳定性和通畅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未按监管要求配置主备通讯线路现象,这样导致基层网点出现不能正常办理业务的可能性增大,造成不良的影响。

1.5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信息科技的出现为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丰富和高效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优势体现——电子银行的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重心都放在了传统业务发展方面,疏于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虽然制定了电子银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到位情况,加上人员配置的不够,最终直接导致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缺失。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电子银行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

2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2.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管理投入信息科技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起着重要基础和保障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在金融机构监管中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必须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思想认识,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加深了解,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的管理工作,最终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中去。同时,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及时消除信息科技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和连续性运行。

2.2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农村金融机构要细化危机场景,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对信息科技人员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到“责任明确、流程明确、预案明确、报告明确、联络明确”,并确保预案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从业人员在不断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抗风险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为了确保信息系统业务的连续性,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根据自身真实状况加强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并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

2.3增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岗位管理针对高素质专业从业人员不足和岗位配置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员投入,引入高素质的信息科技人员,同时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其次是增加管理、运行、维护等岗位人员的配置,关键岗位设置有效的AB岗位,满足岗位需求。最后,根据《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完善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管理制度,加强信息科技风险审计,最终形成人员控制、制度保障、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模式。

2.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水平重点加强机房电力、UPS、消防系统等关键机房环境设备安全的保障,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保障业务系统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完善机房管理制度,实时监控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对设备故障的有效预测和报警。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风险排查,检验基础设施相关的安全、流程和管理措施漏洞,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有效性

2.5加强电子银行风险防范农村金融机构要采取必要手段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网上银行、ATM、POS等金融机具实施的不法活动。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网络安全、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级、合理制定POS、ATM和网上银行的交易限额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另一方面可借助通过公众金融服务教育和柜面宣传增强风险防范合力,加强审查力度,强化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4

一、加强安全工作联动技能,深化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和配合。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和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突出,网络攻击已经成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重大威胁。对此要坚持齐抓共管,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协作,加强行政监管和技术支撑之间的协调配合。真正建立起运转灵活、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将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校等资源更好地利用形成合力。

二、防控应急能力的建设,强化网络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基础企业和广大互联网企业要认真开展安全评测和风险的评估,加大网络安全保障的服务,落实行业网络安全标准和各项防护的措施,强化安全防护管理,坚持做到安全防护测试的同步和规划,同步建立以及同步运行,及时消除安全威胁和隐患,切实提高网络安全方面的水平,要逐渐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后能够准确的判断,迅速的反应,有效的应对。保障重点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预警和重要的数据安全。要落实企业的责任,要继续开展针对各类安全威胁的清理和处理。同时相关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净化公共互联网网络环境。

三、加强新型网络安全威胁相关研究投入,探出有效应对措施和保障技术。针对网络钓鱼、木马、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APT攻击以及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可能引发的新问题新风险,要加大科研能力投入,提高应对网络安全新风险的能力,加强协同联动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研究,形成网络空间威胁检测全局感知,预警防控,实现对我国互联网安全攻关的整体把握。提高对网络威胁的检测和预警能力,从而大力提升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保障技术能力。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5

要想把应急预案从书本上走到实践中去,就一定要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来实现,这样可以对于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有效检验,也能不断地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化预案,能更为有效提高预案减灾功能。通过有效编写演练方案,能够把应急预案的指导性进行实践化,体现出来演练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1)在应急预案中,指导性的描述往往应用在事件的相关的处置方式、性质、发生规模方面,更为丰富的信息则需要提供给演练,这样才能提高救援恢复行动的针对性。为了更为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编制演练方案过程中,则需要考虑哪些设备需要进行配置,哪些地方的业务则会受到影响,哪些人员和部门会受到网络中断的影响,哪些需要进行调试程序等方面。2)为了更好落实各种应急救援恢复任务,以及保证其实施质量,具体化一定要体现在执行演练的过程中,明确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化。进行量化相关的反应程序,比如,包括工具箱、水晶头是否到位,多模淡抹光模块型号是否正确、笔记本及调试线是否够用、备件备品是否齐全、备份数据是否完整,这些相关的细节问题都应该在事前进行相应的缜密设计。3)步骤流程化。通过对于演练各个程序的衔接机型优化,合理有序地组合演练各个环节的响应程序,通过演练程序流程表的编制来实现。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应急反应反应效率,并且提高演练的流畅性。同时,应急演练的进展也可以被参与人员所更加了解。

2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进行监控的进一步加强

预防为主的思想肆意一定要在单位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强调,在准备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做好相关的信息网络系统突发事件的机制准备、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使得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同时,也应提高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通过对于信息安全隐患进行一定的日常监测,能够对于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为了尽量使得损失最小化,则应该通过及时的可控措施来有效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公司的日常工作已经建立起有效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重点措施、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在相关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于应用系统安全管理、信息设备安全使用、信息机房值班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并执行国家电网公司信息规定,对于内外网计算机和外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使得监测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使得信息系统安全得以保障。

3保障措施分析与思考

在信息安全管理中,除了要保障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的则体现在管理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断加强“人防、制防、技防、物防”工作,对于信息安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

3.1应急队伍建设问题思考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有安全工作小组和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前者主要是由信息技术人员骨干、各部门信息员组成,后者则是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这样的分工,就可以从决策、监督和具体执行三个层面,立体化对于网络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另外,还应该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视,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让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掌握。

3.2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保障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本公司在此方面制定了相应的21管理标准、10个制度,以及一系列的规范。这样能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案可稽。对于不同工作职责的小组来说,应该划分具体的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为了更好能够保障网络基础、系统运行维护以及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安全,应该做好相关的分工合作、整体统一、分级处理等问题。

3.3做好技术保障工作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这里采用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包括:1)更新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有效防治计算机病毒影响;2)旁路监听技术的设备进行过滤处理,能有效限制访问不良网络信息;3)使用双层FWSM防火墙防护托管服务器群;4)定期对于系统进行漏洞扫描;5)建立异地数据的容灾方案以及数据备份方案,还有相关的NTP服务器、LogServer日志记录等。

4结束语

网络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范文6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体系

DOIDOI:10.11907/rjdk.151166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60167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彭欢(1983-),男,湖北武汉人,硕士,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与网络安全。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信息仓库”之称的图书馆,迈入了数字图书馆高速发展与建设期。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各图书馆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1]。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数字图书馆中,并且在数字图书馆这个特定的领域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研究图书馆领域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关对策,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当务之急。

1 数字图书馆概述

1988年,美国学者伍尔夫(W.Wulf)首次提出了Digital Library这一概念[2]。在中国,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则是在1996年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首次提出,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了“IBM数字图书馆方案”。从此,数字图书馆进入到国家扶持和大规模研发阶段。21世纪初,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预示着中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3]。

目前,数字图书馆尚无一个业界公认的定义,但通过与传统图书馆的对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4]。

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馆藏资源数字化。在信息载体上,传统图书馆完全依赖于纸质印刷的书刊、报纸等,数字图书馆则依托于电子书、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数字资源;在存储方式上,传统图书馆需要大容量的物理馆藏空间,而数字图书馆则将数字资源存储在光盘、硬盘或者专业的存储服务器上[5]。

(2)服务推送方式网络化。传统图书馆以馆藏资源为中心,读者需要到图书馆查询和获取馆藏资源,接受图书馆的特定服务;而数字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根据读者的需求为读者定制个性化服务,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各种图书馆资源。

(3)管理方式高效化。包括对馆藏资源的管理、对读者享有的借阅权限的管理、对馆内各类馆员的权限管理等。这在传统图书馆时代完全依赖于人工、容易出错且不易控制和监督;而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则可以借助专业的管理软件轻松完成,不易出错且便于监督。

2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2.1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及特征

网络信息安全可以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网络安全包含系统安全和应用服务安全;信息安全主要指数据安全,包含数据、加密、程序等。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网络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它是数字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连续服务的前提。网络信息安全根据其本质界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6]:

(1)完整性。信息在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保持原样性,这是网络信息安全最基本的安全特征。

(2)保密性。保密性指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人或实体。

(3)可用性。可用性指信息可以被授权实体正确访问,并按要求能正常访问或在非正常情况下能恢复使用的特征,即在系统正常运行时能正确存取所需信息,当系统遭受攻击或破坏时能迅速恢复并投入使用。

(4)可审查性。通信双方在交互过程中不能抵赖所做出的行为,也不能否认所接受到的对方的信息。

2.2 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文献[2]以30家各类数字图书馆作为样本,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我国数字图书馆无一例外地发生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着诸多隐患[7]。

从发生的安全事件来看,我国数字图书馆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可分为内部安全风险和外部安全风险两个方面。

2.2.1 外部安全风险

外部安全风险主要有:

(1)黑客破坏。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黑客可以制造的危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恶意破坏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现代数字图书馆高度依赖信息管理系统,如果信息管理系统遭到恶意破坏,最严重的情况将是整个图书馆服务的瘫痪以及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②窃取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一些特色电子馆藏资源和花巨资购买的数据库资源。现代数字图书馆已经迈入了有偿商业化管理模式,正因为如此,这些有偿使用的信息资源就存在被黑客窃取的风险;③黑客利用非法手段来使用数字图书馆专享的网络资源。如果黑客控制了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窃用数字图书馆精密的信息资源,严重危害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维护和信息安全[8]。

(2)网络病毒。在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与Internet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图书馆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感染网络病毒的风险日益增加[9]。如果有网络设备或者服务器感染病毒,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会大受影响;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或服务器的瘫痪、网络信息服务无法开展,甚至会破坏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2.2.2 内部安全风险

内部安全风险主要有:

(1)软件风险。主要指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这些安全漏洞给黑客和网络病毒留下了可乘之机[10]。

(2)管理人员技术素质不足。目前仍有相当部分数字图书馆网络管理人员不是计算机网络专门人才。一方面,这些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并排除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他们在进行网络配制和权限管理时容易留下安全漏洞。

(3)管理制度欠缺,执行不到位。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使得网络安全体系的安全控制措施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效能,从而给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11]。

综上可知,内部安全风险和外部安全风险是一种相互抑制、滋生的关系。任何一方面的安全风险如果暴露在网络环境里,都会被无限放大,并有可能导致其它安全风险。

3 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特点,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①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体系,保障网络自身安全和网络业务安全;②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应急处理机制;③加强管理人员技术素质,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

3.1 构建安全的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

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体系是维护整个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而这恰恰是很多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图1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拓扑。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体系至少应该兼顾以下要素:远程接入安全、边界安全、内网安全、信息中心安全、上网行为安全与统一安全管理[12]。针对这些要素制定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合理的网络拓扑是构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体系的关键。

(1)远程接入安全。目前主要有两大远程接入安全技术:IPSec VPN和SSL VPN。IPSec VPN的优势在于保护点对点之间的通信安全;SSL VPN的优势在于Web,它注重的是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更多应用于Web的远程安全接入方面。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鉴于远程接入的移动性特点,可以考虑SSL VPN的安全产品。但同时也要考虑接入安全保障、安全管理平台以及可靠性方面的因素。

(2)边界安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体系和其它网络体系一样,需要对网络边界进行有效的管理的控制,以防范黑客、网络病毒和其它方面的网络入侵。数字图书馆在选购边界安全产品时除了要考虑产品的攻击防范能力外,还要考虑网络隔离需求、网络优化需求、用户管理需求等。

(3)内网安全。内网安全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对于目前的网络管理者而言,更多的工作是预防来自外部的攻击,并进行检测和处理,而授予内部网络更多的信任。但统计数字表明,相当多的安全事件是内网用户有意或无意的操作而造成。对于内网安全,笔者认为,应当利用交换机和其它内网安全设备,强制终端用户在接入网络前通过入网强制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状态评估,帮助管理员实施安全策略,确保终端病毒库和系统补丁得到及时更新,降低病毒和蠕虫蔓延的风险,阻止来自用户内部的安全威胁。

(4)信息中心安全。信息中心是数字图书馆中数据流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任何软硬件故障或其它安全问题都会导致不可预估的损失。对于信息中心安全,可以设置防火墙来应对面向网络层的攻击,部署入侵检测/防御设备来对抗应用层攻击。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信息中心数据一定要做好冗余备份,制定灾难恢复策略。

(5)上网行为安全。通过部署上网行为管理(AC),可为不同部门、不同用户、基于时间段进行权限分配;在安全方面,通过安全网关的功能,保障内网用户的上网安全,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设立一道安全屏障,使得外网威胁无法渗透到内网。

(6)统一安全管理。统一管理主要立足于对全网设备进行主动监控,提前采取主动的干预动作解决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在数字图书馆中部署统一管理平台,将安全体系中各层次的安全产品、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网络服务等纳入一个紧密的统一管理平台中,可以提高整个数字图书馆网络的关联分析和整体防御能力。

3.2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如何应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尤为重要。通过建立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科学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等措施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将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13]。

首先要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一旦信息系统遭受攻击,就要对遭受攻击后的负面结果有一个预判,根据预判做好补救措施准备;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因此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从而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弱点,避免攻击,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损害。

其次要建立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前采取的危机预警和检测以及预防等措施,还应包括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理和恢复措施。这将是处理信息安全事件成功的关键。

最后要科学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要明确处理流程,落实相关处理人员,根据风险评估以及相对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对号操作,根据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并加以处理。

3.3 加强管理人员技术素质,制定并落实管理制度

国内的数字图书馆大多缺乏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或者说管理人员缺乏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数字图书馆应适量引进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管理培训,从管理人员素质入手,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14]。

此外,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也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相应的制度执行力。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现阶段的管理现状进行改善,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要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制度执行力,加强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意识,并落实监督机制,从而确保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和基本效用和基础功能。

4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是数字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将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15]。要解决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数字图书馆的实际出发,分析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特点,找到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法。监于此,本文提出了系统解决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一套方法。

目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此大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也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如何改进数字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架构,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楼雯.我国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5):2228.

[2] 王运景,王林毅.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9.

[3] 魏晓萍.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19982011)[J].图书馆,2013(4):7290.

[4] 杨莹.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界定与要素分析[J].现代情报,2007(11):8789.

[5] 刘芝奇.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J].信息系统工程,2013(1):115116.

[6] 禹玲.解读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目标与保障体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5):8586.

[7] 郑德俊,任妮,熊健,黄水清.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现状[J].数字图书馆,2010(7):2732.

[8] 保洪才.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安全分析与对策探讨[J].兰台世界,2013(1):7273.

[9] 黄革.浅谈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J].黑龙江档案,2013(1):127127.

[10] 马敏,刘芳兰,宁娇丽.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与策略[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4):130135.

[11] 段春乐.数字图书馆主控机房安全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8):6972.

[12] 於建伟.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体系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649.

[13] 张明震.浅析如何完善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机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