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1

(一)基本情况 。

1.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区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区住建局、安监局、环保水务局、建筑工务局、经济促进局、民政局、财政局、__交警大队、__消防大队、各街道办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办公室,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局今年以文件印发实施《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防洪防风应急工作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明确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每个建筑工地的应急工作组织发动等具体事项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全区建筑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整体水平。2015年,区住房和建设局共组织“防洪防汛”联合演练、消防应急救援演练、暴雨天气防台风救援演练、触电急救演练等大小应急演练近92次,通过演练,有效地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建筑工地应急救援、应急处置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队伍在我区从事工程队伍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择,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用,常设1个专业抢险中队,为深圳市__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理。通过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月、建筑工地汛前防汛防洪专项检查、消防专项检查、九打九治专项检查、防台风瀑雨灾害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并做好相应的隐患排查整改记录、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及人员,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监管工作,较好地掌握了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状况,并对其开展有效监管,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形成检查、监控、救援三位一体的监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模式,有效遏制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为及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技术方案修订和专家评估组建设。由我局施工科牵头,负责组建由科研、勘探、设计、施工、质监、检测中心、安监等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库,制定及修订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开展工程结构安全性鉴定。四是设立物资储备管理单位。根据区政府职责分工,由区国资委按“先征调、后补偿”的原则,负责协调我区建筑施工企业有关工程抢险物资、设备、人员的调用工作。

4.应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抓值守。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信息渠道畅通,确保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接听、有人处理、有人反馈、有人办结。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应急信息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提高了应急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抓预防。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施工项目特点,市、区住房和建设局及区应急办分别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紧急通知》、《关于认真作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做到早预防,将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抓管理,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首先是抓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其次是坚持定期召开应急管理会议及时

总结讲评和安排全区建筑工地应急管理工作.5.施工企业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全面提高。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工地的“两进”活动为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使应急知识宣传有声有色。一是设置现场宣传场点、悬挂横幅标语、宣传气球、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方式,向建筑工人宣传应急知识。二是媒体宣传。利用电视、互联网、短信等媒体,充分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进行宣传。又利用短信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公众应急小知识,还组织全区建筑工地主要负责人观看了应急知识教育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知识。三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日,如“安全生产月”、“千万农民工共上一堂课”、“国际减灾日”、“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进施工工地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发放宣传资料、普及专项应急知识。

6.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我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二)存在问题。

1.建筑工地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参差不齐。由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大小不一及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是个别旧改项目,虽有应急管理管理机构体系,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未能到岗履职,造成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建筑工地的应急管理的优势,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2.应急培训力度不大,培训面不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个人应急管理水平的不足成为制约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应急管理培训是这一问题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区建筑系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员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区、市里组织的培训,无论从培训的面和效果上都是不足的。

3.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应急专业应急队伍种类不全,装备不足,技能掌握不全,需要形成长效的培训演练机制。二是应急物资分散且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准备不充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低标准阶段。三是储备物资数量少、运输时间长、储备品类单一,影响到实际救助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网络。通过健全指挥部、救援队及专家队伍,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2.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依托专业队伍,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坚持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3.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工程突发事件隐患进行分析和检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风险隐患加强实时监控,实现风险隐患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加大督促力度、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具体明确专人负责隐患排查的具体工作,认真做好隐患的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和信息报送。

4.精心组织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坚持以应急预案演练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一是配合市、区应急办做好应急演练。二是区建设工程的有关单位要加强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预案,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真正将专业应急队伍打造成一支叫得响、打得胜的应急队伍。

5.加强应急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省市组织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演练活动,不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力度,做好辖区建设系统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建筑工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

目前,__辖区有6家瓶装燃气企业,共计7个瓶装燃气供应站、52个瓶装燃气服务点。在我局编制的《__区燃气行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框架下,各燃气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方案》,各瓶装燃气供应站和瓶装燃气服务点相应制定有《应急事故处置方案》。在我局的督促要求下,各燃气企业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在每季度的安全生产日常检查中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点检查内容。同时,由我局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应急实兵演练。

现__辖区范围内已铺设次高压燃气管网11.9公里,中压燃气管网339.2公里,低压燃气管网700多公里。主要以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编制《燃气管网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建专业的城市应急救援队伍。结合__区燃气管网实际情况,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突发事故应变处置框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实物资设备储备,加强对次高压、中压、低压管线的日常巡查。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达到“完善机制、磨炼队伍”的目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__区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结合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标准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一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完善瓶装燃气经营站防爆设备、瓶库间管理措施、车辆安全运输等关键环节的防恐应急工作。

2.推进突发事故应急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针对燃气安全供应的行业特点,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逐步统一规范各燃气企业和站点的应急基本措施,包括前期预警小组、物资保障小组、救援应变小组、疏散分导小组等,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统一建设,确保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应急管理;制度建设;预防为主

0 引言

目前,国内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已经引起政府和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并纷纷制定本地区和本企业的应急管理预案。国家有关应急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颁布实手

作者:钟定容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2期

"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_first + prnhtml; window.print(); window.document.body.innerHTML = bdhtml; } jQuery(document).ready(function () { ContentBigImageControl('zoom', 650); })

1 预案编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参考文本和对应急预案理解上的不足,在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应急预案内容过于简单粗略,与一般的管理规章区别不大;

(2)应急预案未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制定,缺乏充分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

(3)应急预案的要素和功能论述不全面,不能满足实际应急管理的需求;

(4)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很多应急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

(5)应急预案中的管理界面划分不清,缺乏相关部门之间必要的协调,存在矛盾或重复现象,造成事故应急行动时职责不清、指挥不力、操作混乱的局面;

(6)预案编制后,并未很好地宣传、培训、演练、维护和实施。

因此确定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规范和方法,确定预案的基本要素,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层次和可操作性等要求是必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应急管理范例,是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日趋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在工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己经成为整个国家危机处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业发达国家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且建立了运行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包括应急救援法规、管理机构、指挥系统、应急队伍、资源保障和公民知情权等,形成了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系统。此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行业和企业为了降低风险,建立了符合自己行业特点的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并编制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其中包括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适用和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完善的应急工作运行机制等。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在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方面进行总结,为建筑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2 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

尽管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对于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不应只限于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事故应急管理应该是对安全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管理思想。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有些阶段往往是相互交叉的,但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一个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因而,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的相互关联,构成了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动态循环过程。

2.1 事故预防

在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中,预防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即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其二,是指在假定建筑安全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有关的预防措施,来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工作,如设置防护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等。事故预防措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从长远观点看,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环节。

2.2 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建筑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所做的各种准备活动,具体包括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与演习,应急队伍的筹建,应急设备、设施、物资的必要准备和日常维护,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基本目标是保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总体应急能力。

2.3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主要是指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的相应的应急与救援行动。一般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紧急救护与医疗、消防、工程抢险、事故信息收集、应急处置决策和外部救援请求等,其基本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努力控制事故发展和消除事故影响。应急响应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初级响应是在事故初期,建筑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救援力量,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但如果事故的规模和性质超出本企业的应急能力,则应请求增援和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强度,以便最终控制事故。

2.4 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一般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应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其次立即进行的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和事故现场清理等工作。此外应注意在短期恢复中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对于长期恢复应积极吸取事故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开展进一步的预防工作和减灾行动。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3

关键词: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安全监督

为更好地解决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土地有限的冲突问题,高层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高层建筑需要更深的基坑作为稳定支持,基坑开挖的深度也随着高层建筑的增高而加深,对于基坑范围的地质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更大,极容易发生开裂或垮塌等安全事故,威胁到建筑工程和周边建筑的安全。对基坑工程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安全监督要点,最大程度减少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

1基坑工程特点分析

1.1区域性强

我国地域广袤,不同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等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基坑工程必须根据实地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工程方案。主要在于岩土的性质极为多样化,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也具有极强的不均匀性,在勘察数据方面具有较强离散性特征,无法明确土层的整体情况。所以基坑工程需要根据工程区域的具体情况而进行,不同区域的基坑工程往往采用不同的工程施工方案。

1.2综合性强

基坑工程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工程门类,是具有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除了岩土工程以外,还包含了地质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施工力学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各工程门类的技术支持。1.3时空效应基坑工程需要达到较高的稳定性标准,并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土体具有较强的蠕变性,会随着工程时间的增加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变化就是降低了土体的强度,使土坡稳定性无法达到工程标准,所以基坑工程必须对工程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2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基坑工程自身因素

2.1.1基坑工程的地域性和隐蔽性基坑工程区域以市区内为主,会受到工程周边建筑物密集和市政地下管线密集等方面的影响,且基坑工程区域较为狭小,想要达到工程要求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标准具有较大难度。基坑工程还需要在工程施工和后期使用过程中,承受长期的降雨、振动和周边堆载等影响,干扰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的发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坑工程还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即使存在轻度的开裂或变形等问题,也难以被及时察觉,往往会产生突发的安全事故,不利于事先防范和技术处理。2.1.2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基坑工程中包括了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环节,每个环节对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都较高,还会受到地质条件、岩土性质、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导致基坑工程极为复杂,如果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将增加整个工程的安全隐患。

2.2地质勘察与设计因素

2.2.1地质勘察的全面性地质勘察必须做到足够的全面和准确,要覆盖到基坑工程周边的范围,不能只集中在主体结构区域。比如在深基坑工程中,需要将地质勘察范围设定在基坑外侧10~30m以内,才能够掌握完整的勘察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基坑工程情况,对具体的地质勘察范围和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地质勘察能够满足基坑工程所需。还需要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对相关流程和操作进行明确要求和严格管控,避免地质勘察数据及结果存在问题,影响到基坑工程的安全。2.2.2工程设计的充分性基坑工程的设计必须在充分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包括建设单位的建设意图和工程区域的环境条件等,才能够进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以及周边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校验,确保设计能够在满足基坑工程多种需求的基础之上,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2.3施工因素

2.3.1施工环境和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在正式进行基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先做好对设计图纸的分析,与实际的施工环境进行对比,比如工程区域地下的管线情况,一旦存在与施工图纸不符的问题就必须立即上报,对设计图纸进行适当的修改,当设计图纸与施工环境达到一致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否则将导致地下管线被破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2.3.2实际地质情况和设计参考地质资料的一致性地质资料是基坑工程的重要资料,不同的地质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如果设计参考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存在差异,将导致施工方案存在问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实际地质情况和设计参考地质资料进行仔细比对,一旦发现不同的研究与探讨ANJIUYUTANTAOY47情况,就要立即上报并等待施工方案的调整。2.3.3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和设计要求的一致性支护结构施工质量与多个施工环节相关,可以对锚索抗拔力、预应力锚索锁定力、桩的嵌固深度和腰梁与支护结构的连接等情况进行科学检测,并与设计要求相比对,两者达到一致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否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

2.4其他因素

基坑工程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包括安全责任体系不健全、工程技术方案不科学、测量监控系统不完善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增加基坑工程的安全隐患。基坑工程安全事故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往往是由几种不同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3基坑工程安全监督与控制要点

3.1加强基坑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基坑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基础,由于基坑工程设计涉及的部分较多,需要确保各个部分的准确和完整,才能够确保整体设计的科学性。主要包括支护设计、土方开挖设计、降水或截水设计等,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核。3.1.1支护设计在进行支护设计时,需要充分考量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情况,才能有效避免滑移、倾覆、整体或局部失稳等问题,且基坑底部必须保持稳定的状态,要避免发生隆起或管涌等问题,还要将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障支护结构构件能够承担荷载等作用力的影响,避免发生弯曲或折断等问题;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可以根据工程情况采取不同的支护方法,通常以坡率法、钢板桩支护、土钉墙支护、地下连墙支护等方法为主,必须符合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等情况。3.1.2降水井或截水设计在进行降水设计时,需要控制地基沉降受到的降水影响程度,避免对相邻的其他管线的不良影响,尤其要防范过量沉降问题,否则将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在进行地下水控制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地下水情况,采取明沟排水、管井降水、电渗降水等方法;在进行截水帷幕时,通常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和深层搅拌等方法,但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渗漏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否则将导致水土流失或过度变形。3.1.3土方开挖设计在进行土方开挖设计时,要遵循科学的开挖原则,必须分层、分段、对称式地进行,并采取及时与合理的运输方式。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做好设计交底工作,尤其要以基坑工程施工工艺和作业条件等实际情况为主,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方案还需要根据基坑工程存在的重点和难点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确保能够及时掌握施工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合理地协调,减少安全隐患。虽然不同基坑支护方法存在施工难点和要点方面的差异,但都有着一致的总体要求,包括要足够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采用高质量的水泥、钢筋、钢板桩等材料,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适当的降水或截水措施,控制好土方开挖的进度,在雨季的情况下防范地面雨水倒流问题等。

3.2加强施工方案的组织实施

坍塌是基坑工程施工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事故,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以下几点:一是没有充分明确基坑工程的施工要求,没有充分了解基坑工程的施工难度,导致支护设计部分存在问题,常规建筑工程施工无法达到施工要求;二是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或是擅自修改施工方案。在积累了大量基坑工程经验之后,一类事故的发生数量已经明显降低,但二类事故的发生仍然较为频繁,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造成施工质量问题严重;二是过度重视施工效率,比如在内支撑的基坑施工中,采取先拆后做的施工方式将导致塌方事故发生;三是没有对土方开挖过程进行监测,产生开挖过度或开挖过速等现象,导致土体失稳或基底涌土等问题;四是在坑边散乱堆放材料或设备,影响现场的施工秩序,不仅容易造成材料或设备损坏,也容易降低施工质量和效率。所以必须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一旦发现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不符的现象,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还需要根据施工方案对施工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及时调整和处理施工问题。

3.3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

基坑工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必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开启应急机制,提高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影响扩大,保障财产和人身安全。但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时,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部分:一是遵循常备不懈原则,以防范为主救援为辅的理念为核心,确保应急救援预案能够随时启动,并做好各项救援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在不同的安全事故中,都能够发挥出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作用;二是遵循分级负责原则,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架构,根据不同的应急救援需求,划分不同的应急救援岗位,承担不同的应急救援职责,形成全面的组织联动网络,能够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快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三是遵循与时俱进原则,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及时更新,积极学习优秀的应急救援经验,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确保应急救援预案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4结束语

随着对基坑工程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对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也更为深入,尤其是对基坑工程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明确影响基坑工程安全性的多种因素,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的安全影响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督管控策略,尤其是在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和应急救援三个方面要强化安全监督的作用和效果,使基坑工程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基础之上,也满足工程安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翠云.简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与监督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36):167-168.

[2]贾荣谷,阮永芬,刘克文.复杂环境的深大基坑工程安全控制措施[J].粉煤灰综合利用,2020,34(4):24-29.

[3刘鑫,楚秀娟.深基坑工程事故致因因素分析与安全技术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1):249-250.

[4]翠云.简析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与监督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7(36):167-168.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已达到空前水平,建筑工程建设规模逐年快速增大,施工安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同时安全管理也是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工程建设安全可靠、稳健经济的关键。

1 大力开展建筑安全文化建设

1.1 强化教育培训,建设安全施工文化

首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施工企业全员培训计划,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编制符合培训对象的培训目的的教材;其次要指导各项目经理部履行国家有关法规、落实地方及企业安全管理规定与制度,培养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要在企业形成崇尚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风气,倡导“安全是福、违章是祸”、“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等思想,使遵章守纪成为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包括:进场教育、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等。

1.2 加强事故预防,落实安全技术交底

实行分级负责、责任追究的管理方式,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观念贯穿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对每一次阶段施工,都制定具体的安全方案。方案需经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由专职安全员监督实施,确保安全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真正做到“施工方案体现安全、工作环境保障安全、作业人员注意安全、施工过程确保安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

1.3 开展广泛参与的建筑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意识主导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就是要树立、强化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形成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1)加强对施工企业“三类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重点抓好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严格依法持证上岗制度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已经通过安全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人员,确保每年继续教育学时控制。

(2)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项目、进班组、进家庭“四进”活动。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组织编印通俗易懂、方便实用的安全常识手册,有计划地发放到各个社会层面中去。

(3)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知识集中宣讲会、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巡回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现场应急救援演练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各类安全知识。

2 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费用投入

2.1 合理地进行安全投入

根据《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合理地进行安全投入有以下内容:文明施工措施费、临时设施费、安全施工费、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按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费用、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费用、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费用、其它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

2.2 保证合理投入的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各种安全检查活动,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各种事故隐患及施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等重要的组织保证。施工企业应按照建设部建质[2004]213号《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施工企业应针对教育培训的种类,分教育培训对象,制定培训大纲、教材等,建立登记、考核、教育培训档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安全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的项目有: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与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3)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对合理运用资金,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及单位,进行重奖;对责任落实不到位,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不舍得投入,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有关人员及单位,进行重罚。

3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全面质量控制是依靠全体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方法。依据全面质量控制原理建立起来的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运用到建筑安全施工管理上,要求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根据施工现场、设计图等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分析,制定防范措施,落实防范施工安全事故设施。建筑施工中,对新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使安全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并加以总结,作为新一轮PDCA循环的开始,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零事故竣工。

3.1 制定计划

分析建筑安全生产系统的安全现状,提出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分析生产系统安全现状的目的主要是根据安全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措施实施计划。在进行现状分析时,应从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生产状况着手,通过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它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企业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依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情况,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3.2 组织实施

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企业中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或个人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

3.3 督查检查

督查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当制订的安全目标达到或计划进行一段时间后,企业各部门、各单位要均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这种对初步实施效果进行检验或确认的过程称为成果巩固期。

(2)巩固期过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检查和评估。最终的检查评估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检查评估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安全计划的实施程度(哪些目标完成了,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完成的效果(与企业历史上最好阶段比较,与基期比较,与安全工作目标比较)。

3.4 改进处理

改进处理分纠偏和预防改进两个方面。纠偏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现有的安全偏差、问题或事故;预防是提出目前安全状况信息,并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确定改进目标和措施,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安全预防提供借鉴。

4 抓好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4.1 建立安全管理服务体系

成立相应的安全协会组织,它不仅面向施工企业提供安全评价、培训、管理支持、检验检测等服务,而且面向政府、保险机构等,接受委托参与安全检查、事故调查,开展社会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等。

4.2 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首先是要有相对稳定的施工作业队伍。建筑企业要选择讲信用、有技术的劳务队伍长期合作;其次是稳定班组长。工程施工的同时具有众多作业面,唯有班组长始终和作业人员在一起跟班作业,由班组长对当班作业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实施具体管理,进一步加强了对作业层的管理;再次是落实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5 完善应急管理

5.1 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的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施工单位应对已初步认定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事故危险源的评估,并在现场明显位置树立进行危险源公示牌。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根据项目施工的特点,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

5.2 做好应急准备

要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制定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信息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责任单位应建立各种专业救援队伍,如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等,担负单位各类事故的处置任务。

5.3 加强培训和演练

“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事故损失控制的两个关键点。定期组织常规演练,加强对各救援队伍的培训,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同时根据工程的存在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在该工序施工前组织一次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练;把指挥机构和各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救援队伍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工程,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建筑 安全 管理

论文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却隐藏着许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要先了解与控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必要且关键的,对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事故不发生)是极其重要的。

一、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1、罗福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建筑工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深基坑施工 安全管理 原因 措施

建筑工程深基坑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施工与拆除、地下水控制、基坑监测、土方挖填等内容,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专业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以下就加强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论述分析,以供参考。

1.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原因

建筑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建筑工程深基坑是一综合性工程,除工程难度高外,控制环节亦较多,任一环节失控均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归纳起来,建筑深基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引起的:(1)支护体系存在设计缺陷或施工缺陷引起支护体系失稳。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设计方案不当或施工方法欠缺等引起的。(2)由土体失稳而破坏支护体系引起基坑失稳。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开挖土坡过大、基坑外侧超载等引起的。(3)由于围护体系渗漏水,导致水土流失,由水引起对周围环境破坏或基坑失稳。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围护体系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引起漏水造成。(4)由于基坑隆起过大失稳。主要原因有围护墙深度不够,承压水降水没达到要求等。当然基坑失稳可能是由以下几点多方面共同造成的,亦有可能是其中某一单项引起的,最终结果均会引起土体失稳。

2.加强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编制好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搞好一切工程的先决条件,它包括建筑工程深基坑设计,主要有支护设计、降水或截水设计、土方开挖设计和监测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87号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支护设计主要满足边坡和支护结构稳定的要求,既不产生倾覆、滑移、整体或局部失稳,基坑底部不产生隆起、管涌,锚杆部位不致抗拔失效,同时必须满足水平位移和地基沉降不超过允许值,支护结构构件本身受荷后不致弯曲折断,剪断和压弯。基坑支护常用的几种方法有坡率法、排桩支护、钢板桩支护、地下连墙支护、土钉墙支护、深层搅拌支护等。降水设计应控制由降水引起的地基沉降不致对邻近的重要管线产生过量沉降,影响其正常使用或危及其安全;地下水控制常用的几种方法有明沟排水、电渗降水、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截水帷幕应控制不致因渗漏而引起水土流失和过大的变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深层搅拌;土方开挖设计应满足分层、分段、对称、平衡、适时的原则,确保土方开挖安全、运输合理;根据施工方案,施工前应作好设计交底,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施工工艺和作业条件,制定措施得力、针对性强、合理全面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充分认识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难点、重点和施工工艺的特点,质量安全控制目标恰当,保证措施到位,施工组织合理,检验监测严谨。对不同的基坑支护方式,施工的难点和要点有所不同,但总体要求基本一致。一是对施工工艺要熟悉,掌握基本的施工参数;二是要掌握主要施工机械及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三是对水泥、砂石、钢筋、锚杆、钢板桩等原材料及其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并保证施工质量。四是根据场地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采取合适的降水或截水措施。五是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控制挖土进度;六是对雨季施工既要注意排除地面雨水倒流人基坑,又要注意雨季水的渗入,土体强度降低,土压力加大造成基坑边坡坍塌事故。

2.2熟悉了解勘察施工场地的环境。建筑深基坑一般指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前,应了解建筑场地及周边、地表至支护结构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性状、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了解建筑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线、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结构形式及埋设时间等。对已有邻近建筑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应熟悉已存邻近建筑的位置、层数、高度、结构类型、基础类型,此外,也应掌握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其他条件,如基坑周围的地面排水情况,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线排人或漏人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载及大型车辆的动、静荷载。

2.3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基坑坍塌的事故发生主要原因有两大类,第一类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难度认识不足,认为不需要进行专项的建筑深基坑支护设计,按常规建筑工程组织施工造成的。第二类是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造成的。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复杂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第一类事故正在不断下降,但第二类事故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未按设计组织施工,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支护结构垮塌;第二是未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特别是对有内支撑的基坑施工,一般顺做时能做到随挖随撑,但对断面不大,开挖深度不大,从下往上做结构,有的施工人员贪快求“方便”,不是随做随拆,而是先拆后做,酿成塌方事故;二是土方开挖时,未进行有效监测或未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施工,造成挖土过快或超挖引起土体失稳或基底涌土等,或土方开挖方式不对,甚至有“掏挖”现象;三是坑边堆置土方或其他材料、设备等,甚至有大型车辆的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方案执行,即不能偷工减料,也不能违章施工。

2.4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做到有所防备,有所准备。(1)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时,应根据建筑深基坑作业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好预防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2)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施工单位应建立从企业到项目部再到作业班组的应急救援体制,从人、财、物上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施工所在地的优势作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根据施工的各工种、各工序,有针对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应急救援准备。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力量,形成统一的、高效的救援指挥部。一旦有事故发生,能立即启动救援机制,迅速、有效地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损失。

结束语

建筑工程深基坑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如何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降低风险,做好安全管理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