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措施

据各大高校反映,语文课程在大学处境尴尬,不受学生欢迎。甚至有学者和教育界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进行过大规模辩论。因此大学语文的改革之路势在必行,如何加强其课程建设成为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课存在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与同为公共必修课的哲学原理、思想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学语文的开设范围并不广泛。很多大学的农学类和理工类专业并未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只是将其作为文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部分纯粹的艺体院校内,大学语文被设置为校级公共选修课,但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兴趣不高,所以选修学生少之又少。

(二)教材选题不合适

就大学语文教材而言,其编选内容不合理,没有跟随学生心理和年龄的发展而改变,缺乏时代性。大学语文教材自90年代初期改版之后,课程内容虽然增加了一倍,但内容却大多照搬原教材,并无新颖之处。另外,在选材上严重不平衡,过分偏重中国古代和近代作品,缺乏对当代作品、国外优秀作品的收录。时代在进步,学生思想和境界都在不断提升,这种过时老旧的课程内容注定会被淘汰。

二、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到目前为止,大学语文并没有被明确归为哪一门学科,大学语文不明科属的情况导致其被视为边缘课程。学校不重视,院系不关心,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将大学语文课程进行规范和管理,导致语文相关学术活动无法开展,没有科研成果,无法吸引优秀语文教师进入大学工作,教师团队得不到扩充。如此循环,大学语文的处境终将越来越困难。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明确大学语文归属,将其划分为人文素质学科,为其建造专门的研究室,组建独立的教研团队。其中,教研队可以分设科研组和教研组。科研组成员要求均为博士学历,主要负责研究讨论课程创新、课程选材等。教研组成员要求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主要负责课程教学。

(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一门学科想要得到进步和发展,必须定位明确,目标精准。现阶段各界人士对大学语文的定位大多不准确,存在很大偏差。大学语文是一门特征鲜明、目标明确的学科,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工具性、审美性、基础性和人文性都服务于最终目标。所以,各大高等院校应该对大学语文进行正确定位,确定其最终目标。大学语文应该以培养学生人格品质、提高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提升写作创新能力为核心。

(三)优化教学资料

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教材的选编尤为重要。选编内容应该具备素材新颖、教育意义强、学习价值高的特点。根据目前我国大学语文的现状,语文教材应该合理分配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作品,还应该适当选取国外优秀作品。例如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都是对学生人格和素质培养有很大影响的作品。另外,除了大学语文教材的优化,还应该加强其他文学资料的优化。学校图书馆应该收录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当代的还是古代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从而促进学生自我修养的提升。

(四)改革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育无法进步的原因很多,除了教学内容无趣,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守旧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教师上课思维单一,依旧采用传统的讲课模式,忽略学生思维训练,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常常出现教师盲目出力,学生一无所获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大学语文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文学话语、文学形象、文学思想等各种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深度挖掘话语内涵,多角度分析文学形象。就《离骚》一文来说,教师可以对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度剖析,也可以要求学生就作者思想进行辩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大学语文课程才会更加有趣味和魅力。

(五)创办精品课程

针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学校应该进行精品课程创办。该课程的创办步骤可分为三步进行。首先,要求语文科研团队进行精品课程内容研究,研究讨论出值得开展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课程内容。其次,挑选出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教师组建精品教研团队,对竞选课程内容进行内容整合和熟悉,完成备课。最后,从全校各专业中随机挑选出部分学生参与精品语文课程试听。通过这样的方法,相信能够提高大学语文的影响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结语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人格养成和品行修养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课程建设也必须遵循培养学生品格的基本原则。因此,本文提出的相关建议与策略可以为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基础性的参考,以希望我国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文菊.论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环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黄保安.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课程性质;母语危机;大学语文;文化期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167-03

近年来,各界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和讨论,这直接影响到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和改革,影响着新一代人才培养基本文化基质的塑造,因为一切课程改革的方案和实践都基于对课程性质的根本认识。

一、从2001年与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

的对比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再认识

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如下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P6)2011年崭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出台,更突显了其强大的时代认知,其中在第一部分前言中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认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P2)从对比中可知:2011年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明显淡化了其工具、理性的一面,而强调和突出了与时代主题相呼应的人文功能和实践现实性。在笔者看来,这一表述的变动说明了当下对语文“人文性”性质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突显,对于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语文课程性质讨论的过程,即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步步深入的过程,必将促使着语文教育逐渐趋向成熟。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大都把语文课程看成一门工具课和基础课,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家们对语文教育的论述大都是从工具的意义上着眼的。但是,今天把语文当作一门纯工具性和纯知识性的课程来看待显然就狭隘了,尤其对面向施教对象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一定独立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的大学生而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文,是人文意义上的语文,而非工具意义上和纯基础意义上的语文。大学语文应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探求文学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文学,提高教育对象的人文素质,使我们的学生变成历史意义上、文化意义上、情感意义上、道德意义上的人,从而实现精神成人的目的,肩负起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的神圣职责。大学语文由于其课程地位,在大学里一直不被人重视和看好。然而,伴随着大学培养出的人才低素养、低能力、难于适应社会的现状,人们开始反思大学这个输出人才的重要领域自身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的种种缺失。因此,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最直接相关的人文课程被普遍关注起来,并由此引发了各种讨论。种种讨论都对大学语文地位的重新认定起到了推动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教育、人才输出的关口,其重要的素质教育地位和人文教育价值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或课程所不能取代的。尤其是在目前诸多纷繁的社会现象背后、母语危机的背景下,文化焦虑成为全民综合征,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希望投射于传统文化,希望从传统中找到解决急症的良药!进而,人们开始思索高等教育求真育人的真本追求,这在大学教育中正是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中心展开的。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根本不仅仅在于其专业能力的高低,更源于深深植根于人性和素养的教育和把握。尤其面对社会文化寻根运动的蓬勃发展、面对母语危机的时代现状,大学语文人文性质的彰显逐渐成为其生存的重要语境之一。

二、从母语教育危机透视大学语文

对彰显人文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性

“母语危机”是现时代教育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母语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尖锐问题伴随经济的深入发展而日益显著起来,而母语危机的文化现象背后则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各方面问题。透过各国的“母语危机”现象我们可以透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以及教育问题。因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绵远几千年的汉语所固有和坚守的领地愈来愈狭小甚至呈现出边缘化趋势。母语危机是文化危机最直接、最重要的表现。当前,母语危机成为汉语研究的课题正是由于其岌岌可危的现状所致。其实,这种现象在亚洲其他经济发达的国家如韩国和日本也已有共识:自己母语赖以生存的土壤日渐衰落,而取而代之则是英语的无限泛滥。面对电脑时代,汉语从应用电脑起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了英语的附属语。将汉字成功输入电脑,首先要掌握的是学会英文字母和其编排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母语教育与英语教育是截然对立、彼此矛盾的。我们不能把两种语言和文化简单化处理,因为二者不是单纯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一方面英语是世界共同语,我们要与国外经济、文化进行交流,要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就必须学好英语这一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汉语是本民族自己的独有文化,我们更要学习、继承、坚守、发扬光大汉语审美的独特领域。在笔者看来,学习英语应关注其工具性的实用特征,而母语则意在其人文性的精神塑造,学习母语有利于正确运用英语发展自身,而学习英语则可更加捍卫并促进母语及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如何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和地位,将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乃至民族母语教育的未来发展。

“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3](P3)从高教司颁行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表述中可以明确,大学语文的基础性课程地位是由其根本的人文性特征所决定的,大学语文课对中华民族未来人才的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甚至对整个高等教育大业都不容忽视。早在1978年,就有学者倡导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用以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增强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信心,提高精神素养和弘扬民族传统。在这个特定的文化焦虑的历史时期,大学语文无疑承担起了这一职责。母语教育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范畴,它既包括学科性、专门性或专业性的,连日常生活与交往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也能囊括。即便如此,母语教育也总有其开展和缠绕的核心范畴:即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当然,母语教育并不等同于大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教育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中进行母语教育的一种实现手段或方式,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不同的人群和环境,母语教育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在大学教育这个特殊的教育情境中大学语文课程则是母语教育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语文的地位和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母语教育的发展状况。

三、从“中学语文”与“大学语文”

的差异积极发掘其人文教育功能,

使之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文化期待

大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虽然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许多借鉴,但其有本质的不同。一是目标指向不同,具体表现为中学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传授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为目的和重点;而大学语文更注重于思想的传输、情感的解读、写作方法的探讨和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二是教育追求各异,中学语文以应试和升学为目的,呈现出强烈的功利性特征,而大学语文则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文化精神和性格为最终目标,突显出其人文性特征。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感受到:大学语文更注重的是在学科工具性的基础之上去彰显人文性,去铸就语文的精神素养,从而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文化期待——传承并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一)明确大学语文的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

大学阶段是人结束学生生活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而更应关注其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引导。大学语文与语文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两个概念,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仍以语文课程的性质为成长和存在根基,大学语文所处的位置,使得它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它与民族文化的根本血脉相连,密不可分,除了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担负着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塑造民族文化的心理认同和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的功用。”[4]可见,明确大学语文的根本性质和任务是进行正确有效的大学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大学人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集中精力和专家统一编写权威性教材,确定一个适合的文本让大学语文教育有章可循

一部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文化性的,适合大学教育需要、能有效推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大语教材是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伴随着社会和教育界、文化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大学教育的忧虑,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编写大语教材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积极的尝试,使得大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呈现活跃态势。其中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得到了最多认可和关注。“目前在各高校较为流行的大学语文教材就有数百种之多,各自为战让大学语文本身少了些权威感。”[5]因此,名副其实的权威性大语教材是实现大学语文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和现实依据。

(三)从政策的高度去规范大学语文教育的实施,使其尽快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如何抉择我国的语文课程的总取向,这种严肃的问题,单从语文教育研究的层面来讨论乃至争辩,恐怕是不会到位的;语文课程面向何方的抉择,要取更广阔的视野来关照,需要放置在教育政策研究的层面来慎重把握。”[6](P80)从政策的高度去规范大学语文教育的实施,把对大学语文教育的认识上升到整个母语教育的层面去认识,是实现大学语文教育文化期待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坚持和创新都有待于一个宏观大环境的营造和支持,充分的学术自由和政策导向是使得大学语文教育走出低谷的坚强后盾,否则再优质的教材也会因失去保障而无法充分诠释其真谛。对于大学语文通过何种方式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问题,有人建议以英语四、六级等级测试的标准模式对母语水平进行考核等,诸如此类的意见和方法都在不断探寻当中。但是,面对目前的母语存在状态和现阶段语文教育的突出问题,我们将不得不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紧迫的热情积极探讨,真正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出发思考问题。当前,教育部相关部门已下发文件,强调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予以关注和加强,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再次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地位。从此出发,相信“大学语文”的教育使命及其所肩负的文化期待将会得到切实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景阳.语文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许秀清.大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独特功能及学科定位[J].学术评论,2005,(S1).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3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人文类基础性公共课,目的在于弘扬人文精神,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及感悟能力。在信息时代背景中,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媒介文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其人文素养的提高。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读、解、用”的能力和素养,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媒介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也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在媒介化生存时代的有益尝试和发展方向。

一、媒介素养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媒介素养教育即对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包括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发展自己。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避免沦为大众媒介的奴隶,可以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在现在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确认了媒介素养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把媒介素养的培养与语文学科现有的教学内容联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聆听、言说、阅读、写作及观看、制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也从教育机构、教育政策、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大力支持。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到语文课程中是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相对中学语文的基础性而言,大学语文更关注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媒体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制造“文化需要”,凸显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迎合受众的成分日益增多,助长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引导大学生更关注被商业包装后的软新闻,比如恶搞文化、戏说历史等,缺乏对文化细嚼慢咽的深刻思考能力,对国家、社会大事不关心,丧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导致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大众传媒以如影随形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拓宽了文学的内涵和视野,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传统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被削弱,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开始渗透到学生的知识面,这都是大学语文课堂上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语文如果固步自封,对新媒体势力一味抵制,忽视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势必会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媒介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种延伸。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媒介文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图。以积极、批判而又创造性的态度来进行识读和交流能力,是语文课程中的媒介素养的主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学科都不再是完全给定和制度化的,而是动态的和可再创造的,它强调多学科的整合,跨文化的交流,强调书本上得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更能弥补传统语文教育在学生现实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缺乏,更能彰显大学语文课程的实用性。

二、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可行性

1989年,英国率先在母语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媒介运行机制即了解媒介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因素对媒介的控制;2、媒介真实性辨别即学习辨别新闻、纪录片、戏剧和媒介故事与现实之间的不同;3、媒介基本论题分析即某些研究者指出,媒介中经常被表现的内容是阶级、性别、种族、年龄;4、受众即主要讨论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很多地区,媒介素养已经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或英语语言课程进入了中小学课堂,主要培养学生在批判性观看这方面的技巧。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四步”:1、意识:探索阶段,探寻个人价值与大众媒体的差异性;2、分析:将已决定的主题放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个人背景中思考的过程;3、反思: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判断对错,想象自己的理想状态;4、行动:在以前三步所得出的最终结果的基础上,观看媒介时的时候学会辨识。

澳大利亚被认为是当代西方最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他将媒介素养教育独立设置或放在母语教学中,甚至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必须内容。国外几十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证明,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与教学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媒介素养教育也是符合大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定位、目标和作用的。

三、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

1、教学方法上采用多角度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多角度分析的教学方法的基本理念是质疑与批判。在大众传播环境中,学生都知道如何获取信息,但如何查证信息,核实信息来源,这才是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要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质疑“构建的真实。”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对照同一信息的不同版本,从中分析偏见或政治控制的痕迹,判断新闻的价值和舆论导向,教导学生如何在良莠不齐的报刊中快速、准确提取处理信息。

2、教学内容中增加媒介信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选择课题,自行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老师可以以媒体议题为切入点,比如在2007年北京大学学者李零新著《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孔子到底是不是丧家狗?孔子是不是已经成为现代人打文化牌的一个幌子?国学将如何继承?培养学生对媒体的敏感度,融入教学的思考策略,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主动认知和省思,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见解,在平等论证课程中,澄清价值。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是对信息爆炸时代的一种积极应对,也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帆.语文课程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初探——以美加英等国为主要考察对象[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 高职语文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18

人才培养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人才的培养需要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高职语文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基础,满足其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为了保障学生的今后发展,因此文化修养的提高尤为重要。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高职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足,怎样改革语文教材的独特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化、教师自身修养增强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高职语文教学面对的困境

20年前应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所有专业设置了大学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成为了必修课,这也使得语文教学的学习得到重视。但目前社会对于专才人员的需求,让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语文教学的课程设置逐年减少,更甚的或取消语文课程。这样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少,认为及格就好。久而久之,语文教学的发展在20年后面临了瓶颈状态。

相对应的语文课程教材的配置也影响着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中的地位。目前出现的状态就是中文类学生的大学语文课本在逐年增加,而非中文类学生的大学语文课本在逐年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众多篇目与高中教材重复。我国的应试教育让在高中阶段经过残酷考验的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已减少,加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事实,对于已经接触过的篇目直接打入冷宫,剩下的篇目也是草草了事。

高职语文教学面对的又一困难是:语文教师的群体质量在逐年下降。专业知识达不到的老师就去教语文已成为多数院校教师设置的规则。老师自身文化修养的影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学生的状态影响着老师的热情。

2 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

2.1 教材改革的独特化

教材在任何一门课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好比手术刀在医生手里的重要性。同一个手术可能需要多种不同手术刀的配合。那么教材也是一样的。要选择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材。对于教材的改革,一是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院校的课程教材;二是根据需要自行编排适合的课程教材。笔者建议尽可能的自己编排合适本校的课程教材。

自行编写教材的好处在于,院校可根据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行课程的设置,因为院校的专业、质量的不同,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存在着差异。例如,理科类的院校就不能使用文科类院校的教材,理科类的学生专业知识偏强,对于文学类知识的鉴赏能力可能不够。同样,文科类的学生的教材选择要相对于理科类学生的教材更有深度内涵。另外一方面,自行编写教材的好处在于,教材可以体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特色。让学生因为对于知识有熟识而产生兴趣。这样就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

2.2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如今高职学生思想的活跃程度已经不能单调的适应于老师灌输,学生一味接受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摆脱以前旧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

语文的学习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可以从教材中抽调一部分文章让学生自己讲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度,任何事情只有关注才能谈及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效果。同时建议老师在课堂上要锻炼学生多说多讲,老师在讲的同时让学生及时的参与进来。对于一些历史性较强的文章,老师最好丢掉课本利用影视图片等形式来向学生阐述,这样就不单单仅限于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就有效的提高同学的兴趣关注度。再有就是针对课文设置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例如:微博传播与传统课本的传播区别、热爱生命之我见等。

2.3 教学手段的合理化

课程改革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期中与学期末的考核是体现的关键。考核有两种形式,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对于教师考核体现在学生对于老师的评价,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就间接反映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喜好程度。对于学生的考核有两种方式,一是平时成绩的考核,二是期末成绩的考核。笔者认为这种考核中平时成绩的比重应该更高一些。因为有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只要考试能拿考分,只是一味的学习并不能达到掌握知识的效果,因此平时成绩的学习也至关重要。这里的平时成绩就包括,平时课堂的发言、作业的完成等方面。

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不只是为了考核,更深的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只有教学手段的不断合理化才能实现目标。

2.4 教师自身修养增强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力军,教师是这支主力军的指挥官。一支队伍的强大在于主力军的力量。而这支队伍的正确导向性在于指挥官的指挥。只有决策的正确才能有发展。因此教师力量也是改革的关键点。

高职院校对于教师任职资格的考核要尤为重视。特别是对于语文教师的师资力量。教师自身的认知有了深度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另一个深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底色运用正确了才有升华。

大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大学语文是基础课,同时涉及的范围面也很广。这就要求大学语文老师的资历更深。才能做到授业解惑,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兴趣。

3 结束语

高职语文是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自我修养、提高审视问题的能力。期望高职语文改革能早日实现更高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12,(2):19-20.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5

论文摘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捷,这就需要从大学语文教学在人文素质培养上着手,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辫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迫在眉睫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质包括文化素养、艺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等诸多因素。人文素质可以而且必然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一个时期以来,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大学生越来越实际,就业压力日趋严重,学生选课不能不考虑就业的需要,除了专业课和英语、政治等必选课外,多数学生都会选技能性、应用性的课。他们关心重视的不再是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是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技术性、应用性的课程可有助于谋职。一些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几乎无人问津。这些既非实用又不盈利,也非生产性的人文学科与技术教育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我们看到,不少学生放弃了情感的追求和心灵的陶冶,导致境界低下,审美弱化,心理脆弱,理想缺失,总之,人文素养严重不足。而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而它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使得所有关注人文学科教育人士深感优患。难怪不少资深学者惊呼: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人文教育已陷人困境。

人文素质教育强调,人应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促使人的知识、情感和意识等全面健康发展,并为生存竞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高境界和事业境界。人文素质对人才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来说尤其重要。

而高校由于缺乏人文素质教育,随之而来的间题也日渐显露:不少大学生虽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但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在扑朔迷离的社会中,往往茫然失措;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孤立无助;在成功面前,常无法自持;在遭遇挫折之际,又无力自救。有的步人社会后,很快丧失了理想和才情,人生的价值被欲望、名利所扭曲。物欲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由此产生的缺乏社会责任、躲避政治、游戏人生等庸俗化的东西,在大学生中也不乏市场。所有这些,都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文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大学语文》是全国各类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课,也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中文专业必考科目。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大学语文》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毋庸讳言,学生厌学、老师困惑。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好像“高四”语文,好多篇目已经学过,不但没有文学的魅力,反而像高中语文一样枯燥,成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加之课程多任务重,对《大学语文》自然了无兴趣。任课老师则认为该课是非中文专业课,感到前途渺茫,一些高校,大学语文教师更是青黄不接。《大学语文》课程这种艰难困境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如果不及时改变,那将是一种悲哀。

其实(大学语文》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科技交融、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营造大学文化氛围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和发展良好的个性,而且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苦乐观、大局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一个时期以来物质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理性主义成为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否有用、是否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是否对学生的就业有着直接的帮助成为了教育选择的标尺,因而导致人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严重失衡,知识、智力、技能也失去了原本具有的意义,不再代表人的本质力量,而只标志个人获取物质财富的水平差异。可以这样说,忽视人文素质教育是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思想中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缺失,它的不良影响如果得不到尽快的校正,必然对中国社会新的历程产生相当的影响。

大学语文课属于人文教育课。因此,教师是否在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了“人文教育”这一根本宗旨,学生是否在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好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是衡量开设该课程得失的根本。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就是要把人类优秀的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生命意识中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人(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从语文和人文内在的关联来看,语文就如同人文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流徜于语文的河道上就会体现为一种尊重语言、珍视语言、热爱语言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也只有在拥有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时,人们才可能意识到语言作为“存在之家园”的神圣与伟大,才可能会像亲近和热爱生活一样地去亲近和热爱语言。反之,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的缺失在语文这里便体现为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的缺失,即人们往往局限于工具论层面,只把语言当成一种简单的符号工具,一种实用性质的交往手段,这样不可能对语言和语文产生珍视心理,而且导致其对语言和语文的漠然,如此语文教育遭受冷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中学语文课作为高考敲门砖的作用已经完成,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拿语文不当回事的现象便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自全国高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之日起,大学语文就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危机,其中最深刻的,是人文危机,而最直接的,则是生存危机。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对知识的哲学思考,无法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从厚重的中国文化中体验人的尊严感和使命感;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建议 要改进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大学语文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庞杂,如果蜻蜓点水式地面面俱到,势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整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在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方面,不同版本在选文上各有侧重,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选择教学内容,给教学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高等语文教育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语文的所谓“隐性能力”—文化认同能力、美的欣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决策思辨能力以及人格、修养、品位等。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在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下更侧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形式趋于单一化、模式化,大学语文教学则侧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升学压力的教学更有利于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大学语文》教材中80%以上的篇目都是古典文学,选择文质兼美的篇目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理解诗词的初始意义和如今广为人用的现实意义。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强实践,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突破,如组织晨读、读书协会、诗词协会、文化沙龙、讲座、演讲、辩论会、话剧表演等,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多媒体教学,.观看影视作品,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能直观而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大学语文;现有问题;解决措施

H193

一、引言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之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大学阶段开展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还要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学习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量,让学生在此过程之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为我国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之中还存在着很多引人注目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科边缘化;教材陈旧,缺乏特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教育质量滑坡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试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提升我国大学语文教育的水平。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

1.中小学教育中的遗留历史弊病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模式目前主要是应试教育,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模式是跟随着应试教育的脚步而逐步前行的,也就是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不能够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其教学的主要内容都围绕考试的内容、也就是每年的考试重点。这种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的内容范围,也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变化程度较小,使得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特点,教学的质量下降。而且这种应试教育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学校和家长以“红线关’作为衡量老师和学校优劣的标准,错误地把成绩作为一切的标尺是直接导致老师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只考虑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应该接受的文学知识的根源。这种应试教育的考核系统的偏差性和不全面性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大学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对其最有直接影响的就是老师。可以说老师是人文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重要程度和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一些高校之中却存在着一种这样的现象,很多的大学语文老师在任教之中成为了相对而言的弱势群体,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少能够跟科研进行有机的结合,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之中科研成果又是教师考核标准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语文课程的老师在大学的科研竞争压力下不断的转岗,直至放弃大学语文教育,因为科研成果直接关系着大学老师的晋级评职称和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会出现现在的大学之中的语文教师多数是教学能力相对较差的老师在担任,这也就是大学语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原因所在。

三、大学语文教育中的现状及对策

1.改进大学语文教育的考核方式

基于目前高等院校语文教育之中出现的问题,最为重要的就是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这里面不仅包括教师的考核方式也包括学生的考核方式。改变教师的考核方式就是改变只根据老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称的单一方式,而变为综合考评老师的课堂氛围、教学结构以及老师指导学生的学术论文的发表等等。另一方面,改革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就是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模式,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将应试考试改为美文识记、课外创作、论文写作、课堂讨论、经典诵读、演讲比赛、社会调查、辩论赛等多种考核方式以便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2.加强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文学素养,主要还要提升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为了更好地培养文学素质高的大学人才,一定要做到大学语文教师学者化,大学语文课程专业化。大学语文教师学者化就是说将各个文学领域的专业的专家和学者邀请到大学校园从事大学的文学教育,正如民国时期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等著名的学者到大学之中担任语文教学一样,这些著名学者不仅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榜样作用,让其他老师向他们学习优秀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现任的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加强大学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勤勉治学、诲人不倦。最后,还要将大学的语文课程向专业化发展,也就是说在提升大学教师学者化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做到大学语文教师能够以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文学作品,并且做到深入浅出地将其中的文学内涵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文学知识,扩展视野,最终达到整体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四、结言:

它肩负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大责任,主要面向普通高校非中文系专业的学生,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阅读文学著作来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锻炼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终身阅读的理念,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得到更多的传统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