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1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痛心于看到如下场景:不少学困生因为语文学科的滞后而失去升学的机会;语文学科的滞后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的滞后牵制学生的发展。语文学科让学生学习的是母语,掌握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培养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学好数学和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孩子的阅读面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观和游历。他们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而农村孩子却因为多种原因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基础不扎实。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城市孩子相比整体偏差。那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语文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对策来改善现状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作了一些简单的探索。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症状表现

(一)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学好语文兴趣十分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教育学》认为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共同的症状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样就会使缺乏毅力的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怕学习语文,看到语文课本就头疼。越不想学习语文,语文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语文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学语文,从而导致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学习品质较差,缺乏良好语文学习的习惯

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时不及时记录;课外作业不及时、不认真,甚至不写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一般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都较低,而且还有不少初中生是留守少年,父母外出打工。这一部分初中生更加缺少监护人的严格要求。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老师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语文学困生的习惯。

(三)自主意识弱,缺少积极主动的热情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等表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于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从不积极思考。他们只对结论感兴趣,不愿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去。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不利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

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长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读书看报。阅读习惯和氛围在农村家庭根本不能形成。所以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或作业,从家长那里也得不到任何帮助,更谈不上家长主动去辅导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缺少责任心;有的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了,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耐心引导,而是粗暴打骂;当然还有家庭离异的孩子,破碎的家庭中没有温暖,没有爱,使他们的思想消沉,无心学习。以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语文学习的情绪。

(二)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

当前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身心疲惫。因为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是主要的学科,占分比例很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压力尤其沉重。分数第一的思想支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当然也有因为农村教师本身的原因,加上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很少能接受到教育教学的最新改革动态,导致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对学生缺乏爱心和关心,甚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三)社会氛围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农村有一部分人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外出创业,其中有不少人发家致富,这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在教室里的学生,让其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点,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社会上常会有不健康的书籍、游戏机以及网吧等娱乐活动,使一些抵制力弱的孩子不思进取,沉迷于其中,成为语文学习的后进生。

以上原因在农村范围内存在较为普遍,在某些家庭中还会出现交叉存在的现象,所以语文学习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要提高就必须克服不少困难。

三、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教室活动

环境影响人教育人。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需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校园的布局要有“书香味”。学校除常规的德育宣传阵地外,可以利用学校书画长廊增加有文学色彩的文章、名人名言、诗词佳句赏析和名人学语文的故事等栏目。当然还可以利用宿舍、花圃、走廊、楼梯、食堂,甚至厕所等场所,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文化标语,构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更要精心布置。黑板报、图书角和墙壁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

(二)语文教师加强合作,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教育指导学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总比不上集体智慧来得科学,完善。作为同学校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加强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共同出谋划策,构思出适合农村初中,适合本校和本班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还可以组建帮扶小组的活动,优带差,促进整体进步。

(三)和家庭、社会密切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2

关键词:语文成绩;两极分化;原因;对策

一、目前初中生语文成绩现状

初中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但是却普遍出现学习兴趣不佳、学习成绩低下以及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等问题,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很严重,并且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大部分的教师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灌输语文的知识,机械性的讲课方式,是很多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初中语文成绩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成长阶段的文学素养,因此消除初中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重要。

二、造成初中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造成初中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主要是因为教师定位,家庭重视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意识出现了偏差,导致了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一)教师因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但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上仅限于教材,实行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没有接受新的事物,教学缺乏趣味性,课堂教学活动乏味、单调,没有充分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拓展语文教学的新领域,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没有很好的应用。过分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对指导和研究较少,很容易让学生倍感负担,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家庭因素。语文是最贴近社会家庭的一门学科,也是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的必修课程,更是应试教育重点的考试科目,因此有部分家长十分的重视。特别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家长会利用各种手段逼迫学生学习语文,参加各种语文辅导课程,对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来说,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加上适量的语文辅导课程,对于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加上适量的语文辅导课程,语文成绩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对于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再逼他们参加大量的语文辅导课程,剥夺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课外阅读时间少,使学生倍感压力,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成绩也越来越差。

(三)学生因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是造成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的关键因素。首先,很多学生觉得语文是可学可不学的科目,只要能认识字即可,而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数理化学科上,对于语文学科不够重视。初中是学生理性思维逐步完善的时期,这个时候若是对语文学科没有足够的重视,就会完全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就会停在小学阶段。这样一来,只要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逃避,最终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滑。另一些学生就相反,开始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语文带来的欢乐,学习成绩就逐步进步。其次在学习方法上一些学生忽略了学习的渐进性。而只重视结果,语文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点一点扎扎实实的积累学习,而若像理科一样学习,就无法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性,对语文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的东西。并且要想在短时间内要补上语文成绩是很困难的事情。

三、防止初中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与措施

面对初中语文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让人们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成为目前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熟悉,在接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语言,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学生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将代沟的现象降到最低,使老师多点亲切感少点距离感。作为老师必须多点关爱学生,现在的学生在家庭多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疼爱,在学校也会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教师应做到培优辅差,对待学生也必须要有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犯错的问题要一视同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能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分析研究\

一、课外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竞赛、展览、兴趣小组等各类拓展活动,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得力载体,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1、课外活动有效满足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许多初中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课堂教学受制于空间和45分钟时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得到尽情的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组织的语文拓展活动来满足学生的这些兴趣爱好,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具有帮助的作用。

2、课外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竞争欲望。在初中语文课外活动中,许多环节采取竞赛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欲,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在以赛促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都明显提高,并且在竞赛模式的训练巩固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得到了回顾,对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具有了清楚的了解,对于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课外活动有效突破了课堂空间时间限制。课外活动顾名思义是在课外举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也可以走进广袤的大自然,在空间与时间上更加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完成活动目标为方向,完全摆脱了课堂空间与一节课时间的限制,让活动能够进行得更加丰富多彩。

4、课外活动有效巩固了语文课堂教学成效。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其出发点是立足于课堂的延续和巩固,在课外活动的组织中,师生都是围绕着巩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原则,实际上,课后教学拓展活动是对语文课堂的有效延伸,在这样的活动中达到巩固学生学习成效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促进作用的途径

课外活动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有效落实,措施上不断优化,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结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组织兴趣小组活动。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技巧指导,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

2、结合教学进度内容开展各类学习竞赛活动。以赛促学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乐此不疲的促进手段,在一部分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将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对学生划定范围进行竞赛,如古文单元学习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文翻译竞赛,也可以举行背诵章节的竞赛,或者对学生进行文学知识的填空竞赛。这样的竞赛活动完全建立在学生学习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一次回顾检查,以竞赛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将学习竞赛的内容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保持一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复习、激励的双重目标。

3、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工作实际需求,配合学校或者自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分析研究,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为作文写作积累素材。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伪劣产品调查活动,从身边的生活用品做起,调查当前社会上伪劣商品的分布情况,并走访了工商部门,对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源、过程中哪些部门存在失职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获得了表象的素材,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写作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提炼出来精辟的主题,效果非常明显。

4、结合课堂教学要点组织记忆技巧交流活动。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总结提炼出了哪些方法技巧,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将各种刊物媒体中介绍的先进学习经验提炼改造出来,使其更加适合教学对象的实际,向学生进行推荐。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技巧总结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以这样的方式为全体同学提供更为形象的学习技巧辅导。这样的过程是积聚大家智慧、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联想记忆法、框架记忆法、联动记忆法等各类学习技巧,都可以成为学生借鉴学习的对象,学生对其进行内化吸收,将其有用或适应自己的部分内化为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学成效的提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并积极采取改革措施,充分发挥并放大这些课外活动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玲伟.语文课外活动实施初探[J].文学教育(下).2008(04).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新课改

初中阶段对于中学生认知世界和认知生活非常重要,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科目,以往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情感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还较少,这也给学生人格的完善、德智体美的发展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健全,对学生情感素质进行开发,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1]情感教育对于新课改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要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养成。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和学生价值观养成结合在一起,新课改也说明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将语文教学本身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人文性体现了出来,教师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将情感教育运用进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的同时,帮助学生身心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合理利用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品质。[2]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策略

(1)通过情感教育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在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中,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学习。为了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探究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增加对于语文的兴趣。此外,学生还应该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我,将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出来。[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具有的魅力和乐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思考语文,激发自己语文学习的兴趣,在丰富自己情感的同时,切实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

(2)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对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非常重要,而想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重视自身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语文情感。[4]此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挖掘和分析哪些情感因素丰富的素材,只有教师具有情感,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出来,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创新更好的进行。

(3)进行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愉悦感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若是学生产生了愉悦感,学习的时候便能够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思考,思维状态也会更好。所以,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和谐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也能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5]比如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教师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应该带有自己的情绪,带着愉悦的情绪来进行轻松的诗句的阅读,这样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克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主动积极的讨论,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学生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感悟。

(4)认识到课文朗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学习情感激发出来。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所,若是课堂氛围比较好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够成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标准。若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那么学生学习和回答也会更加的积极。一般情况下,课文文章朗读能够将学生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朗读那些包含情感的诗词,通过朗读的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内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5)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运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本剧表演、朗诵、讨论等方式运用进来,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真正的激发出来。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更好的掌握合作的技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和其他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指定问题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分工的合理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互相配合和支持,从而更好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应该主动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进行答案的探索。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雪融化之后,会有什么,有些学生会说带来了水,也有的学生会说春天到了。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该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畅所欲言。

(6)通过真情实感将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出来。语文本身便是一门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目,教师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课本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到《我的母亲》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也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也会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学生内心情感因素的激发,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情感。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愈加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必须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方式非常多,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心理的特点,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将学生的情感更好的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情感教育才能够落到实处,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卢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108.

[2]李秀山.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简析[J].山西青年,2019(24):160.

[3]王菊香.孕育情感,丰富思想——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课外语文,2018(06):118.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人文关怀

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学校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不是仅停留在学习知识点层面上,而是更加深入到培养感情的层面,语文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部分,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加以传承。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双赢,是培养学生情感和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从学校出发,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语文教学自古以来就存在于学校教学中,它的基础地位是非常明显的,其教学方法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发生了许多变化。语文虽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在学校课程编排的时候经常被安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语文是一门学生从小就学习的学科,与数学、英语相比较就被排在了相对靠后的位置。

(2)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生会接触到许多新知识,比如说英语、化学、物理、政治等,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都是新鲜的。语文课程是学生们从小就接触的,而且语文所学习的知识是我们自身的母语,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加使他们认为语文学习并不十分重要。在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3)从家长角度出发,家长对于孩子的语文学习常常是忽视又忽视。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不同,他们常常会参加一些课后辅导类的课程,生活节奏相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是快之又快,课余时间被家长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暂且不说这种方式好还是不好,就单单从家长为学生们安排的课程来看,有小提琴、钢琴、美术,甚至还有武术、散打等。只有少之又少的学生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写作能力实在太差,在平时的语文考试中给孩子“拉分”了,才会促使他们帮孩子安排一些语文作文的训练。从家长为学生选择的这些课程来看,他们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语文,语文教学在家长心中的地位显然不高。

二、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1)对具备人文关怀特点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体现,更是平时的一种熏陶,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选择良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初中课文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安排一些具备人文精神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人格、关爱、素养、教育、信念、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等,使一些生僻的初中生还难以理解的词语在教师重点讲解的课程中得到体现,从而加深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加强人文关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2)在学生写作方面加强人文关怀。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难以攻破的教学难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不同,他们学习语文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他们会有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强势的语文作文写作范围。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理解,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从各个角度进行选材,让学生在不同的选材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作文领域,在这一领域中进行再创造。

(3)提高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落实到位,就一定要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质量,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充当了主体的作用,使学生不自觉地成为了一个客体,成为了一个倾听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人文关怀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有质量地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可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是提高语文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不竭动力。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融入人文关怀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情感意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焕霞.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8).

初中语文学习辅导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创新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致力于受教育对象创新思维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新的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内蕴丰富,知识层面复杂,既具体生动、血肉饱盈,又思想深厚、风光蕴藉。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分数、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一、语文创新教育的目的

实现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一味地接受,为学生创造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触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能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初步的问题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而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成的教育真谛。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由单一的线性结构模式向多元的立体结构模式转化。能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更多的学习知识,掌握信息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当前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交流方式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单向交流,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所有问题是老师提出,学生没有质疑,学生被动地学习,缺乏主动探究思考,思维停滞、萎缩。

其次是语文课堂授课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死记硬背的多鼓励创新的少,没有很好地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表达独到的见解。在写作的练习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的内容。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丧失了话语权。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习不够深入。

三、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育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其次,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它自身的特色。语文学科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可以是校报、校刊、学校美化校园的标语、征文比赛等,这就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写日记、作笔记,平时有所积累,在需要时才有好的东西利用。第二课堂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巩固了所学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了更多的比语文教学中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具挑战性,促使学生大胆思维,转化角度,变化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第二课堂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最宝贵的机会,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

3.重视人文特点,增强创新内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注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这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材中有许多充满人性美、人情美与语言艺术美的风光蕴藉的华章。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带给人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和愉悦的审美感受,则必将加速学生精神自由的回归。加快人文价值体系,包括理想道德、个人信念、审美趣味的回归,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感等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教学就要通过语言载体,充分挖掘依附其中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对他们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情操得到陶冶,兴趣得到激发,意志得到锻炼,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认识需要和审美需要。而这种内在动力一旦充分发挥出来,就会表现为一种创造渴望,从而形成语文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只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告别传统模式,勇于创造,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一定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缪克锋.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浅探.作文教学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