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移动互联网特点

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 移动 方式 需求 特征 应用

1 移动互联网技术概述

很长时间以来,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奇事物不了解,人们自然用过去的经验去看,就将其定位为互联网的延伸和补充,是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互联网。这样一个思路之下,移动互联网的形态、模式、商业模式都自然想从互联网中搬过来,这件事情,从2001年10月第一个3G网络商用,这种思维举不胜举,渗透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新媒体领域。今天中国,乃至全世界没有一个商业上非常成功的新媒体,大部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都不算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特点

2.1 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也知道它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使用的态度非常不同。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用户也不满意,但是用户知道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管控,所以用户除了删除,只能隐忍。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用户是需要运营商进行管理。

2.2 庞大的自下而上的用户群。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群是从上而下,最早的用户群是有知识的人,有钱人,年龄也相对较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是一个很不同的用户群,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有非常高传染性和粘着度的是三低人群,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这个人群正是因为手机学习门槛较低,价格也较低,也有通信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手机有非常大的依赖感。对于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需要交流、沟通、帮助,把他们和世界联系起来的唯一工具就是手机。因此,他们是最有粘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2.3 广域的泛在网。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到微博上,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

2.4 强制性。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我们被强制接收信息。今天手机远不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只要铃声一响,我们必须要看手机,提醒度很高,强制力也很强。

2.5 永远在线。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24小时在线。以前的服务,除了电话和短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没有一个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永远不关电脑,这件事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关手机,这已经成为一种可能。通信的即时,互联网再好的即时工具不能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永远在线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QQ再强,它不能让用户关了电脑还能接收到信息。微信却是收到就可以提醒。

2.6 病毒性信息传播。曾经信息的传播是一点到多点,二次传播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所以很容易进行舆论控制。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是病毒性的传播,即从一点传播,很快进行多点发散。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被强制携带,信息是被强制提醒,网络是泛在的网络,手机是永远在线的。信息更容易象病毒一样高速度、广泛的、大范围的传播。

2.7 安全性更加复杂。在互联网时代,电脑还是一个科研和办公的工具,它和个人生活紧密相联的程度远没有智能手机高。智能手机已经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又是随时随地被携带着,是永远在线的,更容易暴露人们的隐私,也更容易成为一个安全的隐患。智能手机可以轻易地泄露用户的电话号码和朋友电话号码,可以方便地泄露短信信息,可以泄露存在手机中图片和视频。这些很容易构成安全的威胁。更为复杂的是,智能手机的GPS形成的定位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对用户进行实时跟踪,这其中的信息全面而复杂。而智能手机中正在形成的电子支付能力,远程支付的密码泄露,近场支付安全隐患,使智能手机不但是一个方便的工具,它也正在成为手雷,给社会生活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问题。

2.8 占用用户时间碎片。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一点对多点的传播。电视时代,使用的时间非常集中,黄金时间、普通时间、垃圾时间,用户时间成为电视争夺的最核心的资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随时随地携带着智能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差不多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把用户的闲暇时间都占满了。

2.9 身份识别系统。和电脑相比,手机更有私密性,也和个人的身份息息相关。智能手机中电话号码就是一种身份识别,若广泛采用实名制,它也可能成为一个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在很多银行和支付系统中,手机的识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识别标志。这意味了智能手机时代的信息传播可以更精准,更有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骚扰,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

2.10 定位系统。随时移动的智能手机,GPS/北斗等的卫星定位,以及通过基站进行定位,第一次让手机具有了随时随地的定位功用,这些功能使信息可以携带位置信息。

2.11 业务管理与计费平台。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一直是一个云管端整合的平台,它具有业务的管理与计费能力,这些能力的整合,可以让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从传播更多走向服务,成为一个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因为实现了身份识别,可以永远在线,同时无论是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的技术已经成熟。业务管理和计费已经不再是大问题。

2.12 智能感应的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终端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具有计算、存储、通信能力,同时智能手机具有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感应能力,这些智能感应让移动互联网不仅联网,而且可以感知世界,形成新的业务。

因此,移动互联网绝不是网络速度,它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终端不同,终端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正在改变我们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也在超越互联网的体验。

3 结束语

人们为移动应用领域开发各种工具和功能,使其能够迅速打造新功能,服务于目标用户,“通过培育健康、庞大、迅速增长的移动社区,帮助更多内容、信息、数据、服务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人们将更加依赖于移动互联网。

参考文献:

[1]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2

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主要产品有滴滴打车,滴滴专车,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滴滴代驾,滴滴大巴等移动互联网出行的产品。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9月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

滴滴打车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

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3

1、打开滴滴打车软件。

2、点击打开软件左上角头像。

3、进入学生认证主页,点击取消认证即可。

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4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智能终端 应用移植

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是传统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人们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业务[1]。相比于传统的电脑访问互联网操作,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技术,能够随时随地地连接到移动互联网[2]。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重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应用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PC机应用迁移到智能终端上来,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有别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既具有传统互联网共有的特点,又具有移动通信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4]。

2.1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智能终端通过无线接入技术来完成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访问,主要的无线方式包括:WLAN技术、WIFI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几种,无线接入的访问方式有利于智能终端将传统的语音业务逐步转化为数据业务,为移动互联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2终端资源受限。尽管近年来智能终端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方面有了飞快的发展,但是随着智能终端性能需求的日益增加,对智能终端的硬件技术仍具有较大的挑战。由于智能终端的内存、屏幕尺寸等限制,导致了智能终端在显示方式以及显示内容上有别于传统的互联网,如何针对有限的资源对智能终端的显示进行优化处理,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是智能终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

2.3安全性高。移动互联网的全网安全目标是在合理的安全成本基础上,实现移动互联网运行安全和业务安全,必须确保移动互联网中各类网元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信息在网络上的安全存储传说,为移动互联网上承载的各类业务提供安全保证,保障移动互联网网络的运营维护管理安全。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

3.1需求分析。完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主要的技术性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平台/操作系统需求。目前的智能操作系统种类繁多,想要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及业务进一步推广,就需要能够支持不同的终端硬件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使应用及业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 资源受限的终端显示需求。尽管部分智能终端已经开始支持图形加速卡,但考虑到尺寸限制和节能要求,其能力都是无法比拟PC机的。在PC机上显示的Web页面可能在终端上不能完整显示或由于带宽等原因反应迟钝,甚至无法显示。而且终端可能对传统Web页面的某些标签不支持,在创建Web页面时需考虑到终端的各种限制。

3. 数据传输优化需求。随着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通信服务也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访问web服务的用户可能会有许多与服务器交互的数据,而且刷新机制也导致了流量的增长。这些因素导致了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存在着大批量数据的交互过程,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迁移提出了数据传输优化的需求。

3.2技术方案。虽然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熟,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通常受限于电池供电能力、CPU计算能力、内存存储能力、无线通信带宽等几个方面,移动互联网主要通过终端显示技术、传输优化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关键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1.终端显示技术。相比于传统PC机的显示方式,智能终端的显示技术需要结合用户偏好以及终端性能等各方面的需求,研究合适的终端显示技术。相比于传统PC机上面丰富的图形化显示功能,为了达到相应的显示效果,在智能终端需要寻求替代的显示方式,或采用服务器端生成图片并推送到终端的方式,以降低终端实现的复杂度。

2.传输优化技术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一直过程中,传输优化的目标通常包括带宽优化和延迟优化两个部分,尤其是智能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量交互较大的应用,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压缩和优化处理,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传输效率和输出效率。常用的传输优化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技术、Ajax技术与Widget技术、缓存利用技术、实时刷新技术等几种。

3.安全认证技术。安全认证技术是访问控制等其他安全服务的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认证主要实现:各安全域之间的身份认证、端系统各网络层次的身份认证、端系统与安全域之间的身份认证。采用的认证技术主要有:基于特征如IP地址的认证机制、消息鉴别和密码技术;用于实现身份认证功能的设备主要有:防火墙、IP协议加密设备、带VPN的路由器和带VLAN功能的交换机等。

4 结束语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各大公司和企业都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和业务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巨大的热情,然而由于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差别,将传统PC机上的应用服务移植到智能终端仍面临着重要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应用移植技术进行了研究,从需求分析入手,讨论了终端应用移植的主要关键技术,以期望能够对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

[2]陆钢,朱培军,李慧云,等.智能终端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2(05):14-17.

[3]刘泽.我国企业应用商务智能的现状、挑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2):34-37.

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5

滴滴拼车必须按导航走,否则需要经过乘客的同意后更改路线。

滴滴出行(原名:滴滴打车,DidiTaxi)是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由程维于2012年9月9日在北京创立。滴滴出行业务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2016年8月,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

“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来源:文章屋网 )

移动互联网特点范文6

Gartner从战略高度提出,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顾客交流能力,最大化顾客的收益率。零售银行CRM战略成功实施,首先是全面了解客户,真实把握客户需求,其后依据客户需求管理客户关系,为客户提品和服务,促进客户重复购买产品,提升资金保有,最终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并实现银行发展目标。互联网背景下零售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体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多接触点协同管理,以客户经理为主要接触点的客户关系管理已难以适应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需要多个接触点协同获取客户需求和管理客户关系,接触点包括传统的网点、自助、电子银行和新兴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二是交互性管理,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在互联网接触点展现,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银行客户,对社交、互动的需求高,单向的推荐或广告模式难以达到效果;三是大数据管理,互联网金融客户数量庞大,需求大量展现,现有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很难一对一服务巨量“长尾”客户,需要靠大数据发现客户需求模式和资金流动模式,为客户推荐产品和服务,协助各个接触点交互管理客户关系。

二、提升传统接触点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当前零售银行对客户传统接触点账务易和资金流动特征已有一定的把握,主动销售产品已初具规模,但对获取客户需求仍有欠缺。客户经理和柜员对产品主动销售作用较大,特别是二次主动销售,电子银行被动销售产品作用较大,主动销售尚未形成规模。互联网背景下,零售银行传统接触点应进一步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一是优化现有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大范围收集客户产品购买需求、资金流动需求、生活金融需求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二是提升网点员工主动获取客户需求的能力,培训和激励网点员工,使主动咨询和获取客户需求以及主动向客户管理系统反馈成为员工的一项日常工作;三是提升物理接触点和电子接触点交互管理客户关系能力,在网点、自助等接触点设计客户反馈终端,广泛吸收客户对银行产品、渠道和服务评价;增加客户在电子银行交易后的点评功能,增加短信营销的客户回馈功能;根据数据挖掘后的客户回馈信息,多接触点协同开展交互式客户关系管理,再次主动为客户提品和服务。

三、创新互联网接触点

创新银行和客户互联网接触点的目标是,在互联网获取新客户,深耕老客户,培育银行的“核心粉丝”,逐步将互联网打造成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接触点。

(一)创新互联网精准广告投放工具

对客户互联网访问记录进行大数据挖掘,获取互联网客户需求,以互联网广告的方式,对在线客户精准投放产品和服务信息,通过多接触点协同营销,获取新客户,深耕老客户。

(二)创新移动互联网金融工具

当前的“四屏世界”(电视、电脑、手机、平板)已逐渐向“单屏世界”融合“,单屏”主要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或平板。创新包括理财、比价、评价、线上线下融合等功能的移动金融工具已成为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必要手段。移动互联网金融有其特定的偏好客户群体,女性客户、25-50岁客户、白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客户的移动金融需求都远高于整体水平,这些客户也是银行重要客户群体。通过创新互联网金融工具,零售银行可实现吸引这些客户进入银行,提高客户再次购买意愿,提升客户钱包份额,逐渐把这些客户培育为银行的“核心粉丝”。

(三)创新移动互联网接触点获取县域客户能力

数据表明,县域客户移动银行APP渗透率较低,但是移动理财APP渗透率和城区客户相近,可见县域客户移动理财需求大,银行可通过打通移动互联网金融工具和手机银行等现有电子渠道关联,以先注册后开户的方式,吸引县域客户成为零售银行新客户。

(四)创新互联网客户创意征集工具

一方面获取互联网客户的银行金融需求和生活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吸引客户对创意进行评价,银行对评价高的创意,以类似“众筹”的方式,测试创意有效性,激励积极参与的客户成为“核心粉丝”和新产品的试用者。

四、提升大数据挖掘和支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