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1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多样性 保护

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现实价值以及潜在价值。首先,在人类的生物来源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动物蛋白,并且,有许多的海洋生物都具有较大的价值,例如存在一定的工业价值或者是存在一定的药用价值。所以,在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

1 主要现状

1.1 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从类型上划分,我国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1)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珊瑚礁生态系统,(3)上升流生态系统,(4)深海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盐沼生态系、第二是河口生态系、第三是红树林生态系。海岸盐沼处于大海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生态环境相对复杂,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该地带也是进行海水养殖的重要区域。盐沼生态系为候鸟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食物以及栖息地,是由芦苇等多种盐生草本植物和许多的潮间带底栖生物所组成。

珊瑚礁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南海地带,以造礁石珊瑚为主,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由以下几种动物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第一是海绵动物、第二是腔肠动物、第三是甲壳动物等。

在我国的东南海域,海洋上升流生态系统就存在于其中。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所组成[2],(1)因为受到地形的因素所影响,(2)受到风漂流的影响,(3)因为水团边界的影响。因为底层营养物质的上升,使得其初级生产力逐渐提升,往往会形成渔场区,与邻近海域相比而言,其生物多样性指数要更高。

深海生态系统主要在我国的东海以及南海的海域之中,通常是有一些构造较为特别,比较适应于在深水生活的动物所组成,其生物多样性非常贫乏。

1.2 海洋物种多样性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其物种的多样性也是极其可观的。在高级的分类阶元上,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分布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动物门类要更多。从动物的体形来看,与陆地相比,海洋有着更丰富的多样性,无论是巨大的鲸类还是微小的浮游生物。所以,与陆地食物网相比,水生食物网要更加复杂。随着人类的过度性开发,给海洋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如,随着工业生产的增加,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使得珊瑚的共生单细胞藻类发生了大量的死亡,而共生藻类的消失又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如会导致珊瑚的死亡,会使得珊瑚礁就此消失,从而给渔业生产带来了大量的损失。又如,随着海洋的污染日益加重,使得潮间带以及海洋物种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有着许多的特点:(1)物种数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2)我国海域是水种分布的边界,如是西北太平洋温水种分布的南界。

1.3 所面临的威胁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人类为了追求最大化利益,当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逐渐加剧,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已经面临着较大的威胁,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威胁:

(1)过度捕捞:当前,海洋捕捞船只逐渐增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前的捕捞手段也较为先进,使得渔业资源逐渐枯竭,有很多的优质品种因为受到了损害而难以再形成渔汛。并且,浪费性捕捞使得大量的珍惜海洋生物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例如以下几种方式对海洋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第一是底层拖网的方式,第二是毒鱼的方式,第三是炸鱼的方式。

(2)生境丧失:主要是受到以下几种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第一是滩涂围垦,第二是海岸工程的影响,第三是航道疏浚的影响[3]。上述这些活动如果情节较轻的话会对海洋生物的活动有着严重的干扰,情节严重的话则会使得海洋生物生境的彻底丧失。例如,我国红树林的面积就因为围垦的原因而有了极大的减少。

(3)环境污染:主要因为以下几种原因所造成,第一是陆源污染物的排放、第二是向海洋排污,第三是海洋石油的开采,第四是航运溢油。污染物会给海洋生物带来极大伤害,甚至会使海洋生物被毒死,有的还会影响其正常的繁殖。

(4)生态入侵:因为远洋船只的携带,或者是因为对外来种的盲目引进,使得本地的海洋生态遭受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原有物种因为外来种的侵入而被排挤甚至是消失。如,在我国福建海域曾发现一种沙筛贝,其原产于南美洲,它将海岸基岩的表面进行了强占,使得当地的附着生物全部消失。

海水养殖的单一化,不但将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进行了强占,还会因为饵料的分解这一原因而造成了海域富营养化,甚至会造成赤潮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得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除此之外,对单一品种进行高密度的养殖,经常会造成大规模的病害流行开来。

2 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1 保护政策

在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我国最先对《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批准。我国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其中一个缔约国,对养护管辖海域的权力与义务坚决予以履行[4]。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一方面要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还要提升沿海居民的生活水准。

关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方面,我国政府制定了以下法律法规:(1)《海洋环境保护法》,(2)《渔业法》,(3)《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等。除此之外,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我国政府也制定了许多的管理办法,如《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办法》等。

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中,我国还制定了多个行动计划,有一些计划已经得到实施。例如,在《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当中,就有专门的一章是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进行阐述与说明,此外,还讲述了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外还编制了一些保护行动计划,例如《中国海洋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2.2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

在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上,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一直以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对海洋综合调查。例如在1958年~1960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89年~1993年的全国海岛资源调查等。

在对我国海洋生物的类别上,我国学者都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在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尤为深入,第一是藻类、第二是甲壳类、第三是贝类、第四是鱼类等,涵盖了许多学科,如遗传学、生态学等。尤其是对许多海洋经济生物的研究更加详尽,如海带、虾等。

在一些海洋科研机构中,我国在其中建立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台站,例如在以下几个海域都进行了定期的海域生态监测,如大连湾、厦门附近的海域等等。

2.3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我国相关研究单位通过了关于“南海诸岛以及其相邻的海区综合科学调查项目”的研究,发现了南沙群岛不但生物多样性较高,并且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威胁的海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量的造礁珊瑚已经受到了认为的毁坏,导致了大量的鹿角珊瑚受到了破坏。有许多的渔民以捕鱼为名,下海对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贝壳进行扫荡,然后将其售卖给其他人。有许多稀有的种类已经逐渐消失,如法螺等。另外蜘蛛螺等也已经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境地。一个物种的消亡,一方面意味着一种生物资源的缺失,另一方面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带来极大的影响,从而造成生态失衡的现象[5]。

幸而我国已经逐渐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体系,当前,由国家海洋局建设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已经有60多处,在这当中,属于国家级保护区的达到了18处。这些保护区在保护一些珍稀濒危的海洋生物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制,从保护区的规划、人员培训等都有相应的制度法规。在各项工作管理当中,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其中包括对保护对象的管理技术标准,对保护类型的分级标准等等。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在建设之初,存在着资金短缺以及装备较为落后的局面,但是仍然以保护自然为宗旨,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些自然保护区在以下几方面都有着扎实的工作,如完善管理机构、强化监察执法等等。与此同时,在对保护区的规划与发展方面,对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方面以及对保护区的国际合作等工作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沫茹,姜涛.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及法律Σ[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126-128.

[2]张丽君.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看我国海洋管理体制之完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02):15-18.

[3]马程琳,邹记兴.我国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海洋湖沼通报,2003,(02):41-47.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2

选择题

1.(2015·学军月考)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2.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3.(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

4.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但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将它们的后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

A.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B.保护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C.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D.避免出现新基因

5.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有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疯狂繁殖的亚洲鲤鱼、数量惊人的八哥等。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6.下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7.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物、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2、4 B.3、1、4、2

C.4、2、1、3 D.2、4、3、1

8.下面为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枯竭,环境容量降低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9.(2014·台州一模)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省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管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能量循环利用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垃圾分类处理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此举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0.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以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形成了3个种群

11.珍稀物种保护面临的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用于农业种植,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所示是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12.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面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B.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无机盐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C.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多

D.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下面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 ,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________,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14.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

(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______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______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__呈增加趋势。

(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______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_______关系发生改变。

(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__结构。

(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1.选A 南极水域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等不能生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就要减少帝王蟹的数量,可以采用合理捕捞措施。

2.选A 抓住题干信息中湖泊的前后变化及经济发展变化,比较二者,不难发现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的减少,导致污染物净化的减慢,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3.选B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创造出更多空间,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使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或潜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清除农田中的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

4.选B 四倍体鱼生长快、抗病性强,直接投入生产可能会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而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所得的后代为三倍体,高度不育,这样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5.选B 根据生态学原理,引入外来物种适当,可建立新的食物链,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但如果发生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其次是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

6.选D 污染开始时,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好氧性微生物大量增加,达到一定限度后,随有机物含量的减少,水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又逐渐减少。

7.选A 由题意可知,3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程度最重,因为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1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的程度较重,因为草履虫数量多,说明水体中细菌数量大大增加;2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的程度较小,因为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说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4号水源水样受污染程度最小。

8.选B 从题图所示看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新的环境容量比原来的环境容量小。

9.选A 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垃圾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使能量循环利用;微生物能分解垃圾,降低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将废物资源化,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0.选A 由于环境的变化,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并非一直稳定不变;“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受制约的迹象”,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同样存在环境阻力;3个亚种群间麋鹿并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

11.选B 若栖息地范围较广,则种内斗争不激烈,个体生存机会增大,出生率升高,同时死亡率降低,种群数量增多,种群维持时间变长;种群小,变异类型少,遇到不良环境容易被淘汰;栖息地的破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地理障碍,阻碍了基因交流。

12.选C 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先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微生物在高浓度废水中失水过多死亡。适当减缓废水的流速,延长废水与微生物、水生植物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和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物的吸收,降低污染物含量。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塘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流入的废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氧化塘前部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需氧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故溶解氧含量比后部的低。挺水植物能适当遮光,不利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减少藻类的数量。

13.解析:图中的Ⅰ、Ⅱ、Ⅲ分别是从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不同层次说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也叫生态功能。

答案:(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2)遗传 物种 生态系统

(3)①直接 ②负反馈 间接

14.解析:(1)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要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2)据图分析发现,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

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3)比较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可以发现,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铺枯草层能有效地治理盐碱地。

答案:(1)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

(2)1、2年生 禾本科 地上生物量 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度)

(3)禾本科和豆科 竞争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3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

所有来源的形形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的片断化是指一个面积大而连续的生境被分割成两个或更多小块残片并逐渐缩小的过程。多种人类活动都可能导致生境的片断化。如铁路、公路、水沟、电话网络、农田以及其他可能限制--生物自由活动的分隔物,和自然保护区内修筑公路等人为设施。特别是由于这些人为设施的建立,使得动物的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觅食、迁徙和繁殖,而且植物的花粉和种子的散布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引起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并引起局部灭绝。同时由于生境的片断化,阳光、温度、湿度及风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物种濒危、甚至灭绝。另外生境的片断化有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进而威胁到原由物种的生存。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环境污染

2.2.3.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

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对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经各种途径进入空气的二氧化硫、氨、臭氧等能直接杀死生物。来自冶炼厂废气中的有毒金属能直接毒害植物。而由于臭氧空洞、酸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所引发的温室效应等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害、减少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特别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和酸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制度原因

虽然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表现在:虽然国家已把环境保护的成效纳入政绩考核之中,但有些地方政府并未把此真正纳入工作计划;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等)对此重视够,缺少相关具体实施细则、行动及专业人员。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其生境的有效方法,我国已建立数目众多的保护区,但相对与国土总面积而言是不够的,而且部分保护区管理混乱、土地权属不清等也需要完善。在法律制度方面,虽已实施《自然保护区条例》多年,但毕竟在法律效力上位阶较低,调整面窄,处罚力度不够,故需要进行新的立法以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及其生境。而在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上,虽有一些法规涉及,如《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但没有专门法规对此做相应调整,法律漏洞较大。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各国也意识到,由于缺法相关法律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混乱,保护区内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乱砍、滥挖偷猎行为时有不断,造成一些自然保护区破坏严重。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所以无论是按国际通行做法还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都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自然保护区法》,对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管理、开发和利用而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建议在原有法规中法律制度:如审批制度、分级分区制度、管理制度、检查应急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分类性保护和管理制度、监督管理体制、投入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创设新的法律制度,如功能区划制度和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3.2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我国虽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外来物种管理,如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农业和林业局分别建立了水生和陆生野生动物引进审批制度;《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动物防疫法》和《植物检疫条例》。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专门法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涉及到外来入侵物种物种,但未制定专门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行动计划,所以中国急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安全和保护本国生物多样性。如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与产权问题。

我国已加入的公约协定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捕鲸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热带木材协定》、《关于保护特别水禽的重要湿地公约》等等,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积极的开展国际合作,并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与细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制定相关行政法规或法律。

3.5加强环保教育

从整体和局部看,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好坏,大量资料表明,凡是受环保教育程度越低的国家和地区,通常生态环境破坏频率越高、程度越深、问题也越多。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问题来说,除发展外,更多的应加强民众教育,广泛、通俗、持之以恒地开展与环境相关的文化教育、法律宣传,培育本地化的亲生态人口。特别值得重视和提倡的是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信仰、宗教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和思想,如民族地区的龙山、凤水,进行宣传教育。另建议在中小学中专门开设环境课程或在自然、化学、生物、地理及中进行环保教育,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课外活动。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羲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科学生活2004(3)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4

关键词:微型生物;钙华;多样性;苔藓群丛;茅台镇

中图分类号:Q9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5-1049-04

Biodiversity of Microorganisms Associated with Bryophyte Association from Tufa in Maotai Town,Guizhou Province

XIE Fei1,YANG Zai-chao1,WANG Zhi-hui2,ZHANG Zhao-hui2,3,GUO Kun-liang4

(1.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 Liupanshui 553004, Guizhou,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3. Key Laboratory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Mountainous Area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1, China; 4. The Kweichow Moutai Distillery, Renhuai 564501, Guizhou,China)

Abstract:Maotai town is a produce place of Maotai distilled wine, and it has unique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research of microorganism biodiversity, field work was conducted at tufa deposition in this area. After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in laboratory, 34 microorganism taxa belonging to three groups had been found from this tufa in Maotai town. Among them, there were one species for cyanophyta, four for bacillariophyta and twenty nine for protozoa. And seven taxa for bryophytes also were found from this tufa. Six groups of ecological function were classified including Bactivores detritivores (B groups, 42.86%), Algivores(A groups, 30.95%), Photosynthetic autotrophs (P groups, 11.90%), Raptors (R groups, 9.52%), Saprotrophs(S group, 2.38%) and Nonselective omnivores (N groups, 2.38%). The species similarity index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microorganism diversity was significant effected by different rock qua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ha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organism 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bryophyte association from the tufa in this area.

Key words: microorganism; tufa; diversity; bryophyte association; Maotai town

生物钙华(Bio-tufa)是水生或亚水生生物参与沉积淡水碳酸钙的一种独特自然现象,具有生物构造的多孔型钙华[1-3]。在生物钙华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参与者除了最重要、最显著的苔藓植物外[4-9],还在苔藓群丛钙华沉积中分布着十分丰富的肉眼难以直接观察的一些微型生物,如蓝细菌、硅藻、绿藻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对钙华沉积形成有重要的意义[10-16]。生物钙华是喀斯特地区溪流沟谷中的水通过浸润、滴流,苔藓植物和一些自养微型生物经光合作用从水和大气中转移了大量的CO2,从而降低了水对碳酸盐的溶解,使碳酸钙、碳酸镁不断地沉积下来,而这些苔藓植物和一些微型生物的体表及整个植物体又能使沉积下来的碳酸盐结晶结核、固定发育形成生物构造的钙华骨架,并促进和加速钙华的形成[17]。因此研究钙华苔藓植物及微型生物多样性,对进一步认知生物钙华及特殊地区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监测环境的变迁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关于钙华苔藓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华地区的瀑布、洞穴中[4-9],而钙华苔藓植物群丛中的微型生物多样性研究报道仅见王智慧等[2,10,11]研究石灰华扇及一些岩溶藓类附生的原生动物、蓝细菌、绿藻及硅藻。茅台镇的钙华苔藓植物及微型生物研究未见报道。

贵州省茅台镇是中国茅台酒的生产地,具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蜚声中外。因茅台酒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的特殊作用,也使茅台镇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茅台镇地质背景比较特殊,地质结构是侏罗纪白垩系紫色砂页岩和砾岩,形成时间在7万年以上[18]。该区砂页岩和砾岩富含钙质,加上一定的气候条件,在一些河流岸边和季节性流水沟谷里形成了钙华沉积。因此研究了该地区钙华苔藓植物和微型生物多样性,以期为这类地区特殊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及生物钙华形成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1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茅台镇位于贵州省高原西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毗邻川南。地处低矮的赤水河中游河边的峡谷地带,两山对峙,地理位置的封闭使得茅台镇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即冬暖夏热少雨。年平均气温17.4 ℃,1月份平均气温6.9 ℃,7月份平均气温27.9 ℃,夏季最高气温39.9 ℃,全年炎热气温持续半年以上,冬季气温温和,温差小,最低气温2.7 ℃。茅台镇气候的另一特点是干热少雨,全年降雨量仅为800~1 000 mm;日照丰富,年日照可达1 400 h[18]。采样点周围生态环境较好,有乔木、竹林及小灌丛,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钙华区域为一小溪谷型,钙华程度中心厚,两侧边缘薄,生物钙华最厚的区域达到1.3 cm。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工作 采样点的钙华处为小溪谷型,以钙华最厚区为中心,在上端、中央底端和两侧边缘的不同位置,用采集刀剥取样品和生物标本共20份,分别装入18 cm×13 cm封闭式塑料袋内,记录沉积物及环境特征。

1.2.2 室内工作 利用实体解剖镜、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借助国际著名专业刊物和国内现代分类工具书,分析和鉴定苔藓植物[4-9]、蓝藻、硅藻、绿藻[19]及原生动物[20-22]。

1.2.3 数据处理 相似性系数计算见公式:Sc=■×100%。式中,Sc为相似性系数;A为甲地区全部种数;B为乙地区全部种数;C为两地区共有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钙华生物多样性组成

经初步分析和鉴定,茅台镇钙华苔藓植物共有6科7属7种,它们分别是凤尾藓科(Fissidentaceae)的裸萼凤尾藓(Fissidens gymnegynus Besch.),丛藓科(Pottiaceae)的阔叶小石藓(Weisia planifolia Dix.)、阔叶毛口藓(Trichostomum platyphyllum (Ihs.) Chen),珠藓科(Bartramiaceae)的小泽藓(Philonotis calomicra Broth.),卷柏藓科(Racopilaceae)的薄壁卷柏藓(Racopilum cuspidigerum (Schwaegr.) Aongstr.)和溪苔科(Pelloaceae)的溪苔(Pellia epiphylla(L.)Cord.)。在这几种苔藓植物群落中,分布着十分丰富的微型生物类群(microorganism groups),包含了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及原生动物门(Protozoa)等,共有微型生物总物种数34种(表1)。

2.2 钙华苔藓附生微型生物功能营养群

根据Pratt和Cairns[23]分类的原生动物食性和营养方式,参考王智慧等[10]对岩溶区域水生原生动物功能营养群的划分标准,把茅台镇钙华区的苔藓附生微型生物群落划分为6个功能类群,即光合作用营养群(P群,Photosynthetic autotrophs)、细菌取食者群(B群,Bactivores detritivores)、腐生营养群(S群,Saprotrophs)、食藻者群(A群,Algivores)、非选择性杂食者群(N群,Nonselective omnivores)和食肉者群(R群,Raptors)。

在茅台钙华生态环境中,发现微型生物中细菌碎屑取食者群(B群)的种类数最多,为18种(图1),占的比例最大,占总数的42.86%;其次是食藻者群(A群),有13种,占总数的30.95%;再次是光合营养群(P群),有5种,占总数的11.90%;食肉者群(R群)有4种,占总数的9.52%;腐生营养群(S群)和非选择性杂食者群(N群)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38%。

2.3 钙华与瀑布石灰华微型生物多样性的比较

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比较,发现钙华区微型生物物种多样性都比较丰富(表2),物种数都比较接近(表3)。由表3可知,不同岩石性质背景下微型生物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砂页岩、砾岩形成的钙华区(茅台镇)与白云岩、石灰岩形成的钙华区(琵琶潭、马脚冲和香纸沟)微型生物进行比较,相似性系数十分低;而白云岩和石灰岩钙华的琵琶潭、马脚冲、香纸沟间微型生物相似性系数都较高。因此反映了不同岩石性质的地质结构形成的钙华对物种的组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物种的组成结构差异较大。

3 讨论

3.1 生物多样性与钙华环境的关系

钙华是生物多样性与淡水碳酸盐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复杂的地质生态学现象。除了在经典的岩溶地貌环境中能形成钙化沉积,本研究发现茅台镇主要地质结构中岩石性质为紫色的砂页岩和砾岩,呈弱酸性,并且富含钙质,同时在贵州省高原的岩溶地质大背景影响下,茅台镇部分地段淡水中的碳酸盐也较容易达到饱和而形成钙华沉积;另一方面,茅台镇钙华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微型生物包括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原生动物和小型高等植物中的苔藓植物。这些不同生命形态的生物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对钙华沉积的塑造和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不同岩石性质形成的钙华对微型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3.2 茅台镇钙华沉积环境特征

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茅台镇砂页岩、砾岩钙华沉积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与白云岩、石灰岩钙华沉积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相似性较低。钙华中心区的苔藓植物主要有阔叶小石藓、小泽藓、薄壁卷柏藓及平叶偏蒴藓,钙华边缘主要是裸萼凤尾藓、阔叶毛口藓及平铺型的溪苔组成,这些苔藓植物群落为微型生物提供了优越的微生态环境,同时这些生物也加速和稳定了钙华的沉积。在这种很难形成钙华沉积的地质条件下,茅台镇钙华与其他岩溶地区瀑布石灰华微型生物物种组成的差异性和钙华沉积的形成反映了茅台镇地质构造的特殊性。

对茅台镇钙华沉积厚度测量中,钙华最厚的区域约1.3 cm,反映了该地区岩石地质中含较丰富的钙质,但钙华沉积程度和形成额较为缓慢。而该区域形成钙华的地球化学机理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贵州省茅台镇特殊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生物条件不仅酝酿了“国酒”茅台酒的美味,而且也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参考文献:

[1] FORD T D, PEDLEY H M. A review of tufa and travertine deposits of the world[J]. Earth-Science Reviews,1996,41(3):117-175.

[2] 王智慧,张朝晖,李建华.石灰华扇沉积物中的微型生物多样性[J].沉积学报,2008,26(4):670-675.

[3] PENTOCOST A, VILES H. A review and reassessment of travertine classification[J]. Geographie Physique et Quaternaire,1994,48(3):305-314.

[4] 张朝晖,陈家宽.桂西南喀斯特瀑布水生苔藓植物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沉积类型研究[J].沉积学报,2007,25(4):603-611.

[5] 张朝晖,陈家宽,艾伦·培特客斯.英格兰喀斯特瀑布苔藓植物水生群落生态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2008,32(1):134-140.

[6] 张朝晖,陈家宽.黔中瀑布水生苔藓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喀斯特沉积生态类型研究[J].中国岩溶,2007,26(2):170-177.

[7] 张朝晖,艾伦·培特客斯.英国钙华苔藓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主要钙华沉积类型[J].中国岩溶,2002,21(1):36-43.

[8] 张朝晖,艾伦·培特客斯.英国英格兰西北部和威尔士北部岩溶地区钙华苔藓植物群落研究[J].广西植物,2002,22(1):45-49.

[9] 张朝晖,艾伦·培特客斯. 英国约克郡(Yorkshire Dale)国家公园钙华苔藓植物群落研究[J]. 中国岩溶,1999,18(4):367-374.

[10] 王智慧,张朝晖,李建华.贵州香纸沟岩溶藓类附生水生原生动物群落生态特征[J].中国岩溶,2007,26(3):249-254.

[11] 王智慧,张朝晖,李建华.琵琶潭瀑布岩溶沉积物生物多样性研究[J]. 中国岩溶,2007,26(2):178-182.

[13] PENTECOST A. Blue-green algae and freshwater carbonate deposit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1978,200:43-61.

[14] PENTECOST A. Travertine: life inside the rock[J]. Biologist,1992,39(4):161-164.

[15] PENTECOST A, ZHANG Z H. Bryophytes from some travertine-depositing sites in France and the U.K.: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and water chemistry[J]. Journal Bryology,2002, 24(3):233-241.

[16] FIELD M H. Plant macrofossils from the lower channel sediments at marsworth, Buckinghamshire[J]. New Phytologist,1993,123(1):195-201.

[17] MERZ-PREIB M, RIDING R. Cyanobacterial tufa calcification in two freshwater streams: ambient environment, chemical thresholds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J]. Sedimentary Geology, 1999,126(1-4):103-124.

[18] 吴惠群,王仕佐.利用“茅台酒”品牌优势打造中国第一镇酒 ——关于茅台镇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 酿酒科技,2007,(9):115-119.

[19]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0] 沈韫芬.原生动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1] 沈韫芬,章宗涉,龚循矩,等.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63-176.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5

【关键词】 实习教学;秦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实习教学是高校动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1]。一方面,可以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基本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调查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是26个国家级生物学实习基地之一,在多年的实习实践教学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1 秦岭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地处陕西省西安南部,是我国自然地理,水系,气候,土壤和动物地理的天然分界线。秦岭也是我国南北生物区系的交错和过渡地带。秦岭在陕西境内连绵约500km,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其北坡为暖温带气候,南坡为亚热带气候。秦岭又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景观分界明显,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我国17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秦岭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三个基地:

1.1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交界处,最高海拔3767m,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地区中东部第一高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陕西省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区。

1.2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全球濒危鸟类,从20世纪中叶以来,相继在前苏联,朝鲜等国灭绝。我国1981年在秦岭南坡的洋县重新发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朱鹮野生种群。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于1983年建立,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濒危物种朱鹮的种群及其生境。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为山地向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坡缓谷宽,沟底溪水纵横,河谷两岸有成片的水田。保护区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植被主要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次生灌丛。

1.3宁陕旬阳坝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基地位于陕西宁陕县境内宁东林业局驻地旬阳坝,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东经108°16′16″-108°56′43″,北纬33°14′26″-33°50′32″之间。南北长约66.8km,东西宽约47.3km。区内最低海拔1250m,最高海拔2889m。旬阳坝镇距陕西省平河梁自然保护区13km,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300m,最高处为平河粱。境内山岭纵横,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近20000ha,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区内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2 实习内容

实习时间为两周。由于学生日常的课程安排很满,因此实习一般选在暑假期间,也就是每年的7月或者8月。

2.1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概况

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位于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被列入全国首批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心建于2004年,有在秦岭分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300余号。其中包括红豆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锦鸡等珍稀动植物。中心建立的宗旨是旨在“探索秦岭奥秘,展示神奇内涵,领略原始神韵,关爱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共存,同谋持续发展”。通过参观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可以对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直观的了解。

2.2植物学

植物学以制作标本和植物的分类鉴定以及群落观察为主要内容。常规实习包括真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的实习内容是标本采集、制作和野外记录。

植物群落观察以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带谱和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主要内容。太白山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北坡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4个植被带谱7个亚林带。

2.2动物学

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部分。无脊椎动物以捕捉昆虫和制作昆虫标本并进行鉴定为主要内容。并参观旬阳坝雷氏蝴蝶馆以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多样性。

脊椎动物以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类的物种组成调查为主要内容,由于两栖爬行类和啮齿类的种类较少,因此以鸟类观察为主,并辅助以鸟声录制和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调查。同时包括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中心参观,濒危鸟类朱鹮及其夜宿地观察。

(1)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

位于周至县楼观台,距西安45km。是陕西唯一在全省范围内对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野生动物实施野外抢救、饲养繁殖、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开发利用的保护单位。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抢救繁育秦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重点。通过中心的参观,可以初步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救护过程和方法;熟悉人工饲养繁殖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保护途径之一;并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全过程。

(2)朱鹮夜宿地的观察

朱鹮是全球濒危物种,主要在高大的栓皮栎、马尾松上营巢和夜栖。并且在冬水田中觅食。洋县朱鹮保护区草坝保护站的营巢地和夜宿地站位于洋县县城东北4km的草坝村,朱鹮是大型鸟类,夜宿地主要在村庄周围高大的栓皮栎上。对于朱鹮的观察,可以对这一濒危鸟类有直观的认识,而对于朱鹮保护工作的了解,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种群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2.3生态学

以熟悉生态学调查方法,植物群落特征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了解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计算重要性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群落组成的参数。

3 实习成效

3.1在实习启动之前,准备工作充分

实习之前通过动员开会,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野外工作的兴趣和实习的热情。而且对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做强调,为实习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实习内容丰富多彩,安排紧凑

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为学生们安排了丰富的实习内容,包括植物学、动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的讲述,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讲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标本制作和鉴定,昆虫的15个目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制作以及应用检索表的鉴定。脊椎动物鱼类的捕捉鉴定,两栖爬行类的捕捉,鸟类的观察、鉴定和鸟类群落组成,铗日法和啮齿类的鉴定,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的调查和分析,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状况访查,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视频资料和课程讲述)以及创新小实验的设计。

3.3实习报告要求严格

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以实习报告的写作为主要参考。根据实习内容的安排,我们专门编著了秦岭生物学实习报告手册,包括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生态学五大部分,并增加了实结和实习心得两部分。每一部分对实习内容有详细的要求,实习报告一般在每部分实习完成时候要求学生当时完成并提交。并且针对每一类群的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及时的考核,让学生对实习所学内容能够认真对待,并且能够及时吸收。

3.4实习指导教材丰富,教师经验丰富

指导实习的教师均在秦岭地区从事了多年的科研工作,对当地的动植物概况了解,并且在长期的实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秦岭国家级理科基地项目,已经出版了图文并茂的《秦岭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和《秦岭动物学野外实习手册》,而《秦岭生态学野外实习手册》也正在编写中。而且关于秦岭地区的动植物已经有《秦岭植物志》,《秦岭鸟类志》,《秦岭兽类志》,《秦岭鱼类志》,《中国陕西鸟类图志》,《陕西树木志》,《陕西植被》等专著的出版,为秦岭野生动植物的鉴定和生物生态学资料的收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加深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生物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培养了学生野外生存及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熟悉生物学野外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注意事项。

实习基地从2007年以来,除了从事本校的生物基地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外,已经先后接纳了国内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理科基地兄弟院校的近300名师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国内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也在不断探索和改善实习条件和实践模式。

4 实习教学的改革和未来探索

随着高校生物学课程的改革,野外实习已经不止限于标本制作和采集,而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基于这样的要求,在野外实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依托实习基地的现有条件和设备,设立实习创新小课题,组织学生自由申请,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实习路线的规划和内容充分体现了秦岭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既关注珍稀濒危物种,也关注普通和常见物种,动植物区系,生态群落和整体生态系统。实习基地拥有实习所需的显微镜,解剖镜,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单反照相机,摄录机,手持GPS,冠幅仪,测树仪,昆虫标本盒,捕虫网,粘鸟网等,捕鼠夹,捕鼠笼等野外实习设备,各种动植物志和图鉴。并且通过其他高校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实习基地会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实习内容。

参考文献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

生态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1674-6058(2016)32-0114

生物学是21世纪领先的科学之一。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尤其是生态观的教育。这一点已在2011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体现出来。笔者通过对人教版、苏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出可用于生态观教育的素材。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高中生物生态观教育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长期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过度索取和工业化发展对大自然带来的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家庭电器(如电冰箱、空调等)排放的气体,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

(2)土地沙漠化。由于西北部地区植被遭严重破坏,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至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且向东、向南发展,以致威胁京津地区。

(3)水资源危机。水体污染是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水体污染状况极为严重,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被污染,白洋淀、太湖、滇池等诸多水体被污染,甚至有些地方的饮用水也被污染。我国海洋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出现赤潮天数在不断增多。此外,资源短缺是水资源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近一两年来,我国出现大面积干旱,使很多地区(如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等)出现长期水资源短缺现象。

(4)植被遭严重破坏。长期以来,我国植被遭破坏状况日趋严重,如长江上游植被遭破坏、东北地区植被遭破坏等。

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例如,2010年全国部分省市的干旱、2012年初全国大面积的雾霾、2015年部分省市的蝗灾以及2016年全国大面积水灾等,使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水资源缺乏,导致国民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我国京、津、东北等地区的缺水,使工业、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西北地区的缺水也使得西部开发受到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态观念。

二、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态观教育的策略

我国近些年来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而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加强国民的生态观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在提高国民生态素质,尤其是各级人才的生态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高中生物教师应不断挖掘适于进行生态观教育的素材,结合生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

1.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生物与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等观念的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念。

(1)使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初中生物教材中仅仅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绿化观念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在为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仅凭自己的喜好和该生物对人类有益与否来划定生物保护的范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观念,而且要使学生有保护连名称也不清楚却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如基因库的价值)的野生生物的观念,即树立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或学生讨论活动,使学生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例如,某一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发展经济,每年砍伐一些天然林,同时又种植一些树木的做法为什么不对?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是用人工林替代了天然林,大大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不可取的。

(2)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识

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存在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等,并且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寄生链或腐生链的关系。如果某种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必须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让学生研讨保护不同生态系统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识。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观念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于《人类影响环境》《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让学生讨论现在人们热衷于建草坪的做法与植树造林相比有什么不足。通过学习教材中关于湿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周围存在的池塘、湖泊、河流、沼泽等对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观念。例如,二三十年前,天津市周围众多的坑塘被填平,对气候、降水等带来不利影响,这使学生意识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2.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利用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道德观念教育时,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让学生思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将来,大部分高中生都会进入大学深造,毕业后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科技人员或管理者。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管理者及科技人员的决策与行为。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分析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很有必要。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调查、讨论或写论文等方式分析探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企业应走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之路,这才是对国家、人民、企业都有益的决策。

二是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消费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消费越来越多,那么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也就会越来越大。例如,冰箱、空调等在消耗电能的同时还会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家庭装修将会浪费大量的木材;洗澡、冲厕所会消耗更多宝贵的水资源;大量食品的精美包装将成为垃圾;等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调查,学生意识到应该适当限制自我消费,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垃圾,为生态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三、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生态观教育

教师除了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态观教育以外,还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实施生态观教育,以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