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1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属于一种公益性的保险项目,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影响。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越来越严重,我国在上世纪后期开始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老龄化的影响下,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是以人口老龄化为前提,对我国现如今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老年抚养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大多数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着来自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1世纪在人口问题上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对于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索。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预期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使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重方面不断上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人口老龄化。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10%;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超过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0.3%,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数的7%。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属于“老年型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同的学者都进行了预测,其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要分为具体的四个阶段,第一个是在1999-2010年,属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器,人口老龄化平均每年要增长0.1%;第二个阶段是在2010-2040年,属于高速期,人口老龄化每年增长0.4%,第三个阶段是在2040-2060年,属于减速期,这时候的人口老龄化则每年下降0.1%;第四个阶段是在2060年以后,属于稳定期,老龄化人口将停止增长,基本稳定下来。基本总结出来,有以下两个结论:1.在未来的5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总体来说属于发展阶段,而到2060年以后,则逐渐开始稳定下来。2.我国老年人的具体人口巨大,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分析
(一)统筹全民,对标准进行平均
首先在农村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为我国农村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对于养老保险不够重视,单纯通过宣传的方式是不够的,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农民还是不够馥郁,所以有关于养老保险中的财政补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将具体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进行结合,形成健全的养老保险政策。在我国全国地区建立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是全国的居民都可以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当中,使缴费比例和缴费方式以及结算方法进行统一,对于各种养老保险的难题进行解决,将各种人群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政策。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养老保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不断进行统一,对于保险的政策和保险的账户进行统一,使各个层次的人群都可以不受到身份的限制。
(二)加强资金管理
在立法的角度上,对于养老保险的资金的管理要明确,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法律的保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要建立具体的管理部门,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要严格规定不能随意占用,对于养老保险的基金的收入以及支出过程要不断进行透明化,使其得到充分的监督,实现资金的健康运作。要将多元化的资金投资策略尽快的实施,将投资渠道不断进行拓宽,对于养老基金的投资的具体途径要不断得到创新,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对于银行利息和国债等方面的低收入投资要尽量减少,可以更多的尝试股票投资,将国家的政策扶持项目作为重点的投资项目,还可以对于以政府角度发行的保险基金二购买的利率较高的债券多尝试一些,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益率。
(三)将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将退休年龄进行提高,那么我国从业人员的比例就会有效的得到提高,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负担进行缓解,将我国的年龄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鼓励性或者阶段性的方法,使我国退休年龄得到提高,对于那些有技术或者能力较强的人眼,要鼓励他们申请延迟退休,与此同时将养老政策适当的进行调整,规定退休越晚的人员就会得到更多的养老金,这样人们就会主动自愿的去延迟退休。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将退休年龄进行提高,可以采取每三年提高一岁的方式,这样,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养老保险的冲击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主要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进行具体的分析,对其具体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措施,使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产生的冲击不断进行缓解。
作者:杨波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房屋征收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汪伟.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变革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J].金融研究,2012,10:29-45.
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2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国际通常规定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长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65岁以上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和10%,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此外,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低于30%、老少比在30%以上也可作为判断指标。这些指标多数达到以上标准就视该国或地区跨入了老龄化时代。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13.39亿人,较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十年间年均增长1.07%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比“五普”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较“五普”上升1.91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6.6%,较“五普”下降6.29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十年来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人口呈现老龄化发展状况。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二、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1.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自上世纪80年代,为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同时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之上升,老龄化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日趋明显。据统计,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
三、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沉重
现代生活“4-2-1”家庭模式成为主流,即一对夫妇要同时供养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一个成年孩子将抚养6个老人。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系数大,背负的压力也较为沉重。
2.社会保障负担较重
老少比人口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使养老金缴纳者不断减少,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享受养老金的时间相应延长,养老金需求压力不断加大,同时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远远高于在职人员,社会保障体系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对投资、消费、储蓄等方面的影响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消费、投资和储蓄,未成年人必定是消费群体,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群体,因此劳动年龄人口成为社会的主角,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子女,这样就造成消费增大,储蓄减少,投资降低,为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
4.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年人的财政支出加大。政府用于养老金的支出、医疗支出、救助支出都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使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
5.农村养老问题严峻
由于社会的发展,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引发农村老龄化、少儿化的局面,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人不但要自我养老,还要承担起隔代抚养的责任,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土地和家庭,而这些功能已逐渐削弱,农村养老难度加大。
四、老龄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继续巩固居家养老的社会保障环境
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但在现代社会4-2-1的家庭模式中,家庭养老功能呈逐渐弱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变得尤为困难,这就要促进社区服务与居家养老密切结合,强化社区服务建设,让老年人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晚年生活。
2.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
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养老保险体系要逐步实现全覆盖,做到人人参保,人人有保障,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征缴基本养老保险标准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确保养老金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应当予以救助,尽量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
3.公共养老机构的建立
养老机构若依靠政府单方面投入,一是财力问题;二是效率问题。首先政府应兴建一批“福利性”养老机构,对生活极端困难、缺乏儿女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应下拨专项资金予以救助,同时老人所拥有的财产,政府应委托有关机构拍卖后上缴国库;其次国家要出台优惠政策,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的建设,同时要加强人员配备,人员培训以及人们对养老机构思想意识的转变都要落实到位。
4.调整人口生育政策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为避免人口的低出生率,国家应制定一套行之可行的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的老龄化。
五、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调整人口结构,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振武.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J].中国人口科学,2001(01).
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3
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指标通常是采用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全人群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则该地区的人口就处于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达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同时,山东省从1995年到20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都在640万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也都在7.4%以上。根据烟台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显示,烟台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11.46%,同上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2.59%和1.62%。烟台开发区作为新兴工业园区,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低,但随着开发区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以及烟台的宜居环境,更多的老人随子女不断移居我区。仅2014年一年60岁以上老人就比上年同期增加0.1万人,增幅达到3.4%。随着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多,用于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费用将不断增大,给医疗保险基金带来巨大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分析
1994年,在“两江”模式的试点基础上,烟台开发区成为烟台市试点地区之一,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取代原有的劳保医疗制度,开始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经过20多年的实践,“统账结合”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公费医疗带来弊病,确保了个人账户的转款专用和患者就医的权利,对医疗费用起到了一定约束力,也减轻了医保部门管理方面的难度,确保了医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医保待遇逐步提高。其中,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在一些参数上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 参保人数
2010年参保人数为170146人,其中在职人数149078人,退休人数为21068人;2014年参保人数为215812人,其中在职人数为180747人,退休人数为35065人。参保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退休人员增幅达66.4%,明显大于参保总人数的增幅。
2. 医保费用支出情况
2010年医疗费用总支出为8304万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比例为54.72%;2014年医疗费用总支出为25008万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占总费用比例为68.11%。退休人员占的比重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
3. 住院人数及平均费用情况
通过对冠心病、胆囊炎、肾功能不全、脑梗死、糖尿病5种常见病住院信息进行对比,住院人数中退休人员明显多于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住院的平均费用均高于在职人员。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人口老龄化从多方面对医保基金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影响因素
1. 对参保人员结构的影响
自1994年烟台开发区正式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参保人员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保险中的退休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也给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带来了很大压力。
2. 对医保基金持续发展及支出的影响
烟台开发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筹资方式是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离、退休人员不缴费。因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退休人员占总参保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原劳保医疗制度没有医保基金的积累和沉淀,各地财政也没有相应的补贴,给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带来了很大风险。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影响了医保基金支出。退休后人们的生存时间延长,目前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等方面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再加上医疗技术手段提高,这些疾病可以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样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会增加,医疗费用支出不断扩大。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医保基金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器,利用大数法则的原理,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人参加医疗保险制度中,参保人数越多,医疗保险基金越足,分担风险,保障更多人权益。加大医保的政策宣传,让更多的人员体会到参加医保的好处,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作为扩面的重点,增加总参保人数,起到互助共济的作用。
(二)加快医疗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保险部门与医疗机构有着紧密了联系,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改革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保制度的安全有效运行离不开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院“医药养医”的现象没得到有效解决,加上老年人人口占比逐年增大,医疗费用逐年上涨,医保基金支出与日俱增。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加大财政补贴、给予优惠,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等问题;在药品流通环节,加强公开透明的招标竞价,有效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加强医疗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杜绝“乱检查、大处方”等违规行为。
(三)增强老年人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的医疗需求增加,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预防保健是关键,如,可通过定期开展体检,使退休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隐患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从去年开始,开发区为65岁以上老人实施每年免费查体,惠及万余老人。体检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B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检测等项目,基本涵盖了老年人体检各方面需求。同时,还有一个社会现象需引起政府关注。我们看到,社会上以销售保健品为目的的保健讲座泛滥,而公益讲座相对缺位。保健品讲座利用了老年人对健康的极度渴求心理,夸大疗效,贻误病情,最终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和医保基金负担,还印发家庭意见分歧。正因老龄人群普遍高度关注养生保健,政府应举办各种公益医疗知识讲座,普及保健知识,引导老年人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倡导适合老年人的一些文体活动,减少疾病发生几率。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医保基金,又能减轻老年人疾病痛苦,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另外,针对老年人意外伤害高发的情形,可适当借助商业保险,如开发区已连续多年实施 “银龄安康工程”,由政府买单为全区50~80周岁老人集中投保一份意外伤害险,惠及4万余老人,切实提高老年人抵御风险能力,减轻政府和家庭负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降低医疗成本
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基金 影响
人口老龄化及其表现
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两个通常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者是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我们就说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881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96%,已经接近老龄化;据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也已达到了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比上年增长了3.22%,比7%的国际标准高了1.5个百分点,无论从哪个标准来看我国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对任何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而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主要表现有:
人口老龄化首先会造成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虽然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但国家应及早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用工不足的挑战,这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会增大,如果劳动力出现短缺,很多岗位将不得不聘用一些高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税收提供者的减少与享用税收人数的增加,加上人均寿命的延长与人口出生率下降,势必对我国税收收入产生相应影响。同时,由于社会负担系数提高,表示未成年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支出大大提高,这样就将降低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将改变社会需求结构,老年消费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并促使现有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而从长期看,这种消费结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尤其严重。首先,家庭养老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二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年龄,新的“四二一”家庭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子女感到照顾老人的负担沉重。其次,进入老年阶段以后,由于身体免疫机能老化,抵御疾病侵袭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增大,因而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服务的需要远超过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至5倍,发达国家目前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医疗技术发展费用增加之外,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因此,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需求的迅速膨胀。到2020至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医疗保障费用的需求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人均寿命的延长,在现有退休年龄不变的前提下,使得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期限随之延长,因此国家支付养老金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未来养老金的支付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一方面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迫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逐渐增加。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变量和样本数据的选取
由于养老保险起步较晚,所以本文的样本数据范围为1989-2008年,用老年赡养比(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例)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指标,用SYB表示,用YLF来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费用,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见表1)。
由表1所知,1989-2008年我国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都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中老年赡养比有线性增长的趋势,为了避免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尤其是异方差,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取对数,老年赡养比是百分数,不取对数。两个变量都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都呈随机变动趋势。
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迄今为止,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是通过建立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结构模型进行的,而这种分析是建立在数据平稳的假定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如果对非平稳数据以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因果关系模型,容易产生伪回归。本文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采用ADF检验,滞后阶数采用AIC准则,用E-views6.0对序列SYB和Ln(YLF)以及一次差分后的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我国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原水平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以后都变成平稳序列,因此这两个变量都是I(1)的。
协整检验
按照格兰杰(Granger)对协整的定义,当两个变量是同阶单整的,才可能有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是指二者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如果有协整关系,那么它们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否则残差中一定存在单位根。因此,检验协整性其实就是检验同阶单整变量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平稳。由于Ln(YLF)和SYB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对两变量的协整检验一般用Engle-Granger两步法。首先建立ln(YLF)和SYB的回归模型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t值):
In(YLF)=-6.6918+1.4018SYB+et(1)
(-8.71) (18.08)
R2=0.9769DW=1.4196F=327.0435
其次,对模型(1)的残差序列et进行平稳性检验,ADF值为-2.0164,1%的临界值为-2.6924,5%的临界值为-1.9602,因此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稳定,不存在单位根,说明ln(YLF)和SYB是(1,1)协整的。模型(1)是1989-2008年期间我国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老年赡养比每变动1个单位(即1%),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同方向变动140.18%,我国老年赡养比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会随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而扩大。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方程只是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见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从滞后1阶到滞后3阶,YLF不是SYB的Granger因,而SYB是YLF的Granger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4阶的结论也是SYB是YLF的Granger因。也即是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是老年赡养比的决定因素,养老保险基金变动不显著影响老年赡养比;而反过来,老年赡养比显著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老年赡养比的变动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决定性作用。
结论和建议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我国的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都不具备平稳性,但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就长期而言,它们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老年赡养比重每变动1个单位(即1%),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同向变动140.18%;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989-2008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是老年赡养比的Granger因,我国老年赡养比是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Granger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日益增加。
1989-2008年,我国老年赡养比呈线性增长的趋势,结合回归方程,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对数值也会相应增加,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本身则会呈指数化趋势的增长。在这20年间,老年赡养比年均增长率为14.53%,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从118.83亿增加到7389.6亿,年均增长22.94%,虽然老年赡养比的增长速度不及养老基金支出,然而在2025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赡养比有幂指数增长的趋势,其年均增长速度将会更快,在此种情况下对养老保险支出的指数化增长趋势的要求将更加迫切,如果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长跟不上赡养比的发展速度,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就将更加严重。为应对这种紧张局势,可试着从两方面考虑:从结果的层面来讲,可以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但这无疑会给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带来更大的压力,极有可能达不到保障的目的;从原因上来讲,可以控制赡养比的增长速度,即是要增加劳动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数,如放缓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生育率、合理延长退休年龄等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政策上大幅度的调整,需要专家们的斟酌探讨和政府的深谋远虑。
参考文献:
1.杨中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成海霞.走出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劳动保障,2006.8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祁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7
作者简介:
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卫生服务 现状 干预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28-01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老龄化的划分,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或者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的背景下,老年人作为其中的特殊组成部分,有其必不可少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就湖州市吴兴区部分社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干预对策,旨在更好地为我们个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为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湖州市吴兴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口所占社区人数的比例。
1.2 调查方法
走访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数据、查阅相关文献。
2 结果及分析
2.1 湖州市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现状
2.1.1 人口数量大
据调查,吴兴区6个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总共有33657人,占总人口的17%,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意味着湖州已处于老龄化社会。
2.1.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经济
在吴兴区6个街道中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6%,3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8%,都充分体现出其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前进。但其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生活水平还未达到一定水平,属于未富先老的状态。
2.1.3 区域分布不平衡
吴兴区6个街道的老龄化现状也不尽相同,其中以月河街道老龄化最为严重,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8.5%。而凤凰新村街道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总人数的13.7%,其余4个街道的数据分别为:爱山街道15.9%,龙泉街道15.1%,朝阳街道17.8%,飞英街道17.1%,这些数据进一步体现了吴兴区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和区域分布不平衡性。
2.1.4 特殊老龄人群的不断扩大
在这些老年人中,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居多,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2.2 社区卫生服务在老龄化社会中所做的努力
目前,吴兴区老龄化社会所体现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发展不平衡及特殊人口的不断增加,要求其各项老年事业和准备工作要跟上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步伐。但同时,吴兴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做了很多有目共睹的工作。
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人的服务占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的比例很大。正如我们看到的,对一些慢性疾病和常见病的治疗,以老年人占很大比例;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讲座和发放宣传单,老年人依旧占很大比例。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学习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内容及保健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一些药品因其价格便宜、购买方便,大大造福了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看出,吴兴区对于老年人还是十分关注的,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将老年人带向更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向,也促进了湖州市的社会进步。
2.3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
社区中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也要发生一些增加、提升及转变。医护人员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满足目前日益增加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群;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也在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专业化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施不够齐全,无法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未来医疗发展状况;对于老年人群,他们本身没有能力再去为自己的生活打拼,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保服务内容也未能充分满足这个特殊人群的健康护理需要。同时,因青壮年不断走向世界,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老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照顾加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
3 干预对策
3.1 加强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
针对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容易盲目跟从、盲目就医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知识及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借助黑板报、宣传单、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3.2 重视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
随着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不断扩大,针对这个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如孤独、抑郁、自卑等,医疗服务人员需及时了解这些状况,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对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等具体问题,医疗服务人员应趋向于家庭化、区域化服务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向健康化。
3.3 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是完善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必备。据调查,现在湖州市吴兴区6个街道社区的医务人员是处于匮乏状态,必须鼓励更多的医疗服务人员向基层转移,以满足这个社会、这个社区所需要的服务。一方面,可以增设一个特别服务老年人群的点,普及社区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让更多老年人获得自己疾病的治疗及一些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必备的医疗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需求,可以使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可以做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
3.4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向社区转移
政府应该培养更多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并可以培养专业为老年人群服务的人员。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转移到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鼓励政策,引进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区、社会的发展。相应的,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必要的医疗设施,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真正实现“小病靠社区,大病靠医院”的医疗目标。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人口老龄化分析范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人力资源开发 老年人力资源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1年4月28日,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过后,国家统计局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据统计,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年均增长率为0.57%,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如图1,比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上升1.91个百分点。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早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众多老年闲置人口,造成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老年赡养系数上升、国家老龄类支出增多等诸多不利影响 [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熊必俊(1993年)阐述了老有所为理论,提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使老龄化社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并且指出我国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陶思敏、孙宏英(2000年)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认为老龄化群体规模较大,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分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特点基础上,熊斌(2004年)论述了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的意义和困难,认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一方面能够缓解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另一方面能够调整老年人的各种不良心态。王树新、杨彦(2005年)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策略构想。认为老年人是各项建设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老年人力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即经验优势、智能优势和文化优势。
2.人口老龄化及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
2.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在人口学界,人口老龄化所指的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的提高过程,是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这是西方学术界认同的定义。20世纪中叶联合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报告以65岁作为老年人口年龄起点。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又将老年人口的起始年龄定义为60岁。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接受人口老龄化概念,“老年人比重提高的现象”,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定义,人口老龄化尤其是指老年状态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 [2]。
联合国提出了一套对人口年龄划分的类型标准,如表1,它规定了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大于7%的国家或地区称之为老年型社会或人口老年型国家;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4%到7%的国家或地区称为成年型社会,年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在4%以下的称之为年轻型社会。
2.2 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
美国学者纳德尔在1989年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概念:“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企业雇主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导致雇员行为绩效改善和个体成长的可能性”。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了工作中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其与工作的相关性。美国培训与开发学会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为:“人力资源开发是综合利用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开发、组织开发等手段来改进个人的、群体的和组织的效率。”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包括培训、职业生涯开发、组织开发和管理开发四个主要部分,通过对雇员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运用组织手段都方式提高个人的效率。其中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指相关组织对老年人力资源进行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训,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掘与合理使用的所有活动。
3.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4]。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还存在许多主观和客观的问题,影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3.1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和偏见
思想认识是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关键。思想认识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社会,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包袱,认为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与青年人争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是来自老年人自身的问题 [5]。通过王红漫2001年对老年人再就业状况的抽样,结果显示,未再就业老年人中,37.8%的老年人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而不再继续工作,21.7%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8.0%是因为子女不赞成,另有32.5%的老年人则是自己不想再工作 [6]。
3.2缺乏政府规划,各项政策不完善
相关政策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并且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落实不到位。集中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已就业的老年人没有足够的尊重,这些老人难免会感觉受到歧视,并且随后产生离岗的想法。二是老年人再就业后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经常会出现高质低价的现象,没有实行同工同酬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影响到老年人工作的积极性。
3.3没有形成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机制相对来说不够健全,因而造成就业率普遍不高,我国现阶段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主要途径的是强关系网,也就是由家庭或家族关系构成的亲属亲戚和朋友关系结构,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再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从表2看来也表明了城镇老年人的就业途径主要依靠委托亲友介绍,这说明国家组建的相关正式组织,组织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