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保留;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2009203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距离自然越来越远,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因此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使生态园林处于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生态园林是遵循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学等科学的原理,以植物材料为主体,其他造景要素为辅助,建成既有园林外貌,又有科学内涵,具有多种功能与效益,景观优美舒适,人与生物和谐共荣的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在单体园林中科学地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以达到顺应自然,提高环境质量,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园林绿化目的。
既然植物作为生态园林的主体,因此建设生态园林的景观场地中,生长良好、形态美观的原生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保留价值。
2生态适宜性原理
生态适宜性是指经过长期的与环境的协同进化,生物对当地的光、热、温、水土等生态环境产生了生态上的依赖性。生物长期生长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其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也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生长良好的植物对于它生存的环境有更高的适应性。
在生态园林的场地中,显然原生植物比移栽植物对该场地环境有更高的适应性,只要施工时给予一定保护,生长良好的原生植物会比移栽植物更迅速的构建更好的植物景观效果。例如:同样是一丛花灌木,如果是场地的原生植物,它枝叶饱满而且开花繁茂;而移栽的花灌木不但枝条稀疏而且需要几年的生长适应时间才能更好地开花,而且也不能排除这丛花灌木由于不能适应场地的环境而死亡的可能性。
风景园林设计者应了解并尊重场地中植物的自然演进过程,适当保留场地中生长良好的乔木以及景观效果优良的灌木、地被群落。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原生乔木和原生灌木、地被群落有机的结合到设计之中,满足园林功能及景观效果的同时,维护场所固有的生态环境的健康。
3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由于过快的城市化建设,很多生长良好乡土植物被连根铲除,加上有些园林工作者偏执的认为乡土植物就是影响城市景观随处可见的杂树野花,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引进外地的植物。由于乡土植物太过廉价,苗圃也不做乡土植物的育苗。从此很多乡土植物就从城市中彻底消失了,这使很多与这些植物共生或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动物也被迫迁徙到城市。这严重的破坏了城市生态系统,更违背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需要保留场地中原生植物,如景观效果良好的原生乡土乔木、灌木、以及野花。只有保留场地中的原生乡土植物,才能使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持续保存,才能保证景观中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景观多样性还是保障景观功能正常发挥,保证景观稳定性的前提。在生态园林中保留场地中的原生乡土植物群落相当于城市中构建了生物的栖息地斑块,使动物又回到城市中与人类共同生活。
2013年2月绿色科技第2期
季义力:浅谈生态园林保留景观场地中原生植物的重要性园林与景观
4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树体高大或树龄较大的树木,其枝繁叶茂,叶面积大,能进行强有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大量的叶片能够减少尘土,截留雨水,保留原生大乔木可以起到良好的生态作用。
既然是生态园林,动物在其中也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中需要有健康的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都是植物、动物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而保留原生植物,对保护场地中原有动物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大树上撘巢的鸟类;在灌丛中生活的小型哺乳动物;以及在芦苇丛中生活的蛙类;以及以原生植物为寄主或者和原生植物共生的昆虫,并吸引了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保留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原生植物可以有效的保留场地中原有的动物,并快速构建生态园林中的生物链。
然而如果完全不保留原生植物,而苗圃植物不能满足造景需求,大量搞“大树进城”会严重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众所周知,森林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群落,大规格树木是这些群落的骨架,将它们连根挖掘取走,必然对周围环境引发连锁反应,使其他种类的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从而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沙尘暴、洪涝等自然灾害。大树在移栽后,往往要进行修剪才能提高成活率,这将改变大树原来的面貌,减少绿量、降低生态效益,而且移栽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特别是一些较大年龄的老树。有些大树移栽到异地后,会因不适应而枝枯叶落,从而降低绿化效果,有些大树甚至会因不适应而死亡。
因此,保留原生植物不但保护了景观场地中的生态环境,而且避免了山林的生态环境由于移走大树而遭到破坏,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影响因素;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8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20
野生动物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物,也是维系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我国的野生动物物种齐全,珍惜和特有种类较多,但地域差异性很大。下文将就其保护问题展开探讨。
1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
1.1 高额利益驱使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俗,所以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的肉比一般食用的肉类营养价值高,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形成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最近几年,食用野生动物的人群不断增长,使得野生动物的交易价格连年上升,另外,野生动物的捕杀成本比较小,也促使一些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铤而走险。
1.2 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野生动物大多生长在森林,按照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分配制度来看,森林公安只负责野生动物案件中的刑事案件,但是损害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案件属于行政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所以给公安人员的执行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发现的违法事件,按照现在的管理制度,应该属于工商部门管辖范围,林业部门只能协助调查,给森林公安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不便。
1.3 宣传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部分不法分子、交易者的文化素质偏低,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法规不是很了解。另外,一部分人仍然持有食用野生动物的癖好,导致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4 国际因素
随着我国进入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参与的自由贸易越来越多,然而监管力度却没有及时跟上,导致一些不法分子进行野生动物的走私活动越来越猖獗。使得各国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伤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也认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但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很难完成保护野生动物的任务,各个国家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并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行为。
2 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
2.1 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要坚持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重视发展的原则。防止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和乱砍森林,严厉打击特有野生动物进入交易市场,不允许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收购和买卖野生动物,不允许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域进行任何副业。
2.2 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森林部门要不断完善保护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任务,并且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站,配置上专业的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人员;加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团队的建设,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比如,在偏远的山区多设立野生动物瘟疫监测点,不断完善野生动物网络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制度;加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只有不断的完善保护制度才能实现我国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强宣传力度
森林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正确理解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特别是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领导层、滥捕滥杀野生动物者、野生动物市场经营者、食用野生动物者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报纸、广告等载体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改变人们的违法餐饮陋习,树立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公众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
2.4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各国都在积极保护野生动物。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自由贸易,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当前,野生动物境外贸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和临近各国的生物多样性。各国政府要加强交流、沟通,共同解决野生动物非法出境的问题。同时,加强行政监督,加强对野生动物交易者的处罚,科学的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平稳。
3 结 语
总而言之,野生动物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稳、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完善对栖息地的保护、规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力度、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并将这些措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才能实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张志.浅谈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与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6).
[2] 王云,张峰,孔亚平.我国交通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05).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态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141-02
高中生物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重要学科,同时,高中生物也是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平台。生物与环境之间天然的关系直接决定了高中生物教学要与生态环境教育相联系。高中生物学科包含着众多的环境知识,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能够持续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环境价值观。因此,针对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融合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生态环境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原则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并不是盲目的结合,而是需要遵循相关原则,才能够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坚持渗透性原则。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形成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就是贯穿环境问题,宣传环保知识的理念,而是秉持着渗透的原则,结合高中生物教材来融合生态环境教育,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辅相成。其次,科学性原则。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合的生态环境教育必须科学、正确、全面,面对尚未定论的内容教师不应妄自下结论,应该引导学生从辨证的角度进行思考。最后,实践性原则。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产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欲望,刺激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策略
(一)在高中生物讲解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要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要,符合高中生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提升高中生综合科学素养,提高高中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高中生清晰地意识到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转变环保理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众多重要知识点都涉及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给教师与学生传递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例如,在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章节中,明确提出了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为负反馈调节,而在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关于负反馈条件的案例,有没有同学可以就负反馈调节的案例进行举例呢?”学生可以这样回答:“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到很多种类的虫子,在虫子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情况下,鸟儿的食物就十分充足,鸟类种群的数量就会逐渐增加。然而如果虫子的天敌数量众多,那么虫子的种类与数量又会下降,从而导致鸟儿种类与数量的下降。”教师还可以这样问:“那大家知不知道有关于生态系统正反馈的案例?”学生回答:“当河流中的鱼类由于河水污染死亡,数量急剧下降时,河流的污染将会更加严重,从而导致更多的鱼类死亡。”教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章节中通过提出问题与举例,可以让学生感知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转变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方式。
(二)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不单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问题”“调查分析环境围绕与癌症发病率关系”等调查类实验,就是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后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探索身边的环境问题。又例如,在“设计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的生物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观察生态缸的同时教育学生,在生物圈当中某一个环节遭受了破坏,人类与其他生物也会受到影响,使学生更加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中,教师让学生在总结归纳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的同时,探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水的作用。让学生思考,假如生态环境中的水资源遭受破坏,那么会产生何种后果。学生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就会意识到生态平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对生物实验中药剂的使用量、实验室的通风情况、有害试剂的回收利用等都要按照规定进行,不能因不规范操作而造成h境污染,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
(三)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日常生活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就需要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明确环境保护的意义。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在进行“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明确指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以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用电、积极主动回收可利用资源,尽量步行或骑行自行车上学,等等。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生态环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实例与图片,直接向学生讲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教学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在高中生物研究性教学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高中生物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选择可以用于研究探索的课题,并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取得新的能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发性的探索学教学,因此研究性教学成为了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机地渗透生态环境教育。例如,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与生活习性”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自行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中,学生不但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而且还要兼顾植物种植生长的难度,兼顾植物排列布局与预算等。学生在搜集资料进行校园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会接触到校园周边环境;会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会意识到由于生态环境危机,植物种类正在不断减少,从而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的道理。在高中生物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意识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并且逐渐养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中要密切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挖掘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潜在的生态环境保护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提醒学生,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融合生态环境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工作,广大高中生物教师要在一线教学上运用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丽.运用生态性学习理论设计单元学习活动――以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活动案例剖析[J].中学生物学,2013(1)
[2]陈兆梅.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2)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4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是近几年才发展兴起的一种理念,他与生态学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并且在当前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工农业生产也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大量能源,同时也能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可见森林生态系统对人来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也将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趋势,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趋势;可持续发展
引言: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最早开始于林业资源的管理,是从上世纪初开始兴起,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的一种管理。尤其是工业大力发展时期,人们为了获取森林资源,保障工业生产对资源的需要,大面积的开采森林资源,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森林生态资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森林生态经营理念,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都开始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法规制度,人们也深刻地意识到了森林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现如今,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已经成为各国所重视的重要管理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概述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为人服务为原则,用开放性的方法来实现森林资源的经营发展,森林资源不仅是有机生物体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非生物体的保障,森林生态环境不仅是是资源的管理,也是生态环境的管理,虽然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还没有形一套统一的、明确的、公认的管理概念,但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可以按照森林树木的年龄、动植物种类、层次结构、林木的生长、更新来划分管理等级,笔者认为,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和加强对林木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林木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必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趋势与发展策略
2.1加强政策性保障
首先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一系列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经营的法规制度,从法律方面给予更多的保障,另外也应该给予地方政府一些特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现状出台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重视起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保护国土生态安全、构建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协调关系,通过政府的政策性手段,保障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2加强资金费用保障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普通的民间组织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在此项工程中加强投入力度。国家应该尽快建立起以公共财政为主体,民间投资为辅助,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渠道,国家应该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的资金纳入到常规财政支出中,同时地方财政部门和林业资源部门应该紧密合作,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内容,多宣传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好处,争取获得很多民间资金的支持,落实好国家的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同时也要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补贴机制。最后要加强金融支持,减轻林业税费负担。
2.3实施、监测和建立自适应机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绝不是国家的事情,也绝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他应该作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国民工程,因此,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林业资源管理部门为主体,其他如财政部、监管部、执法部门等应该积极配合林业部门的有关政策或措施,各部门之间应该形成一个共识,加强相互理解和支持,另外,各部门之间应该多沟通和交流,尽快建立一个监测项目和信息系统,不仅可以保障各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也能做到相互监督,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其次在此基础上,也能进一步引进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开发需要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能促进大家积极性的提高,加强和部门之间密切合作,从而有效的实现对森林系统的经营管理。
3.现有问题与展望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管理理念和法规制度,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在理论和方法上还不成熟,因此这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法规和制度并不健全,我国也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健全的法规制度,以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一些研究工作还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对一些非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比较落后。另外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高,缺乏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投入。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要重新认识森林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今后,我国应该尽快落实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从经济角度和生态角度来考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状,探索建立能够综合各学科知识、协调各方利益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实施组织或机构等。通过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物种多样性,遏制病虫害的发生,防止地力退化,维持其长期生产力,创造出健康、稳定、能满足人类对森林产品和服务需要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林业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要尽快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这就需要国家作为主体,尽快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投入更加集约的知识技术和设备,加强对信息的采集,从体制、法规、资金、技术和政策上入手,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作者:赵世来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滩歌林场
参考文献
[1]孙晓峰,郭蕾.浅谈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30.
[2]龙百余,刘敏,尹红艳,等.攸县黄丰桥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13,36(2):97-98.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乡土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乡土植物概述
乡土植物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够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进行推广,是符合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现状的一项正确决策,乡土植物是适应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季节、天气变化、地质因素、土壤以及水质条件并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规模越来越大,之前由于只考虑到美观等因素而投下大笔资金却没有考虑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因此导致引进植物出现枯死坏死的现象,既是对经济开支的一项损失,有没有起到实质的绿化作用,所以乡土植物的种植便成为决策者开始考虑的对象。乡土植物是符合地理人文因素的,而异地引进的绿化植物则如同生为北方橘子,会因水土原因而产生变异,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进行乡土植物的推广,是一项符合科学原理的正确决策。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意义
(一)较高的经济效益
乡土植物是某一特定区域的本土植物或者是经引进后进行科学观察实验以适宜当地生长气候的植物,因此乡土植物的种植已经完全适应了生长地区的气候、地质、土壤以及当地生物等因素,节省了不必要的特殊护理以及科学观察等工序,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乡土植物的种植,可以节约购买树种的成本,我国很多树种成长速度很快,成长周期短,在一定的时间内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因此种植时一般选择栽种小树苗,既节约了成本,又避免了大树种植时的工作繁重。
(二)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乡土植物在生长地域得到了长期的培育与栽植,已经能够对当地城市污染物进行净化与吸收,在环境遭到破坏时,对气候条件的应变能力也要快的多,同时还能够对土质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有利于城市水源的纯净,对空气污染的过滤程度也慢慢增大,有利于城市环境的绿化与保护。
(三)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建立
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植物多样性基础上的,缺乏植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甚至会造成毁灭性灾害。而乡土苗木的发展在群落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适地适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土植物在千万年的进化中,非常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环境,便于栽种、易于成活、成本低廉;并且乡土植物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抵御能力,共同维护着当地的生态安全,是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泛的挖掘乡土植物资源,加大其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力度,将会大大有利于城市植物多样性体系的建立,可保护和延续许多在自然界面临生存威胁的植物种,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四)彰显地域特色风土人情
现在在很多城市开始种植桃树、李树、柿子树等树种,这些植物的习性即适宜于做园林绿化植物又适宜做林道观赏植物。例如,桃树与李树都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桃树开花一般是春季时节,因此是春天的象征,种植桃花时,满园桃花开遍,有一种桃花伊人相依之感。植物形象的地域性造就了地域性的乡土植物景观。北方的乡土植物以针叶树、落叶阔叶树为主,常有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或季相分明的阔叶林景观。以常绿阔叶植物为主的南方,常见的则是四季常绿、幽篁蔽日的植物景观。棕榈科植物是热带地区的乡土树种,树形优美奇特,姿态优美,叶片飘逸潇洒,树干挺拔壮观,常常形成它们所特有的棕榈景观。它们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以海滨及滨海热带雨林为主。因此,一提到热带地区、海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棕榈科植物,从而形成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景观。所以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不仅能够作为环境净化的帮手、园林美化的因素还可以作为当地特色植物的展示平台,营造具有当地特色风土人情的自然风韵。
三、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乡土树种源于本土,具备资源丰富、适应性强、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目前,各地都普遍认识到应用乡土植物的重要性, 乡土植物的应用表现出自然山林的野趣,符合现代人对自然的追求心理。乡土植物往往体现了当地的自然风貌,其地带性植物群落表现的地方特色,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自然植被景观,实现特色园林绿化景观的元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发展,以期在满足人们视觉景观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最经济、有效、生态的园林绿化景观,从而构建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因地制宜、科学种植
乡土植物的种植一定要因地制宜,要根据绿地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要参考当地的气候以及季节环境、土壤等地质、水文因素,根据乡土植物在我国的生长情况,观察乡土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生长习性,归类出不同的乡土植物的不同,利用不同的栽培手段,不同的种植地点,以及不同的城市需求,进行不同乡土植物的选择。城市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选择,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够发挥乡土植物应有的作用,才能够对环境以及美化有一定程度上的效果。在进行当地乡土植物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种植,合理利用和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物种,争取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行城市绿化的规划,减少水土流失,保证乡土植物的顺利成长,建立起既美观、又环保的城市园林绿化带。
(二)规划和选用乡土植物必须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规划和乡土植物的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种植物的经济效益。成本高、种植效果不佳的植物不仅不利于城市园林的绿化效果,还会对当地的水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而用于重新栽种以及水土保持的费用要大大多于植物种植的成本,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
(三)必须注重生物多样性的建立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北方地区许多地方,速生杨树的种植规模和在当地植物群落中占的比例已经非常之大,因植物种类的单一性,不仅景观过于单调,还在局部区域造成了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应追求自然美,优化物种、群落外貌、形态和色彩等组合,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达到生态、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效果,并与城市景观特色、建筑物造型相融合。在物种选择上,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乡土植物,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推广少灌或免灌群落;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利用混交根瘤或菌根植物,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总结: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积极探索乡土植物的应用准则,加强其推广力度,重视其推广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加大推广乡土植物的运用,有利于保持城市环境净化能力,保证植物对空气污染物质的有效过滤,提高园林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
[2] 陆江林《浅谈乡土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J].大观周刊2012(18).
[3] 陈晓《北京城市建成区乡土植物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科学技术与工程程2010(10)
浅谈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范文6
摘 要 介绍各组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探讨生物标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 生物标本;小学科学;标本陈列室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061-02
1 前言
小学科学本身是一门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探究性的课程,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时结合具体的实物,即在讲解有关于动植物的内容时,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标本,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使课堂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学校需建立标本陈列室,精心制作生物标本,为小学科学教学助力。
2 常见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切片标本 在分格切片的木盒中放置标本,盒内两侧刻有凹沟,沿凹沟插入载玻片,使其在盒中直立;直放盒子,确保标本位置水平,每片标本都要有相应的名称与编号,方便查找;在干燥地方摆放木盒,以免受到光照。
骨骼标本 用后及时盖好,避免撞散、震动、阳光久射与受潮。
剥制标本 在生物橱内存放,注意防鼠、防虫、防尘、防腐、防潮。将生石灰或硅胶放在橱内作为干燥剂。
干制标本 在密封干燥的橱内保存植物腊叶标本。为避免新制标本寄生虫卵及害虫,最好先用药消毒再入橱。也就是在容器内放置大约0.5 kg的二硫化碳,放在杀虫箱内;等待两日再开箱,散尽毒气后将标本拿出。
浸制标本 此类标本同样需要贴标签,而且需贴实,将蜡涂在标签外面,根据编号依次保存在生物橱内。不可震动标本瓶,避免打碎,而且放置地点温度需超过0 ℃、温度适宜、无阳光直射,避免玻璃瓶冻裂或封蜡熔化。植物材料若不浸泡于药液内,可以将药棉(浸有20%福尔马林)放在标本瓶底,盖一张白纸并封口,同样可以长时间保存。将制作每瓶标本的日期与药物配方记录下来,方便今后检查。用有板门的生物橱贮存原色标本,避免由于阳光照射而发生褪色。
3 生物标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教材自制标本,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师需要认识到生物标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相应的标本,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小学生年龄较小,与枯燥的课本知识相比,自然更容易被形象的教具吸引。形态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所占比例较大,教师在讲解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入精心制作的生物标本,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激发其学习兴趣,起到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以往教学中常用的挂图等教具。
比如在讲解植物部分的内容时,由于根系在土壤内生长,学生通常很难看到,有一定的陌生感。教师如果仅通过口头叙述的方式讲解根系知识,学生只会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很快就分散到其他内容上。部分教师会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各种植物根系的图片,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平面图还是难以描绘出根系的特点,显得毫无生气而又死板。若在讲课的同时向学生展示须根系与直根系的干制标本,那么可以大大缩短讲解时间,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二者间的区别。
又如在教授“动物的卵”一节时,在课堂上亲自制作动物卵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印象,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为了向学生说明胚胎在不同发育时期呈现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胎儿的灌制标本,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月龄大的胎儿与月龄小的胎儿标本从外观和大小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此外,教授和动物有关的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海洋生物、昆虫、鸟类等多种动物的标本,要求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提高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踊跃发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1]。
精心制作生物标本,丰富种类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小学科学教学,学校需要制作多种多样的标本,提高标本的精美度。在制作标本时,以生物的类型、特点、需要展示的具体部位等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制作方法。比如:观察对象是寄生虫、胎儿、软体动物和鱼类时,选择灌制标本;观察对象是花、种子、根系时,选择干制标本;观察对象是骨骼时,可以选择剔除内脏、肌肉的骨骼标本或者透明标本;观察对象是鸟类时,选择剥制标本。在堆砌、灌制或者装瓶放置每件标本的基础上,还需要精心雕琢,使其成为精品,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欲,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还能体会生物、生命、大自然以及艺术之美,提高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比如:制作小胚胎、金鱼、小鼠等小型动物标本,可先利用氢氧化钾之类的溶剂使之透明,接着采用茜素红S加以染色,并且在透明的有机玻璃容器中装入制好的标本,而且容器也是自制的,被粘合成学生喜欢的形状,在观察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呈紫红色的小动物内脏与骨骼;制作鸟类剥制标本时,若摆在木座或平台上,难免显得单调,但是如果将标本以各种形态如展翅、栖息等展现出来,同时采用真的树根、树枝制作标本支架,就能使标本显得更加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柜中平放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贝壳,杂乱的摆设会破坏贝壳原有的生气,教师可结合贝壳的生长特点和形态,将其放置于有机玻璃制成的各种形态的支架上,充分凸显标本的个性,仿佛一件件艺术陈列品[2]。
建立标本陈列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视实践的学科。通过建立标本陈列室,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或者课外活动的场所,开展课内学习的延伸。当积累较多标本时,为方便保存和展示,需要建立标本陈列室,将盆栽植物与鸟类剥制标本摆在地上,将昆虫标本与植物干制标本悬挂在墙上,支架贝壳标本和瓶装灌制标本放在橱内。定期向学生开放陈列室,提高其观察能力与综合素质。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陈列室前可鼓励学生选择生活中或者校园内常见的昆虫、植物等,制作自己喜爱的动植物标本。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标本制作能力,也能使其对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一些学校为促进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珍稀动植物,在建立标本陈列室时购置了相应的标本,不仅加大了投资额,而且违背了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理念。因此,学校尽可能选择珍稀动植物的“仿真”标本,这样学生也能对外部形态结构进行生动的观察,而且在无形之中渗透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观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建立标本陈列室时,必须认识到其目的和作用是服务于科学教学,在除了定期向学生开放之外,还可以举办相关的科普知识讲座,向学生讲解环保和动植物知识,丰富其知识量,使其养成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在循序渐进中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其对科学教学的兴趣,增强“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生物标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校方必须重视标本的制作和保存,建立标本陈列室,手动制作各种标本,更好地服务于科学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标本,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认识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在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