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1

一、现代物流对运输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无论从何种角度定义,无论实现管理的形式和手段为何,现代物流的基本实质似乎都可以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来概括。现代物流的这种实质内涵,对作为其管理与经营运作的核心环节的运输组织与服务,在上述三个方面较传统的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组织与服务能否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和系统运转的顺畅。

综观当前现代物流的发展特点,考虑到未来现代物流的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服务的要求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对运输成本的要求

运输成本在现代物流总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虽然物流组织的形式或供应链的结构不同,但运输成本大体在物流总成本中占50%~90%左右的比例,所以,运输成本的高低,直接关乎物流成本的大小。现代物流对运输成本的要求主要反映在5个方面:1.要具有较低的运输成本。要求运输成本要合理和提供这种运输服务的企业的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2.运输成本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性。其含义是同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供应商在成本较低的基础上,因管理与经营的优势而具有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能力;或不同运输方式企业因运输组织方式、服务方式的合理和科学,使完成运输全过程的成本具有系统性竞争优势。3.运输成本比较稳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使成本的波动在合理的、不影响物流总成本的范围内,确保物流系统的稳定性。4.运输成本可以调节和控制。现代物流是一项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的特点是应用该技术形成的管理系统随管理对象的改变而可以改变,但在这种改变中,对运输的组织会发生变化,运输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就要能够调节和控制,以适应这种系统性的变化。5.运输成本可以不断降低。在物流服务规模化运作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与管理,具备较大的降低运输成本的空间。

(二)对运输时间的要求

无论何种结构的物流供应链系统,完成物流全过程的时间的准确控制,对物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挥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运输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对运输时间的控制就成为很重要的因素。物流对运输时间的要求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对运输时间的准确性要求。从目前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这是一种时间段要求,即通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段(如天、小时)内完成运输任务。2.对运输时间的精确性要求。供应链系统对各个环节的衔接具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当这种要求达到较高水准时,运输的送达时间就必须做到精确,如零库存的生产线、JOT(just_on_time)物流系统等。3.运输时间的可调节与可控制性要求。有时由于生产和销售活动发生变动,供应链过程需要调整,以便维持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效能,这种调整要求运输能从速度和完成运输的时间上进行调节和控制。4.时间的稳定性。物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要求相对稳定,在物流节点上的时间相对容易控制的情况下,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将非常关键。

(三)对运输效率的要求

运输效率的高低除取决于运输技术和装备外,较为重要的因素是:1.运输组织的合理性。要求运输企业的服务组织、运输过程的指挥与调度等要科学和合理,适应或符合物流系统对运输组织的高效率要求。2.运输衔接的快捷性。在完成运输的过程中,往往要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运输与节点作业之间的衔接要尽可能节省时间,以保证所需的运输效率。

(四)对运输能力的要求

运输能力是构建物流系统的基本保障,从宏观的角度,物流系统要求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的供给要充足,但从物流的特点出发,所要求的还包括:1.运输能力的适应性。在物流组织过程中物流量的变化中,在服务能力上运输要能够做到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2.运输能力的选择性。物流量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在批量上产生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承受能力的改变,从而可以选择与过去不同的运输方式来完成运输任务,运输要为这种改变提供可能的条件。3.运输能力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运输能力满足物流服务要求应是基本目的,但从物流效率和成本特征出发,达到这种目的需要经营管理能保证能力提供上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否则,运输能力仅仅是物理上的意义,而没有实际的经济价值。

(五)对运输安全的要求

从物流活动的整体安全性分析,运输的安全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运输车辆的安全。从总体上分析,运输车辆的安全既是技术性指标,也是管理指标,只有选择技术可靠的适应物流服务要求的车辆,以及在管理上保证车辆的安全,才能达到安全的目的。2.运输货物的安全。货物安全也是构成运输安全的因素之一,除去车辆自身因素对货物安全的影响,货物安全主要来自运输装卸过程的作业安全,驾驶员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盗措施,防变质、毁损等措施。

(六)对运输质量的要求

从目前已掌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中对运输质量方面的要求分析,物流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条目既多且细,既包括上述已经涉及的运输成本、运输时间、运输效率、运输能力、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具体指标性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了物流对运输服务的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也包括单证传递、信息传递、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反映了物流管理对运输管理的可靠性、运输组织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反映物流服务质量的KPI(KeyPerformanceIn dicator)指标中,相当部分是针对运输过程和环节的,从这种特性考虑,传统的运输是很难做到的。

(七)对运输服务系统的要求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物流对运输的上述六个方面的要求,站在运输发展的高度,即是对运输服务系统的要求,这种从系统角度的要求,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1.要有适应物流网络化运作的货物运输网络系统。要求具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运输节点设施,要具备保证运输效率的网络化运输服务与组织方式,节点与运输间的衔接要便利。2.运输企业的服务组织要适应运输网络系统发展的需要。运输企业必须通过企业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以运输服务的多样性,运输组织方式的可选择性,适应物流网络化运作方式和运输网络系统建设的需要。3.必须建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运输服务体系。信息化是运输网络化和企业服务组织创新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手段,运输领域从整体上必须具备必要的信息管理手段,并使信息管理手段成为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车辆调度、车辆跟踪、货物跟踪、信息传递的基本技术手段,从而建立具有信息化特征的由运输网络和企业服务组织系统构成的运输服务体系。

二、货物运输发展理论的创新问题

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经营管理与组织高效化、运输服务质量与水平高标准化、企业经营管理与运作手段的信息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从现状的货物运输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建设等方面权衡,从既有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模式现状分析,从货物运输整体效率、质量、效益角度考虑,传统的货物运输要完全适应这种具有现代经济基本特征的服务需要,差距是明显的,指导上述各个领域发展的基本理论,也因货物运输发展环境的改变而很难完全适应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货运发展理论的创新,以期用新的理论引导货物运输向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方向转型。

(一)建立现代货运的概念,推进货物运输的全面发展

既然传统货物运输已在相当程度上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要推进传统货物运输服务转型和货运产业升级,必须首先建立新的货物运输发展概念。1.现代货运是在更高水平上发展货物运输的新概念。现代条件下的货物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之所以提出现代货运概念,并非指超出既有运输方式出现了一种新的运输技术或服务形态,而是希望通过对既有运输方式注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现代物流管理需要等方面的新的发展内涵,使其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其“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输理论的成熟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具备,对货物运输的整体经营组织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发展综合运输要求开展的货物运输服务,其内涵和外在表现形态是全新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出现,对运输组织效率、成本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各种货物运输方式必须从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企业经营运作关系等方面做出相应改变和调整,其管理和经营业态与传统运输是不同的。2.应按照现代货运的基本内涵,推进货物运输的发展。现代货运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按照综合运输理论和现代物流发展对运输的基本要求,从追求系统效率的角度与合理的社会综合货物运输成本的层面,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而构建的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货物运输系统。按照现代货运的内涵,推进我国货物运输的发展,将既是货物运输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物流管理技术进步对货物运输的要求,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和货物运输产业更新的基本规律。

(二)现代货运概念作为货运发展理论创新的基点,缘于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改变后一系列新的发展命题的出现

首先,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是生产、流通、消费链条的有机衔接者和组成部分,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活动需要得到高效率货运的强有力的支撑。同时,现代化的货物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为使社会再生产得以有效进行和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现代化的货运系统是不可缺少的,这是社会再生产对货运发展提出的新命题。其次,我国在新世纪将全面实施推进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将在既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更大程度和范围的改善,对高效率、低成本的货物运输系统的需要将更为强烈。从我国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为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国也必须面对货物运输现代化的命题。其三,经济的全球化、区域化和企业的跨国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活动的范围扩大、发展的层次提高、竞争的程度加大,国与国之间的发展竞争激化和对发展机遇的把握要求提高,更需要高效率和网络化、集约化的货物运输发展的全面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可避免地会更激烈,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竞争范围的必然要求。货物运输的现代化正是在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的全新的交通运输发展命题。

从我国货物运输系统的整体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货物运输尚处于服务水平较低的发展状态,必须尽快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包括货物运输基础设施、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与发展、技术装备更新与技术进步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以便全面提高我国货物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这是现代货运概念作为货运发展理论创新的基点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基点的成立,是建立在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命题基础上的:1.宏观经济命题。从宏观经济的高度,货运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货物运输发展战略上的要求,以及构建支持经济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方针继续执行,需要从培育现代服务产业角度加快提升货物运输产业发展水平的要求;三是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通过货物运输的信息化和以信息化的货物运输支撑现代物流的发展,从而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经济分工日益深化及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货物运输在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运输组织高效率与货物服务高质量方面的支持;五是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发展,既需要货物运输的支撑,也需要货物运输自身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货物运输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货物运输可持续发展本身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七是农业和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低成本、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运输将是基本条件。2.微观经济命题。要实现货物运输发展理论的创新,在微观经济的领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解决发展的若干机理问题。一是竞争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问题。从竞争的意义上分析5种现代货物运输方式的出现,除技术进步的因素外,寻求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导致了不同运输方式的出现,同时,竞争也导致了不同运输方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现实的条件下,我国需要谋求通过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动货物运输进一步向现代化方向前进,这应当成为货物运输发展的基本法则;二是效率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氛围中,具有效率的企业和运输方式应当在发展进程中获得成功,确保具有效率的企业和运输方式的发展,是货运发展中应解决好的问题之一;三是价格与成本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问题。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能够以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品和服务的企业及运输方式,将会获得更高利润,从而拥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从此角度,合理的价格和不断降低成本,应成为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四是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对货物运输发展的推动作用。货运在市场中存在的形态是企业组织,企业的发展无疑将推动其作为经营手段的运输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是固化的,往往是以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改进而变化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演进恰恰是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从微观角度推进货运发展,应将此作为基本前提。3.综合运输命题。综合运输理论一直是我国推进运输发展的重要理论,但这一理论要在实践中得到真正应用,取得预想的效果,需要在应用领域进行理论的创新,应用理论将是综合运输理论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托。为此,应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运输分工的基本原理问题。综合运输理论下运输分工的基本原理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市场竞争,但在政府的调控和企业的发展取向作用下,从世界范围的运输发展态势分析,运输分工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运输在效率、综合成本、服务模式的作用下,替代性增强。所以,运输分工的原理应向技术经济为特征的运输效率、综合成本和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二是运输发展的协调原理问题。既然运输分工的原理发生了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的协调中,不应再有太多的人为的判断,而应引进具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用资源使用成本和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为运输分工提供有效的决策信号。4.现代物流命题。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出现,对货物运输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命题,这是本文提出货运发展理论创新命题的基本所在。由于现代物流是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先进管理技术,明确了现代条件下经济发展对运输提出的基本命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物流发展对货运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的命题,现代物流对货物运输发展的要求较过去任何时候经济对货物运输的要求都要全面和具体,物流管理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技术,货运的适应物流要求的转型就成为必然。

(三)在现代货运的概念下,实现货运发展理论创新应解决的系统性理论问题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2

关键词:现代物流;货运;铁路运输;虚拟企业

1.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物流过程是企业产品制造、流通链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继制造商和商业利润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1]

在加入WTO以后,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准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根据我国在WTO协议中的有关承诺,国外运输可以直接进入我国从事铁路集装箱、冷藏、快运、特货和多式联运等专业性运输。中国铁路只有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迎接来自国际的外部挑战。同时国内的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发展迅速,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经营观念、机制、管理方式能够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将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以及部分传统工业运输、仓储、批发企业(如中外运集团),在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成为物流产业中强有力的竞争者。面对国内物流业的竞争,铁路也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转换的进程。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契机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已势在必行,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我国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化的条件和优势,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抢占物流发展先机,加快铁路物流的发展。下面对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几个契机逐一作出客观地分析。

2.1垄断与竞争问题

一方面运输市场存在着5种运输方式,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另一方面,在铁路行业内部,铁路的经营大体仅限于国铁一家,因此,将铁路行业定义为:“外部的非垄断性与内部的垄断性并存”是比较合适的。[2]

外部的非垄断性问题。运输市场的完善意味着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的增强,这其中包含了其它运输方式对铁路运输方式替代性的增强。如在我国的运输市场上,公路运输已延伸至长途;而民航在发挥超长距离运输优势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服务向中长途、城际间延伸。在各种运输方式间替代性已经日趋强化的状况下,铁路外部的垄断日益淡化。

其次,铁路内部的垄断性问题。迄今,中国铁路的主要经营者基本国铁一家,尚未出现第二个主体可以与国铁进行对等或平行地进行竞争经营。虽然中国铁路网中已出现了一些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但这些铁路大体上分布与铁路网的末梢或支线,基本与国铁不构成竞争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铁路行业内部,确实存在着国铁一家垄断性经营的问题。

社会运输形式的多样化促进了铁路观念的改变,只有主动地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铁路才能成为现代物流寻求社会运输力量的首选。为了解决内部的垄断可以通过组建若干铁路路网集团公司,增加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因此,观念转变是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化的第一个挑战,同时第一个契机。

2.2政策与法规

“十五”规划中,明确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是货运物流化。建立综合的物流体系,为铁路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铁路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运输资源的重新配置。

党的十六大以后,铁道部提出了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作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铁路分离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推进主辅分离和改制,必须解决辅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实施突破。政府必然会在铁路创建现代企业的过程中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就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另一个重要契机。

2.3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以及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配送中心管理等软件的开发,同时最优化算法和模拟预测算法的应用等,对各子系统的信息加以综合利用和处理,优化了决策支持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安全、高速、可靠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信息共享程度,构造了资金流、实物流、信息流“三流” 合一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了运输全程的实时监控信息,使物流中心实时的掌握所托运货物的运行路线、到达时间、装卸搬运情况已有无货损货差等意外情况。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铁路从传统运输服务向现代物流服务的转变提供了第三个契机。

3.铁路物流企业建设

3.1发挥铁路自身优势

一方面,在现代物流运输中,可分为干线运输和集散运输两类。在国内运输方式中,铁路是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输在时限、价格、服务的综合优势上应比公路、航空运输更具竞争力。

另一方面,在中国特定国情的背景中,其他的运输方式在若干方面对铁路不具有替代弹性,从而决定了铁路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较之公路,铁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公路运输的经济辐射作用一般以短距离最优,在短距离内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区域经济。由于铁路运输的连续性、直通性、最优的全天候性、陆路中长距离物流的规模不可替代性,使其较之公路运输具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作用。

较之航空,铁路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铁路运输在所经过的区域可以集散物流,可以将偏僻区域的物流输送到铁路网络的任何一点。

较之管道,铁路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管道运输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只能运送油类或经过液化处理的物品。铁路运输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物品。

较之水运,铁路运输有更密集的经济辐射性。水运只能在极少数同行的水系对经济发生辐射作用。而铁路将一国所有的区域联结起来。

3.2建立铁路物流企业

铁路物流企业完全独立于铁路运输主业之外,一般采用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法人治理机构。铁路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货运物流化。所成立的物流企业是在发挥铁路干线运输优势的前提下,将铁路货运由传统的承运、交付组织方式,向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的方向转变;将铁路货场传统的计划管理、作业方案和设备管理向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方向转变,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良好的经营利润。

货运多样化。改变货运产品单一的局面

,形成满足不同客户运输需求的系列产品。货物运输的营业办理也向多样化转化,整车,零担和集装箱已初具规模。

产权明晰化。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采用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法律制度,促进铁路物流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行的要求,规范经营者行为,督促经营者尽心尽责的工作。

服务综合化。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电子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现代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地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服务综合化。[3]

货代第三方化。目前铁路多经货运企业为数不少,经过几年的发展,铁路货代企业已逐步拥有一定的设备和人力,但货代企业的业务基本停留在铁路运输的延伸服务上。因此,将铁路货代企业发展成第三方物流企业非常必要。铁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来自各种顾客手中的小批量货源整合成大批量装载,利用铁路进行运输。其优点是:(1)使铁路货运的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小批量货物可以集中到达发运地,便于整合运输。(2)节省了托运人的发货时间,减少了货物在途停留,提高运输效率。(3)收集的大量货物可以集中一次发运到目的地,不用中途倒装,减少作业量,减少了货物的破损率。由于以上优势,可以为主业吸引更多的货源,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从中获得利润。

3.3铁路物流企业的虚拟化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3

[关键词] 铁路货运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一、我国铁路货运业发展现状

1.依附性强,服务项目单一

我国铁路货运业的发展大致起步于1979年。当时,为了补充主业资金不足,缓解经营困难状况,不得不围绕铁路货物运输主业开办了一些带有附加性质的经营项目。到2000年按照铁道部的统一要求规范为铁路运输业。尽管多年来一直逐步规范、发展,但始终没有摆脱依附铁路运输主业的影响,还是依托铁路围着运输转,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的思路比较狭窄,难以拓展生存空间和市场份额。

2.对现代物流认识与准备不足,存在消极被动服务现象

现代物流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服务,大大超出了传统铁路货运的业务服务范畴。但目前我国铁路货运业工作人员大多局限于传统铁路业务思维,不熟悉现代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明显不足,存在消极被动服务现象,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3.发展受缚,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多年来,为适应现代物流运作要求,我国铁路各级经营管理部门和货运企业在体制上进行了多次经验总结和探索,对服务内容、标准、价格、合同等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了规范发展货运的责任部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物流作业层面还存在对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不够重视、“吃大锅饭”等的现象,导致发展受缚,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4.运营基础相对脆弱,信息化程度较低

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近年来,尽管我国铁路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已进行了6次大的提速,实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等运输组织形式。但我国铁路货运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尚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5.行业竞争加剧,传统优势项目正被削弱

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使用的基础设施和采用的运载工具不同,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最佳的适运范围。随着我国城际高速路网等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各运输方式的最佳适用范围均得到了大大的拓展,运输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由于铁路货运运力提高缓慢,且单一铁路运输方式往往难以实现“门到门”运输,我国铁路在运输市场所占有的份额逐渐减少, 传统优势项目正被削弱。

二、我国铁路货运业发展对策

1.转变思想,树立现代物流理念

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它远远突破了传统仓储、运输的范畴。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业要获得新的大发展,就必须树立现代物流服务理念来规范、引导我国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2.适应市场需求,深化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在“十五”期间,我国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主要是加强区域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分布。这些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势必引起运输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业应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以铁运为龙头,积极稳妥地推进铁路货运业体制改革。

3.整合现有资源,构筑物流服务网络

我国铁路货运企业经过约30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物流设施和装备,这为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服务转变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物流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还有不少,大部分货运企业业务单一、综合服务水平低。因此,有必要在集团、分公司、子公司等各层面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筑区域性特色物流服务网络,增强企业物流服务能力。

4.坚持深化创新,拓展服务空间

创新是现代企业和经济活动之源。一是要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发挥铁路货运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充分依托现有网点优势,把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为一个整体,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二是要不断扩大铁路货运企业的功能,使之从传统的运输、仓储功能向涵盖运输咨询、代办保价与保险、包装、索赔、报关等功能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拓展服务空间。

5.合理定位市场,突出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如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等。因此,铁路货运业在依托传统铁路货运业务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时,应充分认识这些关系,合理定位市场,突出核心竞争力,在当地经济吸引区内,建立区域性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和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6.注重品牌营销,发挥规模效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由于物流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无专利性,用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判断,会更多地依赖于品牌。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业要实现从传统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物流品牌营销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品牌营销、发挥规模效应,不但能实现物流服务的低成本化,还能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4

关键词:铁路;集装箱;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U16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9-0004-03

Abstract: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i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rail-cargo. It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de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cost in whole society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domestic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rail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this dissertatio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rail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backward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t.

Key words: railway; container; logistics; development

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集装箱运输就是把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装入集装箱这种大容器内,再用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载运的一种运输形式,主要用于件杂货的运输。利用集装箱运输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节省了货物的包装和仓库费用,减少了货损货差;其次,利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从而提高了装卸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再者,利用集装箱运输,中途更换车船时,不必把货物取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了周转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多式联运和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铁路具有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安全环保等优势,作为物流链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物流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中地位重要,作用不可替代。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大宗货物和制成品的大进大出及集装箱适箱率的提升,为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铁路集装箱运输只有加快发展、改善服务,才能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

1.1国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

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后来相继传到美国、德国、法国及其它欧美国家。如今,集装箱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国际贸易的最优运输方式。发达国家件杂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率已超过80%,铁路集装箱运输占铁路货物运输的比重也上升到20%~40%。如美国部分铁路公司已经达到49% 、法国为40%、英国为30%、德国为20%。日本也基本上把全部适箱货物都纳入集装箱运输。近年来,虽然日本铁路货运不断萎缩,但集装箱运输却快速发展,已占货运量的33%。

国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1)非常重视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2)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与城市物流中心、港口集疏运系统相结合;(3)开行集装箱运输直达班列;(4)多式联运发达等。

1.2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现状

我国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走过50多年的发展历程。铁路集装箱运量快速增长,“十五”期间,铁路集装箱货物发送量1 411.5万TEU,发送吨为26 644.2万吨,比“九五”期间分别增长了60.1%和78.4%;运输货源不断增加,除了煤、石油、木材等大宗货物外,小机械、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等也成为集装箱运输的来源;箱型不断更新,目前除了拥有1吨、5吨、10吨集装箱,20英尺、40英尺以及48英尺国际通用箱外,近年来开发的20英尺弧形罐式、台架箱和50英尺双层汽车箱等专用集装箱,可以承运油品、化工、散装水泥、汽车等特种货物。另外,双层集装箱运输方式也逐渐得到推广;调度方法不断改进,建立集装箱运输通道,开行直达列车,在多式联运及大陆桥运输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虽然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与其他运输方式和国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2000~2004年,我国铁路集装箱货运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6%,而公路高达23.0%,海运15.6%。同时,公路集装箱运输市场占有率从44.7%增长到了51.9%,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占有率则从16.6%跌到了13.1%。与国外集装箱运输相比,我国每年的铁路集装箱运量仅为300万标准箱,不足总货运量的3%,大量适箱货物仍以铁路整车等方式运输,这一比例明显偏低。这些数字与铁路在中国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2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如何改变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落后的局面,发挥铁路集装箱在现代物流中应有的作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1办理站过多、效率低,布局不合理

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是集装箱办理站向大型化、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而我国目前集装箱办理站过多且效率低。全路实际办理集装箱业务的车站有1 600多个,部分办理站间的距离仅10余公里。大部分办理站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处于“散、乱、小”的局面。而且,办理站布局集中,必然会导致站与站之间争夺箱源,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状况下,不利于运输组织,由于货源、箱源分散,致使集结时间过长,难以组织班列运输,加大了集装箱周转时间,影响了运输效率,极不适应集装箱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2技术装备水平不高

我国集装箱结构单一,特别是大型集装箱空缺,标准化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开展多式联运,特别是国际多式联运。专用集装箱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满足高质量、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需要。

装卸设备落后。目前,国内集装箱龙门吊多为80年代、90年代的产品,设备比较陈旧,性能无法满足现代化集装箱场站的装卸要求,适应性差,造成装卸效率低、箱损严重。

另外,集装箱专用平车保有量不足,这已成为制约集装箱运量快速增长的重要障碍。

2.3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的信息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现有的TMIS集装箱追踪系统和集装箱车站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量的单证处理仍沿用传统的办法传递。另外,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协调信息网也未联通,全程服务较难,只有一小部分的集装箱适箱货源实现了“门到门”运输。

信息管理系统的落后,远远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要求。它一方面增加了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对箱源掌握及过程监控的难度,对实现高效的、“门到门”的运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货主无法得到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铁路参与多式联运。

2.4与其他运输方式不协调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的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了国际多式联运时代。多式联运是一种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型运输方式,它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单一方式运输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构成一个连续运输过程。多式联运与传统单一运输方式运输相比,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运输质量,减少了货损货差,降低了运输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且真正实现了合理运输。

我国的多式联运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相对落后,并且缓慢。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自成体系,封闭式发展,缺乏配合与协作运作;另外基础设施薄弱,计算机网络化水平较低,信息交换不畅通,单证流转慢也成为发展多式联运的瓶颈。

2.5服务质量水平低

铁路集装箱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比较,较低的服务水平是其货源流失的主要原因。货主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无法预测货物运输时间;其二,运输时间长;其三,订箱难,订箱等待时间长;其四,无法知道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位置,因此无法知道货物何时到达。铁路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更多的潜在的货源,必须从以上方面提高服务质量。铁路只有提供定时可靠的服务,潜在的货源才会选择铁路运输。

2.6适箱货源装箱率低

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占铁路货物运输的比重不足3%,而铁路承运的货物约有10%是适用于集装箱运输的,大量的适箱货物仍以铁路整车或零担的方式运输。铁路集装箱化率还不到20%,特别是在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中,绝大多数适箱货物都是在港口地区拆装箱,以散货的形式在港口和内陆之间进行集疏运。显然,这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局面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和铁路的地位极不相称。

3我国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策

3.1调整集装箱办理站布局,加快铁路中心站建设

集装箱办理站要改变目前“散、乱、小”的局面,它的布局应以经济区域的发展为基点,以铁路运输组织的顺畅程度为要素,适当考虑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因素。

根据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经济发达、集装箱集疏运量大的区域经济中心和铁路网重要枢纽,建设18 个大型集装箱中心站,形成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一关三检、信息服务等功能完善,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现代化的全国性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心和物流中心。目前位于上海和昆明的中心站已经建成,剩余的16个将在2010年前建成;建设48 个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陆路口岸的集装箱专办站,形成区域性集装箱运输中心;对现有的办理站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改造,形成122 个集装箱代办站。届时将形成功能强大且相互协调的集装箱运输网络,使我国集装箱办理站顺应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向大型化、集中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3.2提高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

加大投入,尽快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是实现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所在。首先,要改变过去集装箱结构单一的局面。目前,我国铁路拥有1吨、5吨、10吨、20英尺、40英尺通用集装箱,以及折叠式台架集装箱、板架式集装箱、50英尺双层汽车集装箱、弧形罐式集装箱、散装水泥集装箱、水煤浆罐箱和干散货物集装箱等各种专用和特种货物集装箱,总量达16.2万TEU,其中20英尺箱11.2万TEU,40英尺箱1.2万TEU。专用集装箱品种极大丰富,标准化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了我国铁路和其他运输方式开展多式联运特别是国际多式联运。

其次,铁路部门在2005年,利用亚行贷款购置了34台集装箱正面吊,引进了武汉工程机械厂研制的新型集装箱轨道式龙门吊,这一批大型装卸设备的采用,大大改善了铁路集装箱场站的装备状况,也为进一步规范铁路集装箱装备、减少作业损坏创造了条件。铁路还购置安装了10台大型安全检查仪,为确保集装箱装卸作业及运输安全提供了更好的检测手段。

另外,为增加集装箱专用平车的保有量,“十五”期间,全路新造时速120公里的集装箱专用平车520辆、双层集装箱专用平车190辆;改造X3K车78辆。目前,我国铁路拥有集装箱专用平车8 971辆,承运货物的能力达到了全新水平。

集装箱铁路运输技术装备正在向国际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方向转型。

3.3与其他运输方式建立多式联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一方面,铁路运输只有和海上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其它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提高综合效益,真正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多式联运只有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的同时,铁路才能取得自身的更大效益。另一方面,铁路集装箱要在多式联运中,开展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

3.4完善铁路集装箱的运输服务体系

铁路集装箱运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到更多的货源,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为货主提供满意的服务。

首先,不断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对集装箱进行实时追踪和管理,随时掌握集装箱的动态,加强对箱源的掌握和运输过程的监控,为货主提供实时追踪和查询服务。

其次,提高集装箱货物运输速度,加快集装箱周转速度,尽量缩短配箱时间和运输时间。这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的关键所在。

再次,组织集装箱运输班列,保证货物按时到达目的地,这样才能使货主不必担心无法赶上目的地的最后期限(如船期)。

最后,要提高服务意识,主动为货主着想,为货主提供高效、便捷的“门到门”服务。

4结束语

我国加入WTO后,铁路既迎来了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铁路现在面临的不仅仅是与国内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它还将面临与其它国家运输企业之间的更加激烈的竞争。而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只有在找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改变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滞后的局面,才能使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国际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进步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洪雁. 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与我国物流的发展分析[J]. 物流技术,2006(4):24-28.

[2] 彭蓉,王瑶,张盈盈. 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J]. 物流科技,2006(11):64-65.

[3] 梁斌,李春波. 铁路集装箱运输融入现代物流链的途径[J]. 现代物流,2004,26(9):21-22.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5

1 《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课程简介

《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是相关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该课程的内容要求是“扎实、系统和实践”,同时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主要以物流功能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内容是从事物流管理活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把握物流的基础概念和物流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会对物流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教学目的具体如下:了解物流相关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物流企业的形成及服务范围;熟悉物流基本功能;了解各种物流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熟悉企业物流活动;了解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了解绿色物流基本内容。培养良好的物流从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析物流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现实物流问题;掌握现代物流相关资料的收集、甄选方法;能够敏锐地捕捉和获取现代物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能将所学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2 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国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有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效率等因素的有机结合。在一门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不同内容、不同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因此,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提示型、共同解决问题型与自主型这三种教学方法。下面介绍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写作演讲能力、辩论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最终目标,以知识的研究掌握为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1]

3 研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思考、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独特的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2]。《现代物流基础与实务》课程,既涉及到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能力的培养。研究性教学方法显然比较适用于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该教学方法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物流问题的能力。常见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及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3]。

现代物流运输方式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物流产业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大动脉,在我国货物运输市场中占有很大优势。为了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铁路货运应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企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建立面向物流系统的铁路货运发展模式。

1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状

铁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铁路货运业的改革发展遇到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铁路货运需求多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铁路货运服务对象在其外型、质量和特性上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货物运输品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品种、小批量、高附加值的货物运量不断增长。同时,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货主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对运输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2)铁路货运效益降低。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缓慢,运输效益呈逐渐下降趋势,铁路货运收入份额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我国铁路客运经营方式灵活,发展较快;另一方面是由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我国铁路货运发展严重滞后。

(3)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减少。铁路作为我国运输行业的骨干,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应在货运市场获得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公路、航空、海运等运输方式的迅速崛起,我国铁路货运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货物周转量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中所占比重逐步降低。在全国范围内,铁路承运的货物大部分为大宗的农副产品和各类矿石等原材料,附加值不高、运价低,造成我国铁路运能紧张但货运收入不高的现象。

(4)铁路货运整合力度不足。我国铁路货运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综合整合力度不足,资源优势的发挥欠缺,未能形成以场站为核心的运输物流经营网络系统,缺乏统一对外、综合调度的业务经营主体和资源整合主体。

2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自身内部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判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

2.1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的优势分析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对铁路货运的要求,快速融入现代物流系统,我国铁路货运企业正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目前,我国铁路货运企业融入现代物流系统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1)强大的铁路网络优势与完备的铁路信息系统。我国铁路企业拥有强大的网络优势,近4000个货运站通过相互联系、优势互补,可以打破地域界限,走上下联合、横向联合的联营之路,充分利用发达的铁路网,构建自己的物流网络。此外,我国铁路拥有独立的通信网络,为转型后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我国铁路围绕实现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和自动化,不断加快铁路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逐步形成了以TMIS系统为支撑的铁路信息管理体系,为铁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换平台,也为铁路加快实施货运业务的物流战略转型、推进铁路货运融入现代物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2)拥有坚实良好的物流基础。首先,铁路货运企业具有覆盖全国的铁路网、遍布各地的货运站、稳定扩大的客户群,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发展具备了基础条件。其次,铁路货运企业具有雄厚的运营资本、良好的市场信誉,安全、节能、环保的比较优势,以及保价运输等具有物流服务功能的有效增值服务,便于铁路货运企业通过拓展业务发展成为现代物流的市场主体。最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逐步建成和开行时速200km及以上的旅客列车,繁忙区段推行客货分线运输,以及多功能物流园区、大型战略装车基地逐步建成,货物运输实现“重载、快捷、物流化”的战略目标,为铁路物流业的高起点运作具备了良好条件。

(3)与现代物流系统在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铁路货运企业主要从事的运输、配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因此,铁路货运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在业务功能上具有继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铁路货运融入现代物流的“门槛”[1],同时使铁路货运企业快速融入并发展现代物流更具有优势、更易于操作。

(4)良好的基础设施及硬件设备。铁路货运企业在遍及全国的范围内拥有大量的营业站、货场、仓库,以及与大企业相连的专用线(专用铁路)等,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铁路货运枢纽,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送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许多铁路货运枢纽具有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为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提供了保障。

2.2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的劣势分析

(1)缺少基于全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铁路货运管理信息系统已实施多年,但其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同时,由于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使整个物流供应链中各环节脱节,信息流不畅,整体协作性差,清算的计算难度较大;而且铁路信息的专网体系,与实物流、资金流的同步衔接能力较差,很难形成物流供应链管理。

(2)难以提供现代运输市场需要的全程物流。受铁路分界口和一些特殊区段通过能力的影响与制约,很难完全满足货主的运输要求,同时传统的运输结构难以实现货主随到随运的要求,铁路运输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散性,缺乏公路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3)缺少物流专业人才。铁路传统运输方式的技术含量相对单一,铁路货运企业现有人才对现代物流的综合知识了解甚少,在流通加工服务、货物包装、紧急配送和资讯服务等方面几乎是空白,铁路货运企业的服务品质与物流业的服务品质存在较大差距。物流意识的薄弱和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的重要限制因素。

(4)铁路货运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长期以来,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紧张,导致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不能主动了解、研究市场需求,缺乏必要的市场营销意识。

2.3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的机会分析

(1)国家体制改革与宏观政策环境对铁路货运改革发展十分有利。我国构建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不断改革,加快了铁路货运企业的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政府行业管理目标、手段、方式逐步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对外开放,引进外资。2004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在WTO协议中承诺的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开放,外资的引入有利于增加运输市场的有效供给,有效支持了国内与国际流通领域的进一步活跃和繁荣,促使物流需求更加旺盛,从而促进运输企业和相关业务的发展。

(3)加快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我国加入WTO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加快了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成为我国理论界、学术界、物流产业界、准物流业界(运输业、仓储业等)关注和研讨的热点,从而有效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现代物流技术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电子计算机、电子数据交换(EDI)、互联网(Internet)、射频(RF)等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群体性突破,大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各种物流硬件技术,包括各种物品在物流活动中所需的材料、机械设施、流通加工技术、包装技术、标识技术、实时跟踪技术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与应用。

2.4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的威胁分析

(1)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存在经营观念上的挑战。由于我国铁路货运企业“条块分割”、自我封闭的体系,造成经营分散,缺乏现代管理经验,规模经营、网络化运作程度不高。一些与现代物流系统不相适应的观念,对铁路货运企业融入物流系统形成了严重威胁。

(2)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促使市场竞争激烈。公路、航空、水路、邮政快运和第三方物流等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公路以其灵活、方便的特性,对铁路运输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使铁路运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

(3)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面临投资与效益的挑战。一方面,铁路企业需要废弃落后的设备与设施,同时需要增加适应物流发展的新技术,前者是资源的废弃,后者是增加的投入;另一方面,从物流服务的供给来看,在物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尚未达到经济规模,必然会导致较高的服务价格,从而造成前期的效益损失。

3面向物流系统的铁路货运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铁路货运要实现与现代物流体系的融合,应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立足于铁路运输服务,逐渐拓展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因此,我国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体系的融合应采取一种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从发展方向来说,这种渐进式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第一层次定位于专业运输企业,在物流本身的价值链中发挥核心作用,克服货运产品的非完整性特点,可与其他运输企业构建联盟或建立货物集散地,大力发展联运和集装箱运输,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实现货物的配送功能;第二层次为整合自身资源,以铁路运输、仓储为中心,拓展到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业务领域;第三层次为建立物流企业集团,实现从传统的功能型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变。在这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我国铁路货运企业在横向上,应抓住自身的运输优势,通过构建联盟基地,实现专业化发展和联盟型发展的衔接;在纵向上,应以铁路运输、仓储为基础,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实现铁路货运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理衔接。最终,实现我国铁路货运逐步融入现代物流系统。

4面向物流系统的铁路货运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铁路货运融入现代物流系统在时间上需要一个调整期,在发展上需要一定的策略,根据上述分析研究,提出以下4种发展策略。

4.1SO(优势—机会)发展战略

(1)努力拓展物流市场。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优势,向运输业务以外的其他物流领域拓展,快速占领物流服务市场。首先,通过对大宗物品的配送拓展服务,开展“门到门”服务;其次,逐渐向其他物品配送、包装和物流加工领域拓展。在进一步拓展物流市场的基础上,向上延伸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延伸物流资讯、物流方案规划、物流系统设计等。

(2)全力打造物流品牌。利用铁路货运本身所具有的客户基础和雄厚的资本优势,努力在市场上树立品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以此保持铁路的竞争优势。利用媒体让广大公众充分了解铁路物流的运作,向公众表明铁路物流的优势和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思想[2]。

(3)实现专业化发展。由于铁路货运本身属于功能型物流,走专业化之路可以加强铁路企业的专业化能力,突出铁路的优势,提高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其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加快铁路现有能力的改造,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改进货运服务质量;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货运重载化和快捷化,在国家的指导下自行定价,建立灵活的定价机制,提高货运企业竞争力。

4.2ST(优势—威胁)发展战略

(1)组建专业性的物流企业集团。在铁路系统内部对货运企业、物资企业、通信企业进行重组,加速与路外物流企业的重组联合。取其他企业的长处,弥补铁路物流功能单一的不足,向高新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挺进,加大对新型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承运与配载力度。以大中型货运站为主,以小型货运站和代办点为辅,全方位、多辐射地开拓综合物流市场,构筑与海陆空相连接的立体式大交通格局。明确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迈进的发展方向,利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时机,进行企业规模重组和经营方式的调整,构筑物流运作的制度基础。实现从传统的功能型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实现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集成服务。

(2)构建铁路物流中心。充分利用铁路货场在装卸、运输、仓储等方面的优势,将部分传统的货运场站改造成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和各环节无缝衔接的完整供应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扩大现有货运服务的业务范围和地理区域,通过扩大业务领域使铁路货运企业具备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并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增值服务,从而将各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便利、高效的物流运作。

(3)开展融资经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给铁路货运企业带来较大威胁。铁路货运企业应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吸纳国外战略投资者,共享铁路的货运信息和品牌优势,发展以铁路货运为依托,以海铁联运、水铁联运为主要业务的综合物流园区。

(4)拓宽融资渠道。选择物流需求集中的主要货物集散地区,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依托铁路的有效物流资源和整体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土地置换、改扩建或选址另建等多种途径,采取多元化融资,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参与、紧密衔接,采用灵活规范的经营管理模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4.3WO(劣势—机会)发展战略

(1)加快物流人才培养。目前,现代物流经营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形成专业化物流营销管理理念,必须注重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经营人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形成注重物流、尊重科学的管理氛围,进而全面带动铁路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

(2)完善内部管理。采用现代铁路货运管理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建立一套科学的物流运作流程和标准体系,明确规定业务运作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职能、操作岗位及职责、作业分类及运作流程、各项作业的操作规程,使整个系统成为“规范网络型”[2]。

(3)提高铁路货运服务质量。建立标准化、现代化、全方位、全天候的铁路货运客户服务中心,发展与货运配套的多种服务,与物流公司等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交互性和多维性的业务关系网络,保持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从而不断开辟新市场。

(4)加快铁路建设。充足的运输能力是铁路货运融入现代物流的最根本前提。因此,应快速扩充东、西部之间的干线通过能力,完善铁路网的点线能力配套,取消制约地区能力的限制。加快建设铁路快捷货运网络,提高货运装备水平,有效解决货物列车速度慢、时效差等问题,使铁路货运快速融入现代物流系统。

4.4WT(劣势—威胁)发展战略

为应对铁路货运融入物流系统面临的劣势和威胁提出WT战略,主要是通过优化铁路内部资源,继续深化铁路企业改革,对铁路货运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资源利用效率。对现有货运办理站进行地区性整合,减少数量、改善装备,成立区域货运物流中心,实现货运集中管理。对分散的货运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运作流程,实现市场营销与运力配置的一体化。努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对货物运输全过程的控制和市场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