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1
内容摘要: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模式、管理技术和服务方式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经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产业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湖北省的区位优势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现代物流业又能为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和谐、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区位优势 现代物流业
物流业的发展对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从建国起到1978年前,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物资的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都由国家控制,企业在物流过程中没有自主经营的空间,物资不能按市场规律有效流动。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产权关系日益明晰,生产、流通等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国内不同形式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
湖北省区位优势及产业优势分析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承接东西,贯通南北,东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最高,具有较强的开放和技术优势的地区,西接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的西部大开发地区。位于东部技术产业密集区和西部资源密集区接合部的湖北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武汉为圆心,北到北京、天津,南至广州、深圳,东到上海、杭州,西抵成都、西安,距离都在半径大约1100公里范围内,湖北就处在这样一个中枢地带。
我国自20世纪80 年代初从日本引入物流的概念以来, 20 多年里,物流业作为一个产业,在我国特别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深圳已把物流业列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湖北省的物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与物流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应加大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步伐。
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优势
建国后,湖北省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武汉、襄樊已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在全国航空网中武汉具有较高的地位,是重要的航空港之一。长江横贯全省,使湖北与沿江省、市紧密相联,武汉是国家重要的内陆港口,在水陆联运中具有突出的作用。通过省境的八条国道和两条国道主干线使湖北成为国家公路网的重要枢纽结点,国家西部开发大通道的沪蓉、银武高速公路和四通八达公路网使湖北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
公路运输 截止2003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8781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4公里,一级公路876里,二级公路12267公里,等级公路占总里程的79.6%。全省100%的乡镇和93.8%的行政村已通公路。全省公路有路面里程84073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29821公里,占总里程的34%,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47.24公里。
全省依托逐步建成的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大力调整运输结构,整顿运输市场,开拓新型运输方式,发展高速客运、快速货运、水陆联运,水陆运输总量大幅增长。以武汉为枢纽的高速客运网络基本形成,省内10个地级市之间已实现四小时到达;武汉到上海、南京、重庆、郑州等大城市实现了朝发夕至;农村客运有了很大发展。 湖北省在全国交通发展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各项指标在全国均位居前列。
水路运输 湖北省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1193条,总长3.5万公里,具有发展水路运输的资源优势。截止2003年底,全省共有通航河流194条,通航里程8988公里(含省境内长江里程1038公里),其中一级航道269公里、二级航道769公里。
全省共有港口51个,泊位2280个,码头岸线总长131174m,年综合通过能力货运为16111万吨、客运为4743万人次。有3个主枢纽港:武汉、宜昌、襄樊。港口主要集中在长江、汉江,其中长江港口24个、汉江港口13个。
全省拥有客货运输船舶5904艘,242万吨、3.7万客位,60万千瓦。专业化船舶中有客货滚装船37艘、4.2万吨;油轮105艘、7.6万吨、液化气船4艘、0.2万吨;增势最强的是江海直达货船,已达到102艘、18.1万吨,占专业化船舶总量的近二分之一。2003年全省内河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8468.4万吨,同比增长近400万吨,增幅为4.9%。
铁路运输 京广线是中国铁路运输最繁忙运输线之一,它纵贯省境东部,过境物资运输量远大于省内物资装卸量。货流以煤炭、钢铁及其制品、木材、粮食、矿石、建材等为主。20世纪70年代新建的南北向铁路干线――焦枝线和枝柳线经省境西部,汉丹和襄渝线横贯全省中部和西北部,分别在武汉、襄樊与上述两条南北向铁路干线相交,构成省内外铁路运输的主干线。
航空运输 全省民航系统拥有1个行业管理机构、4家航空公司(南航湖北公司、武航、武汉直升机通航和荆门通航)及5个民用机场(天河、三峡、沙市、恩施和襄樊机场),1个军民合用的机场。“九五”期间已开通国内、国际及地区航线72条,可直航全国57个城市。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设计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兼国际备降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湖北省应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条件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国际航空港、高速公路、城市轻轨、地铁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武汉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我国其他省市的和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往来和交流,成为地区性的物流中心;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宽带网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为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展和市民的“网络化生存”提供支持系统,使武汉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信息中枢。努力把大武汉经济圈建设成为华中地区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信息、科教中心和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成为“中部崛起”的一个支点。
经济产业优势
区域物流的发展是和区域经济、区域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区域贸易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反之区域物流的发展又可以为区域贸易、区域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区域物流只有服务于区域经济,才能在全国乃至世界物流经济体系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过程来看,其物流中心往往应该是世界物流经济体发展的中心。一般来说,物流中心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由于物流设施和基础设施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人才众多,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使城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能将其所在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区域物流的发展必将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处于我国中等偏上水平,省会武汉市在切实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缩小与世界上物流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
与周围一些城市相比,武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2001年武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48亿元,比长沙市和南昌市的总和还多(长沙、南昌市2001年分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8.08亿元和 485.62亿元)。如今,武汉市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合理的“三二一”产业布局结构,第三产业、工业以及农业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第一产业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主要产粮、棉、油、生猪等农副产品,是我国重要的老农业基地。加入WTO后,湖北省农业受到一定的影响,粮食、油菜生产受到一定冲击,但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业经济作物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湖北省农业资源与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要强化对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发挥全省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的优势,继续培育和扩大农业比较优势,扩大规模经营。同时,发挥湖北省生物技术的优势,努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全省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产业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配套能力强,已经拥有武钢、神龙、二汽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型企业。随着“武汉―中国光谷”及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已经注意到了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地位,相继设置了开发区、分部以及生产基地。如今,以大武汉经济圈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 湖北省的第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生产与生活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趋势,发展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加快农村商品市场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我国内地最大的商贸中心。同时,要顺应世界物流业发展的潮流,注重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湖北省物流业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业,所有这些对于全省物流中心的形成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武汉被国内经济学家誉之“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是我国已经形成的以东部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H型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中心,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位,是海内外客商抢占华中市场的必争之地。中部地区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和棉花的产出和调出区,也是主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这两个地区的粮食、棉花、原油、煤炭和有色金属分别占全国的64.3%、68.4%,60%和90%以上,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在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决策后,湖北省在我国新一轮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其经济地位和作用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是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中心环节,因此,建立、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制度优势
国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就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具体部署。
努力打造湖北的制度优势。首先,全面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和谐湖北”的制度框架。要努力做到深、新、全三个方面。“深”,就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为目标,对现有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造;“新”,就是以实现持续、稳定、和谐的经济发展为标准设计新制度;“全”,就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环境发展、人的发展协调推进为标准对各个方面的制度进行全面创新。其次,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形成制度创新的群众基础。好的制度不仅靠人来设计,也靠人来运作。思想不解放,设计出的制度将只保护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阻碍发展。思想不解放,甚至好的制度也可能被扭曲,在实施中难以执行。因此继续推进思想解放,依然是湖北面临的现实课题。再次,推进制度创新机制的创新,形成湖北可持续的制度创新机制。湖北要形成持续的制度优势,还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制度创新机制,形成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的制度创新体系。政府要主导制度创新的分析,拓展非政府主体推进制度创新的空间和积极性,整合全社会推进制度创新的力量。
文化优势
区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形成区位优势、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湖北省是全国高等学校的聚集地之一,有着先进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和建设人才,省会武汉市更是集聚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这些都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应紧紧围绕着发展经济这一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其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把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经济圈建成创业者的乐园和科技创新的中心,从而带动全省和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的地理位置、区位经济优势尚未转化为物流业的比较竞争力,物流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效率与流通效率不高;湖北省经济存量中的物流需求被传统产业分割,以“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内部物流形态存在;物流供给方面的资源相对丰富,但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组织化程度低,普遍存在着“小、散、弱”现象;缺乏有比较规范完善的物流政策法规;缺乏支持现代物流的信息系统;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其开发管理与物流基地管理缺乏市场集聚力;物流资本匮乏;缺乏一批成熟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专业化公司。这些都是湖北省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所面临的问题。
另外,湖北农业也要逐步向产业化发展,形成农业产业带。物流业应大力发展公路、水路运输为农业服务,这样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有利于公路、水路沿线地区农业带进一步的发展。在第二产业中,湖北拥有汽车工业、机电工业、冶金工业、化工业、轻纺业、建材和建筑业等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光谷”在武汉建立以后,将更加促进武汉甚至整个湖北省高新技术业的发展。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等支柱产业,对物流业的需求主要是向成组化和集装箱运输发展,而高新技术产业将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带来货物运输结构的重大变化,传统大宗货物在货运量中所占比重下降,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将加速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湖北省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高速公路、铁路及两江交汇的交通优势使湖北省地理位置、区位经济优势十分突出,对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有潜在的拉动力;存量资源中可转为物流业的资源丰富,全省商贸、仓储、交通运输、物资系统积极向现代物流业态转型,出现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制造商、销售商纷纷落户湖北,作为全国的国内综合性消费品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物流需求;湖北省的许多大型制造厂商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内部物流能力;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使湖北成为华中地区物流人才培育基地,强大的科研能力,可为湖北物流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装备技术支持。
湖北的货运除了整车运输以外,应大力向集装箱运输,大型货物运输,特种车运输发展,形成各种运输方式互补,连接城乡,沟通省内外的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具备仓储设施和技术装备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为湖北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湖北的电信事业和人才优势也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信息技术、设施和人才保障。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湖北与西部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西部地区的原材料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品的运输都要经过湖北;同时,湖北的产品也可以更多地销往西部地区,这将极大地刺激社会经济对物流业的需求,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我国加入世贸以来,湖北的对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进出口贸易大大增加,这都对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湖北省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湖北的现代物流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还没有把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的发展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缺少物流行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许多物流企业没有意识到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方式上。
物流供需问题 湖北省的物流需求仍处于传统产业结构的分割之中,物流业的供给资源相对丰富但市场总体需求相对不足,物流需求与供给关系失衡,是发展物流的基本矛盾,优化重组供给资源与拉动物流需求是当前政策的基点。
物流存量与增量的问题 湖北省已有较大规模的物流存量分布在大型企业内部,优先启动存量是制定政策的一个有重要支点,引导传统产业的物流需求由内部满足向“外包”满足转化是重点。应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高度,与有关省、市共同规划利用高速公路、水路、经济资源,共同发展区域经济的产业互动联盟,这是拉动物流需求增量的关键。
物流外部资源与内在要素的问题 现代物流是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经济活动。湖北要发展物流业,尚缺乏基本的信息要素支撑和金融要素支撑,其中,信息的支撑需要政府在公共信息网络方面的基础投资和企业电子商务的运用。因此,公共信息系统的建设,服务于全省物流产业;湖北省物流资金的匮乏,可引进外部投资者和专业物流公司,通过外部资金进入和专业物流公司的运作来解决物流资金短缺的问题。
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关键是要用积极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对全省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国民经济对物流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政府充分认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交通运输部门应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优先考虑发展的产业。在发展物流业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物流行业规则、政策、法律法规等来规范物流市场的秩序,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加强对物流市场的宏观调控,为物流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借鉴国外物流和我国物流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湖北实际情况的物流发展模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以保证全省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坚持把物流业作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认识发展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物流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应是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湖北的交通条件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公路网络不完善,等级偏低,水运航道条件差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将严重制约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时,可以有多种融资渠道,如引进外资、利用社会资金等,政府仍应为投资主体。
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现代物流企业优惠的政策,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指导宏观调控作用,避免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与行业间的过度竞争。
组织力量构建物流公共信息网络。现代物流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的产业。没有公共信息网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物流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就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传达,不利于政府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和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构建公共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靠一个物流企业或几个物流企业是难以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网络的构建,只有政府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充分发挥为市场服务的职能。
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为用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要加快自身的结构调整,适应社会经济对运输的新要求,积极扩展服务领域,向第三方物流发展。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等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的需求有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以前在货物运输中,更多的是数量型的运输,而现在质量型的运输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特别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高附加值的产品、特种货物等的货运量在迅速上升,这些变化要求运输企业要加快货运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冷藏车运输等,以便为货主提供全面的优质物流服务;另一方面,用户越来越希望企业能提供集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一条龙的综合物流服务,如果还仅仅只提供单纯的运输服务,显然和用户的要求不符,自然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最终要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快自身的调整,适应社会经济对运输的新要求,向第三方物流发展,从只提供单纯运输服务的企业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物流企业同时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外更多的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的物流市场,凭其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将给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力。因此,物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加大整改的力度,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尽快适应社会对物流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另外要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作好规划工作。规划是龙头,是一项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深圳发展现代物流业,一开始就是高投入、高起点、高规格,力求做出最好的方案。通过召开发展现代物流业战略研讨会、开讲座、搞零规划等活动,使现代物流业观念深入人心。我省在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过程中,必须认真学习先进企业的经验。采用“行政行为+专家”的方式,科学地论证,尽量避免走弯路。还要注意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是现代物流企业的根本,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物流企业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企业可以引进国内外物流专业的专门人才,对在职人员可以进行物流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前景
近几年,物流产业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特别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对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商品流通模式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基于湖北物流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物流企业发展的目标应以大武汉经济圈为中心,以荆州、宜昌、襄樊等为辅助点,分层次发展。尤其应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武汉大经济圈已经形成了铁路、水运、公路和航空三维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基于这些发展物流业的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武汉物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应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这与武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相一致。至今武汉还缺乏现代物流园区等一些物流中心必备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目前要做的工作是以建设国内物流中心为基础,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强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湖北的其它重要城市如荆州、宜昌、襄樊等当前的任务是建设成为区域物流中心,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从长远来看可以建成为国内物流中心。而省内其它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发展成为区域物流中心,为本地区的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2
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江苏、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行动迅速,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地政府纷纷对本地区的物流业发展作出规划,进行规范,制定政策,扶持重点项目,抓紧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已经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制高点。
1.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扩张迅速
以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航空线路的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家交通建设中铁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铁路网。公路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公路年增里程、总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都呈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数个港口都进入世界集装箱大港之列。许多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各个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1.2货物运输总量增加快速
宏观经济环境良好,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货物运输总量大幅度增长,各类运费方式的吞吐量都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1.3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逐年增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有关方面的市场调查分析:更多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物流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在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其次是中国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更加关心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最后是政府的激励措施也是刺激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1.4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2.我国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多年来一直沿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归若干部门,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和整体物流发展战略。存在着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物流布局不尽合理,物流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性、一体化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物流整体效益难以体现;物流实现方式过于单一,物流企业运用效率低下;各种运输方式多头管理和相互分割,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服务;行业和地方保护,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系统运作困难重重等问题。
(2)我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大多数工商企业也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
(3)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经营理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技术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等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很难提供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方案设计等增值服务以及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方式和手段原始和单一,服务水平急需提高。
(4)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
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
3.1企业物流社会化与专业化趋势明显
在市场激烈竞争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外包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企业物流的专业化趋势也相当明显,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专业供应链。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3.2物流企业呈个性化趋势
主要表现为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会越来越薄,而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专业化物流的发展会更加深入。制造、商贸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物流企业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自主物流服务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
3.3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明显
各行业物流的规模、结构和要求不同,其物流需求的速度、成本和服务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加速了物流市场的细分化。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际化的企业将加快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的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面临国际化竞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将随着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
4.现代物流业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在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1)现代物流是一个大跨度系统,具有大跨度性,主要表现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系统管理难度大,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高。
(2)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或用户,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
(3)现代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范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基础和运作的好坏意味着经济发展是否活跃、商业是否发达。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一个过程。认真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趋势,积极探索现代物流发展的对策,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的主要特点。(1)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前置时间、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2)物流功能集成化。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物流渠道之间、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3)物流服务系列化。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与传统物流相比,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策的支持作用。(4)物流作业规范化。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5)物流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包括物流活动、商流活动、公司目标之间及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以求整体活动的系统化、最优化。(6)物流手段现代化。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物流手段的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7)物流组织网络化。现代物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保证了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8)物流经营市场化。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以“服务一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通过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实现最佳组合与经济效益。(9)物流信息电子化。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物流的系统化趋势。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全过程。它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即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趋势,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供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2)物流的信息化趋势。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物流无国界趋势,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物流条码的使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这使整个物流过程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便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信息手段在流通领域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必然要求。(3)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应运而生,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显然,完善和发展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和配送中心是流通社会化的必然趋势。(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一条龙”服务。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仓库等建设,为了较少运输费用,大力改进运输方式,采用先进物流技术,开发新的装卸机械,应用现代化物流手段和方式,使仓储与运输呈现综合体系化趋势。(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按照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解决的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实现,经过商流,商品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商品生产地与销售地域的位移、生产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变更和商品价值的实现;信息流解决的是商流和物流之间的信息传递,它们是纵横交错、相互交织的信息流的综合。在现代社会,不同产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途径,要求物流随之应变。许多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而且这种“三流”一体化趋势已逐渐为物流界人士所认可。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不过,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加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供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业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
观要求。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二是为了适应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环境,抓住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吸引国际投资,促进我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三是随着全球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养国内现代物流服务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物流企业竞争。
(三)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
必要保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求改善物流条件,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物流成本差距,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区域间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重要举措。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增加城乡就业岗位,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缓解交通拥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满足人们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需求,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国家救灾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
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物流需求会持续增加,服务价格将有所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也会进一步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做好政策落实。要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各地实施细则的内容,尽快细化政策措施,使行业发展得到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能真正得到实惠。
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内涵;目标;发展趋势
一、现代物流管理的管理理念
1、将企业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现代物流理念认为,产品一旦投入市场以后,企业需要整合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商业行为,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形成一个链式的管理系统。企业通过控制这一系统,让产品从生产车间产出到顾客手中,使这一系统合理、高效。企业甚至可以做到跨企业的物流,以此来达到产品供应最优。
2、赢得客户就是赢得市场
传统物流的管理理念针对的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服务对象也是企业的生产与销售部门,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强调的是对企业外部的,也就是对客户的一种服务。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争夺客户的竞争,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就是谁赢得了客户,谁就赢得了市场。
3、对信息的把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也是信息经济。在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有效决策,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随着网络的普及,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更为速度、准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能够及时了解顾客的需要,然后及时反馈到生产环节,企业要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物流经济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大众的消费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而企业也面临着交货期缩短、风险提高以及压缩成本的压力。当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期之后,顾客选择一款商品,关注的已经不再是质量的好坏,更多的是购买商品时所得到内心的感受,也是服务的质量,服务质量对顾客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开始把目光转向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层面,他们主动接触顾客,以了解顾客的需求,让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这种需求。现代物流管理,所提供给社会的正是它的服务,其产品是无形的,提高物流服务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竞争重点也转移到了物流层面上来。当前,很多大型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为了占领全球市场,已经将物流服务当作未来重点发展的一项内容,因为出色的物流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当前物流管理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经营过程的一个环节,它已经发展成为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管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
三、提高现代物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提高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受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有些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提高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对重生产,轻物流的错误思想进行彻底转变,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物流管理之中。专业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要按照现代物流思想对企业的生产、运输、营销等许多环节进行改造,扩大物流服务的专业程度,打造高质、高效、高水平的物流企业。
2、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现阶段的中国企业
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受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影响,还不能建立一个覆盖率大的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首先,可以由几个企业来联合出资,以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信息公司,专门从事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这些企业对信息处理的成果进行共享。其次,由其他企业投资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将收集到的信息作为产品推出。最后,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用行政手段来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企业都要以市场规律为指导,符合企业的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满足企业的成本要求,让企业的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物流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标准化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
企业必须加快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步伐,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订单处理、发货、库存和其他有关物流资料,准确分析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物流成本费用情况,预测未来物流管理的影响。
4、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
现代物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物流管理相比,存在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为了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学习成熟物流管理的长处,并且密切关注物流专业领域的发展势态,了解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对于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适当汲取,绝不能原样复制。对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要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有能力的企业可以让技术和设备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资金不足的企业,依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适当选择。
四、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信息经济时代,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流信息搜集的智能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没有信息化,任何技术设备都没有办法运转,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使世界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未来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将会给物流管理带来全新的变化。
2、社会化物流的社会化也是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其表现就是第三方、第四物流服务的出现。一方面,它满足了企业物流的社会化需求;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物流提供了社会保障。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是物流事业产业化与专业化的结果。未来社会,虚拟物流与第 N 方物流也是物流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将被外包,物流行业将告别 “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而转向新型横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3、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资源在不同国家间交换的速度与频率逐渐加快,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物流必须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物流企业将走向国际化,物流管理主要目标也转变成为跨国贸易企业服务,追求着以最佳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风险,将物资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国家,实现国际间物流系统的接轨,这也将是物流发展更高级形式。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5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物流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现代物流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依靠手段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成为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体系。然而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对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从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入手,详细探讨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铁路运输;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更狭窄点。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二、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
首先,积极发挥铁路的干线运输优势,走专业化道路。铁路运输本身属于功能性物流,走专业化道路就是不断加强铁路的专业化特点,突出铁路的强大优势,提高铁路在运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铁路运输应充分发挥在干线上的运输优势,充分体现其运量大并安全,还有不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的天然优势,以承揽长距离和大运量的运输业务,只有这样充分利用优势,抛开劣势,才能将铁路运输业做成强大的功能型物流企业。
其次,构建铁路运输发展物流的运行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是铁路运输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一方面,铁路具有天然的网络优势,已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最大交通网络,另一方面,要不断在现有铁路运输体制条件下形成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还要尽快实现对铁路货运的实时跟踪,努力通过信息平台将企业连接起来,实现电子化现代物流。
再次,对铁路闲置的货场设施、装卸机械及仓库等进行整合,组建地区性的以仓储、配送和运输为服务特色的铁路物流公司。新形势下可以有选择地对部分地处大、中城市和区域性物资流通中心的铁路货场进行改造整合,以仓储为基础,完善配送、流通加工和协助销售功能,从而实现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质的转变。
最后,组建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可以整合现有的行包运输、行包经营资源,将铁路局的行包车辆、行李房设施及相应的装卸力量与中铁快运进行重组,成立全路性的行包快运公司,另外重新布局全国铁路集装箱营运系统,组建全路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
三、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的适应与发展
首先,加快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尽快实施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铁路大中型货运营业站的仓储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发展仓储及配送等物流服务,利用铁路货运营销系统的便利性,可以为客户提供市场分析预测等信息服务。另外,铁路应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及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行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运输优势,全面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现代物流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