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1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防控及应急处理体系,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我们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特点,在我公司热电厂开展了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并将自查活动分为学习宣传、自查自纠、汇总整改三个阶段组织实施。现将活动开展的有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学习宣传
为提高电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作为此次安全生产自查的一部分,我们组织全厂员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教育,对安全生产的深远意义、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生产事故案例以及违反规范操作造成的严重后果做了深入宣传,要求每名员工自觉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掌握电厂运行安全生产规程,从个人岗位和日常工作中做起,在全厂上下形成人人讲安全、查隐患、防事故的良好风气。
(二)自查自纠
由于我公司热电厂刚刚结束调试投入生产运营,正处于人员、设备的熟悉和磨合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安全生产事故的几率较大,因此我们将此次自查的侧重点落在查组织、查漏洞、查隐患、查措施、查制度等几个方面,不仅是对某一个环节的自查自纠,而是对电厂生产运行的总体体系进行拉网彻查,为电厂今后的安全生产运行创造良好的开端和基础。自查活动中重点对与生产运行及关系电力系统稳定的主要设备运行情况、自动保护装置进行了检查,对各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以及责任的分属、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核实,对各个车间、专业的安全生产规程、操作规程、事故预想及应急预案等制度规定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防洪防汛、消防、安全保卫等外部因素进行了一并检查。
通过此次安全自查活动,我公司热电厂安全生产运行的总体情况比较平稳,没有发现可能导致重大生产事故及人身伤害事故的安全隐患,但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上仍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逐一备案记录在册,并落实专人专责限期进行整改,一时无法整改的,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临时性补救措施,并建立安全生产隐患复查、倒查制度,不定期对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此次检查成效落到实处。
(三)汇总整改
通过此次自查活动的开展以及贵局领导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后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们将对存在的若干问题逐一落实整改,并初步提出了整改方案:
1、关于厂区内未设立明显的高压设备及油区防火危险标识的问题。检查工作结束后,我们立即按照有关安全规范赶制了高压设备危险标志,并在合理位置进行张贴、标定。
2、关于安全出口缺少疏散标志的问题。根据消防法规紧急疏散的相关规定,我们在预先设计的安全通道处,完善了安全出口标志。
3、关于建立安全生产调度会议制度。自我厂试运行以来,每日下午5:00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召集安全生产协调会,对各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汇总、检查,并由专人做会议纪要。
4、关于员工安全培训记录问题。我们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专业考试、现场模拟操作、反事故演练等形式,督促员工自觉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技能学习,并将员工的安全生产考核情况进行积累、备案,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一项重要内容。
5-您的专属秘书!、关于应急救援预案送贵局备案的问题。我们将及时将救援预案送交贵局备案,并在预案进行变更、改动时及时通报贵局更新。
6、关于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书问题。我们将于近期建立安全生产联责制度,在生产组织体系内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个人的安全生产职能职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每名员工都担负起维护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完善、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
××××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2
1.1管理工作滞后,动态运行管理不严
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安全管理,对日常安全工作比较轻视。安全生产不能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监督检查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还停留在通知传达开会报告层面上,缺乏跟踪指导检查,对事故处理不严。特别是一些小事故,更是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设备检修记录、试验报告不全,设备档案记录不准确不及时。平时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管理属于粗放式。电力运行管理不严也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电力生产设备需要正常周期检修,但有些设备管理检修人员,不按照规定正常操作,对设备存在的缺陷不进行针对性分析,对重复缺陷不重视,让设备长期带病工作,给电力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1.2忽视规章制度,工具管理比较混乱
电力企业都有安全生产责任制,但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没有真正起到约束作用。有些职工明知操作违章,但为图一时方便,或者感觉没有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违章;有些职工对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不是很熟悉,盲目操作,发生事故才明白过来,还有些职工对安全规定似懂非懂,不能严格遵守规章,也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具体工作中,安全工器具的使用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基层供电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相关起重器材,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不能对这些安全器具进行定期检测,报废制度执行不力,都有可能让这些不安全的器具瞬间发病,给电力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这是电力生产的特点决定的。由于电能还不能大规模储存,电力的生产、输送、销售构成一个庞大整体,在这个生产、输送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如果一个关节点发生事故,都可以造成连锁反应,轻的会造成设备损坏和大面积停电,严重的会造成人身伤亡,甚至造成全电网的崩溃。所以,电力生产的内质特质需要安全来做保障。电力是国民生产生活重要能源,如果出现电力事故,会给工矿企业单位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甚至还可能引发灾难,有些电力事故还会造成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对全社会都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电力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自身也有一定的制约,电力企业以生产、销售电力为计,一旦出现电力安全事故,电力生产受影响,自身形象也受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电力安全事故还会对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由此可见,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关乎整个社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
3.1强化安全意识,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应该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领导要带头端正思想意识,要把安全生产看成是第一生产力,要采取和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把防范工作做细做实,要对事故多发点进行预先发现、鉴别和判断,防患于未然,做到发现问题就是成绩,纠正问题就是进步。这样才能让每一个职工都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电力企业要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管理网络,要在保人身、保设备、保电网中获得突破,用群体力量,人为因素进行群防群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领导要深入群众生活,关心职工思想状态,要体现人文关怀,提高职工自保互保意识,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万无一失。
3.2建立安全制度,实施岗位安全制度
电力安全生产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制定管理制度,不仅要体现科学性、实效性,还要具备可操作性,要针对工作环境和生产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细则,并将这些规范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和一个工作环节。像一些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高空作业、危险场所警示标志设置等都需要相应制度来规范。制度一旦制定,就要确保执行力。制度对事不对人,只有保证其强制性,加强现场管理才有基本保证。要针对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制定岗位责任制,把责、权、益有机结合起来,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要加大岗位监督力度,要对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制度,要真正做到“谁在岗,谁负责”。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需要对岗位负全责。把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就可以从源头遏制不安全因素的孕育,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安全防范技能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效果高低与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高低有直接关系,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对提高安全生产指数有重要作用。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一个是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一个是防范技能低下造成的。因此,在抓队伍建设时,就要从这两个方面加以突破。首先,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特别是部门管理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更是重要因素,一个部门安全生产搞得好,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其次,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无论是干部还是一般职工,都需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懂要出事,不懂装懂更会出事,要精通电力生产各个技术环节的操作原理,准确施工,科学操作,安全系数就会大幅度提升。
3.4加强工具管理,改进安全监督方式
电力安全生产离不开必须的工器具,在使用这些工器具时,一定要进行相关质量验证,特别是已经到报废期的工器具,坚决不能继续使用,要强制报废。对那些损坏的和有质量问题的工器具,要加强管理,统一处置,不留安全隐患。要做好相关记录,对工器具的维修验收等情况,要有详细的信息录入,做到有据可查,确保工器具的使用安全。要加大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力度,电力企业要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交流,让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介入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以此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可以借鉴其他电力企业的成功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监督管理体系,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结语
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3
Abstract: Electric power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safe management of power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ower enterprises must ensure safety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afety production in power management.
关键词: 电力;管理;安全生产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management;safety in 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F53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168-02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电力需求迫切且需求量较大,电网规模空前壮大,与此同时,电力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安全生产问题与电力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我国的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 电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
1.1 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电力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安全保障意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电力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不能形成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领导缺乏安全意识不仅会影响基层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还会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力度。在电力生产、检修作业的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作业现场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组织措施落实不到位,时常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安全工器具使用不当等,导致在作业过程中人员伤亡和电网设备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1]。
1.2 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 习惯性违章操作是指,指挥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电力系统生产工作中常常发生并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2]。习惯性违章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操作以及违章指挥等,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惯性违章的现象。指挥者违章指挥,操作人员违章操作,都会造成电力作业安全隐患。很多操作人员在进行电力检修时遇到需停电检修的情况,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修,在还没有断电、验电的时候就开始作业,另一种习惯性违规是无票作业,检修人员还没有填写修理票就开始修理的情况在作业过程中也经常发生。
1.3 日常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部分电力企业只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对日常管理有所忽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领导仍然习惯于利用运动的形式抓企业管理及经济建设,对通过事前控制预防事故发生的认识不足。对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很多正在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存在质量问题,企业对定期检测安全器具的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工器具的定期检测没有进行,在生产过程中许多已经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报废工器具和检修记录不完善。同时,企业对试验报告、设备的检修记录等资料保管不认真,记录设备档案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严重影响设备的应用与管理。
1.4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虽然大部分电力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部分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仍然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位。领导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安全生产问题没有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了解,没有针对安全生产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发生事故时的通报内容不详细,对事故的根源、责任以及教训介绍不清楚,没有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认真分析,没有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3]。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致使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细节掌握不牢,不能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数,对必要的规程制度没有熟练掌握。因此,专业人员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对其责任心不强,容易忽略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2.1 强化安全意识 电力企业应树立安全生产、加强预防的思想,领导者应保持严谨态度,始终坚持职责意识和忧患意识,尽职尽责,积极采取严格的措施确保生产的安全性,贯彻安全生产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重点应放在预先发现危险潜在因素和防范措施上,要善于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根源上杜绝安全事故。此外,应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开展安全生产的思想建设工作,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加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推进安全生产措施的实施,落实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从领导到员工,每一个人都应具备安全意识,才能创造出一个以安全为首要的生产作业环境,确保安全措施融入到每一次作业中,让每个员工都保持谨慎,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2 加强现场管理 对于习惯性违章操作,企业领导者必须对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基层班组的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领导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基层工作要抓细抓实,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现场指挥者的综合素质,通过指挥者监督并带动工作人员。企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操作进行培训及考核,表彰操作规范的工作人员,对于存在习惯性违章操作的员工应及时对其纠正。对重复性和多发性的安全事故进行认真总结,提出改进错施,让每一个员工从中吸取教训与经验,避免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加大力度治理较为薄弱的环节,提高整体的作业水平,进而提高生产质量。
2.3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加强对日常管理的重视,通过日常的管理规范促进安全事故预防措施的建立,做好防范工作。将日常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上,从日常工作的细节抓起,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生产工器具的管理,对严重不合格、损害程度较大和已达到报废期的工器具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严格控制生产工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因生产工具不合格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在管理与检查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的工具时,应将报废工具、各类耗材以及维修完整地记录于册,做好统计与管理,做到电力安全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有据可查[4]。对试验报告、设备检修记录等资料加强管理,提高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时、规范、准确地记录设备档案。
2.4 完善安全职责 在各级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明确安全管理规定,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电力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定企业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制度,并将该制度严格执行。把安全生产的目标分别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员工身上,重视一线员工安全生产的管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提高工作的严谨性。通过简单、明确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员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及习惯。将责任制度应用到生产过程中,通过制度和考核促进员工作业的规范性,约束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增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5]。利用责任制来协助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使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有制度可依,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转变为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做好电力安全生产部门每个员工的管理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的稳定性。
3 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关系重大,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电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安全生产措施,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员工抓起,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诗.浅析电力管理中的安全生产问题[J].中国电子商务,2010,9(12):230.
[2]万继平.电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J].电源技术应用,2012,7(11):184.
[3]齐建东.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问题探究[J].科技与生活,
2012,14(22):221-222.
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4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权重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049-04
0 引言
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今天,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经济的发展需要电力生产平稳发展,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国家电力监察委员会数据,2012年,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49起,死亡86人。 改善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首先需要对其有一个科学、客观认识。因此,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成为促进现代安全管理和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文设计的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是基于科学评价技术,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水平的评价和考核,以及安全生产动态综合管理的测评,从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1指标体系的构建
1.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1.1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首先要在工业安全原理和事故预防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电力安全系统涉及的人因、设备、环境、管理等基本要素,设计的测评体系能够全面反映电力安全要素;二是应用管理学、文化学的理论,在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电力安全生产测评指标体系。
1.1.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电力安全生产系统的要素,既涉及到技术、设备、环境、事故频率等可定量性因素,同时也受人因、管理、文化等定性的因素影响,因此,设计电力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必须兼具定量和定性方法。根据评价对象和因素的不同特性,对于不容易定量的因子和指标,采用定性的指标来评价,对于易于定量的因子和指标可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对于定性的因子和指标可通过半定量打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
1.1.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在进行研究设计时的一个主导原则。因为考评工作一定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工作能力以、投入的物力和财力也都是有限的,好的测评指标既要反应设计及水平还的操作简便。
1.1.4比较性原则
在设计安全生产综合测评体系过程中,在吸收与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评价模式及方法的同时,还以相关行业和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业绩测评技术作为参照,在对电力行业自身特点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电力企业或公司的实际,考虑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1.1.5 坚持PDCA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的综合测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动态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2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1.2.1以安全科学理论为支撑
六大安全科学理论依据:系统安全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文化学以及事故预防原理等。
1.2.2紧扣国家及行业部署
指标的设计必须紧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1.2.3借鉴三大先进体系
OHSMS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和南非NOSA五星管理系统是世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实践中获得认可,体现持续改进的内在要求。
1.2.4充分体现电力行业特色
指标设计要以测评对象为出发点,在充分研究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特性的基础上,设计适合于电力行业的指标体系。
1.3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确定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设计了六大测评系统,分别是: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设备设施、环境条件及事故状况六类,每个系统又分一级指标、二级2指标权重的设计与确定
2.1设计方法
各指标的权重关系到最后考核结果的正确性。权重的最终分配包括前面对事故统计分析和组合分析的结果等因素,即对容易发生的并且后果严重的的事故总结引申出的指标应适当加大权重,最后再利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最终权重。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我们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各下级指标相对于上一级指标的权重。
2.2设计结果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测评系统、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重要度进行了专家问卷调查,调查表将每个指标权重(重要程度)分为三级,分别为高权重、中权重和低权重,经过统计分析后,确定了指标体系的权重,六大系统的权重如下图1,各级指标的权重见上表1。
3 结论
1)本文结合电力企业实际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确立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包括6大测评系统,25个一级指标,78个二级指标,给出了三级指标设计依据,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测评提供了一种实用方。;
2)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系统、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
3)科学地设计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测评的安全指标体系,对于定量地分析和电力企业的安全状况,科学地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综合情况;为有效地企业的安全生产决策,合理的采取安全生产措施,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技术和方法的支。;
4)研究较少涉及测评工具的设计,最终测评结果还需依靠测评工具才能获得。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监会.2012年电力安全监管报告.
[2]罗云,程五一.现代安全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张兴容,李世嘉.安全科学原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4]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公司,2008.
[5]职业安全管理系列,初探职业安全及健康评估系列,绿十字,1999,NO6.
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5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三大体系;主体责任;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企业、工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大事。如何搞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引入在汽车、电器、电子等领域成熟发展、广泛应用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是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其产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
(一)电力企业的核心。
电力企业,以无形的电力作为产品,提供电力服务,兼具了生产电力、电力流通、提供电力服务的各项职责。在这样的企业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力企业中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无一不影响了其提品、服务的质量。电力的生产、流通、分配中任一环节的安全问题,都影响着企业的活动。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安全生产是其永恒的核心。
(二)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目前,电力安全生产逐步确立了“三大体系”。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保障体系、监督体系贯穿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三大体系”通过各自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保障电力安全。
1、电力安全生产“领导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的“领导体系”又称为“管理体系”,由各电力企业的领导、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有机组成。“领导体系”的核心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确立了以各单位行政正职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了企业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2、电力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又称为“保证体系”。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就是指为实现安全生产,由人员、设备和管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三个基本要素中,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只有通过人员、设备和管理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有机地结合,并不断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电力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
3、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电力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电力行业中行驶监督职责的各项人员、制度。以本公司为例,监督体系由公司安监部、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所构成的三级监督体系构成。
(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各行业安全生产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得落实不到位。领导、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安全生产责任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相关认识对个人安全生产责任界面的模糊。安全生产技术的欠缺,加剧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难度。同时,安全生产考核机制的表面化、流程化,更是无法为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分。
2、“三大体系”间辩证关系处理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三大体系”的划分并不明确。各个体系间时刻在相互转化,例如部门安全生产领导体系在公司的安全生产中即为“保证体系”。同时,由于电力企业人员的逐年精简,各班组安全员均采用兼职的形式,既是保证体系的一员,又担负着监督体系的工作。这样的兼任,势必导致了某些职能的行使不到位。
3、结果检验导致事故发生后的纠错重于事前的预防。
2011年6月15日,国务院第599号令通过了《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条例专门对电力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作了规定。
可以看到,在目前的电力生产中,结果检验式的事故纠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与之对应的事故前的预防和事中的检验却没有形成严格、系统的体系。这样的体系,形同质量管理理论中的结果检验制度,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事故处置和事故预防、事中检验的有机结合更适应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以电力企业为例,为了实现安全、可靠供电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属于质量管理的范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作为质量管理理论的集大成者,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一)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即所谓“检验员检验”阶段,是标准的事后检验。具体到电力系统中,就是在每一项工作完成后,才对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验,这样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理论产生于二战时期,起初是为了满足二战时期大量生产的弹药的需求。这种理论今天仍被普遍应用,我们平时所常见的抽样检验就是其中的重要形式。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理论不能普遍应用于系统。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控制成本、现场管理到安全生产,全面质量管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许多企业制胜的法宝。
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安全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电力企业,由于其传统的特殊性,提品和服务的无形性影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今天,伴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因地制宜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成为电力企业的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决定了它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是必然且有效的。
(一)具有全面性,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电力行业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质量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都至关重要。由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贯穿电力行业的始终。采用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更适合电力企业实际。
(三)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在电力行业内的应用,就是从“三大体系”独立运作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全体参与,“三大体系”辩证合作,更好地落实了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
(四)全社会参与的质量管理。
将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交与全社会参与。有效地分担了监督体系的工作之余,为电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供了方向。
四、全面质量管理具体应用
近年来,电力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面质量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展、形式不断创新。
(一)在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实施质量管理。
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工作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涵盖了安全生产相关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现今在本企业内部,运行人员的巡视、操作、事故处理,修试人员的设备评价、施工、应急检修,均制定了相应的模板。模板化工作建立了职工在生产(或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标准,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生产。
(二)实施全过程管理,不断优化工作。
1、严格的过程控制。对现场进行的工作实施控制起始于工作文件的准备,每项工作须有明确的工作指令、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程序、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工作执行过程中,推行STRA自检,即停下来(Stop),想一想(Think)、核对(Review)、执行(Act)。此外,根据活动的类型和内容,再附加程度不同的监护验证或独立检验。在执行每项工作时做好现场记录,形成计划执行情况的客观证据,并为以后进行缺陷分析和设备故障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2、通过实施PDCA循环,优化工作模式。通过在公司系统内广泛开展QC活动,员工不仅参与了工作的过程,更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了工作模式。为实现提供更好地电力产品、更优质的电力服务提供了新动力。
(三)积极创造系统内全员参与形式,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1、通过设立安全监督网,鼓励员工全员参与工作质量的管理。对工作中任何过程出现的问题,任何员工都可以纠正、可以制止。全员参与的热情高涨。
2、组织职工代表巡视,鼓励全员参与。通过职工代表对不同专业的巡视、检查,建立员工的全局观,使员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对各工种的衔接更加顺利。
(四)营造全社会参与的管理模式。
电力安全生产报告范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对策和建议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思想意识模糊,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也有一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一转了之,既不认真分析,也不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专业人员对电力安全生产没有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没有熟练掌握必要的规程制度,不能很好地指导基层班组的工作。
1.2不严格执行《安规》,经常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检修人员,在没有填写双标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现场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压器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1.3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抓安全时紧时松,不能居安思危,管理松懈,出了事故才认真抓。不敢大胆管、大胆抓,有的是对工作情况不清楚而没法抓,有的是对司空见惯的“小”事碍于情面、怕得罪人而不去抓。检查督促不到位,只满足于传达与要求,缺乏跟踪检查、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事故处理不严,往往存在姑息迁就的现象,使事故的发生得不到有效遏制。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1.4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一些基层农村供电所或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许多已明显损坏的工器具仍在超期使用,该淘汰的没有被淘汰。
1.5管控力度不够均衡,安全工作力度不足,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应完善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忱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深人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真正做到三不伤害。
2.2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休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监察机关应能正确地理解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真正地落实分解到企业员工,组织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具有可行性的班组经济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把所有的规章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以制度与考核的约束来开展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一线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补贴,在考核奖惩上,要求他们足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中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真正实现生产者“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观念的转变,可以肯定地说,只有从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到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在安全思想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才能够从事故源头上发挥遏制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
2.4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例如,可在企业中制定可操作性的“工艺、工序安全责任书”、“现场作业安全手册”、“工艺、工序管理卡”等标准化管理制度。这些标准化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明详尽,操作性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以杜绝重复事故的发生。又如,可在企业里推行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对发生的责任事故和未遂事故,一定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让事故责任人及其相关人员受到应有的教育并从中汲取教训。
2.5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己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2.6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风险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
开展安全风险管理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广泛的业务培训。全体职工在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可以提高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规章制度。尤其要通过安全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事故的处理能力。
三、 结束语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参与、全过程的特点,并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电力生产事故大多是能够防止的,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将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