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1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概述

1.概念

所说的第三方物流,这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来说的。它是通过和第一方以及第二方之间的合作来提供一种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它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不拥有商品,当然也不参与商品方面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而是通过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方面的服务。

2.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点

从其他的很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三方物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很鲜明的特征,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1)关系契约化。 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合同这种形式来进一步的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方物流的经营者会依据一定的契约要求,来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以及很多功能的物流方面的服务,并且用一定的契约来进行管理,管理的对象就是所有提供物流服务的活动以及过程。 (2)服务个性化。 各种各样不同的物流的消费者当然也会存在不同的物流方面的服务要求,而第三方物流将会根据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产品特征、业务流程、顾客需求特征等等很多方面的不同的需求,来提供针对各种客户的个性化物流服务以及增值方面的服务。(3)功能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它提供的都是很专业的物流方面的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技术工具、物流操作过程、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得体现出来专门化以及专业的水平,这个既是物流消费者的一种需要,同时也是第三方物流本身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目前的状况

第三方物流,它是企业作业管理方面的协调者、物流服务方面的整合者还有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正在不断地成为现代物流方面的主流服务的模式。而我们要大力发展把第三方物流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这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不断升级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同时也是我们传统的物流企业进一步转型的一种相关的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三方物流理念传入了我国,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突出了很鲜明的特征。

第一,整体规模上偏小、发展的空间很大。总体上来说,第三方物流现在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而企业物流以及公众物流服务还是社会物流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所以说,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的不良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还是很难得到明显改变。而与此同时,第三方物流在我们中国已经有了将近十年的不断摸索的过程以及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现在,当前的形式是全球经济已经呈现出一体化,在这样的影响下,中国正在逐渐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速度快的很多国家之一。

第二,各个方面需求的不平衡性在不断地增强。很多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理念还有物流需求方面的层次差异性是非常大的,先进的模式和很多的传统物流模式是一同存在的。一方面来说,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轴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中国的制造业和很多的分销行业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而第三方物流需求则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的领域。很多企业的物流理念非常的先进、而物流外包水平又非常高、供应链管理方面要求很严格而且自主性非常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又非常迫切,质量要求很高。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一项咨询机构的进一步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一共有18000多个服务商以及终端,而其中排在前十名的服务商占到市场总额的比重是13%,当然这有可能是非常粗略的一个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会到达甚至超过2%,这就说明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实现充分的整合。而在竞争的模式上还主要体现在成本和价格方面的各种竞争,第三方物流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对它的关注还不够,所以说,更低水平的残酷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而我们在行业的竞争中也可能都感觉到了这种竞争的压力。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GDP和物流成本

中国目前和物流有关的总支出大概有190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是20%左右,从这样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来,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然是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01年的市场规模大概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有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当中,平均每年的业务增幅都要高于30%。从2000年到2005年,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每年的增长率达到25%。而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首先一个就是跨国企业正在逐渐的把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且通过外包他们广泛的物流功能来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公司正在面临着降低成本而增加物流外包需求的境况。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

在很多的调查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发现,没有一家被访谈的物流服务商的市场份额超过会超过2%。实践就进一步的证明,在中国,一个尽量少拥有资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营模式很难再继续实行下去,也没有办法再做大做强。目前的情况是,物流市场的地域集中度非常高,其中80%的收益都来自于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三)重视物流服务团队方面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素养,还和企业团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有很大的关系。物流企业服务内容项目非常多、工作又很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持物流供应链的一定畅通,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的表明,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执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经验,物流配送教育和培训发展非常的迅速,已经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系统。而我国的物流人才相对来说是很短缺的,所以说,应该进一步开展物流培训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田宇.李元旭物流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J].中国物资流通,2000,2.

[2]田宇,朱道立.物流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物流技术,2000,1.

[3]颜光华,李建伟.外购还是自营――企业物流策略的选择[J].中国物资流通,2001,4.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2

论文关键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分析;功能体系

论文摘要:为建立起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位的一套方法体系,并在此方法的指导下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首先指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概念,接着对参与物流活动的各相关部门、单位的业务系统进行信息需求分析,以此为基础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进行总体定位分析,包括平台用户主体定位、服务市场类型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和服务功能定位;从而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的功能体系,描绘出平台系统的功能蓝图。

我国物流业起步相对较晚,物流生产作业单位及中介服务组织在自身信息化建设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在网络通信、协同作业业务规范和物流信息化政策法规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物流系统整体协同作业效率并未大幅提高,数据处理重复进行,大量内容相同的单证在各自流转,信息分析加工成本高效率低,直接影响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速度。物流生产作业单位,中介服务组织及政府执法监管部门迫切需要一个开放、标准、高效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设计并实施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于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和加快现代物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复杂系统,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与系统定位,在于确定平台系统的总体定位、功能定位等总体性把握问题,这些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概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为充分发挥物流系统功效,实现物流合理化、物流网络通达化、物流流动一体化、物流信息电子化、物流系统运行高效化运用系统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科学技术,以物流信息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通信网络为依托、以资产为纽带,为实现最佳的功能结构和体系架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构筑起统一开放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分析

进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求分析是要明确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性能要求,也是建设完善且可操作性强的平台的基础与先决条件。物流活动参与者对信息平台建设有不同的需求,应从不同角度分析、识别各类用户的真实需求情况,识别用户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需求,明确用户显在与潜在的需求,从而明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特征应体现平台所在地区、城市的现代物流的特点,可以总结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跨组织协作性;②层次性;③开放性;④动态性;⑤网络化等;而这些基本特征决定了要建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全面反映需求的多目标性、复杂性和用户群体思想。

从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物流相关各单位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分析,识别系统各用户主体的关系和信息需求,考虑其期望的服务和需要平台提供的服务,综合各相关单位对信息平台建设的各方面要求,由此来最终确定信息平台所应具有的基本信息与功能。

2.1业务系统分析

由于参与物流活动的单位较多,主要考虑企业和政府两大方面。

1)企业。从事有关物流活动的企业的业务涉及市场调查、生产计划、采购、定购、运输、仓储、运输、销售、反馈等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市场信息、货物信息、资金信息和单证凭据的流动。

2)政府。政府是物流行业的管理者,主要物流行业的规范,对相关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分析,监督物流市场情况,并制定政策、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各管理部门需完成的诸如接受或检查企业的申请,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等活动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第3方物流与工商企业物流、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既有独立性又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运作关联性、互动性以及相关信息的共享性。

2.2信息需求分析

从物流企业、工商企业、政府部门3方面调研分析信息需求情况:

1)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公共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信息,车辆和驾驶员信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资源,物流业务运作信息资源,其他物流咨询服务等信息资源。

2)工商企业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物流供应商的资料,物流业务交易管理,货物跟踪及其他增值服务等。

3)政府部门对物流信息服务的要求。区域物流运行基本数据处理,物流企业信息,区域物流资源整合支持功能,区域物流分析及规划支持等。

2.3信息需求特点

物流信息的需求情况和需求特点决定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综合各方面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需求,有以下特点:

1)物流系统内外信息的依赖性。物流企业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等外部信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求公共信息平台的存在,以提高物流信息获得性和减少信息成本。

2)物流信息需求的差异性。物流企业、使用外购物流的客户和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时间差异性、内容差异性和程度差异性。

3)物流信息交换的复杂性。集成物流服务涉及客户在内的多个经营主体,各主体经济关系、技术应用、企业文化及信息系统模块的差异性,导致了物流信息交流的复杂性。数据交换是在不同企业、不同隶属关系管理体制下,采用不同运行模式在不同的系统间运行的,各系统的数据结构、存储形式和接口协议不一样,对物流数据共享、物流资源整合带来困难。

4)物流数据共享的有限性。部分物流企业对其特定用户是按封闭系统运行的,物流内部信息与外部共享范畴非常有限。

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总体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代表了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市场定位、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上,需要深刻分析和全面规划。

3.1平台用户主体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必须依靠提高市场主体档次来提升市场层次品位和实力规模,公共信息平台应该成为企业物流交易和运行平台,其平台用户主体应该定位于大中型物流企业、大中型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提高平台进入门槛。大中型生产制造和商业批发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是个体货运人员和小型货运企业所不能满足的,所以不能较轻易地找到合适的物流合作伙伴,因此客观上也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市场中介。而大型物流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对客户的物流需求规模和收益回报要求高于其他货运从业者,同样需要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覆盖率和概念内涵扩展优势来寻找商机。

3.2平台市场类型定位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虚拟市场,需要借鉴传统货运市场的成功经验,实现市场功能的跨越,因此发展公共信息平台上的特色专业市场是重要思路。从货物类型角度,可以发展钢铁、煤炭、电子产品、农产品等专门货品市场;从物流功能类型角度,可以发展联合运输、多式联运、航运、配送、仓储等功能型市场等。进行市场细分以后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交易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能把信息流与物流有效的结合起来,在通关、质检、结算等诸多环节利用信息网络优势,缩短物流时间和降低物流费用。

3.3平台服务区域定位

物流只有紧密依靠区域产业经济,才能创新优势、巩固阵地,公共信息平台只有抓住区域物流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吸引客户,实现自身应用价值。不同的经济区域需要不同特色的物流服务,如海港需要航运物流、保税仓储加工物流,而内陆需要汽车、铁路运输物流、转关物流,特色经济区需要煤炭物流、粮食物流、水果深加工物流,等等。缩小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区域,使定位更加明确,服务更有针对性,能够争取到地方物流供需客户,有效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3.4平台服务功能定位

在平台的服务功能定位中,整体考虑服务功能的相互支撑作用,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平台系统;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辅助手段、配套体系,使平台逐步良好运行起来。可积极利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等多科信息化成果,将市场监督管理、法律、银行、公证等多种交易服务引入公共信息平台,从而增强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建立诚信体系,从而确立市场优势。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体系定位

确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体系,不仅要考虑成熟的市场支持功能定位,还应该考虑新业务培育的功能定位和未来业务支持功能定位。

4.1平台功能体系总体定位

平台功能体系总体定位:以数据获取、整合和共享为核心,以信息安全为基础,面向决策支持、面向公众服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及信息,为企业提供公共信息,满足和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多种功能的实现;促进企业群体间协同经营机制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为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市场规范管理等交互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及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供多样化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

4.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定位

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功能总体定位进行扩展,应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物流企业与客户要对各种信息作全面了解和动态跟踪,通过平台将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一定范围内对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2)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重组,提高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社会物流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产品运营成本和运输周期,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政府管理部门间、政府与企业问的信息沟通。规范和加强政府的宏观决策和市场管理,提高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物流业行业管理、发展与规划的科学性,提高现代物流整体运作效率、服务质量、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提供平等发展的舞台与空间。

4)现代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通过平台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流程、提高现代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5)优化供应链。对现代物流市场环境快速响应,形成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固定电子物流和移动电子物流2种模式共同支撑的平台体系结构;解决行业问信息互通、企业问信息沟通、企业与客户问信息交流,使现代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现代物流的整体服务水平。

4.3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功能部分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交换处理系统,还应该有车辆管理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在此,我们初步介绍前两者。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基本功能是互相支持、紧密联系的,形成一个有机平台系统整体。

4.3.1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汇接全市各相关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它既是全市物流信息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区域物流信息资源的窗口。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包括如下功能:①门户网站功能;②公共信息与查询功能;③交易服务功能;④相关部门服务功能;⑤用户信息服务功能。

4.3.2数据交换处理系统

数据交换处理系统担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数据交换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

1)数据格式转换功能。通过数据规范化定义,支持各类不同格式和系统之间数据的转换与传输,实现各常见数据库、Web数据、文本、图像等多种格式之间的自定义相互转换。

2)实现物流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功能。在交易双方进行询报价、网上磋商、订单签订等活动中,传输和转换数据,并确保交换数据的可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3)作为ASP服务管理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系统支持服务的功能。采取完全托管或部分托管的方式,实现ASP服务的应用与物流信息平台的平滑衔接。

4)与其他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连接和数据交换的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平台的网络互联和数据转换功能,建立与其他城市和地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系统互联与信息共享。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如图1所示。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城市居民消费;物流需求;影响;策略

一、物流需求的涵义和特点

1.物流需求的定义及内涵。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和废旧材料等在空间、时间等方面的位移及其服务的要求。物流需求包含了位移的数量与位移的服务要求。具体地,从位移的数量上讲,物流需求包含了在空间和时间上移动的物资的类型和数量,这些内容是可量化的,也统称为物流需求量;从位移的质量上讲,物流需求包含了为在空间和时间上移动的物所提供的服务的水平,物流需求的空间分布清楚地表明物流的起讫点及其流量和流向;物流需求的时间分布清楚地表明在不同的时间段和时间点上的物流需求量,反映出需求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物流需求品种结构清楚地反应了品类的需求特征。

2.物流需求的内容。物流需求的构成要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还会有一些难以把握的因素。一般根据物流需求不同主体对物流需求的特点,将物流需求要素分为物流需求的数量、时间、空间、结构和层次等。

3.物流需求的特征。物流需求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又受到物流供应系统的影响,它是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需要;物流需求影响的因素复杂;物流需求增长的阶段性;物流需求的时间性;物流需求的空间性。

二、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对物流需求的影响

物流产业是以高科技改造和结合传统产业而形成的一个朝阳产业,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其他各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而落脚点在于最终的居民消费。居民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经济结构起校正作用,从而带动物流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生产、销售行为,进而影响物流的规模、流动方向和作用对象。当一种新的需求产生,就会有企业为满足这种需求,调动必要的资源,进行生产和销售。随着消费趋势和消费结构的演变,物流需求也有一定的影响。

1.物流需求量不断的增长。物流需求量的增长是随着经济增长以及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的,其总量与消费结构的阶段变化相关性不太大,但是物流需求的具体内容却与消费结构的阶段变化息息相关。在恩格尔系数较高的历史时期,居民消费需要运输的基本上是基本生活类的货物。这一时期里,居民消费对于饮食类产品的依赖性很大,就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就是运输和存储,物流需求量大。

2.物流需求的质不断提高。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消费品技术含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增加,对于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就增加,主要表现在缩短物流时间的同时提高物流准确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在恩格尔系数开始降低的新时期,物流需求己不是对量的需求,而是对物流质的需求。运输己不再是物流需求的主要内容,以保证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成为主要要求。另外,物流需求的地域范围、渠道特性、时间的准确性、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顾客服务的可得性、作业绩效和可靠性也成为了物流服务竞争的主要方面。

3.促进物流需求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趋势和消费结构是影响物流需求结构的重要原因。消费趋势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决定了物流需求结构的升级,物流需求从简单的运输、仓储需求逐步转变为综合物流需求,无形需求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主要表现在:(1)运输结构的变化。随着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其对基本生活资料的依赖程度逐步减小,运输需求的内容向体积小、重量轻、批量小的方向发展,导致了铁路和水路货物运输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下降,公路运输的比重上升。(2)设施装备的变化。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品对仓储条件的要求提高了,对仓库作业时间的要求提高了,对于仓库的标准化、自动化设施的要求逐渐增多。(3)产品包装的变化。由于消费品附加值的加大,其品种、货物运输需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包装和流通加工需求开始增加,且出于产品本身和销售的需要,包装日趋复杂化。

三、物流需求发展的策略

城市居民消费对物流需求有重要的影响,而物流需求也会对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建设现代物流业,促进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建立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是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流通中心,尤其强调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其基本功能不仅仅是仓储和运输,还具有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与信息反馈等服务功能。在城市物流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必须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物流中心对于城市的战略地位,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和提高城市物流人员的素质,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自身物流业;其次,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物流设施、注意设施设备的合理布局,使其与各项流程相互衔接、注意设施与设备的配套等等,不断提高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加强物流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系统与电子化手段加强对城市物流链管理,形成城市物流的支撑体系,进而实现城市物流配送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2.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对自主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推进模式研究,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催生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围绕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产业态,推进新型物流的发展;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提高专业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支持企业享受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

3.不断提高物流劳动者的素质。我国在物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很落后,虽然有一些高等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和课程,但为数较少;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因此,现在物流企业要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和提高企业配送人员的素质,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从事物流人员的素质。

4.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物流效益与物流效率的提高是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最基本特征。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物流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要以提高物流产业效益为重点,解决物流体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为转变物流产业增长方式提供保障;最后,政府要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稳定市场流通秩序,为物流产业增长提供保障。

经济快速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影响,已经由单纯地拉动物流规模扩大向促进物流需求的多样化和高度化发展。伴随着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物流服务需求在量、质、结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专业化物流服务设施、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增多;空间布局进一步扩散;物流服务需求的时效性和多样性增强等等。现代物流企业要利用现有基础不断的适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城市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坷.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2]张明刚.北京市居民消费引致的物流需求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4

一、我国物流网络建设的现实情况

从物流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将物流市场按条块分割的局面有所打破,但长期形成的旧体制的惯性仍然阻碍着物流企业的网络发展和整个社会大物流网络的建立。如果单从网络方面评估,我国目前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虽然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网络建设还需做更大的投入和建设。现实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首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网络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现得利”的经营方式广泛存在,“网建”或“建网”对许多企业还没形成基本的观念和认识。第二,许多物流企业以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的思想看待网络建设,“可有可无”的经营理念严重影响着网络的发展与建设。再者,我国物流市场上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物流企业,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对于网络建设的认识和观念差别更大,除了国有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外,目前民营物流企业也在争夺第三方物流市场,当然也有个体经营者也充斥到这一“第三利润源泉”的争夺中来,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于网络建设和建设什么网络尚存在着投入的严重不足。只想淘金、没有长远打算。最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基本上分属于不同的物流行业中,陆(公路)运物流、水(海)运物流、空(航)运物流、铁路物流等不同的物流业态对物流网络建设的方式方法差别太大,这种行业的差别使得第三方物流的网络建设差异更大。

二、物流基本网络建设的特性与特点

(一)所谓物流网络,是指由各种形式的物流运输网络和各种现代化信息互通网络以及物流企业所服务的客户网络和物流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形成的网络总称。

1.物流运输网络所包括的主要是指物流企业的物品配送中心和仓库储存中心、各种运输工具、既定的运输线路等所组成的各种运输网络。如铁路网络、陆路网络、航空网络、水(海)运网络等等。其特点是具有地域性、运输方式的选择性,当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综合性和联合性。

2.物流现代化信息网络是指物流企业在掌握现代化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基础上为掌握物流用户需求、了解市场行隋、及时掌握和监控物流企业内部业务处理隋况而建立的网络系统。其特点是快捷陛、迅速f生与及时眭。

3.物流企业的客户网路是指由物流企业所服务的用户、客户(物流需求者)组成的联络网。其特点是用户越多物流用户网络越大。物流企业一般会与用户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用户网络越大其影响力和幅射力越大,另外,物流企业也会依靠用户的口碑及企业本身的优势将其他潜在用户不断被吸引到客户网络中来。其特点是这种网络具有兼容性、亲和力和和谐性。

4.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网络是指企业内部至上而下的指挥系统与管理系统所组成的网络。现代物流企业客观要求企业管理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企业的组织管理、公司框架、管理制度等形式都要与这个中心相吻合。一方面,要求分部坚决服从总部,总部对分部有充分的指挥功能,而各分部在业务上也要做到操作的专业化和流程的标准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管理网络的可操作性、灵活性和统一性。从整个物流网络的发展来讲,运输网络是根本的硬件基础,信息网络是物流的支撑基础,客户网络是服务群体基础,管理网络则是控制保证基础。

(二)物流网络的基本特征。应当指出,任何网络基本的经济特征是: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量取决于已经连接到该网络上的各种资源的量。这个基本理论的特性是:其他条件不变,连接到一个较大的网络要优于连接到一个较小的网络。如果连接在一个物流企业的用户数量多,说明该企业物流网络规模就大,其作用必然也大,它显然为潜在用户提供了选择。网大则竞争力强,网小则竞争力弱。

三、我国物流网络的竞争战略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的优势地位,我国物流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网络的建设。确定物流企业网络发展的竞争战略。

(一)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物流运输网络的发展战略,这是网络战略的重中之重。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对运输工具、运输方式、运输量级和对各种运输能力的掌控程度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物流企业,在注重运输工具改善的同时,一般都会把精力放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随着全国铁路建设的加快和提速,全国公路的新建线路和里程也在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要及时对自己能够熟悉掌控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随时满足不同业主和用户的新的物流需求。也就是说,哪个物流企业的运输网络建设得好,其竞争力就愈强,对用户的满足程度就愈高,口碑愈好,特别是对于具有各种运输能力掌控得力、运行自如、搭配合理并能降低运输成本的物流企业来说,其竞争能力会更强。运输网络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筹建自己的运能,不仅在于提高自己的运输硬件设施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把形成物流运输的各方面资源进行不断地组合调整,使其适应物流企业用户群的特点。运输网络战略的核心是不断地建网扩网,形成有效、有形的系统,可以描述为建立物流网络的立体模式。实现水运、陆运、空运的联网联运,实现装、运、储迅速快捷的目标。

(二)信息网络战略是物流企业的支撑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信息技术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质量不断提高、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因特网还是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以及电子邮件,都为物流企业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竞争战略提供了重要手段,如各种信息的共享和使用,它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供应链和协作关系,提高物流过程的准确率和效率。

(三)发展物流企业客户网络的战略也可以称之为利润源发展战略。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客户(物流的需求者,也可称业主),物流企业的客户越多,涉及的行业越多,规模层次越多,说明物流企业的客户网络越大,影响也大,从而物流运作的底气也大。所以,建立发展和巩固客户网络是物流企业的立足点。无论是何种形态的物流企业,建立广泛、广阔广大的客户网络是企业竞争战略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1.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是物流服务的对象,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网辂则是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有人说,物流企业往前闯,就靠自己的客户网。而客户网络的建立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也需要维护与保养。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一些大的著名的物流企业无一不在自己客户网络的发展中搅尽脑汁、想方设法。巩固已有客户和发展新客户的主要手段就是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其核心手段就是建立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形成联盟,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自己的网络。

2.抓重点企业和大企业,形成区域客户网络优势。对于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知名度强的企业和重点企业更是要不离不舍,由于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具有规模大、可信度和依存度可靠的优势,也会给为其服务的物流企业带来幅射作用,提升物流企业的声望,创造规模效益。

(四)物流企业管理网络的发展战略。有专家讲,物流的灵魂在系统、水平在科技、成败在体制、关键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物流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的管理,而物流管理网络的建立与强化则是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功。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5

1.1批发企业开展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的必要性

从零售企业的角度而言,构建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零售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意识的增强,零售企业纷纷采取多品种少量化经营策略,以降低商品库存、提高商品库存周转率、保持商品鲜度、适应顾客的消费需求。位于供应链中游的批发企业配合下游的零售企业构筑有效的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成为实现零售企业战略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以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零售业态,要在仅有百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陈列上千种商品,并能及时发现畅销与滞销商品,提高卖场效率,就必须以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为支撑。

从批发企业的角度而言,构建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批发企业强化物流功能、摆脱生存困境的必然选择。随着流通渠道重组和流通信息化的发展,批发企业在流通系统中的功能正在被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所取代。面对生存危机,批发企业只有加快批发功能调整,丰富和完善物流功能,建立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构筑基于消费者需求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加大对零售企业的支持力度,才能获得重生与发展。

批发企业开展物流配送,具有地域、设施设备、专业技术和传统组织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强化集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分拣、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社会化、专业化配送中心功能,与上下游企业构筑新型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保障。只有在批发企业支持配合下的零售企业发展壮大了,批发企业的生存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1.2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指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批发企业在零售企业的要求下,利用自身在流通渠道中的位置优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数量向零售店铺提供必要的商品所形成的高效率配送系统。多频次指的是配送频度,是基于时间的概念;小批量则是指配送物品的数量单位,它反映的是订货单位或交易单位的大小。

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配送时间间隔短,配送商品批量小。这是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的基本特征:以POS及EOS等信息系统为支撑。这是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构筑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的必要条件:基于多赢的合作理念。这是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真正发挥效益的前提保证,系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帮助零售企业实现零库存,扩大经营品种,提高商品鲜度;另一方面,又给系统执行主体—批发企业带来较大的物流成本压力,同时对社会环境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1.3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给批发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导致批发企业物流成本上升。批发企业基于零售企业增加经营品种、降低库存成本、保持商品鲜度、削减订货成本等要求构建的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正在积极发挥正面效用的同时,也为批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物流成本压力。主要表现在:仓储管理及库存成本增加;配送成本增加;在整体物量不变的情况下,配送次数的增加意味着单位配送车辆实载率的显著下降,单位商品配送成本的显著增加;配送次数的增加又导致配送车辆不足,企业外包物流费用上升;零售企业指定时间交货导致配送车辆待机时间增加,从而影响配送时间效率:信息系统投资大;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是建立在基于POS、EOS等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以实现高效、快捷、准确的订发货信息传输。EOS成为实施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的必要条件:包装费用增加;集装化包装在配送中心拆零分拣,再施加不同规格、不同材料的小包装,导致包装材料开发及包装成本上升:人头费增加。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物流人员作保证,人头费支出在物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以批发企业为主体的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在满足零售企业要求和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物流成本压力,因此,构建一条以批发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成为必要。

(2)导致社会环境负担加剧。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配送车辆噪音公害对人的精神、情绪、健康的影响;配送车辆废气排放对人的生理、空气、水的影响;配送车辆增多造成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增加以及对人的伤害等等。物流活动的本质就是以尽可能小的物流成本达成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同时减少外部不经济的发生。所以,如何减少多频次、小批量配送系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成为企业不容回避的课题。

2批发企业的物流功能定位

批发企业是指从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手中采购商品、再将其提供给商业用户及其他业务用户,供其转卖、加工或使用的经营活动主体。批发企业在流通结构中处于主要位置并发挥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作用。虽然“批发无用论”的论调很高,但是批发企业所拥有的商流和物流优势决定了它仍将在流通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物流功能发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批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志军认为,批发企业主要有五个功能,即集散商品、加工整理商品、调节供求、融通资金与承担风险。这些功能基本上反映出了批发功能的本质特征,集散商品与加工整理商品功能可以归属为物流功能,调节供求等可以纳入商流的范畴,但是,批发企业的物流功能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商品集散与流通加工,它在综合物流及供应链管理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在参考了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批发企业的功能,特别是物流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见附表)。

从附表对批发企业的功能分类可以看出,物流功能已成为批发企业的核心功能。日本著名流通学专家田岛义博指出:“无论在日本还是美国,批发企业诞生的当初,其基本功能就是物流,物流是进行批发和能够进行批发的最大功能。”长期以来,批发企业重商流轻物流的运作模式导致众多批发企业,特别是中小批发企业的生存出现危机。进入多频次、小批量配送时代,物流已不再是商流的从属,从某种角度来说,批发企业已经到了以物流促进商流发展的阶段,这就要求批发企业必须在物流理念上进行更新。

3批发企业实现物流合理化途径

3.1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化建设是批发企业适应现代生产与销售,为零售企业提供高效物流配送服务的基础,是批发企业向生产领域提供销售信息反馈的最佳途径。EOS(电子订货系统)的应用是批发企业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批发企业应用EOS的比重较低。EOS不仅用于订发货信息的处理,而且可以与仓库管理系统连动,提高库内作业水平。

3.2完善仓库管理系统

完善仓库管理系统应从仓库内设计、仓库内作业程序、出入库作业、商品保管指示系统、流动货架管理系统、库存管理与控制系统等方面入手,实现单位商品库存成本最低。

3.3强化配送管理系统

强化配送管理系统最有效的手段是实施共同配送。批发企业除了需要与供应链内的上下游企业加强战略合作关系之外,为减轻物流成本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还应本着“销售是竞争对手,物流是合作朋友”的原则与同业种加强协作,开展共同物流、共同配送,发挥规模效益,共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商业企业为主导的共同配送模式分为以批发业为主导的横向共同配送和以零售业为主导的横向共同配送。批发业为主导的横向共同配送就是使批发商向综合型批发企业转型,通过商品进货的统一化、广泛化和多样化以及商品配送的共同化、规模化和效率化,顺应零售连锁商业的需要,同时集中商品信息,对零售及生产企业予以指导,逐步确立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零售业主导的横向共同配送可以由大型零售企业建立配送中心,由批发商将商品送到配送中心进行统一储存、统一加工、统一配送,在配送能力有余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其它零售企业提供服务。中小型零售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共建配送中心,再由批发企业实施配送运作。

3.4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数质量

我国批发企业从事物流的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缺陷,他们几乎都没有经过物流的专门培训,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更是缺乏。虽然我国物流教育培训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大部分工作岗位集中在物流企业和储运企业,批发企业物流岗位成为一片贫瘠之地,因此,加大物流从业人员岗位分流,加强对批发企业物流管理和实际操作人员的物流教育培训成为当务之急。

3.5构建物流管理指标体系

要想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衡量物流绩效的物流管理指标体系。现阶段,我国的很多批发企业尚未建立起一个基础的物流数据库,对物流运作的好坏只是凭感觉、凭经验,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另外,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应用作业成本分析法来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物流作业水平。

3.6加大行政支持力度

批发企业物流是构成我国经济物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合理化实现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物流的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流通系统的合理化,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解决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等问题,仅仅靠批发企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批发企业的融资力度,引导批发企业物流向规范化、标准化、共同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物流指导,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

4结语

批发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承担着商品价值实现和转化的重要职能,所以,批发企业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战略地位。但是,由于新型流通形式的发展,制造企业、零售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流通渠道中对批发功能的掠夺,导致批发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在多频次、小批量配送时代,批发企业只有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物流运作经验,强化综合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功能,努力实现物流合理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小企业诊断协会.多频次小批量配送[M].东京:同友馆,1992

2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3王健.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摘要多频次、小批量配送时代的来临为批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实现物流合理化成为批发企业面临的难题。建立有效地信息系统、完善仓库管理系统、强化配送管理系统、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数质量、构建物流管理指标体系、加大行政支持力度是实现批发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现在物流的基本特征范文6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具体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最先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具体指在一个生产的系统里,用现代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依赖性的经济模式。所谓的循环经济观,具体是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背景下,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表现出对客观规律尊重的一种具体认识。循内容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在能源的使用量上与日俱增,由此而形成的废弃物也大大增加,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必须要创建逆向物流系统,正视当前废弃物不断增加的问题,寻找改变当前局面的方法。从一些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来看,这些国家大多数企业都很重视逆向物流系统,逐渐将创建该系统的工作放入企业规划中,通过该系统的运作为企业减少物流成本、提升利润。因此,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对企业逆向物流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针对当前逆向物流在物流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管理环经济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低消耗、高效率,经济增长模式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本变革则表现在对那些传统增长模式的改变。循环经济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表现为对产品的循环,对环境采取更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在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时,尽可能小的消耗目前资源和产生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压力方面可以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需求,让资源的约束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环境的污染要实现逐步降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弱化,强调彼此间的和谐共处发展。

(二)逆向物流及其相关概论

1.国外学界对逆向物流概念的界定。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Stock教授最早提出逆向物流概念,并在20世纪90年代,极大丰富逆向物流的含义。在当时,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根据调查研究,对逆向物流做出了具体定义:逆向物流表现出来的具体目的,主要是从原材料、制成品和相关信息这些方面着手,从消费地到最初开始阶段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种流动方式,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展开计划、实施以及具体控制,这样就可以达到回收残余价值和恰当处理废弃物的目的。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经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就逆向物流给出了另外的定义是:由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分销或使用点开始,慢慢扩张到恢复点或适当处置点的这样一个具体过程。

2.我国学界对逆向物流的定义。针对以上这些定义,我国一些学者认为:逆向物流应该是一种物理性流动的原理。对于这方面的具体定义,不同的研究机构对定义有着不同的表述,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从循环经济理念角度,可以将物流划分为正向物流、逆向物流,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系统。而从下游企业开始着手,或者从消费者这一具体层面开始进行,返回到供应商的这样一个特定过程叫做逆向物流。

(三)循环经济与企业逆向物流的具体关系

实现循环经济必须要通过借助逆向物流表现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系统。一定要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体系,这样物质才能实现具体的循环模式,如果不从这方面入手,就不可能得到想要的具体结果。但是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接受的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逆向物流理念的推广存在阻碍。逆向物流主要表现在产品、信息等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过程,在实际过程中包括重复利用物料循环、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不同方面挖掘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的潜在使用价值,使得这些产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1.逆向物流的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逆向物流将一些残次品经过再次的处理、加工,可以再次投入到生产使用中,变为可利用资源,再次发挥其价值,对于已经没有使用价值的废物应当要经过焚烧之后再埋入地下,防止其污染环境。因此想做好循环经济,就必须重视逆向物流,只有创建了合理、科学的逆向物流,才可以真正实现循环经济。逆向物流能够为残次品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平台,减少社会资源的消耗,降低企业成本,让顾客对企业更加满意,为企业赢得优势。同时还能让企业提升在循环经济中的地位。

2.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降低资源的消耗,充分利用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提升利润,同时也能够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通常只重视内部管理,而不重视外部残次品及废旧物品的回收加工再利用,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而逆向物流能让废旧产品和残次产品经过加工之后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因为残次产品价格低、数量较多,将其进行回收再利用还能够减少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尤其是当前经济不断进步而资源越来越匮乏,就更加突出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3.改善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环境破坏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多重的,是具有延续性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可能会因为经济的进步而得到缓解,但是环境问题则相反,它可能会因为经济发展而更加严重。人们的生产、消费与物流损害了生存的环境。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注重管理废弃物品,也不重视保护环境,进而严重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为了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损害,而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更高层次,它倡导将保护环境和生产、消费同步进行,实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在考虑生产发展的同时也不忽视环境保护。所以,结合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是最佳的环境保护方式,不但能够通过再回收利用来保护环境,还能够有效减少原料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二、逆向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逆向物流发展时间很短,从开始出现到现在也才二十几年的时间,可是逆向物流的具体效果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彰显出来。但逆向物流的具体作用并没有被我国企业重视,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物流企业对逆向物流的理解存在误区。逆向物流是一门新兴行业,在我国发展历史短,企业运用逆向物流的意识不强烈,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很多企业从传统角度认为,不论

何种形式的逆向物流,都是增加成本的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是没有价值的。不少企业看到的只是这个理论的表面现象,对逆向物流能够减少成本、提升内在形象、增加效益等方面的认知还不多。这就需要物流企业去理解逆向物流的内在要义,借力做好企业的经营,进而获取更多的经营资本发展逆向物流。逆向物流在企业的具体经营实践存在不足。对于逆向物流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况,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掌握。逆向物流在物流企业的经营实践,对很多物流企业来说是个新概念,较之于传统物流企业,一些尝试经营逆向物流的企业对其概念等方面的认识也还不够,很多地方还需要在经营实践中探索,这就为企业在逆向物流的经营方面带来了一些问题,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实践。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对于逆向物流来说,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成本得到节约,可是逆向物流的复杂性使得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扩展。并且企业的经营理念相对传统,无法同时代的步伐相协调,不少企业不愿意在这一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企业这样传统的做法导致企业经济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

(一)从思想上正确理解企业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作为一个具体的活动过程,是整个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它的运行具有复杂性,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协调,必须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不能让它依附在其他部门。企业对逆向物流要表现出足够的关注,正确理解逆向物流,明确逆向物流系统在企业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把具体实权给予物流部门,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

(二)企业经营中要遵循的逆向物流原则

1.产品设计原则。企业在产品设计初始阶段就要考虑逆向物流的需要,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未来回收产品的再利用和循环。设计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应该多选取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同时要尽最大努力使得产品标准化、可拆卸,这样可以让产品进行充分循环生产。

2.回流量化原则。产品回流是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可以从退货的发生入手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具体退货机制,减少退货并且能够控制产品的可重复使用,让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都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让循环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建立健全逆向物流管理系统

1.构建企业供应链物流系统。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实施逆向物流,一定要从供应链这个方向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众多企业间应该构建起一种和谐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资源等多个方面实现共享,这样可以有力推动供应链上企业的全面发展。

2.完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逆向物流的一些具体特征表明,假如只是依靠人工管理,在时间方面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建立合理的信息系统,对进入具体领域里的产品就能够进行有效监管,从而可以让逆向物流处理周期缩短,可以让不同的企业或者部门进行有效合作。

3.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企业要改变设计方式,在设计初期就要考虑到以后的产品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便性。同时,企业要将重心放在对废旧产品的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创新上,增强产品利用率。逆向物流具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所以必须要对产品信息加以重视。例如,企业可以使用条形码录入回收产品的相关信息,创建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产品信息的管理与追踪,减少逆向物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