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化学的含义

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生物化学 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一门公认的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其基础理论知识多而琐碎,有限的实验课也只能给学生提供有限的理解和认知空间。笔者发现,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专医学院校的专升本的学生对于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普遍有较强的求知欲,究其原因,是他们在专科阶段临床实习过程中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故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动力。而这一动力,恰好与项目教学法的宗旨一致。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的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1 全盘考虑精心设计教学项目

1.1 设计教学项目要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高中阶段只学习过生物和化学,因此,问题的设计要以已学学科为基础。如果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一方面,学校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不可能短时间内满足大量的学生进行查阅;另一方面,学生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查阅出的资料,超出现有的知识结构而接受困难。因此教学项目的设计要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有现成可查阅的资料,这样可以使提出的问题得到系统化的解决,知识得到横向和纵向的拓展。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如与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有关的高温杀菌;高血氨病人为什么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肥胖者为什么限制糖的摄入量;脂类代谢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这些实例应该属于当前最为普遍的病例,稍微有点医学和生活常识的人都能说出一二,学生可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1.2教学项目的设计要有意识地拓展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的应用

生物化学是医学的关键性桥梁学科,既有与临床学科的纵向联系,又有与解剖、组织学、病理、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学科横向联系。因此,教学项目的设计要有意识地拓展生物化学知识的临床应用,要尽可能地联系临床,尤其要多联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为后续课程教学和临床应用做好铺垫。设计教学项目时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设计,整理生物化学各章节的内容,设计一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实验课上以糖尿病为教学小项目时,可以提出问题:糖尿病病人为何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在对糖尿病病人的化验单进行分析时,提出血糖正常值的意义、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引起血糖异常可能的原因等问题,等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可以引申提问糖尿病患者为何可用胰岛素治疗?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用胰岛素?通过逐步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相应知识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始,有助于缩短学生参加临床工作的心理适应过程。

2 项目教学法以团队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

2.1“团队学习”的含义与组建

2.1.1 “团队学习法”的含义。“团队学习法”是指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团队,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互助学习,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学项目。

2.1.2 团队学习小组的组建。团队学习小组由班长和学习委员按照不同性别、学习层次、学习能力的穿插搭配组成,人数4~8人左右为宜,可根据班额大小适当调整。

2.2 以团队开展项目学习

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从而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也可以是临床病例,但内容必须贯彻到循证医学思维中来。有学生通过团队组织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氛围,以教学项目中的具体问题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等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进而深入地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创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

2.3教师总结与点评

项目教学法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正确地运用项目教学法更好地指导高校生物化学课教学。因此教师对教学项目必须全面把握,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项目中案例的分析、整合程度,以及与所学知识结合的紧密度、团队合作程度、陈述效果等进行评价。

通过全面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学习项目的细化和总结,把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单一性、典型性与临床应用中的复杂性、综合型、多变性有机结合起来,温故而知新。教师根据每一组的具体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查缺补漏,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存在的问题,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的给予引导,错误的予以纠正。

项目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中近一年的运用当中,笔者与专业课教师密切配合,及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要把握住医学教育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侧重这一方面,增强以“知识的应用性”为重点的医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教材知识、信息检索、资料查阅,讨论交流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当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实现了一大突破。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2

1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的主导学科之一,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诸如《遗传学》等的双语教学具有铺垫的作用,对推动和促进我国医学院校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这门学科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而这些最先进的信息多数储存在英文中,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我们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达,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这是单用母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的选择与应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课教师将现行的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讲稿,一是难度太大,二是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情况。

2.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老师未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其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2.3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原本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课时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在上双语课时打磕睡或看别的书,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请老师用汉语授课。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达不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到。

2.4教学时数不够双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时不够充足,由于课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语传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等用英语讲完之后,还要用汉语对其中的难点作进一步解释,这样就延长了教学时间,使得原本一个学时(40min)的内容至少还需增加10min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3.1选用适用教材生物化学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搞好生化双语教学的重点。目前,由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为煌煌巨册,价格昂贵,学生难以承受,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原版教材,结合国内现行教材,编辑出合适的生化双语教学教材,并在上课前两周发给学生,将重要而常用的专业词汇列举出来,标出音标及中文翻译,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理解以及课后复习。

3.2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双语教师短缺的现象,以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进行双语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困难,所以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口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部分教师到外语院校进行集中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我校组织过两次此类培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3探索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双语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进行[4]。可以针对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如英语水平整体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而针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英语授课的时间和部分章节,以保证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首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3.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双语教学中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 生物化学;双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5-0057-04

0 引言

双语教学是指采取两种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即在包括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课后辅导、考试等在内的各教学环节中使用母语进行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完成部分或全部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1]。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提高竞争力、迎接外部挑战的需要。其最终目标是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进行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进行思维,并在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2-4]。

生物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学科和领域[5]。近几十年来,生物化学发展异常迅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使生物化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内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有利于推动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国际接轨,可以有效跟踪国际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沿,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了解学科发展方向、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成为高素质的开放型、开拓型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如何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一直是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们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开设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相关政策制定、师资的培养和教材建设等[6,7]。笔者此前已结合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从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策略、发展提高措施和教材建设等角度进行了探讨[8-10],在此主要以生物化学的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谈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1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广泛的教学形式,是教学的核心。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不仅事关本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的质量,而且是提高学生双语水平、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因此,充分重视课堂教学,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对提高双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即通常所说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完善的教学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和适当处理;(2)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与措施;(3)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计划与安排,以及拟定适当的练习题和思考题等。虽然教材的编写具有大致相似的编排规律与格式,但一般而言,不同编写者编写的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写作风格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文原版教材的编写风格与中文教材的差异会更大一些,从而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更多的困难。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在课前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于使用英文教材的双语教学而言,不仅要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材分析和处理,而且还要从专业英文的角度进行课前准备,包括专业词汇的准确发音、中文含义以及某些特殊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方法等。

尽管现在使用的原版教材具有许多优点,如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不仅体现了专业教材所必需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而且反映了国外著名高校和名家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但是,这类教材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这些原版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大多覆盖面很广,要么是厚厚的一大本,要么简化成“纲要”。学生单凭自己阅读教材往往难以迅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专业新知识,这也就是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辅导的根本原因。老师在履行这种教学辅导职责之前,必须在透彻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按照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处理: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哪些内容不讲(学生自己阅读)。确定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制定讲述的逻辑层次,从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引入、分析破解和归纳小结等,一一做出预先的设计和安排,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注意做好学科知识的取舍和补充,即根据需要对教科书中叙述过于繁杂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对过于抽象的内容做适当的补充。例如,生物化学外文教材对于名词概念及某种学说或模型的叙述往往比较抽象,学生受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水平所限,难以根据原文叙述理解和掌握其核心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时,以相对简洁的英文句子对其重新阐述。只有这样,才能以教科书内容为主线,通过优化和整合,形成一个适合学生快速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将本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等补充进去。

3 教学方案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以及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双语的优势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本学科知识。

3.1 双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首先必须明确,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不管采用何种语言进行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更好、更有效地传播知识。双语教学是用两种语言或两种工具进行学习与知识传播,因此,应区别于语言的学习,不能单纯地翻译课文、讲解词汇与句型。应当遵循专业知识学习为主、专业英文学习为辅的原则。但在课堂教学中对专业词汇、某些涉及专业知识的特殊英文表达方式等做相应的解释和归纳还是必要的。在双语教学中,不应单纯追求形式,硬性规定必须全英语(或其他第二语言)教学,或规定英语必须占教学语言的百分之多少。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随时调整双语教学时两种语言的应用比例。对于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可多用英语讲解,而对于那些复杂的、生涩难懂的知识则多用中文讲解,不因第二授课语言的引入而忽视母语的应用进而影响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在使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常用的、简单的和容易接受的单词与句型解释说明专业知识点,以免因第二教学语言的引入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困难。

3.2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历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教学有法,无定法。双语教学的实施更是如此。课堂教学是教学方案的具体体现,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至少应做到“一准确”和“三清楚”,即传授的知识准确,层次清楚、口齿清楚和板书清楚。(1)教师传授的知识必须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教学中不致出现知识性或科学性错误;(2)层次清楚指授课时按照预定计划依次推出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循序渐进。组织恰当的语言做好前后内容的衔接和不同内容的转折以及采取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编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传授知识的层次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授课时口齿清楚才能达到通过语言传授知识的目的。讲述时注意语音语速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不仅可以使学生听得更加清楚,而且可以给予学生变化的听觉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4)板书清楚不仅有利于弥补教师讲述不清或学生听得不清的缺陷,而且还具有许多多媒体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点。双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合理运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又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包括PTT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知识信息,包括与学科相关的研究前沿等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语音系统和动画课件等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英文的学习效果。但是,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而且课件的制作也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将所有讲述的内容都放上去。所以,多媒体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一,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板书的作用。传统板书内容在黑板上保留时间较长,重点、难点清楚,便于学生选择性记录。同时,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采用正板书与副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发挥传统板书的这种优势。板书内容可根据需要随时添加补充、擦除更改,更有利于强调和突出重要知识点,与课件内容互为补充,从而达到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不仅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名词繁多,而且还涉及众多复杂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方式,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学习难度最大的学科之一。双语教学时,传统板书的作用尤为明显。例如,对于学生而言某些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或知识点,用中文讲时需要板书辅助解释,用英文讲时更需要这种板书,以防学生因未听懂而给理解带来困难。

课堂教学除了注意上述几个基本事项外,还应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学互动的教学过程和总结归纳性结尾。设计适当的开头方式,组织恰当的语言,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生物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结合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引入教学内容是可以借鉴的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师生双边活动,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满堂灌,让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一堂课结束前应对本堂课讲授的内容作出小结,总结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并结合讲课内容布置适当的练习题或思考题等。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的准备和能力。在课堂上,尽管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课前准备有条不紊地实施教学方案,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打乱”事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互动时,对于同一问题,学生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的不同,不同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完全相同,而且还可能会引入许多相关问题并引发争论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掌控局面,确保课堂教学过程顺利推进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3.3 课堂教学中科研素材的应用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科学研究实例进行讲授,能较好地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科学。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出现过许多具有励志作用的著名科学家和成功的科学研究事例,例如Watson和Click及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推导与建立;我国的科学家团结协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质——胰岛素等[11,12]。此外,将本学科发展前沿的知识,尤其是教师自己的科研经验和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既可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从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比国内教材改版更及时,但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囊括本学科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技术等,这就需要教师经常阅读相关科研文献,及时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发展的动态前沿。双语教师如果能在相关领域从事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并能取得一定的科研经验和成果,那么,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往往显得比较遥远,有些甚至还有点儿神秘和“高不可攀”,一旦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成果,并在课后邀请学生参观研究室,就会给学生一个贴近实际、“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逐渐使学生形成“只要现在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自己也能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的观念。

4 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环节,而教师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牵涉到许多环节,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不断实践和探索,不仅要努力学习,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水平,而且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工作,做足课前准备,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完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淑锋,刘萧,谢维.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2004,(3):25-26.

[2]郭汉光.关于双语教学的对话[J].教育导刊,2003,(3):55-57.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01-08-28)[2013-02-20].http:///20030804/3088968.shtml.

[4]贺利芳,张刚,周围.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54-55.

[5]张庭廷,李 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生物学杂志,2008,25(1):69-71.

[6]武敬杰,许世彬, 赵新雅.影响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64-65.

[7]毛阿兰,胡建新.普通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192-194.

[8]王贤纯,陈平,曾雄智,等.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68-69.

[9]王贤纯,陈平,王迎,等.生物化学双语教材建设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2,32(1):101-103.

[10]王贤纯,陈平,王迎,等.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本科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2):36-37.

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4

一、化学学科在与我校重要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地处绵阳的我校董事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国防化学上有一流的人才和设备,因此我们可以联合开办国防应用化学方向,即与国防建设有关的含能材料(炸药)即硝基化合物化学,放射废物治理及放射分析方向,以满足西部大量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对这些方向人才的需求(注:我国仅北京理工大和南京理工大在开设该方向专业,但毕业生不愿到西部特别是一般离城市较远的军工企事业单位工作,造成这些单位人才严重短缺,急需西部高校培养输送该方向的专业人才);我们已经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核化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签定了正式的联合培养这些方向的应用化学高级人才的协议,并得到了积极和热情的响应,他们非常愿意并决心和我们一起将该专业办成全国一流的特色专业;我们已与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成功应用化学本科、分析化学硕士点办学资格。近年来我校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展了多项有关放射废渣固化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获得了多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基金,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委派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楚士晋教授出任我校副校长后,双方的合作达到了水融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楚校长所研究的学科就是国防应用化学,因此一定能发挥地处绵阳的我校董事单位的巨大学科优势联合办学,将这个专业方向发展成全国有名的有特色的重点专业。

二、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

1.学科情况

化学教研室及现在的化学研究所,是我校最老的教研室之一,多年来承担全校基础化学教学任务,科研方向主要围绕材料学科开展。从1995年起共申报8次应用化学本科办学资格,直到最后一次于2002年申报成功,现有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硕士点,2004年度已申报无机化学硕士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绝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正按计划引进高水平人员。

2.实验室建设情况

化学实验室分为化学基础实验室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共计1200平米左右,现有的基础实验室已不能满足需要,新化学基础实验室共3000平米正在新区兴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于2003年度批准立项,一期投资50万,能完成部分教学和科研工作,但对我校教学和科研有重大影响的大型高技术测试设备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ICP光谱仪等还没有到位,精细化工实验室还未建设。

3.科研情况

多年来在生物大分子分子光谱学、纳米材料、工业废渣利用、化学建材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开发,200多篇,被SCI摘录10余篇,有数项科研成果已转化生产,为有关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绩突出。

三、适应我校发展的化学学科建设设想

1.化学学科建设

应明确化学学科在我校的地位和作用,如前所述,化学学科是我校理工学科的知识结构组成部分,更是材料、生物和环境的基础和支撑,本身又有广阔发展前景,是我校必须重点发展的学科,要让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欠帐较多,已不能跟上学校的发展,更谈不上毕业学生或对外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在社会上的影响。学校的大发展同样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带来了责任和巨大的发展机会,理清我们的思绪,明确任务,制订好计划,踏踏实实,埋头苦干,化学学科一定会对学校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成绩。在化学基础教学和学科发展方向方面,应做好基础化学课的教学,在学科发展和意见方向上,应研究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这些学科中的化学问题,对相临学科确实起到基础和支撑作用,并积极开展与这些学科的合作,相辅相存,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在应用化学发展方面,办好应用化学的三个方向即应用分析、精细化工和国防化学。应用分析又称为工业和科研的“眼睛”,应把发展方向定为与我校相临学科紧密相关的材料分析、生物医药分析、环境分析和国防化学分析;精细化工方向应跟上国民经济发展,坚持在高新的新型化学建材、生物化工、药物合成等方向上;国防应用化学应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好协议,充分利用董事单位一流的设备和人才,把这个方向办成全国有名的专业。研究生发展方面,在已有的应用化学和分析化学硕士点基础上,再申请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硕士点,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申报应用化学博士点。研究生论文研究应围绕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国防化学、分析测试、精细化工等方向开展工作,逐步的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深刻体会联合办学的“西南科技大学模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实现化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2.实验室建设

基础化学实验室:原有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已不能满足我校基础化学教学的需要,经努力申报,已获批准在新区划拨了3000平方,具有相当水平的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方案已初步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工作按计划于2005年建成。应用分析实验室:2003年度,申请获批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已投资50余万,初步建成能开出部分仪器分析和生物分离与分析的应用分析实验室,但一些对全校教学科研有重大影响的大型分析测试设备还没有,这对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提升学校的档次很不利。由于学校的资金有限,现阶段不太可能购买,因此应与地处绵阳的拥有这些设备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卫生防疫站、绵阳水务集团水质中心联系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保证我们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水平和条件,并在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精细化工实验室:精细化工属高科技产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贡献巨大,绵阳千亿工程计划中,计划精细化工将贡献50亿/年,而目前仅10余亿元/年,这说明精细化工的前景,精细化工实验室的建立将使该方向学生就业分配和我校在该行业的地位作用及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创造必要的条件。目前该实验室还未建设,绵阳计经委有意出资30~50万在绵阳选单位共建绵阳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我校是最有希望获批的单位,如我校再配套30~50万,那么一个具有相当水平的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就会在我校建成。同时应建立有关的实验基地,加大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按“产、学、研”的发展模式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国防化学实验室:国防应用化学含核材料与放射分析、炸药合成与分析、燃烧化学等,我校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力建设该方向的实验室,但我们已和联合办学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谈好,由他们出设备和师资来完成该方向学生的专业课和毕业论文教学和科研工作,相信该专业由于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流的设备和师资会办成全国有名的我校亮点专业。校外联合共建实验室:前已述及,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短时间内不可能全部投资建设上述实验室,这就要求我们应利用联合共建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人力和物力,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建立实习单位、聘用相关人才和有偿服务的形式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教学和科研上较大的收获,并与他们一起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3.化学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目前的师资力量仅能维持教学任务,研究条件仅能基本满足少数教师的科研,形成少数学科梯队,大部分教师没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和条件,而是跟随其他学科有关教师做一些辅助型研究;学科内部沟通、配合交流和学术气氛还有待提高。面对越来越大的任务,要求我们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并以实验室和各类研究课题申报和开展为突破口,形成学科和学术带头人领导的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的数个学科梯队和群体,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合作单位和外聘教授的作用,在短时间内形成化学学科高水平队伍和优良的学术气氛,在产、学、研多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

四、适应我校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

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教学 作用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3-01

引言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常常以较为短小的教学视频为教学方式,讲述的内容较为短小精简,不论移动观看还是在线观看,均可以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在很多方面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微课的含义及其特点

1.1微课的含义

2008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其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性开发了对应的教学视频,实现了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的具体含义为:教师以教学微视频为载体,充分的借助视频、音频课程资源将自身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还能够较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学习的需求。

1.2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容量少、规模小、导向性较强、适应性较强,具体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所用时间较短,微课的一般时长在5min到10min左右。初中化学微课主要研究的对象为化学反应机理、物质性质、化学实验等方面,与传统的初中化学45min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

其次,微课所含内容短小精简,在微课视频设置时,从教材所含重点知识为出发点,根据学习难点针对性选取微课内容,虽然其中所含的教学内容较少,但是总体的导向性、目的性较强,所以,更能够将主题突出,内容也更加的精简。

第三,所含的资源容量非常小,微课视频所占空间多数均为几十兆,格式可以转变为各种媒体播放格式,不论下载到MP4、电脑还是在线观看均是非常便捷的,非常适合教师观摩、学习者学习。

第四,微课所含内容较为实用,其构思往往为教学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在化学微课中也通常包含一些探究性试验问题,可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可将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导入到化学课堂中,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使用到初中化学课前的探究环节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本节化学课程所含知识点的“深度”探究。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可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带来较多的便利,特别是微课可以进行无数次的播放,可以帮助一些掌握知识点较慢的学生课下进行独自的学习,这对于提升学习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也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多种媒体进行配合,实现对初中化学课堂的优化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其中包含有很多探究性试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微课资源,不仅可以为初中化学提供出有效安全的试验素材,同时教师可充分的利用微课实现对学生学习化学思路的引导,特别是一些有危险性的试验、试验现象较为模糊的试验,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既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优化整个初中化学课堂,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化难为简,突破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化学知识整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包含有较多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可将传统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点形象化,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的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的突破。

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1初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微课应用时首先必须将微课的特点突出,这就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重点应当突出,内容应当精简,保证各个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次,微课的应用必须保证实用性与多样性,这就需要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角度创设化学教学的情景,既保证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又保证化学课程的生动性。

3.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中的燃烧的条件为案例分析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初中化学燃烧的原理,确立微课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首先认识燃烧的特征,其次,可根据燃烧的特征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第三,掌握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需要掌握的目标之后,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微课设计的内容为:首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现象将初中阶段燃烧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其次,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借助微课视频的方式将燃烧的条件中具体的对应关系找出,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将何种物种在燃烧的条件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进行生动形成的讲解,从而有效的将燃烧的条件从新纳入到对应的认识结构中,从而实现燃烧的条件的网络化与系统化。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制作工作,首先在时间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微课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其次,在进行声音的录制时,应当保证声音的抑扬顿挫。第三,在进行画面的选择时,应当保证选择的画面生活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生动性,还可以增强化学知识点表达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增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应对微课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后期完善处理,使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求。

结束语

当前微课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开始了应用,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演示、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总体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微课成为了简单的片段教学,并没有将微课所包含的微评价、微策略、微内容及微目标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的理解微课的精髓,掌握微课应用的要点,使微课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不断的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君芳,贺俊崎.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2]王同聚.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12-117.

[3]刘赣洪,袁文珍,宋江雪. 中小学教师微课偏好内容分析研究――以江西教师网点击率前500名的微课为研究对象[J]. 上海教育科研,2015,08:38-42.

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6

中学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这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试就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1.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

科学知识在构成科学素质五要素中起着基础作用,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矗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

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主要有:①最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最普遍的化学常识及科学史知识。②化学计量系统,化学用语,命名法。③最重要的化学概念和最根本的化学原理,包括溶液理论、气体定律、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④典型金属、典型非金属、过渡元素、稀有气体以及有关的化合物知识。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核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地球化学、化学分析、化学合成。⑥化学与社会、化学科学新进展、化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化学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大应用以及与当前社会发展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

2.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科学素质教育的第二个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

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②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③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2)思维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4)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①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原因。③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④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5)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力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②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③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和创造性。

3.教给学生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掌握科学方法无论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或者从发展能力的角度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是有一定难度,但教给学生普通的自然科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1)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

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

(2)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

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分类。

(3)得出规律性结论

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4.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意识

笔者认为,科学意识包括两重意义,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科学观。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意识的进行对待、处理或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丰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但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很多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化学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具有的特点。例如,可以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起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树立起尊重事实的观点,树立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树立为科学而不断探索、不断奋斗的观点等。

促使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这也是化学素质教学的一个应重点加强的方面。我们的教育最起码应做到:一个受过中学化学教育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时,不要求他们能说出问题的原因,但应具有知道这是化学现象的化学科学意识。就好比说,一个公民走在大街上,看到汽车后面排出尾气,他应该意识到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

要促进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意识,最主要的手段应该是让学生参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形成化学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观点。同时也应告诉学生,如果不合理地利用科技成果也会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社会生活带来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