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甘家口社区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快速老龄化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1]。一方面,跑步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养老需求呈几何倍数增长[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3],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绝对数接近1.2亿。数以亿计的老年群体将产生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这对原有的养老服务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就业方式,家庭结构,养老观念的深刻变化[4]。当前,微型家庭和空巢家庭的不断增多,养老问题已经不是单个家庭能够承担的私事了,养老服务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日益凸显,若不能重构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在可预见的期限内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风险[5]。因此,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于一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1 社区居家养老及其理论基础
如何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我国基本国情而言,如果光靠政府力量去开办养老院等机构进行养老,肯定力不从心,养老的社会化必须走"居家养老"之路。
目前学术界关于居家养老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从总体看来,其基本共识如下:居家养老模式基本以居住于老人自己家中为基本形式,以社区设立的养老服务网络作为联系手段,该定义用的是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等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6]中关于居家养老的模式总结。
居家养老,主要是指政府与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给予居于家中的老年人群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各方面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模式。这是对之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更新,更是我国社区服务进一步发展,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居家养老"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居家养老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它主要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提供社会化服务,破解当今社会难题。
将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全面地推进,可以有效破解中国日益严重的养老压力,对于提高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生命与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能够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是尊重老年人心理需求与情感追求的人性化模式;能够使家庭更加和谐、社区更加和谐、代际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设;同时,该模式也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社会的就业渠道得到扩增,使社会经济得到增长,从而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7]:该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进一步中国化的产物,它强调了社会福利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以及服务队伍专业化四种趋势,为居家养老于中国的发展之路提供一种具体的思路与举措。
社区照顾理论[8]:它是由社区非正式网络和正式社会服务机构在所属地所共同承担的给予有需求的老年人以照顾的服务方式。其中,非正式网络一般是由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以及街坊四邻等群体共同构成,正式社会服务机构则包括各种类型的专业服务机构。
从居家养老服务的角度上分析,杨宗传[9]把老年人群的基本需求大致分成四大类:医疗保障、经济保障、生活服务保障与心理保障。本人在此次研究社区老年人养老基本状况的过程中,正是参考杨宗传这种分类方法。
2 调查过程的说明-以北京市甘家口社区为样本
甘家口社区地处首都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上,是传统意义上的城乡结合部,位于老城区旁,于2007年完成了"村改居"建设,本人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该社区进行实地研究和调查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至2014年年末,户籍人口65441人,其中超过60周岁的老人为15817人,占总人口的24.2%,60~69岁老人8971人,占老年人口数的56.7%,70~79岁人口4823人,占老年人口数的30.5%,80~89岁老人1657人,占老年人口数的10.5%,90~99岁老人364人,占老年人口数的2.3%,超过100周岁的老人为2人;占老年人口数的0.01%。在这之中,处于空巢独居状态和孤寡状态的老人总数为1431人,其中,超过80周岁的高龄老人为2023人。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老年人口正在呈现出一种基数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命不断延长、空巢家庭持续增多的趋势,这一增长速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评定标准。一般情况下,老年人都不希望在年老之时离开自己所熟悉的家园,落叶归根的思想在中国更是根深蒂固,因此,在家门口养老必然是中国老人在晚年的愿望,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服务模式故而应运而生。
本次调查内容不但涉及到老年人的性别、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等个体因素;还包括其经济状况、收支情况、居住状态以及婚姻情况等家庭与社会支持变量;而子女探望数量与质量、老年人主要的休闲娱乐习惯与方式、其最需要解决的服务类型以及其对居家养老这一模式的了解程度与对政府在老年人工作支撑上的满意度等行为变量也有必要探究;而老 年人的健康情况变量我们采用生活自理能力等进行表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有效比率为86.1%。样本的性别与年龄分布与北京市老年人的基本分布基本一致,调查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见图1、图2。
3 社区居家养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调查研究的结论
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各项服务职能还不十分完善[10-12],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3.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 甘家口社区是一个建于90年代的老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社区不能提供专门的场地以满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之需。在硬件设施中不能满足于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社区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利用原老年活动室,成立了兼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含有16张病床,以供老年人午间的休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功能的拓展。工作的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合理,适用性较差;②服务设施不够齐全,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③基础设施较差,配备也比较单一。
3.2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简单。现在看来,甘家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专职服务人员主要面向小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人员中招聘。这些人员虽然有较强的责任心,但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社区建有多支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因缺乏经验,不能充分、长效发挥助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社区专职、志愿者服务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②上述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③专业化的服务项目较少,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专业化服务难以开展。
3.3资金有限,后续服务受到制约。从目前的情况看,甘家口社区虽然依靠上级部门的投入,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展开了针对老年人具体需求的一系列服务措施,然而,由于管理资金的来源收到局限,而社区也无适当的经济来源给予居家养老服务站持续注入所需资金,这使部分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某些后续服务被制约。政府部门每月给予特困、高龄或低保这部分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的资金,促进了部分老年人困难的解决,然而,要使居家养老服务更加全面有效,这些资金却是远不能达到要求的。
3.4居家养老观念落后,服务力量薄弱。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于居家养老服务这一概念还不甚了解,对于这种十分符合老年人实际情况与需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了解还有待更进一步地深入。部分部门对于社区养老服务开展与加强的重要性、迫切性存在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的问题,也没有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单位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之中。因社区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力量薄弱,缺乏服务的多样性,没有专业的服务企业加入,难以有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对老人而言,他们住在自己社区里,置身熟悉环境,看到相识邻里,可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友情。所以,老人们大多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对社会而言,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可以将政府、社区和市场的力量集中在一起,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好选择。因此,设立一套完整健全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对于中国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
4 完善甘家口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建议
4.1加强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的设施建设,使老年人有一个充分的心情宣泄、情感疏通之所。加强社区多功能活动室、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老年人每天都能开展舞蹈、歌咏、戏曲、乒乓等文体活动。根据调查,对于小区老年人关注的健康状况,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积极开展保健康复、常见病预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知识讲座。
4.2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本社区现有2名专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全部从小区的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熟悉辖区内的老年人情况,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社区仍需加强对专职服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成立一支专业且敬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以满足老人的多种形式的需求。与此同时,鼓励社会各阶层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事业之中来,并不断对志愿者的意愿、服务特长和其希望提供的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登记进行完善,以便于对志愿者进行汇总分类,以拓展邻里互助式的志愿者服务形式,从而使志愿者能够尽其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与特长,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专业人员与志愿者服务人员互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能够从不同的侧重点上提供给老年人各种类型的服务,并使其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4.3拓宽资金来源路径,增强购买服务的群众意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提高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度,激发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包括居民个人给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捐资、捐物或者提供无偿。政府应加强投入社区养老所需的资金,便于更多的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与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主张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自费购买层次比较高的服务,以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现,并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4改变居家养老观念,促进养老事业的市场化运作。加强宣传新型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使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能够转换思维,改变养老的理念。企业亦可以加强对"夕阳红"这个日益健壮的经济产业的关注,多渠道拓展老年人服务领域,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各类服务需求,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刘晓静,汪连新. 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意义、现状及路径探析[J].理论界,2013,(4):75-77.
[2]柳博会.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举措[J].城市开发,2014,(7):76-78.
[3]王翻,武国荣. 我国社区养老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13):38-39.
[4]李学斌. 西方社区养老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观察,2013,(4):62-71.
[5]田逸娇. 英、美、日三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经验及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2013,(1):51-53.
[6]王莉莉,杨晓奇,董彭滔.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4,(3):29-36.
[7]雷玉明,曹博,李静.公共服务型政府视野中城市社区养老合作共治模式-以南京市玄武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3-118.
[8]王盛,白雨辰.关于发展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J].科学发展,2014(3):101-112.
[9]张晴心.国内社区养老研究综述及其展望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163-164,174.
[10]李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2):129-132.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2
上述课题负责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称,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只是东部发达地区或者城镇所独有的问题,它在西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和严峻。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吸拔下,大规模流入城镇的农民工已不再仅仅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是包括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率先“未富先老”
四川作为中国最主要的劳务输出地之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东南飞”导致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农村空心化现象更为严重。此次由四川省社科院和四川省农业厅联合组织的课题组就选择四川省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区完成520份农民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01份)。
调研报告称,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依据。而对50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8%,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1.4%。
郭晓鸣说,如果去除长期在城镇务工且被纳入城镇人口的那一部分人口,农村人口老龄化率将更高。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长期在城镇务工,导致农村空巢化现象的出现,38,3%的家庭只有一位或两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留守在家。
而更详细的数据显示,在调查涉及的1744个劳动力中,有750名外出务工,占比43.6%;而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90.53%。
不仅如此,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88.4%的人仍在从事农业劳动,且占总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高达33.2%,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凸显出农业劳动力高龄化特征。而在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中,只有17.3%从事农业生产,仅占总农业劳动力的23.3%。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在公共财政投入更少、居民富裕程度更低的传统农区更早丧失‘人口红利’,并且面临着更加沉重的养老负担,这对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必然产生显著的制约性影响。”郭晓鸣说。
引发多样化挑战
该课题的初衷在于准确把握当前西部农村“谁在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及其对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影响。报告显示,劳动力老龄化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向小农经济倒退,也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障碍。
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老龄劳动力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了倒退性调整,其主要做法是将水稻和油菜种植规模缩小至满足自食需求的水平,并逐步放弃种植玉米(2313-10.00-0.43%)、小麦(2459-19.00-0.77%)、红薯等耗费劳力且收益不高的非生活必需的传统作物,无力耕种的土地则大多撂荒或临时送给乡邻耕种。老龄劳动力生产粮食主要用于自食,用作出售的粮食较少,农业生产又回归到改革开放前低投入、低产出的小农经济模式。
而从家庭副业上看,大量农户因缺乏劳动力而主动缩减了生猪等养殖业的发展规模,有57.3%的家庭已经不再饲养生猪,户均存栏数为3.3头,且主要用于自食,用于出售的生猪数量逐年锐减。曾经作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重要支柱之一的养猪产业的衰落,表明农民这一传统增收渠道几近瓦解。
不仅如此,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首先导致生产方式向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倒退,进而产生农业技术需求明显萎缩这一更为严重的后果,这就使得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上面热、下面冷”、农民积极性低等突出问题,导致了老农民、老品种与老技术的循环。
报告还称,农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农村家庭的空巢化,501户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村家庭空巢率高达38.3%。显然,农村家庭空巢化将对农村老年人口产生经济和社会上的双重影响,而社会影响甚于经济影响。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3
【摘要】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了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提出了我市有关社会养老服务的一些安排,建设老年人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托老院建设;生活家园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随着建国后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行列,截止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9亿人,占总人口的12.79%。目前全国除青海、新疆、外,其他省份均已进入老龄化。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全国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长800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超过30%以上。也就是说,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老人发展到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而且高龄化、空巢化将日益严重。2007年,大庆市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31.2万,已占大庆市人口总量的11.4%。按照有关部门说法:大庆市已跨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而预计2015年,大庆市老年人口将达50万人左右。
2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我国特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老龄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大庆市老年人口增多除“正常增多”这一原因外,百姓生活水平较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日益适合人居,百姓更重视卫生保健、大庆市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也是重要原因。据了解,大庆市市民的人均期望寿命达77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岁。
3 我市有关社会养老服务的一些安排
3.1 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老年人:2009年6月18日大庆市政府出台了 《大庆市推进市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方案》,并指出: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矛盾,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势在必行。按照“抓好公办养老机构、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则,力争用3年时间,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核心、以专业服务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并制定出台14项管理办法。
3.2 北医院开展无陪老年关怀病房的考察调研:近期,让北医院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共赴北京、杭州、南京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监护中心、北京燕达国际健康城金色年华养护中心、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南京金陵老年康复医院、南京市红十字老年康复医院等十余家医院。重点参观了无陪老年关怀医院经营模式、监护室的仪器设备及管理、无陪整体护理的管理。一方面看到了南方无陪老年关怀医疗机构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方面看到我们的选择的专科风险小,投资少但效益高,找到了与我们医院规模相近并已成功转型到无陪老年关怀服务的成功案例,即:浙江省老年关怀医院。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开办无陪老年关怀病房的信心和决心。
3.3 北医院具备开设无陪老年关怀病房的条件:目前医院有2台车况较好的救护车可以接送患者。住院部有电梯、急救设备基本健全,空置病房较多。医院有专业的医疗人才队伍,共有医护人员98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7人。我们有现成的食堂、会议室可以改造成营养配餐部和康复训练室,有现成的殡仪馆为临终关怀病人提供方便。只要对病房格局稍加改造、对人员进行短期培训、增加少量监护设备,就可以开展起来。
3.4 让北医院无陪老年关怀病房的具体做法。通过考察,我们将自身的条件与南方医院进行比较,明确了医院向无陪老年关怀机构上转型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无陪老年关怀病房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制定了医院发展的三期规划。
3.4.1 让北医院无陪老年关怀病房服务对象:专业收治诊断明确,急性期治疗结束,有医疗需求但家庭护理困难的生活自理有困难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如:肿瘤终末期、长期卧床的各种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有特殊医疗需求的植物人状态、昏迷状态、痴呆状态、临终状态的病人。主要为长期昏迷、植物状态的病人开展生命支持、气管切开、留置管护理、呼吸机管理等内容的服务。为痴呆病人开展鼻饲、生活管理等内容的服务。对癌症晚期患者提供控制和缓解疼痛、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病人的心理护理、理疗、按摩、疼痛微波治疗等关爱服务。
3.4.2 让北医院无陪老年关怀服务模式:让北医院无陪老年关怀病房,分为重症监护区、家庭养护区、老年关怀区、慢病医疗区。在基础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有专业的护理员,24小时为入院患者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生活专护,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患者,每2小时翻身,每4小时为患者进行播放音乐、肢体锻练,喝水、吃饭、洗头、洗脚、洗澡,协助大小便、聊天、散步。老人苦闷、烦燥想家时,我们的心理医生呵护孩子一样的开导,关爱他们,让每位老人愉快、有尊严的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医护人员每日查房24小时值班,确保患者医疗、抢救工作顺利及时进行。医院设置内科、外科、中医科、临终关怀科、康复保健科、心电B超室、检验科、抢救室、营养部、多功能健身厅、宗教活动室。病房备有衣柜、床头柜、电视、冰箱等常用家电,保证24小时热水,有自动平卧洗澡车,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洗澡。
综上所述,老人的今天,我们的明天,相信无陪老年关怀病房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必将成为一项惠及油田老龄人群的民心工程。我们让北医院全体干部员工坚持以“老人为本”的服务宗旨,用最贴心、最规范、最人性的服务为患者打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让无陪老年关怀病房真正成为老年人的“福地”,为构建和谐示范矿区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4
2月25日至26日,2011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在昆明市召开。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出席会议并讲话。陈传书强调,要认真搞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草案)》有6个基本特点。
一是加快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程。“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全体老年人。
二是加快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争取实现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0‰。这样也就大大缩小了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是更加注重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建设,把老年卫生保健、疾病防治、医疗服务、失能护理等提到了重要位置。
四是更加注重老年宜居环境和家庭发展,把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宜居社区”和“温馨家庭”列为重要内容。
五是更加注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老年社会管理工作,把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纳入了规划。
六是更加注重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包含不少改革内容。
整个规划思路,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使广大老年人健康、充实、有保障、有尊严地生活,形成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的新风尚,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海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3月16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通气会,公布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会上称上海将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徐建光说,上海市卫生部门经过长期调研,发现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相较其他地区,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布局滞后的“短板”,康复、老年护理等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为此,上海将加强老年护理等短缺资源配置,对二级医院进行功能调整,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或老年护理机构。
长者“乐生活”
烟台实施“老年人才开发战略”助推老年人二次建功立业
近日,烟台市老龄办以创建“全市老年人才信息数据库”系统为先导,实施“老年人才开发战略”。据悉,烟台市老龄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内举办烟台市老年人才交流会,鼓励老年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咨询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动,支持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养老服务、社区文化、低碳节能、环境保护等社会事务,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推银色人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吴玉韶:中国“十二五”期间人口老龄化3个新特征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于2011年3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会上称,“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
吴玉韶称,一是老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 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171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
二是高龄化进一步加速。到2015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
三是空巢化进一步加速。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宁夏老人每人花3980元可畅游韩国11天
3月13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老龄办获悉,韩国旅游发展局已将2011年定为韩国文化旅游“中国・宁夏老年人活动年”。即日起至11月,自治区将组织老年人集体到韩国参加观光旅游活动。
数字看新闻
去年,自治区老龄办、老年产业协会和韩国旅游发展局合作,曾组织180多位老人集体赴韩国观光旅游,这一活动赢得各方赞誉。今年年初,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文化旅游品牌评审会将该活动评为“老年人韩国最佳旅游品牌”。而韩国旅游发展局决定将“活动月”升格为“活动年”,并于4月份在韩国首次举行启动仪式,邀请更多老年朋友前往韩国观光旅游。全程11天,费用3980元/人。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5
关键词:养老院;景观设计;人性化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的背景
(1)全球人口老龄化。1865年法国最早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浪潮。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10%,甚至有些超过了10%,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起源与发展。现今我国正处在生育率较低,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因为各方面原因形势越来越严峻,从家庭到社会到政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养老问题解决不好必定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干扰。
(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大概占到全亚洲老年人人口的1/2全世界老年人人口的1/5。第二,未富先老的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西方国家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体现的是“未富先老”。而西方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的时候,他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所体现的是“先富后老”,以充分的经济水平来解决老龄化面临的社会问题。第三,城乡颠倒、地区间的发展非常不平衡。第四,“空巢”老人增加速度加快。中国提倡两代一起居住或者多代居住,并且“4-2-1”的家庭结构模式近年来日益凸显,这种类型的老年人人口还将会继续增加。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特点,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的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进步,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大,以及各级政策的重视,出现了更多模式的养老社区和老年公寓,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子女也开始慢慢接受养老社区养老的方式。
1.2 研究的内容
首先从中国“养老”概念溯源探讨中国当下的养老模式。其次从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征以及对环境景观的需求分析来了解老年人当下可依托的环境景观。在理论研究中根据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的空间布局;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要素,主要从硬质和软质的景观要素:道路交通、水景、植物配置、交往活动这四方面的环境要素来做具体分析。通过上述的研究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模式的影响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总结了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原则,主要是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保健性、沟通交流、价值体现等原则。并通过国内和国外的案例论证上述的理论,验证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的,得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研究总结,并对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作出展望。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老龄化已是全球化问题,我们可以依据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变化,深入地研究设计出适合他们生理需要的居住环境。随之而来,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研究应运而生,目前,对室内居住的研究已经非常完善。除了设计师和病理学的努力以外,社会各阶层的学者从私密性需求、尊严需求、社会属性等角度切入,研究老年人更深一层的心理需求。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美国老人法》对社区计划、养老福利、老年住所设施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进。在社会养老设施中,着重建设高龄老人迫切需要的护理院,优惠和鼓励私营企业经营。亚洲以日本为例,制定了东京住宅条例,明确指出了东京住宅政策的目标和基本方向为“东京都应加强必要措施,以促进高龄化社会住宅的发展”,包括民间住宅、公共住宅。从目前所收集到的资料看,国外研究的基础点是针对本国老人的独立生活的习惯,只是向社会指出了如何帮助老年家庭解决安全和独立的生活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老年住宅环境对策的中心。对应于这种环境对策,在住宅形式上产生了老年人专用的住宅,在社区规划上形成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老年社区。在老年居住体制上更多的是依赖民间机构和组织,政府只是给予相应的资助和鼓励。
2.2 国内养老社区研究现状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对比较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逼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根据联合国《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成立了“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提出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老龄事业道路行动的目标。
目前,推动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群体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例如,在养老院企业的经营方面,就逐渐兴起了家庭式养老、日托、整托等,很多地区也己引入了地方政府、红十字协会,并创造性地出现了将养老院的经营和房地产的经营结合在一起的产权养老院,这使得养老院产品多样化、功能细分化、服务延伸化。养老区(点)从经营的主体内容来说,都在追求民族化、地方化;从服务设施、服务体系形成的综合服务质量来说,是追求国际化、现代化、标准化。但在这些创新之举背后,养老行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仍没有解决,集中体现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管理理念陈旧、市场秩序混乱方面。
3 结语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情况以及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使我国社会养老压力加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得不由家庭转向社会的一些养老服务机构。
在我国,鼓励和引导个人和企业参与养老服务业行业是当前解决目前我国老年人个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使社会稳定,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当下的情况很难满足我国老年人人口快速增长,“空巢”、高龄和病残老年人的需求。根据本人先前对国内外现状的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养老模式更加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大多更愿意有子女的陪伴,而不像欧美国家的文化老年人更趋于单独居住,更加的自主性。所以在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上我们可以借鉴其绿化配置,亲近自然的理念但在空间布局上应当结合我国老年人心理特征来提供设计方案。然而这也是我国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的现状,虽然绿化容积率高但是使用率却十分的低。忽视对户外环境营造,景观设计中没有切实考虑老人的心理、生理需求,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植物配置没有考虑整体环境色彩不协调,使老人失去了与户外接触的机会。相对于一般的集体居住的地方,养老社区的室外景观要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便于管理,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老人必要的室外活动。最终打造一个适合当今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养老社区室外景观环境,让老年人可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有子女的陪伴和自身的体验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晓婷.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绿地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安丽.基于老年人日常出行特征的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 沈莉颖.城市居住区园林空间尺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熊启明.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场所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5]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
人口老龄化调研范文6
【关键词】老龄产业 发展 对策
一、引言
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大连市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7.7%,总数为103.8万,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8%,总数45.9万,两项数据均已达到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60岁人口超过10%,65岁人口超过7%),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从年龄结构人口分析,老龄化的速度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从大连的现状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老龄化给大连经济带来的影响,明确大连市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产业之间关系,并据此制定相关规划与措施,系统地引导大连市经济朝着更加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大连市在辽宁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前大约13年。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4%,每年仍以1.8万人的速度递增。“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供养机构为补充、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出台城镇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和失能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入住养老护理机构补贴制度,启动实施《大连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展三年规划》,出台社会养老福利机构新增床位补贴和养老机构运营补贴等扶持政策。投资2.6亿元,改扩建61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全市城乡养老机构发展到300个,养老床位数从“十五”期末的1.8万张增加到3.1万张,增幅达63.18%。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养老产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建设17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市“三无”精神病养护院、市老年活动中心、市社会福利院养老分院、各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培育30个以上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村建制村。城乡养老床位总数达到5万张以上,每千名老年人拥有50张养老床位。每年新增公办养老床位1000张,保障困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每年新增民办养老床位1500—2000张,逐步形成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大学从目前的一所,预增加到15所。
二、大连市老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连市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国民财富快速提升,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也变得丰富多样,老龄产业迅速发展引起了关注。但老龄产业的实际发展却并没有期待中快速增长,至今仍然处于“小而分散”的阶段。主要突出表现在: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支持方向有失偏颇。尽管大连市市政府一直以来对老年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因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不断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主要突出表现在:床位仍然无法满足大量的老年人需求;针对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仍然没有相关重视;只单方面的以增加床位作为衡量老龄工作满意度,没有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等。
(二)政府各部门间缺乏配合,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相关配套体系。全国各地方政府一直以来把老年产业的发展作为服务产业,不能带来快速的GDP增长,对此产业的发展无法向招商引资那样给与相关重视。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把老年产业和其他产业一视同仁,没有给与特殊优待。
(三)老年产品供应不足,产品单一。老年人的需求与成年人的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相关企业一直以来忽视老年人的需求,没有针对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做相关市场调研,单方面的认为只要能生产,就能卖出去,殊不知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发出适宜的产品。
(四)老龄服务人员极其缺乏。较其他具备一定发展规模和历史的产业而言,老龄产业的人员明显缺乏。突出表现在现有的涉老服务行业主要依靠家政服务来承担,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自然也就缺乏相关的服务人员。
三、大连市老龄产业发展对策
(一)继续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相关政府的协同效应。逐步健全和完善老龄产业政策体系,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规制度,稳步提高老年人优待水平。加强设施建设和组织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加强基层老龄产业工作机构建设,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的落实,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工作体系。并在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与相关支持,避免只出现有民政局单独支撑局面。
(二)发展多种所有经济下的老龄产业,积极促进各种资金投资老龄产业。鼓励个人自主投资经营,政府颁布相关政策,给予其在土地使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其房屋、院址。积极引进外资发展老龄产业,吸引外资投资于老龄产业。鼓励企业积极创新,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鼓励大学等科研单位,进行实际调研活动,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加快培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积极培育和发展为老服务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培养一支专门的义工队伍,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到福利服务机构工作。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加强岗位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养老服务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快培养为老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要加快培养急需的养老服务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参考文献
[1]我市年增1.8万老人[N].大连晚报,2004-10-23.
[2]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王丽华.大连市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探讨[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