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1

1.1编制目的

为提县交通运输局应对洪灾的能力,切实做好洪灾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确保我县公路、水运防汛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洪灾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要求,结合我县公路、水运交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交通运输局管辖范围内公路、水运因暴雨和河流洪水造成洪涝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对我县范围内突发性洪灾的预防和应急处理事件,在职责范围内执行相关要求。

1.4工作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严格执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分管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等防汛责任制度,全面动员,科学部署,突出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以气象水文信息为基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确保安全度汛。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县交通运输局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和县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指挥管辖范围内公路、水运交通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2.1.1组成

组长:局长

副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

成员: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分管负责人

2.1.2工作职责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所辖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所辖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碍洪设施;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协调组织有关部门组织运力,做好防汛和防疫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做好船舶管理工作。

2.2局防汛办公室

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运安股,负责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2.2.1组成

主任:分管防汛应急工作的领导

常务副主任:局运安股负责人

副主任: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分管负责人。

成员:从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2.2.2工作职责

负责传达上级防汛抗洪应急有关指令和对外联络、协调工作;负责防汛经费的计划、物资的储备、调配和管理,落实防洪经费;负责安排防汛值班和信息上报工作;完成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交给的各项防汛工作任务。

2.3局防汛应急工作组

局防汛办公室下设6个应急工作组,分别是道路运输防汛组、水路运输防汛组、交通基础设施抢险组、恢复重建工作组、应急资金保障组、宣传和后勤保障组,各组在防汛期间实行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

2.3.1道路运输防汛组(设在局运安股):负责道路运输防汛应急的统筹协调,保障道路运输应急运力的调配和运输安全监督管理。

(1)组成

组长:分管道路运输工作的领导

副组长:局运安股、县运管所、县公汽管理站负责人;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分管负责人。

成员:从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局运安股、县运管所、县公汽管理站抽调人员组成。

(2)工作任务

负责准备足够的车辆,随时待命出动,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的运输;负责抗洪抢险、救灾车辆调用;负责指导督促各道路运输企业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并及时调整因灾受阻客运班线,确保广大群众出行。

2.3.2水路运输防汛组(设在县海事处):负责水上运输防汛应急的统筹协调,保障水上运输运力的调配和运输安全监督管理。

(1)组成

组长:分管水路运输工作的领导

副组长:局运安股、县海事处负责人;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分管负责人。

成员:从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局运安股、县海事处抽调人员组成

(2)工作任务

负责组织落实防汛用船。负责组织和协调防汛抗洪急需或抢险船舶的调用,组织船舶疏运有关人员、物资;负责所辖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指导督促各港口、码头企业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做好船舶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指示和要求,负责防汛抗洪有关河段现场指挥和安全监督工作;配合水利部门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负责落实我局职责内清障物资的储备和筹集;负责建立相应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

2.3.3交通基础设施抢险组(设在局建管股):负责管辖范围内交通基础设施防汛应急抢修,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完好和畅通。

(1)组成

组长:分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

副组长:局建管股、县公管所负责人;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分管负责人

成员:从县交通综合执法队、局建管股、县公管所抽调人员组成。

(2)工作任务

做好所管辖公路的巡查工作,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及在建交通项目的隐患排查,并负责组建公路工程抢险队伍,准备抢险施工机械,对汛期出现的水毁工程及险情及时抢修、排除和维护,确保公路畅通;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公路(桥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碍洪设施;收集各县区水毁公路信息,并指导当地交通运输部门开展抢修保通工作。

2.3.4恢复重建工作组(设在局规划股):负责受灾交通基础设施灾后规划重建工作。

(1)组成

组长:分管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

副组长:局规划股、局建管股、县公管所负责人。

成员:从局规划股、局建管股、县公管所抽调人员组成。

(2)工作任务

负责管辖交通基础设施的受灾情况统计,组织灾后调研工作;拟定受灾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并组织实施。

2.3.5应急资金保障组(设在局财务股):负责应急资金保障工作。

(1)组成

组长: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

副组长:局财务股负责人

成员:从局财务股抽调人员组成。

(2)工作任务

负责安排落实抢险救灾资金,指导、监督救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2.3.6宣传和后勤保障组(设在局办公室):负责做好防汛抢险期间的交通运输系统防汛宣传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

(1)组成

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

副组长:局办公室、局机关党委负责人

成员:从局办公室、局机关党委抽调人员组成。

(2)工作任务

负责联系有关媒体,宣传报道防汛抢险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依法向社会交通运输系统防汛公共信息;负责组织局各个工作区、宿舍区汛期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具体组织落实遇高洪时的职工及家属搬迁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洪水退后,搞好环境卫生及灾后恢复工作。

3预防预警机制

3.1信息收集和报告

3.1.1信息收集

进入汛期,局属各单位要加强防汛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实行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局防汛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局属各单位要做好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任何个人一旦发现水灾情况,应立即按有关规定向本单位或局防汛办公室以及县各防汛指挥机构报告,确保预防工作得到及时开展。

3.1.2信息报告电话

县委总值班室电话7823007;县政府总值班室7822279;县应急管理局7997119;市局值班室2332830;县防汛办7824153;局机关3130025,传真7822605;县海事处3130203;县运管所7821680;县交通综合执法队6151265;县公管所7879606;县公汽管理站7820906。

3.2预警行动

局防汛办公室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并将分析结果和处理建议向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启动处置应急程序,向各成员单位预警信息,通知各成员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各成员单位应逐级在行业系统内预警信息,通知行业系统单位、企业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3.2.1及时将有关信息和注意事项通知各成员单位,发出防御部署通知;

3.2.2做好防汛前期应急准备工作;

3.2.3要求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24小时开机,保持通信渠道畅通。

3.3预警级别划分

按县人民政府规定,根据涪江洪水情况,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分别用红、橙、黄、蓝色表示。

3.3.1涪江射洪水文站流量达到8000立方米/秒(重现期2年),预警级别为Ⅳ级,用蓝色表示。

3.3.2涪江射洪水文站流量达到13200立方米/秒(重现期10年)或江河堤防出现重大险情,预警级别为III级,用黄色表示。

3.3.3涪江射洪水文站流量达到16100立方米/秒(重现期20年)或江河堤防可能发生决口,预警级别为II级,用橙色表示。

3.3.4涪江射洪水文站流量达到17500立方米/秒(重现期20年),出现较大范围淹没,江河堤防可能发生决口,预警级别为I级,用红色表示。

当上级启动预警级别时,县交通运输局执行相应的预警级别。Ⅰ、Ⅱ级预警在县人民政府和县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准备工作;Ⅲ级预警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应急准备工作;Ⅳ级预警由局防汛各工作组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出的防汛应急响应指令或接到交通运输系统单位报送的水灾信息后立即启动本预案,调动本系统资源和力量投入抗洪抢险工作。

4.1.1Ⅰ、Ⅱ级应急响应

当局防汛办公室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出的Ⅰ、Ⅱ级响应指令,立即向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开展以下工作:

(1)贯彻执行县人民政府、县防汛指挥部的指示精神;

(2)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位,召开紧急防汛工作会议,启动本预案,部署抗洪抢险工作;

(3)部署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和准备情况,落实人员、物资和运力,实施防汛交通运输保障组织指挥工作;

(4)各防汛应急工作组在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协调下,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协作配合,全力做好运力调度、防汛物资和人员的抢运、车船及有关设备设施的抢修、港口、路桥抢修、航障清理,以及安全保卫、后勤补给、信息收集、统计和上报等工作;

(5)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工作,尽可能减少水灾造成的损失;

(6)做好防汛后期的生产生活恢复工作,局防汛办公室组织交通运输系统范围内因特大水灾受损的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4.1.2Ⅲ级应急响应

当局防汛办公室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出的Ⅲ级响应指令,立即向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开展以下工作:

(1)贯彻执行县人民政府、县防汛指挥部的指示精神;

(2)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部署抗洪抢险工作;

(3)组织相应的运力和机械,落实防汛应急运力、抢险物资的调配准备工作;

(4)加强对辖区范围重点公路、桥梁和港口设施的巡查和监控,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5)做好汛情信息、防汛指令的上传下达工作。

4.1.3Ⅳ级应急响应

当局防汛办公室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出的Ⅳ级响应指令,或系统单位上报的汛情达到Ⅳ级响应级别时,立即向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开展以下工作:

(1)召开局防汛应急工作组会议,启动本预案,研究部署防汛工作;

(2)检查局各防汛成员单位防汛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3)做好防汛应急动员,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保持与县人民政府、县防汛指挥部的联系,密切注意水情变化。

4.2应急结束

Ⅰ、Ⅱ、Ⅲ级应急响应终止程序由上级应急管理机构决定,局防汛办公室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出应急响应结束指令后,报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Ⅳ级应急响应终止程序为:当Ⅳ级应急响应指令是由县防汛指挥部发出时,接到县防汛指挥部发出应急响应结束指令后,由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当Ⅳ级应急响应指令是由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发出时,局防汛办公室接到局防汛应急各工作组应急终止处理意见后,报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在确认汛情得到控制时,由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终止应急响应并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应急保障

5.1应急人员保障

防汛时期,县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全部投入应急准备工作,在本单位的组织领导下纳入局防汛办公室统一指挥,履行本单位相关防汛工作职责。

5.2应急经费保障

局机关、局属各单位每年要申请预算安排防汛应急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完善、更新应急装备设施和开展防汛应急救援、应急演练工作,确保防汛应急工作的高效开展。

5.3应急运力和设备保障

5.3.1防汛应急运输保障车辆由县运管所负责组织落实。

5.3.2防汛应急运输保障船舶由县海事处负责组织落实。

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2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高中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本主义思想、主体教育观念、建构主义理论不停地为“课堂教学”的机体注入新的活跃细胞,但是课堂教学依然是令人担忧.从全校高中部三个年级段随机抽取了一班学生(共170人)做了问卷调查,问题答卷情况如下:

1.你认为个人学习成功的快乐主要来源于?

70%的自己的感觉,26%的来自老师的肯定,有4%的来自同学的肯定.

2.你不爱学习的原因是:有62%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有成就感,6%的学生认为学习不会带来直接利益,32%的学生认为学习太苦太累.

3.你认为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是:70%上课好好听讲,26%平时多做练习,4%平时多与同学、老师探讨.

4.目前,71%的老师讲课在35分钟以上;23%的25分钟左右,有9%的老师在15分钟左右.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旧的学习经验在学生意识当中的定式根深蒂固,导致主动学习的意识匮乏,学习动力不足;由于当今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合作意识严重缺失;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思想更新不及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调控不力.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特征

1.和谐互动的课堂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有机的、和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习者和助学者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互动,以完成共同认为有价值的活动和任务.

2.具有共同愿景

美国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版,在该书中他认为“共同愿景最简单的说法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正如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课堂学习共同体成员通过沟通、协商确定共同愿景,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团结协作,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共同努力.

3.具有共同的课堂规范

课堂教学是错综复杂的,要把课堂建设成学习共同体,必须有成员共同协商制订并认可,且自觉遵守课堂规范,这样成员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确保顺利地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4.课堂文化氛围宽松积极

课堂要创建一个宽松积极的课堂文化氛围,为共同体成员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使每个成员积极上进,乐于共同开展课堂活动,从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最终胜利完成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任务.

三、实施策略的总体框架

学习共同体的载体主要依赖小组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不再是传统教学的小组,现在的学习小组不仅具备共同学习职能,还具备管理职能.各班级学习小组组成拟定遵循“自主、轮选”“班干部不同组”“男女生搭配”“组间均质,组内异质”“每组不超6人,以6或4人为宜”五项原则.

如图示:说明:M(课代表),A(重点目标生),O(临界生),E(发展生)

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需突破的重点:

1.彻底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评价的转变应从如下的转变:(1)评价内容需考虑到课堂教学的系统要素、过程要素、课堂教学结果、学生的参与度等各个方面;(2)评价主体变为课堂中的师生评价;(3)评价方法多样化,把日常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相结合;(4)由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3.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两类:一是教师的示范活动;另外是成员之间的同伴式的互助,在互动中师生共享经验,达成共识,实现着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社会化.

四、以“导数的应用”为例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内容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教材中,它虽是在选修教材之中,但是文理科必选内容.该内容是学生在文理分科后学习,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对导数的学习倍感困惑.试卷中的问题重点考查的是数学思维,导数的思想方法的渗透是重中之重.问题的解决更依靠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优秀的思维品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学完了函数模型,对三种函数增长模型有了初步的了解,而对于把数学问题从特殊过渡到一般、解题中的换元思想使用比较吃力.

(三)教学内容

1.学生用几何画板作图,通过图像直观感知函数y=xn(n>0)与y=logax(a>1)图像关系;

2.借用数设置相应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一起探究函数y=xn(n>0)与y=logax(a>1)图像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由特殊函数的研究到对一般函数的研究过程.

2.教学难点:体会由定性描述到定量研究函数y=xn(n>0)与y=logax(a>1)图像关系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法:问题引导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手段:几何画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小结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对数函数y=logax(a>1)和幂函数y=xn(n>0),总会存在一个x0,当x>x0时,就有logax

【预设答案】只能通过图像进行“直观感知”,但会给我们带来困惑:(1)我们看到的这部分图像是否可靠?(2)看不到的部分图像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所以引入“定量分析”是必要的,这也是用数学研究问题的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后,通过图像直观感知函数y=logax(a>1)和幂函数y=xn(n>0)的图像关系.

问题探究:

问题1:证明:存在x0,当x>x0时,有x>lnx.(教材习题)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最特殊的幂函数和对数函数入手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2:是否存在x2≥0,使得当x∈(x2,+∞),x>lnx?(分小组进行讨论.)

【预设答案】

令t=x,t>0.所以x=t2.

证明:存在t0,当t>t0时,有t>2lnt.

记f(t)=t-2lnt(t>0),f′(t)=t-2t,令f′(t)=0t=2,

当t∈(0,2)时,f′(t)0,f(t)单调递增.

所以,f(t)min=f(2)=2-ln4>0,故对任意x∈(0,+∞),有x>lnx.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设置对不同的幂函数与自然对数函数图像关系的研究,再次强化学生利用导数对函数图像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利用导数工具进行证明.

问题3:证明:当n>0,存在x0,当x>x0时,有xn>lnx.

【预设答案】

令t=xn,t>0,

即证明:当n>0时,存在t0,当t>t0时,t>1nlnt,

记f(t)=t-1nlnt(t>0),f′(t)=nt-1nt(t>0),

令f′(t)=0t=1n,

当t∈0,1n时,f′(t)

当t∈1n,+∞时,f′(t)>0,f(t)蔚鞯菰.

所以,f(t)min=f1n=1n1-ln1n.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到一般的幂函数与自然对数函数图像关系的研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已得结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完成后续的解题过程.

问题4:证明:当n>0,存在x0,当x>x0时,就有logax

【预设答案】

换底公式:logax=lnxlna,

原问题转化为证明:当n>0,存在x0,当x>x0时,就有lnx

令t=xn,t>0,则x=t1n,

原问题转化为证明:

当n>0,存在t0,当t>t0时,就有lnt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对特殊问题的解决,最后得到对一般性的问题的解决:幂函数与自然对数函数图像关系的研究,要增强利用已得结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完成后续的解题过程.

问题5:讨论函数f(x)=lnxx的性质.

问题6:(2014湖北卷)π为圆周率,e=2.71 82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求e3,3e,eπ,πe,3π,π3这六个数的最大数与最小数.

问题7:证明:当n>0,存在x0,当x>x0时,就有xn

五、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学习共同体的活动需要助学者不断地变换角色,因此,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和更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共同体”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课堂教学中哪一类型的教学任务更适合于这种学习组织形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3

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围绕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整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环节[1-3]。其中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7]。岩土工程专业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多数课程内容是工程实践的产物,因此单纯的照本宣科,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同一工程案例分解的顺序模块教学法,在教学活动者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1)授课任务繁重。岩土工程专业课学习周期比较长,内容枯燥。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是知识体系繁杂,信息量太大,枯燥的理论分析或叙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形成了老师讲,学生睡的局面。而老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授课任务,很少与学生互动,偶尔有问题穿插,学生也茫然不知所以,结果形成了自问自答的局面。

(2)理论和实践脱节。?r土工程专业课实践性很强,学生很难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不知道其具体使用方法。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讲解,并以案例说明;但是由于这些案例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而设计的,因此一门课往往会有多个案例,而且往往这些案例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因此学生也只能零碎、片面地看待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学生更不知如何下手,更难以全面分析并给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助于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积极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体系繁杂,难以综合掌握。岩体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繁杂,具有知识跨度大、实践性强、案例典型等特点。课程所含理论知识涉及力学、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学生往往难以整体掌握。但是岩土工程专业课程与工程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内容是工程实践的总结,课程的内容大都和典型工程设计及其施工实践相关,这一特点为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 同一工程案例分解的顺序模块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由于研究生大多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大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这是案例分解并进行顺序模块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仅以某隧道工程为案例,讲解该教学方法的应用。首先以该隧道工程为案例分解为不同的模块,进而设计参与该案例的课程如:《工程地质学》、《高等岩土力学》、《隧道施工技术》和《岩土工程数值计算》等。课程的设计和展开将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工程地质学》的授课教师根据该案例的工程背景,详细讲述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岩层岩性特征,同时介绍教材中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

(2)《高等岩土力学》的授课老师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条件,讲述相关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重点介绍该工程岩体的力学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

(3)在上述老师介绍实际工程背景的基础上,由《隧道施工技术》课程针对性提出该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同时介绍其它施工技术的适用性及其适用条件。

(4)在进行了各种的准备和辅助内容以后,由《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课程针对该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性特征,施工技术等具体情况,建立大型数值计算模型,对该隧道工程的变形等整体结构特性进行模拟和预测。

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4

一、充分认识开展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决战全运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10月16日,举国关注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在济南开幕。公交作为重要的服务窗口,担负着传播文明、服务全运的重要责任。全运会期间,国内外宾朋将会云集济南,对济南公交来说,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目前,距全运会开幕还有100天时间。总公司党委决定开展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就是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职责,做到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加劲、措施上再完善,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筹备工作之中,确保为全运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公共交通保障。公司上下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公司党委“百日会战”活动的部署要求上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打赢全运会济南公交公共交通保障工作攻坚战。

(一)充分肯定迎全运前期筹备工作的成绩和进展。

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济南公交相继实施了以服务质量、常规公交、快速公交、车辆装备、节能减排、场站建设、智能化建设和提高职工素质八个方面的“提升工程”。以及加强安全生产、公交服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七大保障系统的建设。按照迎全运的工作要求,逐项细化分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实现了公交服务能力、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2009年至今,新开辟线路30余条,优化整合线路100余条。还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新型大容量公交车1700余辆。2009年上半年,还订购100辆国Ⅳ标准柴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BRT-1、2、3号线开通试运行,目前三条线路日均运量近14万人次,整体运营秩序良好;在继续深化“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每年对服务标准进行升级,促进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乘客对公交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加强科技进步保障,建立公交智能调度指挥网络,全面推广智能调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加大公交车辆尾气治理力度,按照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选配公交营运车辆;对经营管理组织进行了改革优化,按照“运修分离、主辅分离”的思路,把财务管理、车辆维修、物资管理、场站管理和车辆保洁从各运营公司分离出来,推行专业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效益;以“平安迎全运”为主题,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目标控制体系,加大安全检查频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认真落实了防恐任务,加大了技防措施落实;实施了公共服务应急行动。特别是在今年的“书博会”、“欢乐中国行”等活动期间,合理调整人力运力,科学安排班制,全力搞好防恐安全和人员疏散演练等工作,应变能力大大增强;还实施了文明创建行动。通过开展“

公交论语进车厢”、“文明排队乘车”以及“文明礼让”“和谐车厢”等活动,引导广大乘客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这些工作的落实,为全运会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增强全体职工决战全运的信心和决心。全运会举办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和城市形象。公交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不讲条件、全力以赴,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实行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再细化、再具体,做到人人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执行意识,对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确定的迎全运工作目标任务,对总公司党委集体研究确定的事项,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要立即办、马上干,不打折扣的一一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七大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确保为全运会提供一流公共交通保障。

各单位要按照总公司党委印发的《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要积极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保障。要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科学规划公交网路布局,优化调整线路结构。依托于主城区开辟新线3条服务于舜耕路、二环南路等百姓需求地段。开通5条服务于奥体中心线路,提高全运交通保障能力;认真做好车辆更新工作和车辆升级改造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7月底前,完成500辆公交车的招标采购任务,完成289辆国Ⅲ柴油车和109辆天然气车改造工作,使天然气车保有量突破一千辆,提高车辆运营水平;进一步加强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智能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形成智能调度指挥网络;做好后方保障工作,加强公交物资进、销、存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全运会期间公交物资供应安全、及时、充足。要重点对主城区内现有公交线网及场站布局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整场站布局,构建公交维修保养场、停车场、换乘枢纽、小型枢纽、首末站等多层次的公交场站体系,提升公交场站服务功能。主动做好与十一运组委会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借鉴其他城市大型赛事期间公共交通组织的经验,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订符合我市现状的公共交通组织方案。根据赛事和市民需求,合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延长部分线路收车时间,确保全运会开、闭幕式及日常比赛的客流集散需求。

二是要积极配合做好全运会期间公共交通安保工作。

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5

1.1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和促进我市社会政治稳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其他危害。

预防为主、有效应对。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应对高效、有序。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处置全市较重及协同省应急委处置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各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和协同市、省应急委处置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工作;各级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科学配置和使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辐射作用;完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运行机制,将平时管理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1.3编制依据

《宪法》;有关法律、法规;《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省及我市制定的相关法规、规章。

1.4突发公共事件类别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我市、我省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龙卷风、暴雪、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共场所、各旅游景点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血吸虫、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等。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可以预见或突然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市各专项应急预案和各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应急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主任,其他副市长任副主任,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有关负责人为成员。

市应急委的日常工作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担。

2.2指挥机构

依照法律、法规,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市人民政府设立市突发公共事件各专项应急机构(如: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等)作为市应急委处置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门应急指挥机构。其负责人由分管副市长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必要时由市长担任。专项应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拟订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2)贯彻落实国家应急领导机构、省应急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决定;

(3)负责指导全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

(4)组织、指挥、协调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5)承办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6)承担市人民政府和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的日常办事机构分设在市人民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

2.3专家咨询机构

市应急委设立专家咨询组,由各领域的技术、管理和法律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1)参与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的拟订和修订工作;

(2)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3)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为公众提供有关防护和技术咨询;

(5)承担市人民政府或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设立相应的专家咨询机构。

3.预测、报告、预警

3.1预测

3.1.1市人民政府组织建立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监测体系。市各专项应急机构和各区、县**风景区管委会应急工作机构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本系统或本辖区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重大信息,按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

3.1.2市各专项应急机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各有关单位应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支持、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建设。常规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

(1)可能诱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

(2)主要危险物质和重大危险源的种类、特性、数量、分布及有关内容;

(3)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类型及影响区域;

(4)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类型、影响区域及后果;

(5)城市建成区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等气象条件,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分布;

(6)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其应急能力、分布,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种类、数量、特性及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地区可用的应急资源;

(7)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8)数据库其他内容由市各专项应急预案分别作出规定。

3.2报告

3.2.1报告责任主体及时限和程序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向各级人民政府、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隐患,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受理报告。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或应急机构接报后,应立即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同时组织力量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政府及市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报告。

市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即刻向省政府或省有关部门报告。

3.2.2报告内容

受理责任主体在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包括信息来源、时间、地点、范围、性质、动态、影响情况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3.2.3各应急工作机构设立并公布报警电话和电子邮箱。今后全市逐步统一应急报警号码。

3.3预警

3.3.1预警等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划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的具体界定,在市各专项应急预案中明确。

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按照各自职责,根据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进行研判,必要时上报省有关部门研判。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由区、县**管委会应急委或区、县人民政府向全区、县或事发地。较重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由市应急委或市人民政府向全市或事发地。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由省应急委或省人民政府负责向全省或事发地。

3.3.3预警公告内容

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

预警公告后,预警内容变更的,应当及时变更公告。

3.3.4预警公告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3.5预警处置

对于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尽可能控制和消除事态扩大,并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对较重(Ⅲ级)、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应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政府和市各专项应急机构报告。

对于较重(Ⅲ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市相关专项应急机构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相关应急处置力量,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同时进入应急准备状态,做好启动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的准备。

对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市应急委和市人民政府应第一时间向省有关专项应急机构、省应急委和省政府报告。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照属地化原则,发生一般(Ⅳ级)及其以上级突发公共事件及险情时,启动区、县级、**风景区管委会应急预案并上报到市相关的专项应急机构、市应急委或市人民政府;发生较重(Ⅲ级)及其以上级突发公共事件及险情时,启动市级应急预案并上报到相应的省专项应急机构和省应急委;发生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突发公共事件及险情时,市专项应急机构、市应急委、市人民政府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并上报省有关专项应急机构、省应急委和省政府;当超出市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市人民政府请求省政府和省有关应急机构给予支持。

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应急预案启动后,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市专项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予以指导和支持。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启动后,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市长为第一责任人。

4.2基本应急

4.2.1先期处置

较重(Ⅲ)、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突发公共事件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

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

(1)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2)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3)紧急调配辖区内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4)实施动态监测,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5)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6)及时向市专项应急机构、市应急委和市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和支持请求;波及或可能波及其他市、县的,要同时向相关市、县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若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要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市、省外办、台办、侨办、省旅游局。

4.2.2应急决策

市专项应急机构接到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应迅速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按照决策程序,综合各方面意见,作出如下应急处置决定:

(1)市人民政府有关领导赶赴事发地,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启动或授权市应急委启动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

(3)对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作出具体的处置指示,责成市专项应急机构和市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事发地进行指导;

(5)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军队和武警部队给予支援;

(6)发生较重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向市委、市人大报告,其中发生严重、特别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向省有关专项应急机构、省应急委、省政府报告,必要时请求省政府或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波及到相关市(县)时,及时予以通报。

4.2.3指挥协调

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启动后,市专项应急机构、市应急委立即进入应急状态,保证应急通讯畅通,保障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的统一调配。

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1)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对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3)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到伤害的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4)迅速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域,维持社会治安;

(5)抢修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供油等基础设施,保障事发地群众的基本生活;

(6)向市人民政府及时报告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情况和工作建议。

4.2.4应急联动

现场指挥机构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选择成立若干工作组。成立的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1)技术专家组: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技术专家组成,参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鉴定和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

(2)抢险救援组:由公安、安全生产监管、消防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开展现场处置,根据需要,随时调遣后续处置和增援队伍。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防疫、畜牧兽医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工作。

(4)交通管制组:由公安、交通、民航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事发地道路、水路交通或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确保运输畅通。

(5)治安警戒组:由公安部门负责,实施现场警戒,保护事件现场,维护治安秩序。

(6)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人防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采取强制疏散措施,并保证被疏散人员的基本生活。

(7)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动员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志愿人员等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8)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粮食等部门组成,负责调集征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适时动用粮食等储备物资,保证市场供应和物价稳定。

(9)应急通信组:由人防部门、邮政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组成,负责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确保现场通信畅通。

(10)气象服务组:由气象部门负责,做好事发地的气象监测和天气预警信息服务,必要时设立移动气象站,为指挥机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

(11)综合信息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及报送工作。

(12)生活保障组:由事发地区县、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3)新闻组: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设立新闻发言人,经批准适时向媒体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同时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宣传自救防护等知识。

(14)涉外工作组:由外(侨)办、台办、公安和新闻办等部门组成,负责接待港澳台及境外新闻媒体,处理涉及港澳台和外籍人员的有关事宜。

(15)特种应急组:由公安、金融、网络监管、环保等部门和单位组成,负责处置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环境事故、金融风险和等突发公共事件。

事发地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黄各单位等应服从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配。市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破坏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情况和上级命令、指令,以及市人民政府的请求、要求或决定,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3扩大应急

一般、较重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向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扩大和发展趋势或影响其他地域、领域时,市人民政府进一步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应急力量增援事发地。突发公共事件涉及全市大部分地区时,市人民政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紧急动员并及时向省有关专项应急机构、省应急委和省政府报告。

4.4新闻

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工作遵循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注重效果的原则。

新闻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专项应急机构负责,根据事件影响程度和类型,组织有关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和专家拟写新闻统发稿、专家评论或灾情公告,统一向媒体和社会。

市政府新闻办应及时掌握信息,分析舆情,加强与负责处理事件的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区、县**风景区管委会的沟通协商,提出新闻报道意见,组织指导新闻工作,协调解决新闻报道中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

涉及境外媒体的采访和对境外新闻,由市外办会同市政府新闻办具体组织安排。

对不宜公开报道的突发公共事件,按有关规定执行。

4.5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机构和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后,向批准预案启动的市应急委和市专项应急机构提出结束现场应急的报告。市专项应急机构综合各方面意见,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作出终止实施总体应急预案的指令,撤销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由市应急委宣布应急结束,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严重(Ⅱ级)、特别严重(Ⅰ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结束,应报请省专项应急机构和省应急委批准。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会同市有关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市专项应急预案的规定与要求,负责组织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基本生活困难救助和损失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灾后重建等事项,尽快消除后果和影响,保证社会政治稳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

财政、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由政府补偿的补偿标准和办法;所需救济经费由事发地区、县财政和市财政安排,必要时请求省财政补助。国家、省已有补偿标准和办法的,按其规定执行。

审计部门应适时对救济补偿、灾后重建、社会捐款等资金和物资的安排、拨付、使用进行监督,必要时实施跟踪审计。

市各专项应急预案、区县人民政府及**风景区管委会应急预案要明确善后处置中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

5.2社会救助

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社会性救济救助制度,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积极吸纳国际组织、境外机构和个人捐赠,逐步加大社会救济救助的比重。

民政部门协调社会救济救助工作,并与红十字会、慈善协会共同做好捐赠资金和物资的分配、调拨、管理和监督工作。

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会同市有关部门及时查实事件发生范围和影响程度,调查、核实、统计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救助工作进展情况,并做好救助款物的管理和拨发等工作。

规范和完善司法救助程序,建立和完善社会心理援助体系。司法、教育、卫生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应组织力量,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中司法救助和社会心理援助活动。

5.3保险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保险监管部门负责督促保险公司及时查勘理赔,提供快速便捷的理赔服务,必要时可预付理赔款。

5.4调查和总结

事发地区、县人民政府、**风景区管委会应当组成调查组,及时组织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事件的责任单位予以配合,必要时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派员指导。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组应当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性质,查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查实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总结应急处置工作,分析经验教训,提出防范、改进措施和修订预案的建议。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调查报告报送市人民政府;需报送省政府或省有关部门的,应及时按程序上报。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邮政部门、电信运营企业负责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和应急通信设备的保管与维护。市应急委指导、协调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督促、检查应急通信工作的落实情况。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利用电子政务专网构建互通互联的综合信息交流平台,研发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制作应急部门通讯录,确保应急参与部门之间联络畅通。

特殊情况下,启动人防指挥通信系统,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通信保障。

6.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建立本系统现场救援、工程抢险和特种救援装备数据库,明确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保证统一调用。

应急装备拥有单位应加强装备的维护和保养,科学规划存放地点,确保装备性能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调试和更新补充。执行应急任务时,必须对现场装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

6.3应急队伍保障

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生产监管、环保、水利、林业、畜牧兽医等应急任务繁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应组建相应的专业或预备应急队伍,强化应急配合功能,增强应急实战能力。

充分发挥军队、武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在应急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积极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组织引导和借助社会资源,建立各类社会化、群众性应急队伍。

6.4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交通、铁路、民航部门负责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科学配置和使用应急运输力量,形成快速、高效、顺畅、协调的应急运输系统,并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

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组织开辟便捷应急“绿色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和实施应急线路,确保优先运送应急处置人员、物资和装备。

交通运输设施、工具受损时,有关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应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必要时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6.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传染病控制监测网络的优势,研究制定不同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准备措施。建立动态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等,实现应急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机整合。

事发地医疗机构是院前急救的骨干力量,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卫生救护工作。

6.6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应急处置治安保障任务,应制定不同类别、级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状态下维护治安秩序的应急行动方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必要时,武警部队或请求驻军予以协助和配合。

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应积极发动和组织民兵和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

6.7物资保障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工作,开展应急物资储备及生产、加工能力状况的调查,建立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储备,逐步完善动态物资储备机制,协调应急物资的储存、调拨和紧急供应。各有关部门应根据需要储存充足的相关应急物资,及时补充和更新常用储存物资。

6.8经费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经费投入机制。

财政部门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日常经费和物资、装备、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安置、基本生活困难救助等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每年预留一部分资金,保障应急处置支出需要。

6.9社会动员保障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物资、资金和人力支援,逐步形成以管理部门、专业队伍为主体,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公益组织为补充,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为基础的应急动员机制。

6.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逐步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布局合理、能够满足人员紧急疏散需要、较大的或永久性的紧急避难基础设施,确保疏散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城市避难场所建设可与公园、广场、绿地、人防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相结合;农村可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在方便生活并较为安全的地区开辟临时避难场所。

6.11城市保障

加强城市应急工程和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建设,增强城市备灾抗毁和生存防护能力,确保应急状态下重要机关、重点用户和重点场所的基本用水、用电、用气安全,保证应急状态下城市基本功能发挥作用。

完善城市应急保障功能,提高城市应急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在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扩大其辐射范围。

6.12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定期提供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分析资料,进行大气监测,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测预报、警报的,为应急处置提供气象支持和服务。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将有关应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作为公众宣传教育的内容。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开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教育。

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对辖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做好应急知识、紧急避险避难措施、自救自助技术的普及工作。

报纸、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要有计划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常识宣传教育。

教育部门要组织制定各类学校应急教育规划和计划,开设有关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7.2培训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负责指导区、县**风景区管委会领导及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常规性培训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要纳入全市党政干部培训内容。各区、县**风景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负责本地、本部门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的培训工作。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负责提供应急管理和处置技术等系列教材。

7.3演习

市各专项应急机构负责指导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习工作,并根据工作特点,组织各自的应急处置演习。演习结束后,要对演习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各地也应积极组织本地区的应急演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演习可采取多种形式,从实战出发,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普及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8.附则

8.1奖惩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2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制定。今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情况,以及应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本预案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8.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公共交通应急预案范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总公司党委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大会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济南公交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第十一届全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100天。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隆重召开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誓师大会。举全公司之力,动员济南公交一万余名职工迅速行动起来,以决战的姿态掀起迎全运的新,以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效率、更佳的形象服务全运会、奉献全运会、保障全运会。

一、充分认识开展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决战全运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10月16日,举国关注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在济南开幕。公交作为重要的服务窗口,担负着传播文明、服务全运的重要责任。全运会期间,国内外宾朋将会云集济南,对济南公交来说,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目前,距全运会开幕还有100天时间。总公司党委决定开展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就是要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职责,做到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加劲、措施上再完善,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筹备工作之中,确保为全运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公共交通保障。公司上下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公司党委“百日会战”活动的部署要求上来,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打赢全运会济南公交公共交通保障工作攻坚战。

(一)充分肯定迎全运前期筹备工作的成绩和进展。

为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济南公交相继实施了以服务质量、常规公交、快速公交、车辆装备、节能减排、场站建设、智能化建设和提高职工素质八个方面的“提升工程”。以及加强安全生产、公交服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思想政治工作七大保障系统的建设。按照迎全运的工作要求,逐项细化分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实现了公交服务能力、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2006年至今,新开辟线路30余条,优化整合线路100余条。还克服困难,筹措资金,购置新型大容量公交车1700余辆。2009年上半年,还订购100辆国ⅳ标准柴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brt-1、2、3号线开通试运行,目前三条线路日均运量近14万人次,整体运营秩序良好;在继续深化“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每年对服务标准进行升级,促进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乘客对公交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加强科技进步保障,建立公交智能调度指挥网络,全面推广智能调度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加大公交车辆尾气治理力度,按照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选配公交营运车辆;对经营管理组织进行了改革优化,按照“运修分离、主辅分离”的思路,把财务管理、车辆维修、物资管理、场站管理和车辆保洁从各运营公司分离出来,推行专业化管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效益;以“平安迎全运”为主题,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目标控制体系,加大安全检查频率,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认真落实了防恐任务,加大了技防措施落实;实施了公共服务应急行动。特别是在今年的“书博会”、“欢乐中国行”等活动期间,合理调整人力运力,科学安排班制,全力搞好防恐安全和人员疏散演练等工作,应变能力大大增强;还实施了文明创建行动。通过开展“公交论语进车厢”、“文明排队乘车”以及“文明礼让”“和谐车厢”等活动,引导广大乘客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这些工作的落实,为全运会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增强全体职工决战全运的信心和决心。全运会举办事关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和城市形象。公交广大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不讲条件、全力以赴,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要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实行责任制,把各项工作任务再细化、再具体,做到人人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定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强化执行意识,对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确定的迎全运工作目标任务,对总公司党委集体研究确定的事项,对群众反映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要立即办、马上干,不打折扣的一一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七大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确保为全运会提供一流公共交通保障。

各单位要按照总公司党委印发的《迎全运“百日会战”活动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要积极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保障。要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科学规划公交网路布局,优化调整线路结构。依托于主城区开辟新线3条服务于舜耕路、二环南路等百姓需求地段。开通5条服务于奥体中心线路,提高全运交通保障能力;认真做好车辆更新工作和车辆升级改造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7月底前,完成500辆公交车的招标采购任务,完成289辆国ⅲ柴油车和108辆天然气车改造工作,使天然气车保有量突破一千辆,提高车辆运营水平;进一步加强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智能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形成智能调度指挥网络;做好后方保障工作,加强公交物资进、销、存管理工作,全力保障全运会期间公交物资供应安全、及时、充足。要重点对主城区内现有公交线网及场站布局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整场站布局,构建公交维修保养场、停车场、换乘枢纽、小型枢纽、首末站等多层次的公交场站体系,提升公交场站服务功能。主动做好与十一运组委会有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借鉴其他城市大型赛事期间公共交通组织的经验,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订符合我市现状的公共交通组织方案。根据赛事和市民需求,合理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延长部分线路收车时间,确保全运会开、闭幕式及日常比赛的客流集散需求。

二是要积极配合做好全运会期间公共交通安保工作。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平安迎全运”要求和市政公用事业局对全运会安保工作的总体部署。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成立平安迎全运和谐稳定保障小组,坚持实行领导带班制度。要立即开展拉网式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强对运营车辆、brt站台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隐患排查;加强对违法违规驾驶行为的检查整治力度;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的检查,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要狠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认真整改,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建立台帐,逐项提出整改措施并逐一落实整改时限;制定并严格落实全运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对各种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注重对应急抢修抢险人员的救援技能培训。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公交停车场的治安消防管理。做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继续加大对各停车场、油库、加油站、运油车的治安消防管理工作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是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塑造文明窗口形象。要结合全局开展的“公共服务提升年”活动和“迎和谐全运,创优质服务,展行业风采”活动,以服务无投诉为目标,扎实为全运会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调整充实专职机构和师资人员,加大力度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规范、基本礼仪规范、文明服务规范教育培训,做到“笑迎八方客、礼仪待宾朋”,让济南公交这个名片更加靓丽。要认真抓好“星级管理、星级服务”制度的落实,以“争当星级驾驶员、争创星级线路”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全运会。要着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与12345市长公开热线、12319市政服务热线形成联动。继续坚持乘客代表、义务监督员征求意见制度和乘客满意度调查制度,畅通民情民意投诉渠道。此外,要牢固树立文明服务品牌意识,结合全市开展的“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扎实推进“微笑服务”品牌建设。要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展示企业形象。要充分发挥“党员车厢”、“雷锋车队”、“模范班组”等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公交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作风有新的提升。按照“人人是形象,车车是窗口”的要求,使广大公交职工成为文明理念的倡导者、文明秩序的维护者、文明行为的示范者、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