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交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交通现状范文1

【关键词】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公共部门

一、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一)贵阳市市区公交线网布局现状

贵阳市区由中心区、小河、龙洞堡、二戈寨、三桥马王庙、新天、白云、金阳、花溪九个片区组成,面积494.6平方千米。据2006年最新统计,贵阳市城区宽度超过12米以上的道路共391、41公里,道路网密度为2、86公里/平方公里。

(二)贵阳市城市公交运营情况

目前,贵阳城市公共交通主要由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截止2010年12月,企业总资产为10.11亿元,从业人员8383人,运营车辆2576辆(其中出租轿车586台),市、郊线路150条,年运量达5.9亿人次,承担了全市约70%的客运量。而在出租车行业主要有贵阳公交集团,贵阳汽车客运有限公司和致远城达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等多家出租车公司。票价方面,贵阳主城区内实行1元票价制,由贵阳主城区到郊区的公共汽车则实行多级票价制。

二、贵阳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单一

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一般包括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地下铁道、轻轨、出租汽车等客运营业系统。但是,目前贵阳城市公共交通仅仅只有以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代表的地面交通。

(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

目前,贵阳公交专用车道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仅在主城区富水路、文昌路等路段设置有公交专用车道,而在其他地方,公交专用道建设或是一片空白或是正处于规划之中,在没有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城市公交与社会车辆混行,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环境。

(三)公交公司管理经营存在不足

贵阳市公交车行驶速度仍然很慢,在高峰期往往甚至只能达到10公里/小时。在上下班高峰期,人们有时得等15—30分钟才能承上公交车,晚上10点以后公交车就停运。

贵阳公交目前基本采用了智能管理系统和GPRS管理系统,但是这有时却制约了公交车的灵活运行,使得公交运行速度降低。

(四)非法运营情况严重

目前,贵阳非法运营出租车(黑的)大量存在,由于管理不善,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据相关数据统计不少于1万辆。非法运营车辆往往安全性低,而且营运人员结帮成伙、欺行霸市,暴力对抗现象增多。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环境,而且还成为城市不和谐的因素。

三、发展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对策

(一)科学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2005 年国务院国办(2005)46 号文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提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形成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要求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贵阳市政府应该根据自身发展规律编制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缓解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状况,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合理布局场站设施。

(二)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扶持力度

加快贵阳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先保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加快公交专用车道的建设,保障公共交通道路的优先使用权。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根据公共交通规划要求,将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纳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

(三)普及公交知识,提高市民参与意识

政府应通过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宣传:通过在社区、学校等开展讲座教育等提升市民对公交优越感的认识。鼓励市民乘公交车出行、爱护公交设施和保持公交环境等。从而构建一个由政府、公交运营企业、市民等组成的公交运行系统,推动公交都市的建设。

(四)加强政府和社会对公交行业的监管

政府多部门联合执法,对扰乱城市公交市场的非法运营车辆进行严厉打击,对非法运营车辆进行取缔,适当放开出租车行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出租车市场,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政府、社会也应该对公交企业的活动进行监管,防止公交行业因利益需求损害公共利益。

(五)完善公交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强化经营管理。公交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不能完全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应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提高服务质量,要在营运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满足市民出行需要,提供“方便、安全、快速、舒适”的乘车条件。完善公交线路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调成公交线路布局,防止公交盲区的出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雍君.公共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严强.公共政策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 裘瑜,吴霖生.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5] 石京.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运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公共交通现状范文2

【关键词】交通工程;发展现状;任务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交通工程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交通工程将逐步走向管理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目前来说,交通工程的发展还存在较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交通工程的发展。

2 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

2.1 缺乏专业标准规范

由于交通工程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交通工程设计和施工上都缺乏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交通工程发展速度较慢。交通工程施工设计时,由于未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认真勘测,导致工程设计脱离现实;工程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才能发现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需要重新对施工进行变更,导致工程量增加。由于专业标准的缺乏,交通工程设计无法参照规范进行设计,导致工程设计标准和地区经济效益不适应,影响交通工程未来的使用价值。、

2.2 交通工程管理不科学

交通工程属于全人类共有的公共资源,交通工程的使用状况直接关系到所有人的安全。我国交通工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工程管理部门和经营部门无法保持高度的统一协作,导致交通信息无法实现共享,配套资源无法共用。典型的表现为:高速公路的经营部门着手建设用于高速公路路政工作、收费、养护的电子监控设备,但由于归属部门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导致配套设施的重复建设,严重浪费国家资源。

2.3 交通工程设施无法同先进技术手段相结合

交通设施似乎保障交通畅通及保障交通安全的必要基本条件和设施,具备良好的良好交通设施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要通过在交通设施中融入先进技术手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交通安全。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在交通设施中,无法保持同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主要表现为:

(1)交通设施没有充分利用监控视频设施。在交通设施建设中,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来对交通情况进行实时检测,能够快速收集路况信息,有利于提高排除障碍及快速疏导、控制的效果,能够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2)资源共享在交通设施中应用较少。由于交通设施缺乏资源的共享,无法预知前方路段是否发生交通情况、是否存在恶劣天气、是否存在交通堵塞排队等交通状况。资源无法共享,就无法充分发挥交通设施的重要作用,无法确保交通顺畅、安全。

(3)交通设施缺乏规范要求、数量缺失。我国交通工程建设在近几年取得较大发展,交通设施种类扩大了,交通的通行能力也提高了。但是,我国的交通设施的设计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表现为限速标志较少、限速标志设计不规范、设计缺乏针对性等。例如,在弯道、陡坡和大型桥梁等路况较为复杂的路段,由于缺乏禁令性限速标志和警告性限速标志,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不利于形车安全。

3 交通工程现代化发展趋势

(1)交通设施及装备现代化。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先进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交通设施中,确保交通设施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又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确保交通设备装备的现代化,提升交通工程综合效益。

(2)交通工程战略现代化。交通工程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结合交通供需和交通通行方式进行配合协调,合理整合交通资源,提高路网在交通活动中的运输效率。以先进交通设施为硬件基础,利用科学发展战略为软件保证,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相辅相成,实现交通工程的发展战略。

(3)交通工程管理机制的现代化

在现代交通管理过程汇总,必须要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来进行规范,确保交通工程的全面管理,从而有效协调交通运行安全,确保交通工程更好地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4)交通管理的规范化

利用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交通工程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利用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交通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

1)工程期限的规范化管理

交通工程建设必定会对周围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交通工程建设时,必须要加强对工程期限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交通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程建设,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减少对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影响。为严格控制施工工期及工程进度,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作为基础保障,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如期完工,降低工程的负面影响。

2)交通工程规划的规范化管理

进行交通规划时,必须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情况来合理确定,交通工程规划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交通工程规划时,必须做好城市规划管理,确保交通真正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4 交通工程任务

4.1 交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理念一直伴随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汽车所产生的尾气及噪声等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受到广泛关注。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问题也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污染状况,促进交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能源和资源相对缺乏的当下,我国交通需求却大幅上升,出现资源和能源紧缺的现象。迫切要求寻找一条交通工程可持续发展道路。结合我国实际交通环境,需要建立完整的交通规划和完善的管理政策,加大公共交通管理和发展,从资金、政策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公共交通大力支持,通过交通调控和对高污染低效率交通工具的限制,降低交通能源消耗。

在用地紧张及客流量大的区域内,选择公害小、运量大且占地较少的轻轨及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满足城市运输及客流需要。在交通拥挤的商业中心区域,要鼓励采用自行车代步及步行等方式出行,在路段设置自行车专用道及步行专用道。

4.2 利用车载智能系统,提高交通工程设施的现代化程度

交通工程设施建设的核心为以人为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人服务,因此在交通监督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车载智能系统的设立完全是处于为人服务的基本目标出发的,旨在为人们日常行车提供及时的路况信息、方向指示剂行驶航程、车辆信息等信息服务。利用车载系统的智能化,协作车辆驾驶人员解决旅途中的各类问题,辅助提高行车安全性及便利性。除了在私家车上使用车载智能系统外,对公共交通工具设置乘客流量、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及时提示路况信息,有利于减少人们生活成本,提高交通安全性。利用车载智能系统,配套交通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交通工程设施的现代化,确保交通工程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充足动力。

5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交通工程将面临严峻的考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善,着眼自身基本任务,切实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我国交通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交通工程发展需要对策与合理的措施[J].中国公路,2006(10).

公共交通现状范文3

在全国公路网中,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把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满足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原崛起,近年来,河南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省公路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厅党组关于公路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做好“三个服务”,深入开展“交通工作管理年”活动,深化公路养护管理、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行业管理,公路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有力地拉动了河南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河南省公路交通的发展现状

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概况河南交通显示,初步统计数据,至2010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016公里,连续五年位居全国首位;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8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全省城际公交线路达10条。农村客运实现了“乡乡有客运场站”的目标。

全省18个省辖市已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接,18个省辖市已形成不超过3小时的高速公路经济圈,初步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河南省公路交通的环境治理

巨大的公路交通网络构建需要大量的施工,而公路施工过程势中必然会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和原有的自然景观,并产生各种污染,且产生的污染类型不是单一的,具有复杂性。

据笔者调查分析,河南省公路交通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主要是施工器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超大噪声。

采取的措施,一是采用国家标准机械设备,降低噪声;二是作业地点尽量远离居民区。作业时间避开居民休息时段,避免夜晚施工。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力度,完善交通法规,加强环保监督力度。严格控制机动车数量和流量,积极推进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在硬件方面,还应积极修建声屏障、绿化带进行绿化降噪。

(二)环境空气污染

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在施工期间遭遇大风、扬尘等天气所造成的大气污染。还有就是在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过程中,由于方式不当造成的扬尘和大气污染。

应采取以下合理的处置措施,一是材料拌和的地点应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二是在运输储存过程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散落和扬尘;三是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环境监督,合理施工。

(三)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目前主要是指汽车排放的尾气。

针对大气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首先,应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控制私家车保有量,大力发展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其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技术。鼓励使用清洁高效交通工具,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实施高效、低污燃料替代战略,实现清洁能源技术,鼓励使用“零”排放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普及天然气燃料。再次,加强城市交通污染环境监测。建立日常监测网络和环境预警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同时,要加强交通污染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宣教工作,提高人们自觉执行交通污染控制措施的意识。最后,还要强化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的行政监督,依法行政,强化对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监督管理。加强政府的引导职能,推广加装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装置,控制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排放,减轻环境污染。

公共交通现状范文4

[关键词]交通土建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监理管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经济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通道路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不仅是衡量城市经济建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承担城市生活命脉的作用。因此,交通道路建设和应用正逐渐成为提高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核心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不断加大对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交通建设在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因此,交通土建工程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对交通公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交通道路与桥梁建设中提升与保障交通土建的工程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交通土建工程施工的现状

(一)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安全生产与责任意识淡薄。土建部分是交通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所涉及的各种资源规模庞大,因巨大的工作量和繁杂的工序,就会出现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监管方面存在不相对应的局面。一方面是基数庞大的施工人员,一方面是人数较少的监管人员,这样就造成了监管人员不可能对每个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一对一的质量管理。因此会产生施工人员不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的施工、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机器、建筑材料堆放不合理现象的发生。这些施工现象会给土建施工和候选工程带来工程质量隐患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隐患,责任和安全意识往往会成为一纸空谈。因此,应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和规范生产的岗前培训,将责任和安全施工意识落实到个人,加强正规操作意识,对可能出现的生产事故进行预判性宣传,并做好应急措施,让交通土建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顺利开展。2.物料品质得不到保证。建筑材料是土建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只有做好材料的保存才能在使用过程中不给土建施工制造麻烦。土建施工中,各种建筑材料消耗巨大,这给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监管人员不可能对所有使用材料都能做到及时准确的监管,仅仅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依靠工作经验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但缺少科学检测方式的目测会留下安全施工隐患和质量隐患,并且材料从运输到保管入库再到出库使用,现场监管人员都无法做到科学化管理,也对现场施工质量带来不可控的因素。3.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监理效果不尽人意。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企业众多,而监督管理行业相对薄弱,有些监管机构还存在着监管环节不够紧密的问题。现有的监管市场因人少物多,还出现了一人监管数目不等项目的现象,因此导致了交通土建工程中质量监管不到位现象的发生。因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监管人员力量薄弱而带来的监管力度不到位,还引发了不具备监管资质人员或者还没有取得监管相关证件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管的现象。这些存在的施工监管现状对我国监管领域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但培训的形式如果不能同实际要求相对应,那么纸上谈兵式的监管还会给交通土建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

(二)路基路面存在的问题

1.路面不平整。路面土建施工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就是路面不平整,在不同区间出现路面沉降现象。这种工程质量问题是由于在施工前,施工单位没有仔细对施工标段进行地质勘验和测量,将不用软硬程度的路段都进行一个硬度模式的施工处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型车辆负重载荷的碾压,使得施工路面出现沉降以及断裂等质量问题。在施工中,排水系统、混凝土等也会因不合理设计和标号问题引发路面沉降断裂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所修工程在不到维修年限时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这种现象是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没有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而引发的人为责任,相关监管人员也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因此,端正工作态度、提升业务素质是避免此类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2.路基缺陷。路基是道路的基础,不仅关乎工程质量,还关乎着来往人员和车辆的安全。如果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路面突然断裂或沉降,高速行驶的车辆就会出现交通事故,严重威胁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路基施工监管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监管人员要提升安全意识。在实际施工中,路基施工所用材料达不到设计要求,一是物料配比,二是压实程度。某些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甚至会将没有经过检测的填料和混凝土直接用于施工中,这样的工程保证不了质量,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如果使用的压实机械不符合工程施工标准,也会给路基带来安全隐患,土质和排水等设计也会因各种力的作用而对路基产生影响。

(三)绿化施工存在的问题

1.盲目引进树种,导致生态问题。绿化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认真对所施工标段土质以及树种进行配合检验,在追求工程进度和绿化效果中,将一些不适宜栽种在标段内的树种栽种于标段内,短期内绿化效果很明显,但却因树种与栽种环境的不吻合,使得栽种环境遭到破坏,侵占了原有树种的栖息地,挤掉了原有植被的生存环境,间接破坏了原有地貌和植被资源。2.过度追求绿化,影响公路正常功能。过度绿化让大量的植被侵占了公路,缩小了公路的通行功能。那些种植在人行道或紧挨人行道的植被减少了车辆通过产生的噪音,保证了绿化效果和公路周边环境,但由于通行功能被缩减,道路变得比设计预期狭窄,行人以及车辆通行时就会占据主车道位置,产生安全隐患。如果种植的灌木树丛比较高大,又会阻碍驾驶员的视域,尤其是环岛或者转弯处,相对增加了过往车辆事故的发生概率。盲目追求绿化效果和面积,影响公路的主功能,这种施工得不偿失。3.相关人员未能协调好架空线路、地下管网与绿化工作的关系。公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架空线路和地下已有管网发生接触。在开挖地基或者栽种高大的绿化作物时,会对架空线路以及地下管网产生破坏性损伤,不仅会对人民生活带来影响,还会对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因施工中为躲避地下管网而产生的基坑深度和宽度不够,给所栽植被带来根系不能拓展立稳的后果,从而产生倒伏、破损路面的现象。因此,在施工前要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涉及的架空线路或者地下管网进行施工预研预判,尽可能按照施工设计标准进行规范化施工,避免出现人员、工程事故。

三、土建工程施工改进举措

(一)现场管理

1.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加强安全管理。因此,施工单位要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将规范性生产和安全意识生产贯穿施工过程的始终,让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都有质量责任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都能对工程性质和特征、机械操作使用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操作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有深刻了解和理解,并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交通土建施工语境中,安全生产意识应深入施工人员的内心,在有关技术配合下,结合所操作技术的规范化执行标准,提升整体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土建工程有序合理的开展和进行。在监管人员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开展互相监督、自我监督提醒等是必要的管理手段。施工单位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监管、技术操作人员身上,就能够带动所有参与作业人员的安全、质量责任意识。因此,要让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签署安全、质量保证书,力所能及地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指数,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2.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行各业。在交通土建施工中,也可以看到信息化等技术参与的施工管理,但应用率并不高。施工单位要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管理落实到各个部门,尤其是采购人员要进行网络应用培训。让从业人员对地区性材料差价做到日日更新,并根据材料差价进行材料采买,还可开展招标式采购,降低工程成本。材料的采买、运输以及入库环节可以在现场监管人员的监测下,对所采买材料进行参数和检测报告等对比核查。还可利用互联网优势,在线搜索使用材料制造厂家的生产资质以及材料出厂时间和技术指标等项目。在查阅到相关资料后,还应进行材料抽检等工作,按照一定比例对所采购材料进行最后的验收。采购人员以及现场监管人员利用网络优势进行的材料采买以及验收过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材料质量、控制规模,将那些不确定的、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因素排除在施工之前,从而实现优化施工环节,提升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所使用材料的可靠性。3.提高交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施工管理体系。现场管理人员对于工程进度以及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也影响着工程造价和施工成本。因此,要对现场监管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和本工种范围内的业务培训。施工单位要开展定期定向学习和不定期学习,还要给现场管理团队输送新鲜血液,公开招聘具有专业素质的现场管理人员,为严把质量关进行保障。现场管理人员能够看懂施工图纸,认真执行施工规范,代表着土建工程的质量,代表着施工单位的业务形象。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助于提高交通土建工程的整体质量,避免随意性施工的出现。施工单位要能够严格遵守国家制定颁发的施工规范和行业标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现代化管理体系,保障所承接工程能够保质保量进行。

(二)路基路面的处理策略

1.施工前期的准备。在开始土建施工前,要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对土质以及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等,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和推演,充分认识施工过程要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并根据所采集的相关数据制定出施工规范和施工方案。不同工序和工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所用材料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尤其是路基填充时,填充物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监管,砂性和粘性土要能够通过各种检测试验,以此决定填充物的来源和提炼方式、方法。目前我国交通土建路基施工所用机械已经具备现代化水平,平地机、装载机和压路机等要选择适合施工标段土质的型号,这样才能保障工程具备科学化的施工条件,才能确保施工能够有序、合理进行。工程进行中,要采用人力、机械配合作业的方式,及时清理路面杂物、植被等有碍施工质量的物质。2.路基的填土及压实操作。实际施工中,会遇到施工现场环境因标段不同而出现的地质状态不同,会影响到路基压实工序的完成。天气原因也会导致某些客观现实的发生,如潮湿度会对路基填充物的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压实路基要根据天气以及地质状态,再根据路面宽度等因素,选用相应轮距的压实机械进行施工,并根据现场情况,控制压实次数和拓展压实范围。路面整形后,要控制好混合物的含水量,在不同含水量的混合物压实上,采用不同吨位的压实机械,还要根据路面具体状态,严格遵守压实次序,或者从两边向中间碾压,或者从中间向两边碾压,压实次数不能少于六次。路面对接缝隙处要及时掉头压实,并可以选择搭接的方式处理横向和纵向缝隙。3.路面施工阶段。不同的施工现场会有不同的地质和环境资源,施工方在施工前应先进行施工环境勘测,掌握相关地质、环境数据,结合施工方案和标准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勘测前要深入了解施工所使用材料、线管技术和设备,在勘测中予以界定适用范围。施工中,要预防交通事故和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杜绝生产事故的出现。4.路面排水施工。路面施工涉及路面排水系统,如果排水系统不适合路面使用状态,就会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因此,路面排水系统在路面建设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更是路面养护的重点内容。目前,我国路面排水系统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在道路上安装相应的附属设备作为路面保障。与此同时,道路两侧还应具备排水沟渠,保证路面积水顺利排出。5.路基基底处理。每条道路都离不开路基,路基基底是道路能够保障质量的基础。如果路基没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没有采用设计材料进行施工,就会极大缩短道路使用寿命。因此,必须严格遵守路基施工规范,将填充物压实,对填充物空隙和裂缝进行冲击碾压、夯实,必须要尊重科学和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提升道路的使用寿命。

(三)绿化措施

1.选择合理的植物。道路绿化要选择适合道路周边环境的植被。首先,要使植被能够适应道路周边的环境和地质,最好采用周边已有的植被品种。其次,施工人员要在不同的道路标段开展绿化前的试验工作,避免植被的相互侵袭,影响绿化功能。最后,要让绿化工程发挥防风固沙的效果,还能够在隔音功能中添加美化环境的效果。因此,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要尽可能多选择几种绿化植被品种,在预防病虫害和人为因素伤害后起到绿化作用,减少重复绿化而带来的经济损失。2.加大养护管理工作的力度。道路施工结束后,接续工作就是道路的养护。要建立和完善道路养护制度和工作规范,对从事道路养护的员工进行职前培训,强化工作责任意识,落实养护、绿化工作到每个员工。细化养护质量准则,加强养护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养护测试,提升工作效率。在新材料不断出现的时代,要有意识进行材料更新工程,将科技产品和创新产品引入到养护工作中。根据所养护路段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道路养护,不断深化道路施工现代化技术和能力,降低因频繁养护而增加的工程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交通土建工程施工中,加强对技术、质量、人才等方面的管理,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不断寻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改正,从而在促进国家交通土建工程建设中不断创新,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峰,张鑫洋.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7):64-65.

[2]谭春腾.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4):27+29.

[3]李春丽.交通土建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226.

公共交通现状范文5

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受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小学都不够重视音乐课程,一些科目老师会占用音乐课为学生补课,造成大学生中小学阶段缺乏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学生在基础音乐知识掌握上参差不齐,音乐学习能力较差,整体音乐素质较为薄弱。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要弥补大学生音乐的欠缺,增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进而让大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做一个高素质的人才。此外,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与切身体会,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与理解,最终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

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的变化在无形中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来自于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会使大学生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感,给大学生的心理及生活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高校通过开展公共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更多的接触音乐并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因而大学生会利用更多的闲暇时间学习、欣赏和表现音乐。这样能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适应社会与生活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精神品位与生活质量。

(三)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若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整体素质至关重要。高校开设公共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效提高其音乐素养,塑造个性,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增强学生的兴趣,学到一门才能。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就业岗位后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达到做一个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重视,教育理念淡薄

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缺乏对音乐教育开展的重视,音乐教育理念的淡薄的问题。首先,很多高校领导缺乏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普遍重视专业教育及科研,却认为音乐教育开展的意义不大,因而很多高校并未将公共音乐课程纳入学校的开课计划中,大学生无法接触到音乐教育。其次,部分普通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音乐课程,却未收到实效成果。主要因为这些高校的公共音乐理念淡薄,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条件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一些音乐教师也不够重视公共音乐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付和敷衍的问题严重,其领导和教师都未从思想上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二)课程设置随意,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一方面,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有些高校仅开设一门音乐选修课,有些高校由教师任意选择和开设课程,这些课程设置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满足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通过公共音乐学习而提高音乐素养的需求。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有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多以音乐欣赏内容和中外音乐史为主,对于器乐及音乐美学等内容设置极少;有些高校的公共音乐课程内容设置以教师个人兴趣选择为主,没有固定的音乐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导致学生音乐方面价值观的混乱,降低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重讲授,轻参与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公共音乐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偏理论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重讲授,轻参与的问题。在公共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仍以自己为主体,一味地讲授音乐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学生不能参与音乐体验。此外,音乐教师不注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关心学生在课外的音乐学习需求,因而学生缺乏丰富的音乐生活,进而容易逐渐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现阶段,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喜欢音乐但音乐课的现象,此现象表明,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存在相当大的不足,有悖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宗旨。

(四)机构队伍不健全,专业师资缺乏

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以及缺乏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公共音乐教育,但公共音乐教育机构队伍都不够健全,专业师资极为缺乏。首先,高校缺乏专门的公共音乐教研机构与教研人员,仅附属于本校音乐专业系部,没有独立出来。另外,很多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投入较少,专门的音乐专用教师缺乏,具体系统的理论指导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欠缺。其次,在公共音乐师资队伍方面,很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师都不是专职教师,在职教师多是由音乐专业系部的教师兼任,很大程度上对教师教学的专注度造成了影响。师资队伍的缺乏,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树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新理念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只有在树立教育新理念的基础上开展,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普通高校应该从如下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普通高校领导应该正确认识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公共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其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高校要明确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以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为核心因材施教,在不断激发学生创造力。最后,在教学环节上,要接受新观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育中“重实用轻美育”的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制,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二)合理设置公共音乐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有明确的课程体系设置标准,根据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公共音乐课程体系应设置成“一主多辅”的模式,“一主”主要指一门综合性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鉴赏的必修课程,主要包含基本乐理、简谱、中西音乐史等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古今中外高雅音乐作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多辅”则根据各高校实际音乐教学条件与现状的基础上开设各类音乐选修课,例如交响乐赏析、中国民族音乐、戏曲、声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学生基于自己的音乐兴趣而选择选修课进行学习,从而挖掘学生在某音乐方面的潜力,并向其方向发展。除此之外,高校在设置这些课程课时,要进行科学规划并认真落实以36课时的音乐课学分为标准,提高每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三)创新公共音乐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校教育教学方法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学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更应该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教师要不断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在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述,利用比较法与讨论法让学生广泛的参与教学环节,真正将理论知识掌握。在声乐等音乐技能类教学环节中,教学应大量选用学生熟知和喜爱的歌曲让学生进行重点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优先选择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当然在学生进行声乐练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每一为学生的真实水平,为其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水平。因此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建设无疑是较为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此,各高校要重视公共音乐教育,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专职教师为主、外聘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加强对音乐教育人才的引进。高校要重视对现有音乐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多开展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提高教师外出进修深造的机会,组织教学汇报演出等,通过教学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综合素质。最后,高校还要加强对音乐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通过考核机制,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五)将公共音乐教育融入高校日常工作细节

当代大学生是有朝气、有理想抱负、富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其自身对知识、对感性及自我体现意识有强烈的追求,开展丰富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能够使其在思想、情感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各高校应该将音乐教育渗透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广播台“中外名曲欣赏”栏目建设,举办学校“音乐艺术节”、“音乐达人秀”等比赛活动,举办音乐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在欣赏、体验音乐的环节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全面推进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公共交通现状范文6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现状;改革思考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需要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的意义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面向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种普及教育,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则更为明确:“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环节。

李岚清副总理也曾提出:“优秀的音乐能激发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热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有助于开发人们的智力,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李岚清从百年树人的高度,强调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倡导高校学生补上音乐课。因此,普通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提升其审美素质,增强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自普通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已全面铺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较晚,经验较少,自身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各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大多受到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设施的制约,开设的课程门类非常单一,以鉴赏类为主。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如在音乐欣赏课中,大多数以鉴赏西方音乐为主,忽略了民族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文化。音乐理论课大多搬用专业模式教学,过于枯燥乏味。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听,参与的少,即使参与进来,在课堂上所受的局限性也很大。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

(三)教材建设不规范。目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上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较多学校受到专业教育的影响,采用专业性过强的教材,教材知识过于精深,专业门类过细、趣味性不足,存在专业教材非专业使用。

三、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学的改革思考

如何加强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是面向非音乐专业开设的公共艺术课,因此其培养模

式、教学目标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校应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公共音乐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核心,强调音乐的审美与实践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与中学音乐课程设置的衔接,并配置必要的音乐教学活动场所和音乐器材,引进音乐教育人才,强化现有的师资的培训、进修和深造,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课程的设置应遵循音乐学科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课程门类可分为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实践三大类,这三类课程不能孤立开设,要互相渗透,互相结合。音乐理论课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音乐欣赏和技能训练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逐步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音乐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中外各民族、民间、古代、近代、现代的音乐作品的同时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使学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丰富想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精神调节、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注重音乐的多元化,除了了解西方音乐外,还要重视对本民族音乐的学习。音乐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表现音乐,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美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1、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公共音乐课教学的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来单向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把原来“教师是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角色变得多元化,既是传播者、指导者,也是管理者、咨询者,还是促进者、示范者,同时也是改革者和学习者。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高校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音乐知识,更要通过不断地组织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展开交流和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法。近年来,随着世界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外对音乐教育的研究比较深入完整。一些音乐教育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音乐教学法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了完整科学的音乐教学理论。目前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音乐教育理论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和日本铃木教学法等。他们利用各种精心编排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玩”中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我们应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改进我们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在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但由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的学生数比较多,要配置与学生数相当的奥尔夫乐器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可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如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等,从单声部做模仿式的训练到多声部节奏训练,可以营造出各种丰富的、立体的音响效果。通过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教学,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还增进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渐深入到音乐课教学活动中,成为音乐教学改革中一项重点工程。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概念性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扩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音像资料,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在音乐理论课上,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把乐谱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图片和音乐,让声、形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

(2)基于Bb网络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实现教学和学习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结合教学进度,合理设置网上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在课余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讨论版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选择、编撰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系列教材。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教材的建设是音乐教师上好公共音乐课的基础保障,也是公共音乐教育向外拓展技能实践环节的依据。音乐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受教育水平的情况下,选择或编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指导的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系列教材。

四、结语

公共音乐课作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大胆改革,以新颖的教学形式、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M].2004.

[2] 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