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的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交通的缺点

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1

(一)公共交通视觉识别系统

在城市交通卡的设计上,一定要提前做好公共交通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准备工作,因为这一方面的内容是整个交通卡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设计,那么很难形成一个完好而有用的交通卡。毕竟交通卡是通过图形、图像、文字等视觉元素的整合从而做出的一个形象视觉。考虑到交通卡所需要传播的区域和人群,在设计的时候更应该达成一定的共识,比如城市公共交通的视觉形象应该偏向哪种设计方向?应该采用哪种设计风格?这都是在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的。

(二)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系统

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系统的设计研究也是城市交通卡构造的主体。在完成一个完美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时,一定要对这个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形成一套更新的视觉环境系统。本文以杭州为例,进行探究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成果,笔者也针对杭州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做了一些了解。发掘其视觉系统的设计就非常独到。包括在公交环境中的空间设计、色彩体系、视觉符号的设计运用,这都体现了杭州城市交通卡形象的独一无二。有了这样的交通卡,人们在使用时也会心情愉悦。毕竟是一个经过了精心设计的交通卡。这样的视觉效果可以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公共交通的良好视觉环境,也能够帮助大众消费者自觉而安心的乘坐公交车。此外,在设计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系统时各类媒体广告等视觉元素整合的系统也可以融入其中,这样增大了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的利用率,为商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公共交通视觉导向系统

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的第三个方面就是公共交通视觉导向系统,这也是一个能够帮助传达有效信息的重要系统设计方面。在完善了这方面的设计内容后,人们在使用交通卡的时候可以有更完善的视觉信息。这样的视觉导向系统也可以帮助人们对公共交通到达目的地的信息进行整合。这个功能是设计人员通过实践和亲身经历做出的综合,这样人们使用交通卡就更为方便,甚至可以大大方便日常的公交生活。这个导向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引导人们顺利地乘坐公共交通,而这一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交通卡都可以查询到从此地到达彼地的公共交通办法,那不是很方便吗!有了这样的交通卡,我们的现代公交生活就可以很完美了。这也是为何视觉导向系统包括了道路交通标志、街道名牌、导向牌以及城市交通地图等多方面因素的原因。

二、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研究常见问题

本文是以杭州为例研究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的,笔者在研究杭州公共交通的现状时发现其种类繁多,而且比起其他城市,杭州拥有一个独特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在这个视觉形象的设计中,地铁、公交、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都有各自的视觉系统。这样充分的设计和实施系统表现了杭州城市交通的完善。但这些视觉系统的设计还处在简单的模仿状态,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现有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视觉形象的系统性建设

没有独特的视觉元素,无法体现杭州城市特点。这是设计师们公认的一句话。毕竟杭州的独特文化背景和城市内涵,就注定了杭州的公共交通应当具有自己的一个特色,让来往的游客都感受到轻松和随意,让本地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便利的出行。然而,现在所通行的城市交通卡缺乏视觉形象的系统性建设,这样的设计导致其基本的内容都有各自的视觉系统,然而却无法统一的结合起来去表现。这样的视觉形象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系统性的建设,才可以将不同的公共交通标志整合起来,让众人看的简单而放心。但在建设过程中却没有系统性考虑设计表现形式。笔者在了解了杭州的公共交通现状以及发行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之后,认为想要将不同的公共交通标志在视觉形象和表现形式上有一个较大的改善,就一定要从缺点出发,将视觉形象的系统性建设做起来。这样才能够有改善、有进步。

(二)缺乏城市特色

我们都知道杭州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因此,当我们比较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地铁标志的时候,就会发现在这样三个截然不同的城市中自然会有三个个性分明的标志,这就跟该城市的视觉设计风格和方向有关了。每一个城市的视觉系统设计都会充分考虑到该城市的文化、环境特征,将这些都结合起来进行设计才会有各自特色的标志。然而,在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中,笔者发现,除了北京地铁在颜色上有所区别以外,其他两个城市的视觉形象设计都缺乏城市特色,这样的交通卡在外形方面就率先失了一分。每一个交通卡的视觉形象从设计思维到造型特征都应当经历过充分的改造,这样才能够展示出一个完整而精致的标志。如果每一个城市的标志都呈现出明显的相似性,那这还有什么乐趣,还有什么旅游的冲动?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就更应当有城市特色,然而在这一样的圈形结合字母的设计上却没有看到应有的城市特色。笔者认为,这也是当前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的一大缺陷。

三、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改革研究

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值得挖掘提取。在设计其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的时候,应当将这些元素充分地糅合在视觉形象的设计中,这样才有一个充满了视觉的想象力和文化的感染力的形象。如果是这样一个城市交通卡的形象,想必可以给城市中的人们一个新的享受,也能够真正带动杭州特色的公共交通,方便人民的生活。这也就是当初设计城市交通卡的初衷。

(一)视觉形象设计注意融入城市交通情况

杭州城市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五类。这也是由于杭州特殊的文化背景,是一座值得挖掘和提取的文化名城。因此,在杭州的公共交通中,应当注意融入实际的交通情况,将这五类主要的城市公共交通情况都加进城市交通卡的设计中。这样才能够通过比较,形成新的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杭州城市交通卡,也可以带给行走在杭州的人们一个更加棒的城市公共交通!笔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标志都是需要结合一些相似的设计,也需要结合每一次不同情况下发生的特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标志设计。那么在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设计的改革研究中,我们也可以注意融入城市交通的情况,发现杭州公交体系中的更多精彩,将这些都融入到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的设计中。

(二)注意城市的文化特征

笔者在前文中说过,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忽视了城市的文化特征,因此,才给人一种和其他城市类似,很难让人们产生深刻印象的感觉。如果要改革现有的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那么一定要率先完成这方面的形成记忆。只有将城市交通卡的形象设计中融入城市的文化特征,才能够让人们快速地认识到这个公交标志,并且爱上这里的公共交通。我们构建和发展绿色的公共交通系统,就是为了给人们一个舒适放心的环境,如果所设计标志都无法给人这样的感觉,那么又怎能带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呢!例如杭州出租车的标志是由三潭印月图案抽象化设计而成,这种设计就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因为是三潭印月,这在杭州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在改革城市交通卡视觉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城市的文化特征,并将其应用到交通卡的形象设计中。

(三)注意对文化元素进行归纳

在杭州公共交通视觉系统建设的过程中,设计师肯定要先对杭州这个城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了解其交通运输是怎样的。这样才可以建设一个完整有序的城市交通系统。若将杭州这个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元素进行归纳,对于建设公共交通卡的视觉设计有很大的帮助。这在于交通卡的形象设计需要符合城市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特殊城市文化。这也是前文中提到过的。笔者认为,要想改革完善好现有的城市交通卡的视觉形象,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提取、转化该城市的文化元素,并且将其进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公共交通的视觉识别系统、视觉环境系统、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

四、结语

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2

关键字:组织;规划 

城市客运交通从交通方式可划分为公共交通及私人交通两大体系。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特点主要有:城市内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覆盖率低,且因管理水平低,其它车辆也频繁的占用公交专用车道而造成公共汽车运行效率低。城市道路不合理,进而使局部地区公交系统利用率低。城市公交汽车老化程度高,调度和组织不合理。 

因此应加快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充分发展城市交通方便、快捷、载运量大的特点。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城市现有公共汽车交通。 

 

1 城市公共汽车交通线路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应与城市主要客流流向一致,在城市中公共交通线路应分设为主线和支线。主线主要是连接客流集散点和交通枢纽,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客流集中的客运枢纽应设置快速直达公共交通线路。一般可以通过调查的方式获取直线接的数据来综合规划且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协同进行。专用车道的使用中,尽理使专用车道与其它车道隔离,可使用专用的隔离带并配有专用车道监视系统。 

 

2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 

通常汽车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规划密度,在市中心3~4km/km2,城市边缘地区2~2.5km/km2,干线之间的距离为600~1000m,步行时间不超过4~6min为宜,城市市区公共汽车要线路的长度宜为长度宜为8~12km。线路过长则会造成乘客候车时间长,公交车到站准时率不好等一系列的弊端。 

 

3 公共汽车调度与组织 

车辆调度优化是决定公共交通正常和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可以根据客流的变化和具体的营运条件及其他条例,安排不同车型的车辆和行车组织路线,如在高峰小时客流集中的干线上用大容量的车辆组织大站距快车或区间车,在客流较大而街道窄,转弯半径小而客流集中的街区用短车身公共汽车。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例如:公共交通车辆自动临界控系统(国际统称AVMcautomatic vehicle monitoring system),它能够在调度室之间建立起高效的信息通道,有效沟通两者之间联系(GIS)。GPS主要用由车辆调度,目标跟踪和动态交通流数据采集上,GIS应用于交通地理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与交通信息的动态显示上。此外还可以使用可变信息情报板、广播、路边公用电话、公共计 算机网络终端,使已在途中的公交用户在路边、公交车站或站台上及公交车辆上,获取实时公交出行服务信息。

4 协调公交汽车与出租汽车运营管理 

出租汽车为乘客提供门到门服务的较高层公共交通工具。它的使用率不及公共汽车且能耗高,废气污染严重,完成单位运量所占用的道路时空资源大等弊端,因此应根据城市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来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和经营管理,使其公交汽车协调发展。 

 

5 车辆技术的改进 

我国公共汽车按载客量分小型(载客60-90)人,中型(载客90-130人)和大型铰接车(载客130-180人)应根据实际客运量来调配恰当车型以减少车辆空资源率。此外还应满足乘客对城市公共汽车乘座舒适性和方便乘客上下车的要求。开发独立悬架式,专用公共汽车底盘和低地板城市公 共汽车,使公交车的踏板和通道离地高度高以降低汽车重心来满遗产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还应适时更换车辆,一般公共汽车最佳使用年限为5~6年。超期服役的公共汽车会产生噪声大、尾气多、机械故障多等一系列的缺点,随着科技发展,许多国家也研发出诸多应用了高科技成果的现代公交汽车。例如:日本发明了下一代“中距离城市间交通系统的无人驾驶公共汽车”。德国研制开发的一种城市用公共客运车辆,这种新型车可以沿固定线路运行且把传统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的优点结合起来。

6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道路空间点用要求少,环境污染低,能源消耗小的交通应优先发展,此外我国城市多属密集型,因此,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其它交通形式为辅的形式是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必然的发展方向。 

常用的公交优先方式有两类: 

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公共汽车专用车道或公交专用道路等。交叉口化先;交叉口上的公交优先措施主要有专门的公交相位,设置专门的公交车入口车道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公交车优先排队与通行措施等。 

城市公共汽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主体,是沟通着社会生产各个环节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城市建设各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加快城市公共汽车发展。 

 

参考文献 

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3

摘 要:本文以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属性、应用特点以及运营管理状况等方面,阐述了BRT系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分析了BRT车辆发生火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BRT系统的消防安全防火和灭火措施。

关键词:BRT;火灾;消防;措施

1 对BRT的认识

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目前世界上成功推广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措施,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共交通(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BRT系统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专用公交车站,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BRT享有道路优先权,灵活地集成车站、车辆、运营、智能技术和乘客服务等要素,具有快捷、舒适、低成本、大运量、绿色环保等特征。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具有三项构成要素:

设施要素:车道、车站;

运营要素:线路、车辆;

管理要素:收费系统、ITS智能管理系统。

截至2013年6月,国内已经建设运营BRT的城市有北京、广州、成都、济南、杭州、郑州、合肥、大连、常德、常州、枣庄、昆明、厦门、重庆、盐城、盐城大丰、乌鲁木齐、连云港、银川等,另天津、石家庄、武汉、宜昌、南昌、绍兴、淄博、长沙、深圳、沈阳、兰州、淮安、六盘水、喀什等城市也计划和筹建中。

2 BRT的火灾案例

2013年6月7日,厦门岛中心地带的一条快速公交车道上,一辆BRT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着火事故,起火事故造成48人死亡,34人受伤。

由于BRT车辆载客量大,一旦发生火灾,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比普通公共交通车辆要严重的多。因此,如何做好BRT车辆的消防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BRT车辆发生火灾的原因

BRT车辆是高速运动的物体,其车辆的设计行驶速度普遍在64~80公里/小时。相比普通公交车辆,造成BRT车辆火灾发生的原因也更加多元化。

3.1 车辆的使用及维护保养不善

车内高压电路短路、漏电、松动,化油器回火、油路堵油或者蓄电池过热;汽油管路损坏,油品漏出,遇电火花或高温物体会发生起火;电器绝缘损坏会导致短路起火。

3.2 BRT车辆的火灾荷载过大

广东省广州市BRT车辆载客量达到160人;福建省厦门市BRT铰接车高峰期可搭载180人。由于BRT车辆人员密集,所带物品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使火势迅速蔓延并发生危险。

3.3 BRT系统的安全监管不善

一些BRT进站口未设置安全检查装置;公交公司不按照标准配置BRT车辆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保养;不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超载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

3.4 驾驶员或乘客的违章或不当行为

驾驶员、乘客违章吸烟;车辆上放置构成火灾的危险品;部分驾驶员或乘客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乘客乘坐公交车顺势拿走安全锤,造成很多公交车辆上安全锤丢失,加大了车内人员的逃生难度。

4 BRT车辆的消防安全措施

BRT车辆的车厢为全封闭式,若发生火灾,人员疏散任务比普通公交车辆更为艰巨。因此,做好BRT车辆的火灾防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1 增强BRT车辆驾驶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4.1.1勤于检查、维修并保养车辆

驾驶员要经常查看电气线路,低、高压电路是否短路、漏电、松动,及时更换绝缘层老化的电线、电缆;经常对燃油系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管路,防止供油管路接口松动和油管磨损、泄漏。

4.1.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实施

驾驶员要注意用火安全,尤其是焊补油箱前,应用蒸气或热水严格清洗,加油时远离火源;按照操作规程清洗、检修车辆,若发生故障,要停车认真检查,不得在故障期间依旧上路行驶。

4.1.3 养成严谨、良好的安全习惯

驾驶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安全习惯;提高行车安全意识,车辆上应根据车辆规格必须配备相应数量和规格的灭火器;熟练掌握灭火器等消防安全装置的使用方法。

4.2 加强对BRT系统及人员的消防安全监管

要保障BRT系统运营的消防安全,必须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消防知识及产品培训。BRT站台的进站口应设置高识别度的安全检查系统,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及放射性等危险化学物品上车。同时,应采取措施控制上车人数,例如在高峰期,可安排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维持乘客上车秩序,有序控制上车人数,严禁发生超载现象。

4.3 行业主管部门应落实BRT系统中的消防安全措施

公安消防部门应及时提请当地政府,加强对BRT系统运营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管理;指导运营部门加强应急装置保养和电路、油路、气路的消防安全检查,配备齐全车窗安全锤、灭火器、发动机舱干粉灭火装置等消防安全设备;强化对社会公众的消防宣传。

4.4 通过改进设计手段提升BRT系统的防火和灭火性能

4.4.1 改进BRT车辆的车体设计

车身内部应采用新型耐火材质进行设计与制造;提高车辆内部电气系统耐高温、抗老化性能,增强绝缘性和防爆功能;油路系统选用耐腐蚀、高强度的材质,尽量减少漏油、泄油事故;对于车身较长和多车厢衔接的BRT车辆,应增设太平门等应急出口。

4.4.2 成都“防火公交车”案例分析

2013年6月,全国第一台装有喷淋系统的“防火公交车”在成都上路试运行,实现了公交车辆的“灭火喷淋化”。这套喷淋系统利用车辆的自有动力,用专用雾化喷头释放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的灭火剂控火灭火,降温并稀释有毒烟雾。喷头采用低压雾化,不会对乘客造成冲击和伤害;系统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能够在10秒内控制、在60秒内扑灭车辆客舱和发动机舱内的固体和液体火灾。

4.4.3 在BRT车辆内建立灭火系统

BRT车辆乘客密度高,一旦出现火源,蔓延速度很快,热量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伤亡。对于BRT系统来说,自身防火系统比外部救援系统更为重要。因此,最根本的是要给BRT车辆建立一个车载自动灭火系统,提高车辆的本质安全。BRT车辆应根据需要设置内部喷淋系统,喷淋系统速度快,可以及时灭火。另外,BRT车辆可设置两侧车门,当车辆内部发生火灾时,两侧车门可同时开启。表4.1为BRT车辆内发生火灾后可选取的几种灭火及逃生方式的优缺点对比。

表4.1 BRT车辆发生火灾后可选取灭火及逃生方式优缺点对比

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4

关键词:轻轨运输 现状 发展方向

轻型有轨交通(简称轻轨交通,Light Rail Traffic ,缩写为LRT),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特点,比如,环保,可以容纳更多的乘客,成本低廉,效益较好等,所以受到很多国家和政府的欢迎,当然,我国也不例外。最近几年,我国成立了轻轨交通研究设计部门,许多大型城市也相继颁布了有关法案,筹建工作已经在不少的地方落实,所以,很显然,轻轨交通是我国交通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一、从比较优势看我国轻轨交通现状

(一)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概念

所谓公共交通,即由公共汽(电)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快速轨道交通等组成的交通体系,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甚至是核心组成部分。

轨道交通属于公共交通,发展轨道交通,有利于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与普通公共交通不同,列车的运行方向和方式是依据轨道而定的,而且许多是依靠电力带动的。

轨道交通并不完全一样,可以分为地铁、轻轨及区域铁路等。

(二)轻轨交通的优势

轻轨交通作为一种新的交通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载客量高、速度快

轻轨交通的速度较快,载客量也较高。轻轨车辆在地面运行,一般以5 辆编组,长约100m。设每小时最多发车30 次,按每平方米8 人计,每小时最大运量可达4 万人次; 地铁编组辆数可达8~10 辆, 每小时运送人数可达6 万人以上; 公共汽车按每平方米8 人计,每车可载客约160 人,设每分钟发车一次,则每小时最大运送量不足1 万人。所以,轻轨交通容量和运行速度均远远优于公共汽车,但劣与地铁,所以轻轨有可能取代公共汽车。

2、轻轨建设费用相对较低,灵活性大

据调查显示,地铁每公里综合造价有的高达6亿元以上,成本太高,除此之外,拆迁规模较大,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然而,轻轨却避免了地铁的这些缺点,而且和地铁的效率非常接近,甚至相等。成本相差悬殊,比如:上海地铁1 号线长16.1 公里,造价为6.2 亿/公里;广州地铁1 号线长18 公里,造价为7.6 亿/公里;上海明珠轻轨线长24.97 公里,总价格为85 亿元,造价是3.4 亿/公里。除此之外,轻轨交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灵活,比如:由于列车较小的质量,对于复杂的障碍,可以轻松的穿越;在对其进行设计时,灵活多变,有利于在小弯道和大坡道上顺利行驶;行走系统较多,适宜钢轨车轮或混土导向槽上橡胶车轮的车辆行走。

3、与公共汽车相比耗能少,所占的空间小

公共汽车的人均耗能量是轻轨交通系统人均耗能量的三倍,在相同载客量的情况下,公共汽车的空间需求量明显较高。

4、污染水平较低,对环境友好

众所周知,城市空气污染在一定程度是由于汽车引起的,汽车排放的尾气有许多有害物质,容易对空气造成污染,轻轨交通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它采用电力牵引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具有震动幅度小,噪音较低的特点,这是由于其采用了减震消燥技术,如:运用大量无渣道和隔音棚,大大降低了噪音和震动,污染程度显著降低。

5、环境适应性较好

轻轨系统可以说是对城市目前格局的补充,这是由于其灵活和多种设计可行性能决定的。

6、乘坐舒适,安全性能好

众所周知,与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相比,在车辆速度控制、座位等方面,地铁和轻轨有着突出的优点,而且因为具有相对独立的路线和车道,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二、轻轨交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前景

(一)轻轨交通的展望

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轻轨的兴起正是一个交通行业发展的趋势,引起国内外政府的重视。而且轻轨并不是刚刚兴起的,也不是没有得到实施和验证的交通方式。在最近二十多年以来,轨道交通发展较好的要数英、德、法、意、西班牙、荷兰等国家,轻轨和地铁有着相当的地位,由于轻轨自身独特的优点,未来有可能代替公共汽车,作为公共交通形式,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对于美洲来说,由于私家车方便快捷的特点,汽车的使用量较高,人们也较为喜爱汽车尤其是私家车,但是汽车以汽油作为燃料,造成空气污染,为了环保起见,轨道交通有望代替汽车,成为美洲居民的交通出行工具,其中美国、加拿大已经有部分城市采取轨道交通方式。对于亚洲来说,轨道交通发展较好的,要数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日本的高架轻轨铁路发展更为迅速,比如:东京羽田机场,速度极快,载客量多,可谓“天车”。

(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应用前景

当前,我国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显著增多,而且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会增多,虽然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但是交通拥挤和堵塞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轻轨线路约2000 公里;到2050 年前,将全部建成约4500 公里的轻轨线路。到那时,快速交通轨道体系会进一步完善,互相连通,方便人们的出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交通轨道的建设还有其它方面的意义,是高科技运用于交通的证明,可以带动材料的发展和提高就业机会,据估计,轻轨每开发一公里,就带动一万个工业就业机会和5000 个配套服务就业机会,许多产业很有可能因此迅速发展,所以轻轨交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效益也是无法完全估量的。

参考文献:

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单向交通设计条件方法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许多城市认识到单向交通能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单向交通都是当地交警凭借经验来挑选道路路段设置单向交通,进而根据观察设置后的交通状况和市民反映情况来判断设置的合理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如果不能明显缓解交通压力,就重新改变路段的交通管制方式,单行线更换频率太快,必然给机动车驾驶员和市民出行带来诸多不适应。因此,需要对城市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的方案设计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的交通特性,以期能帮助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决策部门科学有效地实施单向交通。

1 单向交通的概念及特点

道路单向交通,是指只允许车辆按某一方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在城市道路系统中,如果组织多条道路实施单向交通,形成互相衔接的系统,则称为道路单向交通系统。单向交通主要优点及缺点如下:

1.1 单向交通的优点

通过对单向交通实施效果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国内外单向交通的实施情况,总结单向交通的主要优点有:1)提高通行能力;2)提高车辆运行速度和降低行车延误;3)降低交通事故率;4)能有效挖掘区域潜力,提高道路利用率;5)可获得系统收益。

1.2 单向交通的缺点

道路单向交通虽然在优化道路网结构、挖掘道路资源、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不利一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增加了部分车辆的绕行距离和经过交叉口的次数。2)不便公共交通线网布线,增加了乘车步行距离。3)对于急救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以及过境车的通行可能造成一定困难,有时也得绕道而行才能到达目的地。4)增加了为单向交通管制所需要的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的投入。

2 单向交通设计条件

2.1 路网条件

(1)棋盘形道路。棋盘形道路系统是最适合组织单向交通的城市道路网络,可以由相邻两条道路配对组织单向交通,也可将部分道路系统组织成单向交通,但道路网密度应较大,道路间距应不大于300m。

(2)带状形道路。带状城市道路系统是较容易组织单向交通的道路网,可选择局部区域有可能配对的道路组织单向交通,条件是有相邻或相距不远的道路可以配对,道路之间呈对偶关系。

(3)其它形状道路网。当道路网中有两条相邻环路且长度较短(1km~2km),可考虑组织单向交通。两条相邻的放射性道路也可组织单向交通。

2.2 路段条件

在特殊情况下,当两条平行道路不是同一等级时,可考虑将低等级的道路设为单向交通,另一道路仍为双向交通。道路网密度很大而道路宽度不足的旧城区道路,满足以下条件时可考虑设为单向交通。

(1)道路宽度小于10m而流向比大于1.2时。(流向比,道路上某一行车方向大的交通量与另一行车方向小的交通量之比。)

(2)道路宽度小于12m而流向比大于2,且有平行道路可以配对时。

(3)道路宽度不足以同时设置人行道、车行道时。

(4)对于只能布置奇数车道的道路,在采用双向通行不利于发挥其道路资源作用时。

(5)平行于大流量主干道的一组支路、次干道。

(6)宽度狭窄不适合固定交通工具如有轨道车双向通行的道路,可布置为单向通行的行车路线。

2.3 交叉口条件

5条或5条以上的道路相交时,交叉口难于处理,宜将部分或全部相交道路设置为单向交通。

4 单向交通设计的方法

4.1 选择合理的绕行距离

(1)在实施道路单向交通之前,必须作准确的O-D调查和路径调查,很好的预测其他道路交通量增减趋势,尽量减少实施道路单向交通之后道路网的绕行距离。具体方法为按道路单向交通方案依最短路径计算影响范围内各节点间的绕行距离,调整单向交通方案尽量减小交通出行量大的两个节点间的绕行距离,避免交通出行量最大的点对之间绕行距离最大的情况出现。

(2)道路由双向交通改为单向交通后,车速提高和交叉口延误减少所节省的时间,可以补偿距离增长所花去的时间。因此,在研究道路网单向交通系统时,选择道路交叉口的合理间距,尽量使车辆绕行距离所增加的时间与车速的提高和交叉口的延误减少时间相平衡。

4.2 充分考虑公交的不利影响

4.2.1 对公交运行影响分析

道路实施单向交通之后,由于道路路段通行条件的改善,交叉口复杂性降低,车辆运行速度提高,改善了公交线路的通行条件,由此带来单向交通道路上公交车辆速度明显提高,减少了乘客总的出行时间。对于道路实施单向交通后对公交运行的不利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影响:实施单向交通后,对一些在单行道上的出行者必然会带来不便,增加出行者的步行距离。道路双向通行时,只需横穿马路就行,而单行道换乘时,步行距离就变成该单行道站台到与之配对的单行道站台之间的距离。 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给公交乘客带来的不便,会降低公交对乘客的吸引力,使一些选择公交的出行者转向其它的交通方式,引起公交出行比例的下降。

(2)对公交线路的影响:若单行道配对不合理,公交车需要迂回绕行,才能到达单行道上的站点。公交公司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就有可能改变线路走向,不经过单行道,降低了单行道上公交线路的密度,使单行道两侧的公交可达性下降,公交局部线路的改变有可能改变整个路网的效率。

4.2.2 实行公交优先原则

公交优先就是从城市规划、投资力度、税费政策、交通管理以及科技进步等诸多方面优先发展城市交通。

在单向交通条件下实行公交优先目标是:在单向交通组织条件下,结合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综合利用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资源,最大程度消除单向交通对公交运行的影响,充分发挥单向交通条件下公交运行的优势,以保持单向交通组织下公交服务水平不下降或提高,体现公交优先。

应用公交优先解决道路单向交通对公交运行的不利影响。 宏观方面总结公交在配合单向交通实施时的基本思路,微观方面将公交优先的方法和措施与单向交通的道路交通条件相结合,实现公交优先。

(1)宏观思路

①实施道路单向交通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公共交通调查,了解经过单行道线路的公交流量,乘客换乘或中转的数量以及换乘步行距离的变化。通过这些调查可以规划辅助系统的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设置以及单行道上公共交通逆向行驶。②交通发展战略上,仍需确立公交优先的策略,单向交通的规划应以不降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原则,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单向交通条件下的优势,吸引乘客,方便乘客,缩短乘客步行距离,减少乘客出行时间。

(2)微观应用

①可以考虑在单向交通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允许公交车及单位班车等公交车辆的逆向行驶,即设置顺向式或逆向式公交专用道。 ②为了减少乘客换乘步行的距离,可以让公交车辆绕行,迂回行驶,条件是区域内具有较成熟的单向交通道路网。 ③可以将单向交通道路网与以公交专用道网络为基础的城市公交优先通行网络相结合,在单向交通道路网上很好地实现公交优先。

4.3 注重车辆通行的问题

当道路单向交通设逆向的公交专用道时,对急救车、消防车等时间性要求很高的车辆可以视情况允许其在公交专用道上逆向行驶,而过境车因交通量较大只得绕道而行。

5 结束语

总之,道路单向交通是一种交通管制措施,它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增加很多道路交通设施的投入。各种道路交通设施的科学应用是单向交通成功实施的保障,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其他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道路单向交通的起、终点,即末端,因是单、双向交通的转换处,常使交通组织复杂化,应适当加宽、渠化,根据行车要求设置足够的、标准的交通标志、标线来引导交通,使司机一目了然,保证道路的通畅运行。

参考文献

公共交通的缺点范文6

社会老龄化是我国正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之而来的“银发经济”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方向,引发了更多市场需求。然而目前中国社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白,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关注老年用户的真正需求,以设计研究适合老年人出行的代步工具为目的,对老年人的生活行为、生理特点、情感诉求进行分析,同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研究老年人使用代步工具的生活形态和行为特点,并提出具体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

老年用户 代步工具 产品设计

1.引言

随着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银发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指导方向。然而目前众多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未得到足够重视,其中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尤为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衰退愈发明显,老年代步工具恰好能弥补这些缺陷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辅助伴侣,然而目前市面上大多老年代步工具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和设计缺陷。本文希望通过对老年代步工具这类产品的设计研究,探索老年人的真正需求。

2.城市老年代步工具发展的可行性

2.1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分析

2013年中国以远高出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4.9%的人口老年化水平,拥有世界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社会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空间巨大。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14到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GDP占比将从8%增长到33%”。而国内老年用品市场尚未成熟,缺乏同类竞争产品,定价较主动,有一定利润空间。

2.2老年代步工具在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

发达国家对老年代步工具的开发较为重视且持续,在众多获得较好的市场评价的产品中,电动车最具市场潜力,虽然对于老年人代步工具的设计生产和使用都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但大众和生产厂家都默许它是对电动车产品的延伸和丰富。在电动汽车各技术逐渐成熟的驱动下,老年电动车的硬件和设计也逐步优化,但受生活水平较高和私家车广泛普及的影响,老年电动车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内无法很好地适用于普通老年人。

老年代步车在国内的销售量十分可观,其中大部分被称为休闲代步车,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半开放式,依然作为有障碍人士出行的辅助工具,多见于药店和老年保健品商铺,在外观上保留过多医疗器械的语义普通老年人在选购时会产生负面心理。另一种是全封闭式,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看都像是三轮车或汽车的改良版,较为被老年消费者接受而在二三线城市的销量可观,每个城市都有各类这样中小品牌的专营店。然而我国当前对老年代步车没有明确统一的法规,市场鱼龙混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大部分城市已出台地方政策禁止此类老年代步车上路。

2.4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和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方式大致可分为个人交通和公共交通两类,个人交通方式除传统的机动、非机动车之外,还包括如今发展迅速的各种新能源交通工具。个人交通工具尤其是私家车对道路空间消耗最大、车内空间无法有效利用,造成极大浪费。随之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拓宽的道路仍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多的出行需求。而由于公共交通耗时较多且达不到居民对出行质量的期望,个人交通工具凭借舒适、灵活方便的优势成为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约占我国所有交通工具的72.2%。未来个人交通工具将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出现新需求,公共交通需要与多元化的新型个人交通配合来缓解交通压力。

3.目标人群分析

老年人在我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概念,其中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又有不同,这两类人群在文化教育、生活习惯、资金收入、养老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城市中工作,退休后的老年人,使用观察、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全面了解用户关于城市老年电动车的期待和需求并为电动车提供设计信息依据。

3.1城市老年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生活方式

老年生理特征包括形体老化,体弱多病;感官功能下降(视力和听力方面尤为突出),反应迟钝;神经器官功能衰退,智力、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在心理上,健康状态和环境变化会使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易产生健忘、焦虑、猜疑和嫉妒的心理,内心空虚,情绪多变等方面。

生活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从其自身、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一,老年人有限的精力、体力决定了他们有限的活动,许多行为活动都和养生保健有关。二,我国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部分老人与子女每周至少可以相聚一次;住在福利院和养老院的老人则缺少与亲人往来,容易因长期的负面情绪而身心健康受损。三,社会养老福利引导其通过各种途径丰富精神生活。老年人消费十分理性,习惯结伴消费,质量、价格和实用度都是主导他们消费的重要因素。近年,老年人的消费观已由勤俭转向享受,对服装、保健品等有大量需求,在精神上期望在尽兴娱乐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城市老年人有着一些基本的共同需求,如生理需求;有安全保障,可以逃避危险;社交,需要获得关爱和尊重,须要心理慰藉;自我实现需求等。老年人群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可根据年龄层划分:60岁~69岁的低龄老年人,身体基本健康,与社会联系依然紧密,非常注重自身形象,因此在文化娱乐、教育、旅游观光等各方面活动的欲望都比较强烈;70岁-79岁的中龄老年人,有一定的物质消费和社交活动,但对医疗保健品和相应服务的消费需求明显上升;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大部分由于患有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特别护理设施、特殊商品和亲人陪伴。

老年人的出行行为具有明显特征,因为没有工作,出行频率和出行距离都比年轻人小,以步行和公共交通为主,而出行时间和上下班高峰有部分重合。购物是其最主要的出行目的,其次是休闲健身、接送小孩。

3.2问卷调研

本调研问卷地点选在公园、社区和网络,共发放45份问卷,有效问卷41份。受访者33%为60岁-65岁之间的低龄老年人。多数身体较为健康,6位受访老年表示腰颈椎不适,其他身体不适为眼部疾病(如老花眼、白内障)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哮喘等,只有少数家庭存在无法独自出门的病患。66%的老人表示经常一人或两人一起出行,外出的路程都较近。其中有约54%的老人外出目的为接送孩子(图1)。

代步工具市场目前分为四个部分(图2),即全封闭式、半封闭式、辅助式以及站立式。消费人群的观点也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是向往自由无拘无束,不愿被工具所限制肢体,热爱大自然,他们往往倾向于站立式代步工具,希望它可以折叠、可以随身携带、可以灵活多样、有多种使用方式;另一端则是偏向于全封闭式的代步工具,可以挡风遮雨,有一种安定感和归属感。本次调研中68%的老年人更喜爱全封闭型的代步工具,他们表示这一种看起来较为安全,而且可以遮风避雨。有些选择半封闭型的老年人说,这种看起来舒适、停车也方便。在问及现有代步车的缺点时,老年人最关心的、反映频率较高的是安全性、停车和交通不便(图3)。

笔者结合问卷结果及一些受访者的建议,对城市老年代步工具的需求做出以下初步小结: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全封闭,安全坚固,能够应对恶劣天气。速度不宜过快,可做出突发事故预警;价格合理,环保节能,外形美观大方,体积小;合法上路。

4.老龄化城市老年代步工具解决方案

4.1与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相匹配

公共交通是频繁被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形式之一,在如今繁杂的交通环境中,单一使用某种交通工具的情况已经较少,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的代步方式越来越多。非机动代步工具列公共交通系统有积极作用,迎合了用户节省时间的需求并可以节约成本。非机动代步工具与公共交通结合的模式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导模式,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并提高出行效率。老年人活动的路程比通勤路程近很多,对出租车和私家车的使用率极低,因腿脚不便步行到汽车站或地铁站又较远,因而在此过程中非机动代步工具更具优势。

结合上文中老年人的消费特点、老年人的调查反馈、老人交通法规意识模糊很可能乱停乱放的特点、以及统一集中的停车地点较方便可缓解停车位紧张等各种因素,城市老年公用代步工具将是个十分可行的交通方式。此外,车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交通工具之间、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实现互连共享,城市交通不断优化,为交通工具的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缓解交通压力并降低能耗。城市老年人的接受能力较强,城市的环境和氛围更适合公用车具的使用和管理。公共老年代步系统可作为未来社会养老机制的一部分,由政府出面调控和推动,促进居民消费。

4.2老年代步工具的使用环境

首先,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关注点集中于城市系统变革TA{门的新需求和新的生活方式。无论考虑到交通拥堵还是行驶安全,城市都需要更多慢速智能交通工具。根据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以此为参考的老年代步工具速度也不可超过20km/h。同时,它作为社会交通的一部分,外形尺寸受限于道路相关设施。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的最小宽度应为4.5米”,因此该代步工具的宽度理论上应不超过1.5米。受自身体积影响,停车场所选在社区车棚、医院和商场等老年人经常活动公共场所的公用停车场,在市中心以200米为半径、市区400米为半径,增设垂直停放的可充电的公用代步车租借位置。

4.3结构和材料

新能源交通工具大多采用新型材料如塑料、碳纤维来代替传统材料,以改变传统交通工具冰冷刚硬的触感。新材料不仅在轻量化设计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并可明显减少交通工具能耗、降低碳排放。内部可容纳前后两人,采用剪刀门的方式以减少占用道路面积。在有限的内部空间中,储物空间尽可能灵活多用,以便满足老年人购物、接送小孩等情况时的储物需要。车轮最好使用四轮以确保平稳性;车轮部分采用空心免充气的轮胎,可减少维修并保证公用车辆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车轮分体转动更加灵活。在节能减排和环保的趋势引导下,电力驱动将是未来几年内的必然走向。已经成功应用到代步工具上的有纯电力蓄电池、燃料电池和混合电力,老年^代步工具以此为主要驱动,可配合使用成本低、极为轻薄、可柔性操作的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公用代步车电力有限不可能带有空调,在车子顶面采用该薄膜电池就可以弥补这一缺点,供电的同时调节室温。

4.5智能化和信息共享

未来智能化的交通工具需要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和GPS定位等技术之间的综合应用。新能源代步工具的行驶里程普遍较短、充电耗时较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可帮助规划出合理高效的行驶路径,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据尼尔森2014年对5985位消费者进行的―项调查发现,对车联网技术感兴趣的人群中有42%龄在55岁以上,79%的受访者相信车联网技术可以保证他们的驾驶安全。这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未来的智能交通持有信心,中老年人群更加关注这些高新技术。

未来的老年产品需要通过智能技术和简化的产品界面来弥补其生理上的不足,这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除以上的人性化功能外,适当的导航功能(包括目的地导航、停车点导航和能源消耗指示)可以为老年人带来安全感;考虑到一些健康情况较差的老年人,可在车上附加应急装置,如急救呼叫器等;为避免老年用户在车上遗失物品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应具备遗失物品检测和报警提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