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育率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育率的影响范文1
通过将生育偏好选择异质性加入简化的三期迭代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生育偏好异质性对现收现付养老金缴费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应提高养老金缴费率,考虑到不同缴费水平退休者之间收入再分配,提高缴费率会刺激家庭生育行为,增加未来缴费人数。
关键词:
养老金缴费率;人口老龄化;现收现付;生育
文章编号:2095-5960(2013)04-0106-05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社会经济政策选择,特别是影响到代际之间收入再分配政策选择,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能否持续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Yakita(2001)假设预期寿命不确定,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支付水平的影响,指出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支付水平提高[1]。Breyer and Stolte(2001)假设劳动力同质,将劳动供给和生育行为内生化,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支付水平的影响,也得出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支付水平提高的研究结论[2]。与上述学者研究结论不同,Razin等(2002,2007) 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支出水平负相关,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支出水平将下降[3][4]。此外,Galasso and Profeta(2002,2007)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养老金政策选择的影响,指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可提高养老金税率和现收现付养老金支付水平,另一方面可降低养老金税率和现收现付养老金支付水平[5][6]。蔡昉、孟昕(2003),童玉芬、刘广俊(2008)等学者将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不同的养老保障模式[7][8]。王云多(2011,2012)通过研究养老保障水平变动对家庭组成和生育决策的影响,指出政府提高养老保障缴费和待遇将对家庭组成和生育决策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且这些负面影响难以通过家庭内部代际之间和代内之间的转移而完全抵消[9][10]。总体上,已有就养老金缴费水平的研究并未考虑到生育内生性问题。基于此,文章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生育偏好异质性对现收现付养老金缴费率的影响,将生育孩子偏好异质性加入到一个简化迭代模型,而这种异质性会在那些有或没有孩子的人当中产生收入再分配。
文章结构设定如下:第二部分构建生育偏好异质性影响养老金缴费率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阐述生育偏好异质性对均衡养老金缴费率的影响,第四部分阐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生育偏好异质性与均衡养老金缴费率的关系,第五部分提出研究结论。
二、生育偏好异质性影响养老金缴费率的模型构建
文章使用三期迭代模型研究生育偏好异质性对养老金缴费率的影响,假定企业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生产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假定经济社会由世代交叠的童年期、工作期和退休期人口组成。个人童年期由其父母抚养;个人工作期不仅要工作和抚养子女,而且还要缴纳养老金;个人退休期消费支出由个人工作期储蓄和退休期领到的养老金负担。假定个人童年期和工作期时间固定,受预期寿命不确定影响,退休期时间长度不确定。为简化起见,假设个人在退休期开始阶段既有可能存活也有可能死亡,假设存活的概率为λ,不考虑非劳动收入和遗赠,就爱听将工作期的储蓄购买年金,假定私人年金市场为完全竞争且保险公司风险中性,保险公司精算公平的年金以供退休者使用。
假定每个人劳动生产率相同,但生育孩子偏好不同。偏好程度由拥有孩子相对于物质消费的边际效用权重α表示。通常情况下,α在代内分布于0和α〖TX-*4〗之间,即α∈[0,α〖TX-*4〗],累积分布为:F(α)=α0f(α)dx。其中,f(α)是密度函数,即使人口的数量会改变,这种分布在每一代人之间均相同。出于研究的需要,文章还假设每个人有两种选择,即生育孩子〖AKn~〗(≥1)或者不生育孩子。
文章规定工作期时间禀赋为1,假定抚养每个孩子的时间固定,有孩子和没孩子的人工作期储蓄相应如下:
spt=(1-τt)ω(1-ε〖AKn~〗)(1)
snt=(1-τt)ω (2)
式(1)和式(2)中st代表工作期个人储蓄,上标p和n分别代表个人有孩子和没有孩子,τt代表工作期养老金缴款率,ω代表不变的工资率,有孩子和没孩子的人退休期消费如下:
cpt+1=R(1-τt)ω(1-ε〖AKn~〗)+βpt+1(3)
cnt+1=R(1-τt)ω+βnt+1(4)
R=(1+r)/λ是年金毛收益率,βjt+1(j=p,n)表示退休期领到的养老金。文章假设βt+1=βnt+1=〖SX(〗1〖〗σ〖SX)〗βpt+1,σ表示退休期和工作期之间再分配程度,且1-ε〖AKn~〗≤σ≤1,σ=1代表理想再分配,即有孩子和无孩子的退休者养老金相同,而σ=1-ε〖AKn~〗代表无再分配,养老金与缴费期长度成比例,随着生育孩子数量增加,由于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养老金缴费年限减少,孩子越多领取的养老金越少。由于现行大多数养老金体系都为现收现付形式,都涉及代际收入再分配,因此文章只关注σ=1的情况。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不考虑工作期对一般商品的消费,个人效用取决于生育孩子的数量和退休期消费的贴现值,见式(5):
Ut=α〖AKn~〗+λρct+1(5)
式(5)为个人效用函数,α代表对孩子的偏好程度,ρ为贴现因子,α=0的人不选择生育孩子,λρ[R(1-τt)ω(1-ε〖AKn~〗)+βt+1]
α〖TX-*4〗〖AKn~〗+λρ[R(1-τt)ω(1-ε〖AKn~〗)+βt+1]>λρ[R(1-τt)ω+βt+1](6)
这里存在一个偏好截止度α=α*t,满足
α*t〖AKn~〗+λρ[R(1-τt)ω(1-ε〖AKn~〗)+βt+1]=λρ[R(1-τt)ω+βt+1] 或
α*t〖AKn~〗=λρR(1-τt)ωε〖AKn~〗(7)
式(7)左侧代表有〖AKn~〗个孩子的效用,而右侧代表放弃的工资收入,这是抚养〖AKn~〗个孩子的机会成本。当且仅当α*t≤α时个人才会选择生育〖AKn~〗个孩子,当α
Nt+1=〖JB([〗α〖TX-*4〗α*t〖AKn~〗dF(α)〖JB)]〗Nt(8)
当个人偏好程度α*t≤α≤α〖TX-*4〗,会有〖AKn~〗个孩子。与国内外研究设定一致,文章假设人口增长率(νt)为正,νt=α〖TX-*4〗α*t〖AKn~〗dF(α)。假定养老金制度为现收现付,考虑政府预算平衡,应满足:
τtωLt=λβtNt-1(9)
Lt代表着整个t期劳动供给,Lt=〖JB([〗α*t0dF(α)+α〖TX-*4〗α*t(1-ε〖AKn~〗)dF(α)〖JB)]〗Nt,即有孩子或没有孩子的人劳动供给总和。从式(7)可知,每位退休者养老金如下:
βt=〖SX(〗τtω〖〗λ〖SX)〗〖JB([〗α*t0dF(α)+α〖TX-*4〗α*t(1-ε〖AKn~〗)dF(α)〖JB)]〗vt-1(10)
现在考虑改变养老金缴费率对生育偏好截止度的影响,从式(7)可知α*t=λρR(1-τt)ωε,由α*t对τt求导,可得:
〖SX(〗dα*t〖〗dτt〖SX)〗=-λρRωε
在理想再分配状态下,生育和抚养孩子导致工作时间缩短不会减少养老金,并且随着养老金缴费率提高会降低净缴费工资,这是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当缴费率上升时,甚至不太想要孩子的人也会选择要孩子,会提高生育率。
三、生育偏好异质性对均衡养老金缴费率的影响
参照Galasso和Profeta的研究,文章假设养老金缴费水平由生活在工作期和退休期的人决定,比较两个可选择的缴费率。
首先,考虑工作年龄人口最偏好的缴费率。有孩子和没有孩子的人一生效用分别如下:
Upt=α〖AKn~〗+λρ[R(1-τt)ω(1-ε〖AKn~〗)+βt+1(12)
Unt=λρ[R(1-τt)ω+βt+1(13)
在政策选择方面,通过预算考虑缴费率对个人的影响。假定由个人决定缴费率时,个人会意识到他们当前选择的缴费率也会影响他们退休期养老金水平,即τt+1=τ。文章旨在说明在当前生育行为下改变养老金缴费水平的可能性,从式(12)和(13)可知,没有孩子人最偏好缴费率τn满足:
〖SX(〗dUnt〖〗dτt〖SX)〗=λρ〖JB([〗-Rω+〖SX(〗dβt+1〖〗dτt〖SX)〗〖JB)]〗=0
而有孩子人最偏好缴费率τp满足:
〖SX(〗dUpt〖〗dτt〖SX)〗=λρ〖JB([〗-Rω(1-ε〖AKn~〗)+〖SX(〗dβt+1〖〗dτt〖SX)〗〖JB)]〗=0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缴费率来增加养老金。假定dβt+1/dτt>0,d2βt+1/dτ2t
此外,与工作年龄人口相比,退休者偏好使他们养老金最大化的缴费率,退休年龄人口生育率已经在前期决定。假定退休者对缴费率偏好呈单峰状,最偏好缴费率τr满足dβt/dτt|vt-1=0,有和没有孩子的退休者偏好同一缴费率。出于分析目的,文章假定对有孩子的工作者而言,缴费率τr小幅增加引起的养老金增长远多于由人口增长诱发的养老金增长,即Rω(1-ε〖AKn~〗)>>βt+1(τr)[(dvt(τr)/dτ)/vt(τr)],在这种情况下τp
众所周知,在单峰偏好假设下,均衡缴费率与决策人选择一致。由于大多数人口为工作年龄人口,因此决策人若为工作年龄人口,偏好α=αm的工作年龄人口满足:
F(αm)Nt=[1-F(αm)]Nt+λNt-1(14)
结合式(8)和式(14)可得:
αm=F-1〖SX(〗vt-1+λ〖〗2vt-1〖SX)〗=αm(τt-1)(15)
式(15)中vt-1在t期开始已决定,取决于缴费率τt-1。从式(8)和(15)中v的定义可得:
〖SX(〗dαm〖〗dτt-1〖SX)〗=〖SX(〗λ〖AKn~〗〖〗2(vt-1)2〖SX)〗〖SX(〗f(α*(τt-1))〖〗f(αm)〖SX)〗〖SX(〗dα*t-1〖〗dτt-1〖SX)〗
〖PS16.EPS,BP#〗
〖TS(〗〖HT5”H〗〖JZ〗图1决策人偏好与偏好截止度〖TS)〗
因此,考虑式(16)和dα*t-1/dτt-1
推论1:如果α*(0)>αm(0),那么0
推论2:如果α*(0)≤αm(0),〖AKτ^〗(0,1]。
在推论2情况下,暗示当α*(0)≤αm(0)时,对于任意τ∈[0,1],αm(τt-1)曲线仍然在α*(τt)曲线上方,即决策人是一个有〖AKn~〗个孩子不考虑缴费率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均衡缴费率〖AKτ~〗与有孩子人的偏好缴费率τp相同,即〖AKτ~〗=τp。另一方面,在推论1情况下,αm(0)
四、人口老龄化、生育偏好异质性与均衡缴费率
正如上面提到的,人口老龄化可以被描述为退休期开始时生存概率提高。从式(7)知道,预期寿命延长不会影响到偏好截止度,个人拥有的孩子数量不变,基于精算的年金可得。因此,曲线α*(τ)并不会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移动。另一方面,随着退休期生存概率提高,表明退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加,预期寿命延长会使曲线αm(τ)向上移动。因此,人口老龄化使强烈拥有孩子偏好的人成为决策人。
当退休期开始存活概率为λ时,令〖AKτ~〗λ代表均衡情况下的缴费率,考虑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AKτ^〗≤〖AKτ~〗λ,另一种情况〖AKτ~〗λ
现在考虑预期寿命从λ延长到λ'。当α*不受影响时,对αm的影响如式(14)所示,F'(αm)dαm=〖SX(〗1〖〗2ν(〖AKτ~〗λ)〖SX)〗dλ或〖SX(〗dαm〖〗dλ〖SX)〗=〖SX(〗1〖〗2ν(〖AKτ~〗λ)f(αm)〖SX)〗>0。在第一种情况下,正如在给定τt,第一种情况下不等式不能被逆转一样,预期寿命延长不会改变均衡缴费率。也就是说,随着预期寿命延长,一个对孩子拥有强烈偏好的人会变成一个决策人。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均衡缴费率不会改变,仍为τp(即〖AKτ~〗λ'=τp,τp=〖AKτ~〗λ),偏好的截止度也不会改变。另一方面,随着退休人口的增加,每位退休者的养老金会减少。
在第二种情况下,式中的不等号不会改变,如果与αm和α*之差相比,dαm/dλ较小。也就是说,当均衡缴费率足够低,以至于决策人没有孩子甚至预期寿命延长,均衡缴费率仍为τn(即〖AKτ~〗λ'=τn(=〖AKτ~〗λ)),人口增长率不会改变。随着退休人数增加,每个退休者养老金会下降。相比之下,与αm和α*之差相比,如果dαm/dλ足够大,如果它改变了不等式,这时预期寿命延长使均衡缴费率从τn变为τp,即〖AKτ~〗λ'=τp。因此,如果人口增长率充分低或者如果人口不那么集中在偏好αm,预期寿命延长能使决策人从一个没有孩子的工作者转到一个有孩子的工作者,这使均衡缴费率从τn上升到τp。
五、结语
文章分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生育偏好异质性对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缴费率的影响,通过内生生育行为,研究表明,由于现行的养老金发放多为现收现付,养老金缴费水平受生育决策影响。如果缴费决策权由偏好不生育孩子的人转到偏好生育孩子的人,应选择提高养老金缴费率,这会导致不太喜欢孩子的人也会选择生育孩子,导致总生育率可能会增加。
在老龄社会,由于存在大量退休者和养老金收益率下降,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可能使有孩子的人成为决策人,偏好较高缴费率,生育偏好异质性可能对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有积极影响,强化了养老金收入再分配功能。这是因为随着缴费率不断提高,不太喜欢孩子的人也偏好孩子,人口增长率会提高,高生育率会增加未来工作年龄人口,他们是未来的缴费者,大量潜在缴费者的存在可增加未来养老金供给,提高未来退休者养老金支付水平。
参考文献:
[1] Yakita A.Uncertain lifetime, fertility and social security[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 ,2001,14:635-640.
[2] Breyer F, Stolte K.Demographic change, endogenous labor supply and the political feasibility of pension reform[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 ,2001,14:409-424.
[3] Razin A, Sadka E, Swagel P.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welfare state[J] European Journal Political Economic ,2002,110:900-918.
[4] Razin A, Sadka E.Aging population: the complex effect of fiscal leakages on the politicoeconomic equilibrium[J] European Journal Political Economic ,2007,23:564-575.
[5] Galasso V, Profeta P.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security: a survey[J]European Journal Political Economic,2002,18:1-29.
[6] Galasso V, Profeta P.How does ageing affect the welfare state? [J] European Journal Political Economic ,2007,23:554-563.
[7] 蔡昉,孟昕.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险模式的可持续性[J].比较:2003(10):1-7.
[8] 童玉芬,刘广俊.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及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08(4):14-20.
[9] 王云多.家庭组成、生育决策与社会保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56-62.
[10]王云多.人力资本、内生生育行为与经济增长[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4):77-82.
Fertility Favor Heterogenicity’ Effect on Endowment Insurance Contribution Rate During Aging
WANG Yunduo,XU Zhenx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isiness Administrat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8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effect of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s in their preference for having children on the choice of the size of a payasyougo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s in their preference for having children, and hence the endogenous fertility choices of individuals in a simple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pulation aging may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contribution rate, increase the share of the retired population who prefer a higher contribution rate; if the system involves redistribution between retirees with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he increased contribution rate raises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children, i.e., future contributors.
Key words:
endowment insurance contribution rate;aging;payasyougo; fertility
收稿日期:2013-03-25
生育率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焦虑;英语学习;积极作用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情感因素的研究价值不亚于认识因素的价值,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现象。焦虑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有焦虑的体验。焦虑被认为可能是最妨碍学习过程的情感因素,因为它与不安、失意、自我怀疑、忧虑、紧张甚至绝望等不良感觉有关。(Arnold,1999:8)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的更轻松、迅速。”(张晓燕,2001)但一些研究指出:在小学阶段,焦虑一般抑制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到了中学阶段,焦虑的积极作用往往超过了它的破坏作用,在焦虑水平增加或学业成就的下降之间出现负相关;到了大学阶段,焦虑与学业成就普遍为弱的负相关或零相关,或者为他们的正相关所取代了,从这一研究成果我们不难看出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与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英语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焦虑的产生与人们所感受到的对其自我或自尊的威胁有关,英语学习正是一个充满自我威胁与挑战因素,存在容易引起焦虑的特殊情境:操作一种新的语言容易出错,并且这种活动过程通常暴露在他人评价之下,因此学习者常处于担心遭到否定的困忧之中。英语学习焦虑就是由外语学习中自我威胁引起的各种不愉快情感反应和心理不适的集合。学习任务难度太大,担心出错或否定评价均可导致焦虑。焦虑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导致紧张和害怕,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焦虑的可能性。那么焦虑的表现形式和分类是如何的呢?
焦虑的表现形式因人而不同:有的人脸红心跳,有的人浑身冒汗,更有甚者全身发抖甚至说话结巴,词不达意。有的人大小便频率增加,皮肤或手心出汗,面色木然或苍白,有的坐卧不宁,惶惶不安。
Arnold(1996:66)书中总结出的语言焦虑迹象大体有四类:① 回避(如“忘记”答案,装出粗心的样子,迟到,早退等)。②身体动作(如扭动,玩弄头物或衣物,抖动身体等)。③身体不适应症状(如抱怨头痛,肌肉抽动,身体部位有莫名的疼痛等)。④其他迹象(如用功过度,有完美主义思想,回避社交,不感正视他人,有敌意等)。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应从正反方面看:焦虑除了类型有别外还应该有一个程度问题,尽管焦虑的程度难以确定,但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前都一定的焦虑,担心学习不好的心理有时能产生更大的动力。焦虑感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成为阻碍英语学习获得成功的因素。所以对焦虑的认识不应该只停留在它的不利方面。
来自家长、老师、考试的压力再加上急于求成的心态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的情绪。如果压力适中,就会起积极作用,但压力过大,又会转化为消极作用。因此,老师一方面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应该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使他们能动起来,而不是无所事事。这样既可以促进学习的动力又可减少情感障碍,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趋利避害,尽可能地抑制焦虑在语言学习中的消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因为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那就是焦虑的积极作用。比如由于竞赛和竞争意识而引发的适度焦虑,有时能激发人的潜能。与“不思进取”的平静比起来,这时的焦虑可能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在针对焦虑问题的处理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设想。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
古谚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好了,距离接近了,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畅通无阻,课堂环境轻松愉快。轻松愉快的气氛是的师生双双的教与学达到理想的最佳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气氛是英语课降低焦虑提高效率的一个前提条件。
2.不纠错或少纠错,帮助学生建立模糊容忍度
心灵主义者认为:错误是走向完全的路标,人很难不犯错误,应予容忍,不加以纠正,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会得以更正。外语学习是一种“模糊情境”,学习者面临不熟悉的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因而交际中有大量非结构、随机应变的因素和难以确切把握的信息暗示,这种模糊情境常被视为威胁并引起心理不适。目前“学以致用”的交际性英语教学要求要求我们转变方法,重交际轻语法,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包括克服害怕出错、羞与交往的心理、对否定评价的“脱敏”,减低监察意识和提高模糊容忍度。
但是对于那些影响交际表达和反复出现的错误,还是应当适时而又适当地给予纠正的。
⒊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学习者的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大大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感,这是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学习者受到关注和受到评价的范围扩散,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看法,获得及时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增大,焦虑感也随之降低。
【参考文献】
[1]Arnold,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58-67, 226-244.
[2]Stern, H.H. Issues and Options in Teaching[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002:19-22.
[4]黄珉珉.现代心理学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56.
[5]黄 萍.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0,(4).
[6]刘建达.论外语学习中的情感过滤[J].山东外语教学,1996,(4).
[7]刘学惠.我国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调查和分析[J].中小学生英语教学与研究,1989,(5):8-12.
生育率的影响范文3
论文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焦虑,口语能力,策略
一、“焦虑”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而从临床的观点来看,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叙为:包含对危险、威胁和需要作出特别努力,但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感;而语言学家Horwitz等认为,外语焦虑是学习者在外语课堂学习中产生的关于学习者的自我知觉、信念、感受和行为的一种情结;[1] Gardner和MacIntyre也认为“焦虑是与外语语境有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2]。也有大量研究表明,语言焦虑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焦虑越少,习得越多;焦虑越多,习得越少。
二、“焦虑”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影响
旅游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技能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能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组织的能力。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学生们的口语表达总是稍逊于其它三个方面的表现。而这其中的一个主要诱因便是焦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缺乏自信心
过于注重自我形象,害怕会说错或担心语音语调不对,招致同学的嘲笑而丢面子,从而产生紧张、忧虑的情绪。
2. 受老师言行的影响
担心老师会随时纠正他们犯的每一个错误,让他们产生紧张;老师问到没做准备的问题时会紧张;与教师眼光接触时,会接到“不预习就来上课”等责备的神情。这些现象表明老师的某些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焦虑情绪。
3. 语言能力
口语焦虑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方面由于涉及许多旅游方面专业生僻词汇,难读拗口;句型、语法选择不够准确等。所以,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易产生畏难心理。
总之,焦虑的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他们还倾向于回避比较复杂的句子结构、语法等;而心情较为放松的学生则会表现得跃跃欲试。因此,语言焦虑与语言课程成绩以及教师对学生成就的评定呈负相关。
三、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克服和减轻焦虑的策略
(一)关注学生需求、鼓励学生开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因此,教师要对消极性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那些口语课堂上焦虑敏感的学生,根据学生焦虑的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对症下药。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机会,将他们的课堂焦虑降到最低限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进行正向反馈,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从而信心倍增。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如:对活泼大胆,反应迅速、性格外向的学生,应采取“吹毛求疵法”,即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对他们从严从高要求,让他们说得对,说得准,说得好;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采取“赏识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发言提问。
(二)创设愉快学习氛围、建立小组合作模式
罗杰斯曾指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迫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他认为,能否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即取决于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3]因此,教师的言行会使学生产生激发或抑制学习的行为,教师的和蔼可亲可以化解他们心中的恐惧、疑虑他们也就很放松地进入课堂状态。教师不能让学生感到平庸、乏味,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所教授的东西一定要准确且有切实的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发挥课堂的教学艺术,用情绪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学习,师生密切配合形成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性循环局面。所以在旅游英语教学中,不妨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形式进行口语练习,因为成功的小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有积极的和相互支持的气氛,也可以促进各成员的积极参与,自我形象增强,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三)遵循由易到难原则、给予及时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按照教科书的安排,按步就搬地进行授课。但实际上,课程内容和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学习者觉得某种教材过于深奥,学习任务过难,他们必定会丧失信心,产生焦虑。学生的学习应遵循由未知到己知,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教学活动进行下去。因此,教师不仅要根据教科书里有什么而教什么,还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教什么,教学活动要时刻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准,包括他们的情感需要。
同时,学生在追求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能及时得到反馈,即让他们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能明显地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对学生的口语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评价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每一个学生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学生在每一次的评价中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消极性焦虑对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而教师在减轻学生口语学习的消极性焦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和其他心理障碍,营造高效高质、和谐共进的交际英语氛围。当然,学生要提高口语水平,最根本的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掌握基础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在口语课堂上要不怕丢面子,多开口讲英语,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在和同伴的交际中不断提高自己“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Horwitz E, Horwitz M, Cope 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70 (2):125-132.
生育率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效率;主体;外界
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研究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首先要从主体展开,这主要包括两点:
1、智力因素。
心理学家对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发现二者有明显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好。但需要说明智力因素只是影响因素而非决定因素,不可以以自己的智商不如他人而作为学习成绩不佳的借口。
2、非智力因素。
在大学学习阶段自觉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也是日后成才的基础。这里说的非智力因素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兴趣
兴趣是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使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忘我畅游,就能在学习中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
(2)学习动机
人做每一件事都有动机,学习也是如此。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大学生的学习虽然受兴趣、态度、志向等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是受动机的支配。
(3)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的动力,能够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校情境里,如果其它条件基本相等,学习态度好的学生的效率总是远胜于学习态度差的学生。
(4)坚强的意志
意志品质在学习中的表现主要有四方面: 第一,自觉性。
学习活动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需要学习者自觉按照预定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第二,坚定性。在实现学习目标时可能遇到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学习者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神去克服。 第三,果断性。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事情需要果断做出判断、采取措施,以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四,自制性。在同外界环境的接触中可能会产生对学习有干扰作用的心理因素,这需要用自制力去克服。
(5)自身性格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结构中表现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学习踏实、细致,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习惯于简单盲从,不善于深入思考理解常常浮躁不踏实。
(6)学习方法
不同的课程,学习的目标、方式都不相同,因而其学习的方法也必然不同。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他们没有主动学习,而是学习方法不对。对学习方法的选择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学问。当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后,学习就不仅是一种任务,更是一种享受。
分析完主体因素,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外界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1、学习对象。
学习对象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从选择学习对象入手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则是学习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难题。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必须区分学习者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另一种是尚未达到、但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的水平和能力。后者能使学习者面临最大的挑战,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潜能,这样的学习有可能获得最高的效率。
2、学习手段。
学习手段是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而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是否采用适当的学习手段,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借助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学会利用互联网,就可以在网上快速地获取信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图文声并茂,具有人机交互的功能,有利于个别化学习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3、客观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发现,良好的环境可使用脑效率提高15%-35%,并可延缓和消除大脑疲劳。客观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就社会环境而言,学生所处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习俗、社区特点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习产生影响;就自然环境而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声音、光线、温度、空气、气味、色彩等。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4、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对我们学习,特别是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师指导不仅对于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十分重要,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运用大脑。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当代大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当然,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真正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善我们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倪志英.大学生学习指导[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沈德利.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学习心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生育率的影响范文5
【关键词】生理实训老师;自律行为;德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4-01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肩负着民族腾飞的重任,医学院校学生德育水平更是关乎整个社会医疗卫生行业的风气与风尚[1]。作为一名医学实训教师,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表率,都是学生今后从业的规范标准[2]。教师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以本中职院校两个班7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由自律行为不同的生理实训老师授课,探究老师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培养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校2013级必修生理实训课的76名中职生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班和B班,每班38人。A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年龄17-22岁,平均(19.1±0.25)岁。B班男生21人,女生17人;年龄18-22岁,平均(19.3±0.18)岁。A班生理实训课由自律评分高的教师授课,B班由自律评分低的教师授课。两班生理实训课的课时安排、授课内容、课程进度完全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参加实训学习前成绩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B班由自律行为差的教师讲授生理实训课程,A班生理实训教师行为自律性强,在生理实训课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1)提前准备,按时上课:提前设计实训环节,教师授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按时上课,准确把握实训上课节奏。教师上课时仪表端庄、语言沉稳、实训操作时动作细致,时刻做学生的表率。
(2)教学风格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偏离课堂学习的中心任务,极易造成知识“断链”,并且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针对这种现象,A班生理实训老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A班生理实训老师注意课堂提问,掌握提问的艺术,避免对学生自尊心造成伤害。
(3)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A班生理实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实训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并紧密按照预先设计的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生理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训过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正确规范完成实训学习,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避免出现思想游离、学习“疲惫”等不利于实训学习的行为。
(4)确保生理实训成功率:这是实训操作课的终极目标。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功底较差,生理课程又是一门较难的学科,生理实训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制约着生理实训教学的成功率。A班实训老师着眼中职学生实际情况,耐心讲解,正确示范操作,在实训过程中及时指导并适当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实训操作,鼓励学生完成生理实训。
1.3观察指标
学期末,对所有学生进行生理实训考核,并评估两班学生德育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生理实训考核成绩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德育评分等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班学生德育评分
A班学生在实验室礼仪、操作规范性、对实验动物的人道主义及团队合作方面评分均高于B班(P
3讨论
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教师行为自律和规范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自身情绪状况等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3]。
生理实训课是中职医学生必须接受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涉及到的实训操作和实训思维关乎学生今后的职业态度,影响学生德育水平的养成。因此,刘蔚[4]指出,抓好医学生德育水平的关键应从抓好课堂自律行为开始。老师是学生的标杆和榜样,学生在生理实训课程中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本研究中,自律行为强的生理实训教师从实训课程准备开始、按时上课、注重仪表、言行举止、操作规范性,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实训,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和行为引导。教师的任务导向明确,对授课内容做出了合理安排,激励学生乐学善思,积极向上,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训学习中去,自然能取得好成绩。本研究结果显示,A班学生生理实训考核合格率高达94.74%,和金伟琼[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教师自律行为可提高学生生理实训成绩。
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人格成长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来理解教师的教学要求和目的,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学会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成绩的高合格率影响学生的心理历程,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本研究表1显示,A班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实验室礼仪、团队合作等方面评分明星较高。其中团队合作能力决定今后从业的职业道德及人际交往能力,是现阶段中职教育的最高境界[6]。由此可见,生理实训教师的教学自律行为对学生德育素质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
[2] 梁佩玲,邱庆榕,周凌峰,等.应用仿真实训法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理念的教学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15-117.
[3] 王红.基于专科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11):215-216.
[4] 刘蔚,[导师]:刘明芝.“90后”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2012年.
生育率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产黄青霉菌 原生质体制备 原生质体再生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123-01
原生质体融合能将遗传特性不同的两亲本原生质体融合杂交,筛选后获得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稳定融合子[1]。当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以PEG为融合剂的化学法,具有经济、方便、可重复性强等优点[2]。产黄青霉菌是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菌种,原生质体制备是融合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在菌龄、预处理时间、酶解时间、酶浓度等不同水平下,同时有利于制备率与再生率提高的综合条件,为提高产黄青霉菌与其他菌的融合提供了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产黄青霉菌
1.1.2 试剂
(1)缓冲液(CPB):0.2 mol/L、pH6.0的柠檬酸缓冲溶液中。按文献[4]配制。
(2)高渗缓冲液:以CPB配制的0.8 mol /L山梨醇。
(3)酶液:以CPB配制。(4)预处理剂:0.05 mol/L EDTA-Na2溶液+0.2%β-巯基乙醇,以CPB配制。
1.1.3 培养基
(1)液体完全培养基(YEPD):参照文献[3]。(2)再生培养基(YEPDS):参照文献[3]。
以上均以0.73×105Pa灭菌30min。
1.2 方法
1.2.1 原生质体制备
参照文献[4]。
1.2.2 原生质体再生
参照文献[4]。
1.2.3 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单因素试验
(1)菌龄:14 h,16 h,18 h,20 h。(2)预处理时间:10 min,20 min,30 min。
(3)酶解时间:15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 min。(4)酶浓度:0.5%,1.0%,2.0%,4.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条件对产黄青霉菌原生质体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
2.1.1 菌龄对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同时接种后培养12 h、14 h、16、18 h菌龄的菌体相对应的制备率依次为94.8%、91.1%、83.4%、71.7%,再生率依次为2.5%、3.0%、3.3%、3.9%。试验结果可见,再生率随着菌龄延长,产黄青霉原生质体的制备率逐渐降低,而再生率则逐渐升高。
2.1.2 预处理时间对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
预处理时间10 min、20 min、30 min对应的制备率依次为80.3%、88.1%、91.9%,再生率依次为4.2%、3.6%、1.9%。试验结果可见,预处理对原生质体的制备有促进作用,制备率随预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但是对细胞壁的再生起副作用,再生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2.1.3 酶解时间对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
酶解时间15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 min对应的制备率依次为55.1%、85.1%、89.3%、91.0%、93.2%、95.2%,再生率依次为4.2%、3.3%、2.3%、1.1%、0.9%、0.6%,试验结果可见在120 min内,原生质体形成率与酶作用时间成正比递增,120 min左右细胞基本原生质体化,但是再生率在15 min时最高,随时间延长而降低。
2.1.4 酶浓度对制备率与再生率的影响
对0.5%、1.0%、2.0%、4.0%的酶浓度对制备率与再生率进行试验,对应的制备率依次为63.25%、73.58%、88.57%、90.68%,再生率为4.15%、3.55%、3.23%、1.60%。结果可见,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升高,再生率降低。
2.2 优化条件下的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制备率与再生率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菌龄16 h,以2.0%蜗牛酶进行酶解,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30 min,0.8 mol/L山梨醇做渗透压稳定剂,以0.05 mol/L EDTA-Na2溶液和0.2%β-巯基乙醇为预处理剂处理20min为产黄青霉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均较高的最佳条件。在此优化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为85.1%,再生率为3.8%。
3 讨论
3.1 制备率
菌体的原生质体制备主要是细胞的去壁,菌龄与细胞壁密切相关。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壁较薄,对酶更加敏感;稳定期细胞壁厚,不利于酶解,制备率反而会随菌龄的延长而降低。
去除细胞壁是对菌体的一种破坏,破坏时间越长原生质体生成量越多。EDTA-Na2能产破坏黄青霉菌细胞壁外层,也利于蜗牛酶渗入内层促进细胞壁的降解和避免影响酶活;β-巯基乙醇可破环细胞壁碳骨架中的二硫键,促进扩散进入内壁层,因而预处理时间越长原生质体制备率越高。因此,在本试验所选择的酶解时间和酶浓度范围内原生质体的制备率与二者呈正相关。
3.2 再生率
菌体的菌龄越长,细胞壁强度越高,失去细胞壁后更利于壁的再生,所以随着菌龄的延长再生率也升高。
菌体被破坏的越严重其细胞壁的再生也就越困难。β-巯基乙醇对细胞本身也具有毒性,所以预处理时间越长原生质体再生率也就越低。由于蜗牛酶是混合酶,混有蛋白酶和核酸酶等对原生质体有损伤作用的酶类,故不宜长时间或高浓度的将原生质体暴露其中。目前已有文献表明,在膜外有残余细胞壁组分时会更有利于壁的再生。因此,选择合适的酶浓度及酶解时间以减少对菌体的破坏而有利于对原生质体的再生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罗立,潘力,郑穗平.细胞工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5-19.
[2] 王娟娟,贾彦军.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综述[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