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1
央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将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同时,自2015年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降息降准双管齐下,从历史上看并不多见,央行此次出手有何意义呢?
单从资本市场数据和往常惯例上看,此次双降有些令人意外。首先,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情况是社会流动性偏向宽松,5月末M2余额同比增速为10.8%,超过同期GDP的增速。更重要的是,当前银行存贷款利率处于历史地位,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35%,市场并没有很大的降准降息诉求。此外,上周四央行再度重启逆回购,中标利率从3.35%降至2.70%,按照惯例,通过其他货币工具提供流动性之后,政策不会立即降准降息,大概率会等到7月中旬半年报公布之后根据具体资本市场情况做出相应调整。那么央行为何如此急迫的打出这记组合拳呢?
表面原因是近期股市非正常下跌倒逼宽松货币政策加速,本质原因则是国内经济运行压力有增无减,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需要相关政策的刺激和引导作用。当这两种利益诉求叠加时,央行的此次举措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股市暴跌只是诱发此次双降的表面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国家对于经济向好的诉求,因为发动此轮牛市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经济“春季报”前段时间公布:一季度GDP增速7%,创下6年以来最低,经济形势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但根据总理提出的“底线问题”以及各个部位所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市场容忍的经济增长下线即为7%,且根据相关权威部门测算,我国现阶段要保障每年增加1000万城镇就业人口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经济增速不能低于7.2%。当我们的GDP降到7%以下时,就业将出现问题。再就是要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长远目标,今后几年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 6.9% 以上,种种考量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跌破 7% 的“底线”是不允许的。所以为了缓解经济运行压力,确保超过增长底线,通过双降等政策刺激经济就不难理解。
简而言之,央行此次出手目的只有两个,一是稳市场,二是促经济。那么时隔7年的“双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双丰收”呢?首先来看“双降”对于稳定市场的效果。证券市场上盛行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此次“双降”最大的利好就是反映出政府给予市场的明确积极信号,也等于向做空势力宣战,这将极大鼓舞市场信心,暴跌将很难再现。其次来看“双降”对于促经济、调结构的效果。此次双降将释放市场约4700亿的流动资金,而且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发展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加上5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向好,“双降”助推中国经济短期内企稳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集体行动;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9-0183-04
一、低碳经济渊源及其模糊认识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低碳经济是低化石燃料经济,是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到生物圈的经济,特指二氧化碳低排放。
(一)低碳经济、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一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的《生态经济革命一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书中蕴藏着低碳经济萌芽,2003年,其《B模式一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明确提出:“减少碳排放一半”以遏制地球加速升温。低碳经济的系统观点与行动,可追溯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京都协议书》(1997)。联合国第35个(2008)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号召全球联合一致行动,改变高碳排放经济,意味着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虽然,白皮书没有定义低碳经济,但是对为什么和怎样实施低碳经济却有详实描述。遗憾的是,许多研究并没有完全理解白皮书的精神: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自然资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并通过各国联合一致的“减排”温室气体承诺(白皮书72次使用“减少”一词),以促进、倒逼(bottom-up)技术进步,或者与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式改变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实是,一些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低碳经济“能源”背景或切入点,忽视能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而片面理解低碳经济。白皮书使用“环境”、“可持续发展”超过50次,且设有环境专章,如,白皮书目的是通过“反省和强化我们更加广泛的承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this white paper reflects,and will reinforce,our wider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低碳经济把发展限定在环境承载力之内(in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环境(The first challenge we face is environmental)等,并且认为:“直到现在,英国能源政策还没有给予环境足够关注”,白皮书希望政府以系统化政策确保:“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无独有偶,温总理2010、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看做并列的行动,报告多次将“能源与气候”一起阐述。
低碳经济是可分割的、有市场的三大化石资源和公共的、无市场的环境公共服务(接受二氧化碳排放及其转化)的双约束经济,最终目的是限制人类对环境公共服务的加速、无序耗用,是可计量、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它以数量化方式约束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自身所处生物圈(环境)中的资源开采、耗用,即以碳排放为突破口,逆向约束人类的三大化石能源(可计量)开采、利用,倒逼技术进步,促进消费和产业结构转向,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资源和环境的双约束,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此一思想,白皮书进行了详细阐述,布莱尔认为:低碳经济与能源可靠供给、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即环境中可分割、可市场的三大化石能源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耗用引起公共的、不可分割的环境公共服务、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转化为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对可计量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而言,就是不能离开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约束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巴西低碳经济之路》中也有相似观点和政策,《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更是直接强调:“气候变化与能源息息相关”。
(二)远离环境公共服务约束的混乱低碳经济观
低碳经济作为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没有公认的定义。方时娇认为:“各种定义和解释还不尽一致”。低碳经济成了各说各话、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按需解释,“随时、全面”利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实践混乱不可避免,主要表现:(1)低碳经济特定研究对象和渊源是什么?依据的一门学科必有其特殊研究对象之观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施对象、运行方式是什么?低碳经济与现有经济学科的区别、联系在哪里?这是低碳经济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查阅已有低碳经济研究发现,它似乎与所有时髦、热点研究和学科有关,其外延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等,而这些学科各有其研究对象。人们在解释低碳经济时,把它们混淆在一起,低碳经济成了“超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的科学。有的甚至玩文字游戏,方时娇在同一文章中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和“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来解释低碳经济。就中文意义而言,“实质”、“本质”意义区别不大,但能源经济绝不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因为能源经济要回答的是能源大规模连续供应、有限替代和规模报酬先增后减三个问题,而依据布伦特兰公认定义,可持续发展经济是要解决资源、环境的代际分配问题。两学科完全不同,怎么可以都成为低碳经济的外延,或者是渊源。(2)低碳经济与技术的因果倒置。庄贵阳认为,是“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技术发展了,低碳经济也就实现了,这是倒果为因。因为,包括能源技术在内的人类技术一直在进步,低碳经济不需要人类共同、额外努力和元自然资源约束而自动“生成”,这完全不对,更与布莱尔白皮书的“更广泛的必须努力”(A wider effort is also necessary和far more needs to be done)相悖,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明确主体及其承诺碳减排责任的原则相悖。事实上,《京都议定书》所要求的恰恰是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有更多碳减排约束。布莱尔说:“尽管有过去5年的进步,但是今日能源政策不能应对明天的挑战。”布莱尔认为,实施低碳经济将“赋予”英国机会(连续3次使用“opportu-nity”),并痛下决心走低碳经济的路子。第一个机会,低碳经济提高资源效率:提高产出,并减少污染排放;第二个机会,低碳经济引导英国开发、运用和出口尖端技术,创造新商业和工作;第三个机会,低碳经济为英国
导航,变革传统的资本更新循环周期。此外,从生活方式来说,低碳经济也可以低技术兼容,白皮书要求房子绝缘、通风(insulated,draughty)等技术,不是高技术,又比如植树造林(reforestation)、与采伐森林战斗(flight deforestation)是巴西走低碳经济的路子之一,不需要高技术。(3)低碳经济测度及其标准。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里以“低”作为低碳经济的标准,有问题。原因与上述错误的技术因果倒置相似。实际上,低不可能是低碳经济的标准。统计证实,截止2009年,美国、日本等国单位GDP能耗不及20世纪60年代的1/6;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出现了净减少和相对减少(表1)。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京都议定书》、布莱尔能源白皮书所要求的“绝对减少”标准。因此,低,只能是把碳排放低于环境公共服务承载力内的“低”,这个低是绝对的,不能妥协(compromise)。碳排放相对降低而总量,尤其是累积总量增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当今人类恰恰面临的是此难题。对于低,一些学者还不自觉地滑向“无”,认为低碳经济就是“无碳”经济。无碳经济,看上去很美,却违背自然规律。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循环之一,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过度开采耗用三大能源的副产品是向生物圈排放了超过其承载力的二氧化碳,是高碳排放而不是高碳循环引起不可持续发展。地球绿色植物主要活动,就是以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人类努力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是高碳循环,因此,高碳循环和低碳经济可以并行不悖。低碳经济不在于碳的“无”和抽象的“低”,而在于碳的“度”及其所要求的化石能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及其碳排放。(4)低碳经济和低碳思想不分,并导致行为方式错乱。具体为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不分,这一认识误区导致低碳经济的操作困难,实施主体模糊,行动的成本无认识。布莱尔说:英国占全球碳排放2%,单独行动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Our own actions will have no impact on climate change)。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代替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成了无行为主体、远离低碳经济是“最可行、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初衷和实践。在布莱尔看来,恰恰是资源与环境的双约束的低碳经济推动低碳社会及其高生活质量(a low carbon economy will contribute to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and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从能源(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难推知,低碳经济是“碳获得、碳排放”的双约束经济。现有的无自然资源约束高碳排放经济及其造成的气候、环境问题,是私人产品挤占公共环境服务而引起不可持续发展。逻辑是:生物圈非约束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累积――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阿伦尼乌斯二氧化碳增加含量会引起温度上升理论――温度上升造成气候问题引起环境公共服务不足,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戴维・帕克说:“作为新西兰推动环境可持续性的一部分,我们做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
二、低碳经济确定主体与实施路径
低碳经济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生物圈中可分割、竞争性、有市场的资源(能源);二是生物圈中不可分割、非竞争性、难市场的整体性的环境公共服务。高碳经济,从竞争性、可分割有市场的资源看,就是资源过度、非约束开采耗用;从公共性、不可分割、难市场的环境公共服务看,就是向环境塞进了过度的碳,环境公共服务功能丧失,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低碳经济的主体。低碳经济涉及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的公共产品问题,需要确定主体及其现实成本才能提供该公共产品。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奥尔森、斯蒂格勒茨(Stigler.G.J)、戴利(Herman Daly)、肯尼斯(J.M.Keynes)、Krister Hjalte等。因此,白皮书认为:低碳经济是“政府的责任”,需要政府的分配(distribution,注重公平)手段,而不仅仅是市场配置(allocating,注重效率)来实现。
(二)“斯密式间接公共产品”与“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获得路径。市场手段不等于低碳经济形成。朱迪・丽丝(Judish Rees)认为:“很明显,对全球有限的环境资源容量进行价格竞争时,发达的富国总能比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出更高的价格”。戴利对环境无约束市场利用以“船的最佳沉没”为比喻,他说:“即使一条船的负载是最佳分配的,随着绝对负载量增加,它的水位线最终也会达负载线。超出负荷的最佳装载的船也会沉没――尽管它将以最佳的方式沉没!环境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出类似负载线标志的经济标志――以防止经济的绝对规模,即经济负载,沉没我们的生态方舟”。
斯密“看不见的手”经典地描述了传统经济主体间接提供非市场、不可分割的“公共福利”(公共产品)。但是,他的公共产品,说到底还是私人产品,也因此,市场不可能完全解决公共产品难题,而且他的公共产品供给既不需要成本,也不必强调主体,完全是经济人在追求私利时“不自觉”的副产品。斯密说:“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更好”。罗默称其为:“成员无意识的集体打算来推进社会福利”。
低碳经济的另一面:少排放以维持良好的环境公共服务,迄今为止,“斯密式间接公共产品”没有完全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我们需要“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奥尔森说:“集团物品和非集团物品一样,取得越多,总成本越高”,并且“个人通过经济组织试图获得他们在市场中的活动而得到的同样的东西”。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要求有确定主体及其明确行动:确定主体有真实的成本增加,或约束行为以获得公共产品。因此,就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关系,奥尔森理论从私人产品(约束,即人类对资源,主要是能源的约束)的角度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即公共产品必须由确定企业以真实成本、实际行动来提供。受搭便车,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信息成本和度量成本以及奖惩实施成本等约束,将公共产品分割并以市场方式解决,即使可行也不经济。因此,公共产品不能从理性、自利的个人那里得到任何资助。如何获得公共产品呢?他提出三条件:(1)就边际成本增加而言,取决于公共产品收益该物品成本之比,与集团收益个人收益之比的关系;(2)就行动约束而言,取决于产业集中度(单个企业市场份额)与该行业需求弹性的关系;(3)不同于集团利益的税收、制度等外在约束。
我们仅分析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供给中的(2)就行动约束而言,取决于产业集中度(单个企业市场份额)与该行业需求弹性的关系,即低碳公共产品供给需要确定主体及其现实成本,《京都议定书》为实践例证,即碳减排,或者环境公共服务的获得需要付出现实成本,而且必须有确定主体,或者联合主体的一定份额为基础。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2012年前,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经计算,这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或者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核准之后才能生效。此前,虽有12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议定书,但它们的排放总量离议定书的要求仍有差距。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17.4%的俄罗斯对议定书能否生效起着关键作用。2004年11月5日,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后,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要求,《京都议定书》生效。
《京都议定书》一方面证明了奥尔森直接公共产品理论的正确;另一方面,就公共产品的公共属性而言,必须是集体的一致行动,且要求集体成员单独的份额占到一定比重,这需要透明化。
三、结束语
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3
【关键词】循环农业;叠加效应;环保功能
循环农业是我国刚提出不久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着力于利用其互补性解决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减轻种植业和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两种不同模式的农业形成互为促进、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1循环农业的发展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可分为多种类别,主要分为种植与养殖两大类别。在循环农业模式没提出来之前,两种生产模式互为交叉发展的结合性并不高,特别是在两大模式的基础阶段,融合度偏低,造成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居高不下。循环农业,正是基于以上基础提出与发展起来的。
2种植业与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1种植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种植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剩余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如桔杆,每年通过回缩、修剪等遗留的枯枝枯叶;2)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大气污染与土壤残留;3)使用地膜等生产材料在土壤中长期残留造成的污染;4)其他负面影响。
2.2养殖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养殖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养殖排泄物在清理与堆放环节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2)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对自然水体的污染;3)养殖成品在流通环节对环境的影响;4)其他生产、生活残留物品对环境的影响;5)其他负面影响。
3循环农业的叠加效应
3.1成本互减效应
3.1.1流通成本互减效应
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可互为利用。如养殖小区的产物---动物排泄物,经过大型沼气池的发酵,可成为良好的肥料,可以就地使用,减少了物流费用。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如种植牧草,就地用于养殖业,一样可减少物流成本。
3.1.2人力成本互减效应
大型沼气池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是集中所有动物排泄物进行封闭式发酵,省去了动物排泄物搬动、堆沤环节的人力成本,还有沼液以液体形式运送,以管道为运送方式还可以省去不少人力成本。
3.1.3肥料与农药成本互减效应
种养循环,通过大型沼气池等方式做为载体进行转换,最终产物--沼液是优良的有机肥料,通过自产自用的方式供应可以大幅度减少购买有机肥成本。有机肥料充足施放会全面提高作物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根据海口办内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统计,种养循环,在种植环节可减少30%的肥料使用量。
3.2环境负面影响互消效应
1)通过循环生产方式,可以减轻养殖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大型沼气池堆沤等方式对养殖业的排泄物进行发酵后用于种植业,可以减轻如下影响:①养殖排泄物在清理与堆放环节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②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对自然水体的污染;③其他生产、生活残留物品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种养循环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在种植环节,通过减少30%的肥料使用量和减少农药用量,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加有利于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循环农业的环保功能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主体小生产技能单一,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健全,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增长的潜力逼近极限,资源环境压力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农业生态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一方面农业产业难于转型升级,甚至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难于实施,美丽乡村难于建设,农民增收难于实现。现代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更是保证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举措。
5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
5.1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创建工作
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任务,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推进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建设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升建设生态循环示范主体,牢固树立谁污染、谁治理和生产者是污染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不断增强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扩大宣传覆盖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现代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产方式、生产观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5.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管理
严格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养殖总量。严格遵守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规定,严格畜禽养殖场新建联合审批制度。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进“上山入园”就地消纳模式,“三沼”利用率100%。同时,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与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经费等列入政府财政扶持政策。
5.3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试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同时,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秸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秸杆资源化、商品化。总结和推广秸杆还田利用等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各个地区要与森林防火机制相结合从源头上堵绝秸杆焚烧。
5.4积极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
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4
总结我市年环保工作成果,为贯彻落实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安排布置今年任务,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刚才,市政府惩办奖励了环保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俊文同志作了工作演讲,就我市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安排,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从宏观环境看。
国内有两大新闻最吸引人的眼球。一是南方的风沙,近期。为10年来最强,一直刮到日韩、台湾,台湾有媒体讪笑说:闻到故乡泥土的芳香”二是西南大旱,连续200多天无雨,正全军全民动员抗旱。究其原因,环境遭破坏,自然在报仇。
丹麦举行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去年底。各国吵成一团,美国授意国际能源机构(IEA发表统计,说中国已经在导致地球变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今年2月3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总理在政府工作演讲》中谈到去年节能领域的政策方针: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并具体提出“今年要新增8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中央给予的信号是继续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二)从我市情况看。
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2009年。也是环保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全市环保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服务发展的意识日益强烈,环评审批效率切实提高,全年审批了323个建设项目,争取各类环保资金2274万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减排工作效果显著。市GDP增长12.7%背景下,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却实现了连续三年“双下降”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尤其是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提前一年达到十一五”控制目标。处置突发事件反应迅速。妥善处置了两起跨省非法倾倒危险化学品的恶性事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此,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惩处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奋战在环保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污染物发生量不断增加,但是当前我市环境维护工作存在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减排压力日益加大。随着我市的大发展、大建设。将加重我市环境负荷。二是水污染依然较为严重。尽管已投入大量资金对宋汤河、涡河进行了综合整治,沿岸景观得到改善,但大多数坑塘没有治理,涡河两岸排污口还没实施污水管网截流,生活污水直排涡河,严重污染我市水体,市民对此意见很大,这也不符合创建园林乡村、文明乡村的要求。三是环境平安隐患极大。涡河、惠济河、小红河等河流入境前汇集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水质终年处于劣五类,近年来,因河南污水下泄引发我市多起跨区域水污染事故,同时,市一些企业环境维护意识不强,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如三星化工噪音问题、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污染问题。四是城镇生活污染和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农村乡镇垃圾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科学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垃圾焚烧试点工作的推进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各部门要把环境维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打造蓝天碧水,建设美好家园,提高幸福水平。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严把项目准入关。要正确处置环保与发展的关系。降低项目环评门槛。发改、经委、环保等各级相关部门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上下联动,密切配合,严把环保准入门槛,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重蹈“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覆辙,坚决防止外地污染企业转移到市,从源头上遏制新的污染源,切实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近期发展与久远发展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要认真贯彻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重点抓好“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重点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的环评,根据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对重点产业布局、发展规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评估,提出优化调整建议,促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维护相协调。对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好项目,要开设绿色通道,确保项目顺利上马;对高耗能、高排放以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要从严把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禁止建设的项目,坚决不批,以免贻害地方、贻害子孙。
二)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一是抓好乡村环境治理。建设、环保、安监、人社、技术监督、城管执法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尽快组织实施以控制城区烟尘污染、燃煤及粉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为重点的蓝天工程”实施以饮用水源保护、污染治理和城区坑塘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碧水工程”综合整治涡河、宋汤河、丁家坑等城区河流、坑塘,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要加快城区道路改造步伐,加强乡村道路的美化绿化,加强各居民小区的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二是加强农村环境维护。今年,国家拿出25亿,省里拿出3.2亿,实施“以奖促治”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整治规模。各地要充分利用这项政策,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申报,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资金支持,解决农村更大范围的环境问题。要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总结和推广垃圾焚烧试点经验,所有中心镇、建制镇、扩权镇今年要完成垃圾焚烧试点工作,逐步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全市所有乡镇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同时,各地要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划定禁养区,优化养殖业布局,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制与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时改善。
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人均占有量缺乏全国的1/4不到全省的一半,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正在积极做规划,争取实施引水入亳工程。各级水务、建设、卫生、环保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源维护区分级管理,加大对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的查处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安全。继续抓好淮河流域枯水期间的限产减排工作,加强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平安。市环保局要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动身,工业污染防治、污水处置设施建设、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及早谋划和储备项目,争取列入“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获得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
三、确保实现目标
实施“十一五”环保规划的决战之年,去年。污染减排和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这两项硬任务,必需全部完成。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将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作为硬骨头来啃,确保完成任务。
一)抓组织领导。做好环保工作。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把环境维护目标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时完善环保目标考核制度。刚才,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今年减排目标责任书。希望回去后,尽快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明确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强督促检查,盯紧抓牢,务求主动。要加强调度,对于不能按期建成的减排项目,要及时调整,确保不影响减排进度。市环保局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各市减排项目的督促检查,每月对各县区减排进度进行调度分析,及时向市政府演讲。
二)抓资金投入。积极引导污染治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运营主体社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新格局,加快污染防治进度。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的比重,把重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银行贷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污染项目治理。重点推进全市医疗废物、垃圾处置场、污水处置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依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积极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治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要突出抓好四个污水处置厂的管网建设和提标升级,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加快乡村污水管网和截污工程建设,提高运行负荷率,确保乡村污水处置率65%以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减排效益。
三)抓执法监督。环保部门作为全市环境维护的综合管理和执法部门。不辱使命,进一步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单位,要责令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要停产治理。对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要强制停止建设;对偷排偷放、擅自闲置治理设施的企业和单位,要从严从重处置;对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单位,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5
关键词:镇江;碳平台;碳峰值;碳考核;碳评估;碳资产管理;低碳城市
我国提出城市低碳化发展概念较晚,从政府层面来说,直到2010年才开始提出低碳化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二批国家低碳化试点城市中,镇江市榜上有名。镇江市从一开始就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四碳”为核心的低碳城市管理体系,并开展了政府、企业、公众全民参与的低碳化城市建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镇江市作为我国唯一一个以城市主题日参加气候大会的低碳化城市参会,其发展的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因此,探析镇江市低碳化城市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其他城市低碳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镇江低碳化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之处
镇江为江苏省所辖地级市,地处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范围,地理位置便利,环境资源优越,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国首创以碳平台为基础,碳峰值、碳考核、碳评估和碳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碳管理体系,结合“低碳城市建设九大行动”,还青山绿水于经济发展中。其中,碳平台是前提,通过碳考核、碳评估和碳资产管理的手段,以最终达到碳峰值的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 碳平台
在2013年,镇江市整合政府的多部门数据,在全国创新性的搭建了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该平台是“四碳”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将数据、管理、服务、交易、查询5个交易功能进行聚合,可以使观测者直观全面的监查到全市碳排放的相关数据,整合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数据资源,引导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提升低碳管理运作中的信息化和技术化水平。
通过云平台可对镇江市区的48家重点二氧化碳排放污染企业进行在线监控,将碳排放数据从数字化变为可视化,在地图上直接显示,对于不同的被监管区域使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数据含义,如碳排放总量、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量、废弃物碳排放量等,其系统运行图包括区域碳排放信息图、主干道碳排放信息图以及企业碳排放信息图,同时通过云平台中智能的碳排放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直接给出分析结果。
(二)碳考核
从2014年开始,镇江以县域为单位,实施了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双控考核机制,这在全国的地级市中也是一次首创。指定目标任务时,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定量方式,而且根据不同地区历史上的排放量和实际的减排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差异化的评价内容,建立了逐级评级指标,同时,将碳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体系中,将绿色发展与当地的政府的政绩相挂钩。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不作为行为,同时完善了绿色政绩考核机制,可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碳评估
2014年镇江市政府公布了《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实施标志着镇江市的碳评估机制已经正式进入执行阶段。2014年5月丹徒区热电联产项目、镇江新区10万吨/年生物柴油示范项目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扩建项目就是最早进行项目评估的企业。镇江市政府委托了南京擎天科技公司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具体依照《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合规合法的进行了相应的评估工作。虽然国内的其他城市也进行了相应碳项目评估标准的指定,但是真正进入到实施阶段,镇江还是第一家,开全国之先河。
所谓的碳评估就是利用第三方碳评估机构对拟投资固定资产的项目的碳排放进行审查,评估时所依据的不单单是碳排放量一个标准,而是包含资源利用、经济贡献、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准则和8个具体指标的综合性指标体系,根据每个指标权重的不同,得出其加权平均数。其中,创新性的提出“单位税收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就业人数”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经济指数,提高了项目评估的时效性。对于评估的标准,以该项目年二氧化碳排放量1万吨作为分水岭。如果小于1万吨,只需填写《碳评估备案登记表》;如果大于等于1万吨,还要主管部门进行审核。评估的结果分为三种:绿灯项目可以通过,红灯项目不予通过,介于中间的黄灯项目则需要进行整改,达到要求后方能通过。此评估结果是项目获得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意开工的必要前提条件。碳评估的作用就在于从源头上切断了高污染高排放量项目的投产,截止到2015年底,碳评估体系已经对166个固定资产项目实施了有效的评估,达到了治本的成效。
双减政策目的和意义范文6
关键词: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如何保证个人工资薪金略有提高而税收负担又不增加,是工资薪金纳税筹划的主要问题。我们要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从减轻税收的负担,从维护单位和员工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好各项筹划工作。
2011年6月3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该条例自9月1日起实施,这就是说,自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以前的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新个税改革虽然使中低收入者的负担减少了不少,很多人都不需要纳税,但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纳税筹划仍是相当重要的。
1 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又称税务筹划、税收筹划,指的是:纳税人通过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策划,在合法的前提下,以税收负担最小化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2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必要性
2.1 有助于纳税人维护自身的利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通过税收方案的比较,选择纳税较轻的方案。从纳税人方面看,有利于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可以节减纳税人税收。
2.2 纳税筹划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资、薪金来说,从职工的角度来看,职工并不关心个人税前工资的多少,不关心自己缴纳了多少个人所得税,他们关心的是自己每月能从单位得到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只有这些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才会对职工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如果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增加职工可支配收入,必将大大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企业长远发展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
2.3 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实施税收法规
一旦税法有所变化,纳税筹划人马上采取相应行动,趋利避害,他从追求纳税人的最大财务利益出发,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纳税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过程中。纳税筹划人总是随时随地注意着国家税制法规和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为了帮助纳税人节减更多的税收,从客观上起到了更快、更好地贯彻税收法律法规的作用。
3 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3.1 工资薪金所得的含义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3.2 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根据新个税改革,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纳税所得额,由九级累进税率改为七级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收入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收筹划主要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法的手段进行筹划,使职工工资发放量尽量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或尽量降低纳税人适用税率的级次。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有:
3.2.1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向指定机构实际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的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最高缴存比例、最大基数标准为职工缴存“三险一金”,为职工建立一种长期保障。这样不仅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而且也能有效降低企业和职工的税负水平。
3.2.2 为职工提高公共福利进行筹划
企业可以采用非货币支付的办法提高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①提供交通服务。②提供免费午餐。③为职工提供宿舍,企业可购建福利性住房给职工居住。④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⑤参加社会保险。⑥免费外出旅游。企业替职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企业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部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企业个人双受益。
3.2.3 采取均衡分摊法,可以达到少缴税款,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目的。
①均衡各月工资收入水平。案例:甲和乙同属一个季节性生产企业,二人一年的工资薪金所得均为24000元,甲为行政人员每月工资2000元,乙为车间工人,一年工作四个月,这四个月期间乙每月可得工资6000元。若按实际情况,甲乙纳税情况大相径庭,甲每月低于3500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乙在工作四个月中每月应纳税额为(6000-3500)×10%-105=145元。假如乙和该企业达成一项协议,将24000元年工资平均分摊到各月,即在不生产的月份照发工资,则乙就会与甲一样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
②合理安排奖金的发放。因为个人所得税计算是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计算的,收入低税率就低,收入高税率就高,纳税也就越多。因此,要尽量减少一次性累计发放奖金和补助的现象。不少企业内部业绩考核时,多是年终一次性兑现奖金及福利补助。这样,就势必造成发放月份税收增多的现象。如果将按年考核改为按季度考核甚至按月考核,并按季度按月兑现收入,那么,职工缴纳的税收就会下降,在企业不增加支出的情况下,职工的收入会增多。
案例:甲是某单位一部门负责人,月工资2500元,该负责人年底目标管理奖6000元,如果奖金年底一次发放,则甲应纳税额为(6000-3500)×10%-105=145元,如果该单位按月发放奖金,则每月工资为6000/12+2500=3000元,低于3500元则无需纳税。
为实现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目的,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总额既定的情况下,降低计税基数或使适用税率档次降低,使分摊到各个纳税期内的收入尽量均衡。
总之,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通过筹划寻找最佳方案,以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高文蕊.浅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山东煤炭科技,2011,(1):244.
[3]张怀周.浅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J].财会研究,2009,(9):19-20.
[4]赵晓蓉.关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法[J].新会计,2009,(9):57.
[5]宋效中.企业纳税筹划[M].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