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1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充市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市场化的太极拳健身消费以及公益性的社区太极拳健身活动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及体育健身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太极拳健身活动 群众体育 健身消费 体育市场 对策

一、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当中具有传统文化魅力和显著健身功效的拳种之一,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动作简单优美,柔和圆滑,简单易学适宜任何人群,不受时间、季节、场地、限制、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治疾病。由于此种原因在我国全面健身运动中把太极拳纳入了进来。但是在这项运动的普及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太极拳在如今体育市场消费发展中的情况怎么样?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太极拳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是为全民健身运动与体育市场消费行为提供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充市主要以太极拳为锻炼内容的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300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校图书馆查阅有关全民健身及体育健身消费等方面的文件、政策纲要、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等,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帮助。

2.访谈法:通过抽样方法走访南充市辖三区的练习太极拳的集中场所以及太极拳协会的工作人员。

3.问卷调查法:结合南充市城镇居民健身活动开展实际情况而制定太极拳健身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6份,有效问卷共计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

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5.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常规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太极拳健身活动开展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统计南充市太极拳人群的年龄呈正态分布,其中以51-60岁年龄段参与的比例最大,达到32.6%,其次为61-70年龄段的练习者占25.2%,再次为41-50和71-80两个年龄段参与者分别17.0%、12.1%,也就是说,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参与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占整个参与者比重的85.8%,而年轻人则参与很少。

(二)练习者的练习年限

太极拳练习者参与该项健身活动的练习年限实际情况。经过访谈与交流,,最长的练习年限可达15年以上,而得知最短的健身经历只有3个月,5年以下的太极拳爱好者占的比重较大,占到所有参与者的56.0%,练习年限的长短与练习的人群数量呈负相关。

(三)练习者的职业分布情况

调查发现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的人群职业种类较为广泛,其中退休人员和教师为主的文体教系统人员的参与比例较大,分别占参与者的32.6%和21.2%,包括工人、医生、新闻从业者、公务员、机关干部、教师、会计、律师、个体经营者以及离退休人员。这与参与者的闲暇时间的及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有关。

四、南充市太极拳健身活动特征

(一)参与人群广、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呈正态趋势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以来,普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好的太极拳得到普及,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普及的面还不够广泛,虽然各社区、街道办、公园、广场都有多处太极拳练习点。参与太极拳练习的人群分布也很广,区域面积大,但地点在整个区域呈现的妆态较为稀疏,没有形成面,各种职业特征、年女老少都爱好这一项目,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中老年健身人群圆心呈放射形状态的人群分布情况,这一太极拳稳定爱好者也为整个区域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出贡献。

(二)自觉参与、积极性高、主动求教的意识强烈

通过在走访社区的太极拳辅导站当中,了解到参与者都是自发组织的有的有健身活动队长,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和各种方式方法了解到太极拳,包括影像制品、网络、杂志、报刊和书籍。但是大部分人群通过学习经验丰富者的技术动作而习得。并且太极拳练习感受到了健身给身体带来的好处。

(三)练习内容多、形式灵活、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健身爱好者都是自发组织的,根据大部分人群的需要约定练习的时间、地点、内容、练习形式等都是根据多数健身爱好者情况来做出安排和调整的,因此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团体内成员的交流,也容易营造和谐、积极、互助的练习氛围,有利于太极拳健身活动的推广后而达到普及。

五、南充市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存在问题

(一)组织力度不足、宣传有待提高

南充市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所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从宏观层面来说还是政府对这一项目组织力度不足,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们的爱好也较为广泛,政府重心不会完全放在这一项目上,故而相关部门也没有积极宣传,应该按照群众要求成立相关的社区太极拳协会。当地全民健身指导小组应尽快成立太极拳相关组织机构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中。

(二)太极拳健身指导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培训机制效果不明显

就影响和制约太极拳爱好者的开展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练习者的技术动作不规范,与正确的动作有差距,错误的动作影响健身效果。而现在太极拳指导站的指导员并没有受过专业培训,都是按照自身经验传授,这种经验只能受益于己而非受益于人。一般的指导者都是太极拳的资深爱好者,他们有相当的责任心,有足够的业余时间,练习时间较长的人来担任。针对这样的人群相关部门对这一特殊指导员进行培训学习。由于爱好者都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教学,所以使得培训的效果不佳。

(三)对太极拳健身消费市场的开发缺乏有效的手段

“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太极拳由于受自身动作的束缚在年轻人中开展的效果并不明显。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室内的太极拳练习馆,或者是武术馆并没有,练习太极拳的人都是空旷的广场、公园等地区,而大规模、专业的室内场地开展太极拳健身运动目前仍是空白。为什么健身俱乐部没有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通过调查发现,原因是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投资运营者对于太极拳这一运动元素或者是认识有偏差,认为太极拳不能引进健身俱乐部,他们对于考虑市场前景俱乐部利益较为谨慎,受外来的流行运动项目的强烈冲击,俱乐部团课流行因素也跟国际、年轻人需求接轨,使得大多数俱乐部投资者没有去开发太极拳健身与俱乐部的融合问题信心,这也是为什么各大俱乐部没有开设太极拳健身项目的主要原因。

六、相应对策

(一)加强宣传、完善管理、提高太极拳管理组织的服务意识

寻求政府帮助是重点,积极寻求政府、企业、社会、等的大力支持,让媒体积极宣传太极拳健身的益处,使太极拳健身活动与各方力量相结合,想成一整体,政府为练习者提供场所,指导员为练习者进行专业指导,企业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后勤保障,调动爱好者的积极性。

(二)提供专业培训与指导,满足练习者的健身需求

体育局或者体育协会应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人员,包括体育教师、离退休的健身爱好者、民间爱好者,定期组织骨干进行学习,从健身技术与理论、膳食与营养上给予正确的指导然后发挥这些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去积极推广,定期组织健身爱好者进行学习,从健身与营养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保证太极拳健身活动积极健康发展,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贡献。

七、结论

(一)南充市城镇居民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人群多以中老年年龄段为主,参与者的工作特征主要以离退休人员为主,而且以文、教、卫系统人员主要健身人群,这一人群构成了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宣传让更多的中老年朋友积极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

(二)俱乐部开展的太极拳活动是薄弱环节,太极拳在室内练习的比重较小,绝大部分俱乐部没有这一团课项目,投资者应相应政府号召,组建俱乐部文化多元化发展,把太极拳元素与俱乐部文化相融合,创造新型文化产业,政府部门、科研工作者应为这一健设做出相应努力。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1.

[2] 王利,王森.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06).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2

专家: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营养知识

运动营养很重要洁米博士在座谈会上介绍说,全球每个运动员都在期待赢得比赛,并努力寻找达到自己运动生涯巅峰的方法。每个运动员和营养师也都明白,在面对最高级别的竞赛时优质的营养有多么重要。

研究证实,为了承受超强度的训练和世界级竞赛,运动员非常需要得到全面持续的营养支持。通常情况下人体获得营养的途径是饮食,但运动员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然而,吃得多可能造成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功能损伤和超重。优质营养补充品不仅能为运动员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效增强体能和耐力,缩短疲劳的恢复时间,更能减少损伤风险和超重。

健身也应配合营养补充洁米博士认为,如今运动营养学正逐渐从运动领域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虽然运动能明显改善血液循环,强身健体,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停止运动,很多人就迅速发胖。研究证明,如果配合使用优质营养品,则能取得比较持久的塑身和健身效果。因此,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营养知识。

补充营养需要在科学、优质、安全的前提下。嘉康利历来注重产品效果的临床研究,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研究报告超过90篇。同时,对每种产品原料都要进行358种有害物检测,每年对产品进行超过10万次的严格检测,远高于美国FDA、欧盟的食品检测标准,只有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

嘉康利早在1980年就与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愿使用嘉康利产品的美国运动员有很多,其中有109位在奥运会和世界体育大赛中获得了125枚奖牌。

美国运动员的切身体验

赢得比赛离不开优质营养2008年北京奥运会五项全能项目运动员伊莱·柏麦,曾获2008年世界杯铜牌、2007年泛美运动会金牌、多次蝉联美国国家锦标赛冠军。

伊莱介绍说:我的妈妈是一位营养学博士,从我上高中的时候起,她就让我食用嘉康利的优质营养品。现代五项运动包括击剑、游泳、骑马、跑步和射击,需要不同的技能、持续的努力和高强度的训练。

20年来,嘉康利营养品曾经帮助我迅速补充了铁元素,使我的血红蛋白达标,不再需要通过动物肝脏补充血红蛋白导致我血脂超标产生副作用。嘉康利还通过检查帮我找到了发生肌肉痉挛的原因,补充嘉康利营养品后,我原有的容易发生肌肉痉挛的现象完全消失了。

许多运动员会对使用营养品有所担心。美国奥委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突然出现对我们做兴奋剂检测。有时我正在家里和朋友聚会,就有一群人猝不及防地敲开你家门,让你去洗手间做尿检。一旦查出违禁成分,运动生涯就会终结。我一直信赖嘉康利,他们的产品从未让我失望过。

曾经在2004年、2008年、2012年夏季奥运会上分别获得金、银、铜牌的射击运动员马修·埃蒙斯介绍说,我参加了三个男子奥运步枪项目,每周需要训练5天,训练时间为2~5小时。午饭后我开始休息。之后我要进行45分钟~1小时体能训练,比如跑步4~8公里或骑车15~30分钟,冬天还会滑雪1~2小时。为了保持健康状态,我会坚持食用嘉康利的全面补充营养素的铁锌硒维生素片、修复细胞的VIVIX、增强体能和耐力的大豆提取物复合粉等营养品。

美国奥运赛艇运动员凯伦,戴维斯,在2008年、2012年奥运会均获得金牌。她是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船员队的成员,这个团队在2003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时成为团体冠军。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育;大学生;体育消费

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探究的概览

1.1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学生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1.1.2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基本用于吃穿等物质生活上,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

1.1.3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1.2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1.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结合其他有关调查可以看出,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简陋和大学生缺少余暇时间,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约35%)由于家庭经济制约了其体育消费。值得注意的是39.4%的同学把缺乏课外体育指导视为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调查数据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可见全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经济基础对体育消费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2学习压力对体育消费的影响。随着学校扩招后,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1.3.3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

1.3.4消费品价格与质量对体育消费影响。由于大学生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要素。

1.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途径。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的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大部分为福利性和低水平消费,这与大学生群体尚无稳定的收入,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有关。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体育消费也正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更多的学生现在开始愿意购买门票观看比赛,学习新兴的体育项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80.8%的学生愿意增加其在其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通过交流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结论

2.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消费时间消费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2 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2.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3建议:

3.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

3.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3.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3.4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5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6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体育选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2]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3]丁锋等:关于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河南省 群众体育 高校体育资源 社会共享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体育场馆是广大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阵地,是体育产业化的核心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850 080个体育场地,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m2,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众多研究报告指出,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是现阶段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我国教育系统有体育场地558 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而高校体育场馆由于具备数量、人才、科技、信息、环境等优势,将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资源共享,并进行产业化和规范化,不仅可以合理充分的利用资源,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1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及开发现状

据调查,我省34所高校共有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695个,总面积859412m2,其中体育场地面积为843438m2,建筑面积为15974m2,以扩招前在校生104650人计算,人均占有面积为8.06m2,扩招生人均面积为4.65m2,二者均低于教育部教计字[79]472号文件规定的人均12m2标准。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仅只有10%的学校对部分体育场地实行了有偿开放。学校体育场地主要是对内免费开放,寒暑假和双休日相对闲置,其全年使用率为73.9%。由于高校体育场地是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重要物质基础,学校体育相对独立性等,其对外有偿开放有限。据调查统计,我省34所高校中有10所高校利用自身的场地资源进行创收,其每年创总金额为54.3万元/年,平均为5.43万元/年。调查显示,开放最充分的是游泳池,几乎高校所有的游泳池都对内或外开放,并且收益也最高,平均收益8.3万元。其次是体育馆、健身娱乐设施,而其他场地则基本上是处于未开发状况。通过体育场地资源的有偿开发和利用,发挥了学校体育资源的优势,减少了闲置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2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机制存在的困境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及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发现,11所高校采取体育场馆部分开放的方式,占总体的61.1%,个别学校采取了完全开放或者不开放的方式,可见有选择性的开放部分体育场馆仍然是目前高校的主要方式。同样的,18所学校中有13所学校选择了部分收费,占总体的72.2%,可见部分收费这种相对灵活的方式是绝大部分学校的选择。有一所学校采取了完全收费的方式,但是仅限于开放的体育场馆,而选择不收费的学校,所开放的体育场馆也仅限于篮球场、足球场等室外体育场地。

通过对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与社会资源共享的因素调查发现,校方没有充分意识到高校体育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性,在体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的态度上不够明确,同时关于场馆开放方面没有明确清晰的政策及制度,造成无法可依;此外,没有专业、明确的部门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和运营,相关专业人才十分紧缺,部分高校新校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没有市场,缺乏体育经济理论指导等也是影响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资源共享的主要因素。

3 河南省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社会共享的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教育的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收费上学”等一系列政策为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河南省高校应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对高校体育资源所有的陈旧观念,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着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资源优势出发,引入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开展市场化运作,将高校体育资源向体育产业化的管理模式推进,从而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高校体育迈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积极争取多渠道投资,加大对高校体育资源开拓的投资。体育投资是经济运行中的政府行为,不可避免要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它是一种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政府行为,需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体育资源的投资与开发力度,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多种形式发展学校体育,高校应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开发,实现良性循环。科学合理规划学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不仅要包括高校自身的场地、人力以及文献资源的整体配置,还要考虑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情况,着眼于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发展大局。还要挖掘现有体育资源,在保证高校体育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使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逐步建立起高校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交换关系,突出高校体育资源的整体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高校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等开展多种体育服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积极探索商业性体育资源的运作方式和途径,大力开展高校体育资源的潜力。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52400410439),主持人:闫华。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大众体育;社会变迁;休闲;政策导向;日本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4-0063-04

Policy guidance for mass leisure and sports in Japa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XU Wan-bing1,JIN Yin-ri2

(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examined and analyzed policy guidance for leisure and sports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of Japan from the 1960s 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 gained policy experiences of Japan whose social development was carried out earlier than that of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1)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lan for Sports Revival” enabled Japan to perfec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or sports revival,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and measures; 2)in the late 1980s, an aging society lacking of children was a national problem faced by the Japanese society; career sports became a new orientation of mass sports; 3)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life environment enabled mass sports in Japan to boom; 4)policies such as NPO act promoted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mass sports business mode to a civil business mode.

Key words: sport sociology;mass sports;social transition;leisure;policy guidance;Japan

随着经济发展,日本的大众休闲生活方式在二战后出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首先,日本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并先后承办了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大阪世界博览会。在这一阶段日本制定了“体育振兴法”,并根据这一法案研究制定了关于体育的普及与振兴的基本方针。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日本大众体育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具体的休闲体育活动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陷入低谷。而这一阶段日本进入老龄化时代,社会福利政策压力骤然增加,需要建立一套更加细致、完备、符合大众价值取向的体育政策;20世纪初,以信息化社会为起点,日本社会进入了多元、需求稳定的大众休闲时代。但是依然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社会的严重挑战以及泡沫经济崩溃的社会经济问题。除了社会福利方面的压力外,20世纪90年代之前建设的休闲娱乐设施出现过剩的局面。在这期间,日本除了积极推动大众休闲体育活动以外,还积极探索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推广,从而有效整合各区域的体育资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令世人瞩目。这种发展的客观环境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转型。对日本大众休闲与体育政策措施的研究将会为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日本社会生活环境变迁

1.1市民思想意识与生活取向的变化

1)思想意识趋向注重精神生活。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在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大量生产、消费、代谢的循环体系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这一过程中国民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1980~1998年的近20年时间里,比起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日本国民注重精神生活的比例不断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界定非常主观抽象,但是可以看出日本社会对于经济增长或物质消费之外的精神生活的摸索与追求日益显见。

2)“自由时间”支配与生活取向变化。“自由时间”是指以个人的意志自由支配或使用的时间。一般认为其中不包括睡眠或饮食等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时间以及工作、学习、家务等具有约束性的工作或工作时间。近年来有些日本学者将“自由时间”定义为“与活动种类无关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能够体会到自由的时间。”[1]自由时间中可以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也有人统称为“余暇”活动。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快速进入高龄化社会,男女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岁。日本内阁府《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对于“今后的生活着力点”的询问,“休闲、余暇生活”的需求增加显著,表明与日本社会工作时间的不断缩短有关[2]。随着工作时间的缩短,人们对休闲生活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1.2“社会性休闲”生活方式的产生

积极人生乐趣与生活目标往往通过和人的交流与社会贡献获得。社会生活中如果更多赋予“社会性休闲”的元素,将会使更多人确立积极的人生目标。这不仅能够满足个人的积极愿望,也可以使社会文明得以进步与发展,达成人与社会的和谐与良性循环的发展。日本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期后,经济停滞,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前所未有地凸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于每个社会人提出了在自主支配的时间里如何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以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的问题。一方面生活方式的选择是以个人自由为主的,而另一方面在与他人、社会的交往过程中,需要尊重与包容他人的个性与生活方式的多元性。于是产生了“社会性余暇”的概念,同时也赋予了日本社会具有创新意识、多元化、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2日本大众休闲政策导向

2.1“生涯学习振兴法”和“海外旅行倍增计划”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日本国民对休闲的需求也前所未有地高涨。正是在这一时期政府行政报告书中开始出现“生涯教育”的概念,各种宾馆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等公共休闲设施相继投入建设。作为生涯学习的政策指导,1990年开始实行“生涯学习振兴法”。1992年以公立小中高等学校为对象,规定每月的第2周星期六为公休日,逐步开始实施“学校5日制”。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休闲全球化倾向。1987年日本运输省(现国土交通省)发表了“海外旅行倍增计划”,伴随着日元增值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每人海外旅行人数已经达到了1 000万人。1987年日本政府施行“综合保养地域促进法”,也称“度假地法”,加上“泡沫景气”扩大使日本各地兴起了度假地建设风潮。

2.2工作时间缩短及带薪休假政策

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社会对日本人工作时间长的状况进行批评。日本政府制定了“年总实际工作时间不超过1 800小时”的具体目标,积极推行国家公务员和金融机关实行双休制,促使企业协会与劳资双方普及双休制的工作制度,而由大型企业主导的支援与奖励志愿者的“志愿者休假”制度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普及。经济泡沫崩溃的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刺激国民消费,日本政府讨论通过了“生活大国5个年计划(1992-1996年)”,明确指示工作时间的缩短是实现“生活大国”计划的最重要课题,规定了“连续休假”、“因病休假”等详细的休假制度。1993年规定降低加班时间的上限,逐步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制度[3]。到1997年4月,日本社会正式进入了“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社会”。

2.3节假日法修正案

“有关国民节假日法修正案”于2000年正式实施。这一新的节假日法被统称为“快乐星期一”,即将此前的以日期设定的节假日改为指定星期休假的制度。2000年开始,日本的“体育节”和“成人节”改为星期一。由此,规定周六休息的企事业单位在该周就成为连休3天,全年中的三连休情况不断增多,2003年开始“海洋日”和“敬老日”也成为了“快乐星期一”。2002年4月,日本全部实现了学校5天学习制,再加上加入“快乐星期一”节假日的增多,国民带薪休假时间随之增加了很多。一系列新的休假制度的普及使得个人与家庭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不仅促进了休闲活动与社区活动的开展,大众对与休闲时间增多相应的活动方式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2.4“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实施

1998年日本众议院全会一致通过了为促进社会福利与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市民自主性公益活动的《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NPO法),并在同年12月开始实施。所谓NPO法,是以追求非特定人群的利益为主要目的(政治与宗教除外)的市民组织,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申请法人资格的制度。涉及12个领域,包括医疗与福利、社会教育、城市规划、文化与体育、环境保护、灾害救援、区域安全、人权平等、国际协作、男女平等参与、儿童健康养育、NPO活动支援等。这一法案的实施背景是,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国民带来了空前灾难,而其中由市民自发的救助活动受到各方广泛关注。《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的实施使不单纯依靠政府或企业的支撑,普通市民也可作为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文部科学省推行的综合地域型体育俱乐部计划基本上是以NPO团体法人的方式施行。NPO法实施以来,日本社会对团体性、公益性社会活动的认识逐渐加深。日本余暇开发中心(现称为“自由时间设计协会”)在其1998年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将这样一种社会活动形态称之为“社会性休闲”,并将其定义为人与社会积极的沟通过程中,以兴趣为主导的各种活动,活动内容各种各样,大多数以志愿者形式参与,不记酬劳、不分老幼。可以为有困难的群体提供帮助,也可以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其结果有利于社区社会的和谐。

3日本体育政策导向

3.1“体育振兴基本计划”的实施背景

1961年6月日本制定了《体育振兴法》。该项法案中明确了有关体育的相关定义,设置了各公共团体层次的体育振兴审议会,培养设置了非正式公务员身份的体育指导员,并且明确了与区域体育振兴相关的公共体育运动设施资金辅助方式与标准。其后,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的咨询机关保健体育审议会于1972年审议通过了“关于体育普及振兴的基本方针”,明确了社会体育环境设施整备的方针政策。这一方针借鉴德国“黄金计划”,该项计划为日本的体育设施整备提供了可参考的数据[4]。

乘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在日本涌现的社会体育振兴之风,各地区普遍实施了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决策。此后相继出现了休闲度假村的建设风,普及并扩充商业体育设施,以及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或高尔夫球场等体育运动俱乐部建设风潮,迎来了空前的体育产业泡沫化时代。受欧洲兴起的大众体育运动影响,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使用大众体育的概念,而在1988年文部省体育局改组中采用了“生涯体育”的概念[5]。日本学者将其定义为“在生涯活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持续性进行并享受符合自身生活方式的运动。”[6]

20世纪90年代末,保健体育审议会对“为保持增进终身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及体育振兴战略”的提案进行审议,其中提出为了实现终身性、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目标。对于地域体育环境,提出了将推行学校体育设施由单纯地向地域居民提供运动场所的“开放型”,向学校与地域社会“共同利用型”的政策转换,以使地域居民更加有效地利用完备的学校体育设施[7]。此项提案反映了“振兴生涯体育”的政策意图,揭示了为促进大众体育运动持续性开展而制定的设施环境政策的基本思路。

3.2体育振兴基本计划实施重点与导向作用

2000年8月,为应对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保健体育审议会进一步明确了通过更加具体的定量数据和制定目标来振兴体育的方针。尤其在报告中提出对于实现终身体育的地域体育环境整备政策,将成人体育参与率从当时的37.9%提高到50.0%。

为达到此项政策的目标实施的有力措施是,大力促进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培养和辅助事业。这项计划目标是从1995年开始利用9年时间,建立以区域居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居民提供运动、交流与活动场所。提出了“为了在21世纪初实现人人参与和亲近体育的生涯体育社会,作为国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而备受关注的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全国性范围推广为重点措施”的政策指针,设定了到2010年全国每市町村中至少有一个,而各都道府县中设置至少一个广域体育中心的政策目标。直到2008年7月,日本1 046个市町村中已创立了2 768个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8],其中多数以NPO法人组织形式经营管理。

“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中的大众体育政策经过了从硬件到软件建设的过程。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0年以后,这项计划可以说是由此前的抽象性观念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具体政策,为迎接未来少子化、高龄化社会的国家重大问题做好准备。

4对中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启示

4.1社会发展与变迁对大众体育需求的启示

王揖涛[9]的研究表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二者高度相关的程度说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同步性。经济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是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民经济与社会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居民文化娱乐(含体育)的服务性消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看,可以预言,我国今后必将掀起一次新的、更大的群众体育浪潮。推动着这一浪潮向前发展的既有必需的客观条件因素,有其时展的特性,也有人们主观内在的需求。这种发展的客观环境为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另一方面,社会文明病越来越多,健康已经成为大众最为关心的大事。中国经济赶超日本还需时日,却几乎与日本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信息化、汽车化等时代性特征均已出现。日本社会已经经历了这些时展过程,对日本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大众休闲政策导向的研究将会为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4.2生活方式变迁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启示

目前,中国正在迈入小康社会,而中国社会除具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年龄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之外,还有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知识时代的时代性差别。这就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大众生活方式的多元性与时展特性[10]。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时代,并且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和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的发达,可支配收入增多,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转变。但是余暇时间浪费、活动量减少和老年病年轻化等社会问题给大众体育提出了新的时代性课题,大众的体育参与程度与方式需要适应时展要求。日本的政策决策部门不断观测大众生活方式的变迁,了解大众需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NPO法案促进低于体育俱乐部建设等开发大众体育的社会经营新模式。这一点对我国的大众体育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4.3对“后全民健身计划时期”大众体育发展的启示

199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通知》,对1995~2010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群众体育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是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顺应了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制定第3阶段计划至本年度将基本完成并取得重大成功。展望后全民健身时代,全面健身计划的措施也应该进行更加顺应时展的变革。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中提出的创建“人人参与和亲近体育的生涯体育社会”的理念及其相关政策,对我国目前提出的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事业发展目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4.4国民休闲政策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启示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国民休闲计划”,各省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求拉动国内旅游的发展。国际市场的萎缩将国内旅游市场推到了竞争的风口浪尖。而“国民休闲计划”预备实施的更多背景是因为全体民众的工作时间缩短,节假日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对精神生活的更多追求。而日本在泡沫经济时代提出的“海外旅行倍增计划”虽然是为摆脱经济危机,提高国内消费而制定的政策计划,但结合日本推行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体育与旅游结合,使得日本国民生活方式发生积极变化,使国民从中受益,对我国“国民休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自由时间设计协会. 休闲白皮书2001[M]. 东京:园企划印刷出版,2001:6.

[2] 日本内阁府. 国民生活にする世论调查[EB/OL]. ,1999-12-20.

[3] 日本厚生工作省. 每月勤劳统计调查[EB/OL]. ,2001-12-21.

[4] 川西正志. 生涯体育实践论[M]. 东京:市村出版,2002:26.

[5] 野川春夫. 生涯スポツ基础理论,世界のスポツ・フォア・オル运动-生涯スポツ[M]. 鹿儿岛:鹿屋体育大学,1996:2-11.

[6] 山口泰雄. 生涯スポツ理论とプログラム[M].鹿儿岛:鹿屋体育大学,1989:4.

[7] 陆作生,刘宪军. 日本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的运营机制及发展[J]. 体育学刊,2009,16(3):33-36.

[8] 日本文部省[EB/OL]. mext.go.jp/,2008-07-01.

[9] 王揖涛.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研究[Z]. 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2003.

全民健身研究报告范文6

[论文摘要]在数码时代的今天,年轻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们具有独立个性,追求彰显个人本色的消费需求,各企业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制定出针对性的、有效的广告营销策略,对当今广告营销界的面貌做出改进。

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M R 所罗门认为:“改变消费者行为的许多生活方式都是由年轻消费者所推动的,他们不断地重新定义什么是最热门的而什么又不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年轻消费者更善于掌握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如何针对当前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指定更有效的广告营销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一、年轻人消费心理

如今对市场营销影响越来越大的可能就是出生于80后的一代。他们具有独立个性、有思想、享受生活,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受到营销与企业管理界的格外重视。

(一)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特别在高中阶段,他们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如近年来大受年轻人追捧的匡威(CONVERSE)流行鞋。而大学阶段的年轻人不仅仅受流行所蛊惑,往往在消费中还要求反映他们的个性,自信、乐观、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些年轻人开始为自身着想,并渴望能够自己把握未来的命运。

(二)迷恋高科技产品

在数码产品大量充斥生活的今天,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消费领域,最新款的手机、数码相机、MP3、笔记本电脑等都是年轻人迷恋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时尚一族的年轻人总是随着潮流更换手机以及追求最新的手机业务。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的调研显示,近8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8到30岁。中国的年轻人对新技术应用很敏感,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他们偏好使用移动新业务,尤其对娱乐导向的新业务感兴趣,如彩铃业务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而迅速火起来的

(三)超前消费

年轻人乐于接受新的消费行为,如信用卡透支等,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使得很多人经受不住诱惑,不懂得积累,往往陷入经济入不敷出的局面,也导致了“月光族”等新流行语的出现。

鉴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据2006年麦肯锡的消费者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市青少年每年的直接消费及因为他们而产生的年消费总额已达2900亿元人民币。各类收入阶层的家庭中,约有90%的受访父母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子女的消费支出。如果加上间接影响,其市场价值还将增加2250亿元。

二、针对年轻人消费的广告营销分析

传统的市场理论与营销方法的基础,在于对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现在,随着一批年轻态的消费者的长大,这批年轻化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其影响力将为我们传统的市场理论和营销方法提供新的研究基础和带来更多的改变。以下就当前的一些广告营销策略加以分析。

(一)差异化策略

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口味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更加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是诸多厂商的共同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惠普面临本土企业联想以及跨国品牌戴尔的夹击,如何在此形势下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惠普做出正确决断。

惠普公司2008年在我国了“我的电脑·我的舞台”年轻人市场策略。此战略针对年轻人群体,以网络为核心,通过创意方式展现自我个性,同时也是对消费细分市场的重大划分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在惠普全球战略中,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此全球市场策略的国家。对于此次的策略,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市场部及中小企业业务总监萧振义说:“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人群体对未来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是惠普将这一策略在中国首发的原因。”。

从实施效果看,重点开拓年轻人消费市场推动了惠普电脑在中国消费类市场的品牌提升和业务发展。到2008年第一季度,惠普在中国大陆销售了103.32万台个人电脑,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7%,两倍于市场平均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市场策略后的半年中,惠普通过多方面的活动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个性表达平台,增强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忠诚度。短短半年时间就为惠普电脑品牌带来了17%的增长。

(二)网络广告营销

遨游网络可以说是当代年轻人的首选娱乐方式,这也促使各品牌把营销和广告的重点放在网络上。百年品牌可口可乐是较早的实施网络广告营销的公司之一。

可口可乐公司率先在网上设立了虚拟互动工厂,通过游戏、故事及提供各个生产阶段的情况介绍,向网民解释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以吸引网友上网参观和了解。2000年8月,可口可乐又在中国建设了以年轻人为诉求对象的集音乐、电影、聊天、游戏等频道为一体的中文网站,突出强调了互动与娱乐的特点。

以一向注重年轻人消费市场的百事可乐为例,百事可乐建立了与其公司形象和定位完全统一的中英文网站,以游戏、音乐、活动为主题,其背景则依然是创新的标志和年轻的蓝色。同时,百事可乐与Yahoo携手。2000年4月,百事可乐公司首先宣布与Yahoo进行全面网络推广合作;在音乐站点,如MTV.com的投放力度加大;同时还涉足于体育类网站,例如NBA.com、美国棒球联盟等。从奥斯卡到古墓丽影游戏和电影,百事可乐的网络广告总能捕捉到青少年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三)娱乐营销

在娱乐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娱乐已经成为营销的一个载体,当营销主体借助娱乐这种“高附着力”的介质进行推广时,其效果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2005年,蒙牛酸酸乳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达成互动宣传,整个广告运动多向整合资源,并高效应用资源,充分地将蒙牛酸酸乳零售业务与“超级女声”有机的结合。

“酸酸甜甜就是我”被确定为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用“表达真我”作为创意核心,鼓励小女生真正注意到真实的自我。在创意表现上,让上一年的“超级女声”优胜者张含韵进行代言,把“丑小鸭变天鹅”的诉求直接指向蒙牛酸酸乳,因为它能带来信心及勇气,让小女生们实现自己“丑小鸭变天鹅”的梦想。整个广告运动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来制造舆论,利用年轻一代的自我表现欲望制造新的卖点,整个广告运动的影响力就像滚雪球一样,产生了几何极数的效应,形成了超强影响力,并最终将影响力转化为销售力,帮助蒙牛酸酸乳成功打入市场,获得令人瞩目的市场业绩。

此后,娱乐营销得到快速发展,仁和闪亮滴眼液冠名湖南卫视《快乐男生》,美特斯邦威服饰赞助《加油!好男儿》,而蒙牛再接再厉,与国家体育总局、央视联合打造趣味健身活动《城市之间》,首创全民健身海选,在奥运背景下倡导全民健身,通过无门槛的竞赛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互动。

(四)观念营销

耐克一直以“体育精神”介入广告,较早的把运动产品在田径场、体育馆等专业应用上引入到平常百姓生活中,成为青少年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身份象征。其“JUST DO It”(只管去做)口号,指出运动不只是运动,而是象征了大胆尝试、拼搏、坚持、活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运动无处不在。耐克的“JUST DO IT”首创了观念营销的先河,引得竞争品牌群起效仿,如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李宁的“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REEBOK的“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安踏的“Keep Moving”(永不止步)等等。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的15年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李宁赞助举办的大学生3对3篮球赛,其赛制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十分贴切,提出“不服就单挑”的口号,此项赛事战火燃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全国9大城市,赛事转战120所高校,受到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这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比起单纯赞助赛事更有效。不但加强了品牌的亲和力和认知度,而且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沟通机会,能切实打动他们的心扉。比起国内其他体育品牌,单纯利用“明星+广告”的营销模式开拓市场的做法,“李宁”组织校园活动,建立与消费的直接沟通,要明智许多。

(五)捆绑式广告营削

麦当劳在2003年全球同步推出了“我就喜欢”品牌更新活动,麦当劳一改几十年不变的“迎合妈妈和小孩”的快乐形象,变成年轻化、时尚化的形象。

为了配合麦当劳的品牌更新活动,2003年11月24日,两个“M”麦当劳与“动感地带”(M-Zone)结成了合作联盟,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盘,我就喜欢”的“通信+快餐”的协同营销活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活动仪式上,用“最酷、最眩、最动感”来形容这次营销活动。动感地带一直宣传一种很鲜明的品牌态度“我的地盘听我的”,在年轻人中的认同感非常高,麦当劳极为看重这一点。而对动感地带的客户来讲,购买麦当劳的产品在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这是一种特权感,可以得到双赢。以前他们来麦当劳只是吃汉堡、薯条,麦当劳儿童游乐场的设备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现在,由于动感地带的介入,使得他们更加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三、结语

最近著名投资银行百富勤就大胆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一个消费繁荣期,80后一代将步入成年,并会成为消费的主力。80后一代正成为我们许多行业的消费主力,他们引领着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消费潮流,要想抓住这股潮流,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及变化,比竞争对手先想到年轻人消费者心里去。

参考文献

[1]马义爽,消费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