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运输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道运输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道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方式范文1

[关键词]油气储运;管道防腐;策略

中图分类号:TG3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221-01

管道属于构成油气储运设备的一个重要组件,油气在储运期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例如管道腐蚀、油品挥发、火灾等,在多种安全隐患中,管道腐蚀的影响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为了提高油气运输效率,确保由于运输的安全,对油气储运中管道的防腐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管道发生腐蚀的相关因素,进而探讨油气储运在管道防腐中所应用的若干技术,提出要进行管道防腐工作期间应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油气储运期间管道发生腐蚀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油气性质因素

不同性质的油气对于管道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这是由于油气中带有氧化性物质(如硫化氢)。其次,二氧化碳在液体中表现酸性,加上其具有产生电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因此金属晶格受到破坏,进而对油气管道内壁产生腐蚀反应。

1.2 外界因素

在特殊环境下,由于油气管道周边的介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介质对于管道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施工因素、介质物理性状、介质腐蚀性、温度等属于导致管道腐蚀的最主要外界因素。

施工因素:管道施工工程具有工期长、施工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施工期间,工程的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属于预防管道腐蚀的一项关键因素。

介质物理性状:在油气储运中,导致管道发生腐蚀现象的介质物理性状因素主要因素有土壤水分发生变化、地下水位发生变化等。

温度因素:在油气储运期间涉及到的温度因素除了包含外界环境因素以外,还包括了管道因素。其中,油气温度主要取决于管道的铺设深度,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管道腐蚀的速度则会加快。

介质腐蚀性:油气储运管道埋设环境中,含有土壤、微生物等多种成分,而此类介质的性质将会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管道周边的土壤腐蚀性十分难以判断。近几年,石化行业在判断土壤腐蚀性上所应用的2种方法有:①以土壤电阻为依据,将其腐蚀性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强、中以及弱;②对于土壤较复杂的区域,则以土壤的相关因素(包含含水量、酸碱度、电阻率以及土质等)作为依据,将其腐蚀性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强、中、弱以及不腐蚀。

1.3管道防腐方面的因素

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现阶段,在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储运管道中腐蚀问题的产生及其不断扩展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管道的防腐层失去效果。因此,在油气储运管道的防腐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对管道所采取的防腐措施。结合管道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进行考虑,在储运管道的防腐工作中应重点预防油气管道、防腐层发生脱离现象,以保障油气储运在长时间的持续运作中,杜绝变形、穿孔以及破裂等现象。

2.油气储运管道防腐技术研究

2.1防腐层技术

根据国内的应用情况看,在目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油气储运管道的防腐工作中,不少管道涂层技术均已发展的较为成熟,例如溶结环氧粉末、3PE防腐(三层聚乙烯)、煤焦油瓷漆等。从管径变化显著且间隔距离偏小的储运管道看,缠绕聚乙烯胶带属于当中最受青睐的防腐层技术。

2.2阴极保护与防腐层技术的联用

在油气储运工程中,一些埋设于地下的防腐材料较常应用的防腐技术为阴极保护联合涂层保护防腐技术,在国内该技术的应用情况十分广泛,并且该技术的防腐效果十分显著。阴极保护联合涂层保护技术是一种结合涂覆技术进行使用的技术,其中阴极保护技术又可划分为排流保护法(包含急性排流、直接排流、强制排流等)、牺牲阳极法、附加电流法。阴极保护属于保护技术的一种,可起到十分显著的电化学效果,其工作原理主要源于电化学的腐蚀原理。其中,在阴极保护系统中,其电池阳极具有较明显的氧化反应,金属在阴极保护下,其腐蚀速度可得到有效抑制。另外,对牺牲外加带能源、阳极等加以利用,可使得金属构件负电位有效增加,进而实现防止腐蚀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利用阴极保护,则必须要具备阳极、与阳极相对应的阴极,同时阳极与阴极之间需具有电介质(如水、土壤),作为两者之间的导电通路。

2.3内部防腐技术

经相关的研究发现,油气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油气在通过管道储运、运输等过程中,化学物质受腐蚀性介质的影响,储运管道的内部极易发生严重腐蚀的情况。从油气储运管道运行质量的角度上看,管道腐蚀情况所引起的相关影响十分不利,一方面影响了储运管道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管道问题,特别是管道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更是容易产生开裂等管道问题。在现阶段技术条件的辅助下,维持管道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将管道专用的缓蚀剂添加至储运管道的薄弱环节,通过网络在线的监测系统及时评价管道内部腐蚀情况的严重程度,从而及时发现管道内部的腐蚀情况并及时抑制,防止管道的腐蚀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恶化,加大防腐工作的难度。

3.管道防腐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3.1管道材料的选择

必须选用优质的材料才能提高管道的性能,在管道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材料的焊接性、强度和韧性;防腐材料则必须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较好的电绝缘性、较高的耐土壤腐蚀性和土壤应力。涂层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性,在管道铺设中环境、施工条件也各不相同,在实际建设中应该从具体情况出发,因材选料,根据各个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材料,避免盲目搭配。

3.2解决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管道防腐技术仍处在较落后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油气管道储运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涂层成本过高、质量不稳定,竞争优势不明显等,要想提高管道防腐技术,就必须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人员从各方面着手加以解决。在科研上,增加科研经费,加大科研力度,研发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防腐技术;在生产上,加强质量监控,提高材料性能;在管理上,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我国的技术竞争优势。

4.结论与认识

油气储运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可以说是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综合分析油气储运,油气储运工作中最主要的载体为管道,因此油气储运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对分析与研究管道的建设方面、运行方面等加以重视。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油气储运中管道内部腐蚀现象的相关因素,发现引起管道腐蚀情况的相关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环境因素、管道的施工因素、管道自身因素、管道防腐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管道防腐工作时,应对这四个主要相关因素有效结合,做好管道防腐工作。

参考文献

[1] 祝馨;长输管道的腐蚀与防护[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6年01期.

管道运输方式范文2

[关键词] 轨道交通运输体系共存性

一、引言

在物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具有各自的特点,适合不同的需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轨道运输的特点是一次运量大,安全性和环保性好,但轨道建设投资规模大;公路运输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同时具有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多、汽车废气污染严重的缺点;航空运输显著特点是飞行时速高、舒适性好,但机场建设成本大,大多建设在市郊,中转十分不方便;水路运输成本低,但是运输速度慢;管道运输在油、气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五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在关于物流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的共存性的文献中,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很少,本文从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方面的文献回顾,发现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共存性的存在,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定量地证明了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共存性的存在。

二、文献回顾

客货运输量及其周转量是经济和社会活动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集中表现,彼此间存在相对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货物运输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资源和生产力布局。因此,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需要协调。根据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实现运输的合理分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运输联系及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布局也不同。如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是内地大陆区,以陆上运输方式为主,铁路和公路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运输联系方面起主导作用,如果西北内地开发石油,从长远看则以发展管道运输为宜,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海运、河运和管道等。因此,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方向,必须作到低资源消耗、高产出和环保。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运输业对土地的占用量较大;是钢材、铝和橡胶等资源的主要使用部门之一;是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能源的30%左右。交通运输业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目前全世界由交通运输散入空气的有害气体占大气污染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许多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周围地区都受到来自交通运输的严重的噪音污染。可见。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决定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交通运输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方向,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宗旨是快速、大量、方便和节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趋势主要包括:高速化,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代表、以磁悬浮列车和超音速飞机为目标的高速运输系统正在形成;管理的计算机化,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动化和新交通系统是交通现代化的未来。今日的交通运输已经进入了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大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因此,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文献回顾,我们知道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能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假设:

H1: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货物运输两两正相关。

货物运输分别采用货物周转量量,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得到1978年至2001年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货物周转量(如表1),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2,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579,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在0.05显著性水平上相关,其他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两两相关。结果表明: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货物运输是两两正相关;完全支持了H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管道运输方式范文3

关键词:综合运输 格局 分工

综合运输从概念上分为狭义综合运输和广义综合运输。狭义综合运输指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性、准时性、大量性、高速性、舒适性等特性,综合组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运输系统;广义综合运输不单纯着眼于运输的质和量方面所要求的直接目的,还考虑对沿线产业和居住条件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对节能的效果等间接影响,从综合和长远的观点上把各种运输形式最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运输系统。

随着社会向个性化、高龄化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未来的使用者对运输工具的需求特征将发生变化。即由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由硬件转向软件,由物质转向精神,对舒适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将日益提高。因此,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规划,应改变过去只根据各自的立场,相互孤立的做法,而应在综合运输前提下,根据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形式的特性,正确认识它们各自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做出各自的规划,建立有效的综合运输网。

1. 综合运输形式分析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形式组成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也是组成综合运输形式的基本构架。为了更好地运用现有各种运输手段使各种运输形式能力的构成渐趋合理,应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特点,相互取长补短,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

按各运输因素的功能来分,交通运输系统由运输工具、线路、站场三部份组成。因此在研究综合运输系统时,除按经济、资源、地理特征选好运输线路外,还应特别注意各运输形式的站场配置问题,以使旅客能方便的中转、货物能方便的换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的优越性。进一步分析组成交通运输系统的各因素在运输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各种因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等同的,从运输技术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运输工具的技术发展出现于运输线路和站场设施的技术发展之前,是这些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所以,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格局及合理分工时,首先应分析各运输形式的特点及运输工具的发展。

2. 运输形式的特点及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时间就是效率和财富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速度被视为现代交通运输质量的核心,成为社会的客观需求。2020年前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将快速发展,人口将缓慢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员流动及人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运输需求,尤其是旅客运输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社会节奏加快,时间价值观念越来越强,运输市场由单纯的数量需求转变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需求,且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旅客运输速度也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带动技术进步的龙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运输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旅客运输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速度的竞争。旅客运输的高速化逐步成为世界潮流,刺激着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改进性能提高速度,以适应旅客运输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旅客运输的高速化是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土地、能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远大于其他国家,同时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人口布局和工业布局不平衡等决定未来客运量呈量大、集中、运距长等特点,决定了我国主要应发展大容量、低能耗、少占地、适应性强的公共交通体系。因此发展具有能力大、密度高、速度快、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技术经济优势的高速铁路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密集城市群较为理想的旅客运输工具之一,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综合交通网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的性能与特点互不相同,它们各有自己适应的运输服务对象与经济运距,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的经济运距是不同的。据统计分析,目前公路经济服务在200公里以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及国家主干道的逐步建成,公路经济服务范围可扩展到300公里左右,但公路运输受国家能源政策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制约,以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公路经济服务范围难以继续扩展。目前国内客机的经济巡航速度为500~700公里/小时,经济服务范围在10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的经济服务范围在150~1000公里之间。

2.1 铁路运输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十分紧张,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脆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区段能力利用率已达100%,而且除少数几条已运营的客运专线外,均采用客货混跑模式,客运快速与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并影响了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为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要求,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是扩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措施,是促进铁路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2.1.1 运输特点

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在铁路旅客运输中,应灵活运用铁路在安全性、大运量、高速度、能源效率高等优点,提高服务质量,使铁路更好地发挥作用。

城市间旅客运输:从运输需求量的大小和城市结构扩展来看,对大城市而言大运量铁路在将来仍然是大动脉,是密集城市群较为理想的旅客运输工具之一,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长距离货物运输:铁路的优势最容易发挥,经济上最为有利。

大宗货物运输:如石油、水泥、钢铁、汽车、煤、粮食、矿石、水产品等都可使用专用铁路货车运输。

2.1.2 运输工具的发展

高速铁路能实现350公里/小时,对于相距200~1000公里的城市来说,这种交通方式将是非常理想的。

2.2 公路运输

2.2.1 运输特点

公路建设技术要求和地形要求较其它运输方式低,特别是农村及山区能发挥很大作用。公路输送速度虽然较铁路、航空低,但就整个运输方式的效率而言,仍然较高,因为公路运输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并为其它运输方式起集散旅客、货物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山区,铁路、航空不能普遍建设,水运又受航道限制,只有公路能适应这种条件,担负起运输任务来。

2.2.2 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公路运输方式耗能多、成本高、载运量小、运行持续性差,在运输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将大力发展行驶速度高、交通条件好、运输成本低、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少的高速公路,对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高速公路所需高质量、大装载能力、高速度的各种类汽车提供技术保证。

2.3 航道运输

2.3.1 运输特点

运载能力大、航道通过能力高、技术发展有潜力;成本低、燃料省;建设投资省、见效快;有利于国际间的远洋运输;适宜大件货

物、特殊货物、散装货物及集装箱运输。

2.3.2 运输工具的发展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船舶建造周期的缩短,各种专用船、多用途船的出现,使水运运量不断提高,尤其在世界贸易中占重大比重的石油、煤、粮食、矿砂等货物的运输,水运的优势是其它运输方式所不及的,故各类专业化、大载重量的船舶将不断出现,水运会有大发展阶段。

2.4 航空运输

2.4.1 运输特点

低运量时,空运更适合把孤立之地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市场创始阶段空运比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费便宜;速度快、可节约时间;节约土地;适合旅游业及高附加值产品运输。

2.4.2 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航空将把旅客或货物迅速送到急需的地方,使国家经济平衡发展。空运便利生产因素活动,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抵消都市中心的吸引力,促进新兴地区发展。因此飞艇开发、大型飞机研发、支线飞机研发、热气球飞艇等将成为被重视的对象。

2.5 管道运输

2.5.1 运输特点

运输量大、连续性强、安全可靠、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占用土地少;建设速度快,费用低;运输效率高,损失少;运输成本低,效益高。

2.5.2 管道运输展望

管道除了输送液体和气体外,随着社会对运输系统在技术上、生态上、经济上的要求,新型管道运输将为运输事业开辟广阔前景,将开发水力管道、风动管道、集装胶囊运输和管道旅客运输系统等。

3. 综合运输格局及合理分工

3.1 运输格局

在现代化的综合运输形式中,最有力量的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客货运输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大,速度上越来越快,质量上越来越高,经济上越来越合理,而无论那种运输方式很难达到该要求。因此运输格局由各运输方式间相互合作,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临时到长期,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直至组成综合运输网。

铁路建设投资大,在运输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只有在大运量条件下,才使单位运量的投资和运输成本得到降低,则大宗货物用铁路;铁路运输成本中到、发作业费高于公路运输成本而低于水运成本,故在中长距离条件下用铁路。水运投资较省,运行成本低,但换装成本高,货物送达时间长,所以大宗低值物资的长距离运输以水运为宜。公路送达时间短,机动灵活,运输成本较高,而到、发作业费用较低,适宜于小批量、鲜活易腐货物运输和近距离旅客运输。航空运输成本最高,但速度最快,远距离旅客运输易用飞机;高价货物长途运输以航空运输为好,虽然费用最高,但可以节约流动资金。管道目前被大规模用来运输石油、天然气和煤粉浆,运送固体的管道也在研制之中。

因此综合运输网格局就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运输设施相互合作、同心协力,协调配合,既能扩大运输能力,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3.2 合理分工

根据以上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取决于交通体选择运输方式的行为,这种选择又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交通体的交通需求特性――客运还是货运,客运中是因公出行还是因私出行;货运中是何种货类,运距长短,批量大小等。其二是不同运输方式的服务特性――运输费用、送达时间、便捷性、舒适性、可靠程度等。一般情况下,不同交通体对各种运输服务特性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选择何种运输方式,主要取决于这些服务特性满足其需求程度的大小,该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多目标的优化决策过程。而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形成联运的基础上发挥各运输方式优势,达到合理分工的目的。

3.2.1 旅客运输

国际间客运:基本利用航空运输;长距离客运:主要由铁路完成,沿海地区及沿长江地区,水运占有一定份额,民用航空发展较快,但占比例不大,却具有发展前途;中距离客运:由铁路及公路完成;市郊运输:中心城市与市郊间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从运量和速度分析,轻轨运输具有发展前途;与地方联系的交通:为了把广大乡村和城市联系起来,公路交通有相当的重要作用,支线航运是重要辅助手段;地方内部交通:乡村之间的交通,由公路运输完成。

3.2.2 货物运输

国际货运:随着飞机的大型化,空运货物显著增加,但从运量来看,水运占绝对优势;长距离货运:以内、外水运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铁路,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占一定比例。铁路运输中,除大宗货物集散地间的专车直达运输外,在集装箱运输中将有巨大潜力;中距离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但对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铁路非常适宜;地方货运:是公路运输的市场。

综上所述,研究综合运输系统的运输形式及特点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运用现有各种运输手段,而且还有利于运输规划,使各种运输形式能力的构成渐趋合理,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管道运输方式范文4

1.1我国主要能源种类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常规一次能源为主,

我国探明的常规一次能源量为9258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89.25%,石油占2.12%,天然气0.32%,水能8.31%。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2011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1.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其中,原煤产量35.2亿吨,原油2.03亿吨,天然气1027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五和第六。

1.2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格局

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前两个主体是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后一个包括河南和苏北等盆地,这里的累积探明石油储量占全国的近3/4;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松辽和渤海湾盆地

,共占全国储量的70.53%,居全国之首。目前,长江以南只有百色、三水、景谷三个小盆地探明了小油田,占全国储量不到0.1%,这些特点决定了北油南运、东油西送的总格局。显然,最缺油的是西南部的、云南、贵州等省区。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主要集中在人少地多的中西部地区,其能源储备量为3300万亿立方米,其余分布各地,占全国总量的30%,于市场经济的推动,部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源的消耗量也日益增大,然气的产出地及市场无法得到平衡,以气体的运输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主要能源物流现状

2.1我国主要能源存储现状

目前,源储存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陆上储罐;第二,海上储罐;第三,地下储备。煤炭储备基地建立将对保证用煤安全,季节调峰和应急保障,解决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平抑煤炭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气的储存主要是在大气压力,163°C条件下将其液化成液化天然气储存在LNG储气罐中。天然气的运输渠道主要有两种:管道运输;液化到-163°C后通过LNG船舶运输。

2.2我国主要能源物流运输现状

现阶段与我国能源供需相匹配的综合运输通道体系的主体包括:铁路、公路、港口、输油(气)管道及超(特)高压输电网络。各运输通道均存在其他形势无法替代的优势,在不同种类的能源运输中承担着不同的运输任务。

2.2.1我国主要能源运输方式。现阶段我国煤炭运输多以公路——铁路——水路联运、公路——铁路联运、公路——水路联运、铁路——水路联运等多方式运输合作的形式完成,公路或铁路单独完成的常规煤炭运输比重很小;油气运输多以原油管道——铁路——公路联运、水路——管道——公路联运、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公路联运等多方式运输合作的形式完成。

我国现有油气运输方式有四种,别是:管道、水运、铁路和公路,管道运输为主体运输形式,其他方式为重要辅助;长距离运输多由水路及铁路运输完成,公路仅作为短途中转或其他方式的衔接运输。

2.2.2我国主要能源运输路线。我国铁路纵横全国各地,已基本形成“纵八横”铁路线网格局。在南北向主通道中,担负煤运重任的是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和大湛线。京沪线是担负“北煤南运”最主要通道之一。京九线主要担负接运朔黄线、石德线、新石线的煤炭外运任务,今后南北通道南下至京广线以东地区的煤炭,将重点由京九线承担;京广线以客运为主、客货两用,担负石太、陇海铁路运出煤炭的北上南下任务;大湛线地处中西部过渡地带,担负山西、内蒙及西北地区与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煤炭交流,是“三西”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此外,在其他南北通道中,京哈线是连接华北、东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出关煤炭的最主要通路。

公路运输也发展较快。尤其在“三西”煤炭外运中,由于铁路运力不足,公路运输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3我国主要能源物流存在的问题

3.1运输方面问题

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部门,导致了我国能源的运输通道建设长期滞后于消费增长,随之而来的煤炭、油气、电力的供应紧张问题,势必将周期性产生;一方面通道建设长期滞后于能源消费,导致了我国的能源运输需求,接近通道临界运输能力,多数能源运输通道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或接近饱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严重缺失。

3.1.1运输能力不足。我国油气运输通道建设虽己取得巨大成就,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油气消费需求,为国家能源供给基础命脉,由国家总体布局、统筹规划,依靠政府严密监管消除垄断性经营中的诸多弊端;同时应提高油气运输网络整体联通性,增加迂回通道,使油气生产和消费间的相互调配更加灵活。我国油气运输通道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监管不足、通道建设相对速度较慢、协调保障程度偏低、缺乏全局统筹;各运输方式问题体现各不相同。

华北和沿江原油管网不能满足当地炼油企业发展需求,安全隐患多,存在码头接卸与管道输、转、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疆地区,随着该地区原油产量的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以后,新疆自产原油出疆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外输能力将不能完全满足要求。

3.1.2主要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完善。我国主要能源各能源运输方式单一,主要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完善缺乏与其他的运输方式进行协调的观念。只有建立了多样的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管理运输体系,才能实现物流所需要的实时动态、机动灵活的标准,才能提高现代物流的运输效率,才能达到运输成本降低的要求。

3.1.3装卸搬运水平低。就煤炭而言传统的煤炭运输普遍存在经验集中度低,从煤炭装车、运输、储存、选配、铁路上站等各个环节还是粗放式经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低,这就必然增加煤炭的销售成本影响了煤炭行业的整体效益。

3.2能源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3.2.1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煤炭物流企业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无法提供国际盛行的物流监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难以适应客户的需要。也很难达到现代物流高效、快捷准确的要求。现阶段的煤炭物流配送主要是以送为主,能够实现分货配货配载配装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企业还很少,流通加工能力普遍较弱。近年来虽然有一些物流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加工能力,但流通加工范围还很小流通加工能力还不足。将流通加工分选除矸配煤成型粉碎制浆包装和煤炭物流配送结合起来的实践还很少。

3.2.2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许多能源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仍然采用电话、传真等手工操作方式开展业务,反映迟钝、效率低下。其中一些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信息化建设,相当一些使用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只是管理软件,停留在电算化水平。物流活动、流程中的信息不能实现集成和实施控制,难以提高效率。据了解,国煤炭物流企业大多数还没有物流信息系统,持不同煤炭物流服务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不成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一些大型能源物流企业尽管拥有绝对的网络优势、设施优势和人才优势,且与政府部门有着很好的关系,但在发展煤炭物流服务上尚处于摸索阶段,在信息管理上还没有找到切实的系统和技术解决方案。

3.3部分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建设滞后,管道输送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在我国干线天然气管道中,除陕京线系统已配套建设了6座储气库、西气东输管道正在建设金坛储气库外,其余管道均无有效的调峰设施。统计数据显示,没有储气库配套的涩宁兰(涩北—西宁—兰州)管道利用率不到70%,而有储气库配套的陕京线利用率超过85%,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这表明储气库对实现管道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部分管线老化。如东北原油管网已经运行了30年以上,存在管线老化、自动化程度低、通信设施落后、储存设施超期服役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对管网进行调整改造,以满足原油的外输要求。

4我国主要能源物流发展几点对策

4.1加快能源物流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4.1.1优化交通运输网络结构。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点,在保持公路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快铁路、水运(重点是内河)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尽量发挥其能力大、能耗小、占地少、污染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要引导大宗货物向节能环保型运输方式转移。

在未来的交通发展中,要统筹规划,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尽量发挥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构建结构合理、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当前要注重铁路和能源管道的建设,减少公路运煤和铁路运油的比重,尽量发挥内河运输的作用,要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交通建设应以公路为主,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发挥水运的作用。

4.1.2加强运输大通道建设。运输大通道是沟通各大经济区,连接都市带或经济带,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大运能的综合运输走廊,是我国交通运输的主骨架。当前要根据国家经济布局,重点加强铁路干线和公路主骨架建设与整合,充分发挥航空的作用,以较少的资源形成畅通、快速的运输网络,增强客货运输能力,同时要推进长江等内河的高等级航道建设和港口规模化发展。

4.1.3重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之间相互联系的“结点”,是实现一体化运输的关键环节。要对综合交通枢纽进行统一规划,特别是对全国交通乃至国际交通有重大影响的特大城市、大城市、大型海港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制订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规划,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机衔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客运综合枢纽建设应以人为本,实现零距离换乘;货运综合枢纽建设应实现无缝衔接,有条件的应从传统运输节点向物流中心物流园区方向发展。

4.2能源物流信息化完善

4.2.1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及其他通信技术包括,电子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条码技术射频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和网络技术。

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订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将物流企业散布在不同领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形成物流服务平台,对仓储运输装卸加工搬运配送等环节,实现全程跟踪。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益物流方式。

4.2.2建设完善的信息系统。完善能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能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能源供应链物流管理中起着承上连下的作用,应使以往的能源物流系统从由能源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构成的相对封闭的传统物流系统朝着使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在价值链上分工合作有强大信息处理能力的开放式现代物流系统的方向转变。由于能源的运输普遍具有长距离多式联运的特点,因此在能源物流信息平台中,应加强能源供应范围内,各陆路、水路、港口的能源储备和运输转换状况及各线路运输设备的运力等交通运输状况信息的反映和处理。

地区能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一般依托于在能源运输中转点建立的物流园区,在实体聚集的基础上构建更广范围的信息网络连通。所建设的能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由物流需求企业产生的物流基础信息和物流服务企业产生的物流作业信息及与工商银行交通用能部门等单位的共用信息构成,各类信息在不同的子系统中分别处理之后集成使用。地区能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间的网络互连,能形成能源共享信息的更广泛传播,使能源的管理和使用形成社会化的效应。因此,就能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言,能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相比其它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具有更明确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加强能源设备设施管理

经常维护能源运输工具和基础设备,及时更新落后老化设备。开发应用于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物流专用设备、改善物流基础设施。针对不同能源加工产品,开发应用能源物流专用车辆以及与之相关的装卸、仓储等先进物流技术,加强能源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包括仓库建筑场站设施装卸设备运输工具运输通道等。

管道运输方式范文5

 

一、引言

 

交通运输方式负外部性比较是综合运输构建和发展的基础性研究,是发挥各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侧面对比和反映。各种交通方式发展前景和其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地位都一定程度地受到本方式外部性的影响,尤其是相对于其他几种方式的发展和地位。外部性概念源于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其外部经济概念是指经济中外在于企业的因素变化对企业的有利影响,如知识增加、技术进步等导致单个企业的成本下降。这种影响对产业是内在的,但对企业是外在的。然而,马歇尔在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负外部性的概念,只是模糊地提了内部不经济概念。庇古继承了马歇尔外部经济的提法,补充了外部不经济概念,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外部性理论。交通运输业历来是学者和社会所公认的外部性行业。其负外部性影响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交通运输方式负外部性比较即是其中一种。

 

本文从负外部性影响的角度,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负外部性分类比较,为五种运输方式在今后发展以及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和发展中重新定位,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以适应国家经济和综合运输系统的发展。

 

二、交通运输负外部性内涵及其分类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如一个企业为用户提品或服务,该用户是与直接关联者。而企业生产活动对厂区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该居民与企业生产并无直接关系。这种影响就被称为“外部性”。

 

交通运输负外部性既是指交通运输业产业基础结与本身运输生产业务活动对社会其他产业或经济体等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害,这种效果一般较难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根据交通运输负外部性影响主体的不同,本文分负外部性影响为自然环境压力和运输成本压力两种。

 

三、交通运输负外部性比较

 

现存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各不相同,直接说明了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各自方式发展和被重视程度的不尽相同。交通运输方式负外部性比较就是研究这种不同的原因,分析其负外部性内在的区别。

 

1.自然环境压力

 

交通运输业负外部性对自然环境压力可分为生态资源压力、土地占用压力和自然能源压力三种。

 

生态资源压力,由于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不同,其业务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和需要的环境等不同,最终引起负外部性影响也有所差别。尽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业务活动是运载工具沿着运输线路或管道进行的,但是这些线路管道不断扩大,形成网络以后,它们的负外部性影响就会非常明显,污染会随着网络中各种线路扩散,进而影响更大的范围甚至全球环境。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不同程度地对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污染物的排放。各种排放强度的不同导致污染强度的差异。从客运造成的污染强度来看,公路运输是航空运输的1~2倍,是铁路的10倍左右。货运造成污染强度,公路是铁路的10倍,货运造成的污染强度超过客运的污染强度。总体来看,铁路和水运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较小。私人汽车和飞机每人公里产生的污染几乎相等。公路和铁路方面,每吨公里污染是每人公里的1~2倍。

 

土地占用压力。交通运输业对土地的占用主要是交通运输工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是不同的。从公路和铁路两种交通运输方式土地效率比较角度看,铁路明显高于公路。按完成等量的换算周转量计算,各国的铁路占地面积小于公路,我国在完成等量换算周转量的比例是世界各国最高的。在占地面积上,我国目前的交通运输结构消耗的占用土地,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自然能源压力。自然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业自身发展也依靠能源的支撑。世界各国交通运输业能源的消费及其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仍旧逐渐上升,大多数发达国家交通消耗的自然能源占全国总消耗的1/3左右。在交通运输业消耗的能源中,专业数据显示公路消耗的能源最多,几乎占80%,其次是航空和铁路。因此交通运输业占据国民经济能源消耗的大部分。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亿5000万吨。

 

2. 运输成本压力

 

交通运输负外部性对运输成本压力可分为:交通事故压力和交通拥挤压力。

 

交通事故压力。交通运输业技术经济特征重要指标就是运载工具的技术速度。随着技术速度的提高,交通运输也逐渐变成危险活动,交通事故不仅涉及交通运输的参与者本身,还涉及第三方。从历年统计资料看,交通事故主要是公路运输方面。根据世界道路联合会对世界114个国家交通事故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每年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93万起,有41万人在事故中丧生,871万人受到伤害。火车、轮船和飞机的灾难虽然没有公路运输频繁,但是从事故的伤害程度和公众关注程度的角度来看更加可怕。

 

交通拥挤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车辆保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直接危害是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带来了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增加;以美国的调查报告为例,美国交通拥堵状况近年来持续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782亿美元。美国开车族每年因交通拥堵浪费的时间达42亿小时,浪费汽油达109亿升。除管道运输,其他运输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拥挤,造成大量的经济和时间损失。

 

四、结语

 

交通运输负外部性就是指交通运输业产业基础结与本身运输生产业务活动对社会其他产业或经济体等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害,这种效果一般不会从货币上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目前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日益严重,并关系到广泛的经济、社会问题,己经成为人类能否与自身生存环境融洽相处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综合交通体系中各运输方式发展应综合考虑各运输方式负外部性和其他技术经济特征。本文通过交通运输方式负外部性比较,表明我国今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及线路高效能化;节能化,环保化;交通规划与各种方式协调化;城市交通智能化等。

管道运输方式范文6

关键词:货运;五种运输方式;信息化

一、我国的货运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提高,我国货物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货物运输无论从基础设施到服务,都有了大幅度改善,与此同时,从事货物运输的经营者也越来越多,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的货运量都在稳步增加。

从总货物的周转量来看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图2-1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10年中,我国货物周转量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截止2003年以前,增长相对缓慢,年增长量约为2000亿t*km,1998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到2007年,总货物周转量增长较快,说明了我国为满足经济条件的需要,在这一时期货物运输发展较快。2008年总货物周转量同2007年相比增长相对缓慢。从这一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货物周转量在不断增加。

图2-1 货物周转量变化

二、货物运输在五种运输方式中的优缺点

水路运输的优点有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节约土地资源等方面,水路运输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有时河流的走向与货流的走向不完全一致,在运输布局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内河航道和某些港口受季节影响较大,难以保证全年通航。另外水运速度慢,海船每小时一班只能行25-27公里,内河中航行的速度还更慢些。

铁路运输虽然运量大,安全性能高,但它受轨道的限制,无法实现门到门的服务。我国铁路成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铁路,铁路的信息化发展更是有待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服务较差,信息化远远不足,尤其是铁路的垄断地位,直接限制了铁路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发展的高铁,也只是刚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应用于货运。

公路货物运输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比如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运量较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还可以实现“点到点”直达运输。但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还不完善,许多公路都是收费型公路,这就直接导致了公路货物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高速公路货物运输超载严重,不超载就无法赚钱的说法。公路运输的信息化不够完善,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等多种问题,并且货物运输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有些货物运输严重超载或司机超速、疲劳驾驶,导致了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航空货运量与周转量近五年来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仍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航空货运已经成为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新的增长点,发展劲头相当可观。单从纵向比较而言,我国航空货运能力确有显著提升,但是通过横向比较,却可以发现我国航空货运能力还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首先货运航线网络尚待完善,其次是运作模式仍属初级阶段,服务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窄,多是经营单一航空货运或航空企业,最后是航空货运信息资源发展滞后,各个航空公司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这些系统大都相互不兼容。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以来,管道运输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已经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步形成了一些局部网络。然而,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输存在着局部管输瓶颈,从而造成了我国天然气供需紧张,并且管道运输网络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布局,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有些管道运输效率不高,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三、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从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条件及管理程度来讲,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水路运输应更加充分利用天然湖泊河流,这样做到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提高水路运输的条件。在码头配备方面,应准备更多的现代化装备,加大泊位专用化,从而配合水路货物运输的装卸,大大提高装卸的效率。在港口管理方面,可实行政企分离的方法,使得港口经营实现民营化。铁路运输应当加大高铁的建设力度,同时改善火车站的条件,加强路网的覆盖,对于铁路应急措施应更加规范,从而能更加充分的应对突发事件。铁路的垄断地位应逐步削弱,将权力下放给地方,做好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的自由竞争。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铁路运输也应当开始加大建设力度,可以效仿国外先进的铁路货运技术,构建铁路物流平台,提高铁路货运的服务水平,放松铁路管制,使其能够实现自由竞争。公路运输仍存在着许多收费公路,我国应该加大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收费平台,提高收费效率,降低高速路口拥堵的现象,从而降低走高速公路的成本。在货物超载等方面应做到严格的管理,加大惩罚力度,并且提供更多的信息手段来检测车辆是否超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以及车辆平均载重量。推进ETC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加快公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航空运输应保证更加完善的管理系统,建立航空货运信息平台,将信息分享给航空货运部门、快递公司等相关部门,同时提供实时信息给生产企业以及销售企业,通过便捷的操作,来提高航空货运的服务水平。

国外管道运输的发展正在向大口径、大流量、多批次方面发展,并且广泛应用管道优化运行软件系统,我国应当适当学习并且向该方向发展,同时更加合理的分配,定期反馈,使其运输更加顺畅。

四、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智能运输将带来货运车联网的大发展,未来将借助于物联网技术,使得货运企业的货物运输信息化与网络化将得到普及,先进的企业会逐步的发展成货、车、路、库全面联网,从而建立智慧运输系统。除此之外,车联网还将会向车辆本身各系统延伸,将车辆控制系统、行驶系统、动力系统也借助车载终端实现联网,从而实现主动安全辅助驾驶、省油模式辅助驾驶、司机驾驶行为分析与改进、运输路径优化等功能,为车队管理带来革命化变革。因此,智能运输系统必将是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世伟,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运网络,科学出版社,2010.9.

[2]李刚、徐亚华、王水平等,起步之举 发展之路,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