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概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减政策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概述范文1

关键词:含油废水;节能减排;深度处理

1 概述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钢铁工业是五大耗水行业之一,从矿石开采到钢材成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水作为生产原料、溶剂、洗涤剂、冷却、传热介质等始终贯穿其中,而面临目前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的情况下,如何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

目前太钢的轧钢废水(包括不锈冷轧厂、不锈热轧厂、不锈硅钢厂、型材厂、热连轧厂、钢管公司)主要排至中和站进行中和处理,这部分水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浓酸、漂洗酸水、含铬废水以及含油废水所组成的,目前处理工艺全部采用石灰中和处理,中和处理后废水成分复杂、含盐量高(约5000μs/cm)、COD高(约500-2000mg/l),无法回收利用,只能外排,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加重了外排水水质达标的压力。因此建立含油废水处理工序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组成

太钢含油废水主要来源于不锈冷轧以及冷轧硅钢生产工序,其产生的稀含油废水占总含油废水的98%以上,而且水体内含盐量较低,COD高,油含量高等特点,可通过与中和站废酸水分质处理达到回收利用。

3 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的工艺选用

通过对先进水处理的工艺技术进行技术比较、并结合太钢所处北方地区缺水的现状,确立了如下工艺对太钢含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该工艺预计包含浓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稀油弱碱废水处理系统以及RO深度处理系统,其中:

3.1 浓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乳化液及浓碱油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储存,经过去除粗渣的处理,进入超滤系统进行油水分离,超滤处理过后的出水与稀油弱碱废水一道进行后续处理。

3.2 稀油弱碱废水处理系统

稀油弱碱废水、处理后的乳化液及浓碱油废水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出水经过两级气浮后进入MBR进一步降解和去除其中有机物杂质, MBR的出水进入深度回用水处理系统的原水池。

3.3 RO深度处理系统

MBR出水进入脱盐处理系统的原水池,而后利用双膜法进行脱盐处理。最终实现含油废水的回收利用。

4 预选用工艺的核心技术

含油废水中处理的工艺过程中主要包含超滤除浓油及乳化液、MBR生物接触氧化去除残余COD、双膜法去除水体内盐分三项关键工艺,而在这三项中超滤除油、双膜法脱盐都在太钢水处理中有过相当程度的应用,只有MBR生物接触氧化为首次接触的工艺技术。

MBR(membrane Bio-reactor) 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是用微滤或超滤膜代替生化反应工艺中的污泥收集器而形成一种新形式的生化反应器,与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

(1)污泥浓度高,污泥负荷低,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

(2)污泥浓度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高容积负荷,占地面积大为缩小。

(3)高效固液分离,出水悬浮物浓度接近于零,优于中水标准。

(4)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

(5)微生物完全截流在反应器内,有利于世代较长微生物的生长。

(6)泥龄长,大大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7)可以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8)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可以基本实现无剩余污泥排放。

(9)流程简单,能耗低,节约运行成本。

(10)无需增加新设施,易于原有生化工艺的改造和扩容;

与传统生物接触氧化法相比选用MBR,可以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住,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降解,大大强化生物反应器的功能。而且作为一体化设备,其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集成等特点也十分有利于目前太钢含油废水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

5 效益分析

5.1 环境效益分析

5.1.1 回收太钢生产废水,减少外排量,对太原市水体污染及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5.1.2 为太原市节能减排作出极积的贡献,全年COD减排量约1620吨。

5.1.3 减少引黄水使用量,降低新水消耗,减轻了太原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

5.1.4 为太钢寻找到一条新的水源,降低太钢的吨钢耗新水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5.2 对太钢水系统的影响

投入废水处理设施后:可将处理后出水进行回用,并有效降低中和站出水及太钢总外排水的CODcr含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5.2.1 本项目处理后关键水质指标:回用水量:165m3/h;CODCr ≤30mg/l;油含量< 1mg/l。

5.2.2 对太钢水系统的影响:对污水厂轧区退水系统的COD可由150-180mg/L降低至120-150mg/L。

双减政策概述范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token”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人社局帮扶某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帮扶太阳乡船仓村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和统一部署,遵循“任务不打折扣、关键环节落实到位”的工作要求,立足人社部门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各项工作。

一、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太阳乡船仓村共有603户2089人,28个村民组。现全村实有建档立卡155户511人(动态调整后)。2014年脱贫12户38人,2015年脱贫23户75人,2016年脱贫40户137人,2017年脱贫38户137人,2018年脱贫35户119人,2019年脱贫12户18人。2018年实现整村出列,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0%。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4.045万元,其中:光伏电站项目分红6.925万元,观音岩电站入股分红6万元,观音岩电站资源收益分红15万元,船仓花乡客栈出租4万元,船仓花乡客栈项目收益1.68万元,船仓花乡客栈绿色减贫项目1.6万元,安徽雾顶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分红2万元,公益林管护费0.777元,郑家湾电站水面出租3万元,邮乐购收农副产品销售利润3.8万元,船仓村阳康公司收农副产品销售利润0.518万元,船仓村阳康公司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745万元。

二、“双包”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落实全县选派帮扶干部工作会议精神,自2014年10月开始,先后选派两位同志驻村,协助乡、村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措施,协助帮扶单位开展各项“双包”工作。

2、抓好干部包户扶贫工作机制,现配备25名帮扶干部,对21个村民组34户115人(低保贫困户20户64人,一般贫困户14户51人)开展结对帮扶,现已全部实现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9户31人(低保贫困户3户10人,一般贫困户6户21人);2017年脱贫12户39人(低保贫困户5户13人,一般贫困户7户26人);2018年脱贫12户42人(低保贫困户11户38人,一般贫困户1户4人);2019年脱贫1户3人(低保贫困户)。

帮扶干部严格按要求入户开展帮扶,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注重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摆脱“等靠要”思想,由贫困户被动脱贫,变贫困户主动致富。每年每户都给予500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还为28户帮扶对象争取99余万元贷款,以此来鼓励他们结合实际自主发展产业,同时帮助代销售黑毛猪、土鸡、蜂蜜等农特产品,年人均收入得到稳定增加。

3、2020年局党组高度重视单位“双包”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研究解决方案,年初制定年度脱贫工作计划,年末认真总结经验。局主要领导或分管扶贫领导先后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调研4次,分别为: 3月12日、6月11日、8月5日、11月13日。在村与乡村、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村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困难并给出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到户实地查看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制定脱贫措施,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找准能够确保稳定脱贫的致富之路。

4、实施积极的就业脱贫政策,推动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全村155户贫困家庭中有135户家庭贫困户都实现了就业,就业率87.1%。充分发挥就业扶贫驿站“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等一系列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免费技能脱贫培训1期,累计培训14人次,12人通过考核后取得证书,每人补助480元;开展现场招聘活动2次,发放招聘信息近400份;发放交通补贴55人,补助2.75万元;建设扶贫车间一个,现吸纳6名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认定就业扶贫基地一家,现吸纳11个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每人每月除发放工资外补助300元。

5、“宣传+引导”,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宣传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不出村”项目作用,让群众参保登记不用出村、个人缴费不用出村、权益查询不用出村、待遇领取不用出村,大大便利了村民们的参保及日常生活。

6、在村建设“霍山县太阳乡船仓村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和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城乡就业、失业登记管理、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监察投诉处理、劳动争议调解等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

7、积极帮助贫困村发展稳定增收产业项目两个:船仓村茶厂和船仓村农产品展示中心,目前两个项目都已完成场地规划、图纸设计和项目预算。预计明年项目完成并实现收益。

8、协助解决花乡客栈客房提升项目。将客栈三层5间客房精装,提升住宿条件,项目投资30万元,现已投入运营,2020年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

9、根据贫困户和村的实际困难,2020年共计拨付6万元到贫困村。其中3万元用于乡村脱贫攻坚工作,3万元在村建设“霍山县太阳乡船仓村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项目。

三、积极帮助帮扶村克服疫情灾情影响情况

2020年船仓村遭受疫情和连续暴雨双重灾害。抗疫期间,驻村工作人员协助村里,坚持抗疫严防死守和宣传政策到位,未出现疫情和舆情;水灾期间,除驻村人员,另从局里派驻两名干部进村,协助排查处理塌方点、道路损毁等21处,保证了主要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28户73人。

为克服疫情、水灾的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协助村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就业帮扶。一是帮助贫困群众外出就业,为方便群众办理外出务工,开具健康证明205份;二是及时统计因疫情影响就业人员名单,建立就业台账;三是组织县乡现场招聘活动2次,发放招聘信息近400份;四是积极设立开发公益性岗位31个,帮助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人员。现全村155户贫困家庭中有135户家庭230人都实现了就业,户就业率87.1%。

2、开展产业帮扶。一是积极鼓励在家人员发展产业,给64户发放免费茶苗25.56万棵,给予每户产业发展资金500元;二是及时统计水灾受灾情况,发放免费蔬菜种子176袋、化肥109袋,帮助群众补种自救;三是帮助6农户申报“深贫保”保险,帮助缓解损失。

3、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全村遭受水毁路段达7处,现所有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完成。有两户房屋(汪正文、怀远)在水灾中被泥石流冲毁,现已及时落实政策,帮助他们完成了重建。

四、2021年帮扶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

一是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按照中央脱贫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的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继续将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加强“智志”双扶,局领导班子加强到村进开展扶贫调研,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共同谋划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局各帮扶责任人要继续按照规定进行走访帮扶工作,切实为贫困家庭排忧解难。

二是积极发挥本局职能优势,在“促就业、强保障、增收入”方面继续努力,实现脱贫户“脱得掉,稳得住”,牢牢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以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作用,促进贫困户外出转移就业,促进贫困户自主创业等;以更加优质、热情、便捷的服务模式构筑好社会保障安全网,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稳定脱贫和村级建设添砖加瓦,为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双减政策概述范文3

关键词:燃煤锅炉低氮燃烧器氮氧化物(NOX)选择性催化还原

中图分类号:TK2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08-03

1 概 述

随着中国燃煤电厂的不断发展以及环保形势的不断严峻,近年来,中国针对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出台了多项法规、政策、标准,对于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国家越发关注和重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作为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更是迫在眉睫。

从发达国家角度来说,存在比较高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般情况下火电厂都应用低氮燃烧技术以及脱硝、脱硫设备。但是国内火电厂具备比较落后的锅炉低氮燃烧早起投运技术,普遍比较高的存在NOX排放质量浓度,火电厂早期投运锅炉控制NOX排放质量浓度的时候,会受现场条件的影响,改造以及增设锅炉尾部烟气脱硝设备工作量和难度相对比较大,而且还拥有比较高减排成本,一种有效、经济的减排方式就是低氮燃烧器改造。因此,为降低脱硝SCR的运行费用,某公司对6号机组锅炉燃烧器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燃烧器将降低燃煤在炉膛炉膛燃烧过程中的NOX的生成量。

2 设备简介

2.1 锅炉原设计情况

某公司依据临界压力自然循环汽包、Π型方式布置2×600 MW锅炉。合理应用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尾部双烟道以及前后墙对冲燃烧,再热汽温的时候需要应用烟气挡板进行适当调节,依据固态方式实施排渣,属于全钢构架和全悬吊结构。燃烧器采用东锅自行开发设计的外浓内淡型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DBC-OPCC型),组织对冲燃烧,满足燃烧稳定、高效、可靠、低NOx的要求。锅炉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2.2 原燃烧器的布置情况

原燃烧器采用东锅自行开发设计的外浓内淡型低NOX旋流煤粉燃烧器(DBC-OPCC 型),组织对冲燃烧,存在低NOX旋流式煤粉燃烧器30个,燃烧器30个,分三层方式来对锅炉前后墙水冷壁进行布置,每层都需要具备燃烧器5个。

布置燃烧器的过程中,需要分析燃烧器的相互影响作用:燃烧器有3 680 mm的列间距,4 400 mm的层间距,距屏底19 947 mm距离的是上层燃烧器中心线,距冷灰斗拐点3 250 mm距离的是下层燃烧器中心线;侧墙2 990 mm距离的是最外侧燃烧器中心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侧墙高温腐蚀和结渣。在燃烧器上方适当安置相应的燃尽风调风器,前后墙各安装5只。原低NOx旋流式燃烧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1 燃烧器

燃烧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配风:中心风、一次风、二次风以及三次风,都需要经过一次风管,在不同的燃烧阶段分别把燃烧器内中心风以及同心三次风、二次风环形通道送入炉膛。其中布置二次风通道的时候存在固定轴向旋流器,布置三次风的时候合理应用切向旋流型式,拥有可调节旋流强度。

2.2.2 燃尽风调风器

燃尽风调风器的配风由内外两部分组成。中心部分为直流风,外部为旋流风,其结构,如图2所示。

2.2.3 中心风管

中心风母管自大风箱两端引入中心风,通过各支管与燃烧器内的中心风管相连,提供油枪运行时所需要的风量,并起到停运时冷却和防止灰渣集聚的作用。

2.2.4 风门用电动执行器

大风箱(其中包括燃尽风箱和二次风箱)入口处风门都需要安装一定执行器,能够进行连续调节,全炉总共存在16只。中心风母管入口位置需要安置一定的风门执行器。

2.2.5 大风箱

一般来说大风箱都具备燃烧需要的二次风。大风箱主要包括两个燃尽风风箱和六个二次风箱。经锅炉两侧风道把空预器二次风送入前后墙风箱中。每只风箱仅仅只可以为一层5只燃尽风调风器或燃烧器提供需要的风。

2.2.6 燃油装置

一般来说都是通过两级点火方式布置锅炉,也就是高能点火器可以把轻油油枪点燃,轻油油枪可以把煤粉点燃。每个燃烧器都需要一个油枪,组合式高能点火器以及油枪需要具备一定的气动推动器,在燃烧器中心风管中进行合理布置。

B-MCR锅炉热输入量的30%就是油枪总容量,需要满足低负荷助燃、点火以及暖炉的设计要求。一般单支油枪存在 1 350 kg/hr的出力,机械雾化形式的油枪。

3 低氮燃烧器改造的原因

3.1 生成类型

热力型NOx、燃料型NOx、快速型NOx,经过大量实践可以发现,燃料型NOx是煤粉炉主要成分,占总量大约75%~80%,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热力型NOx,极少的存在快速型NOx,挥发生成燃料型NOx大约占据60%~80%,焦炭中燃料N经过多次反应形成燃料型NOx。

3.2 生成机理

燃烧双区--浓相富燃料的时候,迅速析出挥发分气相反应也就是HCN、Hi+O2NOx,形成形成缺氧现象,促使NOx可以与NHi进行一定反应形成N2,并且相互反应的NHi会降低NOx的形成;燃烧淡相富氧的时候,相对低的燃烧温度会影响和抑制NOx的形成。

两段--第一燃烧区段进行缺氧挥发份燃烧,具备越高的煤粉浓度就会越少形成NOx,第二燃烧区段燃烧大量可燃物(焦炭),经过相反应焦炭燃料N会更少形成成NOx,且有一部分不被CO和碳表面还原,实际生成NOx含量不能符合可能生成NOx。

基于此,可以适当提高燃料中释放挥发份的速率,从而达到增加发份燃烧率的目的;在刚开始燃烧的的时候,不仅需要适当氧来为燃烧提供一定能量,还应该尽可能具备比较低钢梁水平区域,以便于可以尽可能能降低NOx的生成;对燃料富集区域燃料和温度进行控制和优化,确保驻留时间,以便于尽可能降低NOx的生成;在燃料富集区域适当提高煤焦粒子的驻留时间,从而可以降低燃烧煤焦粒子的时候,释放氮氧化物形成NOx的可能概率;必要的时候应该及时补充燃,确保可以充分燃尽。

4 改造设计

4.1 改造设计概述

在不改变原有燃烧器的整体布置形式及燃烧方式条件下,在原燃烧器中心标高和开孔中心位置对30只旋流煤粉燃烧器进行改造,更换为北京哈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LNASB燃烧器,如图3和图4所示。

4.2 改造燃料设计特性

低氮燃烧器改造设计煤种:低位发热值17.56 MJ/kg,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6%,收到基灰分30%,收到基水分11.6%,以此煤种作为将来验收考核煤种。

校核煤种1:低位发热值18.5 MJ/kg,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5%,收到基灰分28%,收到基水分10%;

校核煤种2:低位发热值16.8 MJ/kg,干燥无灰基挥发分36%,收到基灰分31.2%,收到基水分12.3%。

4.3 燃烧器改造方案

4.3.1 整体布置情况

①按照设计惯例,锅炉前后墙需要分别布置煤粉燃烧器三层,每层都需要合理安置煤粉燃烧器五个,在前后水冷壁上燃烧器成水平形式布置,交替布置单个燃烧器左旋以及右旋。燃烧器扩椎角度减小10 °,由原来的45 °减小至35 °。并且燃烧器内二次风角度改成可调式。典型的棋盘式旋流布置图,如图5所示。

②取消原有的燃尽风,并将原燃尽风处水冷壁管段用直管连接,在原燃尽风标高向上提高4 m,即改造后的燃尽风中心线距最上层燃烧器中心线7.5 m。并在前后墙各增加5只燃尽风,即前后墙各10只燃尽风。

③取消标高为38 204 mm前后墙各6支吹灰器。

④在锅炉前后墙对称布置两个大燃尽风箱,沿风箱宽度方向,风箱中部利用隔板可以适当把燃尽风箱相等的分为左右独立风室,调节的时候合理应用左右侧风门挡板,以便于可以满足实际均匀分配规范。

4.3.2 低氮燃烧器改造后整体布置

低氮燃烧器改造后整体布置图,如图6所示。

5 低氮燃烧器改造的目标

改造完成燃烧器以后,需要能够同时符合以下目标:符合原有锅炉性能设计参数,例如,再热蒸汽温度、出力、主蒸汽温度、锅炉效率、减温水量等需要符合原设计保证值;在600 MW负荷,省煤器出口氧量3.5%的前提下,NOx排放<280 mg/Nm3(O2=6%)、飞灰含碳量不大于3%。项目实施后要求不能降低锅炉原有的燃煤适应性。

改造后一个大修周期(6年)内燃烧器不可以由于高温、磨损等因素造成更换部件,并且也不会出现由于磨损等导致煤粉泄漏。

6 结 语

由于当下发电企业的各种实际因素,低氮燃烧器改造并不能够完全达到当前环保的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增加锅炉尾部烟气脱硝技术,使发电厂NOx的排放降低至更低的水平,这使得发电企业不仅能够最大化的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也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这也是发电企业适应当下清洁发展、节约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双减政策概述范文4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制气;工艺技术;发展前景

1.我国煤制气发展前景

煤制气项目是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生产化工和能源产品,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四种产品,现代煤制气是指替代石油或石油化工的产品,目前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烃、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等。煤制气是非石油路线生产替代石油产品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有关资料看,煤制气的能源转化效率较高,比用煤生产甲醇等其他产品高约13%,比直接液化高约8%,比间接液化项目高约18%。

煤制气前景看好,相对于传统煤化工已经日益明显的“夕阳”特征,而在材料和燃料两个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上,煤质烯烃和煤质乙二醇等煤基材料的发展前景要好于煤制油等新型煤基清洁能源的煤基燃料方向。

2.煤制天然气概述

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采用气化、净化和甲烷化技术制取的合成天然气。天然气(natural gas)又称油田气、石油气、石油伴生气。开采石油时,只有气体称为天然气;石油和石油气,这个石油气称为油田气或称石油伴生气。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特性因地而异,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无硫化氢时为无色无臭易燃易爆气体,密度多在0.6~0.8g/cm3,比空气轻。通常将含甲烷高于90%的称为干气,含甲烷低于90%的称为湿气。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能源,煤制天然气的耗水量在煤化工行业中是相对较少,而转化效率又相对较高,因此,与耗水量较大的煤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煤制天然气过程中利用的水中不存在有无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3.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

煤制SNG可以高效清洁地利用我国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尤其是劣质煤炭;还可利用生物质资源,拓展生物质的利用形式,来生产国内能源短缺的天然气,然后并入现有的天然气长输管网;再利用已有的天然气管道和NGCC电厂,在冬天供暖期间,将生产的代用天然气供给工业和用作为燃料用于供暖;在夏天用电高峰时,部分代用天然气用于发电;在非高峰时期,可以转变为LNG以作战略储备;从而省去了新建燃煤电厂或改建IGCC电厂的投资和建立铁路等基础设施的费用,并保证了天然气供应的渠道和实现了CO2的减排。由此可见,煤制SNG是一举数得的有效措施,有望成为未来劣质煤炭资源和生物质资源等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某厂煤制SNG项目为例,首先对总工艺流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并对其中甲烷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客观可靠数据。最后对煤制SNG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3.1工艺简介

煤制SNG技术是利用褐煤等劣质煤炭,通过煤气化、一氧化碳变换、酸性气体脱除、高甲烷化工艺来生产代用天然气。本文所研究项目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气化采用BGL技术,并配有空分装置和硫回收装置。主要流程为:原煤经过备煤单元处理后,经煤锁送入气化炉。蒸汽和来自空分的氧气作为气化剂从气化炉下部喷入。在气化炉内煤和气化剂逆流接触,煤经过干燥、干馏和气化、氧化后,生成粗合成气。粗合成气的主要组成为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油和高级烃,粗合成气经急冷和洗涤后送入变换单元。

粗合成气经过部分变换和工艺废热回收后进入酸性气体脱除单元。粗合成气经酸性气体脱除单元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及其它杂质后送入甲烷化单元。在甲烷化单元内,原料气经预热后送入硫保护反应器,脱硫后依次进入后续甲烷化反应器进行甲烷化反应,得到合格的天然气产品,再经压缩干燥后送入天然气管网。

图1 煤制SNG总工艺流程示意图

3.2甲烷化技术

煤制SNG工艺流程中主要包括煤气化、变换、酸性气体脱除、甲烷化等工艺技术,其中高甲烷化技术为关键技术之一。

3.2.1托普索甲烷化技术

丹麦托普索公司开发甲烷化技术可以追溯至20世纪 70年代后期,该工艺已经在半商业规模的不同装置中得到证明,在真实工业状态下生产200m3/h~3000m3/h的SNG。在TREMPTM工艺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进行。反应产生的热量导致了很高的升,通过循环来控制第一甲烷化反应器的度。TREMPTM工艺一般有三个反应器,第二和第三绝热反应器可用一个沸水反应器(BWR)代替,虽投资较高,但能够解决空间有限问题。另外,在有些情况下,采用四个绝热反应器是一种优化选择,而在有些条件下,使用一个喷射器代替循环压缩机。除了核心技术外,因为生产甲烷的过程要放出大量的热量,如何利用和回收甲烷化热量是这项技术的关键。托普索工艺可以将这些热量再次利用,在生产天然气的同时,产出高压过热蒸汽。

3.2.2 Davy甲烷化技术

20世纪90年代末期,Davy工艺技术公司获得了将CRG技术对外转让许可的专有权,并进一步开发了 CRG技术和最新版催化剂。Davy甲烷化工艺技术除具有托普索TREMPTM工艺可产出高压过热蒸汽和高品质天然气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催化剂具有变换功能,合成气不需要调节H/C比,转化率高。催化剂使用范围很宽,在230℃~700℃范围内都具有很高且稳定的活性。

3.2.3鲁奇甲烷化技术

鲁奇甲烷化技术首先由鲁奇公司、南非沙索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两个半工业化实验厂进行试验,证明了煤气进行甲烷化可制取合格的天然气,其中CO转化率可达100%,CO2转化率可达98%,产品甲烷含量可达95%,低热值达8500kcal/Nm3,完全满足生产天然气的需求。

4.总结

煤制气项目对工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煤制天然气项目,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技术上说:煤制气技术中,KBR制氨技术效率高而且环保,在煤制天然气技术上我国也有所突破。随着市场油价的增长,煤制天然气发展空间很大,同时国家政策又给予有利的鞭策及支持,这使煤制气更“健康而茁壮成长”例如: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煤制天然气产业的规范和引导,促进煤制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所以发展煤化工的煤制气项目具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钱伯章,朱建芳.煤化工发展中的前景与问题[J].西部煤化工,2008,(2)

[2]王永炜.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和远景预测[J].煤,2007,(05).

[3]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J].煤化 工,2009,14(2):1-5.

双减政策概述范文5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结构;运行效率;仿真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1002-2104(2017)02-0052-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2.009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1]。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国内环境和国际政治的双重压力。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自2013年开展多个城市碳交易市场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国碳交易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面临市场流动性不高,排污数据核查标准不统一,配额发放偏松,地方政府不支持等诸多问题。与国外成熟的碳交易市场相比,我国七个试点城市碳交易并不活跃,价格呈现走低的趋势,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不高的现实问题会降低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研究不同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数学者认为,基于科斯定理产权理论,赋予排放权经济价值的碳排放权交易[2],是当前十分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之一[3]。在产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交易成本为0,无论初始的资源配置如何,碳排放权的价格总是等于企业的边际治理成本,而企业总的治理成本也是最低的[4]。但在现实环境下,产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往往都是不完全竞争的。具有垄断力的企业会使得市场价格偏离均衡,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也被扭曲,导致市场效率受到影响,社会财富可能会由于排放权市场交易的资源配置而减少[5]。基于此,本文采用复杂适应系统仿真的方法,构建基于SWARM的碳交易市场仿真模型,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仿真系统,研究产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的综合影响,同时为了降低产品市场垄断企业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增加碳交易市场配额缺口和增加参与交易的中小控排企业数量两种方式,探寻如何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环境中设计合适碳交易机制,为提高我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和建立统一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建议。

1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影响的文章大多是从单个市场的垄断出发,研究垄断力对社会福利和市场效率的影响。

(1)产品市场垄断对碳交易市场的影响。Sartzetakis[4]研究发现,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情况下,控排企业减排成本和生产效率不一致,可能会导致计划分配排放权方式下的市场有效性优于利用市场机制分配排污权。陈德湖等[6]建立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博弈模型发现在产品市场垄断时,管理者可以通过合适的配额分配方式降低福利损失率。Meunier[7]分析合并两个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对碳交易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合并两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可能出现“反生产”现象,减少社会福利,但可以通过补贴其中的一方来缓解合并带来的低效率。Ahn[8]通过评估在具有垄断力的电力市场中,各种配额分配政策的优劣,发现最有力的减排政策是采用拍卖法,同时还可以降低市场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减少的影响。

(2)碳交易市场垄断对碳交易市场的影响。碳交易市场的垄断力来源于初始配额的分配不合理,在碳交易市场拥有大额排放权剩余或者需要购买大额排放权的企业都将成为市场的垄断者[9]。Cason, et al.[10]通过研究垄断企业是否可以在双边拍卖的配额交易市场行使垄断力,发现单边垄断市场的价格和卖方利润会高于双边垄断市场,而效率低于双边垄断市场,但是这一结果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同时单边垄断市场的价格、利润和交易量通常非常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均衡。Lange[11]通过仿真数值研究表明可以将排放权市场的垄断力看做由于初始配额分配带来的内生变量,从而探讨企业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垄断力。Sauma[12]建立三阶段模型分析基于均衡模型的初始排放权分配对垄断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配额会改变垄断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金额,有前瞻性的配额分配会增加社会福利。

但是碳交易市场和产品市场是相互关联的,一个同时具有两个市场垄断的企业可以同时且有效地操纵两个市场[13],Hatcher[14]建立模型研究在产量定额的市场中,一家可以在产品市场和排放权市场都具有垄断力的企业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只要该企业初始配额不为0,企业都会保留超过自身需要排放量的配额,提高市场价格。研究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时,同时考虑两个市场是必要的。

真实的碳交易市场结构复杂,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繁多,难以对市场结构抽丝剥茧。近年来,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政策已经开始用实验方法进行测试或评估。实验研究为学术争论以及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之间的分歧提供了重要的建议[15]。Taschini, et al.[16]在比较只存在排污企业的市场和同时存在排污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水平时,就采用了实验室实验的方式。碳交易市场的模拟实验研究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因素对碳交易运行的作用。

2 模型概述

本文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Agent建模和仿真方法,以SWARM为仿真平台,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碳交易试点市场包括政府、控排企业、交易所及金融机构等各个主体的属性(见图1),用数学模型描述碳交易市场的交易行为和策略,构建实时动态的碳交易市场仿真系统,模拟碳交易市场各个主体的行为。

其中政府主体主要负责确定减排目标、分配配额、判断企业是否履约并进行超排处罚;碳排放企业主体有分析配额需求、参与市场交易、确定是否履约等行为;金融机构主体是非强制减排单位,主要是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投资或投机行为;交易所负责制定市场交易规则,提供交易信息并维持市场正常运行。

3 情景设置和数据来源

不同市场结构下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是通过设定不同 的情景来确定,情景是通过对于控排企业的产量(Q)、碳排放量(AE)、总配额缺口(∑niSQi)的设置,主要分为如表1的8种情景:

情景1(cwtw):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碳交易市场完全竞争,企业数量n=400

情景2(cwtl):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碳交易市场不完全竞争,企业数量n=400

情景3(cltw):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碳交易市场完全竞争,企业数量n=400

情景4(cltl):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碳交易市场不完全竞争,企业数量n=400

情景5(cltw_xl):相比情景3扩大配额缺口,企业数量n=400,配额缺口是311.15万t

情景6(cltw_xxl):相比情景3扩大配额缺口,企业数量n=400,配额缺口是601.61万t

情景7(cltw_xc):相比情景3扩大小企业数量,企业数量n=500

情景8(cltw_xxc):相比情景3扩大小企业数量,企业数量n=600

本文仿真实验控排企业的数据基于上海碳交易市场能源类的数据,初始配额分配方式采用基准法,其中控排企业的基准系数为6.34,交易时间2年,每年12月,每月23天。情景1、2、3、4包括400家控排企业,模拟不同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情景3、5、6包括400家控排企业,模拟在产品市场垄断的条件下,扩大市场配额缺口对运行效率的影响;情景3、7、8在情景3的基础上,扩大小企业(Mn)的数量,模拟在产品市场垄断的条件下,增加小企业的数量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4 仿真结果分析

运用文献[17]的仿真模型,本文模拟上述各情景模式,得到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碳交易市场的运行结果。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反应市场运行的好坏,核心是将市场交易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对碳交易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正常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流动性、波动性、有效性三个方面衡量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

(1)流动性反应市场交易的“及时性”,是包含交易时间、交易成本、交易规模的多维概念,本文综合市场的核心要素价格和成交量,选取流动性比率综合指标中的非流动性指标(ILLIQ),Amihud[19]定义的非流动性指标ILLIQ为:

ILLIQ=|Rt|/VOLDt

其中Rt为当日交易的收益率,VOLDt为当日总成交额,ILLIQ越高,每日单位成交额变化所带来的价格变动率越大,市场的流动性越差。同时本文结合成交量和成交额,利用Friedman检验不同情景模拟的市场流动性差异。

(2)波动性反应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波动是市场的常态,但是过度的波动会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投资人的交易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真。本文基于价格变化幅度,采用收益序列作为基本指标衡量不同市场的波动性,收益序列Rt计算公式:

Rt=ln(fn)-ln(fn-1)

其中,fn为当日收盘价,而fn-1为前一日的收盘价,收益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市场的波动性越大。本文在分析不同市场结构收益序列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Friedman法检验不同参数实验结果收益序列的分布差异。

(3)有效性反应市场信息传递的效率,有效市场有强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弱式有效市场三种形式,其中最为基本的弱式有效市场定义为市场的价格充分反应了市场的历史信息,即整个市场的价格是随机游走的,不存在任何套利机会。本文采用游程检验的方法检验不同参数水平下收益序列仿真数据是否具有随机性,如果游程检验的结果是拒绝假设,代表该序列具有相关性,不符合弱式有效市场的假设[20]。

4.1 不同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表2描述了情景1、2、3、4中不同市场结构非流动性指标。可以看出,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碳交易市场完全竞争比具有垄断力的市场结构非流动性指标较低,说明完全竞争的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优于垄断的市场。在产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均存在垄断力的情况下,出现均值较小,但是峰度和偏度都异常高的特殊情况,这是由于市场交易较少且集中,非流动性指标值出现明显异常。

同时,观察四种情景非流动性指标的峰度和偏度指标,可以发现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普遍比垄断的产品市场数值低。峰度和偏度偏离标准正态分布越多,非流动性指标分布表现出越明显的尖峰肥尾特征,说明产品市雎⒍峡赡芑岬贾绿冀灰资谐×鞫性不稳定,出现波动聚集现象。

为了进一步检验各情景的差异,表3展示了不同市场结构成交量、成交额、非流动指标Friedman检验结果,结果均为拒绝假设,即不同市场结构下碳交易市场流动性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从成交量和成交额可以看出,在产品市场处于相同结构时,碳交易市场垄断会导致成交量和成交额减少,流动性降低。碳交易市场垄断力的存在是由于初始配额分配不均,使得某些企业存在大量配额剩余,且超过市场总的配额缺口,这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其他企业缺少竞争力,影响整体市场的活跃程度。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对于达到预期的减排目标,维持碳交易市场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表4展示了不同市场结构收益序列的描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市场结构收益序列的均值均围绕0上下波动。在产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均存在垄断力的情况下,出现了收益率异常极大值导致均值稍高,而其余各市场结构差异不大。同时情景1、2、3、4的Friedman检验结果的P值为0.957,即接受原假设,不同市场结构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市场结构会影响初始配额的分配,这一分配总量和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并不起作用,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天气、能源和经济活动等[21-22]。

表5描述了各个市场结构收益序列游程检验的结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碳交易市场收益序列的游程检验结果都是接受原假设,即收益序列符合随机游走,该市场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要求;而在产品市场具有垄断力的市场结构情境中,情景3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情景4在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收益序列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该情景下碳交易市场并未达到弱式有效市场的要求。这一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的市场结构会影响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有效性,不同于碳交易市场的垄断力来源于初始配额分配的不合理,产品市场的垄断使得碳交易市场存在有大量配额的企业,这些企业极大地改变了初始配额的结构,从而影响了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4.2 不同碳交易机制下产品市场垄断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大多数产品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如上文研究,产品市场垄断会降低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影响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何通过碳交易机制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缓释这一影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在情景3的基础上,增加碳交易市场的碳配额缺口(情景5、6),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碳交易(情景7、8),研究不同碳交易机制设计下产品市场垄断对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表6是两组实验不同指标的汇总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在情景3的基础上扩大配额缺口cltw_xl、cltw_xxl情景的市场结构下,非流动性指标均值降低,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值显著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而在情景3的基础上增加小企业的数量的cltw_xc、cltw_xxc情景的市场结构中,非流动性指标均值、成交量均值和成交额均值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检验不同碳交易机制带来的差异,表7描述了各项指标Friedman检验结果。对比cltw、cltw_xl、cltw_xxl三种情景,可以看出市场流动性随着碳配额缺口的扩大发生显著变化,成交量和成交额显著增加。在产品市场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减少配额供给可以增加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改变碳交易市场低迷的交易状况。近年来,全球最主要的碳交易体欧盟碳交易市场深陷困境,价格一路下跌,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核心原因与市场初期碳配额的分配密切相关,碳配额分配过多导致市场严重过剩,配额确定后无法更改的机制弊端导致欧盟市场的饱和状态难以缓解。同时,情景cltw、cltw_xl、cltw_xxl价格波动检验结果为接受原假设,同一市场结构下改变配额缺口,价格波动没有出现明显差异。

对比cltw、cltw_xc、cltw_xxc三种情景,可以看出非流行指标、成交量、成交额和价格波动的Friedman检验均为接受原假设,即增加参与市场交易的小企业数量,并没有显著改变市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结合学者们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的改变更多的是通过调整碳交易市场的配额结构和配额数量,或者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交易,设计创新型交易产品,这些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碳交易流动性难题[16]。

表8展示了不同碳交易机制设计下各情景收益序列的游程检验结果,在情景3的基础上扩大配额缺口的cltw_xl、cltw_xxl情景中,cltw_xl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cltw_xxl在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可以看出扩大配额缺口对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

在情景3的基础上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cltw_xc、cltw_xx的情景中,cltw_xc在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而cltw_xxl则接受了原假设,表明在cltw_xxl市场结构下,收益序列符合随机游走。这一结果表明增加碳交易市场中小企业的参与程度,可以缓解由于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带来的市场有效性的降低。结合上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产品市场的垄断力会导致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降低,鼓励小企业参与市场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垄断企业的市场支配力,从而改善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5 结 论

本文利用基于SWARM的碳交易仿真系统,模拟不同市场结构下碳交易市场各个主体的行为和每日交易过程,分析不同产品市场及碳交易市场结构对于碳交易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得出:

(1)产品市场垄断会导致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不稳定,出现波动聚集等现象。

(2)在产品市场处于相同结构时,碳交易市场垄断会导致成交量和成交额减少,流动性降低。

(3)不同市场结构对碳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没有显

著影响。

(4)产品市场的市场结构会影响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下,碳交易市场的收益波动符合随机游走,而垄断力会改变这一特征。

(5)市场流动性随着碳配额缺口的扩大发生显著变化,成交量和成交额随之显著增加,在产品市场垄断的市场结构中,通过加紧配额供给,可以增加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改变碳交易市场低迷的交易状况。

(6)鼓励小企业参与市场交易对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垄断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上的支配力,亩改善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以上研究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在产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碳交易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政策,但现实中大部分市场往往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垄断力显著影响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一方面,碳交易市场的垄断力来自于初始配额分配结构,为了提高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必须采用合理的碳交易初始配额分配方式,避免出现碳配额大额剩余或者大额缺口的控排企业;另一方面,对于产品市场垄断的市场结构,难以避免拥有大量初始配额企业的出现,降低碳配额供给,扩大碳交易市场的总体配额缺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增加碳交易市场竞争企业的数量,可以缓解产品市场垄断对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在模M不同市场结构的交易过程中,并未考虑真实市场能源价格、经济活动、天气变化等实时变化的因素,不同情景设计均模拟了市场结构的极端情况,与真实市场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如何设计具体切实可行的配额分配机制,合理化碳交易市场配额的初始结构,降低碳交易市场企业的垄断力,改善产品市场垄断对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效率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ATSUMOTO K, TACHIIRI K, KAWAMIYA M. Impact of climate model uncertainties on socioeconomics: a case study with a medium mitigation scenario[J].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15,66:374-383.

[2]魏庆坡. 碳交易与碳税兼容性分析――兼论中国减排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5):35-43. [WEI Qingpo. Study on the pathway of China to mitigate emissions based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carbon tax and ET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5(5):35-43.]

[3]石敏俊, 袁永娜, 周晟吕,等. 碳减排政策:碳税、碳交易还是两者兼之?[J].管理科学学报, 2013, 16(9):9-19. [SHI Minjun, YUAN Yongna, ZHOU Shenglv, et al. Carbon tax,capandtrade or mixed policy: which is better for carbon mitig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13, 16(9):9-19.]

[4]SARTZETAKIS E S. On the efficiency of competitive markets for emission permits [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04, 27(1):1-19.

[5]MALUEG D A. Welfare consequences of emission credit trading program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1990, 18(1):66-77.

[6]陈德湖, 李寿德, 蒋馥.寡头垄断和排污权初始分配[J].系统工程, 2004, 22(10):51-53. [CHEN Dehu, LI Shoude, JIANG Fu. Oligopoly and initiate allocation of emission right [J]. Systems engineering, 2004, 22(10):51-53.]

[7]MEUNIER G. Emission permit trading betwee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product markets [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11, 50:347-364.

[8]AHN J. Assessment of initial emission allowance allocation methods in the Korean Electricity Market [J]. Energy economics, 2014, 43(2):244-255.

[9]MALIK A S. Further results on permit markets with market power and cheating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02, 44(3):371-390.

[10]CASON T N, GANGADHARAN L, DUKE C. Market power in tradable emission markets: a laboratory testbed for emission trading in Port Phillip Bay, Victoria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6(3):469-491.

[11]LANGE A. On the Endogeneity of market power in emissions markets [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12, 52(4):573-583.

[12]SAUMA E E. 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initial allocation of tradable emission permits in air pollution control [J].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2014, 137(1):11-20.

[13]MISIOLEK W S, ELDER H W. Exclusionary manipulation of markets for pollution right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1989, 16(2):156-166.

[14]HATCHER A. Market power and compliance with output quotas [J]. Resource & energy economics, 2012, 34(2):255-269.

[15]FRIESEN L, GANGADHARAN L. Environmental markets: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lab? [J]. General information, 2013, 27(3):515-535.

[16]TASCHINI L, CHESNEY M, WANG M.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between markets on dynamic permit trading and investment in irreversible abatement with and without nonregulated companies [J]. Journal of regulatory economics, 2013, 46(1):23-50.

[17]HU D B, LI C F, CAI H P. Carbon emission marke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J]. Open cybernetics & systemics journal, 2014, 8(1):1175-1182.

[18]赵文会, 侯建朝. 寡头垄断市场中的指令控制与排污权交易比较[J].系y工程, 2010, 28(8): 109-112. [ZHAO Wenhui, HOU Jianchao. Comparison on mandatory control and emission right trading based on the oligopolistic product markets [J]. Systems engineering, 2010, 28(8): 109-112.]

[19]AMIHUD Y. liquidity and stock returns: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 effect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0, 5(1):31-56.

[20]李学, 刘建民, 靳云汇.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游程检验[J]. 统计研究, 2001(12):43-46. [LI Xue, LIU Jianmin, JIN Yunhui. The runs test of effectiveness o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01(12):43-46.]

双减政策概述范文6

1创新论坛开幕式

2016年11月12日上午8:30,第三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济南隆重召开,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主持论坛开幕式。

论坛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主编周绪红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是世界上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开发规模、难度最大和数量最多的国家,土木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随着土木工程建设向地下、高空、海洋等多维度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土木工程项目不断实施,高性能材料和新技术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因此,未来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大有可为,必将挺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中国将成为世界工程界舞台的中心;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将通过建构“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打造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协同参与建设的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重大关键技术开发研究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领中国建筑科学与土木工程行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代表山东大学对出席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土木工程学科是山东大学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岩土工程不仅是学校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同时也秉承了科研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在国家重点、难点工程中攻坚克难、担当重任,形成了“隧道重大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与灾害控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为国家多个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土木工程行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助推行业发展。

济南市副市长苏树伟介绍了济南城市建设整体情况,强调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理念在济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本届论坛聚焦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来自全国土木工程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骨干企业老总齐聚一堂,就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必将对中国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介绍了山东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表示加快工程创新将对山东省建设行业起到深远的影响。他表示,山东省在建筑、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工程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地下工程建设方面,涌现出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这样的代表性工程。目前济南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京沪高速和绕城高速济南连接线上国内同等跨度最大规模的小岭隧道已安全贯通,穿黄盾构隧道建设也提上日程。此次论坛的召开必将为济南市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勇介绍了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集团未来3~5年的发展思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积极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打造“畅行齐鲁、传播文明”品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他在发言中表示,创新是企业和高校联系的纽带,能够提高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

2主题报告

在论坛主题报告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王梦恕、崔俊芝、聂建国、郑健龙,以及长安大学副校长沙爱民等专家学者,围绕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绿色交通等关键问题与技术,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自身科研体会分别做了学术报告。

2.1钢结构

重庆大学周绪红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研究”。周绪红院士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概念、研究进展、具体工程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4个方面对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做了系统汇报,从结构的组成、建筑特点和结构受力特点3个角度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从基本构件、组合墙体、组合楼盖研究和结构体系研究4个方面介绍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最新研究方向,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工程应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同济大学陈以一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强度钢构件在框架抗震耗能系统中的合理配置――以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为例”。他分析了高强度钢构件在框架抗震耗能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为例,探讨了将高强钢构件应用于框架抗震耗能系统的合理性;滞回性能试验表明,配置耗能跨的损伤控制钢框架结构呈现的稳定滞回性能、良好的变形恢复能力、高强钢构件的弹性变形能力及其耗能能力有助于实现抗震结构更高的性能要求,试验结果验证了结构的屈服时序、损伤控制行为、耗能模式演化、滞回行为转变以及低残余变形的特征;通过算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论证了高强钢构件对于改善框架系统抗震性能的贡献,明确了结构的设计要求。

天津大学陈志华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复合张弦结构体系及组合房屋钢结构的研究与实践”。他主要从复合张弦结构以及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对复合张弦结构,他首先详细回顾了复合张弦结构的体系及其发展历程,然后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以及应力松弛试验等对拉索这一关键构件和弦支结构节点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地改善了结构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最后介绍了复合张弦结构体系在施工方面的研究和该成果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针对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他首先介绍了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并对组合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和方钢管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指出了全螺栓隔板贯通节点和上栓下焊隔板贯通节点的特色以及连接板开孔式方钢管组合异形柱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国内外建筑工程实例讲述了钢结构模块建筑的研究及其广泛的应用。

山东大学侯和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集成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他针对目前建筑业以现场建造为主导致的施工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建筑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了装配式结构推广的必要性,从分层装配式钢框架支撑体系、薄壁H型钢装配框架体系、开缝钢板剪力墙钢框架体系、装配式钢混凝土部分组合结构体系、基于损伤控制的震后可更换钢梁柱节点等5个方面阐述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研况;基于混凝土叠合楼板和复合墙板的优缺点分析,进行了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和复合墙板的研发和设计,最后展示了已经应用于实际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工程实例。

2.2桥梁工程

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结构的发展方向之一”。他首先结合当前桥梁的一些工程实例提出了传统混凝土桥梁设计中存在的耐久性不够、抗灾能力不足、设计欠合理三大问题,并分析了组合结构在中国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提出今后桥梁结构的发展趋势是朝着“高性能、可持续”方向发展,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可以为解决桥梁的结构难题、发展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实现高性能桥梁结构提供新的选择。为此,他结合具体的桥梁建造实例介绍了3种结构的创新:一是钢混凝土组合梁,发挥1+1>2的组合优势;二是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桥梁,实现预制装配,快速施工;三是组合结构负弯矩区抗裂新技术,解决了当前负弯矩抗裂的难题。最后,他指出年轻的工程师应该多到施工现场考察并积极进行创新,但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年轻的工程师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发展与创新”。他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4类桥梁的跨径之最;接着从最新的建设成就、面临的技术挑战、重要的技术创新3个角度对极限跨度的梁式桥、各类大跨度拱式桥、破纪录跨度斜拉桥、超大跨度悬索桥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4类桥梁的发展做了简要总结。

2.3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王梦恕院士的报告题目是“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和方法”。王梦恕院士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搞工程建设应该做遗产工程,而不是遗憾、耗能工程和短命工程”的理念,强调在工程中应该重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个基本指标的重要性,工程建设必须以“安全、可靠、适用、经济”为基础,点明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不合理方案、不合理合同是工程的“癌症”,强调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监管,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分析和措施,强调了工程创新的重要性,最后以莫斯科至喀山铁路为例,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理念做了具体的阐述。

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的报告题目是“TBM施工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李术才教授基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分析了由突水突泥引发的事故并说明了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的实际需要。针对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他分别对钻爆法隧道和TBM施工隧道两个方向中突水突泥灾害源的超前预报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超前预报技术的工程应用和该技术的先进性做了简要总结,最后对隧道不良地质超前地质预报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山东大学崔新壮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传感型土工材料研制与应用前景”。他认为,结构破坏是从内到外的渐进破坏,内部损伤演化信息若不及时获取,会导致漏警、报警迟滞或误警。目前已研制出了传感型土工材料和加筋土工结构的筋材变形自测技术,以及基于SEG的土工结构内部灾变辨识与预警技术。他通过对SEG进行室内试验验证了新材料具有优良的拉敏性、高强度和韧性,并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同时具有跟踪测试土工结构变形和诊断损伤的功能,将取代传统土工材料。

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深长隧道重大突涌水灾害演化机理与监测预警方法”。他从中国深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突水事故实例出发,指出现代隧道施工应该讲究探治结合、主动防控。他通过对突涌水地质模式、突涌水灾害源等信息的研究,确定了隔水岩体结构破裂突水和充填性结构渗透失稳突水2类突水模式,并研发了适用于大比例尺岩体及其充填渗透特性测试的试验系统,揭示了不同类型突涌水通道形成的动态演化机理。然后他介绍了流固耦合模型试验系统,并由此得出了突涌水前兆多元信息的识别以及破裂通道定位的方法。他综合以上研究提出了一套突涌水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方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全国多个深长隧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

山东浩珂矿业工程有限公司李钊总工程师的报告题目是“高性能土工合成材料创新与工程应用技术”。他简要概述了土工合成材料凭借优异性能在岩土、水利、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市政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另外,他从原材料研发、涂层配方、生产工艺、应用工艺、配件工具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该公司新研发的聚酯经编土工格栅和高强有纺土工布,简要介绍了该材料在工程现场的应用与典型案例。

2.4道路工程

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的报告题目是“沥青路面强度设计新思路”。他谈到中国现在仍然面临着繁重的公路建设任务,现有的和计划修建的公路大部分为沥青路面。他概括了目前中国沥青路面强度设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三维应力状态下沥青路面的强度准则、获得三维应力状态下强度准则的方法、三维应力状态下强度准则的工程模型,最后提出了三维应力状态下路面结构强度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从基础理论方面指导沥青路面强度设计,可为中国未来的公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长安大学沙爱民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多孔沥青路面材料、结构与应用”。他提出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存在交通噪声污染,并有持续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广场、步行道、停车场等广泛使用密实型路面材料,城市地表大多被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要从道路角度解决上述环保问题,路面材料应当以多孔而不是密实为主。他通过试验得出,多孔沥青路面在满足了传统道路的承重、稳定、平整、耐久和舒适等通行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内涝、抗滑、降低行车噪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环保功能,符合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多孔沥青路面的相关研究将为传统沥青路面的改造和升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推动道路交通的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深圳大学李清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动态精密道路检测技术及装备”。他简要阐述了中国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从大规模建设向大规模养护过渡这一社会需求,指出了现阶段公路检测技术与装备面临的问题。接着,他针对道路承载能力(弯沉)测量中的静态精密微距测量的动态化难题、道路路面病害检测中核心指标不全、数据处理低效等核心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介绍了轨道病害检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在工程现场的应用。

2.5结构健康监测

沈阳建筑大学李宏男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结构安全监测工程应用”。他简要介绍了结构监测系统,提出了光纤传感器研发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变传递机制;介绍了几种光纤传感器封装技术、疲劳测试以及光纤机电类传感器同步解调仪,并提出目前仪器开发上存在缺乏统一数据采集平台以及缺乏模块化和规范化模型等问题,介绍了大型结构安全运营远程监测与实时预警系统,最后展示了综合安全监测技术在多项重大工程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结构新型监检测方法与技术”。她首先简要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然后介绍了移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针对无线传输数据丢失的难题,提出了无线传输数据丢失无损恢复算法,并对该技术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做了简要的汇报。接着,她对结构新型监测技术中动态分布式布里渊光纤传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都做了详细的汇报。最后,她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以及智慧城市与区域等土木工程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要总结。

2.6防灾减灾工程

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结构的概念、设计与形式”。他介绍了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结构的概念和减震原理,对比了阻尼器和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减震构件的区别,指出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构件兼结构承载构件和消能构件功能于一体,不影响结构抵抗小震和风载的性能,可大大提高结构抵抗中(大)震的能力;金属承载消能双功能构件用作抗侧力构件可控制结构损伤主要集中于双功能构件,减小承重结构的破坏,满足高性能钢结构抗侧承载力大、可修复性好的要求。

北京建筑大学李爱群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既有建筑减隔震加固技术及其应用”。他分析了减隔震技术的现实需求,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减隔震技术和产品,对比了粘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软钢阻尼器、防屈曲耗能支撑、摩擦阻尼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介绍了不同阻尼器应用于大跨结构、高耸结构、多高层结构、复杂结构的减震应用案例,提出结构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实现结构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北京工业大学杜修力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大型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工程应用”。他分析了由地震引发的地下结构破坏事故并说明了研究地下结构地震破坏的前沿需求,介绍了数值分析方法、简化分析方法、物理模拟分析方法在地下结构地震破坏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下结构的特殊性,他讲述了时域整体分析方法及软件平台的完善和发展研究,提出了城市大型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与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以及模型试验的实施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成果的工程应用。

东南大学吴智深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混凝土结构灾后可恢复性设计及提升技术”。他通过分析地震破坏后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说明了重大工程结构灾后可修复性(或可恢复性)亟需提高这一需求,同时认为结构可恢复性能应当成为结构复原力的关键指标之一,而结构复原力也是结构可持续性的指标之一。他提出合理利用FRP和钢筋是实现损伤可控的可恢复性抗震结构的有效方法,同时具有高耐久、智能及绿色性能等结构可持续性特点,最后特别指出设计损伤可控的FRP筋是实现高性能损伤可控结构的关键。

理工大学方秦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抗暴结构研究新进展”。他简要介绍了军用和民用工程、落石冲击、船(车)撞桥墩中冲击爆炸事件对结构的破坏,说明了抗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主要采用结构动力学和波动力学研究强荷载对抗暴结构的作用机理。他重点对钻地弹侵彻效应及其防护、冲击爆炸(或与火灾联合)下工程结构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民用工程结构抗冲击爆炸这3个研究方向做了详尽的阐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白国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他从发展历程、政策导向、应用现状、试验研究4个方面阐述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研究背景和现状,介绍了连接技术试验和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并展示了模型试验结果。

2.7绿色交通

东南大学王炜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及其功能设计”。他通过分析提出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主要是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严重失衡。快速城镇化使大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成倍增长,引发城市交通结构的转型,造成出行机动化。立足中国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他提出了“公交主导型城市交通系统供需平衡”这一缓解交通拥堵的基本策略,同时提出了“互联网+交通”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技术路线,并从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框架结构、城市综合交通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构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集成分析平台软件的开发、城市交通集成测试功能的人机对话与系统实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测试平台的建设。

2.8土木工程与计算科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崔俊芝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土木工程中的计算科学和技术”。崔俊芝院士指出,大型工程是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土木工程全寿命期设计科学技术、土木工程精细化建造技术、大型基础设施运行和维护技术这三大技术是土木工程发展的核心。他还介绍了土木工程计算科学在大型组合结构、地下空间一体化多物理场分析中的应用,以及在多目标组合优化、抗震、防灾模拟与可靠性分析等若干前沿研究方向的具体应用,简要介绍了现代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在土木工程建造技术中的应用。3结语与展望

第三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在各方努力下完美落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工程、防灾减灾、结构健康监测、绿色交通等关键问题与技术进行了汇报和交流,展示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工程应用,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