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意义;建议

1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1.1.1农业机械化决定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程度。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作为先决条件,生产的发展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不断改善和增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这就需要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1.2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保障。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替代农业劳动力,节省劳动时间,节约劳动成本,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及强大的保障。

1.1.3农村村容村貌整洁的目标,需要农业机械化。机械化采取保护性耕作,既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又降低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使农村最根本的2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2];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促进农村村容村貌的整洁。

1.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

我国农业正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与此同时,农机服务的系列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由种植、中耕、收割向储藏、保鲜、加工,由设施农业向立体农业、观光农业延伸和转变,机械化作业几乎覆盖了农业的一切领域。面向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已成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是机械的载体属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的实施成为可能;二是机械作业的规范性、规模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可能;三是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成为可能。

1.3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如何,从农业机械化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机械作业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农艺要求,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的过程,而没有机械化也就谈不上工业化。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3]。因此,无论从长远还是当前来讲,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步骤。

2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发展,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2.2拓宽服务领域,促进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主要通过2个途径:一是发挥农机作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3]。大力发展高效农机,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

2.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3小结

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能力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4],推动自然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4参考文献

[1] 李凤兰.浅谈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地住和作用[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2):25.

[2] 李荣华.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0(5):186.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作用 发展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230-01

我国的农业是以机械化为技术基础的农业,所以,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高低。农业机械化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为研究对象并在农业中加以实施和推广,进而对提高农业产业,农作物的生产力,我国的食品健康安全以及我国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等等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其实就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工业技术、管理技术以及产供销相互结合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途径中,首先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将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进行过渡。

1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1.1 农业机械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措施,并且还能够促进农业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建设。农业机械化的各个设备可以在农村农业的各个领域得到有效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增加农业种植的面积,还能在其他方面例如畜牧业、林业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利用空间。

1.2 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需要很多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但由于农业内部缺少进步的科学技术,导致科技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步。而农业机械化却能够有效的减缓这一现象,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变。要想达到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和规模,需要在各个方面落实农业机械化,加快创新新型的农业设备的研究和技术的实验,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企业与市场的接轨。但同时,农业机械化要仅仅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相关的核心技术,为农业机械化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

1.3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多方面发展,这体现在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的生产不再受到季节以及时间的限制,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实现了农业发展的一体化,扩大了我国农业的生产规模。

1.4 农业机械化改变了农民的形象

我国要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对农民形象的改造也十分重要。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能够很好的改变我国农村农民的形象。农民可以自主的去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操作,结合我国农村地区已有的农业产业的经营模式,对各个环节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2.1 市场规范性较差,管理服务不够周全

在我国农村市场,很多假冒伪劣的商品以及有关各种配件设施都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有着消极的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国的农村机构管理不够,专业人员贫乏,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农村地区的工作不够用心。

2.2 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够,机械设备不配套

农业机械设备不配套导致机械闲置的情况使得很多机械都不能够发挥作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且我国在农业机械方面的投入大都属于一次性的投入,回收的时间比较长,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很多农民不愿意进行这样的投资。我国土地承包制度三十年不改变的原则,使得很多已经致富的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需要十分迫切,但由于受到我国政策的影响,也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 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提出一些对策

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水平,要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在充分发挥我国农业优势的基础之上,利用一切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断的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农民争取到实实在在的福利和收益。

3.1 推动技术的进步,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要切实抓好农业发展的科技进步,推广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力水平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的上升中药标识,不仅能够降低劳动成本,还能够促进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所以,要大力加强对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多高研究,多高开发,最好能够实现一机多用,让研究的成果能够惠及到全体农民。

3.2 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

要大力对我国的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进步,实行科教兴农这一政策,使得农村结构能够得到有效的调整。农民的素养会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管理的水平以及农村产业的效益,所以要加强对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育,促进农村新产业的出现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农机具种类增多的同时,要注意对农艺、电子等科技实现机械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机械化顺利的完成,推动农村的建设。

3.3 增广大人民的意识

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太可能。而农业机械化需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这一大主题,对服务的意识要不断增强,从而更好的满足农民的需求。与此同时,可以多多推行一些适合多种农产品生产的设备和工具,更好的推进农业机械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的农业机械化进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国人民共同去应对和解决。所以在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起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当采取和制定多种制定来更好的推动其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曲会朋. 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16):160-161.

[2]付德申, 张晓君, 孔令乾. 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6):454-458.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现代化农业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157-01

农经信息化从推广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开始,到今天,已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农经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有效提高了农经工作能力,增强农经工作深入水平,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农经管理转变传统管理方式,其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开始朝着实用、便捷、全面的方向发展。农经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创新农经管理手段,更好发挥农经体制机制,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农经管理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着手点。在新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国农村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发育,社会利益关系进行深刻调整,农民诉求朝着多元化、多变性方向发展,农民对农经管理提出新要求,这为其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全面深刻推进农经管理信息化,是改善农经服务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相关部门领导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迎难而上,加快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水平。正确认识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服务差、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从统筹规划、加强领导、规范建设、健全制度、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等角度加强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对农经管理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规范化运行、科学化管理,从而提高农经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必要指导。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如遥感技术精准估测农作物产量、监测自然灾害,推动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专家咨询和诊断系统,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及时为农民集成农业管理技术措施,帮助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比如说:开展动植物生产技术咨询、重大病虫害诊断和预警,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帮助农民转变经营理念,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2.2 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消除城乡居民的信息占有量和利用的差距,缩小城乡“数据鸿沟”,使现代文明渗透进农村经营管理活动中,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信息化建设有效加强城乡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让农民感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推进国家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做出重大贡献。因此,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

2.3 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需求

我国的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上起到重要作用。在社会转型期,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推进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平台、两大系统”,努力做到“六个推进”,打造农经管理综合信息化平台,增强农经管理的服务水平;构建农经监管系统,实现农经管理信息公开,增强其透明度,维护农民和集体的合法利益;构建农经信息服务系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准确、全面、时效性强的信息。从农经公共信息网络系统、农经政务公开、专业合作社与农村龙头企业经营等方面推动农经管理信息化,发挥市场信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4 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帮手

农经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农村构建出一个广阔的信息网络系统,将农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都纳入其中,政府职能和业务职责也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相应的转变,有效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如:构建生产经营监测系统,政府部门利用现代化技术成果及时准确的采集农业生产动态和市场经济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信息化建设还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这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基础。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4

Abstract: farmers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new socialism rural construction, so raising farmers' quality and fostering new farmers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Chinese farm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it calls for us to choose the correct path and to cultivate and bring up new high-quality farmers urgently, only by these means can we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 near future.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民素质 意义 途径

Keywords: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aising farmers' quality significance way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可以这样说,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核心、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大批新型农民。

一、提高农民素质的意义

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途径。总的说来,提高农民素质,可促其彻底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增强其市场竞争意识,使他们懂得按照价值规律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植地方性优势产品,从而促进各类经济产业链的形成。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而且还建立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进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针对农民个体来说,农民的收入和农民自身素质是成正比的。素质高的农民往往致富能力强,致富手段多,他们更善于把科技信息转化为科技成果,从而收入也更高。

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确立的一项重大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把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以农民“人”的现代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可以将农民传统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的思维方式,由因循守旧转变为锐意进取,随着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吸纳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也将不断增强,也更懂得如何把农业科技成果这种潜在生产力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总之,农业现代化的时代需要要求我们加强农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带动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会推动他们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头脑,自觉把自己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具体来说,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帮助农民扫除封建思想,自觉摒弃不良陋习;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杜绝农村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以此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

农民的综合素质主要包含了思想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因此提高农民素质也要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针对目前农村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文盲率仍然很高的状况,党和各级政府必须立足长远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抓起,从新生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抓起,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人力投人和财力投入,逐步扩大农村初高中的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这样就保证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同时,还应在农村修建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健身房等不同层次的文化大院,多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践证明,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大有裨益。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创新培训内容。既要培训农业生产、生物和环保等现代实用技术,也要传授市场营销方面的经商技能,并且,培训内容一定要跟当地优势产业结合起来。第二,加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和网络等传播媒体,定期开办农业知识讲座,或者采取开通科技咨询热线电话,制作科技VCD光盘的现代化手段,为农民传授实用技术。第三,抓好典型示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农村涌现出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先进典型,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我们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闯出“一带多”的 “滚雪球”发展模式,从而营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星火燎原之势。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经济管理;发展建议;探索思考

1前言

中国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农业经济现代化起步较晚,农业经济的管理很多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而现代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不多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目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端。由此,现阶段,注意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现状

2.1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

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是实际政策的执行者,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少管理人员仍然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严重滞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而且,不少管理人员信息不畅,新颁布法律法规不重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而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农村经济管理与农业的发展相脱节

我国目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我国没有针对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相应和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与我国目前农业的发展相脱节。无法对农业的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2.3农村经济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现在的中国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就管理技术层面而言存在诸多不足。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仍然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技术和方式,缺乏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受此影响,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益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未来农村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3.1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

未来农业经济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是大趋所向,就目前而言,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基本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要求我们从现代化的角度考虑问题,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处理好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2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能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节省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损耗,更为便捷地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指导。而且,信息时代越早来临,实现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夙愿就越早实现,也就更有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农村经济管理迈向产业化

迈向产业化的发展趋向,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发展途径。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国内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将更高。同时,产业化时代的来临,将有助于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能大大提升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体制管理走向创新型

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和发展制度,就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高新的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战略结构的调整,培养大量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促进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

4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建议

4.1思想上重视农村经济管理

搞好农业经济发展,思想上,就应该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地方农业发展部门应针对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出台对应的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经济培训和教育,让民众更清晰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4.2行动上保障农民整体利益

就农业经济管理而言,保障农民整体利益,是任何时候都必须要尊重的事实。由此,地方部门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调节各方矛盾,切身保护民众的自身利益。地方政府能顺应时展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4.3体制上注意科技创新

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建立,能够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结构的转型,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农产品进行深度的加工,促进我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当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以先进的农业发展技术来推动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此外,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水平,让农业科技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运用到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当中去,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够大大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群众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

5结论

顺应时展的现实需求,未来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将走向现代化、实现信息化、迈向产业化、体制管理走向创新型,而顺应这些发展的基本要求,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更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农村经济管理,行动上保障农民整体利益,体制上注意科技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利益的最大化,更好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东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6):264.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范文6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过去五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总产迈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牛产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社会呈现新气象,亿万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亮丽成绩,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增添了底气,为“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十三五”时期顺利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形势向好,尤需谨慎。一定要清醒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在粮食连年丰收背后,进口量、库存量齐增,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凸显;在农业稳定发展背后,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趋紧;在农民持续增收背后,外出就业压力增大,务工收入增长放缓。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必须牢同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用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是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发展是第一动力,只有依靠体制创新,才能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新农村谁来建的现实难题,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协调发展是必南之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才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绿色发展是必然要求,尊重自然、顺应白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放发展是大势所趋,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共享发展是本质要求,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才能让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更多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与全国人民一道迈人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