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1
区定于年5月在全区组织开展“区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根据省市体育局关于开展年“全民健身月”活动的要求。为确保活动开展,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广泛深入宣传《国务院公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省人大通过的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提高全社会对全民健身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全民健身展示、交流、竞赛、辅导、培训、讲座等活动。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社会精神文明素养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因地制宜、节俭平安、群众受益的原则。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要注意全年性与日常性活动相结合,大型集会活动与小型多样的经常性活动相结合,现代时尚的健身项目与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相结合,还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健身特点、突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最大水平地吸引群众参与,做到天天有活动、人人都锻炼”
三、活动主题
年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主题:全民参与、崇尚健康
四、活动时间
区全民健身活动月时间为年5月份
五、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定于5月15日在区大河广场举行年“区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
(二)各镇办、委局可结合外地实际。广泛开展突出地方特色的优秀民族、民间激进体育健身活动。
(三)积极宣传和普及体育科普知识。采取宣传栏、宣传板报、张贴标语口号和体质测定、健康咨询、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
(四)对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三个重要环节进行专项检查。一是检查群众身边健身场地的平安。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三是检查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
(五)发挥单项、行业、人群体协等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内容丰富多彩又具有时代特点、普及面广的群众体育健身项目。
(六)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七)各镇办配合行政村(社区)居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
六、活动要求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2
一是加强领导,制定方案,营造浓厚节日气氛。
组织领导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本保证。今年初,我们对今年全民健身工作的特点、形式和开展进行了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提出了今年全民健身工作要以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8.8”全民健身日和重大节假日为节点,以贯穿全年的多样性群体活动为主体,和遍地开花的形式在全市社会各界各类人群中,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全力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历史意义。根据市政府要求,及时向全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庆祝全国第四个“全民健身日”举办市第四届体育节的通知》,联系实际,全面发动,紧扣“全民健身,你我同行”主题,积极营造“体育的盛会,群众的节日”氛围,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今年的体育节启动仪式以政府实事工程——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全民健身设施正式向社会开放为契机,市政协副主席、体育局长吴国华出席并向全市作了动员讲话,他在充分肯定历年全民健身日成绩的同时,对今年我市庆祝第四个全国全民健身日第四届体育节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希望,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继续加强体育健身指导,宣传好体育活动和谐身心的独特作用,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理念深入人心,掀起全市群众体育健身热潮。
二是城乡联动,大小结合,群体活动遍地开花。
体育节是对我市全民健身活动的一次大展示和大检阅。既有大型的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全市性活动,又有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展示、交流、比赛、辅导、培训等内容。期间,各镇、机关、体育社团、企事业单位均闻风而动,共举办了30多项全市性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无论是人数规模还是比赛质量都上了一个台阶,包括第五届村级农民篮球比赛、第八届领导干部乒乓赛、市“益智杯”少儿门球赛、第33次千名老年人健步走游尚湖观牡丹活动、市第六届斯诺克锦标赛、第12届镇级门球赛、第二届“泳协杯”游泳比赛、市老年人气排球联谊赛、健身站点健美操交流赛等一系列热闹非凡、精彩纷呈的全民健身活动。或激情奔放,或绵揉起伏,或时尚现代,队伍精湛的技艺和熟练的技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广大市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崇尚健康的生活理念,为我市第四届“体育节”营造出科学文明、热烈浓郁的喜庆氛围,呈现出又一轮“城乡联动,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新热潮。
三是服务带动,加大宣传,展全民健身新成果。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148-05
一、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发展目标。全民健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起覆盖面广、稳定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深圳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全民健身事业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深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可以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全民健身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按照地理区域概念的区划,以深圳市现有的10个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以行政区辖属的51个街道622个社区作为研究的子单元。抽样时,按原特区关内、关外、新区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各随机抽取2~3个社区健身点的健身相关人群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全民健身服务的发展趋势和课题研究需要,设计了针对普通市民和健身指导员(或骨干)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和针对社会健身工作人员的《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的初稿,问卷设计完之后,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有效性,对问卷进行有效度以及问卷的结构合理性进行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进行检验,聘请五位专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有效度检验和效度评价,并根据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问卷的初稿进行修改、补充。
2.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利用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首先在小范围内发放问卷并回收,20天之后同样内容的问卷通过邮寄或者直接发放的形式对一部分受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回收问卷后,利用SPSS软件对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的结果r=0.86,P
本研究采用客观检验法检验问卷的效度。正式调查前,在深圳市南山区随机进行了100个样本的试调查,并从回收率、有效回收率、未回答问题、填答错误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在检验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三)发放与回收
以深圳市全民健身参与群体、指导群体和全民健身管理群体为调查总体,预调查抽取市内2区合计100人,主调查共抽取市内3区合计600人,构成调查的样本。对深圳市健身相关人群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4.4%。对群众健身调查抽样对应地区的工作人员发放《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现状健身管理群体调查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92.8%。
三、研究结果
(一)深圳市全民健身服仗逑荡嬖诘奈侍
1.健身参与群体和健身指导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全民健身的政府投入问题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深圳市健身参与群体的调查同样反映了这一问题,政府投入不足被选中的频率为最高。深圳健身参与群体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见表1),政府投入不足选中的频率为59.7%,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43.9%,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39.5%,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35.1%。政府投入不足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公共健身器材设施难以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匮乏,健身活动组织开展项目减少。健身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也难以形成良性、积极的健身活动氛围,最终会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
健身指导群体这里主要是指指导群众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健身服务点的健身骨干。健身指导群体对全民健身工程的了解程度要高于健身参与群体,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的情况也有一定的认知。因此,他们对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所存在问题的认识与健身参与群体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健身指导群体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等问题是选中频率较高的选项,健身指导薄弱选中的频率为77.9%,健身宣传力度不够选中的频率为69.5%,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选中的频率为66.1%,健身活动氛围较差选中的频率为64.4%。
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所选中频率都较高的主要问题有:健身宣传力度不够、健身组织机构运作乏力、健身活动氛围较差。这反映了两个群体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这些问题确实是深圳健身服务的重要问题。健身指导群体和健身参与群体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健身指导薄弱这两个选项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健身参与群体把政府投入不足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健身指导薄弱并不是主要问题;而健身指导群体却把健身指导薄弱列为首位的问题,认为政府投入不足不是主要问题。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是这两个群体自身掌握的健身知识的多少引发的对全民健身服务认识的差异;二是这两个群体接触了解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差异性引发的对健身服务运行认识的差异。
2.健身管理群体认识到的问题
从全民健身管理人员的调查情况来看,选中频率排在前五位的问题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62.1%)、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58.6%)、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55.2%)、健身管理人员队伍需加强(43.1%)和健身宣传力度不够(32.8%),数据见表2。这五大问题是全民健身管理群体所认识到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是当前深圳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体育活动开展的类和量少是排在第二位的问题,健身管理组织有待加强排在第三位。从健身管理群体所揭示的现行健身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一群体的问题多集中在健身服务提供方面,是从服务提供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
(二)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分析健身相关人群对深圳全民健身服务的意见建议,可以为我们改进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表3健身相关群体对改进全民健身服务的建议统计发现:健身参与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4.7%)、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56.3%)、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4.8%)、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0.2%)、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43.2%);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69.5%)、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67.8%)、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4.4%)、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宣传(55.9%)、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52.5%);健身指导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建议排在前五位的是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77.6%)、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74.1%)、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68.9%)、加强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建设(67.2%)、加大全民健身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63.8%)。
在健身相关群体对健身服务的改进意见反馈中,重视健身场所设施规划建设、建设公益性体育场馆、加大健身活动的类和量、加强健身指导人员的培训是三类群体都列在前五的建议。
四、完善深圳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营造良性运行机制的思考
(一)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体育场馆、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社会健身休闲场地、商业性健身设施等。公共体育场馆和企事业单位所属体育场地设施虽是政府投资,但向社会开放有限,需加大开放力度。社会健身休闲场地是满足群众基本健身需求的主要场地。不断建设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是有效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手段和保障。商业性健身设施提供了个性化、高水平的健身服务,是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供应不足的重要补充。
健身场地设施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根本保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规划人手,落实公共健身设施配套按区域均衡建设。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整合已有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把体育行政管辖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多层次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要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源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形成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格局。
(二)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政府职能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形成公共服务由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供给的多元化格局,并进行合理分工。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深圳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必须走政府主导、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促进全民健身供给主体的社会化发展,首先要强化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统筹管理作用,以服务为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其次是加强在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的建设。依托深圳市良好的经济发展优势,引入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到全民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多样化,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
(三)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管理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体育健身组织为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提供组织与管理服务,是全民健身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目前深圳全民健身的组织化数量不足,参与面窄,健身组织的社会化程度底,管理力度不足。要培育和促进群众体育组织发展,首先要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的数量。利用体育社会组织专业化、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让其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成长;其次,政府应该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服务外包。
既具有体育专业背景又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极为匮乏,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专业指导是全民健身活动推进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队伍的培养首先要扩大培养规模,选拔一线骨干进行培养;其次,在内容上要注重实践技能培训,要分项目和根据服务人群特点进行培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再次,要形成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梯队;最后,要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经验等,参考借鉴他人经验。
(四)完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系统是提高健身服务体系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深圳市已初步形成了健身信息网络,健身信息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对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看,信息提供的动力不足,信息内容缺乏整合,效果欠佳。全民健身服务应拓展服务内容,以满足民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将现有的体育运动训练资源和专业技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形成面向社会、服务专业、咨询丰富、便捷高效的健身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健身信息服务网络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政策、公共体育场所、健身知识信息等。统筹各类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现有资源和信息传播途径,对传统手段在传播中所存在的不足加以改善,服务于健身活动开展的新需要。
(五)保障全民健身服务的财政投入,广辟资金社会化筹集渠道
体育经费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实现全民健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辅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政府应将全民健身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作为专项支出列入体育主管部门预算,其发展规划应纳入国家与地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当前深圳社区体育资金来源有限,政府拨款是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和体育事业长期依赖国家拨款的旧体制有关。在改革中应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在体育健身方面的支出和比重,减轻政府财政拨款负担的同时加大对健身的投入,并逐渐向个人和社会共同兴办全民健身活动的方向转换。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体育健身的公共产品,以保证全体公民享有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与平等机会,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个性化、特色化的健身活动应交由市场操作,由社会资金组办的健身会所去完成。深圳经济发达,社会资金力量雄厚,“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逐步形成,为社会资金进入全民健身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4
摘 要 中国大力推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以来,人民对健康状况甚为关注,本文从“轻体育”概念出发,分析其特点并结合当前全民健身的发展间接阐述了“轻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轻体育”对全民健身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轻体育 全民健身 影响
一、“轻体育”的概念
“轻体育”(Light Physicaltraining)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它是欧洲体育界提出适合大众健身运动的新型体育运动形式。它指以现代传媒技术和物质条件等手段和方法,以休闲、娱乐为目标,使竞技运动演变成多种非正式比赛性适合公共参与的多种运动形式,利用竞技运动竞赛和运动特点结合其他变化形式形成娱乐性体育游戏活动。
二、“轻体育”的特点
(一)体能消耗少
体育锻炼传统意义上的理解是经过大强度体能消耗后大汗淋漓,其“轻体育”是体现“轻”字、遵循轻负荷原则,没大运动量和大负荷强度,调节自身身体机能为主,加强身体机能素质为辅,使身心共达轻松愉快健身的效果。
(二)技术要求低
“轻体育”适宜的人群更广泛于传统体育,因为它对于技术与规则的要求明显要低很多。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的人,只要他有健身的愿望,就可以立即进行健身。不必再像以前因为不懂体育的基本知识而羞于他人,不必因为运动能力低于别人而羞愧,也不必担心会被行家里手们见笑,只要按照自己的健身意愿进行就足够了。
(三)经济负担小
传统体育锻炼靠器材与场地辅助需资金付出。如游泳、滑雪场、健身房等场馆是收费的,这种锻炼方式对普通人至工薪阶层偶尔进入这场馆健身也会因经济原因使锻炼不能长久坚持。从事“轻体育”健身不因经济负担烦恼,在公园、马路、走廊、庭院随意进行。
(四)体育锻炼轻松化
上述各方面因素作用,人们没任何负担从事“轻体育”活动。健身过程不为动作笨拙而害羞,不为锻炼花销发愁。锻炼者忘却烦恼,摒除不利健康情绪,是净化心灵、怡情悦性、消除精神紧张之过程。
三、“轻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
(一)健身人群的范围扩大
传统健身观念使健身人群日渐减少。上班族要上班、学生上学、农民干农活无法健身。但实施“轻体育”健身学生不需固定的健身场馆就可健身,不因时间跟学习冲突放弃健身;白领不固定时间达健身效果,不再担心健身时间会跟工作效率成反比发展,可以轻松的顾及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很好“维护”;农民不需为健身的花销和知识而烦恼,可以在农作的时候,随意改变一些劳动方式和劳动手段可达轻松健身目的。
(二)健身方法多样化
“轻体育”方式灵活的特点对全民健身方法起到大的影响作用,方法多样化是轻体育本质特点造就,“轻体育”健身方法是让人们肢体活动起来。轻体育健身没要求每天必行,不固定时间要求的运动能衍生出一些形式的简单运动来。如:当累到寸步都不想动的时候,你可站起身来随意活动;当懒起早睡到自然醒后,在床上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闲暇可出去散步,据自身需求可变换走动速度和路程长短。
(三)健身运动的简单化
“轻体育”是正常人都可从事的体育锻炼形式,传统的体育锻炼针对的并不是每个人,只是部分人。在此“轻体育”使健身运动真正普及化、大众化。因它摒除了复杂的运动形式,采用最直白最实用的运动形式,更容易被锻炼者接受。
(四)健身效果的提高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以来,曾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那段时间,群众的健身愿望都很强烈,健身意愿空前积极,但上了一个台阶就停在那里了,再上升的趋势没那么明显。因传统的健身方法无法从本质上去改变健身现状,其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安排与健身锻炼矛盾,经济条件不支持长期健身。“轻体育”健身的实施,从本质上去着手提高健身效果,使人人愿意、重视、坚持健身是《纲要》主要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项目选择建议:对不同年龄健身:当健身人群为青少年时,注重身体发育特点进行柔韧,弹跳等方面的锻炼,如多做广播操、跳绳、打篮球等。成人轻体育健身要有适当的量,轻体育运动量决定健身效果,老年人轻体育健身时根据爱好和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好的可登山,慢跑。不硬朗的可练练太极,门球,做体力耗费少的运动。
(二)季节项目选择建议:春季,根据个体选择项目补充冬季寒冷消耗的阳气,供奉将来夏暑炎热之气消耗的阴津。夏季,由于昼长夜短,白天气温高选择早晚进行健身。游泳夏季最好,既锻炼身体,又祛暑消夏。钓鱼夏季健身的好方法,有氧舞蹈,瑜伽是室内好项目。秋季中医理论认为:秋天是人体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健身项目,如慢跑,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时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冬日做到“必待日光”。体质好的人安排长跑、攀登、登山等各种有氧运动,可消耗更多热量,延长运动时间是个好办法。
综上所述,“轻体育”是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时尚体育,它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它的兴起,标志着人民大众对体育健身的迫切需求。“轻体育”健身也将会给全民健身带来一场新的健身体验。它对全民健身影响重大深远。
参考文献: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学校体育;全民健身;能力培养
1 引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由于它处在学校这个特定领域,实施内容被纳入学校总体计划,实施效果又有相应的措施予以保证,从而与其它教育环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是我国政府在1995年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它也是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所进行的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全面健身计划是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昌盛,而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教育问题恰恰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
2 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
2.1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
学校体育面对的是广大青少年和儿童,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亦是全民健身的主体。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纳入体育教育中,把体育课与课外体育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兴趣与习惯,掌握运动技能与方法,形成健康能力的多角度,发挥学校体育多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做贡献。
青少年和儿童在学校学习期间,既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期,亦是培养其体育兴趣,形成运动技能、发挥身体素质的奠基阶段。学校体育《新课标》的提出就是为学生体育终身受益服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阶段受益与长远受益相结合;现实目标与未来目标相结合,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和全体国民的终身健康发挥促进作用。
2.2 全民健身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深化
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讲,为了健康而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已经不仅仅是生理发育的需要,也是对其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讲,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全民健身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影响青少年和儿童成人后能否坚持进行锻炼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因素。如何使全民健身的内容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既区别又有机结合,使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是目前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难点。
就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来讲:学校体育是以西方的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而全民健身则是以我们传统的养生为主要内容。这些教学和锻炼的内容恰好和体育锻炼人群吻合,也符合这些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从着这两大人群所处的社会位置来说,老年人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颐养天年,以养生为;年轻人则正要或刚进入社会,需要在社会竞争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从这点讲,他们的锻炼内容亦符合其社会位置的。
学校培养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最终是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我们亦提倡学校体育不仅要有学生健康的近期效益,而且要有长期效益,这个长期效益就是学生走向社会,融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是否有机衔接,是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保持体育锻炼习惯的根本保证。
3 建议
3.1 学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不相吻合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学生无论在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能力、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都不理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重视“三基”训练,强调阶段利益,对技术细节和过程强调过多过细,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会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兴趣、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没有很好的把握“三基”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没有依据终身体育的需要来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一直受全国统编教材的影响,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且在教学内容上不断的进行低级重复,现行的体育教学采用最广泛的体育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被动练习,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淡漠学生的自主意识,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教师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对学生长期运动能力的培养。
中年人参加全民健身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最大的缺口,也是制约我国体育人口、学校体育延伸到全民健身的瓶颈。就如何促进中青年人群的体育锻炼,将学校体育延伸到全民健身,使体育锻炼内容,由学校延伸到社会,由学校体育的以竞技为主要内容过度到具有全民健身特点的体育养生、体育保健等内容,是学校体育能否将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重点和难点。
3.2 加大学校体育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休育的作用
学校体育要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就是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多样化、生动化。不要为学习而学习,久而久之会使兴趣索然,又怎能养成健身习惯。结合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应大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思想,去体验,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只有会健身,会休息,会娱乐,才能感受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项目不断涌现。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喜欢新兴的运动项目和娱乐性体育运动项目。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注意吸纳这些项目,像轮滑、攀岩、有氧操、独轮车等形形的运动,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不仅仅传授体育知识,同时也传授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无论是哪个人,良好的身体基础都是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因此我们要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健身运动,自觉进行身体锻炼。使健身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习惯是逐步养成的,好的健康的身体也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4 结论
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在活动内容、形式、管理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如何融入与延伸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在形式上,保证学校体育正常的教学前提下,能否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内容与过程有机结合,是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的前提;在管理上,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具有相应措施的保障,而全民健身则是国民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有机融合,不仅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能对全民健身提供相应的措施保障。
发展学校体育会促进健身运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同时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会加快学校体育进一步的改革,把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俊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向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5).
[2] 李迎春.关于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
[3] 郁建亚,吴 明.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补效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2)
作者简介:
全民健身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会体育作用
1、前言
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它的实施重点是青少年儿童,实施目标在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学校是青少年的集中地,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造就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学校体育工作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跨世纪工程实施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优势,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如何抓住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这一良好机遇来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均是高师体育院系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促进高师体育院系面向21世纪求发展,均有十分重意义。
2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地位与作用
2.1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联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要保障它的顺利实施,必须以系统的全民健身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先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摆脱全民健身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让国民在科学健身活动中享受到体育强身的实效,达到增强国民体质的目的。因此,建立全民健身的科学理论,研究全民健身的科学方法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首要任务。
2.2研究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高师体育院系日常科研工作的一项任务。高师体育院系在研究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中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科队伍中聚集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和各类专业人才,具有学科门类广,人才齐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为全民健身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保证,对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2.3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促进青少年健身活动开展是高师体育院系的基本工作。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责无旁贷地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他们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终身健康教育、培养锻炼习惯、增强体质的多重任务。青少年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他们的体育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学校,学校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这部分人的体育活动质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工作质量的好坏无疑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过高师体育院系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能否胜此重任,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儿童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的实施效果,是高师体育院系在这项宏伟工程中应起的作用。
2.4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国民,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与健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群体健身活动的宣传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全社会推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一大批具有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和手段,并有较强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要达到《制度》规定的标准,必须进行培训。作为高师体育院系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与条件。充分利用教学人才优势与教学条件优势,培训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指导员,对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师体育院系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人才培训作用。
3把握机遇,利用优势促进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
3.1改变教学观念p加强学科建设,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促进体质增强是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历史重任。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高师体育院系在培养目标上要主动适应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改变过去那种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增设群众体育课程(不同人群的生理、生化、保健、体育健身方法等有关课程),加强全民健身的责任感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专业方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扩大高师体育院系的办学面,增强适应社会的办学能力。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师体育院系虽是人才聚集,但因过去旧的教学观念,教师对体育健身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手段了解和研究并不多。因此,要改变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健身为目的教学观,教师除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外,教学中也应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的体育教师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计划》亟需科研为先导。高师体育院系应将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积极开展健身功能研究,加强对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生理特点、健身方法与手段以及体质测定标准的研究。这不但是高师体育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3.4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高师体育院系应发挥教学单位教学资源优势,把为社会培养体育指导员作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为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高效计划,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训出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懂技术、懂理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4结束语
4.1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高师体育院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本专业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专业优势与人才优势,发展自己,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4.2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作为当前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