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1
[关键词]铁路物流中心;存在的问题;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E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90-02
2015年4月份,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铁路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局承担物流经营主体责任,转型为区域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总公司转型为市场化、国际化的铁路物流总部企业,能力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但是在已经建成的物流基地或者正在建设的物流基地中,还是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对目前铁路货源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来目前铁路物流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物流基地建设提出了思考。
一、铁路货源结构变化分析
1.大宗货源减少严重。2004~201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平均增加9.5%,铁路货物周转量年平均增长率201%。2014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煤炭22.9亿吨,同比减少0.3亿吨,下降1.3%。2015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20亿吨,同比减少2.9亿吨,下降12.6%.煤炭未来需求将进一步下降。主要原因一是环保要求,限制煤炭使用,二是电力行业战略转移,加快输煤向输电转变,三是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尤其是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思路,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性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可以预见,煤炭等大宗物资运量逐年下降。
2.白货运输需求增速强劲。在能源及大宗物资运量下降的同时,农副产品、消费品等白货运输需求旺盛。据统计,农副产品加工业2010-2015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长15.75%;食品制造业2010-2015年销售收入年平均增加18.99%;酒、饮料喝精制茶制造业2001-2015年收入平均增长21.83%;医药制造业2010-2015年收入平均增长率21.18%;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10-2015年收入平均增长率13.39%;通用设备制造业2010-2015年收入平均增长率24.36%;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0-2015年平均增长率23.03%;快递行业2014年业务量达14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040亿元,同比增长45%。2015年快递业务量达206.7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从一系列数据分析及国家战略来看,白货运输需求增速强劲,白货运量势必增加。
3.国家政策支持。十三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从国家方针及政策来看,国家对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策较好,有利于铁路货源结构的调整及路网优化。
二、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定位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煤炭、钢铁等大宗物资运量下滑,白货运输市场增长强劲的情况下,铁路靠传统、走老路已经难以为继,只能“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在依托运价优势稳定大宗货源的同时,发展铁路物流基地,积极吸引承揽“小、快、零”物流需求,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铁路物流基地建设,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发展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执行国家发展规划,承担国家战略物资运输,降低社会总体物流成本。
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1.服务功能单一。由于铁路物流基地主要提供火车装载物资到发业务,且部分物流基地设施相对落后,导致铁路物流基地提供到达、发送以及仓储业务,功能单一,与地方物流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渭南三级物流基地,主要为成件包装的粮食、化肥等货物到发及仓储,虽然渭南物流基地提供集装箱到发,但是业务量很小,2015年开通的自备箱堆存业务也没有办理。
2.收入来源结构单一。目前铁路物流基地收入组成主要包括:货物运费、装卸费、仓储费及接取送达运费。与地方物流企业相比,收入结构简单。地方物流企业收入处理基本的货物运费、仓储费用外,还包括包装加工收益、信息服务收益、物流地产收益、住宿餐饮收益、商业零售收益等。一是造成物流基地资源浪费,二是严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其他收入。
3.信息化程度不高。铁路物流基地信息化程度低,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为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庞杂,通过统计,目前用于铁路货运管理的信息系统多大20各以上,且相互没有关联,工作人员重复作业,造成效率低下。用于客户服务的只有95306网站,且服务功能有限,提供不了货物位置精确查询、货场库房查询等功能。
4.装卸自动化程度低。装卸机械化程度不高,通过统计,渭南三级物流基地2015年机械化作业比重为7%,主要作业机械为叉车。日常作业基本依靠装卸工人力作业,作业效率低下,货损率较高。物流作业基本的装卸设备传送带、移动输送带等设备较少,目前地方物流园区已经实现机械化比重80%,远远高于铁路物流基地。
5.物流人才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物流基地人员素质不高,人员来源主要为货运岗位作业人员,对物流基地管理经验确实,对市场变化不敏感。目前物流基地建设调查的主体是站段,但是目前站段人员紧张,专业性人才较少,市场调研时间较少,市场调研信息不准。近年来新分配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基本没有物流专业人才,导致铁路在物流基地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摸着石头过河,经验欠缺。
6.与地方沟通不足。没有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工厂等形成沟通机制,存在“闭门造车”现象。在物流基地建设方面,没有参考地方政府、厂矿企业等使用单位意见,物流基地对外经营时设施设备与厂矿企业要求有差距,需要再次改造。
7.配套设施落后。物流基地建设时对配套的住宿、餐饮、生活等设施设备建设不重视,部分物流基地内没有休息场所,司机等待装卸车时只能呆在车上,更有甚者,基地内没有卫生间。某些物流基地周边没有休息、就餐、住宿地点,生活极其不便。
四、完善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思考
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2
[关键词] 市场营销 物流 作用
一、市场营销与物流的含义
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对市场营销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市场营销的管理活动包括: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市场细分与定位,产品开发,定价,促销,分销等。
关于物流的定义,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物流术语》明确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二、市场营销对物流的影响
1.市场营销对生产领域中物流的影响
生产领域中物流的核心是生产工艺过程的物流活动,可理解为生产物流。物流活动伴生于生产工艺过程,实际上是生产工艺的组成部分。物流活动的伴生性就决定了物流不可能脱离生产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物流运作系统。目前对生产领域中物流的研究大多都是针对一些局部物流活动而言的,主要包括:仓库的储存活动、接货物流活动、车间或分厂之间的运输活动等。
市场营销对生产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产品开发对生产物流的影响最大。生产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是搬运活动。许多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物料不停的搬运过程。一个产品的工序的多少就决定了搬运活动的多少。在研发新产品时要着重的考虑在不减少产品主要功能的情况下减少产品的工序,有时一个工序的减少就能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2)促销策略和价格策略对生产物流的影响。企业通过广告宣传、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和采用现金折扣、数量折扣、价格折让等价格手段来提高某一时期的销售量。这就要求有足够多的产成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接货量、车间或分厂之间的运输量和发货量。企业要安排适当多的人员和车辆来完成这些增加的工作量。如果人员和车辆安排的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反之,则产品生产得不到保障。为保证有足够多的产品来满足由于促销带来的产品需求的增加,企业管理者可能会要求增加产成品的库存。物流活动的适当调整要尽可能的使促销活动得到预期的效果。
(3)产品生命周期对生产物流的影响。产品生命周期对仓库的储存活动影响最大。①导入期:消费者对该新产品还不了解,销售量小,利润较少。此时,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让消费者尽快的了解此产品,并购买产品。产品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应根据市场预测来确定。市场预测的正确性是库存量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②成长期:消费者对该产品已经熟悉,销量增长迅速,利润迅速上升。此时,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成长期,常用的手段是加强促销。在成长期库存量普遍有所增加。促销的效果直接影响企业的库存量,进而影响企业的库存成本。③成熟期:市场营销的重点是尽可能的延长成熟期。产品销售平稳,在成熟期的后期销售量还会有下降的趋势,市场营销对库存的影响较小,库存量相对保持稳定。④衰退期:销售量由缓慢下降变为迅速下降。营销策略是大幅度减少销售支出。企业也要在立即停产还是逐渐停产问题上做出决策。库存量要迅速的减少,库存设施也要向适应新产品方向改造。不同的产品对库存的设备要求是不同的。
(4)绿色营销对生产物流的影响。在绿色营销的大背景下绿色物流运应而生了。绿色营销要求在生产领域中的物流活动也是绿色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生产过程中尽量抑制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减少废气、废液和废渣排放;减少和降低噪音。②充分、有效、节约地利用原材料和零部件等。③减少环节,使物流活动简单化、合理化。④采用绿色包装尽量的减少“白色污染”。
2.市场营销对流通领域中物流的影响
在现代物流科学理论体系中,流通领域中的物流长久处于统治地位。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入,在流通领域中出现了商物分离――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从过去的统一概念和统一运动之中分离出来,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活动较之生产领域中的物流活动更为复杂,特别是在现代物流系统中,配送和流通加工是物流功能要素的两个创新,是物流中两种特殊的活动形式。
市场营销对流通领域中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调研与预测: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对市场需求做出判断。市场预测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活动的合理性。过低或过高的预测都会增加物流成本。当然,市场预测也不太可能会与实际需求一样,物流活动的合理性是指:在市场预测与实际需求相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的物流活动。
(2)促销策略:促销对储存、运输、包装和配送都有一定的影响。包装是生产过程的终点,是物流活动的起点。在物流活动中包装最重要的作用是起保护产品的作用。同时,包装也可以是促销的一种手段,包装是一个无形的推销员。它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指引消费者来购买产品。促销活动要求包装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便于消费者了解该产品并能成功说服顾客来购买该产品。配送是物流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产品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增大配送量进而影响配送工作的调整。
(3)分销策略:分销会对运输、配送和物流结点产生影响。分销渠道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时间(运输时间和配送时间)和物流结点数量与选址的确定。运输的合理化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分销渠道的选择应尽量的减少不合理的运输,例如: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等。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物流结点的合理安排能保证物流的通畅性与高效性。
(4)产品策略:产品多样化影响到了运输和流通加工。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企业产品也向多样化发展。产品的多样化会对生产和流通中的运输产生负面的影响,会降低生产效率加大运输难度。为了减少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进行为满足需求多样化进行的服务性流通加工。
(5)客户沟通:市场营销的中心是客户,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免不了要与客户及时的进行沟通。在物流活动中,配送作为物流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接近客户的一个环节。客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配送是一种经常与客户打交道的物流活动,最能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情况。配送应承担客户沟通这一任务,并把最新的需求情况反映到企业。
三、市场营销对物流的作用
市场营销是物流的前提,是设计物流系统的起点,对物流理念和物流活动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从市场营销对物流的影响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营销对物流活动的指导作用。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对物流管理理念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市场营销经历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物流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传统的物流观念是以工厂的产品为出发点,企业力图寻找费用是少的途径,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现代物流的观念有:成本中心说、利润中心说、战略说和服务中心说,不同企业在物流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都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本企业的物流观念,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现代物流具有的一个基本观念是“以用户为核心”的物流服务观念。物流观念的重心由产品转移到了用户身上,在此过程中市场营销观念转变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市场营销的新概念绿色营销和整合营销对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理念中便提出了绿色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等: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
[2]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刘鹏飞 谢如鹤:论物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7,(2)
[4]李东光:绿色营销与绿色物流的整合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8,(3)
[5]栾季云:论市场营销与物流的关系[J].商业时代,2004,(35)
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3
关键词:物流;农村物流;农村物流体系
一、我国农村物流现状
(一)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最大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从当前来讲,农村迫切需要三种服务,一是货真价实的产品服务(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是综合性的社会化服务;三是高科技成果迅速转化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农村物流从农资配送入手,开拓农村市场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二)发展农村物流的必要性
第一,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农产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同时,农村消费物价指数持续高于城市,农民收入增幅与农村物价增幅反差较大。
第二,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是季节性生产要求物流的及时性;二是为保证安全必须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三是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而我国现在都不具备这种条件,发展农村物流空间还很大,还需要大力发展进行完善。
第三,目前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要跑到县以上的市场去找。当前,农村农业生产资料销售的主渠道依然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和部分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技物结合所办的经营实体。日用品及工业品的供销为供销合作社系统与个体经营各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目前在我国农村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畅通的物流渠道。
二、当前农村物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物流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在农村物流中,由于各环节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设备浪费,导致产品成本增加;物流设备落后,在运送产品过程中,大多使用敞蓬卡车,缺少冷藏、冷冻设备和技术,产品保鲜大打折扣;懂管理又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二)城乡物流“二元经济结构”十分严重
城市现代化的物流与农村落后的物流不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城市与农村在物流业发展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许多物流资源集中于城市,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相互分割,形成典型的“物流二元结构”。外资投资城市原有的城市物流基础较好,并且工业与商业物流相对农村物流较发达,而农村物流落后,对农村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曾经出现过“东北粮食走廊”走不起来的怪现象:一方面,是世界银行的“现代化投资”;另一方面,是县级以下粮库落后的物流基础。
(三)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供给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2.5亿多农户)、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物流的供给水平。
三、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现代物流,能够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和改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其是在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却还相当落后。其中,主要表现在乡村公路、运输工具、通讯网络、商品储存及保管技术等方面。因此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以物流产业为突破口,利用现代物流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从而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促进和带动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村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仍然较为粗放,农业生产率和专业化水平较低,农村市场化程度不高,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国农村缺乏高效的服务体系,而且服务体系不健全。通过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三)提高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失业及隐性失业现象严重。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农村新的社会分工的形成,有利于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如配送、维修、市场调研等,者日是新的就业增长点。这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持农村的安定局面。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环境的改善、物流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物品流入本地区,而且按照物流活动的规律和管理形式,流入的商品会以较低的价格、快捷的速度、优质的服务满足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四、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物流加快发展的趋势
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物流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三农政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效用的扩大,无疑也会促进农村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资物流的发展,这给众多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抢先进入这一领域的就有获得“第一桶金”的机会。
(二)农产品市场化、专业化、商品化、工业化趋势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市场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农产品的商品率会大大提高,农业的“工厂化作业”会出现,农村物流量会成倍增加。
(三)农产品生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以“工厂化作业”为内容的农业现代化的出现,需要农村物流体系与之想适应,使之形成价值链,产业增值性将会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洪涛.《现代物流报》,2008年8月29日A07
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4
关键词:五年高职 物流营销 行动导向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要,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五年制物流专业,但作为新学兴科,物流专业教学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实践与探索的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和成熟。高职院校如何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物流人才,是很多学校探究的一个课题。在五年高职物流课程中《物流服务营销》作为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将市场营销学科应用于物流领域,并以研究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专业基础类应用学科,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基于此本文对于五年制高职课程中的《物流服务营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一、五年高职物流专业目前现状
1、五年制学生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时多为初中毕业生,虽然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但因基础知识大多比较薄弱,所以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由家长做主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入校前对所要学习的专业一无所知,更不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2)对于整体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学生以前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强制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他们通常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机械性作业,但自己很少学结。
2、物流专业现状
物流专业的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所以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机械地忠于教材,甚至照本宣科,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法比较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与前沿性不足,教师主要在教学上以教材的内容顺序来讲解,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来学习。
(3)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人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这种教育以行为为目标,教学以行为为导向,教学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全面的教学, 学习过程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来进行学习的过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使用“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最终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内容设计
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任务,任务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与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水平,不仅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以课程中的物流市场调研内容为例:
(1)任务背景。某快递公司位于××路,其周围300米内的距离分布着三所学校,有在校生5000余人的某高中学、3000余人的某职业学校和万余人的某综合大学。为了充分利用好优势,快递公司决定与一个快消品公司联手打造校园快消品快递业务。但销售哪些种类可以取得更好效益,学生能接受的快递费用范围为多少呢?
(2)任务内容。为该快递公司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内容包括调研的对象、时间、地点、目的;采用的有效调研方法;调研的内容等;根据调研结果提交完整的调研报告。
(3)考核方式。与传统教学考试不同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提倡形成性考核,各任务的完成情况、口头表达能力、平时表现等都列入考核的范围。对于任务成果展示与评价要提高透明度与参与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竞争的精神与自主意识。
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调研任务耗费的时间较长,不能在上课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以,应在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就将其公布出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课上只做成果展示和评价。小组分工时要求将任务分解到各活动小组的每个成员,做到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实施任务前由各组制定工作的步骤和程序,便于管理和控制任务实施的进度。这是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环节。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转换为引导者,学生则为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及相互间的讨论,指导其借助各种媒介寻找相关信息,对学生分进行层次辅导,并且对相关知识点、技能点最后进行总结。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物流服务营销》课程教学中实施建议
1、选择合适的任务,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任务的积极性。
3、尽可能的采取情境教学,并设有主题。
学生在行动导向应用的课程中不仅会主动参与、探索创新、自主协作, 同时还能够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这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注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 同时能面向社会实际需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也能获得必要的技能, 可以更快实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兰. 浅议项目教学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J] .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2007, ( 14 ) .
[2]徐涵. 行为导向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 4 ).
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5
关键词: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关系影响
一、企业的物流管理分析
物流活动自古已有,人类虽在数千年的物流活动中具备了一定的物流意识,但在二战后,系统的物流理论才得以形成。正如美国物流学者伯纳德拉隆德所言:物流活动源于由地区产品剩余导致的地区间产品交换,而生产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则推动着物流活动不断发展。
到了今天,物流管理思想也在不断得以丰富、完善,将传统物流实行业务流程的再造,把原来的组织结构,那种直线职能式的金字塔的结构改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物流,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化”。
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它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网络化“一流”就是订单信息流,订单信息流就体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就是指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运行,将各物流企业、配送中心、仓库及车队连接起来,将整个供应链的客户和供应商综合到物流网络中来,向客户提供一种低成本、连贯性的、自始至终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二、企业的市场营销分析
市场,在不同的时期和年代都充满了变化,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企业,就必须要根据市场环境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和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然后结合自身条件等,针对现有的问题或者将会发生的问题,作出对市场的全局性谋划,这就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方针,研究和制定正确市场营销决策的出发点,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推陈出新。市场营销,它既代表着企业在市场上的活动或行为,同时它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最核心的思维方式。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全球化,电子商务在商业流通中的广泛应用也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营销方式有着重大转变,朝着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企业的营销范围日益突破区域的界限向世界市场扩张;营销方式也从大规模无差异营销向小群体个性化营销的转变。
由此可见,市场营销这种持续不断的发展,不仅贯穿了企业的整个生存期间,还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始终。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它不仅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
三、整合二者理念,互为相助
市场营销是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一个整体职能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和基础,是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物流作为一种独立的运作形式和产业形态的出现,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经济及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在顾客对服务、质量价值、速度更为关注的情况下,企业要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除了依靠市场营销不断争得客户,扩大销售,提高企业利润以外,还要依靠物流采购活动为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依靠物流配送为销售的连续性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企业在进行物流运作决策时,要以市场营销的眼光来进行市场调研。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和顾客服务关系密切,从事销售和顾客服务项目的人员处在市场前沿,对市场信息最为敏感,要求物流管理人员有意识地收集该产品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意见,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市场营销策划部门,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依据。还要以市场营销的眼光去研究、设计企业的物流管理,选择合理经济的配送路线。
其次,物流管理的产品实物配送对促进产品销售,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促使营销成功。通过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方便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提供商品在途运输的情况查询服务等,有利于和顾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另外,为顾客提供不同服务水平与物流费用之间的增减变化,有利于市场营销部门制定出最佳的定价决策。
现代物流市场调研范文6
[关键词] 教育模式 订单式生产 现代物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如何培养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成为了高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而由于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国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创新产业,具有多学科性、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之相适应,即必须具有多层次性,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并进,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后续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存,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面对这样一个新课题,作为职业教育主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怎样的与之相适应的物流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日愈凸显。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订单式生产”必将成为高职物流专业未来的教育培养模式。
要讨论这个问题,有必要搞清楚两个问题,首现是为什么要进行订单式生产,其次是怎样进行订单式生产。
一、为什么要进行订单式生产
1.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物流市场呼唤三种人才:操作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而操作型人才――基层领导岗位和一线工作人员,正是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对象。
(1)社会需求总量分析
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物流人才被列为中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全国物流人才总缺口达600万人,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对初、中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更是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中国的物流企业也正以30%的速度增长,高速增长的产业发展速度无疑会加速对人才的需求。
(2)哪些企业需要物流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人才?
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方包括物流企业、企业物流部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以及少量外企。物流企业包括由铁路、公路、航空、河海运输、港口、仓储、邮政、外经贸等传统行业嬗变过来的物流行业,还包括新兴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他们需要大量的初级物流人才和少量中高级人才。为了降低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许多企业如钢厂、卷烟厂、商业及制造企业等都先后设置了物流部门,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类似物流企业。
而由于物流业涉及面比较广,和许多行业都有交叉,在物流流程中,既涉及很多技术问题,也包括很多经济管理问题;既有生产性任务,也有服务性业务,因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务不同的工作岗位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如,制造企业会更多地关注如何整合供应链或进行物流战略的重组,如何外包企业的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如何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更多地关注如何选择运输路线,如何降低空载率,如何提高订单及时率,如何进行网络布局。
同时,物流管理人才需求从底层到高层,就像金字塔一样,不同档次有不同素质的要求。宏观物流人才、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物流运营管理人才、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他们对于物流知识的要求各不相同。而即使都是一线操作人员,不同的岗位也有不同的要求。
从底层操作来说,最普遍的现象是缺少懂外语和国际贸易的仓库管理员。现在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国内分销业务,很大一部分都使用国际订单,这就需要懂得国际通行的票据、规则、含义和法律条款。具体业务尽管操作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需要国际贸易、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立体交叉应用,一旦出现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问题,而是一个责任和纠纷的问题。
由于不同行业对物流知识的需求不同,不同层次对物流知识的要求不同,使得高校教育要根据这些不同特点进行课程细分,培养适合各种行业的物流人才。然而,高校教育对于物流课程的设置又不可能达到如此的细分化程度,许多实际操作中的细化教育还要依赖于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既具备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知识和能力,又适应企业物流管理,从事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这也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物流专业人才教育的现状分析
物流人才是稀缺资源,更是战略资源。物流人才的稀缺阻滞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增温了物流教育市场,催生了物流培训市场。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物流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物流人才变得炙手可热,就业容易成了物流专业的标志性说法。
我国的高校物流教育是由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管理等专业演变过来的。根据2005全国高校招生目录统计,全国内地正式招收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及其方向的高等院校已达171所。其中,本科院校为47所,专科层次的院校为124所。物流人才的培养在学历教育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的教育体系雏形。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在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不够
物流教育和人才培养首先面临的是物流理论研究和师资问题,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造成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现有的物流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多为舶来品,还没有形成结合中国实际的一整套现代物流理论体系。现有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从计算机、管理、交通运输或其他专业转移过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物流书籍,很不系统,再加上大多没有物流实践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物流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目前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普遍理论基础不牢,动手能力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
(3)教学方法落后
任何教学过程的展开都离不开一定的方式方法,目前物流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高校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注人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专业学生更需要针对不同物流系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二、如何进行订单式生产
1.什么是订单式生产
所谓订单式生产就是要根据订单要求的数量、规格、日期进行生产,需求是已知的,当然对需求的预期也是确定的。订单式生产模式注重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选择专业、决定培养规模时能根据物流人才市场形势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具备强烈的市场化意识。
订单式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能更好适应物流产业和物流服务需求的特点
(2)能更好体现物流产业综合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3)能更好满足物流服务需求复杂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4)能更好适应物流产业科学化的特点
由于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较长的周期性。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决定了基于当前市场调查的物流人才需求信息在几年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物流服务需求日益个性化、定制化、小批量化的今天,这种过去的供给和现在的需求形成了物流人才结构和数量的最大矛盾。为了迎合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要经过市场选拔及减少企业再培训等诸多环节的需要,一种精益生产模式――订单式生产产生了,它要求在对企业物流人才需求的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物流教学安排。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物流企业参与其中:企业提出岗位培训计划和目标、派专人参与学生的管理、教学;学生在实习时也参与物流企业的具体工作。
2.如何进行订单式生产
物流人才的培养非常复杂,因为物流产业领域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服务对象的大众性,使物流人才需要既具有多种知识背景和能力,同时又具有从事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因此,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专业化和复合化并重的趋势和要求。这也是高级物流人才稀缺的一个客观因素。高职类院校物流教育担负着一线物流人才的培养任务,以订单式生产来适应这一要求,应该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