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1
【摘 要】豆科植物在中国古代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遗址中豆科植物淀粉粒进行有效鉴定及分析,本文选择豇豆属白巴山豆、红小豆,豌豆属白豌豆,野豌豆属蚕豆,兵豆属红扁豆,鹰嘴豆属回回豆、脑豆,菜豆属绿豆、菜豆,大豆属大豆、野大豆(大粒型)、野大豆(小粒型)共12个品种现代样品进行淀粉粒提取及观测,建立起部分豆科植物淀粉粒的鉴定及判别依据。以此为基础,对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以及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出土的考古样品进行淀粉粒分析,从中发现了小豆、豌豆以及回回豆淀粉粒,为研究此类豆科植物的起源、传播及扩散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农业起源及文明起源研究一直是世界学界的热点,为多种学科所共同关注,其中作为五谷之一的豆科植物在此两类起源研究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豆科植物为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遍布于世界各地,在食用、药用、染料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豆科植物中不同种属的起源、扩散及传播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国际性课题。研究某类作物的起源,需要很多领域进行合作,豆类作物亦不例外,如生物学领域关于其野生祖本形状及分布范围的研究,考古学中通过浮选对碳化的大化石进行分析鉴定,历史学研究中通过文献记载进行辨识考证等。
在豆科植物中,大豆由于其高蛋白质含量,很早就为人类所利用。关于栽培大豆的起源地问题,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不同学科的学者们依据不同资料提出了多种假说,如中国华北起源说[1]、东北起源说[2]、南方起源说[3]。近年来,有学者还提出朝鲜半岛起源说[4]。而关于大豆起源的时间问题,也有不同看法,包括夏代说[5]、龙山文化时期说[6]、距今五千年即开始栽培说[7]等。由于起源地及起源时间未有定论,故而传播及扩散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关于其他豆科植物的起源地、起源时间及传播扩散等问题,同样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究其原因,是由不同研究手段所带来的差异造成的。其中利用文献进行研究,其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十分明显,因为文献的真伪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仅凭野生祖本形状及分布来推测豆科植物起源,同样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通过考古浮选大化石鉴定则可提供较为直接的证据,但由于古今栽培技术差异以及在埋藏过程中碳化籽粒缩水变形等影响,凭籽粒大小也很难进行栽培作物和野生种的区分。有鉴于此,植物微体遗存分析手段则可以从另一角度为此项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近年来,作为植物微体遗存研究手段之一的淀粉粒分析在国际上发展很快,主要用于石器功能分析、农业起源与扩散、以及古环境重建研究中,至今已取得了不少成果[8]。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长链化合物,以淀粉粒的形式贮藏在植物的根、茎及种子等器官的薄壁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同的植物淀粉在形态、类型、大小、层纹和脐点等方面各有特征,因此可以根据淀粉粒的形态特征作为鉴定植物种类的依据之一。与孢粉分析相比,淀粉粒分析在有些科属可以达到种级的高分辨率,而且与植硅体分析可以优势互补。已有的研究表明,淀粉可以在考古遗物(如石器、陶器以及牙垢等)地层中长时间的保存[9],这也为利用淀粉粒分析进行豆科植物起源研究提供了保证。
淀粉粒分析的原理与孢粉及植硅体分析类似,在进行古代淀粉的鉴定识别前,也需建立起可以作为比对的现代植物淀粉数据库。因此,本文收集了豆科植物中常见的7个属,10个种(其中鹰嘴豆属中选择回回豆及脑豆两个亚种,大豆属中野大豆也选择大粒型和小粒型两个亚种)的现代样品,进行了淀粉粒的提取及形态分析,拟建立起不同豆科植物种属淀粉粒区分及鉴定的系统标准,以此为基础,我们尝试对两个考古遗址的样品进行分析及鉴定。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1)取实验样品1粒,在塑料袋中用锤子敲裂后,使用镊子夹取小块样品置于15毫升离心试管中,加超纯水浸泡12小时;
(2)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一定量的混合液体,滴在载玻片上;
(3)待载玻片上液滴晾干后,用吸管吸取少量20%甘油,滴在载玻片上,而后盖上盖玻片;
(4)用无色指甲油将盖玻片与载玻片接触部位密封;
(5)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40×10倍焦距下观察、记录、拍照,并随机观测100粒淀粉粒(大豆、野大豆大粒型及野大豆小粒型除外),记录其形态特征、长短轴尺寸、均值及变异范围。
为了避免样品之间的相互污染,实验用离心试管均为一次性。在每个实验样品制备完成后,均要对锤子、镊子、玻璃棒等与实验样品接触的器具进行去污处理:首先将这些器具放在大烧杯中进行加热,水沸后蒸煮半小时,以使器具上残留的淀粉粒发生糊化,然后再将其放入超声波中,使用80%功率进行振荡半小时,使残留物与器具发生分离,最后将这些器具从超声波中取出并放在超纯水下进行冲洗,用以进行下一个实验样品。
淀粉粒形态及特征观测的内容包括存在方式(单粒、复粒或半复粒)、形状、脐点的位置(居中或偏心)及状态(开放或闭合)、裂隙形状、层纹有无、表面特征(光滑、褶皱或凹坑)以及长短轴数值。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来自浙江跨湖桥遗址的陶釜内底残片残留物以及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的古人牙结石进行了古代淀粉粒分析,对其中来自豆类的淀粉粒进行了鉴定。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南约4公里,绝对年代为8000—7000 cal a BP[10]。此次选择了探方T0511(8)C层中出土的3个陶片进行研究。在实验室将陶片上附着的残留物用小刀轻轻剔在干净的纸张上, 然后装入样品袋, 记录编号。 每处理完一个样品, 更换纸张, 重新用沸水蒸煮小刀5分钟, 以避免样品间的交叉污染。 每个样品称量0.1克。先加入双氧水氧化残留物并释放出其中的淀粉粒,然后用CsCl重液进行浮选,最后洗去重液,制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陈旗磨沟遗址位于甘肃临潭洮河南岸的马蹄形山间台地上,遗址属于齐家文化墓葬群,根据已有的齐家文化C14年代,将该遗址年代初步定为4000a BP左右[11]。此次选择了编号为M187和M194墓葬中2个个体的3颗牙齿作为研究对象,编号分别为T1、T2、T3。在不破坏牙齿的前提下,我们对所选取的三颗牙齿尝试了不同的提取方法,均发现淀粉粒。牙齿T3的处理方法为,首先用软毛刷清洗牙齿表面,然后放入超声波中振荡,并先后加入5%Calgon和10%HCl去除杂质,最后制片观察。
二、实验结果
1.现代豆类样品淀粉粒分析结果
12个实验样品中均发现淀粉粒,但值得注意的是大豆及野大豆小粒型中多为油脂类物质,仅发现极少数淀粉粒(大豆中发现3粒,野大豆小粒型仅发现1粒),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野大豆大粒型中淀粉含量也较低,显微镜视野中淀粉粒分布十分稀疏,因此我们也仅统计了50粒。除此之外,其他9个实验样品中均包含大量淀粉粒,因而我们随机观测100粒淀粉粒。每个样品的具体特征如下(表一):
白巴山豆淀粉粒(图一,a)均呈现单粒,淀粉粒平面结构以近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并有梨形和盾形。脐点居中,多为开放,少数闭合。裂隙形态有树枝状、Y形、线形、翼状等。层纹清晰可见。表面光滑。长轴均值21.47微米,最大值56.90微米,最小值6.55微米;短轴均值18.70微米,最大值48.54微米,最小值6.05微米。
红小豆(图一,b)淀粉粒多为单粒,复粒较少。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圆角三角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等,还发现一例奇怪的矛形。脐点居中,绝大多数开放,少数闭合。大部分淀粉粒有裂隙,裂隙形态以树枝状为主,并有线形、翼状等。层纹较明显,表面绝大多数光滑,偶见凹坑,部分可观察到褶皱。淀粉粒长轴均值32.86微米,最大值56.91微米,最小值7.49微米;短轴均值26.25微米,最大值48.08微米,最小值7.46微米。
白豌豆(图一,c)淀粉粒多为单粒,复粒较少。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圆角三角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纺锤形等。脐点居中,多数闭合,少量开放。部分有裂隙,裂隙形态以树枝状为主,并有线形、Y形、翼状等。层纹较明显,表面绝大多数光滑,部分可观察到褶皱。长轴均值23.10微米,最大值40.66微米,最小值5.43微米;短轴均值17.21微米,最大值30.09微米,最小值4.61微米。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椭圆形有裂隙的淀粉粒用笔尖敲击后旋转成圆角三角形,并且裂隙基本消失。
蚕豆(图一,d)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圆角三角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肾形等。脐点居中,大多闭合,少量开放。少量标本可见裂隙,形态以线形、树枝状为主。粒径大于10微米以上的淀粉粒均可观察到层纹,且较为清晰。表面绝大多数光滑,有少量可见凹坑。长轴均值23.02微米,最大值41.89微米,最小值5.37微米;短轴均值16.86微米,最大值36.44微米,最小值3.86微米。
红扁豆(图一,e)淀粉粒绝大多数为单粒,仅发现复粒1粒。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圆角三角形等。脐点居中,超过半数闭合,少量开放。部分有裂隙,裂隙形态以树枝状为主,并有线形、翼状等。层纹比较明显,绝大多数表面光滑,粒径较小的部分圆形淀粉粒可观察到凹坑。长轴均值18.65微米,最大值41.14微米,最小值5.40微米;短轴均值14.03微米,最大值22.94微米,最小值4.58微米。椭圆形有裂隙的淀粉粒用笔尖敲击后也可旋转成圆角三角形,并且裂隙基本消失。
回回豆(图一,f)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圆角三角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肾形、葫芦形等。脐点居中,大多数闭合,少量开放。部分有裂隙,裂隙形态以树枝状、线形为主,并有少量Y形、翼状等。层纹较不明显,但绝大多数仍可观察到。粒径较小的部分圆形淀粉粒可观察到凹坑。少量圆角三角形及近圆形淀粉粒表面可观察到褶皱。长轴均值16.10微米,最大值28.45微米,最小值5.11微米;短轴均值11.96微米,最大值19.83微米,最小值4.88微米。椭圆形有裂隙的淀粉粒用笔尖敲击后旋转成圆角三角形或葫芦形,并且裂隙基本消失。认为葫芦形是圆角三角形的一种变形。
脑豆(图一,g)淀粉粒基本均为单粒,复粒仅1粒。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和梨形。脐点居中,过半数开放,少量闭合。多半可观察到裂隙,形态以树枝状及线形为主,并有少量Y形、翼状等。均可见层纹,且较为明显。表面光滑。长轴均值18.63微米,最大值31.13微米,最小值6.13微米;短轴均值14.22微米,最大值23.42微米,最小值5.48微米。
绿豆(图一,h)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平面结构以椭圆形为主,并有少量近圆形、圆角三角形、肾形等。脐点居中,大多开放,少量闭合。多数可见裂隙,形态以树枝状及线形为主,并有少量Y形、翼状等。层纹清晰。表面光滑。长轴均值17.51微米,最大值36.16微米,最小值5.58微米;短轴均值13.33微米,最大值23.23微米,最小值3.75微米。
菜豆(图一,i)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平面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其次为近圆形,还发现少量肾形及圆角三角形等。脐点居中,绝大多数开放,100粒中仅有1粒闭合。裂隙大部分为树枝状,其次为线形。均有层纹,且十分清晰。表面大多数光滑,部分可见凹坑,偶见褶皱。长轴均值29.24微米,最大值52.06微米,最小值14.77微米;短轴均值23.27微米,最大值36.65微米,最小值13.43微米。
大豆(图一,j)样品中仅发现2粒淀粉粒,显微视野下绝大多数为油脂状物质。均为近圆形,脐点居中,闭合。未见裂隙,无层纹,表面光滑。长短轴数值分别为5.59微米、5.47微米,3.65微米、2.83微米。由于淀粉粒数量较少,因此形态特征及尺寸大小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野大豆大粒型(图一,k)淀粉粒均为单粒。淀粉粒平面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偶见近圆形及多边形。脐点居中,绝大多数闭合,偶有开放。绝大多数未见裂隙,仅1粒可见线形裂隙。绝大多数有层纹,但不明显。表面绝大多数有凹坑,少量光滑。由于其淀粉含量较低,故仅测量了50粒。长轴均值18.74微米,最大值30.87微米,最小值7.38微米;短轴均值14.36微米,最大值23.87微米,最小值6.05微米。
野大豆小粒型(图一,l)中仅发现1粒淀粉粒,显微视野下绝大多数为油脂状物质,也可见少量细胞组织。此粒淀粉粒为肾形,脐点居中,开放。有贯穿横轴的线形裂隙。无层纹。表面光滑。长轴13.97微米,短轴12.15微米。与大豆类似,淀粉粒数量太少, 因此其普遍性特征还有待将来深入研究。
通过上述12个实验样品淀粉粒的观测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淀粉粒绝大多数为单粒形式,仅在红小豆、白豌豆、红扁豆及脑豆中发现极少数复粒形式。形状以椭圆形、圆角三角形及近圆形最为常见。脐点均居中,大多具有树枝状深裂隙。绝大多数具有层纹,且较为清晰。表面多为光滑形态,偶见褶皱及凹坑。长轴均值在16.10—32.86微米范围内。这些组合特征十分鲜明,可以使豆科植物淀粉粒很容易与粟黍类[12]、坚果类[13]、麦类[14]、水稻[15]等其他科属进行区分。
(2)大豆淀粉虽仅发现两粒,但其形态特征及尺寸大小较为接近,应具有一定指示意义。此两粒淀粉均为颗粒微小的近圆形,且无裂隙,无层纹,这使得其十分易于和其他种属的豆科植物淀粉相区分。由于其颗粒十分微小,因此在考古样品中不易被发现。同时也暗示,在今后的考古样品观察时,在200×偏光视野寻找淀粉粒后,应该再进行一次400—500×查找,以免发生微小淀粉粒遗漏。
(3)野大豆大粒型96%表面具有凹坑,而其他种属淀粉粒中较少见到此种形态,表面大多较为光滑;层纹则相对较为模糊,而其他种属淀粉粒多为明暗相间的清晰层纹。并且绝大多数不见裂隙,这也使得其较为独特。这些特征使得其较容易与其他豆科植物种属淀粉粒相区别。小粒型仅发现一例淀粉粒,其尺寸偏小,明显低于其他种属淀粉粒的均值(大豆除外)。
(4)在全部实验样品中,长轴均值存在差异,其中红小豆为32.86微米,为实验样品中尺寸最大者,并且单体标本长轴最大值为56.91微米,也是所有观察样品中最大的一粒。回回豆则是所有实验样品中长轴均值最小的种属,为16.10微米,并且单体标本长轴最小值为5.11微米,也为所观测样品中最小。
(5)所有样品的平面形状中,白巴山豆较为独特,以近圆形占主体地位,为56%,椭圆形仅占33%。而其他种属中则都以椭圆形占主导,在野大豆大粒型中可高达96%。而在其他种属中较为常见的圆角三角形,在白巴山豆、脑豆及野大豆大粒型中则不见。还有一些种属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态,比如红小豆中发现的矛形淀粉粒,回回豆中的葫芦形淀粉粒等。这些形态在其他种属中则未见到,因而可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6)在所观测样品中,脐点均为居中状态,未见明显偏心现象(比如藕、土豆等块根、块茎类)。但开放及闭合比例则有所不同,白巴山豆、红小豆、脑豆、绿豆及菜豆都以开放状态占多数,其中菜豆更高达99%。而白豌豆、蚕豆、红扁豆、回回豆及野大豆的脐点则以闭合为主,其中野大豆大粒型脐点闭合比例达到98%。
(7)在裂隙方面,大多数为树枝状裂隙占主导地位,其次线形裂隙也较为常见,因此仅从裂隙形态方面很难对不同种属进行区分。不过比较独特的是野大豆大粒型,其几乎不见裂隙。在层纹方面,绝大多数样品均可见层纹,但值得注意的是,回回豆及野大豆大粒型层纹较为模糊,为隐约可见状态,与其他种属清晰可见的层纹差异明显,可作为鉴定依据之一。在表面形态方面,绝大多数均为光滑形态,但野大豆大粒型、回回豆、菜豆中凹坑则占有不小比例,分别为96%、25%、21%。这一特征在进行种属鉴定时也可作为参考依据。
2.考古样品实验结果
在跨湖桥遗址三个陶片上共观察到41颗淀粉粒,可分为7类。其中一类共有5粒,淀粉形态呈椭圆形或者圆形,粒径很大,平均粒径约为40微米。脐点居中,开放,有层纹,有时有裂隙穿过脐点(图二,a、b)。综合其形态特征及数值参数,我们将其定为小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淀粉粒。将其与现代小豆淀粉粒进行比较, 其差别仅在于十字消光不完全, 这是由于淀粉粒经过蒸煮以后产生糊化所造成。跨湖桥遗址浮选出的碳化种子中也发现有豆科植物[16],这为我们的鉴定提供了一个佐证。
在陈旗磨沟遗址三颗牙齿上共观察到48颗淀粉粒,可分为7类。其中一类淀粉粒形态呈肾形或者椭圆形,脐点居中。有些隐约能看到层纹。共有3粒,其中2粒有放射状裂隙,另外1粒边缘周围有一凸起的棱,中间下凹。长轴分别为24.9、25.5和17.6微米,短轴分别为18.7、20.1和12.4微米。综合其形态特征及数值参数,前2粒(图二,c)鉴定为豌豆(Pisum sativum Linn.),最后1粒(图二,d)为回回豆(Cicer arietinum Linn.)。
三、结论及存在问题
本文虽对12个实验样品的淀粉粒进行了详尽观测,并找寻出一些鉴定标准,但部分样品尚缺乏统一精确的判别依据。并且大豆及野大豆小粒型所观察到的淀粉粒数量极少,有待采取其他方法进一步提取分析。此外,豆科植物种属众多,本文仅选择常见的12个种属进行研究,其他大多数种属尚未涉及,有待今后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收集更为齐全的样品,以期早日建立起豆科植物完整的淀粉粒数据库,为鉴定考古标本中的豆科植物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考古遗址中, 从距今9000年前的舞阳贾湖遗址,到历史时期墓葬中,都有豆科植物发现, 但能鉴别出的只有大豆或者野大豆[17]。中国是小豆的原产地[18],马王堆一号汉墓[19]以及洛阳烧沟汉墓[20]中均有小豆遗存出土,但在史前考古遗址中还没有发现或者鉴别出来。跨湖桥遗址小豆淀粉粒的出现,说明小豆作为食物,同大豆和野大豆一样在中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历史。另外,这些小豆淀粉粒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古老的小豆遗存。
据研究,豌豆的起源中心可能是埃塞俄比亚、地中海和中亚地区,在近东和欧洲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曾出土过碳化的豌豆种子[21]。我国曾在贡嘎昌果沟(1370 B.C.)[22]以及甘肃敦煌悬泉置(汉代)[23]遗址中发现过豌豆。鹰嘴豆属则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24],其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温暖而又较干旱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地。我国西北地区也比较适合鹰嘴豆属的生长,在新疆地区已有2500多年栽培历史[25]。但迄今为止,考古遗址中尚未发现鹰嘴豆属碳化颗粒。此次通过淀粉粒分析,在陈旗磨沟遗址人牙残留物中发现豌豆及鹰嘴豆属回回豆淀粉,证明早在距今4000年前后,豌豆可能已经传播到甘肃境内,并且成为当时先民的重要食物之一。这一发现对研究豌豆和鹰嘴豆如何从起源地传播至我国,以及传播时间和路线等一系列课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
[1]a.江玉祥:《论大豆及相关豆制食品的起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b.周昆叔,叶万松,刘长江:《中国最早大豆的发现》,《中国文物报》2002年 3月22日第7版。
[2]a.权臣汉:《大豆的起源》,《韩国的Kong研究》1985年2卷1期;b.郭文韬:《中国大豆栽培史》,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年。
[3]王金陵:《大豆与选种》,载《中国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研究》,科学出版社,1958年,第228页。
[4]崔德卿:《大豆栽培的起源和朝鲜半岛》,《农业考古》2004年3期。
[5]同[1]b。
[6]刘长江,靳桂云,孔昭宸:《植物考古——种子和果实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87页。
[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41卷,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36页。
[8]a.Piperno D R,Holst I. The presence of starch grains on prehistoric stone tools from the humid Neotripics: Indications of early tuber use and agriculture in Panam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998, (25): 765-776; b. Piperno D R, Ranere A J, Holst I, et al. Starch grains reveal early root crop horticulture in the Panamanian tropical forest. Nature, 2000, 407: 894-897; c.Piperno D R, Weiss E, Holst I, et al. Processing of wild cereal grains in the Upper Palaeolithic revealed by starch grain analysis. Nature, 2004, 430: 670-673; d.Piperno D R, Husum-Clary K, Cooke R G, et al. Preceramic maize from central Panama: Evidence from phytoliths and polle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85, 87: 871-878; e.Zarrillo S, Pearsall D M, Raymond J C, et al. Directly dated starch residues document early formative maize (Zea mays L.) in tropical Ecuador. PNAS, 2008, 105(13): 5006-5011; f. Yang X Y, Yu J C, Lü H Y, et al. Starch grain analysis reveals function of grinding stone tools at Shangzhai site, Beijing. Sci China Ser D-Earth Sci, 2009, 52(8):1164-1171; g. Lu H Y, Yang X Y, Ye M L, et al. Culinary archaeology:?Millet noodles in Late Neolithic China. Nature, 2005, 437: 967-968.
[9] a.Torrence R, Barton H. Ancient starch research. Walnut Creek: Left Coast Press. 2006. 1-256 ; b. Henry A G, Piperno D R. Using plant microfossils from dental calculus to recover human diet: a case study from Tell al-Raqā, i, Syri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08, (35): 1943-1950; c. Piperno D R, Dillehay T D. Starch grains on human teeth reveal early broad crop diet in northern peru. PNAS, 2008, 105(50):19622-19627.
[10][16]浙江省文物考古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53—277页。
[11]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111—136页。
[12]杨晓燕,吕厚远,刘东生等:《粟、黍和狗尾草的淀粉粒形态比较及其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潜在意义》,《第四纪研究》2005年25卷2期。
[13] 杨晓燕,孔昭宸,刘长江等:《中国北方主要坚果类淀粉粒形态对比》,《第四纪研究》2009年29卷1期。
[14]韦存虚,张翔宇,张军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大、小淀粉粒的分离和特性》,《麦类作物学报》2007年 27卷2期。
[15]韦存虚,张军,周卫东等:《水稻胚乳淀粉体被膜的降解和复粒淀粉粒概念的探讨》,《中国水稻科学》2008年22卷4期。
[17]a.刘长江,靳桂云,孔昭宸:《植物考古》,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60—201页; b. Lee G, Crawford G W, Liu L, et al. Plants and people from the early Neolithic to Shang period in North China. PNAS, 2007, 104: 1087-1092.
[18]宗绪晓,程须珍,王述民:《食用豆类》,载《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粮食作物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406—425页。
[19]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20]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112、155页。
[21] D·罗伊·戴维斯著,郭高球译:《豌豆的演化》,《青海农林科技》1982年2期。
[22]傅大雄:《昌果沟遗址新石器时代农作物遗存的发现、鉴定与研究》,《考古》2001年3期。
[23]甘肃省考古所悬泉置遗址发掘队:《汉悬泉置遗址发掘获重大收获》,《中国文物报》1992年1月5日第1版。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2
随着今年一二月份各项工业数据的公布,原本乐观的市场预期突然变得谨慎起来。而受此影响,原本疲弱的股市更是受不了刺激,在近一周内毫无理性地杀跌。一时间一切行业,所有公司的前景都变得“不确定”起来。
我们注意到,在上周国家公布的一二月份工业利润数据中,电力行业不幸成了“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的最有力证据。当然,与此相关的电力板块就成了市场上最严重的灾区。曾经作为风光无限的五朵金花之一,现在却成了市场争相抛售的“鸡肋”。那么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姚伟,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泰君安公用事业行业首席研究员,对电力行业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是最早提示电力可能面临盈利能力下滑风险的分析师,曾推荐长江电力、金山股份、国投电力等。于2007年9月入围“2006年度中国最佳分析师”。
姚伟认为,与五朵金花闪耀的时代不同,现在电力行业面临着或许是“最坏的时代”。其实,在2007年初,一向谨慎的姚伟就意识到,对于通胀的担忧以及煤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可能会给行业造成一定消极影响。从2007年初他发表的一则行业研究报告《行业数据、改革政策隐现良好前景》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此时通胀预期加大、煤炭持续上涨市场纷纷猜测国家有可能调高电力价格,但在分析06年行业各项数据后姚伟认为,虽然由于工业用电的需求旺盛,电力行业增长较快,但相关公司盈利能力没没有因此而超出市场预期。同时,姚伟认为,对电力行业应该持谨慎的态度,为此,在关于行业投资策略上姚伟指出,应该选择“将在节能降耗的行业结构调整中显著占优、有资产整合预期的个股机会”。很显然,与其他市场分析人士相比,姚伟认为电力行业的投资机会并不完全来自于发电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改变,而在于政策及行业整合所带来的机会。在此后的报告中姚伟提出,由于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醒投资者关注水电类公司。他在2007年2月发表的一则关于长江电力的公司炎及报告中指出,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与太阳能相比,更具成本优势,而且受国家环保政策大力支持,在电力市场竞价上网中具有优先上网的天然优势。而长江电力作为独享三峡水电资源中国最大的水电上市企业,前景广阔。他认为公司拥有装机容量,在国内水电公司中运行成本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后,水力发电的重要性被抬高,在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环境下,水力发电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显现,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应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投资理念,因为在电力需求增长的背后,姚伟看到的却是行业面临的煤价、政策等不利因素,所以他对水电情有独钟。我们再回到2007年2月,按照当时长江电力公布的年报,长江电力业绩并没有达到市场预期,而受此影响长江电力的股价也一跌再跌,最低时曾不到9元。要知道,在去年年初大盘股是并不受欢迎的,但经过综合分析后,姚伟仍然将长江电力的目标价定在15元,而这是多数市场人士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但事实证明,姚伟是“错”了,因为在2007年长江电力最高价是23.82元,比他认为的最高价还高出50%。
再来回答前文所提到的疑问,现在电力行业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煤电矛盾激化行业进入“最坏的时代”
在谈到目前电力行业的遭遇时,姚伟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祸首在于:煤电矛盾的激化。由于煤炭的持续上涨,火电企业勉力支撑,但自然灾害雪上加霜,使得电力企业不能不独自面对这种困境。08年初全国大范围持续降雪、冻雨灾害,华中、南方电网辖区电厂煤炭库存告急,大量电企存煤降至警戒线以下。但姚伟指出,本次雪灾之前火电行业盈利数据已开始恶化。雪灾造成煤炭运输通道不畅,并破坏部分省区电网设施,使火电企业经营状况雪上加霜。2008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显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仅82亿元,同比下降61%。因此姚伟判断,细分行业中的火电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将超过这一数字。也就是说就火电类公司可能情况更糟。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期电力板块会疯狂杀跌了。
正如上述分析的一样,电力行业短期实在难以乐观,而市场很显然是加倍放大了对这种不利状况的担忧。那么除了市场预期的第三次煤电联动外,我们投资者对于电力行业还有什么期待呢?而哪些公司会在未来一鸣惊人?
行业风险不可避免投资水电是上佳选择
姚伟在07年底发表的2008年行业投资策略中曾提出,“建议关注大型水电公司,并根据对电价上调的时机判断增持龙头火电公司。假设二、三季度之间第三次煤电联动得以实施,则在二季度火电利用率底部出现迹象渐趋明显之时,增持可代表整个行业的大火电公司及综合利用率回升预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中型火电公司”。从目前的行业运行趋势来看,应该说姚伟的观点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即08年一季度不是增持火电股的好时机,而水电(尤其是大型水电公司)由于几乎没有上游成本压力,业绩稳定性高于火电(不考虑极端来水带来的影响),是抵御通胀的良好投资品种。
在姚伟看来,水电得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还来自于火电。为此,姚伟对几家主要火电公司08年业绩对煤炭价格涨幅的敏感性做了测算(假设08年年中电价调整5%,折合全年约2.5%),华电国际由于其较低的毛利率水平,对煤价上涨最为敏感;而国电电力、国投电力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原因是水电贡献利润比重大、机组折旧到期等不受煤价影响的因素;华能国际的敏感度水平则相对最接近于整个火电行业的水平。在假设08年中期火电电价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情况下(谨慎起见,假设水电电价不变),对大型电企进行的盈利敏感性分析发现,华电国际对于电价的敏感性仍然最高,而国电电力由于水电比重相对较高且其火电业务毛利率较高,对电价敏感性在几家公司中最低。
从上述姚伟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火电公司业绩风险释放仍显不够充分,08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已经印证了姚伟关于“08年一季度是本轮火电业绩低谷的判断”。而二季度乃至整个2008年,行业盈利能否有转机都主要取决于电价能否上调,机组利用率和资产注入等因素只能对个别公司的业绩带来较显著影响。
姚伟预计4、5月份仍难看到第三次煤电联动的实质性进展。而政府对部分火电企业给予补贴的可能性存在,但不宜对其过于乐观。所以目前姚伟建议关注3月份PPI及CPI数据,结合政府对煤、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的调控尺度变动,以便对电价上调的时间、幅度进行判断。
在最近发表的电力行业第二季度策略报告中,姚伟重申了对现阶段水电行业的看好。他认为,2007年底节能调度已在部分省区进行了试点,根据相关测试数据得知,其间水电机组利用率有较明显提升。考虑到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压力,节能调度有望在其他符合条件的省份进行推广。在火电行业盈利能力无明显好转趋势的时候,水电行业(尤其是大型水电)盈利能力稳定并有潜在的内生增长空间,显得尤为可贵。考虑电价调整,主要电力上市公司08~09年平均动态PE为21.6和17.6倍(如电价不调整此PE为27和24倍左右),已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燃料成本高企的影响。因此姚伟建议持续关注龙头水电公司长江电力及业绩对煤价敏感性相对较小且资产注入空间较大的国电电力。
目前姚伟关注的重点公司评述:
长江电力(600900):盈利稳定,通胀周期受益者
水电龙头公司,稀缺资源的占有者,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战略布局初具雏形。经过数次大手笔对外投资,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在珠三角、长三角和湖北地区的战略布局;
2008年,公司几笔战略投资或将看到收益,包括投资收益、参与地方电源建设、被投资对象整体上市等;
整体上市进度不确定性不可忽视,但2008年加速“常规”机组收购将是业绩增长的必要条件,值得关注;
预计07-09年EPS分别为0.59、0.67、0.71元,近期股价受系统性风险影响跌至安全区域,即便从国际水电公司估值来看仍较有吸引力,维持“增持”评级。
华能国际(600011):大象起舞仍待时日
2007年业绩与06年基本持平,扣除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后净利润同比略降;
2008年公司合同煤价格涨幅约12%,此部分占公司燃煤总量约65%(已考虑合同履约率)。预计全年综合煤价涨幅在12-15%之间,成本压力较显著;
公司计划2010年前可控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装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仍可达12-15%;
近期将收购华能集团持有的新加坡大士能源100%股权,带来8.3%的权益装机增长。我们对公司介入相对稳定、成熟境外市场对公司价值的提升持肯定态度;
未来业绩受电价影响极大,假设公司08年综合煤价上涨13%,电价下半年有6%左右的提升(不排除上调幅度超出预期的可能),不考虑非经常性收益,预计公司08~09年EPS为0.35和0.51元,维持“谨慎增持”评级。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3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 需求侧管理 市场需求为导向 拓展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也在迅速的开展进行。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相关的企业也就开始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然的要引进相应的市场机制,遵循客观的市场规律促进自身的发展。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是市场化环境下的要求,但是在目前的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还依然的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营销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管理力度不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的经营理念仍比较传统,没有较强的营销意识。一直以来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体制的束缚,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仍处理相对比较落后的水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市场经济的研究不够,认识的程度仍相对较低。所以,在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创新能力,市场开拓和发展能力不足。与此同时对于市场化的营销缺乏足够的了解,没有先进的营销理念作支撑。
2.体制较为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长期以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营销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于营销还相对比较的陌生,没有全面的了解。在制度的建设上也是出于严重滞后的状态,没能实现整个营销体系的建构,营销体制不够健全。
3.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营销的认识不够,服务意识和观念较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力企业一直出于垄断的地位,这就造成了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一定的服务意识。在企业的改制中就会出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难以适应市场营销的发展要求,缺乏竞争意识。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实现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强体制的管理和建设,完善企业的制度。而作为企业的具体工作人员就要树立营销和服务的意识,以顾客为导向,加强市场化条件下服务和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的变革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的营销需要出发,注重营销队伍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营销能力,改变以往自大的状态。灌输和强调危机感和责任感,真正的让企业的工作人员意识到改革的需要,参与到企业的营销业务当中。在人才和管理体制建立完善之后,我们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营销的管理,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居民用电市场的开拓。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必须采取积极的销售策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刺激客户选择电能消费,与此同时要维护客户的忠诚度。在这方面,电力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推广,比如加大用电知识宣传,同时倡导用电的新观念,进而引导和促进对电力的相关消费。开展电气化示范小区的建设,帮助客户了解和树立现代、时尚的生活观念,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积极开展市场分析,应对可替代能源的竞争。
2.加强电费的回收管理。电力企业实现营销管理需要加大对电费回收考核的力度,在这方面要严格的落实《电费回收考核办法》,同时确全面回收。对于新增和新装的用户,或者是交费不积极的老用户要推行预付费装置,避免用户发生欠费情况,从而降低电费回收风险。运用法律手段,运用科学正当的方法对恶意的欠费用户进行催收,从而确保电费回收。对电费的回收上,营销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建立电费风险防范机制,实现电费的按时回收。另一方面针对季节性排灌用电的临时电户,还采取预收电费的办法以防止用户的欠费现象。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新的营销策略,比如积极的和银行、邮储以及通信等拥有服务窗口的机构进行有效合作,大力宣传银行卡代扣,并辅以相应的抽奖活动,提高客户代扣的积极性。
3.加强供用电合同管理的建议及对策。健全供用电合同管理机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避免因合同管理缺失引发的法律纠纷发生。实行分级审核制、分项签字制、专工审查制、责任追究制等四制,规范高压供电合同和低压供电合同的管理,提高合同修签质量。建立合同内部会签流转分级审核责任,严把合同签约质量关,降低和杜绝合同修签错误和遗漏。建立合同计算机管理系统平台,统一模式,提升供用电合同管理水平。
在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下,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电力营销必须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把电力营销定位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其次,电力营销的开展应立足于“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应当充分利用目前“两网”改造的有利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瓶颈”,满足广大用户的用电需求,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对各项业务进行监控,才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第三,基于买方市场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电力营销理念。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是一个买方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供电企业应当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的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需求,充满市场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第四,进行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政企分开后,电力企业仍然是一个接受政府监管的企业,因此,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同时,还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市场营销政策和业务范围,从事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4
9月19日,中电国际发展在香港举行了上市推介会,向200多位基金经理及投资银行家宣布,计划发行9.9亿股股票,价格区间为每股2.10港元至2.60港元,市盈率在11.6倍至13.6倍之间,筹资 3.3亿美元(约27亿元人民币)。上市后,中电国际持有上市公司67%的股份继续扮演大股东角色,而公众股将占33%。中电国际发展的上市是继中海集运(2866.HK)及平安保险(2318.HK)今年6月上市以来,内地企业在香港最大的股权融资项目。
“负责这个项目的小组已经忙着在世界各地预路演了。”来自主承销商美林证券的消息说。如无意外,中电国际发展将在10月15日以代码2380在香港主板上市交易。
几个月前,中电国际的抱负还远不止于此。当时定下的筹资目标高达9.09亿美元〜13.6亿美元,并打算于7月上市。不过此后,中电国际以股市在夏季市场交投转淡之前便已下跌为由,推迟了发行计划,更大幅调低招股定价区间,缩水上市。“从市场上看,这个价格肯定是被低估了。”电力行业专家、正在筹备中的高华证券发起人之一熊云说。
十年筹划
在香港市场,中电国际发展是第五只亮相的国内电力股。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电国际发展并未被赋予为“电力重组上市”开路的任务,更大程度上只是完成其上市夙愿、为母公司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下称“中电投”搭建一个融资平台。
为了上市,中电国际走过了十年的时间。
中电国际成立于1994年,是当时统管国内电力政企大权的电力工业部设在香港的“融资窗口”公司。随着国内电力体制改革在1997年拉开帷幕,中电国际被纳入为分离政府的企业经营职能和监管职能而设立的国家电力总公司。截止到2002年底,中电国际总装机507.5万千瓦,总资产130亿元,净资产50.52亿元,实现净利润7亿元左右。
“从成立开始,中电国际便一直有上市的计划,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一位长期关注电力行业的投行人士称。在中电国际迟迟没有上市动作的时间里,国内已经有三家电力公司顺利登陆香港证券市场。1995年至1999年间,大唐发电(0991.HK)、华能电力(0902.HK)和华电国际(1071.HK)相继以H股形式上市。
2002年12月,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厂网一体、垄断经营的国家电力总公司被重组,分割成两家电网企业――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以及五家独立的电力企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大唐发电集团、华电发电集团、国电电力发展集团和华能集团。随着这次电力行业的重组,已经在香港上市的三个公司分别整合入大唐、华能和华电三大集团。中电投则拿到了总部在香港的中电国际。
在这次重组中,中电投获得了3015万千瓦的可控装机容量, 2222万千瓦的权益装机容量,拥有上市公司漳泽电力、九龙电力、上海电力,并拥有原国家电力公司全部的核电资产。目前注册资本金达人民币120亿元,资产总额801亿元。在资产实力上中电投成为中国电力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旗下却只有漳泽电力、上海电力等几家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电国际在香港上市后,这家公司便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中电投在海外融资的平台。”熊云说。
事实上在电力重组后,中电投便着力经营中电国际。2003年7月,中电国际同澳门电力公司另外两大股东葡萄牙电力公司、中法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完成股权交易,中电国际耗资3亿澳元购得澳门电力6%的股权,成为澳门电力公司的第四大股东。这次购并也是中国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国有电力企业第一次进行境外电力资产并购。
2004年1月12日,中电国际在北京一次性购买七台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投入到位于安徽和河南的两个煤电联营基地,涉及金额40亿元人民币,这是国内迄今为止一次性签订价款最大、台数最多的发电机组订货合同。
2004年3月24日,充当上市的中电国际发展在香港注册成立,由中电国际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的中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China Power Development Limited, 下简称中电发展)全资拥有,中电国际总经理李小琳任董事会副主席及执行董事。中电国际于2004年春季正式启动了海外上市步骤。
又一个注资故事
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中电国际发展在大华显继(香港)有限公司电力行业研究员李浩章眼里,依然只是一个小规模的电力企业。为了将投资者的眼光引向未来,在上市前不断向中电国际发展注入资产便成了第一步。“现在中电国际发展的装机容量只有300多万千瓦,技术比较低,三年内(装机容量)翻一番的可能性很大。”李浩章说。
中电国际用来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主要卖点是其未来几年内的增长潜力――保荐人美林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电国际发展会大幅度扩充装机容量,它目前的发电能力是301万千瓦,而2009年,这个数字有望上升到1080万千瓦。
发电能力的增长来源有三:
其一是该公司本身的扩容计划。中电国际持有的安徽平圩电厂二期(100%权益)、河南姚孟电厂二期(100%权益),及湖北黄冈大别山电厂(89%权益),在2004年至2009年将扩容360万千瓦,中电国际占其中的346.8万千瓦。
其二是收购母公司中电投的资产。现在中电国际为中电投管理六家电厂,分别位于辽宁、山西、福建、江西、安徽及江苏,此间中电投持有的装机容量为332.2万千瓦。美林报告指出,中电国际发展有优先权以市场价格购入这些资产,预计所有收购将于2009年以前完毕。
其三是在A股上市的上海电力(600021.SH)的25%股权。上海电力9月9日公告证实,公司收到第一大股东中电投的函文通告,中电国际发展可以购买中电投持有的上海电力25%股份的期权,自2004年10月29日之日起生效,为期三年,作价由双方商定。上海电力为电力板块蓝筹股,主营火力发电,获得上海电力期权,对于中电国际上市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通过这些资产注入,中电国际为中电国际发展制造了一份不错的财务报表。初步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已注入的资产在2001年至2003年财年保持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较2002年收入增长近3.34亿人民币,增幅13%,而2004年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的收入增长已超过2亿,增幅11%。
“基金经理们对电力行业的中长期发展持正面态度,对中电国际发展也有兴趣。”大华显继(香港)有限公司电力行业研究员李浩章说。
在他看来,国内自2003年出现的“电荒”,最快要到2007年才可能告一段落,在此之前,国内电力的供求都将维持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对上市的电力公司而言,是一个好消息。持此观点的还包括承销商美林以及野村证券。
不过,美林的报告同时也指出,由于目前国内电力短缺局面严重,投资者担心大幅扩容将带来一定程度的电力过剩,导致利润下滑。事实上,除了中电国际发展,其他几家电力公司也都设计了庞大的扩容计划。北京大唐(0991.HK)已宣布在八年内将装机容量由现在的1041万千瓦翻一番,华能国际(600011.SH)(0902.HK)计划到2010年,将装机容量由现在的1883.2万千瓦增至3591.1万千瓦,华电国际(1071.HK)则会将装机容量由858万千瓦增加到2010年的2300万千瓦。因此,中电国际发展的“增长故事”与其他公司并无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中电国际此次选择的以红筹而非H股形式上市。相对于H股,红筹股对投资者的限制较小,一般在上市后六个月的冻结期后,大股东便可以自由在市场减持套利,而不需内地监管机构的批准。这不仅使得中电国际发展更容易行使期权等激励机制,也利于未来进行减持,改善内部管理。
电荒的背后
中国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煤电矛盾和电价改革一直是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内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也是国外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中电国际发展上市之际,仍然被此中的不确定性困扰。
根据初步招股书提供的资料,热能占中国发电能源的比例始终在80%以上,因此煤炭价格在企业发电成本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由于国内煤价是市场化的,而电价则是中央调控型的,煤电价格始终处在一种博弈当中。2000年以来,全国平均煤炭价格涨幅超过20%,电煤的市场价格实际已经超过200元。由于煤炭储备量的下降及国家对小煤窑的多次清理,在未来几年里,煤价持续上涨已成定局,一个业内通用的简单的公式是:煤价每上涨1%,电力企业的净收入将减少2.5%。
基金经理们都表示了对煤价的关注。“计算中电国际发展的利润空间时,我们主要关注公司的电厂分布,尤其是有没有煤矿在电厂旁边。”李浩章说,“即使电厂在沿海,只要与煤炭供应商有长期合约,就没问题,但如果需要在现货市场购买煤炭的话,成本就太高。”
虽然招商证券的报告认为,中电国际下属的几家电厂均靠近煤炭生产区,并拥有两家煤矿公司,在原材料方面可以享受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市场的整体格局依然预示着发电企业利润空间的缩小。
据美林证券的报告预测,中电国际2004年及2005年的燃料费用增长幅度均高于营业额的增长幅度,其中今年的形势最为不利,预计营业额只会增长6.2%,至31亿元,但燃料费用则增长18.54%,即15.6亿元,这样一来,中电国际扣除燃料费后的盈利不升反跌,只有15.4亿元。美林预计到了2005年,中电国际燃料成本的压力会略为减轻,但增幅仍将达到8.91%,高于营业额5.68%的增幅,同时中电国际享有的部分税收优惠届时也将到期,税收支出将由今年的5300万元增至1.19亿元,令纯利只有3.83%的增长。
除了煤价上涨的因素,要维持电力企业利润的平稳,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国家调高电价。从2003年全国大面积电荒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连续两次调高电价,全国平均每度电的价格提高了近3分钱,但市场上更为关注的,则是目前仍然未见行动的电价改革。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一厂一价”的还本付息电价,主要是按照电力项目还贷期还本付息的需要进行定价。每个电厂的上网电价都有不同,其中差异根据实际发电时间、装机容量、电厂运营时间等因素决定。由各个电厂进行发电成本核算,计算出保证还本付息的上网电价,由当地物价局审核后统一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2003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电价改革方案》。与以往历次的电价改革不同,这次改革将是电价定价机制的彻底变革。《电价改革方案》着重突出价格信号对电力投资的引导作用,使电价成为电力供需的风向标。
根据《电价改革方案》的设计,中国将在未来几年逐步实行一套包括两部制电价、竞价上网、丰枯电价、峰谷电价、需求侧管理在内的新型定价机制。改革后,原来的综合成本电价将被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四部分。输配电价实行监管下的政府定价,发电、售电价格则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
在电价改革的过渡期,上网电价将根据各区域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定价方式,主要是两部制电价的方式,两部制电价将未来的电价分成两部分,即容量电价与电量电价。其中容量电价按发电企业所在区域的平均投资成本制定,电量电价通过发电厂共同竞价决定,只有能够有效控制成本的企业才有生存空间。
目前,“两部制电价”改革已经在东北三省进行试点,如果容量电价比重增加,意味着利润向发电企业方倾斜;而一旦电量电价比重增加,则电网企业更占优势。而且,在发电能力超过用电需求后,上网电价势必下降,电力越充裕,竞争越激烈,发电企业的风险越大。
这些分析足以使冷静的投资者止步,而这被认为是中电国际发展推迟上市和削价的理由。“如果市盈率不高,基金经理的兴趣会比较大。”李浩章说。
逆市筹资热潮
根据承销团美林证券的报告预测,中电国际2005年市盈率介乎9.6倍至11.8倍。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电力公司中,华能电力(0902.HK)2005年市盈率为14倍、北京大唐(0991.HK)为14.3倍、华电(1071.HK)为13倍,以及华润电力(0836.HK)为10.3倍。
“不论是H股还是红筹股,电力公司使用的定价模型都是一样的。”熊云说,“新近发行的股票自然要卖得稍微便宜一点,但是和以往的电力股相比,中电国际的优势并不明显。”
9月21日,中电国际发展在香港进行了路演。中电国际副主席李小琳亲临现场游说。据李介绍,目前,中电国际发展已经获得一个战略投资者和一个财务投资者的青睐。新加坡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Private) Limited)同意其以招股价买入占中电国际发展全部已发行股份3%,暨全球发售股份9.09%的股份,成为其战略投资者。
香港地产大亨,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也将购入相当股份。其名下的私人公司Henderson Financial enterprises Ltd.将以财务投资者身份,按以下两种方案中数目较少的安排买入中电国际发展的股份:一是按2500万美元除以招股价所得股份数,二是占全部已发行股份3%,全球发售股份9.09%的股份数。
仅此两笔入股,已经占去未来33%公众持股中的近20%,由于招股数额并不大,目前看来上市风险较小。“基金经理普遍反应还比较积极,因为价格确实便宜。”一位熟悉国内业务香港的市场分析人士对《财经》说。
根据招股书显示,若招股反应理想,达15至50倍,公开配售部分比例将由一成调高至三成,若超过50倍,公开部分将上升至四成,超过100倍则上升至五成。
尽管中电国际发展在市场上反应平平,但是并未影响国内发电企业新一轮的融资热潮。在中电国际发展上市的同时,电力企业的新一轮融资拉开了帷幕。
五大发电集团中惟一没有登陆香港证券市场的国电公司今年制定了融资计划。5月间,在国电集团2004年度工作计划会议中,国电集团首次向员工公布了公司重组融资的消息。目前国电集团正筹备在香港上市,计划筹资约5亿美元。
除了发电企业纷纷谋求上市,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两大电网公司也在寻求上市的可能。以前,国家电网建设主要是靠发行债券融资。但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赵希正曾表示,“2004年,国网公司将在金融板块运作方面、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有大的动作。”
国网公司近期也公开表示:“电网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单靠债务融资不能解决全部需求。电网公司必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巨大融资能力,实现融资手段的多元化。”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5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和调整,国内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创新。电力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以及其管理体制的革新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其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实现了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知,电力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不仅实现了营销工作高效化和优质化,同时也拓展了电力市场,使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力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电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电力市场;营销理念;拓展与创新;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企业若想谋求进一步地发展,就需要创新自身的营销理念,对电力市场实施强有力的拓展,为自身营销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本文着重围绕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现状以及电力企业营销现状展开分析,进而对创新营销理念、拓展电力市场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索与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电力营销工作者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一、现阶段,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的状况
现阶段,随着我国电网建设趋于成熟,在全国范围内架设了高压电网,逐渐达到了电力资源的远距离传输,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市场逐渐呈现出一种良性竞争的形势,电力行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使电力市场选择性得到显著提升。另外,电力市场竞争模式的转变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发生了变化,为电力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现阶段,国内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状况
(一)电力企业市场意识不够
中国幅员辽阔,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各地的电网建设程度也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电力系统的整体配送效率,进而对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是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性业务,其营销能力直接决定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特性,导致其对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够强烈,没有充分意识并开发电力市场的潜能。另外,个别电力企业未能为客户提供较为有序化、高效化以及优质化的服务,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显著降低。
(二)电力企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使得电力行业垄断性降低,进而同时面临着来自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竞争压力,所以电力企业努力优化自身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客户至上”经营理念的产生,电力企业若想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也应该将这一经营理念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服务意识,将优化服务工作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并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资源投入,进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公信力。
(三)电力企业管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随着电力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广大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得到充分保障。然而,电力企业在电能供应前、供应中以及供应后的服务管理体系还存在不足,需要对管理结构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另外,虽然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营销渠道,但其职能并没有完全发生转变,特别是公共关系、市场策划、服务体系等部分有待提高。所以,电力企业应该充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强化自身内部管理,优化整合自身管理结构,进而为营销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营销理念、拓展电力市场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能力强、素质高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增长,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电力企业为了满足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使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专业营销人才的培养,使其逐渐成为业务能力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营销人才,进而才能为电力企业整体营销水平及营销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宣贯、开展职业素养培训,树立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目标,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然后,在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时,通过典型经验交流、业务能力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其市场分析与专业知识技能。最后,建立一支通晓各项先进营销方法、敢于创新并努力拼搏的营销团队,为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二)对电力营销理念进行优化和创新
为了改善国内电力企业的营销现状,电力企业就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营销理念,使其由传统的重生产、轻营销转向为统筹兼顾生产与营销的理念。第一,电力企业应该将满足市场供需需求作为自身营销工作开展的目标,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理念的创新和优化。第二,电力企业应该对营销和服务产生一定的认识,明确市场营销工作对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并对自身营销和服务进行准确定位,促使营销工作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要求。第三,在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将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当作工作重心,以客户满意度为服务指标,在优化营销工作所有流程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地营销管理体制,进而促进营销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第四,企业还应该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而付出努力,并根据对各项问题逻辑关系以及时间顺序的分析进行营销管理制度的制定,进一步实现服务流程的优化,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三)采用高效、先进的营销方式
现阶段,电力市场价格特性主要分为价格弹性、价格刚性以及价格敏感性。由于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因此,电力市场的弹性价格是较为常见并应该作为电力企业着重考虑的价格特性。例如,对于电能消耗较大的工业企业,电力企业应该运用“直购电”“富余电”等政策降低客户用电成本,刺激客户用电需求。因此,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及时走访电力客户,根据电力用户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营销方式为其提供服务。在工业园区建立客户经理制,及时关注大客户用电建议意见,保障工业正常用电。在城区创新完善党员服务队服务机制,快速处理电力故障缺陷、履行央企扶贫帮困责任担当。在农村建立党员突击队,根据地域节气及时跟踪用电需求,主动解决灌溉等用电困难,做好优质服务延伸工作。
(四)优化并完善电力营销业务流程
优化并完善电力营销业务流程对电力企业精细化营销管理策略的制定产生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一,在电力营销业务流程优化、完善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人员应该关注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国内电力监督管理的具体标准,进而对电力营销业务流程实施完善和优化。第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通过有效措施促使自身内部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奠定基础。第三,电力企业还需要采取首问负责制度和限时办结制度进行服务内容以及服务项目的细化,并不断拓展用电报装途径,实现报装服务流程的精简。从客户申请用电环节开始,到电力企业成功输电结束,在电力营销业务整个过程中应该贯彻“三不指定”的规定要求,即不指定设计单位、不指定设备材料供应厂家、不指定施工团队,并且在业务办理方面,简化客户办理流程,加快自身业务办理速度,进而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的业务服务,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口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企业应该更新发展思路,创新电力营销模式和理念,建立健全的电力营销系统,完善企业经营业务相关数据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营销能力,进一步实现电力营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从而明确划分电力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促使电力营销体系向着优质化、高效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满足现代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为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电力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凯峰,张骁,田拥军,等.浅议电力市场拓展与营销理念创新[J].时代经贸,2014(3):62-63.
[2]范悦.议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5(11):75-75.
电力行业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传输容量 市场均衡 影响分析
就电力行业的发展来看,国际上各个国家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组或变革。线路传输容量的约束对电力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选择了通过相关数学模型和计算的方式,对线路传输容量的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实现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电力市场分析
所谓电力市场是指通过经济、法律等相关手段,以公平公正、自愿互利为原则,对行业中的发电、供电以及输电等进行组织协调的管理运行体制[1]。为了保证电力市场的稳定和秩序,体现电力市场的公平公正,电力市场中的各个参与方都必须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平等原则,电力市场中的发电方和用户组之间都要坚持平等竞争。由于发电供应和价格是电力市场中比较核心的问题,所以要求发电方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价格和规定进行计算,严禁任意提高价格。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指对电力市场中的各种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化,为用户合理选择用电方案提供便利。
二、线路传输容量分析
在线路传输过程中,负荷阻抗等于线路的波阻抗时,会使线路中的各个节点电压、电流没有幅值差,而只有相位差,那么线路传输的自然功率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UN表示线路首端电压。线路传输的输送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n是自然功率,δ是线路的允许传输角,β是6。/100km,l是指线路的长度)。线路的经济输送容量计算公式为:。
三、线路传输容量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
通过3节点系统对线路传输容量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来进行分析,可以借助以下公式计算,各个节点对注入功率和线路的输送功率灵敏系数φji可以表示为:
其中,0节点的是用户组,1、2节点是的发电方,所以对应的参与者就分别是参与者0、1、2.
(一)在没有线路约束的条件下最优相应曲线
在没有线路约束条件下,数学上就可以满足以下公式:
由于是3节点系统,在优化模式的最优条件下可以推算出参与方的最响应曲线:
(二)线路容量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响应曲线
如果线路在传输过程中有容量约束的话,参与者的决策空间φ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约束和不约束[2]。在约束的条件下,传输容量约束是一个严格的等式,在没有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则是一个严格的不等式。假设φ1为严格的不等式,φ2是严格的等式,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其最优响应曲线的交点。
就φ1区域而言,由第二节中的最优响应曲线公式可以推断,如果市场均衡点在这个区域的话,就可以推断出线路传输容量太过于松,那么对市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如果假设在该区域内的参与方的最优响应曲线不相交,那么市场均衡点只可能是困在另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两个区域的边界上面[3]。
就φ2而言,由于在该区域的传输线路容量是一个严格的等式,也就是说,所以ISO模型就可以有如下表示:
其中,qi≥0,i是指发电方;qi≤0,i是指用户。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力市场和线路传输最大允许容量的介绍,以及对线路容量约束条件下的不同区域的最优响应曲线的分析,可以推断出线路传输在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可能不存在有均衡点,如果存在的话,只能是存在与一条线段上。本文主要选择了3节点的系统为例进行的分析,如果是节点和线路更多的复杂网络,其分析过程一样,但是其结果是同样的。
参考文献:
[1] 刘有飞,吴复立. 线路传输容量约束对电力市场均衡的影响[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