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生产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生产特点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1

关键词大豆;生理特点;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2

关键词:服装生产;技术管理;基本特点

中图分类号:TS941.67文献标识码:A

技术管理部门是服装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部门之一,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控制、指挥企业的所有技术活动。加强技术管理主要是为了能够不断丰富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类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物资消耗,在确保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将生产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从而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服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适体性、外观造型美观性、个性风格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服装生产企业已经转换了服装生产形式,这也使得技术管理在现代服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1加强服装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服装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经营利益,会综合考虑国内外贸易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企业各项生产技术活动进行预测、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协调、创新、挖掘、鼓励等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使企业能够处于同行业竞争中相对领先的位置,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技术、生产、计划、劳动人事、成本、设备、质量、经营、物资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这些管理体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秩序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按时完成生产计划;相关的机械设备是否适用;消耗的物资是不是合理;企业经济效益高低;产品成本高低;劳动人事安排是否合理等等,这些管理内容都和企业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紧密相关。有的企业为了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往往会执行总工程师负责制,同时也会安排专职的技术副厂长协助厂长管理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以及技术管理工作。按照《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厂里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由厂长亲自负责,这些都说明了企业质量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

2服装技术管理是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产物

服装企业技术管理是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生产发展慢慢产生形成的。在个体经营管理阶段以及作坊式生产阶段,服装生产的管理技术以及生产技术并没有严格区别,基本上都是个体经营者一个人独立完成业务承接、服装裁剪、人体测量、用料计算、缝制、熨烫、锁钉、包装、产品运送、收款结算等各项作业。个体经营者不仅仅是服装生产的经营者,也是服装生产者,而且还是兼职管理,由经营者本人自己独立协调处理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随着服装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服装实际生产过程中引进了一些专用的设备配备,服装的生产形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原本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生产方式逐渐由批量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不管是服装流行趋势,还是生产效益、产品质量改进等方面分析,现代化服装生产形式相对于个体手工业生产形式而言,会更加依赖技术管理,基本上没有技术管理的情况下,无法确保正常的生产。现代服装生产已经形成了一项系统的工程,每一道生产工序都应该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但每一道生产工序之间也会存在某种必然的相关性,从而有机结合各生产工序。因此一件服装产品往往是由多个人共同合作制成的,如果缺乏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没有合适的指挥者、组织者的话,很难有效协调、督促、检查工序系统,这样也就不可能确保能够有序地进行各项生产活动。技术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同时按照现代服装生产特点可能还会向其他的单位延伸,如外购件生产单位、联营单位、外协作单位等,对和生产相关的各方面都进行严格控制。技术管理工作只有全过程、全面地开展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

3服装生产的基本特点

3.1服装生产之间的相互协作

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加上各种先进专用设备配备的引用,服装生产形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以往的个体生产方式逐渐由批量性成衣生产代替,这种转变也大大增加了生产管理难度。实际上这种困难主要体现生产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相互协作,比如应该怎样做好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怎样有效衔接每一道生产工序,如何使涉及到生产方面的各方建立有效、和谐的协作关系。

3.2依赖材料

实际上服装也就是进一步加工处理纺织工业生产产品所得,服装生产加工并不会使面料的质地以及性能出现改变,只会使面料以及辅助面料的用途以及形状发生改变,将辅料的位置适当转移。因此,只要是涉及到面料、辅料的问题都会出现在服装产品上,这样只会影响到成品服装的质量。因此,服装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面料上的任何瑕疵,包括纬斜、色差或者疵点等等,同时也要严格控制辅料的质量缺陷。如果原料以及辅料经过检查,并没有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投入生产应用中。

3.3生产技术比较专业

相同的服装市场可以发现各种造型、各种颜色的服装,然而因为生产专用设备以及专用生产技术的限制,一个企业很难生产出每一样服装,就算是大型服装公司,在一个生产车间也不可能生产出所有品种服装。根据面料结构划分的话,服装可以分为皮革、针织、梭织等几种类型;根据实际用途划分的话又可以划分成工作服、制服、睡衣、睡袍、时装、休闲服装、礼仪服装、雨衣、男衬衫、防寒服等等。因为大多数企业生产服装都是应用流水作业模式,生产过程中也会应用到各种相应的专用设备,因此服装生产技术的专业性比较突出。

4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内容

服装企业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管理措施,形成全面、系统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局面,有效的管理、控制服装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而确保服装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人为因素对于服装生产的影响最大,而技术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生产稳定性不足,这样很难有效控产品质量。因此一定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服装企业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标准的技术管理文件。具体的职责以及内容如下。

4.1主要职责

服装生产技术管理职责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严格根据国家以及上级组织制定的相关技术文件执行;制定各种具体的技术工艺文件,并且严格贯彻落实;在积极开发新的产品过程中,也应该对原有产品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升级;深入研究相关科技,积极广泛推广和应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积极开展质量教育,加强技术培训,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水平,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将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企业所有技术资源高效整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工作程序;积极引进现代化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以及措施,对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应该严格控制,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不断降低服装企业生产的各种成本,将服装生产周期尽可能缩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服装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面收集产品售后,客户的反馈信息,做好相应的处理。

4.2主要内容

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严格监督执行,不断修正完善;收集、整理、传递各方面技术信息;研究、开发、鉴定新产品;制订工艺文件,并且全面贯彻落实执行,加强过程的监督、检查;在材料投入生产之前应该做好理化检测,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技术预案;积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改造、创新、引进新的技术;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的科学技术研究;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并且加强档案但管理;对用料进行定额管理以及定额控制;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统计功效,做好工时定额。总而言之,服装生产技术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会直接影响服装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在现代这种拼质量的时代背景下,服装生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标准文件不断提高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严格把关服装生产质量,促进服装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张小曼,王颖.由品牌自主化窥探中外服装企业发展差异[J].神州.2014(18).

[2]做服装生产“一进一卖”学问大[J].家庭科技.2007(11).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3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4

(兵团第二师三十三团气象站,新疆尉犁县841505)

摘要:2013年塔里木垦区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0.3℃;降水量与历年相比偏少3成;开春期较历年偏早11d;终霜期较历年偏晚5~7d;初霜期较历年偏晚5d,入冬期较历年偏晚3d。开春偏早,使春播提前;春季的大风、沙尘等灾害性天气给农业、林果业、交通和人们生活造成较大损失;夏季频繁出现干热风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春、夏、秋季光热条件较好,能够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频繁的沙尘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关键词 :塔里木垦区;气候;棉花

12013年基本气候概况

1.1气温

2013年平均气温为12.1℃,比历年平均值偏高0.3℃,比2012年平均值偏高1.1℃,见表1。

冬季(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平均气温为-6.7℃,比历年平均值偏低0.4℃,比2012年同期偏高1.1℃。2013年1月平均气温为-10.1℃,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低0.5℃;比2012年同期偏高1.7℃。1月最低气温为-23.5℃,位居历史同期第2位。2月平均气温为-1.6℃,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均偏高0.4℃;比2012年同期偏高2.8℃。

春季(3~5月)平均气温为16.7℃,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1.6℃,比2012年同期偏高1.2℃。

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为26.6℃,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低0.5℃;极端最高气温为40.6℃,出现在8月3日。(8月共出现极端高温天气4d,分别在1、2、3、24日)

秋季(9~11月)平均气温为11.1℃,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0.3℃;比2012年同期偏高1.5℃。12月份平均气温为-5.8℃,比历年同期偏高1.3℃,比2012年同期偏高2.6℃。

1.2降水量

2013年总降水量为27.3mm,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偏少3成,见表2。1月份未出现降水,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少。2月份降水量为1.6mm,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5成。冬季(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总降水量为3.3mm,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多8成。春季(3~5月)总降水量为0.9mm,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少9成。夏季(6~8月)总降水量为24.8mm,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与历年同期持平,较2012年同期偏多1.8倍。秋季(9~11月)无降水。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明显偏少。12月份也未出现降水。

2关键日

2013开春期为3月1日,与2012年同期相比,偏早11d。终霜期出现在4月5日,比历年同期偏晚6d;较2012年偏晚11d。初霜期出现在10月14日,与历年相比,偏晚5d;与2012年相比,偏晚1d。入冬期出现在11月18日,与2012年同期相比,偏晚3d。

3主要气象事件概述

3.1对流性天气

6月8日夜间,塔里木垦区出现强对流性天气,12h累积降水量为13.8mm,达到中雨量级。

3.2大风、沙尘天气

2013年塔里木垦区大风、沙尘天气情况见表3。

4农业气象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2013年塔里木垦区开春较早,开春后气象稳定,降水偏少,极有利于棉花早播[1]。4月15日播种结束后,温度较稳定,利于棉花出苗,为一播全苗打下坚实基础。综合来看,2013年塔里木垦区前期沙尘天气不利于出苗,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的气象条件略好于常年,后期光热充足,降水量明显偏少,棉花吐絮期接近于常年。此外,整个棉区采用滴灌、高密度栽培等技术措施,使塔里木垦区棉区总产再创新高。

2013年的光热条件对棉花的生长比较有利,开春期偏早,利于棉花的早播,整个棉花生长季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偏多,棉花的各生长发育期接近于历年,棉花的产量较高,霜前花率也较高(除气候因素外,还因为机采面积较大,使用了脱叶剂和乙稀利等原因)。但春季的大风、沙尘天气给棉花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4.1播种期

开春较历年偏早11d,气温较稳定,降水偏少,有利于棉花早播。塔里木垦区大部棉田于4月15日播种结束,播期比常年提前3d。播种后,气温较稳定,利于棉花出苗。

4.2苗期(出苗-现蕾)

出苗后,气温较稳定,降水偏少,光热条件对棉花幼苗生长极有利,棉花生长速度正常。5月下旬部分棉田进入现蕾初期,5月中旬以后,气温迅速回升,棉花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但频繁的沙尘天气给棉花幼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至6月中、下旬全部进入现蕾盛期。

4.3蕾期(现蕾-开花)

6月份最高温度较常年偏低1.5℃,影响了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由于2013年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栽培措施以及棉花新品种的引进,肥水运筹较好,现蕾至开花的平均日数为30d左右,较常年长1~3d。

4.4开花至裂铃期

7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0.6℃,期间降水较常年偏少,开花至裂铃期间的平均温度为25.2~28.8℃,光热条件有利于棉花开花成铃。

4.5裂铃吐絮期(裂铃-停止生长)

裂铃吐絮期间平均气温略高于常年,但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棉花的吐絮期较往年持平。9月份气温持续偏高,有利于棉铃吐絮。2013年初霜期较历年偏晚,终霜期较晚。

综上所述,2013年塔里木垦区棉花生长气象条件略好于常年,有利于单株结铃数和铃重的增加,为塔里木垦区棉花大面积获得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5

[关键词]台湾地区 产业竞争力 情报服务 ITIS计划

[分类号]G350

1 引 言

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1969年,隶属于台湾“经济部”的原金属工业研究所建立工业经济室,开展机械制造、钢铁冶金等行业的情报服务。1987年资讯工业策进会成立资讯市场情报中心,致力于台湾信息产业的情报研究与服务工作。同时,工业技术研究院、生物技术开发中心、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等机构也在开展相关产业的情报服务工作。1989年7月,台湾“经济部”技术处组织协调七家财团法人机构的产业技术情报服务而建立一个跨领域的情报服务平台,即产业技术知识服务计划(简称ITIS计划)。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活动不断调整完善稳步发展,推动了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ITIS计划及其参与机构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这些机构所从事的活动基本能反映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现状,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都展现着自身的特点,对大陆地区从事相关的情报服务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 ITIS计划及其参与机构概述

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主要以ITIS计划参与机构为主体,政府有关部门通过ITIS计划进行统筹协调。ITIS计划是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我们可以对台湾地区进行此类情报服务活动的机构进行梳理,因此有必要对该计划着重笔墨,其中工业技术研究院与资讯工业策进会又是ITIS计划中最为主要的两个机构,也将重点介绍。当然,台湾地区也存在着一些提业研究报告等服务的私人企业(如龙格企管等),此类以营利性为目的而不是为本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升服务的机构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2.1 产业技术知识服务计划

产业技术知识服务计划(Industry&TechnologyIntelligence Service),是“经济部”技术处为提升台湾地区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而执行的一项计划,通过组织协调七家财团法人机构的产业技术情报服务而建立起来的一个跨领域的情报服务平台。“经济部”技术处负责政策与计划督导,并且设立专门的“ITIS专案办公室”,每年政府有专门的经费来支撑该计划的实施。

ITIS计划由七家参与机构具体实施,各参与机构所服务的领域有所倚重,因此该计划会分解成为一些子计划,然后由各个成员单位承担与实施,其中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和资讯工业第进会(简称“资策会”)承担了较多子项目,是该计划的两个主要参与机构,下面将做着重介绍。需要说明的是,ITIS计划并不能涵盖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活动的全部,各参与机构本身也在从事着大量的情报服务工作,如表1所示:

2.2 工业技术研究院

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台湾“经济部”于1973年出资成立的财团法人,是一个带有强烈官方色彩的民间研究机构。工研院一方面致力于科技的发展,以“科技创造经济价值”为研究导向;另一方面也将服务触角伸到产业界,从商品检测、技术升级到产业情报服务。

近年来,台湾地区产业对外面临大陆与东南亚低价竞争,对内面临生产要素不具比较优势的双重威胁,工研院于2000年将以往分散在各单位的产业情报服务进行整合,特组织成立了产业经济与资讯服务中心(Industrial Economics&Knowledge Center,IEK),后更名为产业经济与趋势研究中心。

IEK是工研院专门的产业情报研究和服务机构,一方面主要强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提供专业的情报与顾问服务,为客户创造整合性附加价值及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致力于产业研究,带动台湾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IEK的角色有两个:不断进行产业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接受企业委托进行专案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顾问服务。

2.3 资讯工业策进会

资讯工业策进会,成立于1979年,是台湾“经济部”为推动岛内信息产业发展而成立的财团法人机构,深入参与台湾信息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产业发展规划,被称为台湾信息产业的“智库”。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arket Intelligence&Consulting Institute,MIC)成立于1987年,起初名称为资讯市场情报中心,2009年改为现名,建有产业情报网。MIC全面面向产业需求,专注于信息产业的市场、产品、技术以及竞争态势的研究,重点对亚洲信息产业大国进行深度的区域分析,以协助台湾地区信息产业的规划与发展。

在MIC的自身定位上,一方面作为政府的智库,前瞻产业发展,协助政府规划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蓝图;另一方面又是产业顾问,提供企业稳定严谨的产业情报,协助产业繁荣发展。MIC主要为全球资通讯厂商、金融投资界以及学术研究等机构提供即时的产业决策情报与顾问服务。MIC还通过对全球信息产业内的标杆企业进行研究,并通过各种方式分享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协助岛内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

2.4 ITIS计划其他参与机构

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简称“金属中心”),致力于金属及其相关工业生产与管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金属中心在企划推广处设有产业研究组,进行相关产业的情报研究与服务工作。

生物技术开发中心(简称“生技中心”),致力于台湾生物技术及其相关产业技术研发、产业政策及市场研究等活动。生技中心设有产业策进处,进行生物技术产业相关政策的研究,协助政府进行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并不断向业界学界提供岛内外生物研发技术及市场咨询服务。

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简称“食工所”),是台湾地区食品科技界最完善的研发训练机构,近年来亦涉及生物产业。食品所建立了“食品产业知识库”,向产业界提供市场咨询、产业评析、产业报告等方面的情报服务。

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简称“纺织所”),是台湾地区首要的纺织品研发机构。纺织所设有产业资讯与推广部,主要执行ITIS计划的纺织领域部分,进行纺织产业的情报服务工作。

台湾经济研究院(简称“台经院”),主要从事岛内、外经济及产业经济的研究,通过政策研究服务、产业经济资料提供、景气预测资料、顾问咨询等形式向政府以及产业界提供情报服务。

3 ITIS计划参与Sit构情报服务模式分析

ITIS计划参与机构均为政府捐助财团法人,政府捐助财团法人所扮演的就是政府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其任务就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政策目标。

工研院是“经济部”依据设置条例由政府出资创立基金设立,资策会则是由“经济部”与民间企业共同捐助,为促进台湾信息产业发展而创建,金属中心和纺织中心是在原来机构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政府资助财团法人,食:[所、生技中心以及台经院尽管是由民间捐助成立,但成立之后受政府资助以及接受政府委托专案。这7家财团法人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政府背景的烙印,强烈的政府背景也影响着其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内容等方面。

3.1 服务对象

ITIS计划参与机构是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实践者和执行者,特定的机构背景也决定了情报服务对象,这些机构都无一例外地将自身定位为政府相关产业幕僚以及产业助手。

政府相关产业幕僚,即除了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翔实、完整、专业的产业情报服务之外,还进行科技与产业政策研究,帮助政府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决策,协助政府进行产业发展规划。例如资策会长期以来担任政府信息产业相关政策智库,但凡资讯、通讯、数字内容、数字学习、软件、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产业竞争力分析、科技法规研究、产业发展方向规划等,资策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具体建议,促进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工研院IEK设有政策研究组,进行国际科技政策、产业技术、提升地区创新系统以及台湾地区整体竞争力的相关政策研究。

产业助手,即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各类产业情报,帮助企业掌握岛内外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并进行产业分析人才的培训;另一方面还接受企业委托,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工研院IEK、资策会MIC、食工所、金属中心、台经院均建有自己的产业情报网和相关的产业资料库,为业界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情报服务。

总体来说,台湾地区ITIS计划参与机构的产业情报服务对象可以总结为图1:

3.2 服务方式

台湾地区ITIS计划参与机构的情报服务内容与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如表2所示:

3.2.1 政策智库服务政策智库服务根植于这些机构的产业政策研究,通过对相关产业技术以及市场状况的长期监测,强化对科技行政机构的政策咨询服务,提供政策规划与决策支持。政策智库服务的主要方式为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委托专案,具体来说就是进行课题研究,举办研讨会与专业论坛。

3.2.2产业咨询服务产业咨询服务按照内容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管理咨询服务。立足于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高运行效益;协助企业进行顺利转型,以应对岛内外竞争。

・技术经营策略咨询服务。针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专利分析、技术应用与产品市场的分析研究。作为企业研发或技术经营与投资的决策参考。

・前瞻技术发展策略咨询服务。这些机构本身就拥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因此可以提供针对新产品的前瞻技术研发服务,为企业提供新产品与前瞻技术发展策略咨询服务。

3.2.3研讨会服务及培训服务这些产业情报服务机构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技术和市场研讨会,内容多为岛内外相关产业技术趋势以及投资商机等。另外工研院以及资策会每年还会举办针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战略管理人员的系列研讨会,进行产业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工研院以及资策会均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科技管理、产业分析、企业运营等方面的课程,进行相关人才的培训服务。

3.2.4专业情报网 台湾地区产业情报服务机构均建有专门的服务网络进行情报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涉及到产业资讯服务、年鉴等出版品、相关研讨会等。工研院、资策会、食工所、金属中心、台经院还建有自己的产业资料库。以工研院IEK产业情报网为例,可以看出该平台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如表3所示:

4 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特点分析

4.1 强化服务内容

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内容涉及多个产业,从ITIS计划即可看出,该计划涵盖电子信息、机械金属、化学民生及生物医药等产业,所涉及产业主要与ITIS计划参与机构所擅长领域有关(各参与机构所专注的领域具体见表1),且这些产业均为岛内经济主导产业。从服务深度上来看,包括产业、产品、厂商、技术四大层面,各研究机构所做研究主题均要对这四大层面做深入的探讨与分析。通过表4可以直观展现各机构的情报服务广度和深度。

4.2 支持中小企业

ITIS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扶植中小企业来促进台湾地区的产业升级。ITIS各参与机构在进行相关产业的情报服务过程中,对中小企业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倾斜。ITIS计划“智网”的情报服务对中小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惠服务,例如享受ITIS计划“智网”的服务需要一定的“储值点数”,这些“储值点数”的售价对于中小企业(依据台湾地区的相关认定标准)要比非中小企业相对便宜,ITIS计划的参与机构在执行与ITIS相关委托计划时(受ITIS计划委托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也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一定的优惠,并且,在此基础上“ITIS计划专案办公室”还不时推出所谓的中小企业贴心方案,对中小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优惠。另外,对于一些政府组织的相关产业趋势研讨会等,政府有关部门都会给予参会中小企业相关的会赞补贴或者力度较大的优惠,如“经济部”工业局与资策会联合举办的“绿色科技与能源发展趋势研习班”中,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参会补贴达到50%。

4.3 重视人才培训

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活动中非常重视情报分析人才的培训,ITIS专案办公室的职能之一就是进行产业分析人才的培训,人才培训的参与机构为工研院和资策会。工研院设有产业学院,除了进行工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之外,对产业分析人才的培训和认证也比较重视,工研院IEK也有对产业分析人才的相关培训课程,培训方式以研讨会为主。资策会MIC设有产业顾问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渐进式的、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培训方案和课程规划,总共进行了超过10 000小时的培训,累计培训超过5 000人次,学员涵盖了多个产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在线学习,亦有现场学习和研讨会。

为了配合ITIS计划中有关人才培训目标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和业界共同推动了“台湾亚太产业分析专业协会”的成立,该协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产业分析师、资深产业分析师以及产业顾问的资格认证工作。

4.4 政府作用介入

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之所以为台湾地区产业升级及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尤其是“经济部”)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贯穿于台湾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情报服务的始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上产业情报服务机构均具有或多或少的政府背景,政府资助或者专案是这些机构的主要经费来源,而由政府出资所成立的法人财团更是接受“经济部”的监督与指导。其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这一点集中体现在ITIS计划,台湾“经济部”设立专案办公室,并提供支撑经费,通过该计划,将分散的各产业的情报服务整合成一个政府介入、产业参与、各服务机构实施的服务体系。

5 结语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6

关键词:电力行业;安全生产;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力的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由于供电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基本建设、电力多种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生产特性及社会作用等多种原因决定了电力的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1.1电力安全生产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电力行业是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行业。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人心的稳定及社会的稳定。一旦发生电力生产事故受损害的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会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2电力生产特点决定了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电力生产具有整体性,由于目前还不能做到让电能大规模的储存,因此电力在生产、输送和使用时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状态,这三个环节是同时完成的,也就是所说的整体性。一旦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事故,都可能带来连锁反应,从而威胁到人身的安全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电力生产的整体性需要安全生产。

1.3供电企业发展本身要求电力安全生产

电力生产的基础是安全,假如一个经常发生事故的变电站,那么它就不可能做到安全供电和文明生产,如果系统经常发生事故,那么系统中的变电站及设备都不能正常运行,从而使电力的生产和输配处于混乱状态,因此供电企业发展本身也需要安全生产。

1.4电力生产劳动环境复杂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多电气设备;多高温高压设备;多易燃易爆物品是电力生产劳动环境存在的几个明显的特点,这几个特点使得电力生产的劳动环境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工作中稍有疏忽都可能对在职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电力安全生产。

二、电力生产事故的引发

电力生产事故的引发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天灾”,是指一些不可控制或者不便控制的自然因素,如雷电、暴雨等,有其突发性;另一个是材料的“先天不足”引发的事故,如电线及设备的老化等,有其隐蔽性;还有一个就是“人祸”,“人祸”也是大多数电力生产事故引发的最为常见的原因。

2.1“人祸”之一,作业人员思想

电力生产的作业人员可能存在着危机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缺少责任感等多方面的思想缺陷,使其在作业操作时对规程制度明知故犯,明知道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的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最终引发了“人祸”造成的电力生产事故。

2.2“人祸”之二,作业人员能力不足

对规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中又恰好在“其二”中发生了发生了事故。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对自身业务必须熟悉,包括该工位的操作指导书及本岗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等。

2.3“人祸”之三,企业安全管理不全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不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注重形式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真正落实到位,比如,对于已发生的事故只是在会议上提出批评及形式上的讨论而已,并没有对实际的情况进行改善,没有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吸取教训;一类是执行力度不够,比如,管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按要求执行。

三、电力生产事故的特点

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电、供电、用电同时完成,因此对变电站的运行要求是要有高度的可靠性,管理的高度统一以及在知识、技术、资金方面的高度密集性等。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和实际发生的电力生产事故可以发现电力生产事故存在的几个明显特点有:

3.1广泛性

电力的供应与社会息息相关,小到家庭的用电,大到企业的运营,如果供电企业的一条输电线发生事故,其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因此电力生产事故具有一个广泛性。

3.2连锁性

由于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供、用电同时完成,各个环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可能迅速地波及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整个系统内发生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的事故和后果。

3.3破坏性

一般而言电力生产内部发生的事故其造成的破坏性是特别大的,这与电力系统的构成和电力生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关联的。

3.4快速性

电力生产事故不同于其他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快速性,这也与电力的生产特点有关系,像触电伤亡事故,电网故障等,都可能是在几秒之内就形成的。

四、电力生产事故的防范措施

防患于未然,是对突发危机的预先准备,是对未来各种情况的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供电企业的基本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切生产工作的进行必须是要在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安全来开展工作。目前电力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人祸”,包括对安全生产的落实不够,预防工作没能够扎实的开展,安全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健全完善各级的安全措施,并且要强力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安全思想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能够在全体电力职工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4.2完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强化领导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直属部门领导要遵循“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对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健全本部门安全管理组织,同时要使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量化、细化、具体化,要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实现一岗一责,形成健全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把基层的工作现场当成抓安全工作的落脚点,并且要有计划的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意识,使各岗位职工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把安全生产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奖罚制度来提高全员的参与积极性。

4.3加强生产现场的管理制度

电力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施工现场,工程项目的一切施工活动必须要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才能进行现场施工,而且作业指导书中必须有安全施工的专题措施,在施工前要向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否则属于违例开工;在施工现场要把各类设备的维护要点,操作要点和巡视要点粘贴在显眼的地方,以便加强对职工的提醒和指导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

4.4加大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

电力生产的安全除了一个“人祸”之外,还有一个材料的“先天不足”,因此除了加强对安全意识的宣传之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企业应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加强设备的十八项反事故措施治理,购买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同时要加强对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严格执行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对于到期的、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为安全生产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