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化学的认识

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1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现在中小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原因之一就是,随着社会和家庭经济的发展,生活在物质丰裕时代的孩子普遍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很多学生存在对职业未来与学习之间的错误认识,缺乏努力学习的拼搏精神。在中学生群体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以为远大的人生梦想就是目标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高中生,当问到他们未来有什么目标时,他们往往都回答得出来,而答案无非是“成为富翁”“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做一个高级白领”,等等,但是当他们被问到如何实现这些高远的目标时却回答不出来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很多这样的学生虽然胸怀远大理想,却缺乏学习和拼搏的动力。为什么?因为这些人生梦想缺乏具体的职业目标和计划,没有具体的道路方向和中短期目标指导他们具体要做什么和怎样做,因此起不到激励他们进取的作用。

误区二:不敢或不懂树立职业目标

很多中学生虽然希望将来生活能够幸福美满,然而心底却充满对未来的困惑甚至自卑。尤其是学习兴趣低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会以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有资本去计划将来,或者觉得自己成绩差就没有什么发展道路可以选择了。这些错误想法导致他们更没有动力和热情去学习,学习成绩不断退步,从而越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跟物理知识相结合,能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对物理教师今后的教学内容有重要作用。

一、物理生活化的意义

1.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不断追求物理知识高峰的动力保障。初中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物理资源,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去探究物理中的“新大陆”,将求知欲转

变成追寻物理知识高峰的不竭动力,进而完成物理知识的内化

吸收。

2.增强物理的可接受性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枯燥无味的物理知识转变成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知识。提高了物理的可接受性,对于学生的掌握也变得更加容易。把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变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减少了学生的理解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3.以学生为本的物理体系

物理教学生活化跟物理教学的目标并不违背,都是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物理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将生活经验运用于学习物理知识中,培养学生物理生活一体化的思想,对于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物理体系有促进作用。

二、实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策略

1.实现教学课堂的生活化

课堂是教授知识的重要场所。所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必须做好物理课堂生活化的课前准备工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生活化的物理课堂研究中,实现物理课堂生活化需从两个方面

着手:

(1)课堂导入工作。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优化课堂导入环节,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提高物理知识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物理知识学科的严谨性与周密性就决定了物理相关理论的枯燥与复杂。基于此,物理教师应当将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教师讲解的物理知识。

例如,物理教师在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可以举一个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事情:当你用手去打别的学生的时候,你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就能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当物理教师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时,能够成功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物理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物理教师的讲解。

(2)物理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物理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导入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模式中。例如,在教学“惯性”这一章节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将惯性定义形象化。如,当坐公交车的时候,司机一刹车,乘客的身体就会向前倾。

2.实现物理实验的生活化

物理实验是帮助学生强化理解物理知识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物理实验的生活化,物理教师必须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加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操场,让学生分工合作,一部分跑步,另一部分记录,帮助学生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这种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又如,在做关于“重力加速度”这章节相关实验的时候,物理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个体积一样大但重量不一样的物体,把它们都从5米的高空扔下,让学生观察两个物体都是怎样的落地方式,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落地时间跟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但是跟加速度有关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升华。

3.实现物理作业生活化

物理作业是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物理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要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和练习册上的相关题型,应当为学生准备生活化的物理作业。

例如,物理教师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课下作业,让学生去完成一个物理实验,让他们在家里准备一杯水和一根筷子,然后将筷子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从杯子侧面可以看到筷子“折了”。通过在生活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折射的相关知识,对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重大意义。

总之,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深,初中物理知识必须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相结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 新课标任务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思和能力。”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化学新课标理念落实的重要手段。 新课标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演示实验中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演示实验是教师授课时表演示范的实验,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先看老师“表演”,然后听老师讲解、分析得出结论,完全忽略了学生主体思维动机的激发,当然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若能预先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适当的创意设计和运用,如: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多留一些空白和余地,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则不仅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很自然地学到新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当教师做完“白磷燃烧的条件”这一演示实验后,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向冷水中的白磷处鼓入空气,白磷并不燃烧,而给热水中的白磷鼓入空气时,白磷却在水中燃烧起来了。此时,教师不要忙于给学生解释现象,从而下结论,而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1、为什么向冷水中的白磷处鼓入空气时,白磷并不燃烧? 2、当加热烧杯中的水,白磷虽已熔化,为何却仍不能燃烧? 3、通过本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就上述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猜测,逐步分析得出可燃烧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赋予探索性于验证性实验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就是指挖掘验证性实验中的探索性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增加辅助实验。空白对照实验等手段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让他们亲身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长期训练,就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 例如,在讲CO2与水的反应时,如果我们仅仅按照教材所说的那样,先向水中通入CO2,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由此现象就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性物质:H2CO3。这样处理的话,其实说服力不够强,也就是说,只能粗略地验证能CO2与水反应。学生听了也只是将信将疑,同时也根本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观察到上述现象之后,他们更容易想到的是:是不是CO2与紫色石蕊直接反应而使之变红了?此时,为了解除学生的这一疑虑,仅仅靠口头解释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不妨再增加这样一个辅助实验:取少量干燥的固体石蕊于试管中,通入CO2。这时,学生将会发现:紫色石蕊并不变红。那么,学生自然也就能明白:不是CO2直接与紫色石蕊反应而使之变红,同时,他们就会提出一个新问题: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呢?此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HCl、H2SO4等酸性物质能使紫色蕊试液变红,到了这里,学生就比较容易创造性地想象出:是不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接着,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这一想象给予肯定并引导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经过这样的一步步探索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三、适当进行一些实验改进或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如: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将前所未有一些操作简单的、安全的、历时较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或者将普通演示实验改为投影实验,或者干脆让学生来讨论实验改进方法……所有这一切改进的优点就是不仅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结论的真实性、普遍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所有这一切改进的过程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木炭吸附溶液中的色素”这一演示实验,实际操作起来,出现的现象就很不明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改进方法: 1、将木炭换成活性炭(最好是粉末状的) 2、先将粉末状活性炭置于过滤器中,然后将滴有红墨水的水倒入过滤器中进行 过滤。 最终得到的滤液完全呈无色,现象很明显,为了解除有些学生“红色素是否被滤纸过滤掉了?”这一疑问,我还增加了一个空白对照实验:直接将滴有红墨水的水倒入过滤器中进行“过滤”最后得到的“滤液”跟过滤前的溶液一模一样――仍呈红色,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色素的确是被活性炭吸附到其表面了,从而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吸附性”这一抽象的概念。化学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药品、装置、步骤等所进行的一种设想和规划,它要求设计者具有灵活地运用所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有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4

(邵阳学院体育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对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时数进行了调整,减少了运动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时,对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压缩,在这种背景下,势必也要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进行改革与探索,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形式单一,成绩构成略显呆板,面对大容量的教学内容,仅靠期末的闭卷考试已不能体现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的要求,对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创新时代下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且考试内容仅局限于教材,无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中小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大同小异,而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运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样做的后果无疑割裂了理论与实践间的联系,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生物化学意识的培养不利,且此种僵化的考试模式在当前许多高校体育院系中比较普遍,因此,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运动生物化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探讨

通过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来拓宽体育院系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深化改革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检查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仍离不开考试,考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验手段,可了解学生某个阶段学习的效果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据此可知,考试仍在老师与学生间起重要作用,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选择怎样的考试方法才能真正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突出运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等,这似乎是当前各高校体育院系面临的教育难题之一。当前, 各体育院系趋向于“典型知识点考试 ”,围绕教材中的典型知识点出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此种考核方法不适合新时期下对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当下素质教育时代大学生学习的期望,所以,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内容与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

1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的改革

1.1 考试成绩比例的优化

以前,很多高校体育院系的运动生物化学成绩比例较为单一,期末成绩仅凭最后的运动生物化学考试试卷成绩,即只依靠笔试成绩对学生整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这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此,除了笔试成绩,还应对学生在课堂中考勤、回答问题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即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应包含多方面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此外,应合理优化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邵阳学院体育系为例,运动生物化学的期末成绩分成三部分,分别为考勤成绩、实验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2:2:6, 此种设置在很多高校体育院系中广泛应用,优点是迫使学生重视运动生物化学整体过程的学习,不能仅靠期末突击理论知识而一举过关。但此种方式也有明显的弊端,考勤成绩主要是指学生的出勤率,少数学生会钻空子,在老师不熟悉学生的情况下,找人代替,使考勤偏离了原来的出发点。而实验课中很多学生不思进取,等别人做出结果后才动手,存在偷懒现象。所以,高校体育院系老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心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2 考试内容的合理设置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而考试内容的选择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考试内容不仅要包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包含学生在课外进行运动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还要包括学生在实验中所学习的实践知识,只有将各方面进行综合,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才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才较为客观公正。此外,教师应纠正学生的一些认识误区,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考勤率高,上课掌握好教材的主要知识点,课后认真完成习题,通过期末考试就没问题。其实不然,学生还应掌握一些课外热点知识,对实验操作也必须进行量化考核。如生物化学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考试,将考试分成实验性考试与理论性笔试,通过这种创新性的考试方法,使学生享受到运动生物化学学习的乐趣。

2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方式的改革

2.1 考试时间的多阶段化

所有考试的终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生物化学教师应根据本门课程教学的开展情况,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增加课堂当堂检测和阶段化考试(如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次数,特别要注重期中考试的效用,因为期中考试对一学期所学知识起着连贯的作用,对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使学生对此时间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学生的自身原因,有的放矢地为学生进行补救,以提高后期的学习效果,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2 把握出题难度

生物化学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应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保持基本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出难题、怪题,使大多数人挂科,也不能对学生过于心慈手软,出小学生水平题,试题过于容易,使大家过关,皆大欢喜。在选题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科学认识考试的功能,对自己平时讲授的运动生物化学知识要了然在胸,重点难点一清二楚,使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方向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 结束语

运动生物化学考试改革是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调整生物化学的考试内容,也要改革生物化学的考试方式。但由于改革是对当前教学的改进,其涉及的时间较长、受到的影响较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谋划策,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断进行相关的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而对运动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进行探讨,将为促进运动生物化学在高校体育院系中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锦茹.考试改革与学习方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4).

[2]王志红.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05).

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5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5%学生误认为学习医学生物化学对医生非常重要,而对他们今后的从业及现实生活没有太大帮助,从而对医学生物化学学习兴趣很低,成为一种被动式的“机械学习”,致使医学生物化学成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门尴尬课程。

“机械学习”的教学现状分析

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学生们没认识到,医学生物化学的知识应用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将晦涩理论的应用以简单的生命或社会现象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化学的理论和应用广泛渗透于农、林、化工、环境等多个行业,据此可以解释自然界存在的形形的生命现象。所以护理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完全可转化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的“有意义学习”。

生物化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生 生物化学 趣味教学

长久以来,我国中职学校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为国家的全面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中职生物化学教学立足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结合生物化学教学的特点,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将生物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提高中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职生物化学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最突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原始的学习动力源泉,这在中职学生身上表现非常明显。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趣味教学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化学素养。那么如何开展趣味教学,一直是生物化学的教学难点,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与尝试。

一、深入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中职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物化学教学应该是愉快、轻松与生动的,中职化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就在身边,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化学是有趣味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酶促反应的知识时,我提出了下列问题:1、加酶洗衣粉为什么可以洗去衣服上的血迹等蛋白类污迹?2、人适当的晒太阳为什么可以补钙?3、冰相为何能保鲜?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的讨论激情很高,课堂气氛热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体验到学化学的成功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生物化学课堂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问题是越来越复杂的,也并不是单独一门学科或者技术就能完全解决的,所以要强调解决问题时候的联系性,这也需要有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比如在中职生物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将生物化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运用几个学科分析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可开展主题讨论的活动,将学生自由分为两组,围绕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一组的立场是不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另一组是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他们各自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由此增强学生自身对生物化学应用性的重视程度,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性意识。

三、开展生物化学知识应用比赛

在班级内开展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比赛,比赛的形式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加他们的生物化学知识应用意识。通过生物化学知识应用比赛,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生物化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最终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比赛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的切磋,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进行实际问题调查活动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工厂和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存在着很多化学相关的问题,比如三废的治理问题、河流污染与防治、土壤酸碱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也是与我们生物化学专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或者企业去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调查之前让学生做好调查提纲,通过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关记录,回到学校之后进行分析和解决。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尽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丰富生物化学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而增强生物化学教学的趣味。

五、提供化学应用性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一种有效且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所以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聘请一些专家或者学者到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强调生物化学知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意义。

六、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是课堂探究的有效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但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主动性。

七、强化赏识教育评价模式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鼓励和赏识的教学氛围中能产生愉悦的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中职生来说,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比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重要得多,而要想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必须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真正提高中职生的生物化学素养。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赏识评价,因为这是提高学生化学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师如果能够多做鼓励性的评定,不断的给学生以鼓励,就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并且可以促使他们积极投入生物化学课的学习。在对那些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耐心的给予精神鼓励,要多用肯定性的语言,这样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鼓励中培养兴趣。

总之,在中职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以及生物化学学科的具体特点,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在化学“趣味”教学模式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化学的乐趣,使不断完善中职生物化学的趣味教学为学生的职业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