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1

(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日趋明显。这篇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针对南京人口老龄化对其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与不同消费品支出比例关联度的计算,得到不同年龄段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从而得出老龄化与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为南京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16-0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预测,未来10年是我国老年人消费社会总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其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全国居民消费社会总需求的增长速度[1]。人口老龄化必将影响我国的消费结构,那么人口老龄化对不同类消费品产生怎样的影响,这对于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指导消费升级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南京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2.19%,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49%,这表明南京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之一;“六普”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7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9.2%,均高于全国水平。所以研究南京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其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研究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中,有关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大都以定性分析为主。而更多的定量研究也都局限在人口老龄化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如李建民[1]。事实上,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变化对整个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进一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具体影响,很有必要。

众多关于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中,大都放在较大的范围内讨论。在大范围内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仅考虑年龄结构这一因素,得出的结论会有误。如赵声艳的《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2],研究范围是全国,并没有考虑到整个社会的总抚养系数与总负担系数,那么得出的结果显然有所偏差。

1.3 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将通过数学模型-灰色关联矩阵及相关数据,对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缩小范围、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老龄化现象较为明显的南京地区讨论年龄结构这一因素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通过数学模型对南京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其研究结果,为南京应对老龄化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2]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选取的各个年龄段人口比例、各种消费品支出比例,建立关联矩阵。计算不同年龄段与各种消费品支出之间的关联度,然后再对分年龄的关联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口消费结构的不同,进而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2.2 年龄段、消费品的划分与数据的选取[3]

2.2.1年龄段的划分

在人口年龄结构分析中,按照国际常规,一般将整个人口年龄划分成三个年龄组,即儿童组(0—14岁)、成年组(15—59岁)和老年组(60岁及以上),来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第六次人口普查及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如下表所示:

2.2.2 消费品种类的划分: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对居民消费品支出构成的划分,分为以下8大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文教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和服务。从《南京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5-2007年及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得到了各消费品支出比例,如表2所示。

3 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矩阵的计算

3.1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介绍[4]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是根据研究的几大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分析因素间的关系程度。它是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是系统地对历年来有关统计数据几何关系的比较。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优势在于:是按发展趋势做分析,对样本量的多少没有过多的要求,也不需要典型的分布规律,而且计算量较小,其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比较吻合。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系统分析中比较可靠的一种分析方法。

3.2 灰色关联矩阵的建立[2]

3.2.1 定义参考序列和被比较序列

参考序列为X0={ X0(1),X0(2),…,X0(N0)};

被比较序列为X1={ X1(1),X1(2),…,X1 (N1)};

X2={ X2(1),X2(2),…,X2(N2)};

……

Xn={ Xn(1),Xn(2),…,Xn(Nn)};

其中,N0,N1,…,Nn属于自然数集,且不一定相等,n个序列代表n种因素,X0表示用于参考的时间序列,括号中对应的元素是参考列的时间序列数据,X1,…Xn表示被用于比较的时间序列,括号中的元素表示为相应的时间序列数据。

3.2.2 初始化

其中,Y0,Y1,…,Yn表示初始化后的参考序列和被比较序列。

3.2.3 求绝对差序列

k={ k(i)}=∣Y0(i)-Yk(i)∣,k=1,2,…,n;i=1,2,…,Nk;

最大值 kmax= max{ k(1),k(2),…,k(Nk)};

最小值 kmin= min{ k(1),k(2),…,k(Nk)};

3.2.4 求关联系数:参考序列X0与被比较序列 Xk间的关联系数

其中,ρ通常情况下取0.5,对应的关联度为,关联矩阵

3.3 南京市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关联矩阵的计算

根据上述算法,令参考序列为年龄结构,被参考序列为消费结构。那么,从表1我们可以整理得到3个参考序列{X0}、{X0´}、{X0´´},由表2可整理得到8个被比较序列:{X1} 、{X2}、…、{X8}。

其中,{X0},{X0´},{X0´´}分别表示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所占人口比例;而8个被比较序列依次代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文教服务,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和服务8类消费品支出比例。

计算后得到关联矩阵:

其中,rij表示第i个年龄组人口比例与第j种消费品消费支出比例的关联程度,rij越接近1,表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越大;rij越接近0,表示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越小。

4 计算结果分析

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消费结构关联度的排序为:居住,娱乐文教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中,老年人组与居住,娱乐文教服务这两项消费品的关联度大于其他两个年龄组。

与其他两个年龄组相比,老年人首先将消费集中在居住上,一是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子女的住房通常由家长来购买,且近几年的房价一直增长,老年人希望在经济上帮助子女,减轻其负担;二是老年人对自身住房要求的重新选择,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能够安静、舒适。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老年人将消费大都集中在居住上。同时,老年人也比较注重娱乐文教的投入,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或减少农业劳作后,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所以,也就增加了娱乐文教方面的支出。

老年人在食品、衣着上的消费少于青少年,因为老年组在吃,穿方面不太讲究,所以老年人在食品,衣着上的消费支出也相对地减少。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出行不便,老年人不愿出行,从而也就减少了交通上的消费支出;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的下降,健康与保健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南京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老年人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也随之减少。

5 应对南京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

从南京人口老龄化的总体趋势来看,21世纪的前期仍将是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为了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结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一、“银发产业”是指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10]。要大力发展银发市场就是要对老年人迫切需要的生产和服务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予以切实的政(下转232页)(上接218页)策支持,为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开发针对老年人的娱乐项目。

二、传统的医疗服务业是以治疗及预防疾病为主,且保障的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劳动力成年人。而老年人的发病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并且慢性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威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须向老年群体转移。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老年人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增长预测[J].人口与经济,2001,(5):10-16.

[2] 赵声艳.人口老龄化对城乡消费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C].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297-305.

[3] 李洪心,高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8,14(6):67-72.

[4] 杨桓.吉林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3 :1-36.

[5] 王舒,李旻.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以辽宁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7-18.

[6] 陈晶,李丹.人口老龄化、家庭消费结构与中国养老模式改革-基于微观数据对人口红利的探讨[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6(1):42-50.

[7] 倪方钰.南京城市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调查[J].中国商界,2010,(4):367-368.

[8] 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南京统计年鉴(2006-2008,2011)[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2008,2011.

[9] 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2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老年福利支出,增加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影响到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问题。文章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出发,针对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财政支出 对策

我国的社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影响社会保障需求的条件,主要是指影响社会保障经费开支的内在因素,具体是指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即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离退休人数等。社会保障主要的照顾人群是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现状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等。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是指国家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包括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促进就业补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等。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医疗福利需求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如下特点:

首先,老年人口和社会保障的支出都在增长,并且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率较大,相对老年人口的增长速率,社会保障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国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完善,需要不断地扩大利一会保障支出的覆盖范围,持续积极地进行养老体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逐渐增加,稳定社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进步的需求。

其次,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人口老龄化要求国家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国家需要支持困难群体参加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工作。人口老龄化导致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企业负担加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下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老年人的福利、医疗和国家养老补助金的增加,对我国公共财政服务造成重要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分配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逐步增加,可以增加我国社会保障的支出。我国财政收入水平受到我国经济的影响,财政的支出会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税收有来自于生产和非生产、经营和非经营的各次产业,二者体系范围基本一致。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人口老龄化造成我国利一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国家经济中用于老年福利的支出明显增长,这种现象大大影响我国经济的再次分配使得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收入逐渐向老年人倾斜,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于构建可持续的老龄社会起到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降低社会保障支出在我国经济中的比例,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健康和谐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来增加我国经济的生产率,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到集约型发展,并且需要降低投入的人力和资本,从而增加我国财政收入。

(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体系

为了贯彻国家的社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监管,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约束和财务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为了确保我国财政收入能够发挥最大的用处,需要完善我国财政支付制度。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是增加养老金收益重要方式,加强对投资基金的监管,确保投资的安全性,追求投资长期收益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一般包括,购买政府债券、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符合政府导向的项目、存入银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等。投资在长期收益的项目,保证养老基金投资的多渠道性,降低风险增加收益,增加养老基金的流动性,确保能够随时发挥养老基金的作用。

(三)调整人口结构

调整人口分布结构能够促进劳动力跨区流动,实现地区间优化配置,调整性别结构有利于人类和谐平衡发展。近年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国的人均GDP,同时我国应该重视提高人口素质。需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教育支出比重、加强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四)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公共服务资源是指城市中零散分布并服务于大众的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公共设施的综合体。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和资本流入。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这项投资的确在不断增加,我国的发展打造一个优良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老年服务上的投入更是突出。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增长;VAR模型;实证研究;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115-03

收稿日期:2013-09-25

作者简介:崔丽英(1987-),女,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计量分析研究;陈晓卫(1967-),女,四川成都人,教授,博士,从事经济计量分析研究。

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1]。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人口问题,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正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2]。

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低生育率在短期内有效控制了人口的数量增长,同时,中国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较高的储蓄率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长期的计划生育引起了人口有机结构的改变,导致中国人口结构严重老化[3]。近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4-7]。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总数已达13.7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1.1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87%[8]。在发展中国家范围内,中国是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社会对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养老、医疗卫生事业负担过重、家庭养老开支加大、劳动力资源出现地域性不足和结构性短缺,其势必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9~10]。阎坤认为,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劳动力内部年龄结构高龄化。到2020年,中国新增劳动力将会减少,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将会出现个别岗位空缺、部分资源闲置的问题[1]。因此,本文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更具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基于经济计量VAR模型,通过Eviews计量分析软件,探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

一、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和卫生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老龄化人口数量剧增,人口趋于老龄化。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不容忽视。2000年,山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0.85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12%;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9.84%、10%,高龄老人比重不断升高,2000年山东省老年人口中高龄老人占14.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19.31%,而且各市高龄老人比重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人口高龄化态势显著。

二、数据来源

研究人口老龄化的著述比较多,本文参考众多文献选取了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地区人均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老龄化人口比重作为度量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指标。文中数据均选自中国统计年鉴年度数据。

三、单位根过程和协整检验

VAR模型,即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VAR 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VAR 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及分析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11]。

通常的经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操作产生的伪回归问题,在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若不平稳,则要求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两变量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变量的变化趋势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人均GDP的增长率和老龄化人口比重两变量总体趋势上是平稳的。下面进一步通过ADF单位根检验来验证变量的平稳性。

ADF单位根检验的函数形式为:

Δyt=α+ηyt-1+■βiΔyt-1+υ t

原假设H0∶η=0,时间序列yt至少存在一个单位根,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H1即为序列平稳。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协整分析是判断不平稳序列间是否存在一致稳定的关系。首先用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对回归方程χt=α+βyt+υ t进行估计,得到残差序列εt=χt-■-■yt,再用ADF法检验残差序列εt的平稳性。

从上表的结果看,两原始变量序列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序列。因此不需要再对两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分析。

四、VAR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基于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和老龄化人口比重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模型的滞后期结构确定准则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5个评价指标(LR、FPE、AIC、SC、HQ)中由AIC、SC、HQ都得出应该建立滞后2期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所以本文选择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滞后期的滞后期为2期,所以本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2)模型。

利用已给数据对构建的VAR(2)模型进行最小二乘(OLS)估计,结果显示:AIC和SC两信息准则的计算结果都比较小,说明模型整体的解释力度较大;对模型进行AR根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见图2)显示VAR(2)模型的单位根都在单位圆内,即模型是稳定的。

综上,我们的VAR(2)模型通得过稳定性检验,可以进一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五、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是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具体的说,它描述的是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

通过Eviews计量分析软件,绘制出经济增长(GDPZZL)和老龄化规模(LLHBZ)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下所示,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从上图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给GDPZZL(经济的发展)一个正向的冲击,会给LLHBZ(人口老龄化规模)带来正向的影响,然后逐渐减小趋于平稳;在首期GDPZZL(经济的发展)对LLHBZ(人口老龄化规模)的冲击没有做出响应,当期给LLHBZ(人口老龄化规模)一个正向的冲击,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正向的影响,并且在第二期达到最大,随后迅速减小趋于零。说明经济的发展促进老龄化的加剧,且老龄化的加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经济的增长,但近期的作用都不大。

方差分解描述的是VAR模型中各变量的冲击对系统变量动态变化的相对重要性,主要思想是将系统的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自身冲击、其他变量冲击所构成的贡献率,从而了解各变量冲击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为了分析老龄化规模对经济发展冲击作用的贡献大小,用Eviews做出经济发展方差分解的结果。

通过结果可以看出老龄化规模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在逐渐增大,在第9期达到最大值25%,且趋于平稳状态。可见老龄化规模的扩大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六、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GDP增长率和人口老龄化规模之间的VAR(2)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短期人口老龄化水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潜在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老龄化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的结论。

人口老龄化规模的扩大导致劳动参与率降低、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老年人的养老及医疗费用需求增加和家庭养老开支加大等问题,这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会愈加严重,因此,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要把老龄化问题提到重要的位置。

由此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

1.要充分利用现有丰富劳动力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将高额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积累社会财富,为积极应对中国的老龄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制定弹性的退休年龄,对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优秀老年人才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伯鲁母(Bloometal)的研究表明,年龄超过65岁人口的消费将超过收入。他们的消费需要外部的支持,这无疑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因此将那些过了退休年龄,但身体素质和业务素质依然很优秀的老年人继续留在工作岗位,让其继续放光发热,不仅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还减轻了政府的养老负担。

3.实施老年人口再就业政策,提高劳动参与率。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劳动力的质量和规模,有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人口将更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储蓄来支付开支,由此引发社会的资本存量下降,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给有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让其实现再就业。

参考文献:

[1] 谢静.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翟振武.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J].人口研究,2001,(3):1-7.

[3] 张裕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康彩霞,王宏.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9):106-107.

[5] 张车伟.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战略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6,(4):87-91.

[6] 苏永刚,吕艾芹,陈晓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健康养老模式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4):42-47.

[7] 李新华,王成新.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2008,(3):83-86.

[8] 张桂霞.加拿大老年人口状况及发展态势[J].热带地理,2011,(5):526-530.

[9] 邱红.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及相关政策研究[J].求是学刊,2011,(4):65-69.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策略

0 引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执行和人们生育意识的转变,加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总数和生育率在不断下降,人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人口年龄结构悄然发生变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按照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来衡量,已经初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201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到8.87%,而2012年上升到12.5%,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巨大不良影响。因此,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达955.59万人,比重为14.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八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名有不断靠前的趋势。因此,目前湖南省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省社会经济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向前发展。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为708.93万人,而2010年达到955.79万人,增长了34.8%,远高于湖南省总人口的3.8%的增长比例,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剧。

第二,高龄老人比重增加。2010年,湖南省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3.07万人,与2000年的60.87万人相比,增加了52.2万人,增长了85.76%,高龄老人的比重(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达11.8%,比2000年上升了3.22个百分点。高龄老人增长加快,比重上升,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转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结果。

第三,独居老人增多。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2000年,湖南省单身老人独居或一对老年夫妇独居家庭为108.3万户,占6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20.8%,而2010年,则上升为126.18万户和26.16%,增加了5.36个百分点。

2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表现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缓慢的、逐步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由于人口控制政策而造成的突至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浪潮,对国家及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加重了年轻人负担。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为"421"模式,即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年轻人既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又要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加上现在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赡养老人需要更多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使得年轻人背负很大的负担。

第二,加重社会负担。老年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理应在年迈之际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爱护,以确保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但是针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并没有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退休人员快速增加,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再是,老年人年事已高,器官功能衰竭,身体素质较差,需要一般普通人群的3.5倍的医疗卫生资源来确保身体的健康,这使得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压力。

第三,影响劳动力结构。人口的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提高,也进一步激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用工荒"现象,都预示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

第四,影响产业结构,制约产业升级。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与其他年龄段有明显的不同,有其自身需求和消费特点。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现有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必然会带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对劳动力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高龄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能和记忆力的衰减,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方面比较缓慢,从而延缓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3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研究

从湖南省目前的人口结构和增长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会持续加快,影响继续加重,政府和全社会必须清楚认识,认真对待。通过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第一,改革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成因,一是生育率的降低,二是人均寿命的延长。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只能考虑如何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回归至正常更替水平,以保证人口的增减平衡。目前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想生的不能生,可以生的不想生",所以政府应该对具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进行综合评估之后,确定是否对其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生育政策,来提高总体生育率。

第二,改革退休制度。现行的退休制度,以年龄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到点"退休,然后把老人推向社会,无疑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而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许多老人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依然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很高的工作热情,所以应该改革和完善现行退休制度,规定各企事业单位依据每个到法定退休年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让老人自行决定是否延期退休。这即可缓解社会的负担,也可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增加老人的收入。

第三,改革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养老社保制度存在"广、低、异"的特点,即覆盖面比较广,农村老人也可享受社保;但总体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正常开支需要;再是差异较大,如农村和城市的养老金额和医保报销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改革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上,一是政府要有意识的减小或消除差异;二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应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三是在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推进社会医疗救助工作和慈善助医工作。

第四,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更多老人回归社会时,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建设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保健护理中心、老年文化娱乐中心等服务产业,以满足老人生活、娱乐、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而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严重依赖有志于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所以,应该加快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产业的需求。

4 总结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是社会道德的人性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晶.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7-26.

[2]陈雄.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法理思考-以湖南为主要考察对象[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2,8(3):345-356.

[3]杨博维,薛晓.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天府新论,2013(1):77-81.

[4]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5]华,苏昌贵.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21-26.

[6]闫晓慧.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D].厦门大学,2008.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老年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4-0009-02

2010年9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标志着中国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即将丧失。这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人均GDP、投资和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公共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大等。据测算,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在2013年达到顶峰,此后将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这意味着,“十二五”时期已经到了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时刻。在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江苏省的老年人口状况具有重要性与特殊性。

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发展老年经济的必要性

1.1 人口老龄化对生产领域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在生产领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即劳动力资源减少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目前,中国的就业年龄正在逐渐推迟,劳动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不断老化趋势,这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因为,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人在进入老年后,分析性思维能力会下降,即年纪大的劳动力虽有丰富的经验,但体力、精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分析与记忆的能力都不如年轻人,生产率会相对较低。由于某些岗位上,工龄越大,工资越高,企业经济效益还会继续大幅降低。

1.2 人口老龄化对分配领域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会通过抚养比、退休金、养老金等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假设国民收入一定,当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抚养费用支出增加,即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支出增加,所以积累减少。同时,消费与积累的内部比例也会改变,即社会消费增加而个人消费减少,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增加而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还会引起储蓄率降低。因为,人在35岁到50岁时,收入最高,储蓄率最高,而进入老年后,收入下降,同时用于医疗、劳务的消费增加,会开始动用过去的储蓄。从长期看,储蓄率的下降将无法提供支持经济增长的充足的资金,从而也影响经济发展。

1.3 人口老龄化对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影响

如果能够充分挖掘人口老龄化为流通领域带来的商业潜力,它就会对流通领域带来有利影响。首先,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适合老年人吃穿用的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老年人产品市场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例如,目前许多老年人常常为买不到一套合适又美观的衣服而苦恼。其次,适应老年人的生活服务设施会大幅增加,例如,对于老年人住宅、家政服务,针对老年人的交通、保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

但是,他们对新产品的消费兴趣往往不及年轻人,这会对消费量和市场供应量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使消费结构趋于固定化。不过,现代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在慢慢改变,对于社会上新鲜事物的态度正由“看不惯”到“试试看”甚至“喜欢”转变,这可能将成为推动产品更新换代的新力量。

1.4 发展老年经济的必要性

虽然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如果处理得当它就能为我国创造巨大的“老年经济”。根据夏威夷大学人口红利专家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口与经济学教授罗纳德•李(Ronald Lee)的“人口红利”理论:第二次人口红利在第一次人口红利之后发生,假设政府的政策到位,第二次人口红利将是无限期的,并且其规模常常远远大于第一次。所以,各地结合自身老年人口现状,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务之急。

2 现阶段江苏省老年人口状况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年)表明,2005―2009年,江苏省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始终居于全国前5位,而老年人口抚养比是衡量地区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江苏省老年人口抚养比(下表)显示,江苏省的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2009年,全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了4%,而江苏省的该指标上涨了近10%。所以,江苏省的老龄化状况较全国大部分地区更为严重,在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过程中极具重要性。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状况的统计结果还具有特殊性。由于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均衡,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苏北地区,加上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效果的差异,苏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轻,而苏南地区的实际老龄化程度将大于上述统计数据。因此,苏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并不会明显亚于老年人口抚养比更高的天津、重庆等地。

3 江苏省发展老年经济的优势及可行性

首先,江苏省的人口结构特征决定了本省内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足够高,老年市场所能创造的效益可以大于成本。2009年,江苏省的老年人口占比约12.0%,而全国平均水平仅为9.7%。而足够的老年人口比例有助于及时了解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及时弥补某些政策、产品、服务的不足,并有可能促使更快开发新产品、新服务。同时,江苏省发达的企业具有提供高质量老年产品的技术和能力,相应地,开发老年市场也可以为这些企业创造新希望,它们既可以拓宽国内市场,拥有自己的特色,更具竞争力,同时,又能率先抢占老年市场先机,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兵,如果率先完成经济转型,会大大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促进国内市场的开发。

其次,要处理好老龄化对生产领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合理确定退休年龄,正确引导老年人口再就业,从而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弥补某些领域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矛盾。江苏省的大量中小型企业中有些需要有足够体力或能快速接受新技术的年轻人,有些则需要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因此,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就是一个新课题。

最后,为减轻老龄化对分配领域的不利影响,还可尝试通过有效管理养老基金和正确引导老年人理财来达到。对于老年人,一方面退休后收入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消费水平和身体状况的原因等使生活方面的支出有可能不降反升,政府要想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对养老金的依赖也就逐渐增强,而大量的老年人口又加重了养老基金的缺口。江苏省居民人均收入较高,养老基金数目也较大,如果能有效管理养老基金和正确引导老年人理财,就可以减轻老龄化对分配领域的不利影响。

因此,江苏省既有发展老年经济的优势,又有发展老年经济的能力。

4 江苏省发展老年经济的战略

4.1 老年人的需求

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统计结果为:①看病难(56.7%);②基本生活来源无保障(31.4%);③外出活动困难(23.7%);④住房拥挤(18.44%);⑤家务重(13.9%);⑥生活上无人照料(9.9%);⑦出门购物难(8.7%)。该调查还发现,目前中国的老年人的需求如下:①医疗护理(83.2%);②文化娱乐(62.3%);③饮食供应(48.1%);④体育活动(34.6%);⑤家庭关系调节(21.5%);⑥文化学习(16.6%);⑦心理咨询(14.3%)。

值得强调的是:老年人遇到的很多困难并非能单纯通过提品和服务来解决,其中有很多是经济贫困导致的。目前,中国的老年社会问题主要有四大方面:贫困、老年人犯罪、精神慰藉和心理障碍。其中,解决老年人的贫困问题是当务之急。

对老年人的精神与心理关怀的不足也是上述问题的成因之一:老年人对娱乐、体育、学习及心理咨询的需求在所有需求中占很大比重。发展心理学家Elisabeth Kübler-Rose(1969)认为,人在老年时,将会经历这样五个心理阶段:否定与隔离(denial and isolation)、生气(anger)、“讨价还价”(bargaining)、沮丧(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特别需要家人、朋友的关怀。很多老年人感到恐惧和失落的深层原因是:他们眷恋与珍视其曾创造过的自身潜存的生命价值,渴望其他年龄段的人肯定其无法替代的价值。因此,在发展老年经济时,必须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引导他们以其特有的方式继续实现生命的价值。

4.2 对于江苏省发展老年经济的几点建议

结合以上各方面分析,江苏省发展老年经济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具体方式。

①引导年轻人从事老年产业,同时帮助老年人再就业;②加强养老基金管理,减少基金缺口并提高投资回报率;③引导老年人合理理财,提供理财咨询;④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提供老年人社交服务;⑤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宝安.当代中国老龄群体社会管理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经验对策; 借鉴; 发达国家; 中国

中图分类号:K9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1.017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日益受到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国际上公认,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跨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世界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法国、“老人王国”瑞典、“长寿王国”日本以及西班牙、德国等。David预测到2050年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将同样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目前国内外关于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国家或地区老龄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如Karl分析了近50年来奥地利人口的时空演变规律及特征[2],Joshua对2050年美国老龄人口规模和老龄化程度进行了预测和分析[3];李日邦等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时空间分布特点及区域差异等进行了研究[10-12]。(2)老年人群相关社会问题研究。主要包括老年人贫困问题[13],老年人日常生活行为时空分异[14-16],老年产业发展和社会养老设施建设[17]等。(3)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Sumiko等对老年人口及年轻人口迁移对日本传统社会养老模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4];David、Frank等利用OECD国家相关数据,对各国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应、居民储蓄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1,5];张桂莲等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供给、劳动生产率、消费、储蓄、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养老保障等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8-20];魏立华等对老年人口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1-22]。(4)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如Maliki、Linda等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6-7];绍国栋等对我国退休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23-24];李春玲等对国内外企业年金制度的实施和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25];姚静等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和转型进行了探讨[26-27]。已有研究对人口老龄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但尚缺乏全面和系统的总结。本文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以已有研究为基础,选择瑞典、日本、美国、法国等几个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系统总结它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的典型对策及特点;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有效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

2.1 鼓励生育,应对少子化,促进女性投入劳动力市场,保证劳动力持续供应

老龄化和少子化同时存在于老龄化社会,两者紧密相关且影响劳动力的供应。因此应对少子化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进入老龄化较早的国家从完善刺激生育的福利待遇和保障因生育而暂时离职的女性职工重返劳动力市场两个方面解决少子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一方面,政府采取育儿津贴和带薪假期,向离职生育期间的女性提供一定的医疗、营养和薪资等补助和津贴,刺激女性的生育意愿。另一方面,政府加大公共福利在儿童教育、看护和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推行并延长“爸爸月”,缩短低龄儿童父母的工时,实行父母保险(即企业给父母双方带薪假期以照顾幼儿;保证因生育而暂时离职的女性能重回原工作岗位或者提供类似的工作等)等,以缓解家庭看护幼儿的压力,使父母双方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双重责任,保证女性职工能重回劳动力市场(表1)。

2.2 延长退休年龄,保证老年劳动力来源,缓解政府养老金支付压力

国外主要老龄化国家普遍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的方法对退休年龄制度进行了改革。延长退休年龄,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提高领取退休金的最低年龄,将现行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向后延迟,相应延长工作年限;另一种是设立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即对不同退休年龄的老人给予不同数额的退休金,退休年龄越大,退休金数额也越大。日本、德国和法国等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延长退休年龄,如日本政府在2006年把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法国在2011年将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德国政府计划在2011和2018年期间逐步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28~29]。瑞典和美国等主要采取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如瑞典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对于提前退休的60-64岁的职工,每提前一年退休减发退休金的5%;65-70岁的推迟退休的人员,每延迟退休1个月增发退休金的0.6%;对于有经验且有能力继续工作的退休老人,政府为其提供做义工的机会并根据他们提供服务的多少增发一定比例的退休金(表2)。

2.3 完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推行“以居家式社区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

根据养老场所和居住方式的不同,养老方式可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受老龄人口增加、女性就业率提高和年轻劳动力迁移影响,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传统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机构养老又受到老年人经济状况和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而在现实中难被老年人接受[27]。目前国外老龄化国家的养老模式主要以居家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居家式社区养老的服务体系中家庭养老发挥着基础作用,但在个人和家庭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引入社会化服务;政府负责采取相关激励政策引入市场机制实现项目建设及服务活动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经营并协调参与建设和服务的各主体的利益关系;社区负责培育在宅服务人员并不断拓展服务业务范围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帮助,服务内容主要有住房维修、日常照护、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30]。养老服务所需的资金来源在不同国家会有所不同:如瑞典的养老服务带有很大的福利性质,服务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但老年人如果想获得更好的服务就必须自己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属于“国家负担型”;美国老年人养老服务所需的资金主要由个人承担,属于“个人负担型”即“投资人同时也是受益人”,这种“个人负担型”的资金来源方式也使得美国“以房养老”的发展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表3)。

2.4 建立多样化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经过不断改革和调整,世界主要老龄化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养老保障制度向多支柱体系的转变[31]。目前这些老龄化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三种基本的保障制度:基本养老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金制度。其中,基本养老金制度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一般由国家按照统一政策规定向符合条件的人员支付;企业年金制度是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后两种制度对缓解国家养老金支付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老龄化国家的基本养老金的资金都来源于政府,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各国也十分重视企业年金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如美国政府推出“整合企业年金计划”, 把企业年金计划提供的养老金与公共养老金制度所提供的基本养老金进行协调。目前,美国企业年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国家管理的社会养老金规模[25]。另外,美国不同运营规模的企业间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不同;日本则依据国内劳动力结构,在不同的行业实行不同的养老金支付方式和资金分配比例,从而使得养老保障体系不仅具有“多支柱”的特点,还具有“多层次性”(表4)。

2.5 开发老年人市场,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除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口可持续发展、劳动力供应和社会保障体制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外,开发老年市场,发展“老年产业”是解决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另一有效途径。国外发达国家的老年产业一般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即政府建立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并采取相关的优惠和扶持措施,按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引导企业向老年产业领域投资推动老年产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经营。目前,国外的老年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发展的产业,如老年餐饮、老年人用品生产(保健品、化妆品、服装、交通辅助用品、体育健身用品、生活辅助用品等)、老年房地产开发等;第二类是围绕老年养护形成的产业,包括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保险、老年医疗康复用品生产、长期照护产业、医护人员培训等;第三类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发展起来的产业包括老年大学、老年旅游、心理咨询、老年图书馆、老年电视广播节目等。另外,由异地养老和跨国养老而带动的养老产业在一些自然环境良好、适宜老年人居住的地区逐渐兴起(表5)。

2.6 注重法制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与老年人有关的福利保障、产业发展政策等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国外主要老龄化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及相关的管理机构。目前日本与老年人有关的法律体系由《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等三大支柱及《介护保险法》组成[32];美国政府先后颁布《社会保障法案》(自1935年实施后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与救助制度等),《美国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等[33]。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利用国家权力对法律的运行和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如美国政府设立的专门管理老龄问题的机构包括老人问题管理署、政府老龄问题顾问委员会和社会保障总署[33];瑞典政府设有三个“地方公共保险法院”和一个“高级公共保险法院”,当公民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不能实现或受到侵犯时,可以向地方公共保险法院;公民对地方法院判决不服时,还可以继续向高级法院申诉。

3 国外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对策的主要特点

3.1 “开源节流”的人口政策、退休年龄和养老金制度

主要老龄化国家从人口和劳动力的出、入端来应对老龄化及由老龄化带来的少子化、劳动力短缺和养老金支付压力等问题。如鼓励生育、吸引海外移民的政策,拓宽了劳动力的来源;推行“爸爸月”和父母保险等为因生育而暂时离职的女性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保障;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或施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则延长了老年劳动力的工作年限,减少了老年劳动力的流出。这些措施共同减少了老年人口的比重、保证了劳动力的持续供应。在养老金保障体系方面,主要老龄化国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的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金保障体系拓宽了养老资金的来源、缓解了国家支付巨额养老金的压力,也使得现有的养老金保障制度更具生命力(图1)。

3.2 “无差别”的全民养老保障制度

主要老龄化国家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多支柱、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时坚持以“平等、共享,自助、互助”为原则,注重对老年人的人性关怀,尊重老年人的生存尊严、为每位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重视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在养老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保障全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明确规定了包括政府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在缴纳养老金和社会保险时所必须承担的比例,所有公民“要想获得更多的福利、享受更好的养老服务和设施,就得付出更多”,由此建立起了“无差别”的全民养老保障制度。

3.3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政企合力,多方应对

主要老龄化国家意识到单纯依靠政府养老的压力和不足,采取了“政企合力,多方参与” 的策略来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不管在发展老龄产业,建立社会服务网络、推行居家服务的养老模式,还是在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政府在积极发挥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引入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力量,构建起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入模式,从而保证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各项制度和社会经济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经验借鉴

国外主要老龄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不单涉及人口生育政策,还与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育意愿等密切相关,涵盖社会物质、文化和制度生活各个层面。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尚缺乏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在以老龄化为契机、开发老年市场形成全社会力量“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局面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特点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在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有其形成的内外因条件且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一方面要肯定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重大成效,继续把“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和新问题,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协调,坚持科学指导,坚持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尊重客观差异性并考虑制度的公平性和弹性,从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以老龄化为契机促进老年产业发展经济入手,“因地制宜”地采取应对措施统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4.1 “分区域、分行业”,建立适合不同区情和行情的退休年龄制度

我国自1950年颁布退休人员管理办法以来,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仅有过两次(分别在1983年和1990年)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规定[54]。考虑到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人口结构等各方面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确实有再次进行改革的必要。我国是在“未富先老”和“城乡二元结构”二者并存的国情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相适应,同区域差异、城乡差异、贫富差异等问题相互重叠[10,13];从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影响来看,由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不十分突出[24]。这些特点使得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极具特殊性和复杂性且不能在短时期内一蹴而就。大部分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没有进行改革的必要;但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二三十年,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特点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为实行地区间和行业间有差别的退休年龄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34]。因此,我国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具体情况,将改革退休年龄制度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相结合,积极探索渐进式的改革退休年龄制度的方式。针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较严重的地区以及对技术和经验水平有要求较高的科、教、文和政、企高管类等行业,可以采取梯度式的退休年龄制度并适当提高退休的最低和最高年龄,鼓励老龄人口延迟退休或退休后再就业;针对处于底层、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按工龄计算的弹性退休制度,在退休年龄上给予照顾。

4.2 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并普及企业年金制度,优化养老保障体系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保障水平偏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老人;二是全国实行的“统一标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对这些地区来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方面并不能发挥多大作用。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建立“无差别”的全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做法采取改进措施: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重视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各省市、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设立不同的缴费和待遇标准,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刺激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和有关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大支柱—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规模小、覆盖面低和基金收益率低等问题[35]。所以,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是制定相关法律框架给予企业年金明确的法律地位和实施办法,以法律的形式严格界定企业年金同基本养老保障的关系,企业年金的保障范围、水平、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年金的组织和监管体系等;同时注重有关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配套立法,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作用,拓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减少收益风险、提高企业年金基金的收益率[35],以刺激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管理层的参与意愿,逐步提高企业年金制度的参与率和覆盖面。

4.3 “因地制宜”,发挥家庭、社区、机构等多方作用,引导多种养老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使得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弱化,养老模式的选择和转变逐渐正在成为解决我国庞大数量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探讨的焦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养老模式的转型阶段,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庭的养老功能都在逐步弱化,居家式的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兴起[27,30,47,57]。考虑到居民传统的养老观念以及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应坚持以“充分发挥家庭、社区、机构等各方面在养老中的作用,引导多种养老模式的构建和完善”[30]为要旨,在弘扬“孝道”思想、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的同时,鼓励并扶持社区老年服务组织的发展,明确将社区老年服务体系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并作为政府支持和发展的重点,使社区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构建居家式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27]。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家庭类型有重点地采取养老抚助政策:在农村地区,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和社会化养老的宣传力度,发挥社会和集体养老的补充作用[57];在城市地区,以市场为导向并采取激励政策推动城市养老向居家式社区养老模式的转变;另外在有条件的城市地区可以借鉴国外“以房养老”的模式,加大“以房养老”的宣传力度和业务试点并对其进行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55~56]。最近几年来,我国“失独家庭”和“421家庭”的数目越来越多,这两类家庭的养老压力也日益明显。政府可以在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实施一定的优惠和扶助政策鼓励慈善团体、非营利机构大力兴办公益性老年服务机构,给予上述两类家庭物质和精神照护。

4.4 做到“两个结合”,针对主要领域发展老年产业

目前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36]。因此,未来要加强老年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做到“理论研究与政府决策、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培育相结合”,重点对老年人的需求及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老年产业特征、市场规模、基本规律及老龄化过程对市场体系的影响等进行研究,从而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老年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咨询和支持。另外,国外有相当数量老年产业是围绕居家式社区养老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做法,与推行社区型居家养老模式相结合,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老有颐养”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在养老机构和设施建设、养老入户服务、护理、老年用产品等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领域,开发一批满足老年人需求、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具体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同时提高对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补助标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尤其是鼓励发展医养结合型护理机构以及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机构和专业服务队伍的建设,以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颐养”;政府或企业在以城市社区为依托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居家老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形成以点带面的联动的效应,不断拓展养老入户服务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David E B, David C, Günter F. Implications of population aging for economic growth[J]. Oxf Rev Econ Policy: 2010,26(4) : 583-612.

[2] Karl H,刘岩,亚历山大·威斯保尔,海尔姆特·沃施莱格. 1951年以来奥地利人口变化的空间特征[J]. 地理学报,2006,61(6):563-573.

[3] Joshua M, Wiener, Jane T. Population age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rogrammers[J]. Inter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2002, 31: 776-781.

[4] Oshima, Sumiko. Japan: Feeling the Strains of an Aging Population[J]. Science, 1996, 273(5271): 44-45.

[5] Frank T. Denton, Byron G. Spencer. Population ageing, older workers, and Canada’s labor force[J]. Canadian Public Policy, 2009, 35(35): 481-492.

[6] Maliki. Health card and health care facilities demand among the Indonesian elderly[J].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2008, 53(1): 103-119.

[7] Linda G, Martin. Population aging policies in East A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Science, 1991, 2: 527-531.

[8] Paul S L. Impacts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exchange rate management in Singapore[J].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2008, 53 (2): 245-259.

[9] Jay S, Olshaanansky, Goldman D, Yuhui Zheng, John Q, Rose. Aging in Ame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demographic forecasts from the MacArthur foundation research network on an aging society[J]. The Milbank Quarterly, 2009, 87(4): 842-862.

[10] 李日邦,王五一,谭见安,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J]. 地理研究,1999,18(2):113-121.

[11] 林琳,马飞. 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趋势[J]. 地理研究,2007,26(5):1043-1054.

[12] 陈彦光. 中国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对应关系研究[J]. 地理研究,2010,29(12):2109-2119.

[13] 邬沧萍,王琳. 聚焦中国农村老年人贫困化问题[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增刊:1-8.

[14] 孙樱,陈田,韩英. 北京市区老年人口休闲行为的时空特征初探[J]. 地理研究,2001,20(5):537-546.

[15] 柴彦威,李昌霞. 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J]. 地理学报,2005,60(3):401-408.

[16] 仵宗卿,柴彦威,戴雪珍,杨吾扬. 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机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 地理研究,2001,20(4):479-488.

[17] 宋韬,汤建中. 试析上海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设施的发展[J]. 人文地理,2001,16(3):16-20.

[18] 张桂莲,王永莲.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分析[J]. 人口学刊,2010(5):48-53.

[19] 王合生,虞孝感. 我国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 经济地理,1997,17(4):21-25.

[20] 高建华. 基于第五次人口全国人口普查的河南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05:856-859.

[21] 魏立华,丛艳国. 老龄人口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及其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J]. 人文地理,2001,16(2):20-23.

[22] 苏红霞. 英国旅游者出游年龄规律研究[J]. 人文地理,2012(1):156-160.

[23] 邵国栋,聂素芳. 人口老龄化挑战我国传统退休制度[J]. 社会发展,2007(4):31-32.

[24] 原新,万能. 缓解老龄化压力,推迟退休年龄有效吗?[J]. 人口研究,2006,30(4):47-54.

[25] 李春玲. 整合企业年金计划—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与企业年金计划[J]. 经济体制改革,2006(5):156-159.

[26] 姚静,李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分析[J]. 人文地理,2000,15(5):24-29.

[27] 谢琼. 中国养老模式的中庸之道[J]. 山东社会科学,2008(11):73-76.

[28] 范围. 退休年龄比较[J]. 人口与经济,2011(5):48-54.

[29] 王海涛. 应该从国情需要出发考虑延长退休年龄[J]. 人口与发展,2011(4):32-35.

[30] 杨励. 推行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逐步完善新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J]. 社科纵横,2007,22(6):37-39.

[31] 陈厚义.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J]. 中国国情国力,2010(7).

[32] 杨天博. 日本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立法[J]. 社会福利,2007(1).

[33] 陈超. 美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法律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2):68-72.

[34] 林宝. 中国退休年龄改革的时机和方案选择[J]. 中国人口科学,2001 (1):25-31.

[35] 徐海霞. 企业年金的国际比较及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改革的探析[J]. 改革与战略,2010,26(9):172-175.

[36] 江海霞,陈雷. 创新老年产业发展与深化居家养老服务[J]. 特区经济,2010(6):133-135.

[37] 任杰. 从企业年金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J]. 商业时代,2009,25:71-72.

[38] 吴轶超. 中美德日企业年金发展比较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12(2):82-83.

[39] 邬沧萍,王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J]. 求是,2009(7):55-57.

[40] 王吉乔,杜德斌. 我国城镇贫困化及其治理对策探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1):64-69.

[41] 杨林生,李海蓉,李永华,王五一,谭见安. 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31-44.

[42] 王承云.日本海外旅游业的动态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2003,13(2):93-99.

[43] 郭焕成,韩非.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44] 王仲智,林炳耀. 美国“阳光带”的崛起及对中国西部城市化战略的启示[J].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2):40-45.

[45] 刘清芝. 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J]. 西北人口,2009,30 (4):73-75.

[46] 宋韬.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模式[J].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4):75-78.

[47] 汪昌安,李忠贵. 探索居家养老模式,提高退休人员幸福指数[J]. 价值工程,2011,36:323-324.

[48] 郭金龙,张许颖. 国际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视野,2008,17:32-33.

[49] 姜向群. 计划生育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问题[J]. 人口研究,1996,20(6):58-62.

[50] 杨菊华. 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比较[J]. 探索与争鸣,2009(7):14-16.

[51] 陈茗. 日本老龄产业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J]. 人口学刊,2002(6):7-11.

[52] 周俊山,尹银. 老龄社会的日本老年住宅发展及借鉴[J]. 日本问题研究,2008(3):60-64.

[53] 查建华. 中日两国老龄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50-59.

[54] 徐庆风. 我国实行退休年龄弹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论[J]. 南方人口,1992(1):42-45.

[55] 鲍家伟.“以房养老”—种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J]. 中国经贸导刊,2012(3):32-33.

[56] 罗莉,王亚萍,徐洋.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以武汉市城市居民以房养老状况的思考[J]. 改革与策略,2012,28(2):116-117.

[57] 周君玉,张俊良.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变革及其影响[J]. 财经科学,1993(4):65-67.

[58] 王维达,童林. 老年人照顾体系的建立及其法律完善[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2):103-107.

[59] 刘铮,潘锦堂. 世界各国退休年龄现状分析比较[J]. 社会学研究,2005(5):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