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综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化学综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化学综述

生物化学综述范文1

1、对基础性实验进行精选、合并与分类

生化实验按实验技能可划分为物质的分离提纯及其含量的测定、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法5类实验技术,在这5类实验技术中我们筛选出6个实验,这些实验能基本达到该板块的教学目标。这6个实验有:酪蛋白的制备、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紫外吸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酶的性质。这6个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术基本涵盖了上述5类的实验技能,主要使用了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层析缸、电泳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常见生化仪器,能够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得到训练,达到教学要求。

2、加强实验的设计性,增强实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我们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最大程度地使一些定性实验达到定量,提高验证实验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小麦中含淀粉,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但是一定量的淀粉酶能水解多少淀粉呢?在酶的特性实验之后,我们加上了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不仅属于物质的分离及含量的测定方面,而且还能将这两个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看到实验现象,又能得到具体的定数据,二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酶的性质的认识从定性上升到定量理解,而且使实验内容有一定量的综合,通过这个实验也强化了学生使用分光光度计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掌握了测定酶活力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使学生对酶蛋白浓度与酶活力、酶的比活力的关系及其应用都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3、提高类实验注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开展前两项改革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安排了一些操作较复杂、系统性强的提高实验,以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主要包括层析类实验和电泳类实验两大系统。层析实验包括纸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葡聚糖凝胶层析等;电泳实验包括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在提高实验中,我们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比较。如通过不同的层析实验后,同学们又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查阅,较好地理解了不同层析实验的特点、方法、适用条件等。通过比较,达到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好提高实验的技能,我们对每一个实验都亲自预做,并且在预做过程中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来摸索更好的实验条件,共同来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地对每一步都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的操作严格要求,取得实验的预期结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增加探索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型实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准备、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综合得出结论。这是针对验证型实验而讲的。通过增加这类实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有效避免了学生被动做实验的现象。因为这样做是实验在前,结论在后,并且所要得出的结论是实验之前所未知的,而且结论是学生亲手实验所得到的,在实验中学生始终都处于主体地位,因此这类实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5、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改进实验准备的方法

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准备工作在课前都已由老师准备好。包括样品的处理与预处理、试剂的配制、仪器的调试等。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对整个实验不甚了解,实验基本是按照老师已准备好的步骤进行的,根本不去想为什么。有些甚至也不动手,而是由同组的学生做,做完后他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整个实验根本学不到知识,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因此,我们在实验的准备上进行了尝试性的调整,让学生自己准备试剂、调试仪器等。我们发现,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准备实验会有很多好处,如学生在准备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这样做实验前不会一无所知;学生学会了思考。学生会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个方法行不行,充分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通过实验,学生对理论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2)改进教学方式——先做后讲

生化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课一般也是由老师先讲,讲完再做,学生往往对实验的兴趣不大,并且对实验的印象也不深。为此,我们反了过来,由学生先做,做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由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并且总结规律,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归纳,最后做提高性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自己做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体验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功。这种由生动直观的现象观察到抽象理论的形成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有质疑的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实验步骤是清楚地写在实验指导书上的,学生一般都是按照实验写好的步骤来做的,很少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对不对,即使是比较常规的错误,也没有好好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要思考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是合理的,对于提出疑问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兴趣。如在做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中,实验步骤中总糖提取中写的是取面粉3克,但到最后进行吸光值的测定时,结果都比较大,就有学生提出疑问,经过讨论,我们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再做一遍,最终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大是小,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都应鼓励他进行积极的思考,按自己的想法再做,直到他解决问题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真正的思考,获得了真正的提高。

(4)利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简单讲解实验原理,然后学生按步骤进行,这样的方法在简单的实验中还可行,但对于一些难理解的实验和没有条件开设的实验,这样的方法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对于难理解的实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电教媒体,让学生有较直观的认识,如对于层析技术中的分配系数。对于没有条件开设的实验,如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我们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明白各种层析方法之间的区别。像分子杂交、重组DNA技术等生物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及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沿,我们也可以通过看录像来了解。

6、优化考核评分体系

通过最终的考核评分,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技能和其所涉及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弱项,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在评分体系中,我们将生化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期末考核”(包括理论口试、实验准备、操作考核)。期末总成绩按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进行核算。这样的考核体系可以系统地、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结语

生物化学综述范文2

课程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89522

(温馨提示: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师资、收费标准相关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招生说明:招生范围:初一到高三

辅导课程:

初一数学、英语、语文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初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一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地理

*************************************************************

课程的优势:

创新: 独创UMS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品牌:十九年新东方品牌见证,千万家长学子一致信赖

师资:资深学科名师磨砺沉淀,打造出一对一课程

特色:家长会反馈阶段性进步,励志教育铸就学员未来

服务:免费学科讲座早晚自习,免费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效果:8%学员提升80分以上,17%学员提升50-80分,56%学员提升30-50分

师资: 19年培训经验积累,历年中高考提分高手、奥数精英、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海归双语教学人才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4位博士生,115位研究生,90位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31位来自于华师大,30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金牌校区===

【徐汇区】 万体馆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811号2楼

           番禺中心:徐汇区番禺路900号2楼

【普陀区】 曹杨中心:普陀区曹杨路333号2楼

【闸北区】 沪太中心:闸北区沪太路799号2楼

【黄浦区】 新闸中心:黄浦区黄河路355号1号楼3楼

【杨浦区】 复旦中心:杨浦区国权路561号

           五角场万达中心:杨浦区政通路177号万达广场C座8层

【浦东新区】八佰伴中心: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36号隆宇大厦13楼

=========================================

上海市同类优秀课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可以比较下呢?

上海昂立智立方:400-0066-911转分机89476

上海精锐教育:400-0066-911转分机99724

上海昂立新课程:400-0066-911转分机89521

***********************************************

上海京翰教育:

生物化学综述范文3

【关键词】化学 生物化学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104-02

生物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教学课程,课程体系严谨,理论知识较难,发展速度很快,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由于这门课涉及许多生物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复杂,对许多开设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生物基础底子薄、基础差,掌握好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况且,目前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授课时数较少,我院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授课时数只有36学时,这让教学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要使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突出化学特色,又要使学生在系统学习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应用技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进一步实现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的目标。

一 结合化学专业实际,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生物化学教材较多,如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这三种教材均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是公认的比较优秀的教材,各具特色。以上三本教材虽然内容丰富,系统性强,但由于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目的、兴趣以及知识基础不同,在使用这类生物专业通用教材时,常常会感到不适应,给教和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太适合化学专业学生,因此,结合化学专业实际,选择适合化学专业学生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主要选择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因为该教材是专门为化学专业而编写的,全面反映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介绍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在阐明重要的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同时,也介绍生物技术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且根据化学专业学生的需要和知识基础,更多地应用化学的观点和理论来讨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使用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材比较适宜,同时辅以聂剑初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和郑集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参考书。

二 基于“加强基础,强调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修订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纲领性文件。不同专业要求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作为专业选修课来要求的化学专业,必须强调生物化学的应用性。因此,我们以古练权主编的《生物化学》作为教学蓝本,基于“加强基础,强调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模式,编写了生物化学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及本科生物化学教师备课提纲。上述教学资料着力于优化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对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了详尽说明。每年开课前可根据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对陈旧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及时修正与更新。教学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另向学生推荐一些新版专著及相关的综述文章以及生物学网址作为参考。这样,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教材“旧”与进展“新”的矛盾,保证教学内容不落伍,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不依赖教材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生物化学前沿学科的发展现状,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主动性。当然,这对授课者来讲要求更高,既要通晓各章节理论知识,还需侧重具体实践应用。如在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时,要联系磺胺药的发现,以及酶的抑制作用在制药行业和农药等行业的应用,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 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内容抽象、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因其涉及的理论与技术较多,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水平,需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1.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抓住学科发展前沿

在教学内容上,要对生物化学一般性内容进行融合、压缩、削减和取消,保留必须的基本部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在授课时,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应用,重在启发学生兴趣,对在21世纪可望有重大突破的新的研究内容给予重点加强。

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注重发展智能转变,通过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不可能教会学生所有的生物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知识结构,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学生感知孤立、零散的概念纳入体系之中。

2.利用化繁为简的动画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有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讲解起来非常抽象,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将呆板单一的教学内容安排转变为生动、多彩的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以生物化学在化工、制药、环境工程、材料学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把静态的、被动的接受专业知识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生动典型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便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四 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实验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总课时极少,实验课更少,一般仅有6个课时,所以不能安排更多的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式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工作,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试验设计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还能够提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研和工作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提高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五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理论为主、应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对于化学专业来说,生物化学课程性质为选修,加上课时较少,因此,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经常缺席,学习态度不端正。生物化学的考核不应只看期末考试成绩,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对生物化学进行改革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全面考评。首先主要体现在优化考试的成绩比例上: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作业占20%、实践占20%。在平时作业的设置上多一些理解型、应用型强的题目,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适当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关于蛋白质等电点知识,可以给出三种蛋白质的混合溶液,并提供等电点,让学生设计一种简单方法分离这三种蛋白质溶液。这样的题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古练权等.生物化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曾虹燕、刘跃进、张小云等.构建工科生物化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73~175

生物化学综述范文4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20-02

生物医学工程是典型的理工类学科和生物医学学科交叉、结合、融合的边缘学科,并无自己独立的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对相应学科有较大依赖性[1]。同时,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研发性质较强,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广泛的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与科研思维。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本科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而在生物材料、生物技术等方向上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这样的专业特点导致学生重视电子、计算机与机械制造课程,而轻视医学相关学科,如生物化学,学生不能将该学科内容与职业生涯相联系,难以理解学习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上生物化学本身具有抽象、繁杂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畏难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针对在该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 生物医学工程的生物化学教学现状

生物化学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具有抽象难懂、内容繁杂等特点,是医学院学生感觉最难的课程之一。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缺乏一部为该专业量身打造的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极为突出。就本校而言,该专业的生物化学理论学时数仅为40学时,而使用的教材为刘新光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案例版)》,该书系统全面完整,但课时数远远不够,如果按照一般医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讲授,学生感觉难以消化,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增加。其次,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为课堂的绝对主体,进行传统填鸭式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容易疲劳。第三,考查形式单一,仅对书本知识进行闭卷考试的单一评价考核体系,既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容易使学生投机取巧,仅关注考点,而忽视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

2 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形式,双管齐下提升教学效果

2.1 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删减生物化学教材内容,调整重、难点,将教学内容精简为基本原理,并更新补充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发表的《爱丁堡宣言》在谈到医学院校需要改进教学法时指出:“把现在广为采用的被动学习方法改变为更加主动的学习,包括自我指导的独立学习以及导师辅导等方法,以保证终身连续的学习[2]。”在讲授过程中除了讲授知识点,更应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培养学生学会梳理教材,增强其自学能力。例如在开篇即告诉学生全书总的来讲可分为三大部分[3],第一部分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也称为生命的化学,那么这些化学反应的物质基础必然包括各种生物大分子,因此这部分将重点讲授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基本理化性质与应用;第二部分为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使学生重点掌握各类物质代谢的基本反应途径,主要调节环节,重要生理意义,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等;对第一、二部分,强调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不求过深、过难,抓住主线、框架和基础知识,按层次展开,既可以在有限的课时数中从容的执行教学进度,又培养了学生抓结构体系的学习方法。第三部分即基因信息的传递,以及基于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而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点,第三部分将比其他专业讲授更为详细。而细胞信息传递、肝脏生物化学与血液生物化学等专题部分则删除不讲。

2.2补充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物化学这门枯燥繁杂的课程,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兼顾有限的课时数,由教师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打印并发放给学生,要求课外阅读,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讨论。如疯牛病,从热带丛林食人部落的“库鲁病”,羊瘙痒症,克雅氏病,到对于疯牛病疾病本质的认识,长达100多年的研究历程,又或者如诺贝尔获奖者故事,重大理论的研究思路和创立历程,这既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初窥神秘的科研世界,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严密求证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快速迅猛的发展,而生物医学工程本身就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催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对该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适当介绍生命科学的前沿,培养学生主动追踪最新进展的学习意愿。

2.3考核形式多样化,利用分数的杠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拆分,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与试验成绩、论文报告相结合,考核形式更为丰富合理。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书本知识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占70%;而平时成绩又分为试验成绩与论文报告,共占30%。为了检验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增加了论文报告这一考核内容,论文报告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对某一种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或者热点方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论文形式提交,对写作优秀者加分,还可帮助修改和鼓励发表。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敏锐把握学科动态,获取和分析信息,培养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并且这种考试方式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尝试进行以上教学改革时,还应注意3方面问题:第一,在教材的把握上,如何既保留生物化学的学科特色与要求,授予足够的基础知识,又因材施教、合理的删减教材内容,处理好重、难点。第二,在引入课外阅读和论文写作上,如何循序渐进的选择材料和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对科技论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不至于使学生被畏难情绪打击,产生厌学情绪。第三,应当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发放学生调查问卷,适时把握学生诉求,及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内容或者学习中的难题,便于客观评价和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培养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眼界,开阔思路,激发其科研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圣平, 秦斌,袁力.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内涵探讨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4,24(3): 21-23.

[2]刘秉勋.爱丁堡宣言[J].医学教育,1990,10(5):1.

生物化学综述范文5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015-02

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医学技术日趋精密和高效使医学知识量大大增加,要求医学人才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因此培养适应当今医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是当今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医学基础学科,生物化学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使医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的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积极性低,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等方法,做到实验教学与科研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

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而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侧重于验证理论教学中一些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内容更新不及时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相关科学研究进展及一些在科研中常用的前沿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无从谈起。此外,由于课时限制,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进行实验,对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解决,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得到发挥。

2.学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动手能力欠缺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不同于其他临床专业课,学生常认为生物化学实验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生物化学实验跟大一学习的化学实验一样,导致学生对其不重视,实验过程不专心,敷衍了事,达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沿用传统方式,老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课堂上详细讲解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做预习的很少,也缺乏对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现象的思考。此外,由于学时及条件的限制,多数实验由两个同学共同完成,常出现某一个同学不动手的情况,加之一位老师要面对20~30名学生,不能确保对每一位同学都能及时监督、指导到位,造成学生对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欠缺,动手能力不足,实验习惯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也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以往的实验考查偏重于实验结果是否成功,造成学生心理上非常紧张,不注重实验过程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报告内容抄袭严重,结果大同小异,有的学生为了使结果看上去与理论值更为接近,甚至修改结果。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严谨实验态度的培养,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及培养创新性思维。

二 采用的改革方案及应对措施

1.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

考虑到课时限制及学科发展的要求,我们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保留一些经典且与临床联系紧密的验证性实验,如血糖测定、血清蛋白含量测定、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分离和鉴定等,强化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逐步增加和完善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并强调其对实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开设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选择一些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项目,使更多学生较早尝试和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此外,利用《医学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机会,建立起多媒体实验室,实现全多媒体实验教学,这使我们可以把一些对设备条件要求较高、耗时较长、在有限学时中无法给学生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如利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实验中电泳的间隙,借助动画、视频、声音等给学生展示基因工程、PCR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等;或者在实验等待时间或课后小结时以图片或视频介绍本学科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等,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科研创新能力,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感觉知识面太窄,工作中用不上等问题。

2.开放实验室与创新性研究

针对学生受课时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对问题继续进行探索的情况,我们在课余的规定时间对有需要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及实验室资源,让其可继续进行练习。同时学生还可不受专业、学时限制及特定上课时间的制约,根据自己的兴趣借助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完成一些实验。对一些有能力的学生,老师尝试指导其进行创新性实验。实施前我们通过开设相关讲座,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个科研课题从申报到实施的各

* 基金项目:2012年长沙医学院教改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021)

个程序;然后老师提供自己的一些在研项目内容或学科发展内容供学生参考和选择,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的方式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再到整理数据、书写实验报告或论文等,自己体验进行一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学生在借鉴、模仿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并形成自己的想法,一些有研究价值的实验项目还可继续申报院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课题。近两年,参与生物化学相关创新实验的学生已成功申报多项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创新性实验在学生巩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3.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应贯穿实验全过程,涉及其综合水平。原有的实验成绩包括期末实验考核和平时成绩,改革后,期末考核的内容在基本操作考试的基础上加入了基本原理、注意事项等理论性问题的抽查,这使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还要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了他们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中除了实验报告的分数外,还在每一次实验中给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计分,学生在实验中必须动手,这就促进了他们对技能的掌握。同时通过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各尽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此外,评价还尝试了其他内容,如查阅文献、独立学习新技术、写综述等,突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评定,激发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进行了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较大增强,创新能力和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加强。这也为我们继续探索更为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医学人才提供了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庭槐、王淑珍、周慧明等.构建综合性大学“243”型课程体系与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5):5~6

[2]徐伟丽、马莺、徐德昌等.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4~65

[3]林静、刘梦青、郭芳.病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夏医学,2011(3):363~365

[4]徐海花、吴茂东.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2005(4):40~43

生物化学综述范文6

【关键词】 产后抑郁;生物化学;激素;ω—3非饱和脂肪酸

产后抑郁症是围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庭成员带来一定危害。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学研究最多的是关于生产前、后激素水平的改变,近年来关于体内ω—3非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下与抑郁相关的研究增加,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的病因学中的作用也倍受关注。本文将对产后抑郁症生物化学研究进展简要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1 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与产后抑郁症

女性在妊娠期间,糖皮质激素和雌激素的水平升高,分娩后即急速下降,引起短暂的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的下调,约持续几个星期到数月不等。产后忧郁或抑郁的母亲,下丘脑—垂体轴功能下降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1。产后多种激素水平都将急剧变化,包括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考的松的急剧减少、垂体鸦片制剂的减少、催产素和催乳素水平的急剧上升,其中下降最明显的还是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

在孕期的后三个月,血浆雌激素(10—25ng/ml)和孕激素(150ng/ml)达到最高值,分别较孕前最大量增加了50和10倍。产后雌、孕激素在数日内降到卵泡早期水平,并且在这个水平一直持续到卵巢功能的恢复,月经周期的出现。对23例患有严重产后抑郁的母亲的研究中有16例血清雌激素的水平低于正常最低值2。雌激素能够下调5—羟色胺的自身受体和载体,上调色胺酸羟化酶。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降低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活性,增加了易感人群情绪障碍的发展。产后抑郁的内分泌因素的研究发现,产后雌孕激素改变可能会触发易感人群的抑郁,具体机制目前尚不知3。

产后甲状腺功能的损害也可能引起抑郁。约6%的产妇在产后6周要经历甲状腺机能异常4,识别这些人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甲状腺水平低下能引起抑郁情绪、兴趣丧失、易激惹、疲乏、难以集中注意力、睡眠障碍,体重增加。一次简单的血液化验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对303名孕期甲状腺机能正常产妇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有21人产后出现了甲状腺机能紊乱,这些产妇中38%的人有抑郁并接受了针对甲状腺功能的治疗5。

2 ω—3非饱和脂肪酸与产后抑郁症

Hibbeln研究了20多个国家产后抑郁发生率与母乳汁中二十碳六烯酸(DHA)含量及海鱼消费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母乳中产后抑郁发生率低与母乳中DHA含量高(r=—0.84)及海鱼消费量大(r=—0.81)有关6。

ω—3非饱和脂肪酸与产后抑郁关系可能的机制有:调节5—羟色胺能神经传递系统7,抑郁的“巨细胞理论”(临床抑郁伴有过度的免疫系统的炎性反应,也就是炎性细胞因子和类花生酸类物质的增加,而ω—3非饱和脂肪酸可减少类花生酸类物质的产生),cAMP信号转导假设(磷脂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受损可能引起抑郁)。

产妇产后体力消耗、十分疲乏,睡眠节律受到干扰,恢复较慢从而使其不能很快进入母亲角色;由于产后角色的转变,婴儿占据整个生活,可能感到无法适应,感到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母亲;产后体型的改变,感到自己不再具有吸引力,迷失自我;有时候想要成为一个完美或超级的母亲,结果与现实产生差距,增加内心压力。如此种种,皆有可能促使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另外,与配偶关系不和、近期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低下等都使产妇的易感性增加。目前认为产后抑郁症是生物化学、心理、易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产后体内生产激素的下降、ω—3非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或代谢障碍,加上社会心理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可能使某些易感人群易患产后抑郁。对于产后重度抑郁的患者要采用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联合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安全有效治疗的目标。8未来需要有科学严密的实验设计、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报告,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产后抑郁提供科学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Cizza G.High—dose transdermal estrogen,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and postnatal depression.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7,82:704.

[2] Ahokas A.Deficiency in severe postpartum depression: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sublingual physiologic17—estradiol.J Clin Psychiatry,2001,62:332—6.

[3] Miki Bloch.Rubinow Endocrine Factors in the Etiology of Postpartum prehensive Psychiatry,2003,44(3 ):234—246.

[4] Walfish PG.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ost—partum thyroid dysfunction.J Endocrinol Invest,1992,15:265—272.

[5] Pop VJM.Postpartum thyroid dysfunction and depression in an unselected population.N Engl J Med,1991,324:1815—1816.

[6] Hibbeln JR.Seafood consumption,the DHA content of mothers’ milk and prevalence rat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 Affect Disord,2002,69: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