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1

作者:王瑞庆 王弗雄 过晓娇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PJM电力市场的历史数据,对正态分布、t分布、广义误差分布(GED)的EGARCH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ED分布的EGARCH模型的VaR估计精度较高,但电价的多季节性特征及其与负荷之间的相关性未能得到有效处理.文[13]的研究表明VaR的估计精度严重依赖于残差的分布形式设定,因此如何正确地选择残差的分布形式是有效管理电力市场价格风险的基础.电价受负荷、气候、输电网络、装机容量等多重因素影响,具有均值回复、异方差、波动集聚、尖峰跳跃、多季节性等特征[14].在评估电力市场价格风险时,须考虑到电价的上述特征及与负荷、气候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本文从电价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考虑电价的多季节、异方差、波动集聚、尖峰厚尾及其与负荷之间相关性的电力市场VaR计算模型,对正态分布、t分布、有偏t分布和GED分布下的GARCH模型族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估残差的概率分布设定对VaR估计结果的影响.VaR是一种以规范的统计技术综合衡量市场风险的方法,是国际上通行的风险计量技术.VaR是指市场正常波动条件下,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某一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大可能损失:(式略)VaRc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设电力公司在t期的电力需求为Qt,零售电价为P0,现货电价为Pt,且Pt=-Pt+εt,其中-Pt为第t期的预期电价,εt为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随机波动.则第t期内电力公司的经营损失为(式略)2)电力公司的电力需求Qt和零售电价P0均可视为常数,不失一般性,本文假设Qt和P0分别等于1和0.如果εt的条件密度函数为fεt(x|)It-1,其中It-1为直到t-1期的可用信息集.则在给定置信水平c下,电力公司第t期的在险价值VaRc,t可表示为(式略)式中:Fεt(x|)It-1为εt的条件分布函数,F-1εt为Fεt的反函数.GARCH-VaR模型设Pt表示t期的现货电价,dt表示t期的系统负荷,εt表示t期残差,ht表示εt的条件方差,zt表示归一化残差,则描述电价变化的GARCH模型可表述为:残差的分布形式设定在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需要对残差的分布做出相应的假定.为了更准确地捕捉电价的尖峰厚尾特征,本文分别引入正态分布、t分布、有偏t分布、GED分布来描述均值为0、方差为1的归一化残差序列zt的条件分布.有偏t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式略)

模型的求解文[15]分析了模型参数的不同求解方法对VaR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样本下,最大似然估计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本文通过最大化条件对数似然函数来估计残差不同分布假定下GARCH模型的参数.若记ξ=(α,)β,φ,γ,κ,则zt服从有偏t分布时的条件对数似然函数为:(式略)式中:T表示样本容量,lt()ζ=lnfzt(x|)It-1表示第t期观察值的条件对数似然函数.通过最大化L()ζ,可以获得模型参数ζ的估计值ζ.由于L()ζ是关于ζ的非线性函数,初始值的选取关系到L()ζ能否收敛到全局最大值.为了增加估计结果的精度,本文采用先求解简化模型,然后以其结果作为求解复杂模型的初始值的逐次逼近方法.1.4VaR估计的回测检验本文通过实际失败率来对VaR的估计精度进行回测检验.实际失败率定义为失败次数与观察次数比值的百分数,失败次数是指电价的观察值超过预测的VaR的次数之和.若模型设定正确,则实际失败率应该等于计算VaR时指定的置信度1-c.Kupiec统计检验方法[16]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回顾测试检验方法.设样本容量为T,N表示电价的实际观察值超过预测VaR的次数,则有(式略)如果置信度1-c下用于计算VaR的模型正确的话,则It,t∈[1,]T应该服从概率为1-c的二项式分布.因此可以定义零假设N/T=1-c来检验实际失败率是否在统计意义上等于期望失败率.如果零假设正确的话,则可以证明以下的似然比LR满足自由度为1的χ2分布.也就是说,在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如果所计算的LR检验值大于该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1的χ2分布的临界值的话,则应拒绝零假设;反之,则应接受零假设,即认为所采用的VaR计算模型足够准确.本文的研究样本来源于美国PJM电力市场2007年6月1日至2010年9月9日的日平均现货电价和负荷,样本总数为1197.表1给出了日平均现货电价和日平均负荷序列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1可看出,两个样本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都显著异于正态,现货电价和负荷序列均呈现明显的右偏形态,同时具有较为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J-B统计量非常显著,说明样本期间内现货电价和负荷的分布具有非正态性.GARCH模型族估计结果对样本数据的趋势图、相关系数及偏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可将GARCH模型具体化为(m,u,v,rh,sh)取值分别为(52,1,1,1,1).给出了GARCH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VaR回测检验表3给出了VaR估计与实际损失覆盖程度的Kupiec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正态分布在高置信水平下容易低估电价的波动风险;t分布在低置信水平下容易高估电力市场的VaR值;计及残差分布的偏度(有偏t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型描绘了正态分布、t分布和GED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尾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态分布的尾部较薄,不能有效地刻画电价分布的厚尾性;t分布的尾部最厚,置信水平较低时的分位数大于GED分布,因此在较低分位数时容易高估市场风险,但随着置信水平的增加,GED分布的尾部逐渐薄于t分布,因此当置信水平大于99%时,t分布的估计结果要优于GED分布.

电力商品的特性使得电价比传统商品的价格波动更加剧烈,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电力市场价格风险尤为重要.在对电价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电价多季节、异方差、波动集聚、尖峰厚尾及其与负荷相关性的GARCH-VaR计算模型,分析了残差的概率分布设定对VaR估计结果的影响.对PJM电力市场历史数据的分析表明:残差的概率分布设定对VaR估计的有效性影响显著;低置信水平下GED分布的估计结果较为精确,高置信水平下t分布的估计结果更加有效,且计及残差的偏度(有偏t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型的估计精度。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 电力负荷预测;几种常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电力负荷预测的几种常用方法

1. 1 单耗法

按照国家安排的产品产量、产值计划和用电单耗确定需电量的单耗法分“产品单耗法”和“产值单耗法”两种。采用“单耗法”预测负荷前的关键是确定适当的产品单耗或产值单耗。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般规律是产品单耗逐年上升, 产值单耗逐年下降。

1. 2 趋势外推法

就是根据负荷的变化趋势对未来负荷情况作出预测。电力负荷虽然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但在一定条件下, 仍存在着明显的变化趋势, 例如: 农业用电, 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冬季, 日用电量相对稳定, 表现为较平稳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为线性或非线性, 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等等。

1. 3 时间序列法

时间序列法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它是针对整个观测序列呈现出的某种随机过程的特性, 建立和估计产生实际序列的随机过程的模型, 然后用这些模型进行预测。它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 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 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预测未来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型和随机性两类, 确定型时间序列作为模型残差用于估计预测区间的大小。随机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可以看作一个线性滤波器。根据线性滤波器的特性, 时间序列可划为自回归+ , - . 、动平均+ /, . 、自回归-动平均+ , - /, . 、累计式自回归-动平均+ , - 0 /, . 、传递函数+ 12,几类模型, 其负荷预测过程一般分为模型识别、模型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负荷预测、精度检验预测值修正3个阶段。

1. 4 回归分析法

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 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 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其特点是将预测目标的因素作为自变量, 将预测目标作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法中, 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因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根据给定的多组自变量和因变量资料, 研究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得到的经验回归方程式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预测系统将来的负荷值。

1. 5 指数平滑预报法

用过去数周的同类型日的相同时间的负荷组成一组时间上有序的y( t)、y( t- 1)、y ( t- 2),对该数组进行加权平均, 计算时应该加大新近数据的权系数, 减小陈旧数据的权系数, 以体现过程的时变性。

二、 电力市场下对负荷预测技术的新要求

负荷预测是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 E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力市场下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

1)负荷预测软件要能与电力市场的各类软件有效的接口;

2)在电力市场条件下, 负荷预测的精度对市场中各实体的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影响, 对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为满足实时电力市场的需要, 对负荷预测算法的速度也有较高的要求;

3)在电力市场下负荷预测必需考虑负荷对实时电价的响应, 这也是在电力市场下较新的研究课题。

三、 预测对用户侧开放所起的作用

从综合资源规划的角度看, 用户积极参与电力市场, 其身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用户”, 而是作为一种资源进入电力市场。例如: 用户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参与, 相当于为电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备用容量。因此, 电力市场中对用户侧的分析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简要分析预测对用户侧开放所起的作用。

3. 1 电力需求预测对用户调查的作用

电力部门面对用户侧开放的电力消费市场, 首先应该进行深入的用户调查。电力公司对居民生活用电和电力用户两大类,用户用电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工作, 就调查的组织、方法、内容、结果分析作了叙述。根据这些调查结果, 可以设计不同的预测方法, 例如: 于神经网络的用户需求预测。这方面研究主要针对中长期预测进行, 研究重点是: 研究可调查的数据范围; 针对不同大小的用户, 设计规范的调查表格; 调查数据的量化分析; 以调查为基础的预测方法研究; 等等。

3. 2 预测对用户管理措施的影响

电网峰谷差日渐加大、调峰问题日益突出, 是电力系统面临的迫切问题。采用适当的用户管理措施, 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当考虑用户管理措施后, 预测问题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因此, 研究直接负荷控制、需求侧管理措施对预测的影响, 特别是对系统移峰填谷的效果分析, 是提高预测精度、提高全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的关键。将改变生产班制、改变上下班时间、调整用电曲线等措施通盘考虑, 建立综合模型, 是考虑用户管理的预测方法的研究重点。

3. 3 用电意愿曲线的建模与预测

用电意愿曲线, 即电量- 电价曲线, 表示在使用某数量的电量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相当于发电侧市场的报价曲线, 也称为电力需求曲线。这是电力市场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认为用户的需求不总是恒定的, 需求一般随电价变化。电力需求曲线的趋势是: 电价上升, 用电数量下降, 它反映了用户的支付意愿。在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后, 该曲线的调查与预测非常重要。可以从用户调查入手, 分析用电情况;根据调查所得到的用户数据拟合曲线的基本特征,选用数学模型进行参数辨识, 从而得到用电意愿曲线。

3. 4 电力需求预测基于弹性

应用电力弹性系数法进行电量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领域沿用多年的基本方法。但这个弹性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和电量相对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实际上, 在经济学中, 弹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市场环境下, 使用更多、作用更大的应该是电价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 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 即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之比。前面提到的用电意愿曲线实际上就可以用来描述电价弹性。利用电力需求对价格的敏感性进行预测, 例如, 考虑分时电价价格引起的移峰填谷, 将是更为有效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讲, 电价可以被看作是电力市场中调节需求的杠杆。

3. 5 分类预测与余量预测问题

以前论述的几个分析为基础, 可以提出“分类预测与余量预测”的思想。即, 首先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用户的调查, 对某些占市场比重较大的用户进行异动分析, 在预测工作中, 完全可以将这些用户的行为从电力系统总量中分离出来, 单独进行分类预测, 得出这些大用户的变化规律; 然后对于剩余的电力用户, 采用外推的预测技术进行余量预测(这更能使用那些规律性强的传统预测方法), 然后再叠加生成总量预测的结果。由此所得到的预测结果,比直接进行总量预测更为准确。这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包括不同节点用户需求的概率性预测等。分类预测与余量预测的思想同时适用于中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3. 6 负荷预测对电力市场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预警分析是预测学和统计学应用的分支,包括监测和预警两个方面。监测是指对系统目前的运行状态进行适时性评价, 以发现系统运行的异常及其成因, 为及时进行调控决策提供依据。预警是指对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期性评估, 以提前发现系统未来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 为提前防范提供决策的依据。监测预警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决策风险越大, 监测预警的重要性越突出。许多行业和企业都已经或正在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用以防范和规避风险, 如, 宏观经济、金融、保险等行业。电力行业也有必要建立一套监测预警体系, 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借鉴国内外已经建立的各类预警监测系统的模式, 研究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力供需监测预警系统, 根据客户调查得到的数据信息, 特别是及时采集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信息, 采用系统、科学、量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电力供需形势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 为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营销提供决策参考。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智能电网 信息化 数字化 自动化 互动化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还是一个初期的基本阶段,很多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还没有明确规定。我国电力研究人员在进行智能电网发展的相关研讨中确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即使未来的中国电网系统成为集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为一体的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稳定可靠的现代电网。以下本文就逐一为大家介绍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

一、 信息化

智能电网信息化是指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和利用。我国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实施开展是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的。早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也仅仅只是用于各种数据的计算和设备监测等方面。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应用,促进了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几乎遍布整个电力系统的工作内容中。近年来,电力信息化更是成为电力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使信息化进一步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高度融合。

1、电力信息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存在重复建设;信息孤岛众多,信息集成度低,无法相互协作发挥整合效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生产控制系统通常相互分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过多地投入到设备的自动控制、数据信息的收集共享,,却忽视了对信息的整理和挖掘。

2、对于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在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按照相关的成熟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统一数据编码, 统一制定软件架构标准体系, 统一制定电力业务标准、文档标准和服务标准等相关规范。

(2)整合现有各信息管理平台, 争取尽早实现整个电力大企业的数据一体化、集成应用一体化、电力服务一体化。

(3)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力生产控制系统有机结合,加强数据深层挖掘研究和应用。

二、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电网对象、结构及状态的定量描述和各类信息的精确高效采集与传输。电力系统数字化概念的提出使电网的运行管理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电力系统数字化的具体内容涉及面较广,几乎覆盖了整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管理以及外部环境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实时描述与再现两个方面的功能。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数字化主要采用电力系统离线仿真软件和数模混合仿真系统。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器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在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电力系统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厂站侧的数字化进程滞后于调度侧。数字化变电站仍然处于示范阶段, 离实际的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调度侧的高级应用系统缺少集成和统一的标准。对某些元件的数学模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缺少系统以外的重要信息, 如光照、风力、地质运动等。

2、对电力数字化建设的建议

(1) 积极推进厂站侧数字化进程。实现输电元件的测量、保护、控制、通信一体化, 实现对输电元件的数字化监测以及分散式的智能决策;实现发电厂的数字化生产。

(2) 加强调度侧高级应用系统的集成和标准化建设。将分散的EMS、电网广域动态监测系统、在线稳定分析预警系统高度集成, 调度人员无需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频繁切换, 便可实现对电网综合运行情况的全景监视并获取辅助决策支持。

(3) 加强系统元件数学模型研究,积极与公共服务系统配合,将对系统安全稳定影响较大的外部信息数字化, 并集成到相应的决策分析系统中,为电力系统避免自然灾害导致的大停电提前做好准备。

三、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电网控制策略的自动优选、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控和故障状态的自动恢复等。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已经有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动化技术,由原来的调度自动化、厂站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发展到今天的在数据库、安全防护、电力营销等等,多个层面都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尽管如此,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和水平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仍然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与进步。

1、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存的问题

在我国的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制约电力自动化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度侧各种控制系统或辅助决策系统,种类较多,缺少集成和统一标准;另外, 调度侧仍需人工参与才能实现闭环控制, 缺少智能专家系统支持。配电自动化水平仍较低;各种控制措施以分散、独立控制为主, 缺少彼此间的协调优化。

2、自动化发展的建议

(1) 类似于数字化与信息化中的标准化建设, 统一调度侧各控制系统的功能、接口、数据库等。

(2) 加快智能控制方法的工程化进程,。依靠智能控制方法, 减少人工参与, 实现实时在线的定值修改、策略搜索、在线自动控制等功能。

(3) 借鉴国外在综合自动化方面的经验, 积极发展配电自动化。

四、互动化

互动化是指电源、电网和用户资源的友好互动和协调运行。互动化是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最终目标,是智能电网的本质要求。主要包括发电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和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这两种形式。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条件,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1、电力系统互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力互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点:在发电商竞价上网的过程中,三公 原则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相关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用户侧硬件装置和软件配置还不具备与电网互动的智能化条件。

2、关于电力互动化发展的建议

(1) 建立公开、透明的统一电力市场信息平台, 并逐步纳入电网统一信息平台之中。另外, 随着特高压全国联网的实现, 有必要加快全国电力市场的建设进程。

(2) 加快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系统安全稳定影响的研究, 并制定、完善相应的并网标准。

(3) 着力开展双向互动营销技术、高级量测技术等研究, 并开展智能电器和智能电表研发。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4

1、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其次,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等。

2、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诚然,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则不嗣,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灵敏度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蹦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炯、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4、财务管理是一种法制管理。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要依据国家的经济法规、财经政策,尤其要遵循《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及部门财务管理法规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二、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1、资金筹集和管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了多层次、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政策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这些措施对壬新建电厂和电力设施、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更新、电力企业的生产和建设、多种经营产业都带来了极强的推动力。也提出了开发资金、生产经营资金的筹措与管理的重要课题。

1.1筹资渠道和方式。电力企业的筹资管理.赢按照电力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准确预测资金需要量,坚持合理运用筹资方式,讲求经济效益,熟悉并通晓国际、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程序,严格执行各类合同条款。电力企业的筹资渠道有:国家拨给、银行借入、企业内部形成、社会集资、利用外资等。还可采用企业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

1.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也是电力企业筹资管理的主要内容。由于电力行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有同时具有资金密集性、设备性特点,在短期金融市场上,必须加强票据的承兑、贴现、再贴现和银行同业拆借等业务的管理。

1.3筹资决策。筹资决策是筹资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注意方法和内容的配套。此外,还要考虑筹资结构的选择和还款方式的选择。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资金成本.筹资结构的最优组合才能始终资金成本率最低。对于不同的还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利息支出,子哟啊进行不同还款方式的测算,就能选择出最低利息支出的还款方式。

1.4流动资金管理

1.4.1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的构成。电力企业流动资产由现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构成。

1.4.2流动资金的特点。流动资金具有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形态多样化、其占用数量的波动性等特点。

1.4.3流动资金的管理内容。流动资金的管理内容有现金的管理、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存货管理。

1.5固定资产管理。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规格不一、金额大、较为分散的特点.如果不加强管理,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要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归口管理与分配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谁使用,谁维护,谁保管。对设备管理要逐级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定期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卡物相符情况。

1.5.1固定资产的基本特征。固定资产的基本特征有:使用年限长、单位价值大、价值转移与实物更新是分离的、周转时间长。

1.5.2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加强资本支出预算、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和管理体系。

2、成本管理。

电力产品成本概念及构成电力成本是指电力企业中发电、供电、输电变电等环节发生的全部劳动消耗.也就是说为了生存和销售一定数量的电能而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它包括发电成本、供电成本和售电成本。电力企业由于电热产品的特殊性如单一性,电力、热力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划分为燃料、购人电力费、税费、材料、工资及福利费、折旧、修理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而供电局的成本项目中不包括燃料和水费。

2.1成本管理的原则

成本管理的原则有:经济性原则、责权结合原则、全面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例外管理原则。.2.2电力成本管理的的特点2.2.1成本计算对象单一。

2.2.2成本计算按生产经营不同环节分别进行。

2.2.3电力成本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生产者,而且受到用户用电条件的影响。

2.2.4电力成本的购成按要素与生产费用要素是不一致的。

3、销售收入与利润管理

3.1基本概念

3.1.1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它由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组成。

3.1.2利润是指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3.1.3电力企业营遂收入构成。主要包括:售电收入、售热收入、修造产品销售收入,修造企业对外承担的修理、试验等工业性劳务收入、非公也行劳务收入、其他销售收入等。

3.2销售管理

3.2.1电力企业销售收入的原则:政策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3.2.2收入管理的基本要求:编制和执行电力企业的营业收入计划、加强对营业收入的日常管理。

3.2.3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内容。电力企业产品特点是产、供、销瞬时完成,没有中间产品,而且产品不能储存。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复杂性。电力企业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方面:电价及电力销售收入管理、热力销售收入管理,即售热收入的管理、修造产品销售收入管理、其他销售收入管理。其中其他销售收入包括材料及燃料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治理三废产品销售收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收入和其他工业性劳务收入。

3.3利润及分配管理

3.3.1利润分配管理的内容。企业实习的利润总额,要按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利润分配应兼顾国家、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具体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缴纳所得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

3.3.2电力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安全多发点多供电是增加销售收入.进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加企业利润;加强销售管理,搞好电费的回收工作:减少流动资金占有量,节约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严格控制营业外支出,增加营业外收入,都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5

[关键词]电力企业;企业文化;优化建设

1.引言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在企业内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认知的行动纲领和思想准则,表现了企业的发展趋势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外部成为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经营原则,展现企业的活力和动能并最终体现为企业形象。它存在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每项业务活动中,可以体现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思想、发展前景及员工的工作态度、精神风貌、整体素质等。

2.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编制。电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是对传统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超越。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以尊重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原则,以激励员工内在活力,开发员工动力源头,提升员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激情,推动企业全面发展为基本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在过去形成的行业垄断地位被动摇,在新的形势下,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找准适合企业发展的切合点和落脚点。

①对电力企业文化的优化建设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有的电力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认为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员工教育或定几项制度,提几点要求即可,在企业管理工作方面强调制度化的硬性管理模式,不注意利用企业文化的影响,培养和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难以把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组织的整体价值取向进行有机的融合,有的电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所谓的企业精神并广为宣传,但由于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战略来考虑和部署,缺乏专门组织机构的支撑和全体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面,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的内部动力。

②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相脱节

在市场竞争前提下,电力企业文化不排除是有功利性、竞争性、甚至是国际性。然而,一直以来,电力是能源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垄断行业,在企业中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员工缺乏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缺乏竞争观念、成本观念和效益观念,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灵活性和适时性。

3.电力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格化,同样也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必然趋势。因此,尽管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如同每一个人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信念一样。但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其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企业管理的根本点在人,而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强调内涵而不是表面。电力行业首先是一个技术与资金密集型行业,所以电力企业文化具有严守纪律、服从指挥、讲求科学、管理严密这样的特征。

与此同时,在“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电力行业又是一个服务型为主的行业,因而电力企业文化又具有优质服务、规范真诚的特征。

4.电力企业文化的优化途径

(1)要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同企业典章制度相结合

企业典章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建立健全企业典章制度,本身就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之一,而电力企业文化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与各种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两者是辨证统一的。

(2)要将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同激励机制相挂钩

企业文化本身就有一种激励功能,贯通实施电力企业文化,就是发挥其激励功能的过程,即通过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的引导和良好的文化熏陶,使企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自我价值而勇于奉献和进取。但是,仅有企业文化这种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与企业其他激励机制相结合,如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才能强化其功能。

(3)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原则,注重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是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形成,而企业文化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则取决于员工的心理尊重程度和务实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应弄清员工的需要层次和结构,针对不同层面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企业可以通过工资奖金、安全、编制待遇等的改善而使员工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通过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道德、良好风气等,在企业环境中,形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的氛围,使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形成爱企、爱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企业还要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不断延缓和保持,使这种能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成为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的内在支力,使这种能够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4)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建设电力企业文化

电力行业公益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此外,目前我国电力供给偏紧,供电服务质量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差距较大。这时,同样要求电力企业不仅要为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还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优质服务是占市场的根本保证,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电力企业履行管电职能,习惯于把客户作为管理对象来对待,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全体员工都充分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优质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创建企业的品牌文化。

(5)是建构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模式

电力企业文化应适应不同层次职工的文化需求,做到形式丰富多样,如文艺演出,书画摄影,诗歌散文,各种体育比赛,各种棋类竞技,思想讨论交流,读书活动,配合电视传媒的引导。做到定期开展,形成系列化,立足企业,向外辐射,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文化之中。在这个基础上,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企业风貌。在广泛的群众性的企业文化活动中,要发展职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精品。企业文化建设是群众性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培植我们的文化精品,用精品文化来宣传企业形象,使企业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得以同步发展。

(6)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的指导作用

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繁荣和发展服务的。但是,企业的行为要受政治路线的制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教育职工遵纪守法,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行为标准、审美尺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四有”职工队伍。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的指导作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自身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把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务实、创新、奋进的表现形式,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能够给企业文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电力市场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电价形成机制;电价改革;政策建议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被提上日程。其中电价改革、电价形成机制完善尤其紧迫。该项事业的突破,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分配方案、节能减排,而且也便于微观主体决策和宏观政策的制定。

一、我国电价形成机制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前,政府对电力产业实行垂直一体化管理,电价由政府主管部门依据成本制定。这一时期的电价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定价权限高度集中;二是电价体系统一;三是电价水平相对稳定。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定价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1996年4月1日和1998年5月1日起实施的《电力法》、《价格法》为电价定价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指明了我国电价改革的方向,即规范电价管理与改革电价形成机制,推行科学的定价制度;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电力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于当年确定了对电力产业拆分重组方案,最终形成了五大发电公司和两大电网公司,厂网分开后,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2005年3月28日,应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电价改革方案》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的管理暂行办法》,涉及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等方面,涵盖电力生产过程“发电一输电一配电一售电”四阶段,标志着我国电价实行新的定价机制。

在新的定价法规出台后,上网电价将实行两部制电价,包括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两部分。其中,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根据发电机组的实际可用容量由购电方按月向发电企业支付,以保证发电机组投资成本按期回收。电量电价是由发电企业根据其运营成本,与购电方提供的报价竞价形成。输电和配电环节由电网经营企业负责,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其价格由政府按照“成本加收益”的原则制定。销售电价由购电成本(上网电价和税金)、输配电损耗、输配电价及政府性基金四部分构成,按用户承受能力分为农业电价、居民用电和工商业及其他电价三大类,由地方供电公司执行;在销售电价的调整上,农业电价与居民电价实行定期校核和调整,工商业及其他电价与上网电价实行联动。

从2002年至今,整个电价机制的改革还处于市场化的过渡阶段,并未推行完全竞争。这一时期的成绩主要有:首先对电力资产进行分拆重组,明确电力监管部门的权利与职责,规范了电力行业,完善了电力行业管理混乱和监管不到位的局面;其次,明确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实施办法,并推行峰谷和丰枯电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力紧张的局面,优化了电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将来推行全面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电价形成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我国在电价的改革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矛盾仍然存在。

1.多家办电与一家管网的矛盾。多元化的发电投资主体虽已形成,但“集中、垂直、一体化管网垄断体制”仍未触动。由于输配电和售电系统仍为垄断经营,拥有输配电网权利的电网公司是市场中惟一的电能购买者和销售者,用户不能随意选择零售商,被动的成为价格接受者。在这种垄断电力市场中,各种优惠条件向垄断者倾斜,无法公平竞争,而且其他独立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发电利用小时数、上网电价、电费结算等数据都难以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输配电价定价机制存在问题。从用电分类看,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两端定价的机制。在现行的电价体系下,输配电环节除个别跨网联络线核定了输电价格外,电网输配环节基本无独立价值表现,由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差额反应。这样的定价机制既没有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联动,也没有按照购电成本和用户对系统的实际耗费进行价格核算,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对不同分类用户的销售电价不合理;

3.电价结构不合理,交叉补贴问题非常突出。不同类型电价差异较大,商业、非居民照明、非普工业给农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照明补贴,非优待工业给优待工业补贴,高压电用户给低压电用户较大补贴,高负荷率用户给低负荷率用户补贴。

4.煤电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上网电价处于试点改革阶段。“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发电企业购买电煤的价格由煤炭市场的供需决定,而电价则依然由国家制定,导致由煤价上涨带来的发电企业成本提升并不能及时通过上网电价的波动得到体现。

5.电价没有反映环境成本。电力企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上。我国目前电力生产主要以火电为主,而火电发电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尽管已经出台相关保护措施,但这却没有很好的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

三、完善我国电价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1.完善上网电价机制

上网电价是资源价格与电价形成联动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目前我国加速上网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同时,考虑到对于电量的需求存在刚性,政府应该以保证经济发展所需用电的原则进行适当的管制,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效用的最大化。

建立完整的期货市场交易和现货市场交易,上网电价通过中长期双边合同及现货市场竞争,由市场竞争形成。建立电力期货、期权等电力金融市场,形成政府监管下的、公平竞争的、全面开放的电力市场。建立发电容量信用市场,以竞争方式实现发电容量电价的市场化。但是电力市场在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电力时,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以减少电价变动带来的风险,所以需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性辅助服务市场,辅助服务价格也由市场竞争确定。

2.完善输配电价机制

由于输配业务的自然垄断性,输配电价的定价必须由政府监管,实行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根据“合理成本、合理收益、促进竞争、公平公开”的定价原则,以及目前输配电价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快建立成本加收益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根据电网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输配电价管理模式。

3.完善销售电价机制

逐步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结合我国的现状,根据不同电压等级对用户进行分类,合理确定比价和差价,减少各类用户之间的价格交叉补贴,避免高电压等级、高负荷率的用户承担过高的电价,低电压等级、低负荷率的用户享受过于优惠的电价;扩大两部制电价、峰谷分时电价和丰枯分季电价、特殊服务电价的适用范围。对同类用户实行同网同质电价,合理地确定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的比例关系,适当提高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价的比重,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4.完善电力产业的政府监管

强化电力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化。强化市场准入监管,并对电力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加强电力产业的环境监管,制定相应的排污收费标准,把排污费征收标准逐步提高到能够补偿环境治理成本的水平,调动企业治污减排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减少环境污染。此外,还可通过税收结构调整进行监管。由于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市场交易难以公平、公正,同时会造成市场价格信号失真。要加强对电力企业价格、成本、电费结算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监管,逐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加社会对电价信息的知情权,增加电价等信息的公开、透明、对称,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随着政企分开,政府和电力企业间的权责边界需要《电力法》进一步界定,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各类电力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需要依法界定,即对发电企业、电网公司和售电企业从法律角度进行准确定位,界定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需要法律体系来保证。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了构造适应市场竞争的主体,还必须确保电网的完整和统一,保持电网的安全和有序运营。此外还需要从法律上进一步理顺竞争与规制、开放市场与统一调度的关系;在电力法规中体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在法律上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国网能源研究院.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国研网行业研究部.销售电价制定原则分析及改革建议[J].国研网行业月度分析报告 电力行业,2006-9-26.

[3]王俊豪,肖兴志,唐要家[M].中国垄断性产业管制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机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于春良等.自然垄断与政府规制.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