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声环境评价;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形式比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污染形式,交通设备则是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公共交通的优先设置形式与声环境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和评价的专门体系,但是可以以不同道路交通形式的噪声预测为基础,对声环境评价下的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进行应用性、生态性、价值性三方面的评析。
1.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概述
在诸多的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中,最常见的是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地铁、轻轨、中低速磁浮这五种,其中前两种属于道路交通形式,后三种属于轨道交通形式。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在声源特性因素、噪声影响因素、运量影响因素方面都有所区别,这三类因素都会影响声环境评价与公共交通形式的关系。以声源特性因素为例,道路交通形式的声源为线声源,是多声源的叠加;轨道交通形式的声源则为点声源,是单一声源形式。不同的声源导致了噪声计算的方法、模型、最终结果的差异。三类因素的具体差异都将在后文详述。
2.声环境评价概述
在进行声环境评价时,需要进行噪声值的计算,该种计算已有固定的计算模型,因此详细的原理和计算模式在这里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在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上都有所区别,需要分别进行计算和参数选取。
2.1道路交通的噪声值计算
该种形式下的噪声值以特定时间内,混合车流量能发出的平均等效声级为表征参数。在计算时需要设定的参数包括车辆种类数、能量的平均辐射声级、单位时间内道路断面经过的车流量、各种因素引起的噪声衰减等。最后计算出的噪声值为多车道的叠加声级。
2.2轨道交通的噪声值计算
该种形式下的噪声值计算基础是声源噪声值,通过声效模型计算得出的是声源的单点噪声在经过一系列影响变化后得到的最终等效声级。需要加入计算的因素参数包括环境背景、声音传播规律、受声点的位置、线路的形式、列车的长度、列车的车速、发车的频率、列车的编组等。最后算出的噪声值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截面的每一辆单一列车噪声值的平均值。
3.以声环境评价为基础的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
以上文所述五种不同的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为例,设定不同的假想情境,预估噪声的水平参数并进行比较,探究声环境评价与公共交通优先设置模式之间的具体关系。
3.1不同公共交通形式下噪声与运量的关系
通过计算可知,无论何种优先设置形式,流量增加对噪声值的影响几乎相同,在流量提升1倍的情况下,相应增加的噪声值均在3dB左右。即使运量发生改变,浮动范围也不会超过4dB,但这种情况下视设置形式的不同,噪声值会产生5dB到10dB的差异。因此,在对噪声值的影响力方面,公共交通的优先设置形式比客运量要大。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客运量对声环境的影响没有人们原本想象得那么高。
3.2客运量相同的不同公共交通形式噪声水平
将公共交通的优先设置形式分为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两种进行讨论。道路交通的优先形式包括了公交专用道和快速公交这两种,二者均取高峰时段为评价背景,这期间二者的客运量均在1.5万人到4.0万人的区间内,噪声水平也均控制在65dB到75dB的区间内,但比较二者噪声的平均值可知,相同客运量水平下,公交专用道在噪声值方面比快速公交高出了5dB左右。
轨道交通的优先设置形式包括了地铁、轻轨、中低速磁浮这三种。同样取相同的客运量,三者的噪声水平区间幅度相当之大,最低水平仅为45dB,最高的可以达到75dB。比较三者平均值可知,三种轨道交通形式中,噪声水平最低的是中低速磁浮,然后是轻轨,噪声水平最高的是地铁。但地铁于地下运行,产生的噪声的影响难以扩散,所以在比较时通常不与其他形式一起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四种公共交通优先设置形式的噪声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轻轨、中低速磁浮。
3.3从声环境评价看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
通过以上比较可知,轨道交通在客运量和声环境两方面都比道路交通更具优势。在客运量相同的情况下,轨道交通的噪声水平比道路交通低出许多。从声音的传播原理上来看,这主要是因为噪声作为一种声音本身具有叠加性,道路交通的交通流则具有相对连续的特点,一旦客运量增加,说明车流在单位时间、单位断面的数量提高了,这样一来单位空间内的噪声就会大量叠加,大幅增加噪声值。而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基本不会对车流量造成影响,所以并不会产生噪声值随客流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这种现象。另外,轨道交通基本都保持相当窄的断面,噪声声源也是点状,只要设置适当的声屏障就能有效降低噪声,营造良好的声环境。综上,从声环境的角度来看,城市的公共交通应优先选择轨道交通这种设置形式。
3.4从声环境评价看公共交通优先区域土地价值
原则上来说,公共交通优先设置的区域因为在交通上具有很高的便利性,所以土地价值理应较高,但这种价值会因声环境评价而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此,在进行公共交通的优先设置时要找好土地性质、土地价值、声环境评价三者之间的平衡点。我国对城市区域中的噪声评价标准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其中最安静区域――0类标准――所允许的噪声值不得超过50dB,最喧闹区域――4类标准――所允许的噪声值不得超过70dB。从前文计算的5种形式噪声范围来看,噪声区间为45dB到75dB,5类标准全部囊括在内。所以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人员需要将公共交通的优先设置形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纳入用地规划的考量。举例来说,噪声值低的轨道交通周边区域可以设置住宅区或公园休闲区,噪声值高的道路交通周边区域则设置工业区或商业区。这样就能将公共交通引起的噪声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4.结语
总体来说,公共交通的优先设置形式对噪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客运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对城市的公共交通进行优先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物业类型、环境影响、客运量等多方面的因素,令这些因素与噪声因素能够达到相对平衡,保证公共交通的客运走廊处于一个相对优势较高的声环境。这种设置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共交通的应用功能和生态水平,而且能提升客运走廊周边土地与环境的价值,为总体城建水平的提高提供交通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吴红,李伟.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交通与可持续发展[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
[2]康健,杨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J].世界建筑,2002(6).
[3]Strand J,Vangnes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rty values and railroad proximity:a study based on hedonic prices and real estate brokers appraisals[J].Transportation,2001(28).
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2
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1)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的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费后应当予以偿还。
(2)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已由伤亡职工或者亲属领取的,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不再发给。但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3)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致残的,除按照上述两项处理有关待遇外,其他的工伤保险待遇还可以按照规定享受。
(4)由于交通肇事者逃逸或者其他原因,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交通事故赔偿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交通管理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优化路径
一、交通管理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办公室工作是交通管理单位所有工作的结合点,而档案管理工作又是办公室工作的基础。国内交通管理单位的办公室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分别是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的整理工作、档案的鉴定工作以及档案的保管工作。
(1)档案的收集工作
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的收集工作非常复杂,涉及资料、数据非常多,在这种状况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交通管理单位办公室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档案管理的发展,数据的记录形式出现了巨大的更新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档案文献不再使用纸质的形式,记录形式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交通管理部门办公室档案记录的形式变得更加的丰富,出现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乃至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办公室档案收集作业的难度。档案文件以各种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这些都是交通部门办公室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
(2)档案的整理工作
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室档案管理的整理工作同样非常复杂,由于交通档案文件的格式是各种各样的,档案形成事件极其的散乱,搜集到的各种类型的交通档案材料混合在一起,非常需要有效的整理方法。和其他档案相同,交通部门的档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化零散为系统。目前,交通管理部门办公室档案的整理工作是借助计算机完成的,在科学的算法下,根据交通档案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因素进行整理。
(3)档案的鉴定工作
交通管理单位的办公室档案资料内容非常多,不同档案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所以,交通部门档案的收集工作、整理工作和保存工作还与档案价值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同档案重要程度的判定就是所谓的档案鉴定工作。交通部门档案管理人员要分出工作内容的主次,然后再开展其他工作。
(4)档案的保管工作
对于交通部门的档案来说,档案的保管工作至关重要,很多无法预测的交通事故都需要档案的信息。做好交通部门档案的保管工作对保障档案信息完整性和安全性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并且可以提高交通部门档案的使用效率。
二、交通管理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信息化是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大趋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与档案实体的保管作业。而信息化建设使得档案管理由实体档案向着数字化信息档案转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档案信息进行数据化的处理,使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诸如传递、接收、存储等环节连为一体,优化档案信息的共享机制。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管理工作者需要借助多种技术手段,比如,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形式的档案文件系统化地连接在了一起,构成有序的档案信息库。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也为科学化档案管理改革提供了契机。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地区的交通档案管理部门都配有信息化的网络,并且有关档案管理人员也能够进行信息化的操作。交通管理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尝试,为宏观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变革提供了经验。我国陆陆续续地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也在不断地健全,这种举措大大增强了交通管理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交通管理单位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优化路径探究
交通管理单位的日常工作会产生很多档案资料,档案管理又是办公室工作的重要部分,优化交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路径要求交通部门办公室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新的形势下,交通管理单位的办公室人员要转变思路,优化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档案管理办法,以保障交通管理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
(1)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办公室人员的专业素养
随着数据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模式和办法也在不停地发展,各种高科技的辅助工具出现在了交通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交通部门最基础的档案管理工具,并且给办公室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为了优化交通单位的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于交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来说,要做好档案管理人才的招聘工作,从源头上保障办公室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保证工作效率。办公室要加强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也要注重加强同事之间的档案管理的交流与互动。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其档案管理的业务能力,还能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交通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打造更加科学的交通部门档案管理制度
交通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了使得交通档案管理更加地规范化、科学化,交通部门必须制定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相适应的规章标准,以确保交通信息档案管理做现代化与标准化的推行。对于交通部门的办公室来说,进行高效率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认真应对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参考先进的档案管理的模式打造档案管理者的考核评价制度,以优化交通部门档案的管理制度。
(3)优化交通部门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
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形势下,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越开越高。交通部门的档案管理室要按照业内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来设置,要有计算机、灭火器、温度湿度监测装置等,这是设备都是保障交通信息档案安全必不可少的。交通部门的采购人员要严格控制这些设备的质量,以优化交通部门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
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教师 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离不开与不同层次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以自愿为前提,每个教师以个体的身份共同参与、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开展反思,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有效性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以自愿为前提,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目的共同参与。这种对共同体的认同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民主、分享、合作的氛围。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本着相同的学习目的,每个教师各显身手,相互取长补短,学习交流,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促进教师反思。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间相互交流与沟通能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教师个体在沟通交流中,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个人的观点进行深入地反思,不断突破固有的教学信念和行为。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由于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独特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形成了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选择都各具特色,从而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形成了重要的学习资源。
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一)确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就是教师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真心向往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有了共同愿景,共同体的成员才能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共同努力、共同参与。
(二)培育教师合作文化
共同体成员间知识的共享让教师在交流与沟通中,获得新想法,分享资源,共同努力,减轻自己的负担,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能在共同体中和老教师及专家教师探讨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建立共同学习机制
通常我们在谈到教师学习时,更倾向于讨论教师的个体学习,而忽略了共同学习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拥有不同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教师在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中分享新思想,共同成长。
(四)搭建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
根据共同体的需求,建立一个公开的教师交流分享的网络平台,形成包括知识收集、分类、检索和交流的完整系统,满足教师在线学习和交流的需求,使教师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不仅能节约学习和教研成本,还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率。
(五)组织开展共同体教研活动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更具开放性和协作性,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多样。
(1)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的行为。它是教师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专家引领
专家不仅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专家能对共同体给予必要的引领和帮助,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同伴交流互助
同伴交流互助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共同体中,教师基于共同愿景,共同交流和学习,实现知识共享,促进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新颖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形式,可以使教师在团体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张建伟, 孙宴青. 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98.
[2]李征娅, 聂玉景. 专业共同体下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18):112-114.
[3]林润之.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5):29-30.
[4]徐丽华, 吴文胜. 教师的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协作学习共同体[J]. 教师教育研究, 2005(5):41-44.
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5
[关键词]虚拟现实;旅游教学;虚拟旅游;导游培训;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117-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24
一、引言
当前,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增势强劲,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导游的需求与日俱增,各地高校旅游专业和导游培训机构应势而生并逐年增加。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许多院校在《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模拟导游》、《导游实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培养一名合格导游员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该课程的目标就是把认知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综合技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导游业务实训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如实训项目单调、偏重大道理讲授、学生人数多、经费缺乏、实训沦为走过场等主要问题。同时,由于受导游资格证考试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仍沿袭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与《导游实务》课程要培养实用型导游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一些一线教师撰文呼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模拟情景、以练为主,以讲为辅,架起一座从课堂到实践的桥梁,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导游从业者。要上好“模拟导游”课,主要是从三方面训练:一是“语言交际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和导游词讲解能力;二是综合文化素质训练;三是导游服务技能实训。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设法让学生走出去,亲临现场感受、观摩并演练。但考虑到经费、安全等问题,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只能选择就近景点,而且最好是选择富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虚拟导游培训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正好可以解决旅游和导游专业教学过程中实习资源匮乏,实地参观时存在的时间、经费和安全等问题。可以在实训室内,采用高仿真情景体验、高互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足不出户,在虚拟的环境中,浏览诸多景点。这种教学方式方便师生进行交互式的导游模拟体验,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实践操作机会,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完成对导游基本技能的培训。
二、虚拟现实技术教育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又称临境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使用者利用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便可以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进行实时交互,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动作性和自主性。
在国外,虚拟技术较早应用于汽车驾驶员、飞行员、机床操控等方面的操作培训,借助虚拟技术完成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实验,具有实验效率高、设备费用低、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性能有效、实验安全性好等明显优势。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虚拟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也进行了较多的教学实验与培训研究。
实践证明,利用虚拟技术构建虚拟场景进行模拟培训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和前途的教学手段,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虚拟教学可以模拟客观物理世界的过程,检验理论的模型,预测在实际中无法重复或进行实验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由传统的“以教促学”的学习方式代之为学习者通过自身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得到知识、技能的新型学习方式,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前,虚拟现实在教育中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研究;(2)建立虚拟实验室,如刚体力学虚拟实验室、化合物分子结构虚拟实验室等,其“设备”与“部件”是虚拟的,可以随时组装和拆卸;(3)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如建造人体模型、太空环境模拟、虚拟景区导游培训环境等。
虚拟实验与培训环境具有实体实验室和传统课件所没有的优势:(1)节省成本。足不出户便可以做各种实验模拟,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会;(2)规避风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例如虚拟飞机驾驶教学系统,可免除学员因操作失误而造成飞机坠毁的严重事故;(3)打破时空限制。大到宇宙天体,小至原子粒子,学生都可以进入这些物体或环境内部进行观察,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的变化过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同时,学生能够在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角色,增加了自主性和趣味性,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技能训练,有助于解决实训时危险性大、费用高、小概率事件再现和个性化导训等问题。
三、导游培训系统中人机交互的教学设计
根据人类认知规律中由了解、记忆到实践的过程,导游实训的三个阶段可以设计为动画漫游感知、自主游览体验和角色扮演模拟三个模块。
动画漫游模块中,通过虚拟摄像机沿景区导游线路的行进,生成相机动画。受训者通过观看动画,熟悉沿线景观,了解景区概貌。
自主游览模块中,体验者可以通过导航图或者景点查询菜单,快速到达某个特定景点。受训者可以任意行走或360度观察,同时还可以听到该处的语音讲解,或看到该处的图文介绍,让体验者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所处环境,并学习该处如何向游客讲解。
导游讲解是导游带团参观游览时的主要业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服务,也是衡量导游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方面,运用灵活生动的导游语言进行讲解,并掌握种种导游方法与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当受训者熟悉了景区并可自主组织和讲解导游词后,便可以进入导游模拟阶段。受训者以一个虚拟导游化身的形象进入景区,进行导游活动的模拟。该阶段一般在导游实训室的多通道环幕前进行,由一名同学模拟导游,2-3名同学扮演游客,使模拟活动更具真实感。模拟导游可以自由行走、转身以及自动向目标点行进,还可以回答模拟游客的提问,使受训者得到与真实环境中进行导游活动的一致体验。
1.《比干庙导游实训VR教学平台》案例概要
比干是我国第一位因直言进谏而遭剖心的忠臣,比干的谏诤精神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是中国的德礼文明开源者,为万世敬仰。比干庙是比干的庙墓,是河南省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当地导游培训和考试的重要考点。本案例利用计算机3D建模技术,根据真实遗址重新建构了比干庙的数字模型,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学习者和场景模型的交互系统。参与培训的学生可以置身于逼真的3D场景中,通过虚拟化身等方式,以不同视角和线路游览、体验和模拟讲解,在构建的三维虚拟场景中,通过熟悉景区建筑,了解历史故事,感受比干文化,模拟现场讲解等形式达到导游教学和培训的目的。本平台在我校旅游专业的实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台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2.交互模块的设计
本案中,在漫游模块游览者通过点击“漫游动画”两侧的按钮可以切换相机动画;自主模块中,可以点击“景点查询”打开景点列表,选择景点后便可以操作键盘、鼠标自主游览,同时可以听到和看到导游词;同时在模拟模块设计了三个虚拟导游形象,初始位置分别在比干广场、比干庙和比干墓三个区域,受训者可以快速切换自己的虚拟形象和所处位置。模拟导游与虚拟环境的交互,可以由自己亲自操作鼠标键盘、方向盘等外部设备,也可以请小组同伴协助进行。
3.音视频交互系统的设计
音频系统共包含环境音效、背景音乐和解说语音三个部分。环境音效主要包括蜂鸣鸟叫、瀑布喷泉等声效。这些效果声设置了3D音效,音量大小和声音方向可随角色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背景音乐主要用于烘托场景气氛,本案主要使用了《颂比干》、《故宫的记忆》、《人间道》等几首背景音乐,并实现了音乐的切换及播放、停止和音量大小的控制。语音解说主要是各景点的导游词配音,当景点切换时该处的导游词自动开始播放。为了便于分别控制,音频系统中的三种声音文件应该设置在不同的声道中。视频媒体方面,本案中嵌入了电视节目《忠臣比干》的视频讲座,通过十集的视频专题,可以让导游在熟悉景区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传奇和奇闻趣事,从而起到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拓宽受训者知识面的作用。
4.交互界面UI的设计
为了突显殷商文化气息和比干忠烈正义的内涵,交互主界面设计以橙红为主色调,配以金色的按钮。主控制面板放置于画面下方,交互按钮分三排平行放置。中间安排有四个长条按钮,分别为三种游览模式和画面特效开关。“动画漫游模式”按钮上方为“前一动画”和“后一动画”两箭头,点击便可以切换相应的相机动画。“导游模拟模式”长按钮上方对应三个虚拟导游图标,点击图标便以不同的化身形象进入景区并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导游模拟。“自主模式”长按钮上方对应有“景点查询”按钮,点击该按钮便可以打开“景点查询”面板,在该面板中点击相应景点便可以将场景相机快速切换至该处,同时播放该景点的导游词并显示导游词文字。“景点查询”按钮旁边是“测试题”和“关闭字幕”按钮,点击可以打开测试题面板和关闭导游词的字幕显示。控制面板最下方一行是音频控制区,可以分别控制两路声道的音频播放和选择。视频列表菜单使用了关键帧动画,以实现列表窗口的拉出和拉进的动态效果。控制界面如图2所示:
四、导游实训平台三维场景的实现
虚拟现实平台开发的第一步是制作场景的三维模型,虚拟旅游景点架构的三维场景元素如图3所示:
由于此为模拟景区实景,三维场景务必要接近真实,以还原实景为场景设计与制作的目标。首先,根据景区实测数据、规划图、卫星图和拍摄照片等资料,绘制景区全景平面图。实现方法主要是在3Ds Max软件中使用样条线绘制平面图形。
景区地形地貌元素主要包括山坡、草地和花园等大块的地面模型。该模型的制作可以从高细分的平面开始,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后,使用绘制笔刷刷出地形的高低起伏。对特殊要求的地形,可以使用等高线工具或置换贴图技术制作出与实际地形一致的地面模型。然后,对地面模型赋予草皮等贴图,并添加UV贴图修改器,指定合适的UV尺寸,使得贴图大小和真实比例一致。地面上的小路、路牙、绿篱等细条状模型,一般通过画样条线挤出高度的方法制作,并赋予合适的UV和贴图。
树木与花草的制作:为了节省模型面数,提高系统实时运行效率,VR项目中的花草树木模型一般使用面片模型贴以镂空贴图的方法来表现。大片树木和花草的制作一般使用Max的树木插件Forest Pro来制作,瞬间可以产生千万棵面片型的植物。近景处的单面模型一般会由程序控制使其始终面朝摄像机(VRP中称之为bb物体)。所以植物建模过程中最主要的是植物的种类、大小、分布情况和选用高质量的贴图。
房屋建筑是场景中最重要的模型元素,也是制作中难度和工程量最大的部分。一般要根据楼宇亭台的对称结构,先制作出其中的1/4或1/6的模型,展开该部分的UV坐标后,再对称复制出其余部分。编辑UV坐标时,要将使用相同贴图的UV面块叠放到一起,合理缩放,紧凑地分布到UV框中,以提高贴图的利用率。将编辑好的UV坐标信息以png或tag图像格式输出给Photoshop进行贴图的绘制和编辑,最终再将绘制好的贴图赋予建筑模型。场景小物件包括路灯、石凳、指示牌、垃圾桶、香炉、雕塑等模型,这些模型只需按要求制作好一个原始模型,然后依照景区实际摆放位置复制即可。
以上模型元素制作完之后就可以对场景设置全局光照并进行贴图烘焙了。将烘焙后的场景使用VRP的接口插件导入到VRP软件中进行环境和特效的制作,主要是设置天球、阳光位置和环境雾等效果。
五、交互实现的主要方法与关键技术
三维虚拟实训平台涉及的人机交互技术主要包括三维场景游览与控制技术、媒体嵌入技术以及摄像机动画技术等。
1.三维场景游览与控制技术
虚拟现实软件和游戏引擎都会提供一套场景漫游的解决方案,开发者无需编程即可实现场景的漫游交互。比如在VRP软件中,采用了通用的三维游戏操控模式:“W”、“A”、“S”、“D”或小键盘的“上下左右”箭头,操控玩家前进、后退和左右移动,“Q”、“E”控制玩家视线升降,“按下鼠标左键拖拽”旋转视角观看场景,“+”、“-”加快或减慢相机或人行速度,“空格键”跳起,“~”切换角色行走或跑步状态等。VRP中还提供了行走相机、飞行相机、绕物旋转相机、角色控制相机和跟随相机等,可以实现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游览场景、飞行方式纵览场景概貌、围绕建筑物环绕浏览、相机跟随虚拟角色移动等行为控制。在制作中,只需要创建相应的相机,并对其做具体的设置即可轻松实现对场景的漫游控制。
2.媒体嵌入技术
虚拟现实平台中,可以轻松实现对音视频、flash和全景图的嵌入。
音频嵌入技术。环境音效的添加可以通过选中发声的物体模型,在其属性中的3D音效面板中为其添加声音文件并设置声源参数;背景音乐和解说语音都可以通过脚本实现,一般在UI中的按钮属性上插入“音乐”组的脚本命令,使其在点击时播放、暂停或切换某一音乐或语音解说。
视频和Flash媒体的嵌入,有内嵌和外部链接两种方式。内嵌是通过ATX贴图、Flash控件和渲染到贴图三种方式将视频或Flash媒体加载到场景中的三维模型上或者UI的界面元素上:外部链接是在模型或者按钮上添加“脚本文件”组中的“打开任意文件”的脚本,点击时使用外部程序(主要指媒体播放器)打开相应的媒体文件。本案中的《牧野讲坛》专家视频讲座便使用了外链方式,而“趣味小电视”则使用了内嵌方式。
全景图及其嵌入技术。360度全景图也称为三维全景图,是一种运用数码相机对现有场景进行多角度环视拍摄之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后期缝合,并加载播放程序来完成的一种三维虚拟展示技术,有三种风景型(圆柱型、立方体型、球型)和一种对象型(也称物体型)。全景图在虚拟景区中主要用来展示难以制作模型的室内真实画面,如大殿、展馆的内部结构和室内装饰等。可以在三维场景中设置某一热点触发区域,点击就可以进入全景照片,观察室内真实情况。全景图的缝合可以在拍摄后通过第三方软件完成,如PhotoshopCS5或者Panorama Softwares、Realviz Stitcher和KolorAutoPano Giga等。缝合后的全景照片可以使用Pan02QTVR等软件将其生成flash或者exe格式文件,按照flash嵌入的方法嵌入平台之中。
3.摄像机动画技术
摄像机动画的制作可以在前期三维软件中制作,也可以后期在虚拟现实软件中制作。第一种方案是在3dsmax中,选择合适的视角并创建摄像机,沿导游路线绘制相机运动路径,使用路径约束创建摄像机路径动画。该相机导出到VRP后,可以被识别为动画相机,出现在相机列表中,保留了3ds max中的摄像机运动动画。第二中方案是在VRP中录制相机动画。首先创建一个行走相机并设置参数,按下F5运行程序,使用键盘控制相机运动,同时按下F11可以实时录制摄像机动画,再次按下该键结束录制,可以根据需要可以生成多个相机动画。第三种方案是制作角色跟随动画:在VRP中创建导游角色,并在骨骼动画面板下为其设置行走动作。在创建“形状”面板中,创建折线路径,在路径属性面板中设置路径绑定的导游角色,并设置合适的位移速率,便可以让角色模型在约束路径上行走。
本案系统中除了摄像机动画外还有一些刚体动画,如门窗的开关动画等。实现方法是,在3dsmax中制作好大门或窗户开合的动画并以刚体动画方式导出。导入到VRP后,在门或窗的位置处制作一个触发模型,在该触发模型的动作属性中开启距离触发,设置合理的触发类型、触发距离以及进入和离开时播放刚体动画的脚本即可实现触发动画效果。
公共交通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小学语文 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它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如何看待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这是评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根本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先明确“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和目标,即语文课到底在学什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必须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视野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步或发展”。
一.工具性、人文性与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对语文工具性的最简练的表述。上海师范大学陶本一教授认为,“语文”至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作为“天赋”的“语文”、作为“素养”的“语文”,和作为“学科”的“语文”。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类生而具有获得语言的本能,是人类大脑里预设的语言器官和文法基因,是习得语言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通过不间断的、大量的语言刺激、交流和学习,逐渐习得和内化了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是由先天的“语言生理结构”以及后天的“语言实践经验”交融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品质结构。作为“学科”的语文,是在经历了多年研究和实践后最终定名的学科名称,是一个系统培养C合语言素质的逻辑体系,是“天赋”和“素养”之间重要的通途。可见,就语文课程来说,是通过“作为‘学科’的语文”进行系统化的培养,使语言交流的规律习得、内化为学生的“素养”,进而为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服务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语文素养”应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满足个体生存及社会化需要的能力的体现。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表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如果说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作为适应个体生存和社会化的工具形式的话,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则是体现这一工具运用的内容。作为工具的语文,仅仅为人们适应生存和交流思想提供了载体,但不能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语言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学习者通过语言和语言规律的掌握,了解了传承的文明、他人的经验和思想以及社会的规范和自身的行为标准,这同样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语文素养”还应包涵思维方式、思想修养、审美情趣以及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因此,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均体现在“语文素养”之中,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评价原则
1.知识和技能辨证统一的原则
语文的工具性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相应的作为交流工具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习得通过语言交流的技能。这既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生存和良好社会化的需要。众所周知,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运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正是由于其过分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技能的训练,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语文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工具,更是人类适应生存的工具。因此,评价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来看待学生是否经受了语文交流技能的训练,训练是否取得了成效。
2.注重情感体验的原则
语文的工具性只为交流思想感情提供了载体,而其表现的思想内容却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小故事还是高年级的文学作品无不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时只有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这一载体,同时也为其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指引。学生也只有从作者的立场和角度把握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工具)转而表达自己的思想获得成功体验,才会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才会培养起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热爱。因此,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换位思考、培养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达到“有效”。
3.注重培养思维能力的原则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存在着许多以“标准答案”维护考试权威乃至老师权威的现象,课堂提问中“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也不少见,这无疑会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知识和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思维受到禁锢就等于学生的个性和成就受到禁锢。而作为表达、交流思想工具的语文,更应体现其“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魅力。因此,语文教学如不能为学生的思维打开空间,则不能称其为“有效”。
4.注重迁移的原则
语文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只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系统,并不能涵盖所有人类适应生存的交流中所需要的一切知识,技能或态度更只是九牛一毛。因此,语文教学的归宿乃至根本不仅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也即“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有“举一反三”的机会并学会和锻炼“举一反三”。因此,语文教学需要有足够的启发,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迁移。
三.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建议
1.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对语文的应用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对母语的语用教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要达到教学的预设效果,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语用的功能,力求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运用所学生字词表达身边的事物。如学习《葡萄沟》一课,应引导学生学会用“五光十色”等关键词汇描述葡萄以外的身边事物,如某些商店的商品、某些图片等。二是运用文本的表达方法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三是运用文本中的情感感受周围的事物。对于葡萄沟人的热情、葡萄干制作工艺的讲究等使葡萄沟成为“好地方”的原因,学生应通过学习认识到为人热情、劳动创造美等情感,并能锻炼热情、热爱劳动等品质。
2.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对文本的兴趣”应包含两个方面,即对文本所描述内容的兴趣和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前者是针对人文性而言的,后者则是针对工具性而言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不仅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导入、展开、拓展,更要运用高质量的课外作业使课堂教学有益延伸。笔者认为,“高质量”的课外作业应让学生有思维的空间、能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和知识运用的乐趣。同时,老师还应对学生作业的情况给予及时的、有效的反馈,绝不能仅布置了事。
3.课堂教学应符合各W段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实践水平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应不同。为了促进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语言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教师应增强应变能力,巧抓语文课堂生成资源
无论教学设计如何科学、严密,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合作、对话、探究和交流往往会出现许多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是课堂生成资源。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深度超出了教师的意料已不罕见,教师面对突况处理不当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因此,教师必须在增强自身的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应变能力,巧妙地抓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资源,或引导或点拨,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246
[2]陶本一、于龙.“语文”的阐释[J]. 课程・教材・教法,2007(11):25
[3]张海琴.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新课程(教师版),2006(8):34
[4]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8):30-34
[5]章珊珊.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6):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