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1
史店乡位于海原县城中南部,距县城7.5公里,中部干旱带,隶属中卫市海原县管辖。东、北以贾塘乡为毗邻;南以马万山顶;西以海城镇为界。全乡总土地面积22.1万亩。共管辖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退耕还林(草)34598.6亩,涉及40个自然村。
2.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规模及取得成效
2.1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草)以来,我乡在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史店乡广大职工通过不懈的努力,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34598.6亩,绿色通道816.4亩,据报道,截止2004年项目点已实施退耕还林工程34598.6亩,并筛选出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树种以沙棘、山毛桃、榆树、山杏、棘柳、柠条等数种,年累计投资470万元。
2.2通过项目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植被覆盖率达到75%以上,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以及增加木材储备、提高生存环境质量、带动社会就业、改善投资环境等经济社会效益方面。
3.项目点鼠害危害现状及造成损失
3.1鼠害危害现状
根据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鼠害监测情况,2008年鼢鼠发生面积13.8万亩,其中严重危害地段约占项目点所有退耕还林(草)地的50%左右,每亩有鼢鼠疙瘩180个,(数高的可达320个)平均有鼢鼠疙瘩达到260个,树苗受害率达到100%,枯死率达到70%以上,中度危害地段,鼢鼠疙瘩每亩也在260个左右。
3.2鼢鼠发生所造成的损失
(1)鼢鼠会造成草地退化。
鼢鼠在地下4-16cm之间活动,许多植物的根系基本上也集中在这一地层中,植物根系被破坏,如此多的疙瘩已经破坏了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使土壤无法正常保持水分,使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加速了草地退化。
(2)给当地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鼢鼠的持续危害,致使项目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建设成效难以巩固,经济损失巨大。
一、草地生产力在鼢鼠的破坏下在逐渐下降,牧草供应量已无法满足家畜的需要,家畜出栏率明显下降;
二、被鼢鼠啃食的林木无法正常速度生长,达不到国家要实现的退耕还林还草验收标准。从而不但给当地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总体实施造成了威胁。
4.鼢鼠的生物学习性及防治原则对策
4.1鼢鼠的生物学习性
鼢鼠又名地羊,当地群众俗称“瞎瞎”。主要分布在碾子沟、方庄、油坊院、芦子沟、及其周边的包庄、三留洼、史店、米湾、前川等行政村。春天时,鼢鼠便沿着植物的根系深度不断地挖掘洞通,把洞通所及之处的树苗幼根咬断,导致大片的植物枯死。鼢鼠的食性不但随季节不同而有区别,食量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同时还与活动的位置相关。例如,4-5月间,每天食量平均为250多克,又每天每只鼢鼠平均涌起的新土包3堆;9月间,每天食量平均为390克,其每日推出新土丘120多个,这说明鼢鼠在秋季不但吃的更多,而且活动也更加频繁。主要危害树种有山杏、沙棘等。
4.2防治原则与对策
4.2.1防治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持续控制,防控结合的原则。宣传普及鼠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群众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防控结合,控制鼠情危害与蔓延。
(2)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预防和控制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
(3)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控灾减灾的原则。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财力储备,增强快速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新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准确的处理。
(4)坚持依法防治,职责明确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对预防、鼠情报告、控制和扑灭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及分级控制。对不同等级危害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5)坚持依靠科技,综合防治的原则。依靠专家和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快生物防治、驱避剂等研究和应用步伐,开展无公害防治,从化学防治为主向生物防治为主转变。
4.2.2鼢鼠治理对策
(1)预防措施
选择多个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加密鼠害厌食树种;造林前结合整地进行深翻;采用多效抗旱驱鼠剂对造林苗木进行蘸根。加密林木抚育,通过伐除鼠害木,树下深翻、除草、挖掘防鼠阻隔沟等措施,破坏鼢鼠洞道,降低其危害程度。
(2)生物防治
一是实行封山禁牧,架设招鹰架,保护,招引天敌;二是推广使用鼠类不育剂。
(3)物理防治
采取在重点地段投放碎玻璃片,树木根部埋死鼠或施放动物皮毛、烟油水、烟油子等办法驱鼠。
(4)人工防治
采取发动群众和组建专业灭鼠队的办法,各村至少建一个专业捕鼠队,每个专业捕鼠队人员在30-40人,在防治区利用弓箭进行人工捕打。
(5)化学防治
采用点种毒豆、施用生物毒素、灭鼠弹灭杀、磷化铝熏蒸、投放溴敌隆和杀鼠醚等化学药剂进行灭鼠。
5.小结
5.1实施退耕还林(草)后,由于当地重点强调了林木的成活率,落实了退耕还林(草)的苗木费和补偿费,却忽视了包括管护在内的病虫害防治的费用,致使鼢鼠危害日渐加剧。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水稻 病虫害防治 提高
水稻作为一种人们非常喜爱的主食,经常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深受爱戴。水稻产量的多少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市场价格和供给,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产生,使得生态气候逐渐温暖,越来越适宜害虫的生存。不同的种植方式、方法和对病虫害预防、控制手段的不当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农业部《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坚持农药减量与保产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
一、影响水稻产量的病虫害发生因素
工业生产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适宜的温度是很多生物生长繁育的条件。危害水稻等农作物的害虫也在其中,在温暖的大环境里,它们的繁殖速率提高,生长速度加快。适宜的温度也促生了很多细菌病菌的生长,于是它们共同影响着水稻的产量。
二、病虫害的种类
病害有好多种,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绵腐病等。虫害类型又以稻飞虱、稻三化螟、稻卷叶螟等尤为显著。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一)轻病害重虫害
相比较虫害发病的明显特征,水稻病害的防治往往会被忽略,例如由灰飞虱隐藏在苗株根部所引起的条纹叶枯病。如果在前期被发现积极防治就不会出现由局部扩散到全部的条纹叶枯病。
(二)重后期轻前期
许多水稻病害的防治如果在前期被发现防治,就不会导致后期虫子生长虫龄不齐、虫子品种多样,造成不好根除的局面。许多农民认为前期有分蘖,可以不用防虫,但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三)轻综合防治,重视药剂
由于缺乏综合全面的考虑,很多种植户没有想到在育苗时就可以选择抗病的品种,种植时采用宽株窄距的方式来防治后期出现的稻纹枯病,农户们大都只是在水稻生病时用农药围追堵截杀死的病虫害。其实完全可以从育苗、种植方式还有延缓种植期等方面来防治。
(四)重防治日期,轻药种选择
农户们一般都是在植保部门下达的防虫时间内进行防治,然而对于防治药品的选择却疏忽大意。由于农药品种的多样性,杀虫治病效果存在差异,农户相对缺乏专业知识,农户自主选择的产品不一定具有同等的效力,这样一来防治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普遍有以下几种
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还是遵循防为主,治为辅助的方式,从育种到施肥、浇水等合理选择安排。出现问题时用物理配合生物、化学等方法共同的防治。
(一)苗株品种的选择
在水稻育种的初期需要选择适应性强一些、抗病性也强而且高产的品种来种植,例如一些深两优5814、广八优165等抗稻褐飞虱病的品种,抗水稻瘟病的汕优94-4,穗丰占681对于预防白叶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播种前将所有种子在农药或者温水里泡一泡,能预防某些病菌对水稻的传染。
(二)水稻科学施肥
稻田里的施肥需要注意有机肥、无机肥合理配比,并且与氮磷钾合理搭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满足水稻对于养分的需求。还要注意某些含氮量高的肥效,对于某些病虫害发生率会有增加,只有合理搭配施肥才能让水稻生长态势良好。
(三)水分合理灌溉
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调节田间的气候。例如水稻各个时期所需的水分不同,可以用薄露灌溉或者干湿交替灌溉方法。
(四)绿色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用自然天敌的控害技术:利用寄生蜂还有寄生蝇来干扰害虫种群,对其进行抑制。还可以用信息干扰素,干扰害虫,降低繁殖率。生物防治没有环境污染,选择性较高,对于病虫害防治有长久作用效果。一般30天内,不打农药,培育天敌的繁殖,过了30天,可以适度喷洒。还可以采取稻鸭共存的饲养方式,在水稻分蘖非常旺盛的时候,每667亩可以放养15天大的小鸭子15只,通过鸭子在田间的飞行采食来抑制稻飞虱,而且还可以给稻田除草。
(五)绿色防控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区别于化学防治方法,利用一些光谱来消灭趋光性的昆虫,通过改变温度、通过一些电流产品,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来进行灭虫。在种子播种前,用热力学的办法把里面的病菌清除。
(六)科学用药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就是通过农药等化学类药剂对于病虫害进行剿杀。优点是作用快,效果好,但是使用不合理很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所以需掌握药量。缺点是不可以阻断病虫的繁殖。
1.对于水稻病虫害农药的喷洒无疑是最快速的方法,然而方法不当很容易引起病虫害抗药性的增加,所以要想农药既能够发挥作用,又不至于产生副作用,就必须合理配伍。首先施药时间要和植保部建议的时间相同,最好能做到专业化统防统治;其次要遵循能一起杀绝不单独杀的原则,这样药物可以达到最大化利用率。施药时还需要弄清楚症状,好对症下药,所谓对症下药有奇效。
2.如果天敌可以解决的,最好不要用药物。而且还可以选用既能杀死害虫,同时还可以保护天敌的药物,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3.科学施药。例如对稻纹枯病,喷洒药剂时需对准植株的根部,施药的浓度还需要掌握,足量的水可以把药剂对匀,低容量的新型喷雾器是很好的选择,具备这些基本要素就可以放心喷洒。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3
1 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形
修剪整形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植株的某些器官如茎、枝、叶等进行剪截而使植株形成某种树体形态,整形是通过修剪的手段来完成调节树势,保持合理的树形,形成优美的树姿,减少风害、雪害或病虫害;园艺上的植物雕塑、造形,营造特色景观等。
1.1 多数乔、灌木的修剪整形。乔、灌木修剪整形宜尽量保持植物的自然形态,一般只在秋、冬季节钩除枯枝,平时注意剪除或锯除断枝即可(断口径超过10cm的最好涂以保护剂),以体现不同植物的自然之美。
1.2 花灌木的修剪整形。先开花后发叶的种类如樱花、榆叶梅,可适当在春季开花后修剪老枝并保持理想树姿疏剪弱枝、病枯枝。连翘、迎春等具有拱形枝的种类,可将老枝重剪,促进发生强壮的新条以充分发挥其树姿特点。如八仙花开于当年新梢可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使新梢强健;对于月季、珍珠梅在生长季中开花不绝的除早春重剪老枝外,并应在花后将新梢修剪,以便再次发枝开化。像木芙蓉、紫荆萌芽力极强或冬季易干梢的种类可在冬季自地面刈去,使来春重新萌发的枝条强壮。
1.3 色块或绿篱的修剪整形。对于自然式的可少修剪或不修剪,对规整式应多修剪,使其保持平整、统一。修剪可选在寒冬或初春,视植物的抗寒性而定。修剪之后,清理地表残枝落叶,适当施加复合肥。强修剪后一般几月至半年就可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4、草坪的修剪整形。其修剪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草高一般控制在3~5厘米,视草种不同而定。对长期未修剪的草坪,剪去量宜不超过草总长的1/2.冬季当草坪草进入休眠后要进行全面修剪,使草坪整齐美观,减少病虫害,避免草坪枯叶引发火灾。
2 城市绿地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城市绿地养护工作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内容。做好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绿色植保理念。通过掌握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找出病虫害的薄弱环节,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2.1 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突发性等多种特点,在了解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与危害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做好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2.1.1 做好实时监测、记录工作。对城市绿地某些区块的植物进行重点监测,可通过人为观察和信息素诱捕器监测等方式,掌握病虫害的最新发生及危害情况,同时做好详细工作记。
2.1.2 重视信息化工作。及时了解周边县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最新需重点防治的有害生物,以植保信息化推进植保工作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病虫信息。
2.2 倡导绿色防治,推广防治新技术。绿色防治重点以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诱杀为主的配套技术。要加大生态治虫技术的研究,加快生物农药应用步伐,逐步扩大生物防治范围。
2.2.1 做好园艺防治,增强植物抵抗病虫的能力。这主要指绿地日常养护过程中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抵抗病虫的能力。避免种植过密,影响通风透光,造成植株长势不良,抵抗力下降;避免植物间相互感染。再次,提倡适地适树和植物多样性,避免盲目引种和单种大面积成片种植造成病虫害快速扩散。
2.2.2 利用人工、物理方法,有效杀灭害虫。在特定的阶段,采用人工清除虫卵、病虫枝等;积极推广以杀虫灯、性诱剂、诱虫带为主的物理诱杀害虫综合配套技术,改变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局面,逐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促进病虫害的可持续治理。
2.2.3 推广高效低毒环保型新农药。城市绿地的特殊性(与市民直接接触机会多)决定了其防治病虫害的药剂选择忌讳较多。环保型药剂不断涌现,深入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培训,加大农药低容量喷雾技术和新型、高效施药机械推广力度,加快农药药械安全科学使用进程。
2.2.4 采用生物控制技术,避免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捕食性动物和昆虫激素等方法来防治虫害。天敌资源是抑制病虫猖獗的重要因素,也是保护、利用、研究生物治理的基础。常见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对于天敌昆虫可采用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引进的方法。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中常用主要有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同时还应保护其它有益生物,如鸟类、蛙类等。
2.2.5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病虫控制技术。化学防治虽有缺点,但其作用效果快、经济性、广谱性等特点,仍是现今防治病虫的主要手段。
总之,虫害治理强调以“自然控制”为基础的多种防治方法的协调和配合。对于园林植物的病害,则应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如在冬、春季用石硫合剂喷施植物枝干、芽,杀死越冬病菌;在发病季节(春雨季节、梅雨季节、秋雨季节)每7―10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在防治病虫时需要强调的是粉剂不可兑水使用,可湿性粉剂不可干用。
3 城市绿地的土、肥、水及其它管理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地,也是树木生命活动所需水分、各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源泉。绿地养护中对于土壤的管理似乎谈的较少,因土质在绿化工程施工时已定调了,较难改变。我们通常做的只是调整土壤酸碱性;施肥来增加土壤肥力;对坚土、重黏土或被工业废水污染的土壤进行局部换土。
3.1 土壤松土:松土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良土壤通气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松土应遵循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黏土深松;土湿浅松,土干深松的原则。一般松土深度为5―10cm,次数以每年进行2―3次为宜。
3.2 植物施肥:施肥是以增加土壤肥力而使植物生长健壮为目的。施肥时间宜在土壤不干不湿,施肥后能下一二天的小至中雨为最佳。
3.3 绿地浇灌:水对植物的生长极其重要。苗木移植存活的关键是能否维持和恢复植株体内水分代谢为主的平衡。浇水应遵循“浇透水”的原则,浇水宜早晚进行。雨季应少浇或不浇。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绿地内积水,防止植物烂根及引发病害。浇水的另一个目的是清洗植株,使其茎叶干净,提升绿地景观的视觉效果。同时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3.4 绿地除草:除草其目的为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减少病虫害,增进景观效果。用锄头、手工拔除的方式来除草宜在天气晴朗,土壤不过干又不过湿时进行。需特别强调的是除草应在杂草草籽成熟前清除(尤其是草坪)。条件允许时可考虑使用除草剂,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对于草坪或地被的某些杂草(由地下茎繁殖),可采用纯手工涂抹其茎叶来除草。
3.5 其它管理:绿地养护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突发性、季节性等多种情况:如台风、雪灾、旱灾等。绿地养护中对于防涝、防寒、保洁等其它情况亦不可忽视。要根据不同的灾情对作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4 结语
如何搞好城市绿地的景观设计和日常养护?我们首先要了解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它方面的一般规律,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的共性和个性,根据园林景观的不同要求和目的来区别养护,不可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切记“养护有法,法无定则”的道理。更值得一提的是,绿地景观设计、绿地养护同样重要,因其将自始至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生长与绿化景观效果的形成,完美的绿地景观离不开三者的高度统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城市绿地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品味。所以现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园林养护很为重要。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 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称花生根瘤线虫病或花生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地落病、黄秧病等,是花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各主要花生产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黄,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
1症状表现
主要为害植株的地下部。因地下部受害引起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花生播种半个月后,当主根开始生长时,线虫便可侵入主根尖端,使之膨大形成纺锤形虫瘿(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直径一般2~4mm,表面粗糙,根系形成乱丝状的须根团,在根茎、果柄和果壳上有时也能形成根结。由于根部组织受到破坏,致使植株生长矮小,叶片发黄,叶片小,底叶叶缘焦灼,叶片早期脱落,病株开花迟,结果少而小,甚至不结果。
(1)从茎叶上看,植株矮小,茎叶发黄,叶片变小,生长缓慢,底部叶片焦灼,早期脱落,开花推迟,与健株相比,出现成片高低不齐的病窝。
(2)从根上看,根部尖端出现大小不规则的小疙瘩及虫瘿,虫瘿上又生出许多幼嫩毛根,经多次重复侵染,根部形成乱麻状须根团。根瘤与虫瘿的区别在于:根瘤生长在侧根一旁,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不生毛根,剖开可见褐色汁液,虫瘿则生长在根端,使整个根端膨大,表面粗糙,并生出许多不定根,剖开可见乳白色粒状线虫。有无虫瘿是与病毒病的主要区别。
(3)从果上看,初期在幼果上形成乳白色的小瘤,后形成褐色疮痂状虫瘿,造成果小而少。
2病原形态及其特性
该病由植株寄生线虫引起。线虫门侧尾腺口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特点:雌雄虫体异型。一般认为,侵染花生的根结线虫有3种: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ri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爪蛙根结线虫(M.javanica)。国内主要是前2种,主要从雌虫形态上区分。
2.1形态和发育特征
线虫的整个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阶段。卵肾脏形,黄褐色,刚产的卵是包在卵囊内的,卵囊胶质,不规则,具有保护作用。幼虫期发育蜕4次皮,5个龄期成为成虫,1~2龄都是线形,1龄幼虫在卵内,出卵壳后为2龄幼虫,2 龄幼虫开始侵染。3~4龄雌雄虫体体形分化,雄虫仍是线形,雌虫由辣椒形逐渐发育成洋梨形。雌虫侵染后在寄主组织中定居、取食、发育、成熟产卵。雄虫后到土壤中不久即死亡。目前研究,雌成虫可不经而进行孤雌生殖。因此,根部组织中有大量线虫交替危害(在组织解剖及土壤分离时,一般很少见到雄虫,可能与孤雌生殖有关)。
2.2寄主范围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35科130余种植物,包括16科80余种栽培植物和19科50余种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中主要包括豆科、茄科、葫芦科的常规作物。另外,甘薯虽然是寄主,但线虫在甘薯上不能正常发育成成虫,禾本科作物也可受侵染,但发病轻。
2.3生理特性
耐水淹,据试验,虫瘿浸水135d仍具侵染力。不耐干燥,带有虫瘿的荚果、根系等含水量降至26.1%以下时线虫全部死亡。利用这一特点,生产上采用充分晒干果壳、田间曝晒病残土的方法,能有效降低病害。
3发生规律
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1年发生3~4代,条件适宜20~30d可完成1代,线虫侵入的土壤温度为11.3~34.0℃,最适温度为20~26℃,最适土壤湿度为70%,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和90%以上不利于侵入。
花生根结线虫侵染花生有明显的2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生出苗后的21~31d,第1个高峰期正值花生大量新根增长期,第2个高峰期正值第2代幼虫在土壤中口密度增长期。线虫主要分布在40cm土层内,在沙土地平均每天移动1cm。
病原线虫可借病果及混有病株残体的粪肥作近距离传播,也可借农具、人畜、地面流水作近距离扩散。一般重茬田、肥力低的沙土地发生严重;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块发病重;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砂壤土病重,黏壤土病轻;早播病重,晚播病轻;春播病重,夏播病轻;干旱年份发病重,多雨年份发病轻。
4防治方法
防治线虫病应先做调查,然后进行防治。调查时间宜在收获前后。因为此时植株上部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4.1加强检疫工作
保护无病区,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调种时,应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10%以下,在调运其他寄主植物时,也应实施检疫。
4.2加强农业防治
(1)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轮作,轮作年限越长,防治效果越明显。
(2)清除侵染源。收获时清除病根,并将病土犁翻、曝晒,可减少线虫数量,病株、病根、病果要集中处理,清除田内外杂草寄主。
(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
(4)改善灌溉条件,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浇传播。
4.3生物防治
应用淡紫色拟青霉和厚垣孢子轮枝菌等生物制剂能明显降低线虫群体和消解其卵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 烟草;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55-02
烟草(Nicotiana tabacum),属于茄科(Solanaceae)、烟草属(Nicotiana),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上己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我国也有近400年种植历史。烟草种植风险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随着烟草栽培种植条件的改变,种类繁多的烟草病害危害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烟草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7亿元以上,全世界烟草病害约有116种,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5种。已鉴定的种病害中,真菌性病害30种、原核生物病害10种、病毒病害17种、线虫病害3种及寄生性种子植物2种。
1 枣阳烤烟主要病害
烟草病害分为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烟草常见的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真菌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等。根据田间病症观察就可对烟草侵染性病害作出初步诊断。真菌性病害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与腐烂,萎蔫与畸形,这是细菌破坏了薄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病毒病害的症状比较特殊,一般显微镜下检查不到病原物。细菌病害症状与真菌病害症状元根本差别,但细菌病害从病组织内部却能看到细菌。
枣阳烤烟常见病害有8种,病毒病主要是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病也逐年增多,细菌性病害有角斑病、青枯病,真菌性病害有黑胫病、赤星病、猝倒病。烟草感染病害后产量减少甚至绝收,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使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2 枣阳烤烟病害发生规律
枣阳地区病害发生特点与栽培操作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按烤烟生产病害发生规律分为育苗期、移栽一团棵期、大田生长中后期变化差异大。
2.1育苗期主要病害 苗期病害主要为非侵染性病害及猝倒病,烟草苗期由于开展工厂化育苗,环境控制严格,严格消毒后与病原隔离,病害发生较少,侵染性病害少,非侵染病害较侵染性病害多,非侵染性病害主要为盐害、冷害、热害、缺素等。侵染性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病苗象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病苗变成暗绿色,随即枯萎倒卧地面、腐烂。在湿润条件下病部密生一层白色絮状物,与黑胫病区别是病株根部一般不变褐色,湿度大时病菌向四周扩展,致使烟苗成片发病,发病条件常常为消毒不合格所致,由于消毒不合格常常还会导致在剪叶等操作过程中传播病毒病,而在苗期由于病毒潜伏而不表现出病症,移栽后在田间成片出现。
2.2移栽-团棵期主要病害 移栽后由于根系发生损伤及田间土传病害病原物的作用,黑胫病等病害开始为害,25~C以上时如遇降雨及田间湿度高时容易发生流行,当气温在25℃以上只要有1次大雨(特别是烈日后下),就利于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烟草黑胫病是土壤传播的病害,烟田连作病重,轮作病轻,地势低洼、土壤黏重,容易积水的烟田发病重,相反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烟田发病轻。主要表现为髓部黑褐色坏死、白色菌丝。根、茎、叶等部位均可被烟草黑胫病菌侵染,但主要侵染茎基部。初侵染时,茎上无明显症状,而根系变黑死亡,茎秆染病后,茎基部初呈水渍状黑斑,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严重时坏死黑斑横向扩展可环绕整个茎围,形成“黑颈”。病株叶片被侵染后自下而上变黄,如大雨后遇高温烈日则全株叶片突然凋萎变黄,中下部叶片受病菌侵染时,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大为中央黄褐色坏死、边缘不清晰隐约有轮纹的黑斑,形成直径4~5cm圆形大病斑,潮湿条件下表面也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当叶部发病后经主脉蔓延到叶基部或病菌侵染叶腋,即可造成茎中部腐烂。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髓部黑褐色坏死并干缩,成碟片状,长满白色絮状菌丝。
由于连作,土壤中残存病株残体及病原菌,枣阳烟区在团棵期开始,烟草青枯病也零星发生,初发病时,病株多向一侧枯萎,呈现“半边疯”装,拔出后可见发病的一侧支根变黑腐烂,末显症的一例根系大部分正常。有的先在叶片支脉间局部叶肉产生病变,茎上出现长形黑色条斑,有的条斑扩展到病株顶部或枯萎的叶柄上。发病中期全部叶片萎蔫,条斑表皮变黑腐烂,根部也变黑腐烂,横剖病茎用力挤压切口,从导管溢出黄白色菌脓,病株茎和叶脉导管变黑。后病菌侵入髓部,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空腔,仅留木质部。
移栽一团棵期由于烟苗在苗床中传染的病毒病感染后15d后开始发病,加上田间蚜虫传播,移栽期农事操作传播,移栽-团棵期病毒病开始为害,直至采烤结束,主要表现为分田块或分农户连片发生,此时期病毒侵入后在叶片内大量增殖,使部分组织细胞增多或增大,致使叶片厚薄不匀,颜色深浅不一,形成花叶,团棵期后由于病毒病的为害烟叶不能正常拔节,烟株矮化,有效叶片少,发生黄瓜花叶病则叶基变长,侧翼变狭变薄,叶片细长,成“鼠尾状”;有的病叶叶缘向上卷曲,有的沿叶脉出现闪电状坏死,有的叶片呈现黄色斑驳,有的整株黄化。
2.3大田生长中后期主要病害 烤烟田间生长中后期,遭遇高温高湿天气易发生赤星病,在烟株打顶后,叶片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发病,条件适宜病情会逐渐加重。赤星病主要为害部位是叶片,先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成熟,最初在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病斑则大,干旱则小,一般来说最初斑点直径不足0.1cm。以后逐渐扩大,病斑直径可达1~2cm。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褐色,产生明显的同心轮纹,边缘明显。有淡黄色晕圈。在大田中后期常常有角斑病与赤星病混合发生,角斑发病初期在叶肉组织上形成水渍状暗绿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灰白色或黑褐色,颜色不均匀,常形成多重云形轮纹,边缘明显,周围没有黄色晕圈,与赤星病不同,但混合发生后较难以辨认。
此时期黑胫病及花叶病继续危害,发生花叶病的植株上部叶不能正常开片,叶片细小,影响上部叶片烘烤及产质量。
3 烤烟病害防治策略
随着枣阳烟草种植面积的增大及烟区烟田的常年连作,为病原物的越冬和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且枣阳烟区常年种植中烟100,更增加了烟草病害的防治难度,因此,建立综合防治体系,通过推广GAP操作规范,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进行病害防治,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措施,是烟草病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3.1加强病害预测预报 在研究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病害的预测预报,完善病虫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加强枣阳七方基地单元内病虫圃操作规范,依据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规程进行病虫圃的建立及记录,准确顶测病害的发生动态和流行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病虫害顶防和综合防治。
3.2农业防治 推行GAP管理规范,实行良好农业操作,推行预防为主的防治方法,在源头上抑制病原物的传播,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如设置黄板诱蚜对减轻病毒病有一定效果。农家肥要沤制发酵彻底,在大田和苗床进行农事操作时,人手、剪刀、育苗盘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打顶抹权在雨露干后进行,并要做到先健株后病株。烟农进行烟田操作前,要洗手、更衣,以防交叉感染。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及时将顶、权、脚叶、拔除的病株等带离烟田,做烧毁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实施测土施肥:研究结果表明烟株的同~叶位,烟叶的总氮量和赤星病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即烟叶的总氮量越高,发病越严重。因此增施适量的氮肥能有效控制赤星病的发生。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二尾舟蛾;扇舟蛾;梢叶甲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59-1
1.杨二尾舟蛾
1.1生长特点及危害
杨二尾舟蛾主要危害杨叶,也危害柳叶,是杨树上常见的一种害虫,在吉林省曾数度暴发成灾。成蛾体长28~30mm。头和胸部灰白而微带紫褐色,胸背有黑点2列。腹背黑色,1~6节中央有灰白纵带,其两侧每节各有1黑点,末端2节灰白色,两侧为黑色,中央有黑纵纹4条。前翅灰白色,斑纹黑色,翅面有约10条波状黑纵线。后翅灰白微带紫色,翅脉黑褐色,横脉纹黑色。卵圆馒头状,赤褐色,中央有1黑点。老熟幼虫体长50mm。头褐色,体叶绿色。胸部背面明显呈三角形向上形成峰突,斑纹为紫红色,向后呈纺锤宽带伸向腹背末端,并有白边;臀足特化成向后延伸的尾角,且有翻缩腺自由伸出及缩进,容易与其他虫种区别。蛹被于椭圆形、灰黑色、极坚实、紧贴枝、干的木质化茧中。
1.2杨二尾舟蛾的防治
该虫1年发生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幼虫共5龄,1~2龄幼虫群集叶面,啃食叶表。3龄后分散,将叶片咬成缺刻。暴食期在第5龄,占全部食量的82%以上。幼虫期约1月。防治措施:应重点防治5龄前幼虫。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0~8000倍液。
1.3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树种合理搭配,形成不同的隔离带,限制害虫扩散传播。人工摘除、震落幼虫。人工摘除群集在叶片上取食的初龄幼虫。也可在早晨猛击树干,震落扑杀幼虫。人工灭蛹。老熟幼虫在有落叶层或杂草的地表面结茧化蛹,可将树干基部周围地面的杂草和2cm表土层清除,翻土深度为15~20cm。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生物防治:在杨小舟蛾的卵期放松毛虫赤眼蜂。在幼虫3龄期以前用Bt乳剂,按1:10比例喷雾。药剂防治。喷洒10%氯氰菊酯或20%氟胺氰菊脂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在杨小舟蛾3龄期以前防治都能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
2.杨扇舟蛾
2.1杨扇舟蛾的生长特点及危害
杨扇舟蛾成虫为中等大小的蛾子。幼虫可危害各品种杨树,是吉林省西部杨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严重发生时能把成片杨树叶子吃光。成虫体长13~20mm,淡灰褐色,头顶有一块近椭圆形黑斑,前翅灰白色,顶角有1暗褐色扇形大斑,翅上有灰白色横纹4条。后翅灰褐色。卵半扁圆形,直径0.9mm。初产时为橙黄色,近孵化时变为紫红色。老熟幼虫体长32~38mm,头部黑褐色,体上有淡褐或白色细毛,体背灰黄绿色,腹部第2、8节背面中各有1个枣红色大肉瘤,瘤基部边缘黑色,两侧各伴有1个白点;每节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小肉瘤8个,瘤上生有长毛。蛹体长13~18mm。褐色,外面包有灰白色椭圆形茧。
2.2杨扇舟蛾发生和危害规律
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第2年4月中旬成虫羽化,5月上旬开始出现第1代幼虫,以后大约每隔1个月发生1代,各代危害期为5~8月,以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最重。雌虫在杨叶上产卵,卵单层块状整齐排列。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群集于叶片,只吃叶肉不吃叶脉,被害叶呈网状;2龄有吐丝卷叶习性;3龄后逐渐分散,卷叶潜藏,夜间外出取食叶肉。第3代幼虫于9月中旬开始下树,在树附近土块或树皮裂缝处结茧化蛹越冬。
2.3杨扇舟蛾防治的防治
人工防治:人工摘除群集的幼虫、卵块、蛹茧。尤其是摘除第1代、2代卵块、第幼虫,对减轻第3代危害起重要作用。于秋冬季节,人工捕杀林内虫蛹。化学防治:可喷洒拟除菊酯类农药2000~2500倍液,或灭幼脲3号1000倍液,或0.3%苦参碱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6000倍液防治3龄以下幼虫。尤其要防治第1代和第2代幼虫,使其后代不成灾。
3 杨树白潜蛾
3.1生长特点及危害 受害的叶片有大黑斑,里面白色的虫子就是其幼虫。该虫成虫是一种小蛾子,幼虫钻蛀于杨叶内危害。成虫体长3~4mm,体腹面及足银白色。头顶有1丛竖立的银白色毛。前翅银白色,近端部有4条褐色纹,后半部银白色;后翅细长,银白色,缘毛极长。老熟幼虫体长6.5mm,体扁平,黄白色。其危害特征是,幼虫孵出后潜蛀叶内,常有多条幼虫同时蛀食,蛀道扩大连成一片,叶面呈现大的黑斑块。严重受害的叶片大部分变黑、焦枯,往往提前脱落,在苗圃和幼林发生普遍。
3.2防治方法 可于成虫产卵期和幼虫为害期喷1.8%阿维菌素2000~2500倍液,或喷25%灭幼脲3号500~600倍液。在冬春季节清除林内落叶,集中消灭越冬虫蛹,减少虫源。
4 杨梢叶甲
4.1生长特点及危害
在松原、白城地区的杨树人工林,6月份会有大量落叶现象。人们往往认为其发生原因是干旱造成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杨梢叶甲为害造成的。杨梢叶甲是一种小型的甲虫,主要以成虫咬食叶柄,造成杨树落叶,在干旱之年危害更重。该虫成虫体长5.0~6.5mm,长形,底色黑或黑褐色,密被灰白色鳞片状毛。该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内土壤中越冬,6月上旬羽化。成虫白天活动,中午活动减弱,日落前活动最甚,咬食叶柄及嫩梢,致使叶枯脱落、坠满地面。
4.2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