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1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也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从效用的角度考虑也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消费问题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甘肃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然环境恶劣,而且运输成本过高,导致甘肃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同时,甘肃省出现了物价高而收入低的现象。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出,以往的许多研究都着重于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并且都是考察全国范围内,少有地区性的研究。同时也没有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虽然收入很重要,但收入因素不能完全决定消费水平。不同的区域结合其自身的产业和自然特征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甘肃省自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包括收入在内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二、消费水平影响因素选择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消费水平。例如收入水平、家庭年龄构成、消费者偏好、富人的示范效应等。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与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

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地区生产总值是体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最佳指标。如果一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高,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良好,综合实力强。反之,如果一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低,则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综合实力较弱。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工业发展缓慢,其地区生产总值从全国来看是较低的。众所周知,影响消费水平较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收入水平。而分析甘肃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排除税收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体现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拟合现实消费函数。另外,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欠发达省份,居民倾向于更多的的储蓄而不是投资。甘肃省居民有较强的储蓄意识。所以将居民储蓄这一指标引入对消费水平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从而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化。

综上所述,选择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分析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

三、数据收集与模型建立

考虑到样本的可收集性,下面选取甘肃省1998-2014年的指标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具体数据见表1。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经济理论可以知道,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与地区生产总值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居民储蓄X3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有关。除此之外,被解释变量还受一些其他变量与随机因素影响,将其他变量与随机因素的影响归于随机变量μ中。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使模型更具有可操作性。

应用Eviews软件的OLS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如图1的分析结果:

得待估计的回归方程为:

Y=-1683.74+0.7638X1+0.0112X2+0.6922X3+22.290X4

R2=0.998 F=1795.124 DW=1.0116

四、模型检验

(一)拟合优度检验

由图1可知样本可决系数R2=0.998

修正后的样本可决系数为R-2=0.997

结果说明样本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样本回归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样本观测值。

(二)F检验

原假设为H0:β1=β2=β3=β4=0

对立假设为H1:至少有一个β不为0

由图1可知F=1795.124,设显著性水平为α=0.05,查表得F0.05(4.15)=3.06,1795.124>3.06,所以拒绝原假设,回归方程显著。即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存在显著线性相关。

(三)t检验

从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当显著性水平设为0.05时,只有X1和X3存在较高的显著性,而X2与X4则没有。这说明X2与X4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储蓄对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所以,要提高甘肃省的居民消费水平,就要从这两个因素入手。

地区生产总值是影响甘肃省居民消费总值的主要因素。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甘肃省可以发展的产业不多,农业与工业发展都无法赶超内陆地区。服务业就更加落后。要提高甘肃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就要发展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业,比如金川的镍矿产业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只有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提高,才能提高甘肃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意味着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只有提高了甘肃省的经济实力,增加居民收入,自然就会更好的促进消费,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更好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在经济落后的地方尤其如此。甘肃省经济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居民这种观念就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对甘肃省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中,居民储蓄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这与甘肃省尤其是省内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农村居民更加勤俭节约,更重视储蓄的重要性,相应的用于消费的支出就非常有限。而对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不稳定,投资通道狭窄是影响储蓄的关键原因。对多数城镇居民来说,储蓄依然具有刚性。所以,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关键在于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投资通道。通过不同的手段扩大消费需求,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的。

最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也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虽然不显著,但物价稳定,限制过度的通货膨胀是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环境保证。物价的过快增长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较大,不利于扩大消费规模。当出现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时,需要政府适时采取措施,调整社会保障措施,发放补助等,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会降低。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蔡德容,吴琴琴,万建.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9(03).

[2] 郝卉.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纵横,2011(08).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2

【关键词】 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健康消费模式,它的兴起和发展有以下几个促进因素:1.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3.人民参与体育活动思想观念的树立。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兴起和发展的条件。本文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了影响体育消费水平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二、对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研究

1、甘肃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分析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中,2013全年的体育消费额达到了304775元,消费最多的为体育用品及体育信息支出为222648元,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支出为2034元,体育健身活动支出为80093元,增长了78.7%。城镇居民对到现场去观赏高水平比赛的兴趣越来越高。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仅有70元,相对经济发达省份还差很多。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比较明显。

2、甘肃省城镇居民不同季度体育消费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2013年甘肃省城镇居民在四个季度的体育消费额总体差别不大,三季度最高为86699元,人均消费为19.99元;其次为二季度80294元,人均消费为18.50元;四季度消费额为75387元,人均消费为17.67元;最低的为一季度70362元,人均消费为16.12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二、三季度是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比较活跃的季节,尤其是第三季度,是体育消费的黄金季节,可见甘肃省居民的体育消费具有季节性。

3、体育消费时间的统计数据分析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当中,2013全年的有偿体育消费时间达到了23383小时,其中有偿健身的时间花费较多,达到了22768小时;有偿观赏体育时间虽然为597小时,人均时间仅为5.06小时,这个时间相对于全年的365天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三、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甘肃省经济水平总体较低,影响体育产业发展

甘肃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地位重要,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因此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2013年全省GDP总值为6300亿元,人均GDP为24438元,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末几位。这严重影响了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2、甘肃省的传统文化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甘肃省地处西部,老百姓更注重社会价值,讲究节俭、朴素,为未来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储蓄率较高。因此,其体育消费需求相对而言较低,体育产业不太发达。传统文化中的重文轻体,导致人们不愿或参与体育活动的愿望不强的现象也不容忽视,这一点在我国知识界表现的尤为突出。

3、消费者个体特征对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价格高,没时间和消费地点远不方便。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影响因素不一样。

25岁以下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消费价格偏高。

26-50岁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工作忙,消费场所距离远。

50岁以上的人群,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体育消费价格高,经济条件差。

四、提高甘肃省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1、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经济,为居民体育消费增长提供源泉

体育消费受收入约束,扩大体育消费需要宏观经济增长保持较快增长,因此,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开发大西北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继续抓好和利用好我们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最终带动体育消费水平的上升。

2、加强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转变居民健康投资意识

甘肃省地处西部,老百姓讲究节俭、朴素,对未来的考虑往往超过对现实生活的考虑,因此储蓄率较高。大家的体育消费意识淡薄。我们要不断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一种新的居民健康投资与消费,体育健身是一种最好的疾病预防手段,把得病花钱的事后控制,改变为通过体育消费锻炼身体减少得病机会的事前预防中来,逐步培养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

3、细分体育消费市场,加强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人们的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开发不同的体育消费产品,以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如青少年喜欢游泳、轮滑、球类等项目;中青年则偏好健美、登山、滑雪和体育旅游等;中老年更青睐以动为主的太极拳,锅庄舞,体育民族舞蹈和保健医疗操,以静为主的修身养性气功、垂钓等活动。同时也急需一批体育营销人才。相关的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员工集中培训,招聘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与相关的体育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体育经营企业成为体育院校培养体育经营人才的试验田,两者联合,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0]22号2010.3.19.

[2] 蔡军,苏明理.陕西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及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54-59.

[3][4] 甘肃省统计局.2013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cn/system/2014/03/20/010634923_02.shtml.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3

关键词: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 旅游经济 关系

本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变量选择、基本假设和数据

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本文将旅游经济分别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用各自的恩格尔系数代替。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学术界一致认为恩格尔系数越大,食品支出越高,生活水平越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用旅游消费总额来表示。因此本文存在四个变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CZS)、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NCS)、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额(CZL)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总额(NCL)。由于旅游消费额数值较大,对其进行对数化,以消除数据之间的异方差,并且不影响其线性关系。变量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总额(CZL)、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总额(NCL)对数化后分别表示为LCZL、LNCL。

为计量模型的需要,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基于此假设,如果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有促进作用,那么旅游经济发展不会因为发展空间的局限性而限制发展。假设2:旅游经济发展不受微观客体的影响,即任何人生活水平提高,想出去旅游都可以达到目的,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假设3,生活水平提高的空间是无限的,即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采用1994年至2012年我国统计局信息网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如表1。本文采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计量模型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序列为时间序列,并且存在向上趋势,因为可能存在单位根现象。在不差分的情况下,对变量CZS、LCZL、LNCL和NCL进行ADF检验,结果发现结果T检验值与拖尾概率P值均不满足要求,序列不平稳,存在单位根,但是在一阶差分条件下,对变量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2,均消除单位根。因此可以对差分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

(二)相关性分析

由于序列都为一阶差分序列,因此可以对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法,验证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

首先序列CZS与LCZL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见表3。根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squared为0.6553,拖尾概率P值为0.0000。在一个自变量的前提下,相关系数偏低。

对序列NCS与LNCL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如表4。根据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squared为0.9037,拖尾概率P值为0.0000。模型表现较好,因此二者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

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说明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之间确实存在较强的作用。但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城镇旅游经济的发展明显表现较弱,相关性不强。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序列CZS、LCZL、LNCL和NCS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检测其单向的相关关系,即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检验结果如表5。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恩格系数不是引起农村旅游经济变化的原因的可能性概率是0.0289,农村旅游经济不是引起农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原因的可能性概率是0.0588,概率都小于0.1,因此在置信水平位10%的条件下,结果显著,因此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与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越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越快),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城镇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并没有表现出来。据表5所示,二者的格兰杰检验拖尾概率P值均大于0.1,因此因果关系不显著。

(四)脉冲函数分析

由于脉冲函数分析通过VAR模型来预测,因此首先必须根据格兰杰检验结果,只能对LNCL与NCS进行脉冲分析,结果如图1、图2。

根据图1显示,给NCS一个冲击后,LNCL逐渐受到影响,并在第三年影响达到最大值,然后有下降。NCS给LNCL的影响为负值,即给NCS一个正的冲击时,LNCL会降低。根据图2显示,给LNCL一个冲击后,NCS会逐渐受到影响,并在第三年达到最大影响,但是作用在第四年就基本消失。LNCL对NCS的影响也为负影响,即给LNCL一个正的冲击时,NCS会受到负的影响,降低数值。

从脉冲函数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而反过来旅游经济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三年,维持时间较短。

恩格尔系数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彼此呈现负作用,说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之间彼此呈正向作用,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维持时间较长,作用较大,而旅游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持时间较短,作用较小。

(五)结果分析

根据相关性分析、格兰杰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根据旅游经济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可以看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生活水平较低时,农村居民没有多余的闲钱进行多余的消费,但生活水平上升时,其有能力进行旅游消费。同时随着收入的不断上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精神消费的要求也会不断上升,而旅游成为精神消费重要的选择。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消费和就业,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第二,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的关系可以看出,二者相关性较弱,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居民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限制城镇居民旅游的关键因素不是金钱而是时间限制,因此即使生活水平上升也无法进行更多的旅游消费;观念变化,即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过程中,居民的消费观念会发生变化,对旅游不会增加偏好甚至减少,因此生活水平的上升也无法促进旅游消费,甚至可能会有负作用;旅游消费对于居民来说也有饱和,即人们对旅游的消费能力有限,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再消费,这样即使生活水平上升,对旅游的消费也不会上涨,因此不能再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从我国当前实际来说,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因此造成这种结果最大可能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即第一个原因。

第三,生活水平的上升对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较大,并且在3年后影响稳定,并持续作用,但是旅游经济对生活水平的促进作用则表现为短期影响,在3年时达到顶峰但是很快作用会消失,这可能是因为旅游经济增长后,会带来就业从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内反应,也就是其增长带来的就业量是有限的,而生活水平的变化则可能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增加对精神产品的需求。

政策建议

第一,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充分挖掘农村旅游市场潜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其对旅游经济的作用较强,因此政企要突破旅游的困局可以从农村着手。但是从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看,由于其对旅游的认识不够,许多居民没有参加过一次旅游,因此没有消费的潜在欲望。引导农民消费可以从有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宣传教育,使农村居民意识到旅游的意义;创造消费条件,农村交通等旅游条件有限也是限制农村居民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性优惠引导。

第二,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提高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农村旅游经济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生活水平是限制农村居民进行旅游消费、影响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须大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增长。

第三,完善假期制度。从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与旅游经济的相关性较弱,这说经济能力已经不是限制其旅游的关键障碍,因此更多的可能源于时间的限制。城镇居民大多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工作,其外出时间受到我国假期制度的影响。完善假期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假期,增加城镇居民的休闲时间,以促进旅游消费;二是协调假期,改善假期制度,使城镇居民在闲暇的时间便于出行旅游,以促进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刘硕.新形势下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4)

2.张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1(33)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4

关键词:农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4.7;F1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引言

跟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2013年海南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8343元,同比增加了935元,名义增长了12.6%,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了9.7%。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非农经营,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农民的收入结构已向更稳定的方向转变。2013年海南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467元,同比增加了731元,名义增长了15.4%,扣除掉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9.3%。从消费类别看,享受型、发展型等非食品类支出增长快于食品类支出,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虽然海南农村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增长速度缓慢,农村消费环境改善缓慢,农村消费水平难有提高。我国农村的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去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分析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海南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模型

1.模型估计

分析1993-2013年海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时间序列数据。

由数据分析,建立模型:

Yt=β0+β1X1+β2X2+μt

β0为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β1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β2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μt是随机扰动项。

根据以上数据,估计结果以下:

Yt=1387.978+0.793391 X1C13.14005X2

(704.3340) (0.024215) (6.597850)

t=(1.970625) (32.76379) (-1.991566)

R2=0.984346 Adjusted R-squared=0.982607

F=565.9392 DW=0.698484

根据以上模型,R2=0.984346,Adjusted R-squared=0.982607,可决系数高,拟合度较好。说明了海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比较显著。

参数β1=0.793391,β2=-13.14005,而且0

由H0:β1=β2=0,设显著性水平α=0.05,通过F分布表可查出自由度为k-1=2, n-k=18的临界值Fα(2,18)=19.4,由上表知F=565.9392> Fα(2,18)=19.4,所以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0,回归方程显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结起来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针对H0:βj=0(j=1,2),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的自由度为n-k=18的临界值tα/2(n-k)=1.734.由上表知β1、β2所对应t统计量分别是32.76379、-1.991566,它的绝对值均大于tα/2(n-k)=1.734,可以分别拒绝各个H0,说明了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下,解释变量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都显著。

2.计量经济意义的检验

(1)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令Y分别对X1、X2做回归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1、X2的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如图:

Y和X1的组合是最优方程,虽然X2跟Y的拟合度不好,但是引入了X2后,R2=0.984346,大于Y和X1回归后的R2=0.980897,对整体模型来说X2这个解释变量具有改善作用,并且t检验也符合,因此解释变量X2不能舍弃,模型可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2)异方差检验

对模型进行White检验

可得出nR2=8.606542,由White检验知,在显著水平α=0.05下临界值χ20.05(5)=11.0705,比较统计值与临界值,nR2

(3)自相关检验

由上得DW=0.698484,若给定α=0.05,查表得DW检验临界值dL=1.125、du=1.538,因为du

二、结论

通过模型说明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消费水平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于消费水平来说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受到通货膨胀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王真.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学年论文.2011(5).

[3]肖毅.石海峰.海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庞浩.《计量经济学》.科学出版社..

[5]韩红梅.农村居民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5

1、居民的消费倾向

城镇居民面对未来消费情况的心理预期。跟我国其他区域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相比,陕西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偏高,有较多的支出用来消费。表明陕西省城镇居民的住房、医疗以及其他必要的平时支出可预见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因此远期支出较少,而随即增加当期消费,因此陕西城镇居民的即期消费高于农村居民与总体平均水平。

2、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陕西省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城镇居民对于远期的商品价格和种类的预期,致使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对较小的空间。所以,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资金出处只能依附提高陕西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来实现,因此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1]

3、居民的消费结构

可对陕西省前期后后期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如下图1可看出陕西省前后期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图1 陕西省前后期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二、三个维度影响程度

1、对食品的消费比例,城镇高于农村,增幅农村高于城镇

以恩格尔系数观之,对食品的消费比例,2015年全年,全国平均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99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增长11.8%。[2]从消费品零售额指标绝对值观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相当于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6倍多;从消费品零售额指标相对值观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低于乡村零售额的增长率。

2、陕西省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平均消费水平观之,与2014年比较,陕西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显然是略低的,基本上等同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的80%,但是陕西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却高于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即为陕西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高,产生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倾向的冲突与不均衡性。[3]把不同年份的数值对比时,即使陕西省城镇居民大于等于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时,那么平均消费倾向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上图可知,2000―2005年前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幅趋缓,而后期2006―2012年增幅大于前期,由农村曲线可得,后期消费水平极速增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也呈现出后期增速快于前期这一趋势,而人均消费水平始终居于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这说明陕西省居民拥有超强的消费意识,因遭到可支配收入因素的限制,仍然不能有效地扩大消费。所以,提高城镇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为城镇居民消费扩张的重要方式,实现陕西省城镇与农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趋势的均衡。[4]

3、以储蓄水平观之,陕西省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图2为陕西省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以及居民平均的储蓄水平,以及前后期数据的对比。

图2 陕西省前后期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对比

从绝对值指标来看,全省人均储蓄余额前期均值为6556元,后期均值为18560元,后期均值为前期均值的2.83倍。而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倍数的后期略小于前期,这说明城镇与农村消费水平或是消费倾向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从相对指标来看,前期最终消费率的整体水平高于后期最终消费率,具体数据60.6%远高于47%。这说明陕西省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储蓄方面:2004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意愿强烈,人民币储蓄余额年均增幅15.8%,陕西人民币储蓄余额年均增幅更是高达17.1%,储蓄率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消费倾向方面:2004~2013年期间,即介于前后期之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76.2%降至66.9%,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维持在74%左右;陕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83.2%降至73.0%,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86.7%升至88.0%。①

三、总结

陕西省近十年来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陕西省与其他区域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冲突通过将陕西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及储蓄水平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因素的程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与明晰陕西省城镇与居民消费差异于与影响因素及程度。

居民消费水平分析范文6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 区域差异 收入水平 消费水平 经济结构 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经济有着二元经济的特点,有的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有的区域则相对落后,经济萧条,这种经济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二元经济,力图缩小居民差距。

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现状特征

收入状况决定了消费水平。从相关资料上可以看出,从一九九六年到二一年间,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消费能力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东部和西部有着明显的差异,西部的农民较多,消费能力较差,东部的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速度快。导致居民消费水平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有地理环境的原因,也有人文环境,政策的因素。

不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也是造成消费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收入,因为政策等客观原因以及不同的因素使城乡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存在差异性。目前西部地区存在着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农村等地区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造成了大部分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从事农业的多是老人和妇女,由于劳动力的限制导致了农业的负增长,继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导致恶性循环。投资的的不平衡性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基建工程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进行分析,一九九五年初至今,全国有一半的基础建设的资金都投入到了东部建设,而西部的投资额远远小于东部,且多数为第二产业的投资。

二、关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思路

农村居民收入少,是消费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对于全国人民整体的消费能力提高有着严重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因此,需采取科学的方式解决收入差异大这一问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起农村城市协作发展的办法。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农业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如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损失,不完善的农业管理体系必然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速缓慢。纵观中国历史,多次中国经济的负增长都与农业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想要缩小居民消费差异,加速国民经济增长,需要科学的对待工农业之间的相关性。法国著名的农业学家魁奈在其代表作《经济表》明确提出经济的发展需要社会多种生产力相结合,并提供了其方法与理念。在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将农业生产视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工农业需要协调发展,农业的进步能促进工业的发展,而工业的进步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工业的发展不以农业发展作为基础,就算工业能够迅速发展,也必然造成收入的不均衡,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会越来越多,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严峻,失业现象加剧,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因此,只有树立工农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以及农村城市协调发展的意识才能促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加大农业的投入,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完善的农业设施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农耕面积逐渐减小,目前的工业机械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巨大的农业设施不是农民能够承担的起的,需要政府的投资和帮助,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备和农业结构,以补贴的形式增加农民的收入,以提高农业的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催化剂。农业的成产规模与生态环境的再生产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农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市场需求弹性低等原因,使得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自然风险,在这种限制下,农业的社会效益偏高,微观效益较低,易导致农业的衰落。通过完善城乡税收制度,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农业税收制度,将城乡税制制度相统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减小二元经济的差异。

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对于完善经济结构,减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加速城镇化的建设有利于对特定区域产生辐射作用,劳动力在密集分布的情况下可以使劳动力向专业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增加就业机会,为失业者提供工作的机会,加快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发展,得以缩小城乡差别。我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如何采取科学的手段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加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对农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的提高,减小二元经济差异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小城乡居民收入的一有效手段。积极地推进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虽然农民有了自己的经营权,但是由于规模小,不具备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组织的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与个体的矛盾日益明显,而新的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的管理体系,弥补了的不足,实现了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运行模式,不仅仅为农民提供了管理经营的知识,还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想要缩小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重视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发展,并加快城镇化的建设,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减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均衡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许统生,涂远芬.中国可贸易产业本地市场效应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基于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