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1

1现代物流管理的状况分析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物资管理的水平和策略越来越高,并且一直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状态,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仓储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现代物流的管理体系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是某一个单一因素。当前需要把一系列的系统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物流管理体系,构成物流体系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积极的效应。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策略需要物流系统的运营主体、物流网络中心、物流体系的组织方法、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等支持。

现代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不仅是技术、人才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物流之间的竞争。物流开始只发生在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随着物流重要性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也开始通过物流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市场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等状况,导致物流管理水平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企业具有良好的物流管理环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可以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抗风险能力弱、资金有限等问题,企业物流管理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企业的总体规划没有纳入物流管理。从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看,由于企业产品品种变化频繁,生产的批量小,如果管理过程中不能积极有效的管理,所产生的物流成本费用比大企业的还要高。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合理优化资源,达到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创造环境。

从我国企业的结构看,中小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9%,因此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根本,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如果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策略和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企业物流管理必须从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内外流动方面进行全面管理,对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加工、储存、物流信息等环节进行控制和实施,保证各个环节按照计划向前推进。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展开工作,才能保证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不仅要从物资实体出发进行管理,同时需要对流动的过程进行控制,保证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设施、设备、资材等选择、设计、规划,需要从技术、劳务、经济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审查,保证各项工作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分析

物流市场是现代物流管理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需要把物流市场做活最终达到完善管理策略的目标。物流市场的建设需要从物流的主体、客体、载体、中介机构等方面出发,按照物流活动的需求进行科学处理,保证物流市场能够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装备现代化建设在现代物流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需要依托现代化物流管理装备做支持,保证在信息化社会大环境下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物流效率的提高与现代化物流装备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提高设备技术水平,达到提高物流管理效率的目的,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帮助企业节约经营生产成本。从当前实际看,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可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成本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库存过大同样是现代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半成品、成本、原材料等角度看,企业都有很多的库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通过现代物流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物流企业需要降低成本,真正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企业物流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物流实现机械化、信息化、高速化,达到现代化标准,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产品只有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缩短产品和客户之间的流动时间,才能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通过现代物流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物流管理质量,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只有按照少量化、多频度的模式开展工作,才能实现物流业务流程一元化管理策略,打破传统物流管理过程中多元化模式,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商品流动时间是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缩短流动时间以防止商品流通过程中出现断货现象产生,最终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条件。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需要建设一流的物流管理中心,促使物流管理中心向着综合化、集约化方向转变。把信息管理系统融入现代物流管理中心,实现商品信息一元化管理,减少库存增加收益。现代物流管理中心不仅是对商品流动进行管理,同时需要按照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策略进行优化,从而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物流管理分类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任务,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的特点可以把物流活动分为物流信息管理、运输管理、卸装搬运管理、采购管理、物流储存管理、物流回收管理等。当前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主要是物流信息,企业只有根据市场变化状况实时掌握有效的市场物流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运输管理在企业物流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周期长、消耗大、可节约潜力大,因此采取科学的运输管理策略,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完成运输管理任务。装卸搬运管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应该坚持高效、够用、简单的原则,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搬运管理策略,合理控制搬运工作量。采购是整个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按照供货管理的流程处理问题,保证采购环节的合理性、科学性,合理的采购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防止进货不及时、价格过高的现象发生。物流储存管理是企业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储存过程的商品对企业资金周转产生重要的影响,为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必须把商品储存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状态。物流回收是物流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视,绿色环保理念已经称为社会倡导的重要理念,所以对商品回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该重视物流回收,保证物流工作更加合理,达到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的目标。

3现代物流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2

 

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调整和优化物流人才资源的结构布局,增强物流管理人才的总体实力,以培养出大量能够担负物流现代化重任的人才,建设一支包括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高等教育承载着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重任,物流专业的建设应依托市场需求,明确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就业为导向,强化物流管理人才的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物流现代化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物流人才。

 

但是,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物流人才培养当前的现状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积极的改革和探索。

 

一、需求驱动的专业方向设置

 

物流管理专业致力于训练学生以物流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策划、设计、组织、运作物流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熟悉现代物流技术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货物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物资计划、物资营销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物流业中的仓储、包装、配送、采购、货代、多式联运、信息处理等具体业务的操作和管理工作。而专业设置的科学性是教学改革的前提。物流管理专业设置是高等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工作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高等学校要针对地区和行业经济的需要,按照社会需要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进行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物流管理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必须科学地预测地区经济和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的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和物流经济发展趋势来调整物流相关专业的方向设置,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及时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把物流相关专业管理地更加规范,以此拓宽学生学习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

 

二、确定技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方向

 

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校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要面向物流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关注新物流技能和新技术手段的出现,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建设的方向,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技能训练,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

 

1.分析物流企业运作流程,确定职业岗位。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高校物流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物流公司、企事业单位内部物流部门、电子商务企业、储运公司、大型配货中心、货运企业等,其职业岗位有:物料计划、采购、运输组织、车辆调度、仓储管理、配送、商品分拣和包装、物流设施设备的作业和管理、跟单、揽货、物流信息处理、报关、报检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要对物流企业的职业岗位展开调查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供导向。

 

2.分解岗位技能,制定职业标准。根据物流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技能要求,确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标准如下:①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对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要求物流人才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知识,更要掌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为物流企业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营的特点,并且物流企业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应掌握丰富的知识面,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

 

专业基本技能要求是物流人才从事物流活动必备的基本操作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采购、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运、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标准。②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能力是指劳动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社会责任心、群体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自我管理与控制、行为的规范性和社会适应性,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等相关能力,以适应物流企业的要求。物流作业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和传递性的多环节链状操作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物流作业的效率。因此,要求物流人才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组织管理能力,除了做好本岗位的工作,还要协调相关岗位的任务,有效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及时与客户协商沟通,使整个物流作业环节高效地实现无缝化操作。③职业发展能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使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从而提供给物流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职业素养的外延也在动态的变化,工作的迁移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物流管理毕业生在职业生涯应中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持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适应多变的现代物流社会。

 

3.将职业要求转换成学习内容。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根据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教学设计。首先确定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按照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每个职业岗位所对应的技能要求,对知识和技能性分析,从而确定学习内容。

 

三、构建创新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优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以物流企业工作环境为教学情景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学科、学生、社会的相互关系。要让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对口就业,并胜任自己的职业岗位,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将物流企业有效纳入其关注范围,以实现课程与岗位之间吻合。如果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实际的工作岗位高度配合,那么企业用来岗位培训的成本将大大降低。1.设置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整个阶段全程定期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规范学习、职业实践和就业指导等,从而使学生早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使其具有对职业机遇的预测能力。

 

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以人为本”的观念越来越受到物流企业的重视。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更新周期加快。物流管理人才要适应转岗需要,就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此可借鉴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专业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及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以现代物流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为主,目标是打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以强化物流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跟社会需求变化开设创新性和设计性的实训,保证职业能力训练,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①“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原则,着眼于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更新能力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开设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性。“宽基础”的课程结构由物流理论课程和职业技能两部分组成,其课程设置的扩展性强,通过此部分课程的学习,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管理理论,能系统地掌握与物流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熟知仓储知识、财务知识、市场营销、商务贸易、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等知识,从而使其具备物流系统规划的能力。②“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在构建扎实的物流管理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构建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模块的课程。针对每一个职业岗位的需求,设计出知识部分和技能部分,科学整合设置课程,以专业的职业训练为主,改变以往学科式的课程结构,促进职业岗位素养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活模块”课程结构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训练领域和技能拓展领域,课程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和前瞻性。“活模块”的课程结构要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和物流技术变革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可能内容和实习实训,联系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实际、职业实际及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及时扩充课程模块的容量,及时改进实训环境,缩短教学与物流岗位需求的距离。比如,在实训中,让学生用学过的物流知识和技能对物流企业进行模拟的物流运作;同时与相关物流公司合作,让学生在公司实习,进行实际物流运作。这样的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活模块”的课程结构还可通过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兴趣爱好学习不同的课程模块内容,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模块内,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根据物流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安排课程顺序,打破原有的学科体式教学模式,其最终的成果就是制定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特征;创新

一、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推动发展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步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使得企业拥有了更持久的发展能力。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的依赖于物流行业,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对物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市场竞争中电子商务将物质资源的优势进行了一定的削弱,因此商品与物流的融合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方向。此外,电子商务为物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和平台,将会重组物流的整体结构,物流服务效率能够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电子商务将物流的供应链减少。在此基础上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特征,使物流管理能够进行创新改革,这是保证物流管理与时俱进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发展特征

(1)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是依托于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而产生的,所以其发展核心也正是信息化。因此现代物流要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也是现在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电商背景下物流发展的基础就是数据信息,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的储存数字化等等都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内容。

(2)自动化发展。物流的自动化发展目的是为了扩大物流的作业能力,采用自动化分拣、识别、配送等等,能夠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误差的同时扩大利润。

(3)网络化发展。物流的网络发展借助着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两项重要的外部条件。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活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将物流的信息化延伸到网络化,网络化也就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物流网络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的及时存储和的形式,庞大的物流信息网络,形成了物流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实现了物流全过程的网络化服务,促进了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

(4)智能化发展。作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新趋势,基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物流管理也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5)多功能系统化发展。集约化电子商务要求物流能够根据客户要求完成相关配送服务,因此物流在不断地追求系统全面化的高效服务,在多功能服务的方向不断完善发展。

(6)服务人性化发展。物流服务的人性化就是能够根据用户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提供相应的便携化服务,这样一来物流不但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柔滑性还附加了增值服务。

(7)协作化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物流公司将与其他公司合作,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了物流公司与生产公司之间的关系。

三、现代物流管理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物流企业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

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小,没有满足专业化服务及社会需求的能力。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依然以传统的模式为主,对于电商的信息化业务操作不成熟,还没有充分利用到电子商务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这些中小企业中物流设备的投资不足,基础设施都相对老化,整体自动化、机械化的水平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同时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还浪费资源。

(二)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们国家物流企业的起步晚,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发展的很快。而这也带来了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物流管理的体制建设没有跟上物流发展的脚步,使得物流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成熟,企业经营管理混乱,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在物流管理的体制上也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

同时,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网络体系也并不健全,影响了物流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效率。

(三)传统管理理念束缚,缺少专业相关人才

大多数物流企业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大多数企业还是更加看重生产,而不重视电子商务下现代物流管理,使电子商务与物流没有更好的结合。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不足也会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物流行业已经是国家建设的主动力了,但是物流相关工作人员却依然稀缺,而且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人才素质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导致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职业,从业人员对电子商务行业掌握不足。

四、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革新办法

(一)完善制度管理,政府加强扶持力度和监管

为了能够保证物流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于物流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在支持和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融合中,政府应在有关政策法规方面提供支持和协助,为物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统一的发展规划,积极健全物流配送设施,加强软件硬件建设促进其发展。

(二)创新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结构转型

物流企业要提高管理理念,创新认识,制定出符合发展规划的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此外,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对产业链的监管,集中和整合资源优势,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物流成本。

在企业多以中小型分散为主的问题上,实现结构转型,现代物流要形成一体化规模。可以在电子商务的应用管理下,通过结合信息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新型物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创新。

(三)着重培养物流管理相关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增多,培养出物流相关的人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许多高校也针对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才。其次,对于已经从业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学习现代物流管理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与业务水平。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4

1.1教学结构系统性不强

在我国古代社会就有以物品交易为基础的经济采购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经济,大量物品的采购需要现代物流管理作为支持,然而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的还不够全面系统。同时,我国大部分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在物流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而且学校也缺乏必要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导致物流专业教学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1.2实践教学力度不足

在传统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学校和教师都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就算有实践课程也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专家校园讲座、到企业参观、组织案例教学等,学生的实践学习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更没有教师对其进行科学、专业的指导,最终导致学生毕业之前虽然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必备的信息的搜集分析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1.3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很多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观念方面存在错误的认知,没有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性、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物流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与实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联系,没有确立以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缺乏社会责任感,更没有树立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绿色经济物流、信息物流等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脱节。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2.1明确课程改革教学目标

从前文所述传统的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现阶段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必须要明确课程改革教学目标。根据国内和国际物流人才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认识到物流管理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改革目标,鼓励学生考取物流管理相关的技能证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将理论类的课程和实践类的课程进行合理配置,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坚持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根本、能力为核心”作为现代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

2.2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物流与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充分的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时,注重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势、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管理相关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经济物流管理理念,这非常有助于促进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现代物流行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能促进现代物流管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

2.3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必须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将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穿插于实践教学活动当中,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在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能为企业培养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2.4在物流教学中融入现代经济管理理念

新世纪以来,现代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型的经济管理理念也应运而生,发展绿色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物流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树立现代化的经济物流管理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教学时就对学生渗透相关的内容。首先,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大规模增长,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绿色物流管理理念,抑制物流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绿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其次,电子商务的繁荣是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信息经济的渗透,帮助学生掌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

3结语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5

关键词:现代物流;政府职能;物流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一、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统一的物流标准

考虑到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物流行业的复合性、技术性和国际性特征,西方各国政府都把物流业纳入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之中,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统一的物流标准,确保本国物流业发展的科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明确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方针,并确定了主要的发展方向:“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过于宏观的发展方向尚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在综合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抓紧出台我国物流业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会同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我国物流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延续性。

二、建立长效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

西方各国政府普遍建立了政府部门和物流行业协会的双重物流管理体制,同时也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和物流企业参与的多层面的协调机制。当前,我国政府在建立长效的物流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设计方面,应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目前,我国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经济运行局具体负责现代物流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工作。考虑到我国物流发展起点低的现状和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紧迫性,也为了提高相关部门和国民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是必要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发展和改革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

二是进一步发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物流行业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调、制定物流标准、促进公平竞争、减少政府干预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这类物流行业组织主要承担教育培训、学术交流和调查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行政权力回缩、社会公权力勃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物流行业协会的支持、指导和规范,使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时机成熟时通过立法赋予其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等公共职能。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协调机制。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十五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对全国现代物流的综合组织协调工作。这样的形式值得肯定,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物流业存在的“条块分割、功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但国务院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仅仅是物流协调机制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不断完善和优化协调机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物流企业之间的协调,使协调机制在我国物流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是普及物流知识、加大物流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鉴于物流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时间较短的新兴复合产业,也鉴于社会公众普遍层面物流意识的匮乏,加大物流宣传,建设和形成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社会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性工作。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介绍国外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典型物流企业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认识到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二是建立完善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以落实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为突破口,着眼于依法放松管制、鼓励公平竞争、开放物流市场、与WTO规则接轨的基本理念,清理、废除、修改旧的政策法规、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形成有利于物流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三是是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本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条件。政府相关部门要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采取政府、社会、企业三方相结合的形式,本着“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的全方位筹资机制,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和重要物流节点体系的建设。[1]

四是强化物流教育,培育物流人才。专业化的物流人才是保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目前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现有物流人员从业人员能力偏低、管理水平较低、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提高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必要的时候,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实行物流产业人员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不通过考试不能够成为物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四、加强行政指导与市场监管,创新刚柔相济的物流管理方式

政府对物流产业的行政管理方式可以概括为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两种。所谓刚性管理是指行政许可、征收、处罚、强制等通过强硬手段迫使相对人服从的物流管理方式。而柔性管理则是指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以强调平等、协商、服务为特征的物流管理方式。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行政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由过去的刚性管理向着以柔性管理为主、辅之以依法适度的刚性管理转变。因为刚性管理容易获得相对人表面的配合,但常常导致相对人心理的抵触,不利于平等与合作关系的形成,而且管理成本较高。[2]而柔性管理强调相对人的广泛参与,体现了对相对人的尊重,容易得到相对人的理解与合作。因此,在西方各国,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柔性管理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依靠法律手段对物流产业进行适度管制是当今西方各国的一种规范做法。并且,在物流业发展初期,通过立法放松管制来扶持和帮助物流企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物流管理中也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主要国家运用柔性管理方式进行物流管理的经验,善于运用柔性管理方式(尤其是行政指导)来实现物流管理的目标。如通过诱导型计划和物流产业政策、介绍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经验、提供物流咨询、建议物流投资方向等多种方式加强行政指导,对在物流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行政奖励等。同时,依法适度地运用刚性管理方式来进行市场监管,依法进行许可和征收税费,对违法行为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处理,规范物流业依法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物流市场环境。对超越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违法管制、乱收税费和乱处罚等违法行政行为要依法追究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及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管理方向范文6

【关键词】物流战略;战略联盟;Schenker物流;供应链评估改善

一、物流企业管理

(一)物流的涵义[3]

物流英文为“logistics”,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的最初供应者到产品生产者――进入了生产过程、从产品的生产者到最终用户--进入了消费过程,以及其间所包含的流通过程在内的全部物品(产品、商品)的运动过程。按照目前被全球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所下的最新的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的,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完成原材料的采购,优化库存管理以减少营运资金占用,合理规划配送路线以降低运输费用,利用先进的运输方式以减少商品转移过程中的消耗,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企业的供应链,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创造新利润。

相应的物流功能性活动则包括: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二)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4](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为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物流管理既要实现最低化的成本管理,又要确保客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满意,可见,成本和服务是物流管理的侧重点。(2)物流管理不仅仅是对单个构成要素的管理,而是一个动态的、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3)物流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合理地组织各种要素的搭配,实现整体最优。

在物流战略管理过程中,制定物流系统战略目标主要包括:服务水平目标、物流费用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等内容。

(三)物流管理的目标

(1)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这里的客户不仅指物品的需求方,还包括物流服务的接受方,即物流业务的委托方。客户满意是一个综合指标,具体包括效率、质量、速度、成本、安全等等。

(2)现代物流管理以整体最优为目的,这里的整体最优表现为对运输、储存、装卸、库存、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要素实施优化管理,处理好物流各要素之间的“二律背反”关系,在保证物流系统效率与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

(3)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即在确保整体最优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环保、公害、交通等因素,积极发展符合21世纪发展潮流的绿色物流。

(四)物流管理的原则

(1)在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就是在兼顾成本与服务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

(2)在宏观上,除了完善支撑要素建设外,还需要政府以及有关专业组织的规划和指导。

(3)在微观上,除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管理目标外,还要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和增值化。现代物流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成本和服务,即在努力削减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努力提升物流增值。

(五)物流战略管理目标的确立标准[5]

(1)成本最小。成本最小,是指降低可变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和仓储成本,例如物流网络系统的仓库选址、运输方式的选择等。面对诸多竞争者,公司应达到何种服务水平是早已确定的事情,成本最小就是在保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选出成本最小的方案。当然,利润最大一般是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标。

(2)投资最少。投资最少,是指对物流系统的直接硬件投资最小化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在保持服务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降低企业的投资,例如,不设库存而将产品直接送交客户,选择使用公共而非自建仓库,运用JIT策略来避免库存,或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等。显然,这些措施会导致可变成本的上升,但只要其上升值小于投资的减少则这些方法均不妨一用。

(3)服务改善。服务改善,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随着市场的完善和竞争的激烈,顾客在选择公司时除了考虑价格因素外,及时准确的到货也越来越成为公司的有力的筹码。当然高的服务水平要有高成本来保证,因此权衡综合利弊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服务改善的指标值通常是用顾客需求的满足率来评价,但最终的评价指标是企业的年收入。

二、物流企业战略

(一)物流企业战略

什么是战略?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所采用的谋略叫做战略。大多数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可以有若干种选择,战略就与决定选用何种方案有关。战略包括对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的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选定将要实行的方案。

(二)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战略管理(logistics strategy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物流战略的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其核心问题是使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物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物流战略的基本内容

物流战略的基本内容包括:物流系统的宗旨(使命)、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类型、物流战略态势,以及物流战略措施和物流战略步骤等内容,其中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类型和物流战略态势又称为物流战略的基本要点。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是由物流系统宗旨引导、表现为物流系统目的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成果或期望值。物流系统战略目标对物流战略基本要点的设计与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物流战略规划中的各种专项策略制定的基本依据。

(四)物流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企业战略一般由四种要素构成,即产品与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安索夫认为这四种要素可以产生合力,成为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有了这条经营主线,企业内外的人员都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的方向和产生作用的力量,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服务与市场范围

它说明物流企业属于什么特定的服务领域,因为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其产品就是物流服务。按照物流企业服务的功能领域可以划分为:国际物流服务、区域物流服务和市域物流服务。按照其核心业务能力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物流管理服务、商品配送服务、区域性时效性运输、快递服务、现代仓储、传统物流服务以及其他物流服务。

(2)成长方向

它说明物流企业从现有服务与市场相结合向未来服务与市场组合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运行的方向,而不涉及企业目前产品与市场的态势。市场渗透是通过目前的物流服务与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达到企业成长的目的。市场开发是为企业物流服务寻找新的消费群,使物流服务承担新的使命,以此作为企业成长的方向。服务创新是创造新的物流服务项目,包括一些物流增值服务等,以逐步提升或替代现有的物流服务,从而保持企业成长的态势。多种经营则独具特色,对于物流企业来讲,它的服务与使命都是新的,换言之,企业步入了一个新的经营领域。在前三种选择中,其共同经营主线是明晰的和清楚的,或是开发新的市场营销技能,或是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或者两者同时进行。但是在多种经营中,共同经营主线就显得不够清楚了。应当看到,增长向量指出了物流企业在一个行业里的方向,而且指出企业计划跨越行业界线的方向,以这种方式描述共同的经营主线是对以服务与市场范围来描述主线的一种补充。

(3)竞争优势[6]

竞争优势说明了企业所寻求的、表明企业某一服务类型与市场组合的特殊属性,凭借这种属性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或寻求兼并,谋求在新的服务领域或原服务领域中获得重要地位;或设置防止竞争对手进入的障碍与壁垒;或进行新技术开发,产生具有突破性的增值服务,以替代旧服务。

(4)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安索夫指出,协同作用涉及企业与其新产品和市场项目相配合所需要的特征。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协同作用意味着物流链各环节的协同一致和整体性,也就是追求整体的最优性。这种协同作用通常又被描述为1+1>2的效果,也就是说企业内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所产生的效益要大于各个经营单位各自努力所创造的效益总和,这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共同化趋势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作为体现协同作用的一个实例就是第三方物流的兴起。第三方物流通常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使得物流服务的各个功能环节能够协同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协同作用是衡量物流企业新服务与市场项目的一种变量。如果企业的共同经营主线是进攻型的,该项目则应运用于企业最重要的要素,如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技术等;如果经营主线是防御型的,该新项目则要提供企业所缺少的关键要素。同时,协同作用在选择多种经营战略上也是一个关键的变量,它可以使各种经营形成一种内在的凝聚力。以上四个要素是相辅相成、互不排斥的,共同构成了物流企业战略的内核[7]。服务与市场范围指出寻求获利能力的范围,增长向量指出这种范围扩展的方向,竞争优势指出企业最佳机会的特征,而协同作用则挖掘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潜力,提高了企业获得成功的能力。

(五)物流战略要点

物流战略要点是物流战略系统基本方面的设计与选择,对道路运输企业(集团)而言,重点内容是要将传统概念上的两点(城市、货运站、运输枢纽等)之间的货物位移与两端点上的延伸服务(如订货、取货、分拣、包装、仓储、装卸、配送、咨询及信息服务等)紧密

结合为一体,使货物(物品)从最初供应者到最终用户间各个物流环节成为完整的物流链管理。在此基本思想指导下,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的物流战略要点主要包括在物流战略导向、物流战略优势、物流战略类型和物流战略态势之中。

(1)物流战略导向

物流战略导向指的是物流系统生存、成长与发展的主导方向。物流战略活动领域中的服务、市场、技术、规模、资源、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可能成为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经营的物流系统生存、成长与发展的某一主导方向。

(2)物流战略优势

物流战略优势是指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构成物流系统战略优势的主要方面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道路运输企业(集团)研究物流战略优势,关键是要在物流系统成功的关键因素上形成差异优势或相对优势,这是取得物流战略优势经济有效的方式,当然也要注意发掘潜在优势,关注未来优势的建立。

(3)物流战略态势

物流战略态势是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的有效方位及沿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变过程和推进趋势。它反应了道路运输企业(集团)参与社会物流系统运作时,在客观上的物资、人力资源表现的竞争能力积聚与实力,以及在主观上智慧谋略表现的动态组合运作状况。

(4)物流战略类型

物流战略类型是指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流战略作的划分,以更深刻的认识物流战略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完善物流战略规划方案。物流战略类型的基本划分,划分依据物流战略类型服务项目准时货运集散战略、快速货运集散战略、整车货运集散战略、成组货运集散战略、专项货运集散战略、国际货运集散战略等发展方向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专有技术导向战略、规模经营导向战略、资源优化导向战略等战略行为扩张型物流战略、稳定型物流战略、收缩型物流战略等战略重点物流系统生存战略、经营战略、发展战略等。

三、现代物流企业战略

现代物流的精髓就是客户服务。物流企业是为目标客户提供物流服务支持的。物流企业在微观层面上的客户服务必须以真实物流需求为依据。同样,物流企业在宏观层面上的发展战略也必须以客户的物流战略调整为依据。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和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构成要素,现代物流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集中经营战略――确定服务与市场领域增强核心业务能力;多样化经营战略――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增强竞争能力;企业协同战略――快速形成服务网络和经营网络;信息化战略――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现代物流人才战略――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企业可选择的具体的发展战略有:

(一)培养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核心竞争力主要满足以下条件:①为用户提供核心价值。核心专长必须能够实现用户价值,它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核心的。②具有独特性。公司是否有出色的业绩或者就长远来说稳定的优势,最终还要由企业的上帝――顾客来评判。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③具有延展性。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真正的核心专长,必须能够为企业向未来新领域拓展作好准备,具备延伸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能力。企业通过培养核心专长,获得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发展的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整合作用,它可以把企业的内部及外部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积聚到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的形成上来;同时,增长极又具有扩散作用,它能够把企业的核心能力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进行有效扩散,带动其他专长或其他企业发展。

(二)即时物流战略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向精细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其中即时制管理(Just-In-Time)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运用。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产品从事必要量的生产或经营”,因而不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浪费和造成成本上升的库存,即所谓的零库存。即时制管理是即时生产、即时物流的整合体。即时化的物流战略又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即时采购。即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或商品调达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从上游厂商向企业提供恰当的产品。它是从平准化生产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持续性改进的结果。平准化生产是为了及时对应市场变化而组织的一种以小批量、多品种为生产特点的敏捷作业管理体制,其特点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在生产线上同时加工由多个品种组成的生产批量;在生产计划上,以天为单位制定每个品种的生产计划,而且允许生产计划的随时变更;在生产工程上,各种零部件被放置在生产线旁的规定位置,不同的零部件以小批量的方式混合装载搬运。显然,平准化生产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物料或上端产品的采购必须是即时化的,亦即采购部门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形成订单时,供应商立刻着手准备作业,与此同时,在详细采购计划编制的过程中,生产部门开始调整生产线,做到敏捷生产,在订单交给供应商的时候,上游厂商以最短的时间将最优的产品交付给用户。所以,即时采购是整个即时制生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2.即时销售。对于生产企业而言,物流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机能就是销售物流。在构筑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确立即时销售过程中,生产企业与零售企业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推行即时销售一个最明显的措施是实行厂商物流中心的集约化,即将原来分散在各分公司或中小型物流中心的库存集中到大型物流中心,通过数字化备货(DIgital Packing)或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实现进货、保管、在库管理、发货管理等等物流活动的效率化、省力化和智能化,原来的中小批发商或销售部以转为厂商销售公司的形式专职从事销售促进、零售支持或订货等商流业务,从而提高销售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以及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而在零售企业当中,物流中心有分散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即物流系统的设立应充分对应一定商圈内店铺运营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商品配送、流通加工的效率,减少销售中的损失,同时也使物流服务的速度迅速提高。当然,还应当看到的是,即时销售体制的建立除了通常所说的物流系统的构建外,信息系统的构筑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很多企业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系统提高企业内部的销售物流效率(如POS系统、数字库存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EOS、EDI等在生产企业与批发企业或零售企业之间实现订、发货自动化,真正做到销售的在线化、正确化和即时化。

(三)物流企业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就是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系统。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资源整合就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凸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目的是要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虽然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协议联盟、租赁托管、建立信息共享或交易平台等均是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的手段,但资源整合的目的无外乎增强客户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所以,尽管不同的物流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采取的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范畴需要纳入物流企业的视野。它们是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整合。其方法目前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类,横向整合以功能为主,纵向整合以规模扩张和网络化为主。从整个物流系统出发,可以知道物流整合力就是硬件和软件的合一,是物流企业对市场发展所具有的适应力、协调力和综合力的总和。物流整合力=物流设施×营销能力。具体到资源整合的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物流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另一种是物流企业内外资源整合,包括物流企业及其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以及物流企业与外部企业的资源整合。目前,在中国物流行业,与物流有关的资源整合有以下几种情况:物流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非物流企业将物流作为核心业务的资源整合;在企业资源整合中引入物流概念;物流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物流企业与非物流企业之间资源整合;非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总之,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把握,物流企业的决策层在实施资源整合的时候,必须牢牢把握住两点: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是利益的调整,对企业外部资源整合是价值的交换。

(四)物流供应链管理

伴随着人们对物流管理认识的逐步加深,些学者从理论上对物流管理进行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企业为有效完成物流活动,提高自我竞争优势,必须引入供应链思想,与供应商及顾客合作形成整合式管理。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管理”进行了重新定义[8],将物流作为“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之后,Bowersox DJ和Closs DJ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书中进一步对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一体化物流的观念,认为一体化物流的功效在于,它与供应链保持同步,把供应链连接成为一个全程的、完整连续的运作过程,是供应链有效衔接的基础[9]。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从系统的角度看,供应链物流管理是将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彼此合作,信息共享,实现库存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的合理配置,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的一种物流管理方式[10]。供应链物流管理意味着物流管理整合的范围已经由局限在个别企业扩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物流合理化的范围也扩展到流通的全过程。零售业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总成本最小化、客户服务最优化、总库存最少化、总周期时间最短化以及物流质量最优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以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最大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关键是核心企业如何管理好彼此企业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共同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对最终消费者需求期望的满足,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和共同的技术标准则是企业间合作和联系的纽带,因为,只有建立共同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标准,才能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我国物流理论与发展相对落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物流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发展。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当今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下产生,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理念来来看。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即行使正常管理的职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来达到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供应链管理把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强调根据客户的状况和需求,决定服务方式和水平。在供应链管理中,成本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供应链成本包括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为支撑供应链运转所发生的一切物料成本、劳动成本、运输成本、设备成本等。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也是有效管理供应链的一种新思路。

(五)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

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关系模式开始向物流模式关系转化。为达到生产的均衡化和物流的同步化,企业各部门间及企业之间开始合作与沟通。但这种基于物流关系的合作,仅仅处于运作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企业之间的合作,于是就产生了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式。未来的竞争,不仅发生在企业之间,更多的将发生在联盟之间。企业经营业绩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好坏和行业平均利润的函数,而且主要是企业所在联盟管理好坏的函数。合作不再局限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而且扩展到竞争者之间,以及所有企业之间。竞争也不仅仅被看做是产品与产品、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主要是联盟内部或者整个企业系统中为取得中心地位而进行的竞争。物流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可以向供应链中的顾客和供应商延伸,共同合作,确立实现最大价值的最佳模式;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还可以与其他资源互补的物流企业合作,建立行业内的战略伙伴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要努力使自己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强化同主导客户、重要供应商和主渠道的关系,增强自己的讨价还价能力。一个物流企业与战略联盟,如果具有特异化的能力,能为顾客提供最大的附加价值,同时,还能帮助合作伙伴参与到新的市场中去,那么,它就会成为联盟的中心。许多物流企业在与供应商和客户缔结联盟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己的核心专长,就成为双方面的附庸,没有主动权,也没有获利的潜力。

(六)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运用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那么,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化的来临导致了物流功能的改变,物流不再仅仅传输工业产品,同时也在传输信息,各种信息被聚集在物流中心,经过加工、处理,再传播出去。信息社会使物流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的必然要求。信息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至于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公司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物流理论和技术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同等重要。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物流企业,特别是从事全球业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运作过程中环节众多、信息量大、信息动态特性和准实时特性突出,信息化十分必要。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物流企业必须及时掌握货物运输的过程、库存的确切数量、资金的使用状况,合理地调配和使用运输工具、库房、人员、资金等资源,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提供准实时的信息查询,以及提供各种有关的标准或非标准指标数据。信息技术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最佳条件,为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与战略伙伴之间、与上下游客户之间、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的准实时信息交换提供了方便。物流信息管理网络化,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活动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步伐,在各个层次上都要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

(七)全球物流战略

当今,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不断延伸,出现了一大批立足于全球生产、全球经营和全球销售的大型全球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不仅使世界上都在经营、消费相同品牌的产品,而且产品的核心部件和主体部分也趋向于标准化。在这种状况下,全球型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利用资源,通过采购、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全球化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11]。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两点是必须加以关注的,一是全球市场的异质性或多样性,决定了企业“从外到内”的思维方式,即企业不仅要考虑通过规模经济的实现来降低成本,而且更要考虑积极发挥范围经济,既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又能有效降低费用;二是当一个企业服务全球市场时,物流系统会变得更昂贵、更复杂,结果导致前置时间延长和库存水平上升。因此,综合上述两个问题,企业在实施全球化物流时必须处理好集中化与分散化物流的关系,否则将无法确立全球化的竞争优势。

四、结论

国内市场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十分旺盛,物流配送正在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一形势,一方面,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改变多个部门管理物流配送的不统一、不协调、不明确的现状,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物流配送的市场宏观调控。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权威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管理物流配送业和相关市场,增强物流配送业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保证和促进物流发展的同时,保证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物流配送企业应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契机,积极组织和参与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物流活动或者向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有步骤、有层次的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清泰,谢伏瞻.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4-30.

[2]2007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3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纪要[R].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7-1-12.

[3]2002年美中物流研讨洽谈会招商材料[R].2002.

[4]王健.现代物流概念――现代物流理论与实物丛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

[5]邹东涛.哈佛模式*物流管理国际通用执行标准[C].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6]中国物流企业战略营销发展研究报告[R].2007.

[7]兰洪杰.物流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8]Bowersox DJ.Closs DJ.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9]Bowersox DJ.Closs DJ.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12]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11]夏文汇.物流战略管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13]哈里森.物流管理与战略[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08).

[14]佛莱哲利.物流战略咨询:供应链一体化的方法论、工具和实践――财经易文供应链物流系列经典译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09).

[15]金润圭.现代物流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04).

[16]梁晨.如何进行物流服务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1).

[17]白世贞.现代物流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3).

[18]牛鱼龙.日本物流经典案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0.

[19]甘卫华,尹春建.现代物流基础――21世纪本科应用型经管规划教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