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交通的意义

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城市化

1.TOD模式的概念框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也凸显出新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交通问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居住、工作、交通以及游憩等功能活动,城市向着和周边地区无限制的蔓延、扩散,尽管城市道路在不断的

拓宽、新增,仍然不能减轻城市内部交通压力,部分单核城市中心区更是不堪负荷,土地资源利用不经济,基础设施投入巨大,私人机动化程度上升,潮汐交通明显,城市道路、市政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等,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引导。

1.1 发展背景与理念

TOD是美国郊区化进入新阶段的产物,建立在新城市主义思潮基础上,以区域公交发展为导向贯彻精明增长理念。TOD一般被认为是遏制城市空间蔓延增长的有效手段。从90年代以来,国内在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过程中引入TOD的理念。近年来,TOD又开始与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紧凑城市、城市综合体等等新型概念结合起来。

1.2 TOD的基本概念解析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是变单一功能的土地使用方法为校有弹性的、功能混合的土地开发模式;提高居住密度,在设计上强调可步行的空间。它是围绕着地铁、轻轨或快速公交线路及站点周围进行的土地开发模式,可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有序增长,最终形成布局紧凑,功能复合、具有人性化的城市形态。

2.TOD宏观发展策略

2.1 TOD模式的战略意义

TOD模式的前提是解决和缓解交通问题最根本和最终的手段,使交通系统回归本原地位,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避免郊区化蔓延和城市规模的无度扩张。推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协调发展,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而优化空间结构、支撑城市建设与更新,促进区域协调开发;积极推进土地与交通在区域空间上相互协调发展、融合、互赢;引导TOD模式下交通设施与其他建设项目的合理建设时序,进行协同管理。

2.2 TOD模式的指导原则

1)高密度原则:适合人口密度、较高土地开发强度、合理路网密度;

2)多样化原则:土地混合使用、交通方式多样化、住宅类型多样化;

3)舒适性原则: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塑造魅力公共开发空间;

4)可识别原则:营造地区特色,建立清晰的识别系统

2.3 TOD的核心特征是

2.3.1 混合的土地利用

以车站为核心,在1000m范围内合理安排各种功能设施:大型商业设施、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及高层公寓集中在车站周围;大型写字楼、政府机关等公共设施分布在距车站500m范围内;学校及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医院及养老院等医疗福利设施以及社区中心结合居住区布置,主要分布在离车站500~1000m的环行地带;公园、绿化带等分布在距离车站1000m左右的居住区内。

2.3.2 递减的开发强度

车站500m范围内以较高开发强度的商业设施、写字楼和高层公寓为主;500~1000m范围内以中低开发强度的公共设施和多层住宅为主。

2.3.3 通达的步行系统

车站地区提供全面的立体交叉步行系统,使行人和机动车完全分离。步行商业街、广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将车站与周边的公共设施、公交车站、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相联接,创造了方便、安全、连续、舒适的步行环境。

2.3.4 良好的环境品质

规划建设十分重视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和自然环境的营造。

3.TOD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指导

在区域规划的层面上组织增长,使其成为紧凑的、由公共交通系统支撑的城镇模式;在公交站点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布置商业.居住、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创造适于步行的道路网络.营造适合于行人心理感受的街道空间.在各个目的地之间提供便捷、直接的联系通道;提供多种价格、密度的住宅类型;保护生态敏感区、滨水区,以及高质量的开敞空间;使公共空间成为人们活动的中心.并且为建筑所占据而不是停车场;鼓励在已有发展区域内的公共交通线路周边进行填入式开发和改造。

3.1 空间尺度范围

以轨道站点为中心400-500m半径的综合开发范围;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线位、站位是实现轨道交通引导发展的前提条件,车站设置应能够极大地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和可达性,要与城市需要发展的地区相结合。

3.2 用地功能控制

3.2.1 用地性质与功能

以商办用地为主,包含多种用地类型(公共服务、公共开放空间、商住等),应包含有少量的居住用地,道路用地比例比较高。

3.2.2 土地分布特点

0-200m,以商办用地为主,轨道交通对其吸引力依次办公混合、公共交通、公共开发空间和公共服务;200-500m可考虑开发商住用地。

3.3 城市设计与环境要素

3.3.1 开发空间

以城市花园、建筑前广场和街角休憩点为主要形式零散分别在高度密集的建筑群中;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特别是街角休憩点;街角休憩点主要设在人行道的尽头和转弯角,毗邻零售商店,在绿荫空间下布置座椅,整体环境应是精致、可停留的空间设计。

3.3.2 地下空间

以轨道站点为核心进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从车站向外依次设置商业服务业、交通接驳设施、停车等功能。

3.3.3识别系统

强化公共艺术和建筑特色,提升地区的认知度;加强识别系统,提高复杂地区方向可识别性。

3.4 交通设施

3.4.1 慢行系统

步行通道密度最大、衔接方式最多。人车分流,车流组织管道化原则,保证步行系统与轨道站点有直接、方便的联系,行人立体过街设施,保障连续无障碍的步行通道;规划安全、连续的自行车车径;商业区、公交站点、学校、公园、办公机构必须提供相应自行车停车设施。

3.4.2 轨道交通

结合周边城市布局多设出入口以吸引客流,合理布置车站出入口位置,地下步行通道尽量延伸至站点周边商业性建筑内部,结合轨道站点进行多功能的地下空间开发。

3.4.3 公交设施

公交场站应根据乘换客流量预测确定规模,布局具有一定弹性;停靠站结合轨道站,合理设置站点位置,同时兼顾服务商业办公人流密集程度。

4.TOD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启示

1) 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线位、站位是实现轨道交通引导发展的前提条件,车站设置应能够极大地改善交通服务质量和可达性,要与城市需要发展的地区相结合。

2) 建立以车站为核心的结构紧凑、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在轨道交通车站周围适于步行的范围内布置商业、居住、就业岗位、公共设施和开敞空间,并形成以车站为核心,向外递减的开发强度分布。根据现状条件和区位,不同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功能定位将有所区别。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节点地区一般亦是城市或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3) 综合利用轨道交通地下、地上空间,充分挖掘土地资源。在地下车站建设中,结合换乘以及与周边建筑衔接等需求,进行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利用部分车辆段、停车场上盖进行物业综合开发,集约使用土地。

4)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车站地区的环境设计和建设,将轨道交通车站融入城市生活。在车站地区提供人性化的轨道交通服务、便捷的换乘条件、友好的步行系统、宜人的景观环境,将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塑造为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地区。

参考文献:

[1]刘卫.广州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1.

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交通事故 交通涉诉案件 涉诉案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一、交通事故涉诉案件的特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运营车辆和乘客人数的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就不可避免的提高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实施以来,受害方因交通事故向法院要求企业赔偿的案件在不断增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出台,削弱了交警部门的调解职能。

一些单位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取消了之前交警部门调解的诉讼前置程序。《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对交通部门的调解规定了严格的时限。上述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避免造成久调不解、矛盾激化的现象。因而交警部门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数量有所下降,而调解不成的案件受害方就选择向法院索赔,导致交通涉诉案件数量增加。

保险公司理赔渠道不畅,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对调解协议的认可较低,往往要求当事人提交交警部门或法院的结案书或判决书,也导致了本想协议调解的当事人为了更好地获得保险理赔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讼。

(二)受害方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要求索赔的标的额不断提高。

受害方委托律师参加诉讼的比例不断提高,说明当事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思在不断加强。案件标的额的提高主要源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的实施,《解释》无论从赔偿义务主体方面,还是从赔偿项目及期限和标准方面,都加大了对侵权人的惩罚力度。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也在每年更新适用最新的标准。例如,2010年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97元/年,2011年则达到了21612元/年,每年数额在不断增长;死亡赔偿金由原来《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按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补偿十年修改为二十年,以及明确了死亡赔偿金不是精神抚慰金,二者属于两项赔偿方式,当事人在要求死亡赔偿金的同时可要求精神抚慰金。而后者主观性很强。因此当事人诉请的标的较大,大部分客伤案件标的额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

(三)因第三人原因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受害方以合同之诉提出向企业提出索赔的案件逐渐增加。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第三人原因引起的,企业对此事故没有责任或仅负次要责任,受害方特别是乘客,往往以与企业存在服务合同之由向法院提起合同之诉要求索赔,而不是直接向侵权人提出侵权之诉要求索赔。而作为非乘客的受害方,往往则是选择有财力和声誉的企业作为被告进行索赔。

(四)法院对主次责任的宽泛判决给当事人抱侥幸心里。

交警部门“事故认定书”的认定结论一般是:由某方负全责或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而对于认定为一方负主责另一方负次责的事故来讲,由于主次之分有一定的幅度范围,以四六之分为最低界限,尚有三七、二八、一九也属主次责任的范畴,这样的习惯划分,给这一类案件的当事人有一个侥幸的心里,期望法院的自由裁判权能判合自己的心愿。

(五)诉讼案件结果表现多为判决结案,调解结案数量相对很少。

导致案件调解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当事人对于责任的认定划分认识不足、适用的赔偿标准错误以及抱着“公家单位好说话好执行”的心态,往往对诉讼的期望值过高,双方难以达成合意。另外加上一些事故可能造成事故方重大伤亡,受害方存在一定的怨恨心理,寄希望通过诉讼方式获得其认为合理的赔偿,从而在感情上和心理上都无法接受调解,不愿作出较大让步,要求法院作出判决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涉诉案件的调解率。

(六)法院处于社会因素的考虑,相对于企业而言更倾向保护个人。

为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需要,实现稳定社会的目的,作为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执行者法院,会在实际办案过程中会向受害方个人做出一定的倾斜。企业的利益就难免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付出一定的代价。

二、加强对交通涉诉案件监督管理的建议

新形势给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涉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坚持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建立相应的涉诉案件监督管理体制,狠抓各项处理措施的落实。笔者认为,做好交通事故涉诉案件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法务人员队伍负责处理涉诉案件。

随着法治环境的不断完善,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培养和建立专业的涉诉案件的管理队伍和人员,成为企业做好涉诉案件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专业的队伍和人员,才能站在法律专业的角度,在处理涉诉案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合法的分析,收集有效的证据,作出理性的判断;才能吸取本企业的诉讼教训,借鉴其他企业官司的经验,充分运用法律规定,提供法律意见,提出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选择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化解乃至避免官司的出现。

(二)制定涉诉案件管理制度,建立涉诉案件信息登记和报告制度,完善案件档案管理。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涉诉案件管理制度,明确案件的管理职责和处理流程,并保证严格落实。企业应设计和建立专门的受结案信息登记表,由专门负责的法务人员填写。案件登记本应对案件信息和办案流程记录尽可能的详细。负责交通事故涉诉的法务人员应及时了解、掌握案件进展情况,对案件进行跟踪,及时提出法律建议。

做好案件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工作,法务人员要能够对所办案件心中有数、本上有录,做到案件信息数据有据可查,向企业汇报案件处理情况;通过案件资料分析案件发生原因,发现企业存在的漏洞,总结案件经验,提出预防措施,建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以及提高各单位、各处室、各级员工风险控制意识等方面入手,减少交通事故涉诉案件的发生。

案件办结后法务人员应及时将案件整理归档,保证案件相关资料完整,一案一结,交档案保管部门存档。

(三)建立法务人员定期例会制度。

企业应当定期开展涉诉案件的法务人员例会,为大家建立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为大家创造一个总结经验、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交通事故涉诉案件的工作交流。办案人员要将近期发生和办理的案件,对案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和对策建议,向会议进行汇报;总结办案经验,向大家介绍,供大家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如果大家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疑难复杂或者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大家通过例会形式集思广益一起讨论学习、出谋划策,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提高和促进的过程。例会要建立法务人员定期学习制度,请企业外部的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士对法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对法学理论、最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学习,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和提高自身的应诉水平与技巧。

(四)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和合作,积极发挥法院的调解作用。

平时与法院主动联系,及时了解新立案件情况,向法院介绍案件情况,并提出解决纠纷的合理化建议,通过法院做好事故对方的工作,发挥法院的权威和中立作用,引导其放弃不合理的赔偿要求;积极发挥法院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调解作用,争取立案前调解和庭前调解,和法院一起化解纠纷和矛盾,共同追求案结事了的目的。

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法门寺 唐代地宫 文化内涵

关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文化内涵,学术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依据其形制构造,认为地宫是模拟人间埋葬皇帝的最高规格的墓室构筑的,仿唐皇室陵墓予佛指舍利以最高级的皇权礼遇; 另一种则根据地宫出土的密宗文物及其布局,认为地宫具有密宗曼荼罗内涵(主张地宫具有密宗曼荼罗内涵的学者当中又有很大分歧,有的认为地宫在舍利入藏时密教文物布置为供养坛场,有的认为地宫布置为北斗七星护摩坛场,有的则认为整个地宫为金胎两部四大曼荼罗世界)。 两种不同的观点,其实均建立在地宫断代为唐咸通十五年(874)的同一基础之上,均局限于地宫最后被瘗封之时的历史一瞬间,而唐代诸帝遵循“三十年一开”供奉佛指舍利,从太宗贞观五年(631)开始,经历了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肃宗、德宗、宪宗,至懿宗、僖宗,共有九次之多 ,因此,我们认为,探讨法门寺地宫之文化内涵,还应该从地宫形成的历史背景中着眼。

一、法门寺唐塔地宫创建时代

法门寺唐塔地宫,文献中称为“石室”, 最早创建于高宗龙朔二年(662)。综合现有文献及考古资料,1987年考古发掘揭示的唐懿宗咸通十五年地宫之形制结构早在高宗龙朔二年已基本形成。理由是:

第一,从有唐一代历次重修塔寺的记载来看,只有高宗朝才有可能建成包括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等六部分模拟帝王陵寝制度的石室地宫。根据现有各种资料,有唐一代的法门寺塔共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重修,第一次发生在太宗贞观年间岐州刺史张亮奉敕开塔供养舍利时;第二次即高宗显庆至龙朔年间;第三次在肃宗上元年间;第四次则在懿宗咸通年间。其中,贞观年间第一次重建以庄严宝塔地上部分为主,并未涉及塔基; 第三次据大历张彧撰《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顷寺之门楼及钟、经等阁及东西行廊,星霜殆改,罔克厥构”, 故以维修殿堂为主,加上当时朝廷致力于平息“安史之乱”,资源有限,重修工程不可能搞的很大;第四次重修,据《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以恢复“武宗毁佛”时损毁建筑为主,修修补补,没有大兴土木。 只有第二次高宗朝重修,对法门寺塔进行了大规模重修,一举将贞观五年单层木塔改建成后世盛传的“唐四层木塔”。 此次高宗朝重修, 如道宣所记:“敕使常侍王君德等送绢三千匹,令造朕等身阿育王像,余者修补故塔。…僧以旧材多杂朽故,遂总换以柏,编石为基,庄严仑奂,制置殊丽。”又如大历张彧撰《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载:“绢五百匹复益令增修。有禅师惠恭意方等遵睿旨购宏材,征宇县之工,写蓬台之妙,咨匠而藏制,献全摹以运斤,不日不月,载营载葺,且谷隈襟带八川山之隐面太白之群峰,阳乌矫其翅,由是危槛对植,曲房分起,栾栌叠拱,枕坤轴以盘郁。梁栋攒罗,拓乾冈而抱斗适将会宗师佛之记域中之最上之因,岂乃瓌琦蓄丰丽穹崇岳,立杖一柱以戴天。蜿蜒霞舒,揭万楹而捧日。” …… 据此,我们可以推定:考古发掘揭示的咸通十五年封瘗的唐代地宫(除秘龛部分之外)在高宗龙朔二年已经基本形成。

第二,地宫出土碑文与现存遗址显示地宫之隧道部分出现较早,新旧隧道规模基本相同。法门寺地宫出土《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碑载:“缘谢而隐,感兆斯来,乃有九陇山禅僧师益贡章闻先朝,乞结坛于塔下,果获金骨,潜符圣心。以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得舍利于旧隧道之西北角。” 所谓“结坛于塔下”以及“旧隧道”,说明在懿宗咸通朝恢复“会昌法难”损毁之前,地宫曾有“隧道”。此旧隧道,若依唐代历次重修塔寺的记载考查,应属于龙朔二年石室的组成部分之一。此旧隧道与咸通十五年地宫之新隧道存在明显的渊源关系。据《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现存咸通十五年地宫之隧道石门,“门额石FD2:石1”与“门槛石FD:石7”均为旧料新用, 说明新旧隧道的规模基本一致,新隧道可能沿用了旧隧道,只是对“会昌法难”的破坏做了维修。

第三,地宫中室石门二扇门扉之差异显示咸通重修之中室与龙朔二年石室基本一致。据《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地宫中室石门二扇门扉风格存在明显差异,东扇门扉FD4:石3为涂黑天王,而西扇门扉FD:4石5则为彩绘天王。周绍良先生注意到清理塔基时,曾在地宫周围砌石中发现一块雕有门神(天王)石像的残门扉,认为造成地宫门扉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扇属于会昌灭佛前尚未完全破坏的门扉,另一扇则由于遭到破坏,无法利用,只好另制一扇拼凑使用,而将遭到破坏的残损门扉当作石料砌入地宫。 不同时期的两扇石门扉拼凑成中室石门,正说明地宫中室之规模基本一致。

第四,以地宫中室、前室出土懿、僖之前众多历朝文物来看,龙朔二年地宫之规模与考古发掘之地宫非常接近。以地宫出土体量最大的白石灵帐论之:据《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中室安奉第二枚佛指舍利的汉白玉双檐彩绘舍利灵帐,由盝顶、帐檐、帐身、须弥座、禅床五部分组成。盝顶顶面中心有直径10厘米的圆孔,当为安插帐刹之用,因空间高度不足,故帐刹不存。灵帐帐檐内侧刻铭:“大唐景龙二年戊申二月己卯朔十五日沙门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以其舍利入塔,故书记之。”“景龙”为唐中宗年号,景龙二年即公元708年。法藏即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的创始人,武则天时代被尊为贤首国师,曾经发起并主持武后长安四年(704)迎佛骨盛典。灵帐通高158.4厘米,宽71.2-120厘米。根据整个地宫的结构,由于灵帐体积最大、最重且不易迁移,只有相对宽阔的地宫中室可以勉强容纳(中室,高162-172,宽142-162厘米;前室高120-152,宽105-111,通长401厘米;后室高187,宽135-137,通长148厘米),当时放置时,考虑到帐体过高,灵帐底下没有铺设地板石。 于是,我们有理由认定:自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二月至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4)正月,贤首国师法藏等人供养的白石灵帐可能一直位于地宫中室的位置。 唐中宗景龙二年(708)较高宗龙朔二年(662)晚四十六年。四十六年间,法门寺也没有重建塔和地宫的记录。因此,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安置白石灵帐时法门寺地宫的规模、状况可视同为龙朔二年石室地宫的规模、状况。

除过白石灵帐之外,地宫出土文物中还有不少懿宗、僖宗朝之前历朝安奉佛骨的宝函棺椁类文物,这些文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龙朔二年地宫的规模。根据地宫出土文物与同出《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以下简称《衣物账》)对比可知,地宫前室安奉第四枚舍利的宝函用具汉白玉阿育王塔、鎏金铜浮图,开元廿九年石函,加上《衣物账》所载“重真寺将到物七件”(袈裟三领,武后绣裙一腰, 戚金银线披袄子一领,水精椁子一枚,铁盝一枚)等,以及《衣物账》失载的一对护法石狮、四尊天王造像等,都是懿宗朝之前的历代珍宝。这些文物连同体量最大的白石灵帐,从一定程度上足以说明龙朔二年创建的法门寺地宫在形制上似不亚于咸通十五年封瘗的地宫。

第五,懿宗朝对龙朔二年地宫的继承与创新。据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出土的咸通十五年《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懿宗朝对法门寺地宫的重修、恢复,从咸通十二年(871年)九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咸通十五年(874年)正月僖宗朝将佛骨送归塔下之时。此次重修的直接动力源于懿宗下令找回在武宗毁佛中几乎被毁坏的佛指舍利。

《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载:

缘谢而隐,感兆斯来,乃有九陇山禅僧师益贡章闻先朝,乞结坛于塔下,果获金骨,潜符圣心。以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得舍利于旧隧道之西北角。按旧记云: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迹,色白如玉,少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二角有文,文并不彻。征诸古典,验以灵姿,贞规既叶于前闻,妙相克谐于瑞彩。

咸通十二年八月十九日,重获佛指舍利“于旧隧道之西北角”,直接促成懿宗朝恢复、重建地宫以重新安奉佛指舍利。从前节关于龙朔二年石室形制的分析,以及地宫隧道、前室地面大量使用残旧石料,以及中室石门扉修补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咸通十二年至十五年之重修当以修复“会昌法难”中损毁部分为主,修修补补,基本上沿袭了龙朔二年石室的主体结构。

不过,鉴于武宗“会昌毁佛”对舍利圣物的冲击,懿宗朝恢复、重建地宫时必须要考虑确保佛指舍利安全。现存法门寺地宫后室地下极其隐蔽的独立秘龛正是出于确保佛指舍利的安全而设。秘龛位于地宫后室最后的北壁正中地下0.5米深处,为一砖砌洞穴,向北延伸,深0.28米,口宽0.28米,高0.26米,其空间仅容盛置真身舍利的宝函。秘龛之设,完全与地宫之主体结构相隔,其位置之隐秘,完全可以视作独立于地宫主体之外的一部分。地宫考古发掘显示秘龛是经精心设计特为安奉佛指真身舍利而构建。此秘龛建筑为中国古代佛舍利塔基地宫发展史上仅有的特例。

关于密龛,曾有学者认为,“法门寺塔地宫之所以要在后室地下设一秘龛瘗藏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并在盛奉舍利的宝函上錾刻金刚界曼荼罗的图像,是因为主持地宫瘗藏事务的是密宗金刚部主寺——长安大兴善寺的僧人,他们要以金刚界的纯粹形式、符合金刚部信仰的结构和图像,来安置舍利,以区别于前、中、后室的宗教与世俗、显宗与密宗混合的形式。不过,秘龛宝函中仍然采用了水晶椁、玉棺的中国世俗形式,并未能完全免俗。” 这种观点,本身已自相矛盾,完全没有顾及到武宗“会昌法难”对法门寺佛指舍利的影响,故不能成立。

二、法门寺唐塔地宫文化内涵探讨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法门寺唐塔地宫是为瘗葬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而营建。如果着眼于地宫的历史沿革,如果尊重地宫考古发掘揭示的历史原貌,就会明显看出:地宫之形制构造,完全呈现出以中国传统的帝王等级葬礼制度为主,佛教显、密供养法为辅,精心设计虚实,以确保佛指真身(灵骨)安全为首要目标的特征;将法门寺地宫解读为“密宗曼荼罗”的说法纯属牵强附会,完全站不住脚。

第一,唐高宗与武则天亲造九重金棺银椁以至尊等级丧葬用具安奉佛指舍利,与之相应,地宫石室的构造形制也应该具足天子级最高等级陵寝制度的要求。高宗朝迎佛骨,“二圣”(高宗与皇后武则天)为佛指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重,雕镂穷奇”。在古代中国传统的葬礼制度中,棺椁的重数象征着逝者社会等级地位的高低。据《庄子·杂篇·天下》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礼论》记载:“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唐高宗、武则天以九重金棺银椁安奉法门寺佛指骨,显然是模拟天子一级礼遇,将佛祖释迦牟尼推崇到前所未有的至尊地位。

迄今考古发掘所见的唐代墓葬,一般为单室,只有王或公主身份的人才可以享用前、后两室。参考前蜀永陵、南唐二陵之前中后三墓室结构,现存咸通十五年封瘗之法门寺塔基地宫以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四道石门组成的宏制无疑具备帝王陵寝制度之至尊礼仪。

第二,唐皇室“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安排与皇家迎佛骨时大量供养物品要求地宫石室必须是多室宏构。高宗朝开塔供奉法门寺佛骨舍利,自显庆四年(659年)九月至龙朔二年(662)二月,历时三年之久。高宗迎奉佛指舍利的直接动机一是出于“三十年一度出”之“古老传云”,二是援引贞观五年(631)开塔之先例。而且,不同于贞观五年开塔由地方官岐州刺史主持其事,唐高宗朝开塔由唐高宗李治直接部署内道场僧实施。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高宗此次开塔供养佛骨,标志着“三十年一度出”正式确立为有唐一代国家供养的基本制度。高宗以国家祭祀开塔供奉舍利,除了“二圣亲造九重宝函”,皇室显贵、朝廷重臣以及京师诸僧贡献大量物品作为供养更是必不可少。如道宣律师所述:“以龙朔二年送还本塔。至二月十五日奉令僧智琮、弘静京师诸僧与塔寺僧及官人等无数千人共藏舍利子石室掩之。”显然,“三十年一开”的制度安排和皇室供养大量物品的需要,要求高宗朝在重建真身宝塔的同时必须创建高规格多重、可以容纳大量供养物的地宫石室。

第三,地宫之形制结构与密宗曼荼罗毫无关系。地宫的主体结构早在高宗龙朔二年(660)就已成形,经历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肃宗、德宗、宪宗等七帝开塔供养佛指舍利,至懿宗、僖宗朝,为佛指舍利的安全计,增修了极其隐蔽的秘龛,可以说高宗龙朔二年石室是唐代地宫的基本形式。密宗是唐代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最晚出现的宗门,密宗的创立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由善无畏、金刚智和一行开创。当唐高宗龙朔二年法门寺建成石室地宫之时,密宗尚未确立,唐密之金胎两部曼荼罗密法还没有入中国,地宫之形制构造不可能设计为曼荼罗。

第四,地宫前、中、后三室与独立秘龛分别瘗藏四枚佛指舍利完全呈现出以中国传统的帝王等级葬礼制度为主,佛教显、密供养法为辅,精心设计虚实,以确保佛指真身(灵骨)安全为首要目标的思想内涵。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依出土先后编为特1-4号),分别安奉于地宫前室阿育王塔、中室汉白玉灵帐、后室八重宝函和秘龛五重宝函之内,而唐诸帝供养的各种奇珍异宝则以前、中、后三室为单元,形成三个相对独立的供奉群落。其分布情况大致如此:前室以安奉特四号舍利的阿育王塔(置中部偏北)为中心,前置开元廿九年石函,后置单轮六环锡杖,北壁中室门前两侧有石雕护法石狮,前部及阿育王塔旁边,置两大包衣物;中室以安奉特二号舍利汉白玉灵帐为心,帐前置象首铜香炉,后置壼门高圈足座素面银香炉,其下压一装有十三件秘色瓷器的漆木圆盒,盒旁放一漆木箱,内置鎏金银捧真身菩萨,北壁后室门前两侧各立一石雕护法天王和大量丝绸织物,帐顶上搭盖一蹙金绣袈裟,袈裟保存完好;后室以安奉特一号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及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香炉(香炉置于鎏金双凤衔瑞草纹五足朵带银炉台上)为中轴线,分前后左右,成双成对,重叠放置,对称分布,四角各放置一枚鎏金三钴杵纹银阏伽瓶,西北、东北角各置一尊石雕天王像,其它如:两件鎏金莲瓣荷叶圈足银碗、两套鎏金十字折花银碟(一套10件叠放)、两组鎏金壼门座银波罗子(一组五件套装)、四件银香宝子(两件鎏金人物画香宝子、两件鎏金伎乐纹银香宝子)、两件鎏金银如意、四件金银钵盂(二金二银)两件金银锡杖等等,均对称分布于八重宝函与香炉前后或东西两侧。

其中,地宫以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等主体部分组成的形制结构,以及最多达八重之多的多重宝函棺椁,完全具足中国传统葬礼埋葬皇帝适用的陵寝与棺椁等级,其多重棺椁宝函之中,又融合了中国式的棺椁、佛教的塔、函、宝帐;至于佛教的显、密供养,显宗如护法天王石造像,密宗如懿宗制造的捧真身菩萨像,秘龛中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宝函,懿宗制造的八重宝函既有显宗图像,又有密宗图像。凡此种种,诚如地宫出土《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所言“玉棺金箧,穷天上之庄严;蝉翼龙纹,极人间之焕丽;叠六铢而斥映,积秘宝以相鲜”。 地宫前、中、后三室庞大的供养体系与人世间厚葬皇帝的礼遇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与地宫前、中、后室如此登峰造极、缜密的供养阵容不同,独立于地宫主体结构之外的秘龛几乎没有什么供养物。秘龛位于后室北壁地下0.5米深处,其空间仅容盛置真身舍利的五重宝函,极其隐秘。这样的虚实设计,与世俗传统中墓葬的厚葬防盗功能是一致的,显然是不希望后世的教外之人轻易地发现真身舍利,完全出于确保真身舍利安全的需要。

法门寺地宫如此壮观、多彩、缜密,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最高规格葬礼与佛教显、密供养法相混合,又突出防盗、防破坏功能的葬制设计与密宗曼荼罗用来修行秘密法门的宗旨可以说是大异其趣,四枚佛指舍利的安放布局与密宗曼荼罗法不能混为一谈。

关于一枚真身与三枚影骨的解读: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共出土四枚佛指舍利,一枚真身三影骨。据前引地宫出土的《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载:“洎武皇帝荡灭真教,坑焚贝多,衔天宪者碎殄影骨,上以塞君命,盖君子从权之道也”。“影骨”乃武宗毁佛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为了保全真身舍利而量身制作的替身舍利。地宫出土佛指舍利之所以会有一真三影共四枚之多,则是懿宗、僖宗朝迎送佛骨时充分利用历代先帝所遗舍利宝函棺椁进行组合,并根据地宫三室格局,精心安排的结果。

根据地宫考古发掘的情况看,佛指舍利共有四枚(依出土先后编为特1-4号),三枚影骨(特1、特2、特4)分别安奉于地宫后室八重宝函、中室汉白玉灵帐、前室阿育王塔之内,一枚真身(特3)独立安奉于地宫之外的秘龛,以五重宝函藏之。但安奉四枚舍利的四组宝函、塔、帐之中,据地宫同出之《衣物账》,只有后室安奉特1号影骨的八重宝函组合(含七函、一金塔)系懿宗敬献,前室安奉特4号影骨的阿育王塔组合(含一汉白玉阿育王塔、一鎏金铜浮图、一银棺,鎏金铜浮图因体量较大,拆分放置于塔内)与中室安奉特2号影骨的白石灵帐组合(含一白石灵帐、一铁函、一银棺)均未著录于《衣物账》,显然是地宫原有的祖上先帝迎奉佛指时遗留之物。而安奉特3号真身舍利的五重宝函组合(含铁函一、银函一、檀香木银包角函一、水晶椁子一、玉棺一)中,银函系咸通十二年比丘智英为皇帝敬造,檀香木银包角函与玉棺系僖宗敬献;铁函、水晶椁子在《衣物账》中记载为“重真寺将到物”,说明它们属于地宫原有之物,系祖上先帝专为盛置真身所制,此次懿宗迎佛骨仍用来安奉真身,将其迎至长安又送回法门寺地宫。显而易见,懿宗、僖宗安奉特3号真身舍利的五重宝函组合与安奉三枚影骨舍利的组合,在配置上都具有新旧结合,即将历代先帝所献旧宝函、棺椁、塔、帐与当朝皇帝所制新宝函混用结合的特征。

在安奉四枚佛指舍利的四组宝函组合中,以第4号影骨舍利的组合最为勉强,由于鎏金铜浮图体量庞大,如果组装完整,根本不能容纳到汉白玉阿育王塔中,当时放置时只得进行拆分:基座太大,被单独放置于汉白玉阿育王塔盖之上;内置鎏金银棺的铜浮图塔身与其它部件分别用丝绸包裹之后置于汉白玉塔内。

地宫中,还有三件空置的舍利宝函:即开元廿九年石函与晚唐著名密教大阿阇梨“遍觉大师”智慧轮敬造的金函、银函。这三件舍利宝函,显然是因为无法进行组合利用而显得多余,如石函为长方体,形制特异;金函、银函,非皇家之物。但毕竟曾经安放过佛指舍利,其供养价值仍然值得珍视。

这样充分利用历代先帝所遗舍利宝函棺椁进行组合,并根据地宫三室格局形成的一真身三影骨共四枚舍利的供养布局,既表达出懿、僖二帝继承历代先帝对佛祖一脉相承的虔诚,又充分利用地宫空间,精心安排,妥善地解决了舍利供养与舍利的安全性问题,可谓匠心独运。

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4

全省有公交车辆10951台,500多条营运线路,长度6000多公里,全年总行驶里程6亿多公里,总客运量10亿多人次。全省有公交企业88户,国有企业20户,占22%;民营企业68户,占78%。民营企业最多的是长春市,除公交集团外,24家是民营。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个体经营户255家,吉林市最多,147家,占个体经营户总数的58%。公交车日运量435万人次,长春市日运量200万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1.公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目前我省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为15%左右,长吉两市也就在20—30%之间,其他城市则只在10—15%之间,远远低于全国先进城市30—40%的水平。公交运力不足,高峰运力紧张等问题更为突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多家经营公交线路,需要新开线路、对原有线路进行调整和延长,线路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各家线路的收益,因此,堵车、拦路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交市场的稳定和市民的出行,导致城市公交吸引力不足,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建设低碳交通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公交服务质量与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当前,我省城市公交体系结构单一,设施容量不足,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低,公交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交通需求。长、吉两市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休、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公交服务网络系统;其他城市也都存在公交线路少、发车频率低、换乘不方便、舒适性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公交对市民出行的吸引力。

3.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长期以来,我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没有把公套设施纳入统一规划,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城市在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站等设施建设及车辆装备的配置、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部分城市在市区原有的公交换乘站、停车场、保养场等公交设施用地,由于土地增值而被政府回收用于其他开发项目,缺乏公交车停车场、首末车调度室。

4.公益性地位不突出,公交发展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城市公交是人人均应享有的重大民生工程,它同医疗、教育、环保等事业一样,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应把它纳入公益事业中,予以优先发展和财政补贴。目前我省城市公交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公共交通政策、资金支持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结果是公交服务水平低,车辆档次较低,车况较差,速度慢,线网布局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区域存在公交盲区。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公交企业成本核算机制和长效规范的补偿补贴机制,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城市公交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工资偏低,劳动强度过大。长春85%的车是一位驾驶员,按要求一辆车应该有2.5个驾驶员。目前仅长春市驾驶员缺岗近2000人,全省缺4000人。

三、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1.必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该尽快把全省城市公交全部纳入公益事业中来,对现有公交经营进行整合,建立政府统筹的城市公交体系,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这部分资金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从城市新建住宅楼等公共设施配套费中拿出一块;二是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块;三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安排一块;四是从地方财政预算中预留一块)。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公交全部收回国有,由政府统筹,如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杭州、成都、南京等。

2.将城市公交发展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落实好城市公交设施用地,把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规划并划拨出公交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

3.逐步实行智能化管理,建立信息管理网络系统、智能调度监控系统,便于车辆运行和服务质量、安全等监控和应急处置。

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5

关于“教育云”,有人说“教育云”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人说是“教育云”就是将教育服务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机的模式提供给用户。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郭清顺主任认为,教育云是将教育技术理念、学习支持服务理念、创新思维理念等多种思想和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平台和方式……不管人们给教育云什么样的“包装”,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是以云计算架构为基础,深度集成整合各种资源、系统、服务,按需要向用户提供租用或免费服务国,满足用户在学习、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社交等方面的需求,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校的教师、学生提供一个能随时随地学习的环境,同时,各个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因这朵云而变得更加亲密。“人教数字校园”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一整套“数字校园解决方案”,根据一线中小学教学、教研和教务需要,整合教学策略、集成各种媒体资源,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务管理而研发。

基于教育云的理念和“云计算”搭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开发了“人教数字校园”。“人教数字校园”(PEP e-Campus Live)是以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作为理论指导,采用系统方法,通过分析教学、教研和教务需要,整合教学策略、集成各种媒体资源,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务管理的专业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人教数字校园”具有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环境“开放式”、评价支撑“形成性”、服务交流“交互式”、教学管理“高效率”等特点。。

“人教数字校园”包括备课系统、授课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三个系统:

1.备课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专题内容及提供共享资源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组件。数字校园开放式的备课平台,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授课平台中提供的由课程专家、特级教师和一线教师共同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再创作,并保存到服务器供自己或其他教师授课使用。

2.授课系统

该系统以教师授课电子书为主体,集专家供稿的多媒体课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资源库、工具箱为一体,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便捷与优势。人教版多功能、立体化教师授课电子书,是根据多媒体授课特点及中小学各学科特点研发而成。它将纸质课本、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和拓展资料等众多内容科学、合理地融为一体。以原版教材界面为基础,标示重、难点知识,附有相关背景介绍、重点内容解析、习题参考答案等教学内容,配有课本全文录音、图片欣赏、Flash 动画、实验视频、拓展影视片段等资源,提供书签、笔记、标注等工具,既可让教师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听、说、读、写,还可以帮助师生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及时、高效地互动。比如讲述到春天时,屏幕上就会出现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们一目了然;比如物理、化学的实验,有些学校因条件有限不能完成,但视频就会显示出全过程。

再如小学数学电子书,根据数学源自生活的教材设计特点,小学数学授课电子书活化了教材,让教师可以直接在教材中实现多媒体教学展示及互动。电子书中设置了视频、动画演示、在线答题和手动操作练习等特色内容,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小学数学授课电子书将教材活化,单击课文内容,图片里的人物、数学用具、符号就活了起来,让教材具有更强的互动性、操作性和演示性。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伴随动画快乐的学习,又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授课电子书将生活贴近,课本中的动画、视频,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或故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授课电子书使将工具更实用,电子书中提供了诸如直尺、量角器等实用的数学工具,方便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科学、细致地进行教学演示,放大了演示的细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工具。

小学数学授课电子书使练习互动,教材中的练习都以多媒体互动的形式呈现,部分习题还备有答题要点说明,对习题中的重要信息、演算法则、相关数学常识以及答题时所需的注意事项等都进行解说与提示,帮助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启发思路。

3.教务系统

该系统是集校务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教室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教师评估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功能于一体的、稳定的、便捷的网络平台。其涵盖了中小学教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学校管理的全面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公共交通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鹰嘴豆;异黄酮;喷雾干燥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036-2

0 引言

鹰嘴豆是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的营养丰富又具特殊医疗功效的保健食品。鹰嘴豆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物种资源,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份。鹰嘴豆异黄酮对女性健康的影响很大,是具有活性的植物性类雌激素,它能够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丰乳、减少骨丢失,促成骨生成、降血脂、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等。鹰嘴豆异黄酮也有防止癌细胞的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可以很好的防治荷尔蒙类癌症(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它可以平衡荷尔蒙水平,让食用者很少受到经前不适和荷尔蒙相关问题(如卵巢囊肿)的困扰。

微胶囊技术给医药工业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方便运输及贮藏期,避免鹰嘴豆异黄酮氧化劣变。目前国内已经成功的对色拉油,鱼油棕榈油等油脂及大豆异黄酮等活性物质实现了包埋,但对鹰嘴豆异黄酮的微胶囊化国内鲜见报道。

本实验从壁材选择、干燥方法、喷雾干燥时进料浓度、进出风温度等方面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鹰嘴豆异黄酮进行了探讨,从而找到微胶囊化鹰嘴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心材:鹰嘴豆异黄酮(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壁材:阿拉伯胶,明胶,玉米糖浆,麦芽糊精(DE值为20),鹰嘴豆分离蛋白(SPI),β-环状糊精(β-CD)等;乳化剂:单甘脂,蔗糖酯。

2.2 设备

离心喷雾干燥器,均质机、磁力振荡器、分析天平、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水分测定仪、50目分样筛。

2.3 方法

2.3.1 分子络合喷雾干燥法

(1)工艺流程:配料乳化均质喷雾干燥成品。

(2)配料:将100gβ-CD溶解于100g水中,将70g阿拉伯胶于65℃水溶解加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含有1%单甘脂的鹰嘴豆异黄酮400g,加水至1000g混匀,设为一号样。

(3)乳化均质:将配料液置于磁力振荡器上振荡24h,并用均质机均质三次。

(4)喷雾干燥:将乳剂置入离心喷雾干燥器中干燥,进风压力4.5-5kg/cm2,进风温度160-180℃,进料温度50-55℃,出风温度70-80℃。

2.3.2 单纯分子络合法

(1)工艺流程:配料乳化均质干燥过筛成品。

(2)操作点:将配料制成后乳化均质分别置于瓷盘中放入恒温干燥箱干燥(50-60℃,24h),产品过50目分样筛,分别设为二、三号样。

2.3.3 乳化包埋喷雾干燥法

(1)工艺流程:配料乳化均质喷雾干燥成品。

(2)配料:300g阿拉伯胶溶解于50℃水,20分钟后将300g麦芽糊精加入并溶解,恒温10分钟,介入450g玉米糖浆,再加入含有1%单甘脂的鹰嘴豆异黄酮400g,加水至1000g混匀,设为四号样。

2.3.4 复凝聚喷雾干燥法

(1)工艺流程:将鹰嘴豆异黄酮和10%明胶溶液乳化混合均质凝聚喷雾干燥成品。

(2)操作点:①配料:鹰嘴豆异黄酮200g,10%明胶溶液800g,10%阿拉伯胶溶液800g,为五号样;②乳化均质:将五号样过胶体磨3次,用均质机加工一次;③凝聚:用10%醋酸调pH值至4.1-4.4,加入45℃的水800g,形成复凝聚湿微胶囊。

2.4 检测指标

微胶囊产品感官评定:分别对微胶囊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的色泽,粒度,形状及粘壁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水分含量的测定:采用水分测定仪;包埋率的测定:包埋率=(实际包埋芯量/芯材投入量)×100%。

3 结果与讨论

3.1 感官评定结果

表1 产品感官评定结果

样品号 壁材 微胶囊方法 干燥方法 产品感官

1 β-CD+阿拉伯胶 分子络合 喷雾干燥 易回收、粒度好、白色粉末

2 β-CD+阿拉伯胶 分子络合 恒温干燥 易回收、粒度好、白色粉末

3 β-CD 分子络合 恒温干燥 呈疏松状、色白、有片状物

4 阿拉伯胶+麦芽糊精+玉米糖浆 乳化包埋 喷雾干燥 易回收、粒度好、褐黄色粉末、粘壁

5 明胶+阿拉伯胶 复凝聚法 喷雾干燥 易回收、粒度好、浅黄色粉末

3.2 包埋效果比较

包埋率是微胶囊产品的衡量指标,包埋率高表示心材大多被包埋在微胶囊壁内,留在微胶囊产品表面的心材含量少。由图1可以看出5种样品的包埋率均在50%以上,其中β-CD+阿拉伯胶的包埋率是最高的,达到了65%(见图1)。

3.3 壁材的选择

由表1和图1可知:阿拉伯胶、明胶和阿拉伯胶是包埋鹰嘴豆异黄酮较为合适的壁材,其具备高度溶解性,优良的乳化能力和干燥能力,且具有溶解黏度低、成膜性好的特点。

图1 不同微胶囊方法对鹰嘴豆异黄酮包埋效果的影响

3.4 干燥方法对鹰嘴豆异黄酮微胶囊质量的影响

干燥方法的选择对微胶囊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对喷雾干燥法和恒温干燥法进行再产品感官效果、包埋率、含水率三个方面的比较。

表2 不同干燥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干燥方法 喷雾干燥法 恒温干燥法

处理号 1 4 2 3

包埋率% 62 50 55 48

含水率% 1.08 1.5 7.1 6.02

由表2可知喷雾干燥法所的产品的包埋率高于恒温干燥法制的的产品,并且含水率低,有利于产品的保藏。喷雾干燥法制微胶囊是将包埋好的乳化液在喷雾干燥室内使之与热气流直接接触,使溶液壁材的水分短时间蒸发,有利于壁膜的形成和固化,形成颗粒状粉末。对于鹰嘴豆异黄酮微胶囊的制备选用喷雾干燥法。

3.5 喷雾干燥法对产品的影响因素

喷雾干燥法对鹰嘴豆异黄酮微胶囊制备,以下工艺参数对产品的质量和包埋率有影响:进料浓度、进料温度、进风温度和出风温度。

3.5.1 进料浓度对微胶囊化的影响 经试验得鹰嘴豆异黄酮宜采用的进料浓度为22-30%。高的进料浓度,产品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形成壳,从而对提高产品的质量有利,但固形物的含量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雾化,而使得产品质量变差。

3.5.2 进料温度对微胶囊化的影响 由试验得鹰嘴豆异黄酮宜采用的进料温度为50-55℃,进料温度太高会影响低沸点挥发成分的挥发。适当提高进料温度可以降低进料乳液的黏度,有利于乳滴的雾化。

3.5.3 进风温度对微胶囊化的影响 由试验得进风温度160-180℃较为合适,温度低于160℃,含分率大,流动能力差,容易粘壁;适当提高进风温度可提高产品包埋率。

3.5.4 出口温度对微胶囊化的影响 出口温度影响到产品的干燥时间,对产品的结构和水分含量有较大的影响。经试验比较选取出口温度70-80℃较为合适,有利于产品壁结构形成致密,干燥效果好。

4 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进行微胶囊化较为合适;采用阿拉伯胶、明胶、麦芽糊精+阿拉伯胶+玉米糖浆这些壁材能够得到色泽白,粒度好,包埋率较高的微胶囊粉末;喷雾干燥法制备鹰嘴豆异黄酮微胶囊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浓度22-30%,进料温度为50-55℃,进风温度160-180℃。

参考文献

[1] 谢良,许时婴,王璋,等.茴香油微胶囊化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食品机械,1999,(5):18-19.

[2] 吴东生,金磊.食品工业中的喷雾干燥法微胶囊[J].食品工业科技,1997,17(1):78-82.

[3] 霍炳群,王三永,李晓光.植物甾醇酯微胶囊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23(7):25-26.

[4] 刘志胜,李里特.大豆异黄酮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2,21(1):78.

[5] ROSTAGNO MA,ARAUJOJMA,SAMDID.Supere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isofavones from soybean flour[J].Food Chem,2002,78:111-117.

[6] SIRTORI C R,LOVATI M R..Soy protein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Curr Atheroscler Rep,2001,3(1):47-53.

[7] 维吾尔医常用药材[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