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化学的本质

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化学 发展史 化学生物学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科学。20世纪以来发展尤为迅速,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越来越多地吸引着来自生物、化学及物理领域的科学研究者们的注意力,成为一门十分活跃的、人们感兴趣的、有发展前途的交叉学科。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至今,有许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都是在生物化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领域的所有获奖成果中,有一半以上与生物化学有关。在诺贝尔化学奖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获奖成果属于生物化学领域。事实足以说明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总体上来看,生物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见表1)。

1 生物化学的萌芽

早在史前,人们就已经在生产、生活和医疗等方面积累了许多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实践经验。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22世纪就用谷物酿酒;公元前12世纪就会制酱、制饴;公元前4至3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生理学、化学等都非常重视;人们用酸碱中和一类的化学反应解释人体的机能;晋朝的葛洪已经用海藻治疗瘿病(甲状腺肿胀)。公元6世纪,北魏贾思勰记载了在制曲中利用曲的滤液进行酿造,表明对酶的作用已有初步认识;公元7世纪,孙思邈就用车前子、杏仁等中草药治疗脚气病、用猪肝治疗夜盲症;公元11世纪,北宋沈括有“秋石阴练法”的记载,是一种人尿中提取性激素的古老的生物化学方法;公元16-17世纪的海尔蒙特深信酵素参与维持生命的反应过程,认为酵素是一种潜在的形成能力,它能够使种子和生命得以产生。人们对生物化学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生产和医学实践中的观察和应用,尚未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的、本质的研究分析,仅是化学家或医疗化学家以化学的观点解释生命现象,这一时期成为生物化学早期的知识积累阶段。

直到18世纪中叶,法国拉瓦锡首次证实了动物身体的发热是由于体内物质氧化所致,阐明了机体呼吸的化学本质,这是生命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也是生物化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 生物化学的初期:生理化学阶段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生物学已发展为独立的学科,化学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这期间,一些有创意的科学工作者把生理问题与化学结合起来,用化学的基本原理解释生理现象,尤其注重从化学观点研究植物生理、动物和人体的生理现象,为生物化学的形成做了准备,也使生物化学得以形成成为可能和必然。

19世纪,科学研究者对生命现象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对生命的化学本质的认识有了许多重大进展,为生物化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1810年盖·吕萨克推导出了酒精发酵的反应式:淀粉一麦芽糖一葡萄糖一酒精。李比希于1842年出版了《生物化学》,他用化学理论阐述了动物生理和人体生理的问题。科学家们先后发现了一些生物体中的重要化学物质。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证明了酒精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排除了发酵自生论。19世纪60年代,德国生理化学家候普·赛勒得到了蛋白质的结晶——血红蛋白,1877年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化学”一词,将其定义为所有与生物分子有关的一切内容。1894年,费歇尔首先提出酶的专一性及酶作用的“锁一钥”学说。由于费歇尔是使生物化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最有功劳的人物,因此,费歇尔被人们誉之为“生物化学之父”。这个阶段的生物化学,实际是用化学的观点研究生物的生理问题,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对酶的了解、蛋白质和糖元的发现、胃酸的发现、人体与氧气的关系、维生素的发现、对腺体的初步认识、从激素到胰岛素的发现以及抗生素的发现,等等。

这一时期无论是生物学家还是化学家都还没有从化学的本质上给予生物化学系统的解释,仅仅是对生物体中的一些重要化学物质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仅仅属于生理化学阶段,为19世纪末期形成生物化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生物化学的诞生

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运用化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对于生物化学的诞生,主要有2种不同的观点:

大多数学者认为生物化学是19世纪末期诞生的新学科之一。1897年德国科学家布赫纳(1860—1917)证明发酵是由酶的作用引起的催化过程,不需要酵母菌的存在,因此诞生了一个新领域——生物化学。他也因生物化学研究和发现无细胞发酵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另一种观点认为,1828年维勒用人工方法以无机化合物氰氨酸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揭示了生物体的反应同样是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标志着生物化学这门交叉学科的诞生。

虽然生物化学的诞生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某个时刻计然之术,但若非要给生物化学的诞生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的话,对于这2种不同的观点,倾向于第一种观点的较多,即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期,虽然第二种观点也提出形成的具体时间和标志,大部分研究都表明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期。4 生物化学的发展4.1 生物化学的初级发展时期

化学的发展以及化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综合化对于确定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性质和结构的认识与合成具有推动作用。在生物化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成果成为生物化学不断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此外,在营养学、内分泌学、酶学方面的研究成绩也取得非常重要的进展,对生物化学的全面发展和研究揭开了新的思路,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表2。

4.2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蓬勃发展时期

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2

【关键词】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1-0138-01

一、生物化学实验对于高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育的促进作用

生物化学具有内容丰富和发展快速的特点,医药、生物、农业以及食品等多种学科都是以生物化学为基础,这也是生物化学容易引发学习兴趣却又较难学的原因。生物化学最忌讳死记硬背,纯粹的死记硬背会让理论学习变得无趣,失去了生物化学的趣味性。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很多种类型,包括生化分离实验、普通生化实验以及很多高技术水平的生化实验等。普通的生化实验主要是以定量和定性的标准对各种生物分子进行分析研究;生物分离实验则是借助电泳、离心以及层析等方式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结构以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的研究都归类为高技术水平生化实验。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酸碱性反应以及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实验就通过对蛋白质的加酸和加碱处理,借助酪蛋白溶液遇酸和遇碱后的具体反应现象和情况对该知识点进行直观和形象的展示,教导学生理解何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同时对等电点的概念也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在进行酪蛋白溶液在不同的PH值下的沉淀量试验中,体现了酪蛋白的等电点,此外还帮助学生理解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二、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学生可以产生对于生物化学的求知欲以及科研兴趣

生物化学属于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是生物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对生物化学进行现有知识的理解,可以进行新的知识发现,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生物化学揭示的是生命的化学本质,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正是因为生物化学实验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才保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出现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解决了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太过枯燥的问题,进而展现了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魅力。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相关概念都太过空洞抽象,单纯的理论讲解是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透彻的理解的。但是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思考。例如在酶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蛋白酶活力的测定”等试验让学生明确酶活力的概念和相关的测定方法;在对于“酶的抑制和激活”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该实验的主要原料是唾液淀粉酶,因为唾液淀粉酶来自学生自己的唾液,所以个体之间的酶活性存在着差异问题,而且在进行唾液稀释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唾液的稀释浓度刚好,所以在所设定的激活、抑制和对照三个组别中的实验现象表现的较为明显,分别出现了黄褐色、蓝黑色和酒红色的情况,但是有些学生对于唾液太过稀释,所以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奇百怪,这就使得学生非常的新奇和兴奋,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如此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何为影响酶活力的因素以及测定酶活性的关键之处。

三、借助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命的化学本质的研究是生物化学的研究重点,所以生物化学实验的实验材料一般都是生物材料,生物材料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的情况,这也是生物化学实验的相对误差太大的主要原因。只有学生能够做到严谨、灵活、细致和创新,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因此,生物化学实验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使得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普遍具有方案已经成熟的特点,所以只要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因为实验结果鲜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神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排查影响实验的因素。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通过检测器和电脑对凝胶柱中样品的不同分子量和颜色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分离的洗脱曲线进行展示,让学生真正明确凝胶过滤层析工作的原理和方法。有些组样品的洗脱峰狭窄,体现较好的分离效果;有些则是峰形展宽,没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学生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观察之后,通过对柱面进行沉降和平稳上样,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从而也使得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为严谨和细致。除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以及为锻炼学生而进行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行综合性和涉及性的实验,让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分子的分离技巧。让学生明确在进行生化分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性,还需要具备灵活的艺术性,进而真正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高校在生物化学专业教学方面需要加大力度,最为直接的就是加大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相关的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更好地进行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3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命本质的学科,其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抽象复杂,是一门教师教、学生难学的医学基础课程。难学、难教和学好、教好成为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突出矛盾。影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园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国童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园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2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思考与总结,抓住问题的实质,寻找记忆规律,将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代谢过程尽量简化,突出重点、难点,达到触类旁通、掌握重点的目的。例如:学生反映很难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为此,教师总结了很多记忆方法,笔者认为谐音记忆法最简单、直接。记忆方法如下:到图书馆一缬(借)异亮(~)亮(两)苯丙(本)蛋(淡)色(色)苏(书)赖(来)。

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4

【关键词】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措施

生物化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涉及农学、食品、园艺、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林学、医学、药物学等各个领域。在我校培养的本科生中,需要修读生物化学课程的就有近40个专业之多。

21世纪既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更是信息化的世纪。新时代的到来,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到与时俱进。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各大学要逐渐推广双语教学,明确要求各高校在10%左右的专业课中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将生物化学课程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研究的课题。毫无疑问,应用双语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吸引学生努力地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也有助于使学生更快速地接触到国外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双语教学的方法,不断摸索经验,为继续完善双语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 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是生物领域的主体课程。要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生物化学课程有以下若干特点。

1)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复杂抽象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生命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分子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等。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最重要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密集,信息量大。有人认为生物化学的知识是个无底洞,其实这种比喻一点也不过分。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和探讨生命的本质,其研究范围涉及生命过程的所有环节。而生物分子种类繁多,代谢途径多变,反应机理复杂,内容抽象,多数人学习起来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使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产生一种“斩不断,理还乱”的感觉[1]。

2)知识点交叉联系,系统性和逻辑性强

生化物质的代谢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化物质多种多样,每种物质代谢均包括合成与降解。而降解和合成的途径各有不同的方式;任何一种代谢方式又由多个化学反应构成;每个化学反应都由一种特定的酶催化;每种特定的酶又有不同的同工酶分子形式;每种同工酶又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同工酶催化反应所要求的条件不同,其催化的机理各异。各种代谢反应又互相交叉,所有代谢反应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状系统,分支点多,物质的相互转变体系复杂。如此等等,足以说明生化代谢是错综复杂的。但是,尽管如此错综复杂,生物体的各种代谢途径却是有条不紊的,各种代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表现出极强的逻辑性。

3)学科发展迅速,新的实验方法不断出现,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

随着21世纪生命科学新纪元的到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生命科学推进到以核酸、蛋白质及其他重要生物大分子为中心的分子生物学时代[3]。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领头学科之一,其知识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生物化学的各种现代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迅速向各学科渗透,使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的研究充满活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细胞学、遗传学、神经解剖学、医学、药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都与生物化学的众多研究成果紧密联系。可以说,生物化学的发展是生物学各领域发展的领头羊。

如此看来,高等学校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是培养现代化生物科学人才的重要措施。

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国内有识之士都纷纷强调在高等学校本科生部分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重点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尤为必要。

1)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世界上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项新技术产生。同样,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各种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研究手段不断涌现。我们要培养的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应当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随时了解学科的新进展,随时掌握国际上的最新的实验方法和最先进的研究手段。而这些新进展、新方法、新手段等信息大多来自英文的报道。世界上权威的生物化学期刊、书籍、网络信息、数据库等基本上都是使用英语出版;国际学术会议也是使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双语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和应用英文,掌握生物化学学科的英文术语,因而可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原著的兴趣,有利于其国际交流能力的提高。深化开展双语教学,使学生更快速地接触国际生物化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可见,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4]。

2)双语教学是促进学科教育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需要

以信息、信息、知识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当今时代,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办学日益频繁。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国际上有关院校的交流越来越多。同样,本科教育也要与国际上的教育接轨。我校每年都派出部分本科生到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短期访问、交流和学习。其它国家的本科生也经常来我校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双语教学同时使用中文和英文进行教与学,一方面促使教师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接收和理解学科最新的信息和核心理论,并及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接受国际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从观念上和知识格局上融入了国际行列,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高素质的开放型、开拓型优秀人才。

3)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

教师的英文水平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开展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验技能,还必须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汉语与英语进行授课。要达到这种水准,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和挑战。面对这种压力,教师在扩展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刻苦地提高个人的英语运用能力。压力就是动力。在上课中教师不断重复说专业词汇,在学生提问中不断使用英语。这种实践将使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样,教师在英语口语、阅读英文文献、提炼英文信息、撰写英文论文等教学和科研中就会得心应手。因此,通过双语教学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英语水平,又能使教师快速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方法探索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并非易事。几年来,我们在双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逐渐掌握了一些教学规律。

1)双语教材:学生的学习是离不开教材的。既然是双语,就必须具有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双语教学是在某一个专业的全体学生中实施的,而不是优选出几个精英学生来进行双语教学的。如果只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对于一些英语水平稍差的学生就不容易顺利阅读原著,不能正确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不能正确掌握基本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就会害了一些学生。相反,若只有中文教材,学生没有阅读英文原著的机会,专业外语能力也就无法提高。因此,我们采用了一本中文教材和一本英文原版教材。这样,在讲授每一章后,学生可以综合阅读中文和英文教材,对照参考,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2)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好处是公认的。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预先将要讲授的内容做好课件,上课时通过电脑设备在课室中投影出来,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在黑板上书写速度慢、浪费时间、又打断教学思维的弊端。其次,多媒体教学既提高了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又不影响授课的连贯性。第三,在同等的时间内,多媒体教学传授的内容比传统教学方法传授的内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第四,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4,5]。第五,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是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必备手段。

3)引进国外英文版图片:生物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图片。为了搞好双语教学,我们特地从国外有关学校引进了一批生物化学的彩色英文版图片。这批图片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用英文标示。在教学中,每一章都采用相应的彩图,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生化知识的英文语感。

4)引进英文动画视频:为了创造直观和生动的教学效果,我们从国外有关院校引进了一批制作精美的动画片。这些动画片用英文原声解说,有利于学生锻炼专业英语的听力。配合每一章节的相应知识点,播放相应的英文动画片。清晰规范的英语讲解,配上动听的音乐,学生就能非常容易地理解有关内容,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连打瞌睡的机会都没有了。教学效果就成倍提高。

5)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在进行了双语教学以后,期末考试使用双语试卷。即是部分试题使用中文,部分试题使用英文。其中纯英文题占总分20-30%。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试题比例是较合适的。

4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一些体会

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只有勇于实践、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的体会有:

1)双语教学应在高年级进行: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因而应该在高年级开展。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基础英语,此时对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难于接受。在低年级强硬实施双语教学难于有好结果。因此,双语教学应该在三、四年级进行。

2)时间必须保证:双语教学既有中文,也有英文,学习起来其难度要比单用中文教学大得多。因此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其学时数应该适当增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会越来越优越,双语教学这个新生事物必将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 李庆章,高学军.动物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与学习方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76-77.

[2] 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暨华大基因中心.“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4):339.

[3] 编者.21世纪的生命科学——邹承鲁教授访谈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0,27(1):3-5.

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5

关键词 多种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教学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Integrated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University Biochemistr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NG Xu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at this stage in the college food,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e, biotechnology, bio-engineering and other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courses which are taught ther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different biochemical requirements for each professional focus biochemistry is different, so we should be teaching biochemistry for different professions use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improve

相比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具有理论性强、系统性强、代谢复杂、内容枯燥等特点,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知识系统之间的联系能力,因此许多同学觉得这门课程比较难以掌握。①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的生物化学教师应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课程内容和教育理论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1 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引导为主,顾名思义,就是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遵守客观学习规律的情况下有目标、有内容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学习。通过使用各种成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社会急需人才。

引导为主的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情景对话;(2)提出引导式的问题;(3)现场演示引导(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4)分组讨论;(5)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这一系列的方法,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不脱离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利用。比如在细胞一章中可以先提出疑问“人体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人会需要不停地新陈代谢”由此引出细胞,然后再接下来讲“细胞是什么?”细胞的作用和构成等等。这就是引导式的方法,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这种方法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2 类比式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最主要的难点就是内容过于抽象,知识点难以直观具体化,造成记忆上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只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因此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使用一些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就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方便记忆,学习起来更轻松,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增长了。②例如讲到蛋白质合成的章节的时候,整个体系内容复杂巨大,我们可以把整个合成的过程类比成世贸大厦的建设施工,世贸大厦的建设也是一个复杂巨大的工程,必不可缺的几大元素如设计图、建筑材料、搬运工具、施工场地、建筑工等等;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是一样,mRNA就相当于设计图,是整个工程的模版,20种的基本氨基酸就是这个工程的砖和瓦,转运用的tRNA就是搬运工,施工场地就选在白体大小亚基,交通便利,而氨基酰- tRNA 合成酶, 转肽酶等就是这个工程的木匠和泥匠,这样以来学生们的记忆和理解就加深了。

3 借助案例的教学方法

高校生物化学课程具有理论概念多、代谢反应过程多、理论系统性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符合其专业背景的案例进行讲解,详细分析案例中设计到的生理生化反应的过程、概念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学习。同时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刻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③

4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课堂上学生(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39页)可以自主分组,围绕教师给出的某一问题或者某种现象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可以使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最后通过讨论过程达到认识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讨论式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因为他们处于思维活跃、敢于创造、求知欲望强烈的时期,讨论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达到了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彻底摒弃了强制灌输式的传统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是非常值得提倡的。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思维的高度灵活,同时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现象进行综合的分析、概括和整理,用语言表达出来去和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5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方法

在生物化学的教材之中会经常出现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其种类和途径较多,学生仅仅根据文字描述很难去想象代谢的整个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去模拟一些代谢过程,使整个代谢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图片、表格、动画,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内容的讲解,使教学内容既清晰又直观,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借助外物直接形象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指的是借助外物如图片、模型、标本甚至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能够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生物化学中的出现的物质的分子结构,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将很难理解和想象,但如果把分子结构做成模型或者图片,在讲解的过程中展示出来,可以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的直观形象,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7 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主要阐述的是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其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本质上就是为实际的应用而服务的。教师在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可以的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授,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避免纯粹理论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生物化学教学的效果。⑤如教师可以将蛋白质的变性过程和实际生活中的鸡蛋的变化过程联结起来,鸡蛋煮熟后变性凝固的过程和蛋白质的变性是类似的,这种方法不仅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充分掌握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结合教学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最后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注释

① 连继勤,彭家和,何凤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146-147.

② 严位娟,李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802-803.

③ 陆志科,卢春连.促进高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创建和谐教学[J].教改创新,2013(3):37-38.

生物化学的本质范文6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生物化学研究专家,掀起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神秘面纱,为你解开心中的好奇。

神秘实验室不神秘

瞧,古老又端庄的实验大楼,却掩饰不住神秘的气息。咱们赶紧去探个究竟吧!

走进实验室,看到很多穿着白大褂的人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着。你不会误以为是走进医院了吧。其实,研究人员实验时穿上白大褂,一是为了实验室整体的整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实验室环境和操作的要求,还可以保护自己的衣服不被污染。

惊叹实验室的整洁之后,你会注意到实验室操作台上那一排排实验架,上面堆满了瓶瓶罐罐,瓶子和罐子里盛着红红绿绿的各种试剂,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

科研人员正在利用这些颜色鲜艳的试剂,进行生物学实验和生命现象的探究。实验操作中的很多试剂是有毒的,所以一定要安全谨慎操作,比如带上一次性手套和口罩。这样才能保证研究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有一些实验甚至要全副武装才能上阵。要知道,细菌病毒可不是闹着玩的,很有可能会因此而感染生病。瞧,研究专家正在无菌环境下观察细菌。

无菌操作,就是将实验限制于无菌操作台中,既防止细菌污染环境,也防止实验环境中漂浮的细菌互相污染,或细菌过度繁殖影响实验效果。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是操作精密实验的场所,比如细胞、纳米粒等,这些都是肉眼很难看到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认真仔细,严格遵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其中,显微镜就是必不可少的,它就是专家们的“眼睛”。

生物化学研究内容

亲密接触了生物化学实验室,你肯定奇怪,生物化学研究专家们每天和这些瓶瓶罐罐打交道,他们都在做些什么研究呢?

说到“生物化学”,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些恐怖电影或电脑游戏,顾名思义,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就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比如,我们吃的水果进人体内会怎样消化吸收,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领域,也是几乎所有与生命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里面既有生物学知识也有化学知识。

原来如此,难怪我们在实验室只看到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专家们在那些瓶瓶罐罐前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而没有发现实验对象――生物的影子,原来它们都是些很难用肉眼观察的细胞级小不点。

通过生物化学解决生物难题

生物化学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远,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科,但实际上,这门学科与医学、农业、某些工业和国防部门等都密切相关。举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比如我们生病时,可能会用到抗生素。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抗生素的发现开创了化疗药物的新时代,而这些药物的发现、获取以及在体内机制的研究等,都是生物化学的功劳。还有我们注射用的疫苗,也是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既然是与不一样的小不点们打交道,实验操作中有很多步骤都要借助特殊的仪器来完成,有些是大块头,也有一些是小不点,但它们的作用可不容小觑。OK,一起去认识认识吧!

微波炉?小烤箱?

这是什么?微波炉、小烤箱?都不是,它叫离心机,顾名思义,就是靠着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装置。每分钟转数高达上万转。为了保证安全,离心机的外壁都很坚固,大型离心机的外壁都和坦克车的装甲一样厚。

电话机?电报机?

这个黑色的家伙叫做PCR(就是利用DNA聚合酶对特定基因进行体外大量合成)仪,专门用来做PCR实验的,这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最常做的实验内容。1995年,美国科学家Mulis凭借此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食品卫生、医疗、法医及环境监测等诸多方面,比如我们熟知的亲子鉴定就要用到这个仪器。

消毒柜?电冰箱?

这个有点像冰箱的家伙,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的培养箱,通过温度控制对微生物或是动植物进行培养。大多数培养箱都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就如同袋鼠妈妈的育儿袋,可以让脆弱的生命获得良好的生长环境。

压力器?

这个让你叫不上名字的“小枪”,叫微量移液器,是生物化学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一般叫它为“枪”,是转移微小容量液体的工具。如果需要几微升实验试剂,就用它来精确量取。不同的“枪”量取不同容积的液体。

电子秤?

这次你终于与正确答案靠近了一些,没错,它就是电子天平,与普通的电子秤原理基本一致,不过能称量细微物体的质量,比如微克、纳克。试试,它可以告诉你,你的一根头发究竟有多重。厉害吧?

不一样的生物化学研究乐趣

要说起生物化学的乐趣,那可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表达的,需要自己切身去体会与感受。大自然如此神奇,创造的生物又是如此精密,当我们深入到分子水平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奇迹”。当那些只有纳米级别的蛋白质或者是DNA,通过我们的亲手操作,展现在显微镜下,亲眼看到其中复杂又美妙的结构,那是多么令人震撼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如果我们能成为整个世界和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生命新奥秘的人,这种乐趣和成就,就是支持你继续研究的最大动力。